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基础(第2版)-自己整理的
本作品内容为信息管理学基础(第2版)-自己整理的,格式为 doc ,大小 88104 KB ,页数为 14页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2版)》序言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7月6日公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林业信息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合并为管理学科门类中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可以认为,这次合并既是学科相融的必然,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据有关资料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超过200所高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经过60余年的高速发展,它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其影响最大、受益最多的当属管理和经济领域。信息作为最主要的经济资源,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并且愈来愈受到重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和利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前所实施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数字图书馆等工程直接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我国政府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举措,必将有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也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不是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的简单组合,而需要融合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于一体,因此,必须要有一套具有本专业特点的知识结构体系和适合本专业需要的教材体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1998年设立至今的10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在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和学科的发展。但是,由于该专业具有跨度大、内容新和变化快等特点,如何培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科学出版社的直接推动下,在我国信息管理领域的知名学者薛华成教授、侯炳辉教授和马费成教授的指导下,在湖北省信息产业厅和经济贸易委员会及相关企业的支持下,武汉地区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20余所高校联合编写了这套针对本科生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规划教材。内容简介《信息管理学基础(第2版)》在阐述信息、信息管理这两个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体系、学科性质及发展沿革等学科理论,论述了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过程、技术和人才问题,阐述了信息管理系统的种类、开发和维护,以及信息服务业的构成、发展、微观管理和宏观调控等问题。目录第1章绪论信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资源,信息管理是信息社会中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信息管理学是指导信息管理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理论。本章在阐述信息概念、基本属性以及信息管理概念、性质、任务、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论述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体系结构、学科性质、产生与发展等学科基本理论问题,以便对信息和信息管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信息管理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1.1信息1.1.1信息的概念与属性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信息的属性:普遍性、多样性、可识别性、可加工性、与载体的不可分性、对载体的独立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共消耗性、强时效性。1.1.2信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知识:通过人脑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信息,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形态和规律的认识和描述。社会性是其本质属性。情报:是具有特定利用价值的动态知识。动态性是其区别与知识的根本属性信息包含知识,知识又包含情报。数据:是信息载体上反映信息内容且可被接受者识别的物理符号。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信息是数据所包含或反映的内容,而数据则是信息的表现形式。1.2信息管理1.2.1信息管理的概念信息管理的对象就是信息,或者说是狭义的信息资源。信息管理:就是个人或社会组织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分析和提供利用的活动从信息机构的角度来看就是信息机构从信息源收集信息,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组织和分析后,提供给信息用户利用的活动。1.2.2信息管理的性质与任务性质:社会性(一种社会现象,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专业性(知识性,技术性,学术性)、服务性(信息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信息产品提供给信息用户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将信息资源与信息用户联系起来,科学地管理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具体任务就是步骤细化。1.2.3信息管理的历史沿革信息源管理阶段(信息源管理为核心、图书馆、手工)-信息管理阶段(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计算机为工具、自动化处理和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强调将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来开发和利用,注重采用多种方法)1.3信息管理学(信息管理学是研究信息管理的基本规律、普遍原理、技术方法和组织原理的一门学科)1.3.1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信息管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研究对象;一种社会活动,是信息管理理论的来源和检验标准;一个技术表述精炼、外延适度的概念)1.3.2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科理论研究,基本理论研究,技术方法研究,技术管理研究1.3.3信息管理学的体系结构信息管理学(学科体系)理论信息管理学信息管理学基础概论信息管理学应用理论信息管理技术方法学信息管理方法学信息管理技术学应用信息管理学专门信息管理学专科信息管理学部门信息管理学1.3.4信息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信息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是因为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信息管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只有人类社会才有的信息管理活动,自然界绝对没有的。1.3.5信息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产生的基础是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发展历程:萌芽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有较多研究但对信息管理学没有明确的定义——发展阶段,标志是信息管理学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信息管理学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信息管理学学科体系正式形成。思考与练习题信息;信息的属性;信息与知识、情报、数据的关系;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和特征;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信息管理学的性质;信息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信息管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学术特点。信息系统学派:主要理论源于信息技术在企业家管理领域的应用,以建立满足组织需要的信息系统为核心。记录管理学派:主要理论来源于信息技术在记录管理中的应用,侧重研究记录管理系统的建设,实际上是一种与办公文件处理有关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信息管理学派:大多来自于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第2章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管理的对象,要搞好信息管理工作,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必须树立信息资源观念,理解信息资源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信息资源的特点,正确认识信息资源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掌握信息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本章主要阐述信息资源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功能与作用、分布于变化规律。2.1信息资源的概念2.1.1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含义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客观存在形态。信息资源广义上来讲是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各种信息及其相应的人才和技术,是与信息活动相关的资源的总称。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可供人来用来创造财富的各种信息。2.1.2信息与信息资源的关系信息与广义信息资源是交叉关系、与狭义信息资源是包含关系。2.1.3信息资源概念提出的背景资源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社会经济模式的转变(信息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之上的经济。2.2信息资源的类型及其特点2.2.1不同发生领域的信息资源物理信息资源、生物信息资源、社会信息资源2.2.2不同载体和存储方式的信息资源天然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智力型信息资源、文献型信息资源、网络型信息资源2.2.3不同内容性质的信息资源分为政治、法律、科技、经济、管理等信息资源2.2.4不同加工深度的信息资源一次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三次信息资源我们认为,零次信息资源是没有经过人脑加工过的信息资源;一次信息资源是对零次信息资源进行审核、筛选、汇总、统计、图表化了得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是一次信息资源经过科学加工过而得到的信息资源,如文件、报告、论著等,三次信息资源是对二次信息资源进行浓缩、编排、综合而形成的信息资源,如书目、文摘、索引、综述、评述等。2.3信息资源的社会功能与作用2.3.1信息资源的科学功能是指信息资源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功能,也就是信息资源为知识的生产和发展服务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表现在提供科研原料、加快科研进程、避免科研重复、粘结科学群体等方面。2.3.2信息资源的教育功能是指信息作为知识体系在人类的智力发展和道德意识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开发智力资源、培育思想品质、铸就专业人才、引导教育发展。2.3.3信息资源的经济功能是指信息资源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放大功能,也就是信息资源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和增强经济效益的作用。——替代传统资源、提高生产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2.3.4信息资源的管理功能是指信息资源在信息管理活动中所起的促使管理目的得以实现的作用。管理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对组织所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过程也就是对管理系统有关信息的搜集、分析研究、反馈协调和利用的过程。信息是管理活动的基础。2.4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2.4.1信息生产者的分布规律信息生产者也表现出一种加速增长的态势。2.4.2信息表述中的词频分布规律2.4.3信息的时间分布变化规律2.4.4信息的集中与分散分布规律思考与练习题第3章信息用户信息用户是信息管理机构的服务对象,是信息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明确信息用户及其需求的概念和类型,了解影响用户信息需求、信息获取行为和信息吸收行为的因素,掌握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行为规律,对于搞好信息管理工作,设计和建立信息管理系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1信息用户的概念与类型3.1.1信息用户的概念信息用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用户是指具有一定信息需求和信息能力并通过信息交流活动汲取信息的个人或团体。狭义的信息用户是指具有一定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能力并从信息机构获取信息的个人和团体。广义的信息用户更有意义。信息用户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需求;一定的信息利用能力。用户在信息方面的多重身份是由信息用户在信息工作方面的多种作用决定的。如:信息加工者、信息传递者、信息创造者。3.1.2信息用户的类型大的方面:个人用户、团体用户;利用信息的程度:正式用户、临时用户、潜在用户(尚未利用信息机构的用户)3.2用户的信息需求3.2.1用户信息需求的概念与层次信息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所谓的信息需求就是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要和要求,具体地说,用户的信息需求就是信息用户对信息内容、数量、质量和形式的需要。用户的信息需求只能是对信息本身的要求,而不能包括用户对信息服务的要求。用户信息需求的层次:深层信息需求(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中层信息需求(用户认识到的信息需求),表层信息需求(用户表达出的信息需求)。3.2.2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就是用户所在的生存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政治因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教育水平、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组织因素就是社会组织自身的因素的影响—组织的性质、组织的规模、组织的结构、组织的运作机制、组织文化(制约着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个人因素—用户的职业与任务,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年龄和性别、爱好与专长、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3.2.3个人用户信息需求的规律与特点个人信息用户需求的一般规律:用户信息需求的传递性、用户信息需求的多重性用户信息需求的阶段性、用户信息需求的马太效应和罗宾汉效应。传递性:人们的需求层次不同,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同,需求层次越高,信息需求量越大,对信息的质量要求越高。多重性: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目的、不同内容性质、不同层次的需求并存。阶段性:指在同一时间内有主次之分,随时间的推移呈阶段性的变化。马太效应和罗宾汉效应:指信息需求量较大的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信息需求量将越来越来高于平均水平;信息需求量小的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信息需求量将越来越来低于平均水平,而大多数信息用户的需求量总是比较比较平衡的。这反映了信息需求量的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不同类型的个人用户的信息需求有各自的特点(内容、质量、形式):科研人员:本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信息;对信息全面系统性的要交高,对准确可靠性的要求较高;形式主要是天然型信息、文献性信息、智力型信息。技术人员:综合性较强,需要技术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法规信息等;十分强调信息的准确可靠性、新颖及时性和具体实用性,对全面系统要求不高;主要是以文献性信息和实物性信息为主。管理人员:需要信息内容的综合性较强;对信息的全面系统性、准确可靠性、新颖及时性和简明易懂性要求都很高;以智力型信息和文献性信息为主,对网络型信息也有需求。教师:专业性较强,主要是本学科的科研和教学方面的信息;全面系统性和成熟可靠性要求较高;载体主要是图书、期刊和教学档案等文献性信息和网络信息。学生:范围较窄,内容明确,专业性强;对信息通俗易懂性,生动有趣性和准确可靠性的要求较高;主要是智力型信息和文献型信息,其次是网络型信息。个人信息用户需求的变化:迫切性增强、从学术研究到社会生活的全方位的信息需求、从完备信息趋向到新颖实用信息的需求、从一般信息到信息精品需求从文本信息到多媒体信息的需求、从注重信息载体到注重信息内容本身。(原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3.2.4企业的信息需求特点:信息需求量大、信息需求范围广、信息需求质量高信息需求类型多。不同类型企业信息需求的特点: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在信息内容方面,工业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比商业企业广泛;信息质量,信息新颖性的要求高于工业企业;信息载体,工业企业的载体形式多于商业企业。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在信息内容方面,大型企业侧重与对技术信息的需求,中小型企业侧重于对市场信息的需求;质量上,小型企业对信息准确性、及时性的要求高于大型企业,在信息载体方面,大型企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多于中小型企业,而中小型企业对口头信息和实物信息的需求较多。3.2.5政府部门的信息需求特点总体特征: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信息新颖及时、准确可靠、精悍实用;信息的形式主要是印刷型文件和档案、口头信息和电子型信息。不同政府部门的信息需求的特点:不同职能部门和不同层级政府部门(高级比低级的信息需求广泛,综合性强,侧重与宏观信息)。3.3用户的信息行为信息用户的行为包括用户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行为。用户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过程:决定是否获取信息、决定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式获取信息、将信息需要转化为信息提问、通过信息服务而获取信息、消化吸收信息。(个人)3.3.1用户信息需求转化为信息获取行为的机制1.信息获取行为与信息需求的关系:从根本上说,信息获取行为是由其信息需求决定的。一般情况下转化为信息获取行为的信息需求只是全部信息需求的一部分,其余就是信息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2.决定用户将信息需求转化为信息获取行为的因素:用户所需信息的价值的大小、用户所需信息的急缓程度、用户的信息意识(较强/淡薄)、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3.3.2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式基本途径和方式:个人资料库、非正式渠道、正式渠道、因特网。决定用户采取何种途径和方式的因素:获取途径和方式的易用性(最重要)、获取途径和方式所提供的信息质量、获取途径和方式提供信息的经济性、获取途径和方式新颖性、用户的信息获取习惯。信息获取途径的顺序:传统信息环境——自己收藏的文献资料、非正式、正式渠道;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自己的文献资料、因特网、非正式、正式。各类信息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科研人员:正式渠道,注重亲自查找信息;工程技术人员:正式渠道为主,因特网和非正式渠道为辅;管理人员:正式渠道,大部分由信息人员提供;教师: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并用,如本系资料室;大学生:学校图书馆和因特网,很少用分正式渠道和信息机构、档案机构。3.3.3用户的信息提问用户的信息提问就是指用户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用语言和文字将自己的信息需求向信息提供者表述出来的过程(用户的信息提问是一个重要过程)。(是否详细化??)信息提问与信息需求的吻合程度:与信息需求一致;信息提问大于信息需求;信息提问小于信息需求;信息提问与信息需求交叉。提高信息提问与信息需求的吻合程度的措施:加强用户教育;让用户以文字形式提问。3.3.4用户的信息吸收用户的信息吸收就是指用户在得到信息以后,把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或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发挥信息潜能并产生实际效果的行为。用户吸收信息的过程:信息提取——信息理解——信息反应。信息提取就是用户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将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准备地反应出来,并迅速的传递给大脑;信息理解就是通过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赋予信息一定的涵义,弄清信息内容中表达的意思;信息反应就是将摄取并理解了得信息与自己特定的需求结合起来,发挥信息潜能并产生实际效果。用户信息吸收的效果:改变知识结构、指导日常生活、优化各项工作、创造新的信息。影响用户吸收信息程度的因素:信息本身价值的大小、用户对信息的理解程度、信息与用户需求的相关程度、用户获取信息的及时程度、用户的个人素质和所处的环境条件。思考与练习题第4章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对信息交流的研究日益受到信息行业的重视。研究信息交流的目的在于掌握信息交流的原理、方式和规律,为信息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本章主要阐述信息交流的概念、机制、类型和模式,影响信息交流的因素等。4.1信息交流的概念与机制4.1.1信息交流的概念与特点交流的定义是除物质交流以外的一切交流。交流的概念:简单的说,信息交流就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反馈。具体而言,信息交流是社会活动中信息借助于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递通道而实现的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传递和反馈行为。信息交流是相互影响的双向性信息传递或传播(双向性);信息传递是指通过一定的媒体使信息从时间或空间的一点向另一点移动的行为(单向性);信息传播,是指通过信息媒体使信息从时间或空间的一点向另外多点移动的行为(发散性)。4.1.2信息交流的构成要素(信源、信宿、信道、信息符号)信源,也就是信息发送者或信息原来持有者,指参与信息交流的个人和社会组织,还有能够产生、持有信息而且有可能发送、传递信息的个人和团体。(发散性多样性、互补性)信宿,即信息接受者,或接受信息的人和物。把一切可以接收并且需要信息的人称为信息用户。(类型的多样性、需求的差异性)信道,就是信息交流的渠道、通道,有自然信道、纸质载体信道和电子信道等。(信源互联性、效率高低)信息符号,一种代表思想的通用记号或标志,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表意性、随意性、约定性、符号形式的一致性、符号内容的不一致性)4.1.3信息交流过程信息交流的过程包括信息的发送、信息的传递、信息的接受和信息的反馈,归纳为两个方面就是: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信息传递:是指通过一定的媒体使信息从时间或空间的一点向另一点移动的行为。信息传递的两种基本形式:1.以信息发送者事先有无确定的信息接收者来划分,信息发送者把信息交付给事先已确定的接受者的传递时有向传递或单向传递;信息发送者把信息传给事先没有确定的接受者只有广泛的接受者的传递,是无向传递或多向传递。2.以信息发送者主动传递信息还是被动传递信息来划分,信息发送者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进行的信息传递,称为信息的主动传递,信息发送者根据信息接受者提出的课题和要求进行的信息传递,是信息的被动传递。两两结合,四种信息传递方式:多向主动信息传递、单向主动信息传递、多向被动信息传递、单向被动信息传递。4.2信息交流的类型与模式4.2.1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4.2.2社会信息交流的类型与模式4.2.3虚拟空间的信息交流4.3影响信息交流的因素(社会因素、语言文字…、交流过程…、信息安全…)4.3.1社会因素(政治、军事、法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4.3.2语言文字因素(自然语言、专业语言、检索语言、)4.3.3交流过程因素1.信息发生中的因素:信息时滞、语言的转化、形式化、干扰。2.信息传递中的因素:信道容量、传输过程干扰、信息还原、传递方式。信息接收者中的因素:接受需求、接受能力。4.3.4信息安全因素信息污染(无用、劣质、有害信息);信息泄密思考与练习题第5章信息管理过程(信息搜集、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信息提供利用)5.1信息搜集5.1.1信息搜集的含义与意义信息搜集:指有关机关和个人,根据一定的目的,将系统内外各种形态的信息采出并汇集起来的过程。信息搜集工作的重要性:是信息管理活动的起点,是做好信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信息搜集工作质量是决定信息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5.1.2信息搜集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围绕用户的信息需求)、2系统性原则、3及时性原则、4预见性原则、5计划性原则、6可靠性原则、7经济性原则。5.1.3信息搜集的基本程序确定搜集方针-制定搜集计划-搜集工作实施-反馈用户信息5.1.4信息搜集的主要方法直接观察法(在信息源现场)、社会调查法、文献法(采购、索取、交换、检索)社会调查法有: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网络调查5.2信息组织5.2.1信息组织的含义与工作内容信息组织:指对搜集到的信息按其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有序化,然后进行重新组织与控制的活动。工作内容:1.信息揭示,对信息内容和其他形式进行选择、概括和提炼2.信息描述,根据管理规则和技术标准,对信息外在和部分内容特征进行描述并给予记录的过程。3.信息序化,按一定的方法将无序的信息组织成有序的信息的过程4.信息存储,将经过组织过的信息以某种结构存储在一定的载体和空间内,是有组织的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5.2.2信息组织的原则客观性、系统性、目的性、标准性5.2.3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1.信息揭示方法:分类法、主体法2.信息描述方法:文献信息著录、MARC格式、DublinCore标准。5.2.4网络信息组织的方式网络信息组织:指人们根据网络本身的特征,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排列、组合,使之有序化、系统化、规律化,从而有利于网络信息的存储、传播、检索、利用,以满足人们的网络信息需求的活动过程。具体方式:搜索引擎方式、主题树方式、图书馆编目方式、数字图书馆方式、虚拟图书馆方式。5.3信息分析5.3.1信息分析的含义信息分析:指信息分析人员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和分析技术,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浓缩、提炼和综合、从而形成某种分析研究成果的过程。5.3.2信息分析的特点针对性(选题)、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局限性5.3.3信息分析的工作步骤确定主题-制定课题计划-研究素材的来源-5.3.4信息分析的方法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内容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定标比超法、SWOT分析方法、德尔菲法。5.4信息提供5.4.1信息提供的含义和意义信息提供:是指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将信息机构收藏的信息或信息获取与查询工具提供给用户利用的活动。5.4.2信息提供的原则针对性、及时性、易用性、经济性5.4.3信息提供的主要方式信息报道与发布服务、文献借阅与复制服务、信息检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定题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服务方式。思考与练习题第6章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管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在信息数量剧增、用户信息需求不断深化的今天,若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管理就不能有效的运行。可以说信息管理技术是信息管理活动的关键要素和技术保障。本章在阐述信息技术的概念、层次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的含义与作用的基础上,介绍用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组织、信息储存、信息检索、信息传播、信息传输、信息安全等主要的现代信息技术。6.1信息管理技术概述6.1.1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层次信息技术:是指用于管理、开发和利用的信息资源,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设备及其相应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能。基础层次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声像技术、光学信息储存技术应用层次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网络急速、光盘技术、可视图文技术……6.1.2信息管理技术的概念与影响信息管理技术:就是指用于信息获取、组织、处理、存储、检索、传播和保障信息管理安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统称。信息管理技术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组织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传播技术、信息安全技术。6.2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遥感、计算机、多媒体、人工智能)6.2.1遥感技术6.2.2计算机技术6.2.3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体的信息处理技术。有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6.2.4人工智能技术: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使计算机能显示出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解决现实中那些比较复杂,又含有模糊的、不确定的因素的问题。人工智能主要技术:知识获取与表示技术、知识库技术、推理技术、搜索与数据挖掘技术、智能接口技术。神经计算机是智能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也是人工技术的前沿。6.3信息组织与存储技术(文件组织、数据库、超文本、信息压缩、关盘存储)6.3.1文件组织技术(文件组织有顺序法、索引法、直接法)6.3.2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数据库技术是指建立、维护、利用数据库的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baseManagementSystem)6.3.3超文本技术(超文本将信息组织在一系列离散的信息节点中,通过链建立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由节点及链组成的网络信息结构6.3.4.信息压缩技术6.3.5光盘存储技术(通过光学的方法读写数据的信息储存技术6.4信息检索与传播技术(光盘信息、联机信息、因特网信息、数字化信息)6.4.1光盘信息检索技术光盘信息检索是光盘检索,就是利用计算机从购买的光盘数据库中查找所需的信息。国内外著名的关盘数据库:银盘信息公司、UMI公司、《中国学术期刊》6.4.2联机信息检索技术联机检索:就是用户使用终端设备,运用一定的指令输入检索词和检索策略,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联机信息中心的中央计算机,进行人机对话,通过检索软件的运行从联机信息中心的数据库中查找所需信息的过程。国内外联机数据库简介:Dialog、STN系统、BRS系统、ORBIT系统、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6.4.3因特网信息检索技术按传输协议可划分为:WWW信息资源、FTP信息资源、Telnet信息资源、Usenet信息资源、Gopher信息资源)6.4.4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网播、视频点播与交互电视)6.5信息传输与安全技术6.5.1数据通信技术信息通信就是通过适当的传输介质将数据信息从一台机器传送到另外一台机器。6.5.2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单个计算机和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6.5.3信息安全技术思考与练习题第7章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的,可以说,没有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各种信息管理要素就无法整合,信息管理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信息管理学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整序、储存、加工、传递和提供利用的有机整体:狭义的信息管理系统仅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本章在讨论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概念、类型和基本结构等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几类主要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并阐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管理的内容、原则和方法。7.1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概述7.1.1系统概述7.1.2信息管理系统概述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利用各类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的模型以及数据库,能够进行信息的收集、整序、存储、加工、传递和提供利用的计算机系统。7.2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类型7.2.1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InformationAccessSystem,IAS)简称信息存储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对大量信息进行存储与检索的信息管理系统。7.2.2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存储、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能够实测组织的各种运行情况,并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从组织全局的角度出发辅助组织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组织的行为,帮组组织实现其规划目标。7.2.3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OA)是指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将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并由这些设备和办公人员共同完成办公业务的人/机信息系统7.2.4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ingSystem,DSS)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7.2.5主管信息系统主管信息系统(ExecutiveInformationSystem,EIS)也称主管支持系统(ExecutiveSupportSystem,ESS),EIS是服务于组织的高层主管,满足高层主管展览信息需求的一类特殊的信息系统。7.2.6MRP与MRPⅡMRP,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主要是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相关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与数量,主要缺陷是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成产能力和采购的有关条件的约束。MRP‖,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系统(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基本思想是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生产计划,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按时进行生产。7.2.7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其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对整个供应量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同步工程的思想;事先计划与事前控制的思想。7.3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管理7.3.1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系统开发原则:系统原则、经济原则、科学原则、专业原则开发的方式:自主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软件包开发的方法:结构化生命周期、面向对象、软件在工程7.3.2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与评价思考与练习题第8章信息管理人才8.1信息管理人才的概念与类型8.1.1人才与信息管理人才的概念8.1.2信息管理人才的类型8.2信息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与社会需求8.2.1信息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8.2.2信息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8.3信息管理人才的教育与培养8.3.1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专业设置基本状况8.3.2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思考练习题第9章信息服务业9.1信息服务业的构成、特点与地位9.1.1信息服务业的构成9.1.2信息服务业的特点9.1.3信息服务业的地位与作用9.2信息服务业的发展9.2.1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机制9.2.2国内外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与现状9.2.3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趋势9.3信息服务业的管理与调控9.3.1信息服务业的微观管理9.3.2信息服务业的宏观管理思考与练习题主要参考文献',)
提供信息管理学基础(第2版)-自己整理的会员下载,编号:1700745583,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14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