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论莫言的“诺贝尔奖讲座”演讲词英德译文

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论莫言的“诺贝尔奖讲座”演讲词英德译文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论莫言的“诺贝尔奖讲座”演讲词英德译文,格式为 doc ,大小 162816 KB ,页数为 9页

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论莫言的“诺贝尔奖讲座”演讲词英德译文


('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论莫言的“诺贝尔奖讲座”演讲词英德译文-汉语言文学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论莫言的“诺贝尔奖讲座”演讲词英德译文叶巧巧摘要:本文以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为基础,对莫言的“诺贝尔奖讲座”演讲词的文本类型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比分析该演讲词英、德译文中分别采取的翻译策略,探讨该理论的实践意义。本文认为,尽管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在具体的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翻译实践中仍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文本类型诺贝尔奖讲座翻译策略局限性一、引言在翻译研究领域,文本类型理论是指由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卡塔琳娜·赖斯在70年代初提出的翻译批评和评估模式的基本理论,该理论首次涉及文本类型和翻译策略。本文以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对莫言的“诺贝尔奖讲座”演讲词《讲故事的人》[1]的文本类型进行分析与界定。该演讲词曾被翻译成5种外国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瑞典语,本文仅以美国翻译家HowardGoldblatt的英译文和德国汉学家KarinBetz的德译文为例,分析两位译者对该演讲词文本类型的界定,并对比他们分别采取的与之相应的翻译策略,探讨该理论的实际指导意义。二、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赖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用了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将语言功能分为三类:表达、再现、感染。赖斯认为,“一个文本一定是多种功能的混杂,而以一种功能占主导”。[2](P25)赖斯被认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创始人。(一)赖斯的文本类型划分赖斯将翻译定义为“两种语言间的中介性交流过程,其目的通常是产生一个在功能上与源语文本对等的目标语文本”。[3](P198-199)由此可见,为了得到此目标语文本,译者就必须明确源语文本的功能,确立文本型态。赖斯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根据文本的主要功能把文本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信息型、表情型和感召型。此外还划分出视听媒体类型。赖斯指出,信息型文本主要是表现事实、信息、知识和观点等,其语言特点是逻辑性较强,文本的重心为内容而非形式。表情型文本用于表达信息发送者对人或物的情感和态度,其语言具有美学的特征,侧重点是信息发送者及其发送的形式。感染型文本旨在感染或说服读者,并使其采取某种行动,其语言形式通常是对话式的,其关注点是信息的接受者,其重点在于呼吁和感染。视听媒体类型依赖技术媒介、画面、声音传达视觉或听觉意向,也称超文本类型。[2](P30-48)赖斯的文本类型划分是寻求翻译策略的理据。(二)赖斯的翻译策略同时,赖斯也对各种文本类型的翻译方法做了具体的描述。赖斯认为:“文本的型态决定着翻译的整体方法;而文本的个性则要求考虑语言和文本结构的惯例。”[3](P201)翻译的“正确”或“错误”应以是否符合源语文本与译语文本之间的“互文连贯”这一观念为衡量的标准。因此,赖斯指出,对于重内容而非形式的信息型文本,翻译时应以简朴明了的白话文传递与原文相同的概念与信息。对于具有美学特征的表情型文本,其翻译应采用仿效法,以使译文忠实于原作者或原文。而以读者和效果为导向、侧重于感染的感召型文本,则可用编译或适应性的方法以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2](P30-48)了解赖斯的翻译策略,有助于我们的翻译实践。三、莫言“诺贝尔奖讲座”演讲词的文本类型莫言的“诺贝尔奖讲座”演讲词《讲故事的人》[1]以讲故事的形式,质朴、真挚、含蓄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传达了苦难、人性、爱、理解和宽容等情感和精神品质,语言妙趣横生,故事环环相扣。评委会在授予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时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根据赖斯的观点[2](P34),表情型文本所“表达”的情感远远超过其“陈述”的内容。因此,莫言的这篇演讲词主要是表情型文本。当然,在讲故事的同时,我们也收获到了大量的信息,如尽管“母亲”不识字,但她总会满足“我”买书买文具的要求;“我”喜欢说话;“我”曾在桥梁工地上为铁匠师傅拉过风箱等等。而且,对其描绘的故事,我们也会受到感染。因此,很难单一地界定一篇文本为某一种文本类型,只不过每一文本有其主导的类型。而莫言的这篇诺奖演讲词就是以表情型为主、兼有信息型和感染型的文本。四、莫言诺奖演讲词的翻译策略赖斯认为[2](P34),在翻译表情型文本时,应采用仿效法,以保持文本的艺术质量。使译文既建构于句法和语义层面,又建构于艺术层面。因此在翻译时,译文既要保留原文的美学效果,又要重塑原文的语义内容。(一)不同译者在英、德译文中分别采用的翻译策略对比下面通过对比美国翻译家HowardGoldblatt与德国汉学家KarinBetz的英德译文,探讨赖斯文本类型理论对应的翻译策略的选择。1a.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1b.Iturnedtheanimalslooseontheriverbanktogazebeneathaskyasblueastheoceanandgrass-carpetedlandasfarastheeyecouldsee--notanotherpersoninsight,nohumansounds,nothingbutbirdcallsaboveme.Iwasallbymyselfandterriblylonely;myheartfeltempty.1c.Drau?enaufdenFeldernlie?ichdieHerdenfreiherumlaufenundweiden.übermirgabesnurdasBlaudesHimmelsundvormirdieunendlicheWeitedesGraslands,weitundbreitwarkeineMenschenseele.Manh?rtenurdasZwitschernderV?gel.Ichfühltemicheinsamundverlassen.对于表情型文本,译者应将原作者对现实的感觉、情感艺术性地塑造出来,并利用文体、韵律和修辞等手法实现表情型文本的审美效果。比如英译文中的“ontheriverbank”(介词短语)、“loose”(转换词性)、“askyasblueastheocean”和“grass-carpetedlandasfarastheeyecouldsee”(平行结构及明喻)等就可见一斑。更巧妙的是横线处句子的翻译,破折号与前文的衔接,令句子结构紧凑;同时3个短句中打头的单词“not”“no”“nothingbut”巧妙而强烈地表达出否定意思“看不到,没有,只有”,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且这3个词的首字母都是“n”,又有类似头韵的艺术修辞效果。德译文对此句采取的是信息型文本的翻译策略,译成了两个独立的句子,虽达到了传递原文信息的目的,却失去了原句的美感。对比可知,英译文比德译文略胜一筹。对于表情型文本,应用仿效法,兼顾内容与形式。由于对原文本的类型认识不够准确,导致德译文翻译策略选择错误。由此可见,文本类型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策略的正确运用必须基于对文本类型的正确理解与判断之上。在莫言的作品中,也不乏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他以天马行空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来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在其诺奖演讲词中,这一特点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下面的例句有力地说明了莫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向我们展示了他对狐狸美女的期待,而当真狐狸出现时,他却又被吓得形象全无的场景。这是一段典型的表情型文本。2a.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做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2b.(…)andIwouldfantasizeafox-turned-beautifulgirlcomingtotendanimalswithme.Sheneverdidcome.Once,however,afieryredfoxboundedoutofthebrushinfrontofme,scaringmylegsrightoutfromunderme.Iwasstillsittingtheretremblinglongafterthefoxhadvanished.2c.Ichstelltemirvor,da?dieseFuchsfeeerscheine,ummitmirzusammenRinderzuhüten;abersietauchtenieauf.EinmaljedochkamunvermitteltausdemGraseinfeuerroterFuchshervor,soda?ichvorSchreckaufdenHosenbodenfiel.ImnuwarderFuchsspurlosverschwunden,undichbliebzitterndzurück.两个译文都不约而同地将“狐狸变成美女”这一动词短语灵活地译成名词短语“afox-turned-beautifulgirl”和“dieseFuchsfee”,给人以生动直观的美女狐狸的形象。“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英译通过“scaring”与前文承接起来,结构紧密,内容紧凑,既体现出时间先后顺序,又体现出逻辑因果关系;德译“soda?”也是如此。然而,对于横线处的句子,英译为独立的简单句“Sheneverdidcome”,不仅正确传达了原文内容,而且短小精悍的简单句更能强烈地表达作者内心非常失望的情感;而德译采用“und”连接的并列句,就不如英译语气之强烈,所体现的失望情绪之深刻。此外,最后一句中的英译“long”一词,既体现出即使狐狸早就没了踪影,而“我”仍在颤抖之中的惧怕,又体现出惧怕心理持续时间长,足见“我”对狐狸的后怕;而德译却显句式单调,且没能把原文本所蕴含的害怕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通过此句英译与德译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前者抓住了表情型文本的翻译精髓,运用仿效法,充分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后者再次用信息型文本重内容的翻译策略,就没能完全呈现出原文本的语言形式和原作者的情感态度。再次印证,正确认识原文本的文本类型,对采取正确的翻译策略非常重要。通过以上两个典型例句的分析,我们知道,在翻译实践中,要正确运用翻译策略,就必须正确领会和把握原文本的类型。通过比较,证明了文本类型理论的翻译策略作为具体的翻译过程的可操作性,也进一步说明了赖斯文本类型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二)文本类型理论应用上的局限性在进行文本分析时,判断该文本究竟属于何种类型却是个难题。例如,在该演讲稿中,“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可以是信息型,因为它表达的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或观点。可以是表情型,它表达了作者想要将自己听过讲过的故事用笔记录下来的决心。另外,这句话对仗工整,语言形式漂亮,具有美学效果,更增加了将它划分为表情型文本的理据。即便牵强的归类为感染型文本,也有它的道理。因为听者或读者可能会因此受到启发,从此在以后阅读或听人说话时养成写读书笔记或记录的习惯。纵观全文,不乏这样的例子。这样看来,赖斯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的相应翻译策略的选择就不明确了。本文认为,就此例而言,英译与德译都传递了原文本的内容,而且句子结构工整,原文本的内容和形式都得以再现,那两位译者是不是不约而同地将原文本定义成了表情型文本,且运用了同样的翻译策略呢?另外,该演讲词是“通过电视或者网络”进行的,是否又是视听媒体类型呢?诚然,基于该理论的主张以及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该演讲稿是以表情型为主,兼有信息型和感染型的文本。但这些问题仍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该理论的应用模糊性与主观性,为该理论的继续研究与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五、结语本文阐述了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并以该理论为基础,对莫言的诺奖演讲词进行了文本分析,并就英译文与德译文中分别采取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探讨了该理论的实践意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文本类型决定了翻译的整体方法;而翻译策略的恰当运用,是基于对文本类型的准确界定。尽管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局限性,但“它依然是迄今最能直接应用于指导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的一种理论”[4]。注释:[1]莫言诺贝尔奖演讲稿原文及英译文.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prizes/prizes/literature/.[2]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Criticism:ThePotentialsandLimitations.Trans.ErrollF.Rhodes.Manchester:St.JeromePublishing,1971/2000.[3]顿官刚:《西方翻译理论文献选读》,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4]张美芳:《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中国翻译,2009年,第5期。(叶巧巧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410006)',)


  • 编号:1700774552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9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162816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