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USB接口定义,usb接口定义

USB接口定义,usb接口定义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USB接口定义,格式为 doc ,大小 2375208 KB ,页数为 51页

USB接口定义


('USB接口定义内含电脑接口定义USB接口定义:USB引脚定义:miniUSB接口定义:miniUSB引脚定义:USB图标、LOGO:从左往右依次为:miniUSB公口(A型插头)、miniUSB公口(B型插头)、USB公口(B型)、USB母口(A型插座)、USB公口(A型插头)常见USB接口辨别及针脚定义到网络上有很多USB,Mini-USB接口的文章,里面很多的贴图要么不清楚(不是照片,而是手画的),要么就是错误的(按照它的标法插头都插不到插座里),考虑到USB连线和接口的广泛使用,特重新整理编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交达在线www.jota.com.cn下面介介绍的是标准USB接口定义USB是一种种常用的PC接口,只有4根线,两根电源两根信号,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正负极弄反了,否则会烧掉USB设备或者电脑的南桥芯片!其中ID脚在OTG功能中才使用。由于Mini-USB接口分Mini-A、B和AB接口。如果你的系统仅仅是用做Slave,那么就使用B接口。系统控制器会判断ID脚的电平判断是什么样的设备插入,如果是高电平,则是B接头插入,此时系统就做主模式(mastermode);如果ID为低,则是A接口插入,然后系统就会使用HNP对话协议来决定哪个做Master,哪个做Slave。这些说明为技术人员总结的,仅供参考。我们手机上一般用的都是B型Mini-USB口。下面贴一张常见的USB接口图片:从左往右依次为:miniUSB公口(A型插头)、miniUSB公口(B型插头)、USB公口(B型)、USB母口(A型插座)、USB公口(A型插头)。USB接口针脚的定义USB接口通常只有4根线,两根电源线和两根数据信号线,故信号是串行传输的。USB接口也称为串行口,usb2.0的速度可以达到480Mbps。可以满足各种工业和民用需要。USB接口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是:+5V500mA实际上有误差,最大不能超过+/-0.2V也就是4.8-5.2V。usb接口的4根线一般是下面这样分配的,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正负极弄反了,否则会烧坏USB设备或者电脑的南桥芯片。USB接口定义如下:--------------------------------------------------------USB接口定义颜色一般的排列方式是:红白绿黑从左到右定义:红色-USB电源:标有-VCC、Power、5V、5VSB字样绿色-USB数据线:(正)-DATA+、USBD+、PD+、USBDT+白色-USB数据线:(负)-DATA-、USBD-、PD-、USBDT+黑色-地线:GND、Ground---------------------------------------------------------关于MINIUSB一般MINIUSB是5芯的:1——VCC2——D-3——D+4——ID5——GNDusb接口定义USB接口定义USB是一种常用的pc接口,他只有4根线,两根电源两根信号,如上图.故信号是串行传输的,usb接口也称为串行口,usb2.0的速度可以达到480Mbps。可以满足各种工业和民用需要usb接口的4根线一般是下面这样分配的,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正负极弄反了,否则会烧掉usb设备或者电脑的南桥芯片:黑线:gnd红线:vcc绿线:data+白线:data-解析USB3.0标准轻松学技术:所谓USB3.0,就是新一代的USB接口,特点是传输速率非常快,理论上能达到4.8Gbps,比现在的480Mbps的HighSpeedUSB(简称为USB2.0)快10倍,外形和现在的USB接口基本一致,能兼容USB2.0和USB1.1设备。你厌倦了在拷贝一部高清视频时要等待近20分钟吗?虽然和USB1.1相比,USB2.0的速度有了质的飞跃,但我们依然不满足,所以……我们熟悉的USB传输速率又要加速向前冲了!名叫USB3.0的新一代接口比现在的USB2.0快十倍,全面超越IEEE1394和eSATA的速度足以让它傲视所有“非主流”接口的移动设备,它会成为日后王者中的王者吗?其他接口会因此而消失吗?USB3.0:为什么会这么快?在MP3、MP4、DC、DV、打印机、扫描仪、闪存、移动硬盘及主板等设备上,USB早已是最常见的标准传输接口。尽管主流USB2.0标准的理论数据传输率达到了每秒480Mbps,但依然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为随着数字媒体的日益普及,高清视频、游戏程序、数码照片的容量动辄几GB,大容量闪存、MP4及“海量”移动硬盘等USB设备不断增加,用户随时会遇到同时传输几GB甚至几十GB的大文件。如果依然沿用USB2.0标准,它的速度真的太慢了。比如在向大容量的MP3里传输音乐时,往往需要花费几分钟时间,如果要向移动硬盘中传输更大容量的文件,有时需要花费几十分钟,以25GB容量的高清视频传输为例,USB2.0需要10多分钟,而只要设备支持的话,USB3.0理论上只需70秒左右。时间是如此的宝贵,很多用户不喜欢在传输文件时等待很长的时间,等待总是让人心烦的,快速同步即时传输已经成为必要的性能需求。为此,Intel联合NEC、NXP半导体、惠普、微软、德州仪器等巨头推出了USB3.0标准,USB3.0采用一种新的物理层——其中用两个信道把数据传输和确认过程分离,因而达到了4.8Gbps的数据传输速度。为了取代USB2.0所采用的轮流检测和广播机制,USB3.0将采用一种封包路由技术,并且仅允许终端设备有数据要发送时才进行传输。新的链接标准还将让每一个组件支持多种数据流,并且每一个数据流都能够维持独立的优先级,该功能可在视讯传输过程中用来终止造成抖动的干扰,数据流的传输机制也使固有的指令队列成为可能,因而使USB3.0接口的数据传输更为优化。低成本:简单易实现、兼容性依然强大与USB1.1升级到USB2.0一样,USB3.0仍然采用USB2.0相同的架构,向下兼容先前的即插即用USB版本,不管是USB2.0还是USB1.1设备,都能够与USB3.0接口的设备相兼容。从接口结构来看,USB2.0线缆使用了4条线的封装设计,所以USB2.0接口使用了4个金属触点,它们分别为+5V取电、数据-、数据+、GND接地。然而USB3.0并非广播总线,它在包头中采用发送列表区段来进行发包,上行接口提供分散式的USB3.0互联,下行接口支持USB2.0设备,从而用简单的方法实现高速传输和兼容性并举的双重好处。因而从USB3.0接口来看,它除了具备USB2.0接口的4个金属触点外,在内部增添了5个较小的新触点。同时,除了使用了铜作为传输介质之外,USB3.0的接口和线缆还可以支持光纤传输功能,光纤输出的传输速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据了解,使用光纤连接之后,USB3.0的速度可以达到USB2.0的20倍甚至30倍。无疑,USB3.0标准的最终目的并不仅局限于4.8Gbps的数据传输率,而是希望未来进一步突破这个极限速度,随着光纤导线的全面应用,USB3.0将得到更高的传输速度,未来在主流产品上的扩展应用将进一步展现。比如实现USB高速组网或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在PC上的传输。USB3.0接口的针脚定义供电充足:精简“大设备”连接线我们知道,很多USB设备在使用时,并不需要独立使用供电电源,插入主板USB接口即可直接使用,这是因为USB接口具备了电流输出功能,然而遗憾的是,由于USB2.0接口技术上的限制,它最大只能提供500mA电流输出,这只能满足那些低功耗USB移动设备使用(如MP3、闪存、鼠标、键盘等),对于功耗高一些的USB设备,比如移动硬盘、USB刻录机、USB电视盒等,500mA电流无法满足设备在高负荷下内部电机的正常运转,所以如果仅使用一个USB接口,在功耗大的时候使用时会出现各种故障,比如移动硬盘由于供电不足造成无法正常传输大容量文件,外置USB刻录机无法进行正常刻录。为此,高功耗USB设备往往需要使用辅助电源才能正常工作,比如增加一个辅助的USB线来专门供电,或者独立使用供电电源。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更麻烦的是因为增加了供电线缆或电源适配器,USB设备的便捷性和易用性大打折扣。USB3.0标准的出现可以解决因USB2.0供电不足带来的问题。据目前官方透露的资料来看,下一代USB3.0接口将有望达到1A以上的供电电流,而且USB3.0接口经过了优化设计(如采用铜导线),它的传输效率更快,还具备了自身能耗降低功能,即使是像USB电视卡、USB刻录机、大容量移动硬盘这类高功耗USB设备,也可以直接连接到USB3.0接口上使用,而不用担心供电不足了,USB设备的便捷性和易用性也大大提高了。USB3.0线缆的接头巨头推广:加快USB3.0普及步伐USB是目前PC、数码电子产品上,应用得最广泛、普及程度最高的传输接口。USB标准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现在大家随身拿出一款数码产品,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轻易找到USB接口。加上USB3.0拥有在传输速度扩展能力上的众多优势,数字时代需要高速的性能和可靠的互联来实现日常生活中庞大数据量的传输,USB3.0可以很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它必然会成为电脑、电脑外设和数码设备上主流传输接口。按照以往的经验,USB3.0由Intel、NEC、NXP半导体、惠普、微软、德州仪器等巨头共同推广,不管是技术实力、推广效果,还是第三方芯片商的支持力度,USB3.0未来的普及已经不是问题。据了解,完整的USB3.0规格已经开发完毕,USB3.0的控制芯片初步将采用离散硅的形式,USB3.0芯片有望于2008年上半年推出,也就是说,预计2008年上半年的时候,USB设备会陆续在市场出现,新一代主板芯片组也将开始集成USB3.0接口,USB3.0预计在2009年开始陆续普及,让我们拭目以待。技术小贴士:USB接口广泛应用于各种IT产品上,但PC、笔记本、消费数码等产品的发展趋势却是无线,比如蓝牙技术能够在10米的范围内实现单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和声音传输,其数据传输带宽可达1Mbps,尽管它现在的传输速率相比USB3.0差距巨大,但仍有发展的空间,由于功耗低、应用简单等特点,很多手机、笔记本等设备广泛采用了蓝牙接口,有了高传输率的无线设备,相信谁也不希望随身携带一根线缆,进行连接后才能使用。而Wi-Fi更是以远距离无线传输的优势,逐渐成为手机、MP4、笔记本甚至DV机、打印机等设备上的传输接口。虽然现在USB占主导地位,但从长远看来,只有无线USB技术才能使USB坐稳头把交椅。几大商业巨头联合发布USB3.0标准疑问:IEEE1394、eSATA就此下课?从USB1.1的12Mbps升级到USB2.0的480Mbps,提升幅度达到了40倍,而从USB2.0标准升级到USB3.0标准仅为10倍,但这10倍速度的提升却有着很大的应用意义,既然USB3.0的数据传输率达到了4.8Gbps,要远远高于其他传输标准,比如IEEE1394的数据传输通常为400Mbps~3.2Gbps之间,而号称“USB移动硬盘终结者”的新一代eSATA标准也仅有3Gbps的数据传输率,那么,是否IEEE1394、eSATA就要面临“下课”的结局呢?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IEEE1394、eSATA有着自己的应用定位,IEEE1394标准,它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3.2Gbps,在速度上落后于USB3.0,但提供了点对点传输功能,这样不用依赖PC即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时支持同步和异步传输模式,可以连接63个设备,可以同时传输数字视频及数字音频信号,并且在采集和回录过程中没有信号损失,使得IEEE1394接口更加适合多媒体设备(如DV机、采集卡),这些都是USB3.0标准无可比拟的。总体来看IEEE1394接口的应用更专业、更自由,不过正是由于这些专业性以及厂商的推广力度不够,IEEE1394设备的普及度不高,通常是一个设备同时拥有IEEE1394接口和USB接口。对于eSATA标准,它实际上是SATA接口的扩展,也称为外置式SATA接口,支持即插即用,但在功能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不支持供电功能,而且必须配合主板上的eSATA接口使用,这意味着无法摆脱PC的使用限制,一般只适合移动硬盘、便捷DVD光驱及电视盒等设备使用,对于时下流行的消费数码电子设备就显得无用武之地了,因而在USB3.0标准推出之后,eSATA是面临竞争压力最大的传输标准。但仍然要注意,由于eSATA源自主板上的SATA芯片,所以具备了引导启动功能,也就是说,电脑连接eSATA硬盘或eSATA光驱可以启动系统,而这是USB硬盘、USB光驱实现起来比较麻烦的,这对于系统维护、服务器在DOS数据下进行数据交换及其重要,不过对于普通大众来说eSATA的地位和发展或许就此终结。DV上的1394和USB接口计算机接口定义图及转换图1。并口Parallel(PC25)2。游戏杆及计算机MIDI接口3。PS/2到串口鼠标转换接口4。串口到PS/2鼠标转换接口5。25针串口Serial(PC25)6。9针串口Serial(PC9)7。BUS(USB)接口8。鼠标Mouse(PS/2)计算机接口定义图及转换图(英文)1。主板主要外部接口示意图2。PS2键盘接口示意图3。PS2鼠标接口示意图4。主板并口线路图5。主板串口线路图6。主板USB接口电路示意图7。主板外接USB接口示意图8。RJ45接口线路示意图9。双12V插口示意图10。主板电源接口示意图双绞线的标准接法DVI接口说明及各信号脚的定义DVI接口的种类图解:DVI接口的分类什么叫DVI接口DVI接口的分类DVI接口详解DVI全称为DigitalVisualInterface,是1999年由SiliconImage、Intel(英特尔)、Compaq(康柏)、IBM、HP(惠普)、NEC、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共同组成的数字显示工作组DDWG(DigitalDisplayWorkingGroup)推出的接口标准,其外观是一个24针的接插件。显示设备采用DVI接口具有主要有以下两大优点:一、速度快VI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数字图像信息不需经过任何转换,就会直接被传送到显示设备上,因此减少了数字→模拟→数字繁琐的转换过程,大大节省了时间,因此它的速度更快,有效消除拖影现象,而且使用DVI进行数据传输,信号没有衰减,色彩更纯净,更逼真。二、画面清晰:计算机内部传输的是二进制的数字信号,使用VGA接口连接液晶显示器的话就需要先把信号通过显卡中的D/A(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为R、G、B三原色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这些信号通过模拟信号线传输到液晶内部还需要相应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信号再一次转变成数字信号才能在液晶上显示出图像来。在上述的D/A、A/D转换和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信号的损失和受到干扰,导致图像出现失真甚至显示错误,而DVI接口无需进行这些转换,避免了信号的损失,使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区分不同DVI标准DVI接口有多种规格,分为DVI-A、DVI-D和DVI-I,它是以SiliconImage公司的PanalLink接口技术为基础,基于TMDS(TransitionMinimizedDifferentialSignaling,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电子协议作为基本电气连接。TMDS是一种微分信号机制,可以将象素数据编码,并通过串行连接传递。显卡产生的数字信号由发送器按照TMDS协议编码后通过TMDS通道发送给xxx,经过解码送给数字显示设备。一个DVI显示系统包括一个传送器和一个xxx。传送器是信号的来源,可以内建在显卡芯片中,也可以以附加芯片的形式出现在显卡PCB上;而xxx则是显示器上的一块电路,它可以接受数字信号,将其解码并传递到数字显示电路中,通过这两者,显卡发出的信号成为显示器上的图象。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DVI也分为几种规格,其中DVI-A其实就是VGA接口标准,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目前的DVI接口主要是DVI-D和DVI-I两种,而这两种规格中,又再分为“双通道”和“单通道”两种类型,我们平时见到的都是单通道版的,双通道版的成本很高,因此只有部分专业设备才具备。常见的DVI接口中,DVI-D接口只能接收数字信号,接口上只有3排8列共24个针脚,其中右上角的一个针脚为空。不兼容模拟信号。DVI-I接口可同时兼容模拟和数字信号。兼容模拟幸好并不意味着模拟信号的接口D-Sub接口可以连接在DVI-I接口上,而是必须通过一个转换接头才能使用,一般采用这种接口的显卡都会带有相关的转换接头。18针和24针DVI的区别在买液晶显示器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DVI有18针和24针两种,有人说18针DVI是简化版,比24针的性能差很多,而也有的人说24针DVI就是多了一些地线二者根本没有区别。究竟事实是怎样?之前我们已经跟大家提到过,在DVI的不同规格中,又分为“双通道”和“单通道”两种类型,其实这18针、24针就是这两种类型的差别。18针的DVI属于单通道,而24针属于双通道,也就是说,18针的DVI传输速率只有24针的一半,为165MHz。在画面显示上,单通道的DVI支持的分辨率和双通道的完全一样,但刷新率却只有双通道的一半左右,会造成显示质量的下降。一般来讲,单通道的DVI接口,最大的刷新率只能支持到1920108060hz或1600120060hz,即现有23寸宽屏显示器和20寸普通比例显示器的正常显示,再高的话就会造成显示效果的下降。那18针DVI接口的液晶显示器是不是不能买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目前我们使用的显示器尺寸大多在20英寸以下,准确的说并不能算是大屏液晶显示器,这些显示器的标准分辨率都在18针DVI的能力范围之内,除非是购买23英寸以上的大屏液晶显示器,否则对18针还是24针这样的烦恼完全没必要太过在意。显卡没有DVI接口怎么办?不用担心,您可以买一个VGA转DVI的转换接头,要注意DVI接口的类型。普通VGA接线法\uf0b7VGA接口15根针,其对应接口定义如下,其下为VGA接头图。1红基色red2绿基色green3蓝基色blue4地址码IDBit5自测试(各家定义不同)6红地7绿地8蓝地9保留(各家定义不同)10数字地11地址码12地址码13行同步14场同步15地址码(各家定义不同)一般在VGA接头上,会1,5,6,10,11,15等标明每个接口编号。如果没有,如上图所示编号。注意,公母头焊接时,须注意将方向平行反过来焊接。普通VGA线焊接方法如下(D15焊接法):红线的芯线脚1红线的屏蔽线脚6绿线的芯线脚2绿线的屏蔽线脚7蓝线的芯线脚3蓝线的屏蔽线脚8黑线脚10棕线脚11黄线脚13白线脚14外层屏蔽D15端壳压接如果上表中存在没有标出的接口和线,一律留空,仅焊接以上标出接口和线色。还有一种非常适用的焊接方法:就是在D15两端的5~10脚焊接在一起做公共地,红、绿、蓝的屏蔽线绞在一起接到公共地上;1、2、3脚接红、绿、蓝的芯线;13接黄线;14接白线;外层屏蔽压接到D15端壳。什么是HDMI接口-HDMI接口技术大全\uf0b7编者按:这篇文章成文于2006年6月12日,发表在《大众硬件》杂志上。是一篇非常不错的技术解析文章。猪怕出名,人怕壮。文章写的牛了,出了名气,就会被人惦记起来。我写完这篇关于HDMI接口的技术文章之后,就有人慕名而来。仰慕我许久,敬仰我是全体投地。希望为了他的职称评选能够在署名的时候写他的名字。我倒是无所谓,只能慨叹中国制度的腐朽,与职业道德的悲哀。无论这篇文章有过怎样曲折的经历,文章确实是好文章,吐血推荐大家阅读。开往春天的地铁HDMI接口技术现在HDTV格式开始流行起来了,在网上你到处能看到HDTV高清晰格式的各种影片的下载。在电器行你到处也能看到各种彩电纷纷开始支持HDTV格式。但是仅仅有HDTV片源,仅仅有能播放HDTV的电视就够了么?他们之间要用怎样的纽带联系起来呢?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种即将流行起来的新型多媒体接口——HDMI什么是HDMI接口?HDMI(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高清晰多媒体接口)是一种新型的数字音频视频接口,在未来它会取代现有的DVD影碟机,电视机,机顶盒和显示器等各种数字设备的信号接口。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可以仅仅使用一条信号线来代替以前好几根信号线。你既可以用它连接DVD影碟机,又可以用它连接电视机。这项心的接口标准由日立、松下、飞利浦、美商晶像、索尼、汤姆森、东芝公司联合制定。如图1,这是一根标准的HDMI接口线缆这种新型的数字接口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同时传送音频和视频数据,给消费者带来最高的音质和画质体验。现在的数码音频可以使用光线来传送数字信号,但是像DVD影碟机这样的数字视频设备还都在使用S端子。它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模拟信号接口。当然数字视频接口早就已经有了,它的名字叫做DVI,通常你可以在LCD液晶显示器上看到这种接口。最新的HDMI接口与DVI接口相比有三个明显的区别。首先HDMI比DVI支持更高的分辨率。大约HDMI可以支持两倍于现在HDTV的分辨率。第二,DVI仅仅支持视频信号的传送,但是音频信号要使用另外的线缆进行传送。而HDMI可以进行音频和视频数字信号的同传。第三,HDMI接口的体积要远远小于DVI接口。令消费者高兴的是HDMI向下兼容DVI接口,也就是说你可以使用HDMI设备连接DVI设备,中间仅仅使用一个小小的转接线就能搞定。当用户全面升及到新的HDMI系统后,以前的DVI设备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如图2,这是HDMI转DVI的转接器如图3,这是DVI转HDMI的转接器另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面向对象的不同。传统的DVI接口标准面向的是一般PC用户,而HDMI接口标准则是面向使用消费电子产品的人群,例如DVD影碟机,家庭影院设备等等。对于用户最关心的是新接口的性能,而对于内容出版商来说他们更关系版权保护措施。新的HDMI接口带有先进的HDCP版权保护技术。(High-BandwidthDigitalCopyProtection,高带宽数字拷贝版权保护)这项技术是由大名鼎鼎的Intel研发的。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HDCP版权保护技术的知识可以登陆http://www.digital-cp.comHDMI接口是如何工作的(图4)这张图是HDMI接口的架构示意图。从左边的信号源中你可以看到,HDMI接口的信源可以是任何支持HDMI输出的设备,而接入端也可以是任何带有HDMI输入接口的设备。无论他们是音频设备、视频设备还是控制设备,HDMI接口都可以应用其中。在HDMI接口中的数据信号采用的是TMDS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协议。这种数据传输协议曾经在DVI接口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而HDMI接口上的数据信号也沿用了这种协议。这种协议会将标准8bit数据转换为10bit信号,并且在转换过程中使用微分传送。微分传送这种技术也曾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千兆以太网的数据传输中。在HDMI接口中音频、视频数据的传输时可以使用三条TMDS数据通道。视频信息在传送时被转换城连续的24bit像素数据,每个时钟周期可以传送10bit的数据。像素时钟周期传输比率大约在25MHz至165MHz之间。一般来说标准的NTSC480i隔行信号的像素时钟传输比率大约为13.5MHz。若传输信号的比率小于25MHz,HDMI会采用自动循环技术填补码率,将信号的码率提升到25MHz的水平。而HDMI接口最高每秒可以传输165M像素的数据量,这个数据吞吐能力是相当惊人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足以应付高码率,高数据流家用电器的信号传输任务。在下一代HDTV高清晰电视中使用的是720p的规格。这种高清晰视频格式的分辨率为1280X720。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屏幕上会显示921600个像素,若每秒需要显示60帧图像(720p@60),那么总计每秒要传送55,296,000个像素的信息,折合成像素时钟传输比率就是55.3MHz。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个码率远远小于HDMI接口的最大流量。HDMI接口足以应付比720p更大的数据流量。未来HDTV最高的标准是1080p,它每屏的分辨率为1920X1080,若每秒传输60帧图像(1080p@60),那么最终的像素时钟传输比率为124.4MHz。由此看来HDMI接口完全可以从容应付当今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各项应用。当然HDMI也支持双接口并联模式,那样可以提供惊人的330MHz传输比率。但是目前这种双并联HDMI接口不会用于一般消费阶层。在HDMI中所采用的视频信号的编码方式为RGB格式,如YCbCr4:4:4或YCbCr4:2:2格式,他们每个像素都是24bit。YCbCr是一种数字视频信号的格式,它与YPbPr格式相类似。(目前DVD播放机的分量输出都是使用YCbCr/YPbPr格式)这种视频信号标准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YUY”。Y的意思是亮度,它并不带有图像颜色的信息。只是负责记录图像中黑色与白色信息。Cb是图像中蓝色与亮度的差异值(B-Y),而Cr是红色与亮度之间的差异值(R-Y)。那么Y、Cb、Cr这三个值就定义了视频编码时的采样率。而上文中的“4”代表使用NTSC或PAL制式时的采样率,即13.5MHz。那么我们看到的4:4:4,意思就是Y、Cb、Cr的编码采样率各是13.5MHz。而我们看到的4:2:2格式中Cb、Cr的采样率各是6.75MHz。那么现在你就能很明显的区分出上面两个YCbCr格式中哪个视频质量更好了。在HDMI接口中,音频信号能够使用2至8声道,每个声道的采样率为192KHz。另外HDMI接口也提供了DDC显示数据通道,它会向视频接收装置发送配置信息和数据格式信息。接收装置可以读取这些E-EDID增强扩展显示识别数据的信息。最后HDMI接口也提供了CEC消费电子控制通道,通过这条通道可以控制视听设备的工作。HDMI接口连接器HDMI接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19个针脚的A型,另一种是带有29针脚的B型。B型的接口比A型的接口体积更大,它可以支持双路连接。这就意味着采用B型接口时数据传输量将会双倍提升。A型接口每个时钟周期可以传输165MHz的像素的信息,而B型接口每个时钟周期可以传送高达330MHz的像素信息。如图5,这是A型HDMI接口与普通的DVI接口的实物对比由于TMDS标准中指出,线缆的长度不得超过15米。因此使用TMDS标准的HDMI接口线缆长度也被限制在15米以内。这个长度对于一般的家用和办公领域来说已经足够了。带有A型HDMI接口的信号发射装置可以连接到使用B型接口的接收装置上,此时需要一个B到A型的转换接口即可顺利连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带有B型接口的信号发射装置是不可能连接一个带有A类接口的信号接收装置。目前HDMI接口已经可以向下兼容DVI接口,他们之间只需使用专用的转接线缆即可相互转换。专利许可费不幸的是,HDMI接口并不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制造商必须向HDMI标准制定协会支付版税,来换取一个生产许可证。不过这个版税可不便宜,每年要交纳15000美元的许可费,并且更黑的是每生产一个HDMI接口就要支付0.15美元的许可费。只有这样制造商才能在自己的产品和使用手册中标识支持HDMI的logo。如果制造商已经是HDCP高清数字内容保护协议的会员那么每个带有HDMI接口的产品只需交纳0.04美元的许可费。如果制造商在其产品中使用HDCP高清数字内容保护机制,那么就必须要交纳15000美元的年费,在加上每个产品0.005美元的购买密匙费。如图6,这是大屏幕液晶电视上的HDMI接口针脚定义为了方便大家查阅资料,以及各位DIY玩家对HDMI接口作进一步改造特此将A型、B型、A型转DVI、B型转DVI接口的各个针脚定义归纳出来。A型HDMI接口针脚信号类型定义1TMDS数据2+2TMDS数据2屏蔽线3TMDS数据24TMDS数据1+5TMDS数据1屏蔽线6TMDS数据1–7TMDS数据0+8TMDS数据0屏蔽线9TMDS数据0–10TMDS时钟信号+11TMDS时钟信号屏蔽线12TMDS时钟信号–13CEC14保留针脚(如探测设备是否正在运行)15SCL16SDA17DDC/CEC接地18+5V19热插拔监测B型HDMI接口针脚Signal1TMDS数据2+2TMDS数据2屏蔽线3TMDS数据2-4TMDS数据1+5TMDS数据1屏蔽线6TMDS数据1-7TMDS数据0+8TMDS数据0屏蔽线9TMDS数据0-10TMDS时钟信号+11TMDS时钟信号屏蔽线12TMDS时钟信号-13TMDS数据5+14TMDS数据5屏蔽线15TMDS数据5-16TMDS数据4+17TMDS数据4屏蔽线18TMDS数据4-19TMDS数据3+20TMDS数据3屏蔽线21TMDS数据3-22CEC23保留针脚(如探测设备是否正在运行)24保留针脚(如探测设备是否正在运行)25SCL26SDA27DDC/CEC接地28+5V29热插拔监测A型HDMI接口转DVI-D接口HDMI针脚信号类型定义WireDVI-D针脚1TMDS数据2+A22TMDS数据2屏蔽线B33TMDS数据2-A14TMDS数据1+A105TMDS数据1屏蔽线B116TMDS数据1-A97TMDS数据0+A188TMDS数据0屏蔽线B199TMDS数据0-A1710TMDS时钟信号+A2311TMDS时钟信号屏蔽线B2212TMDS时钟信号-A2413CECN.C.N.C.14保留针脚N.C.N.C.15SCLC616DDCC717DDC/CEC接地D1518+5V5V1419热插拔监测C1620不连接421不连接522不连接1223不连接1324不连接2025不连接2126不连接8B型HDMI接口转DVI-D接口HDMI针脚信号类型定义WireDVI-D针脚1TMDS数据2+A22TMDS数据2屏蔽线B33TMDS数据2-A14TMDS数据1+A105TMDS数据1屏蔽线B116TMDS数据1-A97TMDS数据0+A188TMDS数据0屏蔽线B199TMDS数据0-A1710TMDS时钟信号+A2311TMDS时钟信号屏蔽线B2212TMDS时钟信号-A2413TMDS数据5+A2114TMDS数据5屏蔽线B1915TMDS数据5-A2016TMDS数据4+A517TMDS数据4屏蔽线B318TMDS数据4-A419TMDS数据3+A1320TMDS数据3屏蔽线B1121TMDS数据3-A1222CECN.C.N.C.23保留针脚N.C.N.C.24保留针脚N.C.N.C.25SCLC626DDCC727DDC/CEC接地D1528+5V5V1429热插拔监测C16不连接N.C.8总结HDMI接口可以同时传输视频和音频信号,再加上海量的带宽足以应付未来HDTV高清晰数字节目的播放。又因为它向下兼容已经普及的DVI接口,这能很好的保护消费者以前的投资,使消费者可以平滑的升级到未来支持HDMI接口的设备。另一方面由于制造商需要交纳不菲的许可费也使得HDMI接口的成本大大提高了,价格因素会阻碍HDMI接口的普及。总的来说HDMI是今后消费电子发展的趋势,除非又出现新的接口与之抗衡,否则它必然会得到广泛普及。USB-OTG带来直航效用PC地位将前言现在,愈来愈多的随身装置具有USB界面,包括个人数码助理、数码相机、数码随身听、智能型手机等,透过USB界面,这些装置不仅可与PC交换信息,有时还可以进行充电,甚至是程序安装、韧体更新。USBOTG以过去USB1.02.0为主轴基础,衍生出USB装置互接的新运用规范。(制图/郭长佑)不过,USB最初的设计,即是以PC为发散主轴的联机,USB外围装置相互间并无法互通、互连,一切都必须透过PC的转介,这在过去可行,然今日的随身装置愈来愈多,不能直接互连就相当不方便。举例而言,朋友一同出外逛游,用数码相机拍得了好照片,却无法立即传递、分享给友人,得回家后上传至PC,再用电子信件发送;或者友人觉得您的手机铃声不错,也不能将铃声立即传递到对方的手机中。很明显的,若没有带PC出门,USB界面在外就形同无用。相对来看,与USB同为业界积极推倡的1394界面,却早已实现对接的便利,手持式的D8数码摄影机具有1394界面,可以将视讯影像传至具1394界面的录放影机,中间不需要经过PC,其它方面的对接应用也相当普及,今日几乎日系的影音家电都已内建1394界面,并相互直接通讯,就连SONYPlayStation2电视游乐器也具备。有监于此,USB也必须有对接能力,所以USB-IF(ImplementersForum)组织以原有USB规格为基础,衍生制订了USB的对接标准,称为USBOTG(On-The-Go),希望让USB发挥更多的价值效益。USB对接需求从去(2004)年才开始逐渐显现,想必是高容量数码随身听、多功能智能型手机所带动,但其实USBOTG早在2001年12月就已经完成制订,之后仅在2003年小幅修订,至今未有所改变,只是过去一直未受重视。笔者翻阅USBOTG的规范文件,总共有77页,在技术文件中仅属中量水平,但其实USBOTG是以USB2.0规格为基础所加搭,USB2.0文件厚达650页,即便不以2.0版为基础,以更早前的1.1版而论,也多达327页,不过USB2.0文件已经包含原有1.0、1.1的部分,USBOTG属衍生规格,所以直接呼用USB2.0的基础内容。如同USB1.0提升至1.1,USBOTG1.0版后的小幅修订成为USBOTG1.0a,多是小细节方面的更正或更明确地描述,以及小幅的更新,与前一个版本间并无大碍,甚至在运作、使用上都难以感受其差别。USBOTG基础运作概念建立要想了解USBOTG,各位必须先有USB1.1/2.0的技术认知,才能够体会USBOTG与原有正统USB设计间的差别。而若希望及早理解整个OTG的运作概念,必须先认识下面5个缩写字词。一、DRD(Dual-RoleDevice)双重角色的USB装置传统USB运作中,PC是Host的「主控」角色,其它与之相连的通通为Peripheral(外围)角色,亦即USB装置。现在USBOTG希望两个USB装置能不透过PC而直接互连,其实是让其中一个USB装置放弃原有的外围角色,改充当起主控角色,而另一个USB装置保持外围角色,并以为自己是连接到主控者,达成直接互传的效果。不过,由USB装置「乔装」成主控者只是两个直接互通的权宜之计(但却是USBOTG的整体神髓),该USB装置在其它情况下也可以卸下主控角色,返回原有的外围角色,例如两相互接时,若另一USB装置才是主控者,而互接规则上必然是一个主控、一个外围,此时就会转回成外围。或者该USB装置携回家后与真正的PC相连,这时也是回归到一般正规USB外围的角色。具备USBOTG功能的装置也一样兼容于传统USB装置。这种「此一时是主控者、彼一时是外围者」的USB装置,我们称它为DRD。但是,并非所有的USBOTG装置都必然是DRD,也有在传统USB接法时是一般USB外围型态,在OTG对接时也是外围型态的装置,永远是被动、受控的角色,此种装置就不是具备双重角色的DRD。附注:USBOTG文件中若谈及A-device,即指Host角色装置,反之B-device即指Peripheral角色装置。二、ID(Identification)角色辨识的接脚两个USB装置互接时,要怎样让两个装置都知道:谁是主控?谁是外围?这其实运用了新接脚,在传统4-pin的USB界面中追加了第五接脚:ID。欲在互接中担任主控者的USB装置,则将ID脚位接地(GND),相对的想担任受控者的USB装置则将此接脚空接(NC),若要用更具体的电气特性来说明,则接地者的ID线路电阻值必须低于10欧姆(ohm),相反的空接将大大拉高阻值,须超过100k欧姆。USBOTG透过新增的ID接脚之接地、浮接状态来决定互接时的主仆角色。三、HNP(HostNegotiationProtocol)主控角色的协商协定有时候互接的角色并非是一成不变,虽然同一时间内必是一个主控、一个外围(亦可看成:受控),但若互接的两者也都是DRD,那么其实在互通的过程中也是可以「角色互换」的,但互换必须让两装置先行沟通、协商,这就需要用到协商协定,此协定属USBOTG所特有,传统USB中没有此协定。四、SRP(SessionRequestProtocol)连通传输的需索协定USBOTG在制订时,就已能够设想到互接需求将有很大机会是属户外运用,且行动装置的电量有限,所以设计上希望互接过程中若是断断续续传递,则在无传输时能将USB线路信号暂时关闭,以精省用电,但若有一方希望恢复传输,则当向另一方发起需索动作,此一需索就成为另一种协定:SRP。SRP与HNP相同,都是为实现USBOTG所新订立的USB通讯协定。五、TPL(TargetedPeripheralList)标地外围的信息清单即便USB装置在OTG互接中能扮演类似PC的主控角色,但由于只是暂代性的角色,并非真的具备传统PC主控者的所有功能,仅是具备部分功能(足敷对传需求),所以能支持的对传装置之类型也有所限制,并非所有USBOTG装置都可互传、互接,而到底支持的限度为何?答案就在TPL上。TPL可被看成是一份USBOTG装置的支持清单,这份清单存放在USBOTG的主控角色中,一旦对接形成,主控者就会侦测对接的装置属何种类型?得知之后再与TPL进行查询比对,若该类型在清单支持之列便可正常互通运作,反之则否。然而USBOTG文件中也规范:即便不能互通运作,也必须发出讯息让使用者得知,不可默不作声,此称为「NoSilentFailures」。至于各种应用装置的类型由谁定义?则是由USB-IF负责,过去在传统USB的类型定义时亦是如此,不过目前USBOTG所适用的类型仍属少样,无法与多采多姿的传统USB相提并论。供电要求因应外用情境而变通虽然USBOTG以USB为基础而变化,但为了更切合实际运用,有些基础部分也有违原USB规范的作法而改采变通,供电规范即是一例。传统USB要求PC主控者,其USB埠至少必须对外提供5V、100mA的供电给外接外围,外围在取用100mA电力后,至少能让USB装置内的芯片完成与主控端的基础沟通,包括辨识、列举等动作。同样的USBOTG的主控端也一样要肩负供电任务,不过体恤担任主控角色的多半只是个行动装置(如:PDA、SmartPhone等),其自带电力(电池)已属有限,还要供应给外围,因此下修供电电流,从最低100mA改成8mA。此外,若USBOTG中的主控者其电力即将用凿,且该装置属DRD,同时它的互接对象也是DRD,那么还有机会进行角色移转,主从对调,由另一段来担任主控及供电角色,持续进行对传。另外一个变通与放宽是供电电压部分,不过改变幅度不如供电电流大,传统USB的供电电压为4.75V5.25V(允许正负5%的摆荡),而USBOTG改为4.4V5.25V(最低电压准位放宽),一样是为体恤电池装置而调整。传输速度、传输模式、集线器支持USB1.0/1.1只有两种传输速度,即1.5Mbps的Low-speed与12Mbps的Full-speed,USB2.0出现后又多出一个480Mbps的High-speed。在USBOTG中,无论是Host还是Peripheral,基本上都是用Full-speed运作,而Low-speed、High-speed在USBOTG中都成为选用的传速模式,其中Peripheral允许改用High-speed,Host则可改用High-speed或Low-speed。此外USB原有的4种传输模式:Isochronous(即传)、Interrupt(岔传)、Control(控传)、Bulk(巨传)等,在USBOTG中并无任何特殊额外的规定与运用限制,完全等同于传统USB。比较有趣的是:USBOTG能否与传统USBHub连通使用呢?在USBOTG规范文件中没有很武断地否定,反而表示DRD或许可考虑支持Hub的使用(从无PC对接扩展成无PC多接?)。不过现有已贩售出的传统Hub肯定无法运用,因为这些Hub不认识USBOTG才有的新通讯协定,无法为其传递运作。USBOTG须搭配Mini接头前面已述,USBOTG须倚赖ID接脚来决定互接时的角色,传统USB接头都只有4pin,所以必然要使用新接头。传统USB本来即有两种接头,长条状的为主控端用的A接头,近似正方状的则为外围端用的B接头,设计成两种不同接头的用意是避免连接倒置,把USB鼠标与USB喇叭相互连接,变成完全行不通的连接作法,甚至在启动电源后造成装置伤害。传统USB(USB1.0/1.1/2.0)使用A、B两类接头,A类(Standard-A)用于主端,B类(Standard-B)用于周端,A、B分别的互异设计可避免错误的反接(图片来源/USB.org)这样的防呆分别也适用于USBOTG,且由于USBOTG多会运用在行动装置上,体积、构型多半很娇小,相较下传统USB接头、接孔反而过大,因此也藉此缩减USB接头、接孔的体积,变成Mini-USB接头、接孔,并同样有A、B之别,同样用来避免错接,同时加入USBOTG所需的ID接脚。有了Mini-USB后,为了与原有的USB有所区别,所以有了4种区别称法:Standard-A、Standard-B、Mini-A、Mini-B,A皆为主端用,B皆为周端用。比较特别的是,DRD既可以是主端也可以是周端,是个特例,所以Mini-USB又增闢了一个Mini-AB的特有接孔以专供DRD使用,而Mini-AB接孔可接Mini-A接头,或者也可接Mini-B接头。另外USBOTG文件中也规范接头、接孔的颜色标示,Mini-A接头为白,Mini-B为黑,Mini-AB为灰,不过笔者不认为所有业者都会依循,过去传统USB中也有相同的规范,但今日外围产品竞争激烈,为了产品酷炫各种颜色都会使用,尤其在1999年时最盛行果冻透明色(Apple于1998年9月推出iMac后的隔年)。Mini-A、Mini-B皆有接头与接孔的设计,与传统USB的Standard-A、Standard-B用意相同,防止Mini-A、Mini-B的混淆反接,而Mini-AB仅有接孔设计,其接头可用Mini-A或Mini-B接头。(图片来源/Molex.com)结论上述为USBOTG的大致概念,其它尚有更细部、具体的规范,例如信号在线路中延迟的最大允许时间、线路电容质、最大漏电压、进行SRP前的资料线脉波动作(Datalinepulsing)、供电线脉波动作(Vbuspulsing)、信号在线的提升电阻(Pull-UpResistance)阻值、下拉电阻(Pull-DownResistance)阻值等,在此无法一一说明。了解USBOTG的运作对电路设计者、韧体设计者较有帮助,但对EDA的芯片设计者而言,如何更快设计出具有USBOTG功能的ASIC或SoC呢?特别是希望设计出能使用高速USB2.0的OTG方案。对此,有一群业者结合成立了ULPI工作小组,以免授权费、免忠诚协议的作法提供速成方案,ULPI其实是UTMI+LowPinInterface的缩写,UTMI+之前是UTMI,UTMI指的是USB2.0TransceiverMacrocellInterface,UTMI+则是延伸支持USBOTG,ULPI界面仅12-pin,其矽智财(SIP)可容易地嵌入到ASIC、SoC设计中,以大幅缩减最后成品芯片的设计心力。同时内嵌作法也有助于缩减芯片接脚用数。附注:ULPI的主要推广业者有:ARC、CONEXANT、MentorGraphics、PHILIPS、SMSC、TransDimension等。ULPI是针对EDA业者所提出的矽智财技术,可轻易地将高速USBOTG功能植入到自有芯片内,降低设计与验证的心力及时间。(USBOTG接口USBOTG为了解决不同的设备或移动设备间的连接,进行数据交换。特别是PDA、移动电话和消费类设备之间互相连接的问题,一种新的技术由此应运而生,这就是USBOTG技术。USBOTG-概述USBOTG是USBOn-The-Go的缩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技术,2001年12月18日由USBImplementersForum公布,主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设备或移动设备间的联接,进行数据交换。特别是PDA、移动电话、消费类设备。改变如数码照相机、摄象机、打印机等设备间多种不同制式连接器,多达7种制式的存储卡间数据交换的不便。编辑本段回目录USBOTG-发展USB技术的发展,使得PC和周边设备能够通过简单方式、适度的制造成本将各种数据传输速度的设备连接在一起,上述我们提到应用,都可以通过USB总线,作为PC的周边,在PC的控制下进行数据交换。但这种方便的交换方式,一旦离开了PC,各设备间无法利用USB口进行操作,因为没有一个从设备能够充当PC一样的Host。USBOTG-OTG的含义On-The-Go,即OTG技术就是实现在没有Host的情况下,实现从设备间的数据传送。例如数码相机直接连接到打印机上,通过OTG技术,连接两台设备间的USB口,将拍出的相片立即打印出来;也可以将数码照相机中的数据,通过OTG发送到USB接口的移动硬盘上,野外操作就没有必要携带价格昂贵的存储卡,或者背一个笔记本电脑。USBOTG-应用目前OTG主要应用到以下产品中:OTG移动硬盘盒USBOTG移动所有的OTG硬盘盒均具备USB接口,而且必定具备USBHost(集线器)功能。用户在硬盘盒中安装好硬盘和电池之后,只需按一下COPY键,或进入功能操作菜单选择“备份”就会开始复制,此时OTG硬盘盒的显示屏或LED状态灯将显示复制进度。OTGPDAUSBOTGPDAUSBOTG-标准USB与USBOTG的区别传统USB的结构标准的USB连机需要一个主端(host),这个主端通常是PC。如果想把储存在某个外围设备的数据传输到另一个外围设备,唯一的方法是通过主端来中介传输,如图1所示。例如,想要将数码相机的照片打印出来,必须先将照片上传到主端,再从主端传送到打印机。为什么不在便携设备里加入主端功能呢?USB是一种主从架构的通信协议,原先是给一个主端搭配多个外围设备的应用方式设计的,因此USB连机的操控管理,多半是仰赖主端。如果要将整套USB规格的主端控管逻辑全部建构在一个便携设备中,对于着重功能简便的便携设备而言,会造成很大的负担。而且USB传输线具有方向性,插入主端的接头和插入外围设备的接头并不相同。USBOTG的结构以便携设备而言,有时候必须担任主端的角色,例如,数码相机传送照片给打印机;而有时候则必须担任外围设备的角色,例如,数码相机将照片上传至PC,如上图所示。虽然USB的专用接头体积不大,但如果要建构于小巧的便携设备之中,可能还是过于庞大。USB架构认定主端具备充足的电源,可为联机的外围设备提供电力,有些设备甚至全部的电力都是来自USB总线的。这样的供电架构,对于一些电力有限的小型便携设备而言,会造成难以承受的负担。USBOTG补充规格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扩充了原先的USB协议,提供更严谨的电源管理功能,并允许电子设备担任主端角色或外围角色。USB是一种常用的pc接口,他只有4根线,两根电源两根信号,如下图.故信号是串行传输的,usb接口也称为串行口,usb2.0的速度可以达到480Mbps。可以满足各种工业和民用需要.USB接口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是:+5V500mA实际上有误差,最大不能超过+/-0.2V也就是4.8-5.2V。usb接口的4根线一般是下面这样分配的,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正负极弄反了,否则会烧掉usb设备或者电脑的南桥芯片。一般的排列方式是:红白绿黑从左到右黑线:地线gnd红线:电源vcc绿线:USB数据线data+白线:USB数据线data-TypeB:一般用于USB设备Mini-USB:一般用于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测量仪器以及移动硬盘等',)


  • 编号:1700774827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51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2375208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