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运动服饰行业安踏体育分析报告
本作品内容为2018年运动服饰行业安踏体育分析报告,格式为 docx ,大小 7363877 KB ,页数为 102页
('2018年运动服饰行业安踏体育分析报告2018年5月目录一、安踏踏上千亿市值,跻身全球体育TOP3...................................6(一)安踏一路披荆斩棘,开启4.0战略时代...................................................61、1.0时代:生产加工,接受海外贴牌订单夯实生产,同时布局自身销售网络........72、2.0时代:品牌批发,重金投入明星代言+央视广告,品牌形象打造成功.............83、3.0时代:品牌零售,零售改革组合拳成功实施,率先突破行业困顿...................84、\uf0204.0时代:搭建品牌金字塔,加快全渠道布局,重视消费者购物体验.................9(二)创始人丁家两兄弟,股权集中...............................................................10(三)业绩高歌猛进,保持高增趋势...............................................................11二、运动服饰:万亿级市场空间,龙头强者恒强...........................15(一)政策支持+消费升级,共促我国运动服饰渗透率提升..........................151、我国系全球第二大运动市场,以双位数增长领跑全球...........................................152、政策支持+消费升级,拉动国内运动服饰需求增长.................................................18(1)政策支持:体育健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促大众与职业运动蓬勃发展.18(2)消费升级:全民健康意识增强,小众项目颇受欢迎.....................................21(二)运动服饰竞争格局好,龙头强者恒强....................................................221、全球:两大龙头耐克与阿迪,龙头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222、我国:阿迪与耐克难分伯仲,安踏公司市占率超10%...........................................24三、多品牌虎虎生风,全渠道深化布局,深谙运动营销之道.........25(一)大众市场:ANTA品牌深耕三四线、NBA弥补大众篮球鞋不足.........271、安踏品牌定位大众市场、产品高性价比...................................................................272、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线下渠道深耕三四线市场.......................................................273、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推动产品高端化.......................................................................284、大众篮球运动品牌NBA补强短板,当红球星营销效果显著..................................29(二)高端市场:运动时尚品牌斐乐,避免与耐克阿迪正面竞争................301、品牌定位中高端市场,运动时尚风格错位布局.......................................................302、渠道数量倍数增长,以一二线百货Mall渠道为主..................................................313、产品线细分升级,娱乐代言赞助营销显效...............................................................31(三)户外市场:差异化并购新蓝海,“大众健步+专业滑雪+徒步登山”.....33(四)童装市场:安踏童装高性价比、“FILA+KINGKOW”抓高端...................34四、国际篇:巨头领先,以史为鉴..................................................36(一)NIKE:创新先行者,运动巨头领跑全球................................................361、研发稳扎稳打,市场精准把控,业绩持续靓丽.......................................................382、北美为耐克主要市场,亚太地区高速增长...............................................................40(二)Adidas:专业运动+时尚潮流,以前沿科技和数字化打造国际龙头品牌..............................................................................................................................421、发展历程:坚持高品质创新型发展战略,低谷重生成长为行业巨头...................432、经营业绩:16年营业收入和利润稳步增长,17年稳步持续运营........................443、营收结构:鞋类产品份额和增长齐高,大中华区占比逐年上升...........................45(1)分产品:鞋类占比和增速持续居高,创新系列推动营收增长.....................45(2)分地区:西欧北美为全球主要市场,大中华区占比增加.............................464、渠道发展:稳健铺设线下渠道,大力发展电商模式...............................................47(三)VF:并购塑造的休闲户外服装巨头.......................................................481、定位中端,并购发展塑造休闲户外服装巨头...........................................................482、集团多品牌推动营收规模稳增,毛利率稳中有升,业绩受各项费用影响较大...503、重塑品牌组合,打造新增长点...................................................................................514、注重中国市场,扩张直销渠道...................................................................................535、安踏定位大众,与耐克、阿迪达斯拉开层级,与VF集团产品领域交叉较少......55(四)UA:高端专业运动装备的代名词...........................................................561、发展历程:坚持专业定位,创新驱动发展...............................................................572、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净利润首次转负..........................................................583、服装产品营收占比最高,亚太区发展势头良好.......................................................594、渠道批发为主,大力发展DTC渠道...........................................................................61(五)PUMA:品牌重塑+技术创新后来居上...................................................621、发展历程:半路改制焕发全新升级...........................................................................632、经营业绩:2013年转折下落,2015年向时尚转型唤回第二春............................643、营收结构:鞋类产品增长态势良好,各地区占比保持稳定...................................65(1)分产品:近几年鞋类占比和增速,创新系列推动营收增长.........................65(2)分地区:西欧北美为全球主要市场,大中华区占比增加.............................664、渠道发展:以零售业务为核心,自有零售快速上升...............................................67五、国内:景气分化、看好龙头......................................................69(一)品牌+渠道+产品+营销,安踏永不止步,龙头优势夯实......................69(二)财务分析:营收利润增速稳健,营运能力保持良好............................711、成长能力:安踏规模优势凸显,业绩增速保持快增...............................................712、盈利能力:安踏毛利率持续提升,净利率显著高于同业.......................................723、营运能力:以客户与零售为导向,周转运营能力优于同业...................................73安踏踏上千亿市值,跻身全球体育TOP3。公司系国内体育用品品牌领军者。上市十年间(2007-2017)营收由29.9亿元增长4.5倍至166.9亿元,门店数量超过10000家。2018年市值先后突破千亿,位居全球体育用品行业第三位。运动服饰:万亿级市场空间,龙头强者恒强。①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07-2017年全球运动鞋服销售规模由1762.7亿美元增至3001.5亿美元,CAGR为5.47%。②中国系全球第二大运动市场,全球占比10.5%,叠加政策支持+消费升级,2014年后增速均达两位数,高于服装整体。③集中度持续扩大,龙头强者恒强。2012-2017年我国运动鞋服CR5由58.6%增至68.9%,CR10由47.4%增至53.9%。阿迪、耐克居首,本土品牌安踏、李宁、361紧随其后,2017年市占率分别为8.0%、5.3%、4%。多品牌虎虎生风,全渠道深化布局,深谙运动营销之道。①品牌端:品牌运营能力有望继续成功复制。安踏自主培育筑大众基础,收购代理补强中高端,延伸儿童线分享二胎红利,目前已形成以安踏、FILA为主的多品牌多品类矩阵,②渠道端: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深耕三四线市场。截至2017年,线下门店数超万家,位居本土品牌店铺数量之首。2017双十一安踏销售额6.7亿元,同比增长66%。③营销端:联合NBA补强短板,当红球星营销效果显著。2017年安踏代言人金州勇士队神射手克莱·汤普森协助球队夺得NBA总冠军,助推KT系列篮球鞋火爆销售。海外篇:巨头领先,以史为鉴。①NIKE研发稳扎稳打,营销精准把控,业绩持续靓丽,规模遥遥领先;②Adidas坚持高品质创新型发展战略,专业运动+时尚潮流,前沿科技+数字化打造龙头。③VF收购汇聚30余品牌合力塑造休闲户外服装巨头。④UA坚持专业定位,创新驱动发展,终成高端专业运动装备代名词。国内篇:安踏龙头优势夯实。业绩端,安踏规模优势凸显,业绩率先复苏,2017年营收达到167亿元,远超曾经比肩的本土品牌。品牌端,安踏拥有更加丰富的品类品牌矩阵,具备中高端品牌运营管理能力;渠道端,安踏线下门店超万家,门店调整率先完成,重新进入开店周期;研发端,安踏成立全国首家运动科学实验室,在美日等成立四大设计研发中心,拥有149项专利,包括A-Loop等40项鞋服特殊技术;营销端,安踏赞助的国家队已增至24个,并邀请张继科、凯文加内特等担任代言人。一、安踏踏上千亿市值,跻身全球体育TOP3(一)安踏一路披荆斩棘,开启4.0战略时代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于1991年在福建省晋江市成立,安踏品牌由此创立,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内体育用品品牌领军者,亦是国际范围内知名民族品牌的优秀代表。上市十年来(2007-2017)公司营业收入由29.9亿元增至166.9亿元,归母净利润由5.4亿元增长30.9亿元,均增长超4.5倍,所有品牌渠道数由4716家增至10983家。2018年市值先后突破1000亿、1200亿港币,位居全球体育用品行业第三位。安踏品牌创始人丁世忠将安踏成长之路分为四个阶段:1、1.0时代:生产加工,接受海外贴牌订单夯实生产,同时布局自身销售网络安踏集团建立之初仅是一家普通家庭鞋厂。90年代初,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刚兴起,安踏所在的陈埭镇当时有几千家鞋厂。1993年开始包括安踏在内的众多鞋厂开始承接国外品牌OEM运动鞋订单,海外订单数量充足,安踏以此完成原始资金积累,并且夯实自身生产能力,积累体育用品行业运营经验和资源。但安踏与众不同的是其具备前瞻性眼光和优秀执行力。90年代晋江众多鞋厂虽然受益于充足海外订单,但彼此模式几无差别。丁世忠认为海外订单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同时日渐增长的国内市场前景亦优于竞争激烈的海外贴牌,因此秉持着自有品牌才能保证企业得以长期存活的理念,安踏在做生产加工的同时,也率先开始自有品牌的生产销售,在全国建立代理分销模式,积极布局自身销售网络,为日后腾飞奠定基础。2、2.0时代:品牌批发,重金投入明星代言+央视广告,品牌形象打造成功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订单锐减,大批鞋厂倒闭,而安踏则因为自身品牌和渠道的建立得以存活进而快速发展,同年公司开始VI系统建设,规范商标识别,强化品牌战略。至1998年底,安踏专营店已超2000家,完全摆脱订单加工的老路,完成向品牌批发的转型。1999年丁志忠出任安踏集团总经理,为提高品牌知名度,他上任之初便提出发力营销的重要决定,将近一年净利润用于重金聘请孔令辉代言,加大央视广告投放,并提出“我选择,我喜欢”的品牌口号。2000年孔令辉在悉尼奥运会夺冠也证明了安踏眼光独到,并且品牌知名度、市场认知度得到极大提升。2001年安踏切入运动服饰,从单一运动鞋向综合体育用品转型,通过渠道外延和赛事赞助等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2009年安踏签约中国奥委会,实现中国体育品牌代言人的里程碑成就。3、3.0时代:品牌零售,零售改革组合拳成功实施,率先突破行业困顿安踏借助成功的营销扩大销售网络布局。从2001年第一家安踏专卖店北京开业,专卖体系全面启动后,渠道布局加快,2007-2011年全国安踏门店总数从4716家增加到7778家,CAGR为13.3%。在后奥运时代,渠道为王使行业粗放增长、以品牌批发为主的模式出现库存危机,导致国内体育品牌进入整合大潮,规模出现下滑。安踏于2013年开始率先作出向品牌零售的转型,大胆尝试“品牌零售导向”策略:谨慎开店,店效为先;定期与终端分享通过ERP系统所得的产品销售表现和意见反馈,推进精细化零售管理;为经销商制定零售标准和流程,包括门店选址、装修、货品陈列、商品折扣等,促进经销商销售以缓解库存危机;经销商由订货转为订货加补单,再转为单店订货,弱化订货批发属性,强调适销对路;取消销售大区,调整成客户制,实现管理端前移,同时加大对经销商的奖罚区别;回购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等。品牌零售导向的成功实施为公司带来内生性增长,在行业困境中率先突围,2014年营收重回20%以上高增,一举成为行业领军。4、\uf0204.0时代:搭建品牌金字塔,加快全渠道布局,重视消费者购物体验2014年复苏之后,安踏迎来4.0战略新时代,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提出“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1)单聚焦即继续聚焦专长鞋服领域,产品为王,提升产品功能性和差异化,在研发设计端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2)多品牌始于2009年收购FILA切入高端,经过多年投入于2014年左右开始盈利,由此加快品牌扩张步伐,目前旗下拥有安踏、安踏KIDS、FILA、FILAKIDS、DESCENTE、SPRANDI健步鞋、KOLONSPORT、KINGKOW、NBA等多元化梯度品牌组合,覆盖从中端大众到高端时尚、专业,在不同细分领域全方位布局;(3)全渠道方面,覆盖百货、奥特莱斯、街店、电商等,2017年末,安踏集团已拥有超过10000家门店,为国内运动品牌最大零售网络,其中安踏门店数9467家(安踏成人7000+家,儿童2400+家);FILA门店数1086家(FILA成人800多家,FILA儿童200多家),DESCENTE64家。(二)创始人丁家两兄弟,股权集中安踏实际控制人为品牌创始人丁世忠先生、丁世家先生两兄弟及其家庭成员,汇丰信托作为公司两位创始人家族信托受托人,通过安踏国际、安达控股、安达投资、ShineWell及TalentTrend分别持股约51.17%、5.99%、4.30%、0.35%及0.04%,合计持股61.85%。(三)业绩高歌猛进,保持高增趋势2007-2011年成长期:公司于2007年上市后,乘奥运之东风,收入业绩保持快速增长,营业收入由2007年的31.90亿元增长至2011年89.10亿,CAGR为22.8%;归母净利润由2007年的5.38亿元增长至17.30亿元,CAGR为26.3%。2011-2014年调整期:后奥运时代,行业粗放式增长导致库存危机加剧,公司为降低零售渠道积压风险,策略性地在经销商订货时更加谨慎,同时增加工厂店、折扣店以加大库存清理,并关闭低效店铺。2012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4.21%、21.5%。2013年采取零售导向策略,终端销售明显改善,收入业绩降幅缩窄。至2014年营收重回20%以上高增长,率先突破行业困境,为后续发展赢得空间。2014-2017年复苏期:2014-2017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由89.3亿、17.0亿元增至166.9亿、30.9亿元,CAGR为23.2%、22.0%,其中2017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1%、29.4%,同比提升5.1pct、12.5pct,超市场预期。分品类看,服装和鞋类是最主要营收来源,合计占比95%左右,服装收入占比呈上升趋势,由2013年49%提升至2017年55%,与新品牌鞋类产品占比较小有关。分品牌看,坚持推进多品牌战略,非安踏牌收入占比稳步提升。2013年安踏品牌营收占比约80%(安踏成人),2017年安踏品牌营收合计占比约70%(安踏成人营收占比约45%),FILA营收占比约30%,其他新品牌营收占比个位数。分渠道看,不断强化全渠道布局,在稳固强化传统渠道优势的同时,借助电商平台进行新兴渠道的拓展,2017年安踏品牌电商收入占比双位数,同比增长超50%;FILA电商收入占比低单位数,同比增长超100%。其他品牌包括安踏儿童、FILA等,2013年以前安踏产品不包括运动生活系列,2013年将运动生活系列加入安踏产品2013-2017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从19%增至26.3%,累计提升7.3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由2013年的16.4%提升至2017年的22.8%,提升6.4pct,主要是重视营销投入,签约代言人、投放广告及赞助赛事步伐不止,同时品牌孵化与渠道扩张等前期投入较高。管理费用率五年间略微提升0.2pct,2017年为5.4%,主要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有关。公司重视提升研发水平,研发投入保持逐年增长,2017年达4.8亿元,在整体营收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时研发费用率依然呈现增长态势,由2013年4.0%增至2017年5.7%。得益于销售趋好而降低对折扣的依赖、优化供应链以加强成本控制,以及FILA等高端品牌收入占比提升拉动毛利率水平,公司综合毛利率亦逐年稳步提升至49.4%,而净利率基本稳定在19%左右,净利率未随毛利率增长主要系期间费用率提升。五年间公司ROE累积提升7.6pct,2017年达26.6%。随着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多品牌战略推进,尤其是增长迅速的FILA的影响,2013年以来公司存货规模提升显著,但由于销售能力提升使得2013-2016年存货周转率相对稳定。2017年年末公司延后了向店铺交货,以更好地满足2018年2月春节供货需求,导致年末存货金额同比增长66.4%至21.6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亦同比增长14天达75天。二、运动服饰:万亿级市场空间,龙头强者恒强(一)政策支持+消费升级,共促我国运动服饰渗透率提升1、我国系全球第二大运动市场,以双位数增长领跑全球运动服饰通常被打上功能性与专业性的标签,业态本不同于休闲服饰,但近十年来随着全球运动时尚之风愈演愈烈,休闲时尚品牌与运动品牌频频交错融合、推陈出新,消费者对于运动服饰的认识刷新,从而形成广义的“运动风”,极大提升了对运动服饰的购买偏好。再加上以中国为主的新兴市场运动服饰渗透率提升,以及众多有影响力的赛事不断推动,运动鞋服成为行业整体中增长最亮眼的品类之一。全球运动鞋服规模稳定增长,品类地位愈加重要。据Euromonitor统计显示,2007-2017年全球运动鞋服销售规模由1762.7亿美元增长至3001.5亿美元,CAGR为5.47%,同期全球鞋服整体销售规模CAGR仅为1.67%,占全球鞋服的比重由2007年的14.7%逐年稳定增至2017年的17.7%。回顾十年,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下滑,2010年后在南非世界杯、伦敦奥运会等全球性赛事推动下迅速走出低谷,增速重回5%之后稳步提升。2017年全球运动鞋服规模增速同比提升0.3pct至6.8%,高于同期全球鞋服整体增速2.8pct。得益于民众运动意识强烈以及消费能力较强,美国仍为全球运动鞋服的最大市场,2017年规模达1081.4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6%,其后依次为中国、日本、德国、英国,美日德英四国的合计占比达50.2%,目前发达国家仍为全球运动鞋服主要消费群体。新兴市场是运动鞋服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主要是当地居民收入增加、运动意识提升、品牌化需求逐渐养成所拉动。从2007-2017年运动鞋服规模复合增速对比来看,印度遥遥领先、增速最快达22.89%,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紧随其后,CAGR分别达到10.38%、9.28%、7.62%,而英美日法德等发达国家CAGR基本在5%以下。我国为全球第二大运动鞋服消费市场。据Euromonitor数据:我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自2012、2013年行业整合之后,迅速回升至双位数增长,2012-2017年CAGR为8.8%,高于鞋服整体,2017年规模增至2121亿元。而男装、女装、鞋类市场规模CAGR分别为4.8%、6.4%、5.6%,运动鞋服仅落后于同样在国内处于高增长的童装(同期CAGR达11.1%),不过二者存在交叉,如增长迅猛的儿童运动服饰同时归属于该两个板块。同时Euromonitor预测未来五年内,运动鞋服将加速增长,2017-2022年CAGR将达到10.9%,与童装一起构成未来国内鞋服领域两大增长引擎。分品类看,2012-2017年运动服饰市场规模CAGR为6.5%,2017年同比增长10%至1045亿元,其中训练服装、户外服装、运动衍生类服装同比增速分别11.2、10.6、8.6%,占比分别为33.3%、16.9%、49.8%。2012-2017年运动鞋市场规模CAGR为11.3%,2017年同比增长15%至1076亿元。其中训练鞋、户外鞋、运动衍生类鞋同比增速分别为17.7%、11.9%、14.2%,占比分别为33.9%、7.0%、59.1%。2、政策支持+消费升级,拉动国内运动服饰需求增长(1)政策支持:体育健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促大众与职业运动蓬勃发展大力推广全民体育健身、促进国内体育产业良性发展已被我国政府纳入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开启促进体育运动产业高速、深化发展的大幕,被视作国内体育产业里程碑式文件。此后一系列旨在加强全民健身意识的指导性文件相继出台。近年来,促进全民运动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对于职业运动与大众运动均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带来了快速增长的运动服装需求,另一方面也为体育品牌提供了更具价值的赛事营销资源。\uf06c\uf020职业运动:职业/高校联赛杯赛规模数量增加、竞技水平及影响力提升,为国内体育品牌提供愈加丰富且更具价值的赛事赞助资源。以国内价值最高的中超联赛为例,得益于《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支持,2015年以来联赛价值、观众人数、门票收入等均登上新台阶。根据肆客体育《2016年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2016年中超联赛价值增幅81%至2.77亿英镑。2015-2016连续两年观众人数超500万,场均人数超2万,高居亚洲榜首。2015年后中超俱乐部比赛日门票总收入超5亿。\uf06c\uf020大众运动: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财政拨款是体育场馆建设最主要的资金,占比达56%。近20年里体育场地数由61.57万增至164.24万,每万人拥有场地数从5个增至12.45个,人均场地面积由0.65平米增至1.46平米(2020、2025年目标分别达到1.8、2.0平米)。2014年体育总局放宽对部分成熟商业赛事的审批手续,2015年1月中国田径协会全面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带来了马拉松赛事的爆发增长,2015-2016年马拉松注册赛事数同比增长163%、145%,参赛人次同比增长67%、87%。(2)消费升级:全民健康意识增强,小众项目颇受欢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愈加重视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魄。另外,互联网对于民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微信运动成为最大推手。根据国家体育总局调查:2007-2014年间,经常参加锻炼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28.2%增至33.9%,各年龄段经常参加锻炼人口数比例均有上升,其中以20-29岁年轻人群增长最为显著。201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6亿人,据预测2020、2025年将增至4.35亿人、5亿人。注:该比例=各年龄段经常锻炼人口/该年龄段总人口据艾瑞咨询统计,2016年我国运动人群经常参加的项目中,跑步、健身走、羽毛球高居前三,由于器材简单便捷且门槛不高,仍是国内民众经常参与的运动,但伴随消费升级,滑雪等众多小众化项目崭露头角。滑雪装备成本高,同时受地理因素限制,国内滑雪爱好者往往需承担较高的交通及住宿成本,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国家政策支持及冬奥会刺激冰雪运动热情,滑雪受众渐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根据《2017年度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0-2017年我国雪场数量CAGR为14.6%,2017年雪场数703家,同比增长9%,与滑雪大国加拿大相当。室内滑雪场由2013年的5家增至2017年的21家。2010-2017年,我国滑雪人次由630万人增至1750万人,CAGR为15.7%,2017年一次性体验者占比为75.2%,同比下降2.6pct,人均滑雪次数同比提升0.12次至1.45次。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申办成功,作为我国体育战略的重要一环,《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目标:2025年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将超5000万,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二)运动服饰竞争格局好,龙头强者恒强1、全球:两大龙头耐克与阿迪,龙头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从全球看,运动服饰行业集中度显著高于休闲服饰,耐克和阿迪达斯为两大绝对龙头。根据Euromonitor统计,2017年全球运动服饰CR5为31.6%,相比2012年提升6.4pct;2017年CR10为38%,相比2012年提升6.6pct,行业集中度持续扩大,龙头强者恒强。运动服饰产品功能性强。①相比于休闲服饰,运动服饰更突出功能性特点,行业进入壁垒比较高。②运动服饰时尚性低,更容易产生规模效应。优质赛事营销资源稀缺。营销对于运动服饰产品销售具有明显促进作用,FILA的“起死回生”即得益于成功的营销策略,但是优质的体育营销资源如热门项目的运动明星、顶级赛事等非常稀缺,往往被龙头品牌率先抢占。按品牌看,耐克市占率稳居第一,2017年达到15.2%,相比2012年提升2.4pct。阿迪达斯紧随其后,市占率为10.7%,相比2012年提升1.3pct。2015年UA市占率超越PUMA、位列第三,但近两年增长停滞致市占率有所下滑。PUMA、Asics分别位列第四、五名,另外NewBalance和Skechers的全球市占率明显提升。按公司看,两大龙头公司的市占率均小幅提升。耐克公司加上旗下其他品牌如Converse、AirJordan、Hurley等,2017年市占率达16.5%。阿迪达斯公司加上锐步后总体市占率2017年达11.9%。Vans、Timberland、TheNorthFace等一系列国际知名运动/运动时尚、户外品牌的母公司VF集团排在第三名,2017年市占率为2.9%,显著落后两大巨头。UA公司和PUMA母公司开云集团以以2.2%、1.9%分列第四、五。2、我国:阿迪与耐克难分伯仲,安踏公司市占率超10%我国运动行业集中度亦显著高于其他鞋服品类,且经历了后奥运时代的行业整合后,行业集中度上升趋势更甚于国际运动行业。2012-2017年,我国运动鞋服行业CR5由58.6%升至68.9%,CR10由47.4%升至53.9%。从前五大品牌看,2012年以来阿迪达斯和耐克在市占率前二名竞争激烈,2017年阿迪达斯市占率同比大增3.5pct至19.8%,超过耐克2个pct升至首位,两大龙头市占率合计达36.6%。其次三个品牌为安踏、李宁、361度,三个本土品牌2017年市占率分别为8.0%、5.3%、4.0%。具体来看,由于国内本土品牌前期粗放式增长带来的长达3-4年的行业整合,本土较多中小品牌逐渐退出,部分此前的第一梯队品牌亦受较大影响,2012年后整体市场份额收缩严重,使得国内外品牌市占率差距近年来被拉大。2012-2017年市占率前二十品牌中,其中国外品牌市占率合计由34.6%升至49.8%,而本土品牌由40.6%降至32.3%。而外国品牌除两大龙头不断扩张外,一些小而精的特色专精户外、跑步、运动时尚等品牌凭借优异的技术、设计以及品牌效应,受益消费升级,在国内不断拓展市场,如NewBalance、Skechers分别在2012-2017年间市占率提升1.8、2.3个pct,超越一系列本土品牌跻身国内运动行业前六品牌。反观国内品牌,除了安踏,其余品牌份额大都显著下滑。安踏主品牌ANTA市占率2012-2014年下滑后,改革战略成功推动市占率迅速由7.5%回升至2017年的8.0%,以及旗下FILA经营大获成功,市占率由2012年0.7%升至2017年2.6%。其余如李宁、361度、特步、鸿星尔克、匹克、贵人鸟等知名品牌五年间市占率分别下滑0.6、1.7、2.5、1.6、1.3、1.9个pct。三、多品牌虎虎生风,全渠道深化布局,深谙运动营销之道公司采取“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管理模式,依靠差异化的品牌广泛定位覆盖消费群体,公司自主培育大众运动品牌安踏,并通过收购或代理方式补齐高端市场,目前已形成安踏、安踏儿童、FILA、FILAKIDS、DESCENTE、KOLONSPORT、SPRANDI、KINGKOW、NBA等七大品牌,跨越大众到高端、专业运动到时尚运动、儿童到成人,多层级、多风格、多年龄层的运动品牌矩阵。(一)大众市场:ANTA品牌深耕三四线、NBA弥补大众篮球鞋不足1、安踏品牌定位大众市场、产品高性价比安踏品牌定位于大众消费市场,其价格区间介于高端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和平价品牌(特步、361度)之间。2017年,安踏被BrandFinance评为“2017年全球最有价值服装品牌50强”的第35名,被评为“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安踏已赞助24支国家运动代表队,并成为我国2020冬奥会、残奥会官方体育合作伙伴。2、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线下渠道深耕三四线市场经历十余年发展,ANTA逐步实现稳步可持续增长。2012至2014年,安踏品牌的同店销售增长率由下滑转为正单位数,并已提升至双位数。截至2017年,ANTA(含KIDS)店铺数量达到9467家,同比增加607家,位居本土品牌店铺数量之首,ANTA通过高性价比产品不断在二线以下市场夯实基础。2017年安踏品牌线上销售占比近20%,2017双十一安踏销售额6.7亿元,同比增长66%,运动休闲版块仅次于Nike与adidas。3、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推动产品高端化一般对于消费者而言“买得起”意味着价格低,而价格低又意味着低端,但安踏的性价比并不意味着低端,安踏品牌一直维持着活跃的创新能力,使安踏产品更加差异化、专业化、高值感和国际化,真正成为从“买得起”到“想要买”的品牌。2017年,在美日韩三国分别成立三大设计中心,加大运动科技及面料研发,2017年研发费用率5.7%,同比提升0.6pct,全年推出超1200款鞋类、2900款服饰类、990款配饰组合产品。公司继开发A-Jelly、A-Loop、A-Strata、A-Web后,发布跑鞋专用科技A-Livefoam,并与“诺博”合作其一流除臭功能XT2®科技,有效改善产品舒适度与透气性。2018年安踏最贵鞋SEEED系列目前仅通过电商渠道发售,NASA60th纪念鞋款3000双上线20秒即售罄,1小时销量共计6000多双,全天累计销售10000双。4、大众篮球运动品牌NBA补强短板,当红球星营销效果显著2014年NBA中国与安踏宣布达成长期合作伙伴,这是NBA首次授权中国体育用品公司使用联名品牌,安踏正式成为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以及NBA授权商,可在其产品上使用NBA及联盟旗下30支球队的商标,同时首次发布火箭、马刺、公牛、湖人等热门球队的安踏-NBA联名篮球战靴,与NBA一起开发中国篮球市场,意味着安踏全面进军国内篮球市场的决心和信心,安踏在篮球领域的专业属性与品牌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公司采用赞助、代言、广告、时装秀等品牌营销策略,品牌吸引力显著提升,主品牌安踏主要采用聘请当红NBA明星代言的方式推广产品。2017年安踏代言人——金州勇士队神射手克莱·汤普森协助球队夺得NBA总冠军,“要疯”等营销活动有效促进KT系列篮球鞋销售。(二)高端市场:运动时尚品牌斐乐,避免与耐克阿迪正面竞争1、品牌定位中高端市场,运动时尚风格错位布局意大利高端运动时尚品牌FILA(斐乐)诞生于1911年,曾被称为仅次于阿迪达斯、耐克的“全球第三运动品牌”。但营销宣传政策上的失误使得FILA在2000年左右利润大幅缩水,品牌几经波折被出售给美国博龙资本管理有限公司、FILAKorea与百丽国际,但业绩一直表现不佳。2009年8月安踏接手FILA中国商标。2、渠道数量倍数增长,以一二线百货Mall渠道为主此前百丽经营FILA时门店数约60家(含香港10家)。收购第二年末(2010年),FILA门店数已达近210家,同比增加150家。2012年起,FILA品牌店铺数量增速均保持双位数。截至2017年底,FILA及FILAKIDS品牌专卖店(中国大陆、港澳及新加坡)数量为1086家,同比增加284家,为2012年3倍多,以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及百货商场为主,2017年开设新加坡首家分店。3、产品线细分升级,娱乐代言赞助营销显效公司根据消费人群的特点进行品牌细分,陆续推出FILARED、FILAWHITE、FILAORIGINALE等多个系列,同时与国际知名设计师GinnyHilfiger,JasonWu等推出跨界系列。2017年针对34至45岁的高端消费群体推出FILABLUE,并推出高强度间歇训练鞋、FILAULTRAFIT地球日限量款系列,产品线不断升级。2009年公司收购FILA,2010年开始调整营销和宣传活动,加大代言及赞助力度,并且注重挖掘FILA的时尚基因,从以往采用运动领域代言人为主的营销措施,转变为与舒淇、高圆圆等娱乐时尚明星合作,突出品牌的运动时尚价值,抢占国内运动时尚蓝海市场,提升品牌曝光率与知名度。(三)户外市场:差异化并购新蓝海,“大众健步+专业滑雪+徒步登山”安踏以海外收购、合资公司代理等方式拓展高端细分领域,快速切入滑雪、登山、徒步等专业户外市场,力图成为蓝海市场新领跑者,并实现与Nike,Adidas进行差异化竞争。比赛级滑雪品牌DESCENTE:1935年创立于日本,曾多次登上滑雪世界杯大会表彰台,并成为多项运动比赛服的研发与提供商。2005年进军中国市场。2016年安踏独家代理DESCENTE。截至2017年,国内64家店,相比2016年底的6家迅速增长。2020年中国举办冬奥会,滑雪市场有望迎来广阔空间。户外登山运动品牌KOLON:1973年创立于韩国,提倡“时尚轻户外”,覆盖登山、攀岩、越野等领域。KOLON曾赞助1988年汉城奥运会,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并邀请中韩明星宋仲基、汤唯、冯珊珊(国内高尔夫名将)代言,成功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体验式营销”提供专业登山指导,具有互动性。英伦健步品牌SPRANDI:1995年创立于英格兰,涵盖运动、户外休闲领域。2015年被安踏收购,SPRANDI更精细定位于城市居民日常散步、出游场景,兼之以品牌传统的英伦时尚风格,能有效补充中端客户跑步健步需求。2017年,从设计原创性和产品科技含量来提升SPRANDI品牌的影响力。公司践行多品牌战略,并针对日本滑雪品牌DESCENTE、英国户外品牌Sprandi,推出各品牌的定制营销活动,有效提高了目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四)童装市场:安踏童装高性价比、“FILA+KINGKOW”抓高端公司高瞻远瞩,率先布局童装业务,ANTAKIDS品牌于2008年成立,面向0-14岁儿童,定价明显低于阿迪达斯、耐克的童装副线,与国际品牌实现错位竞争。为分享二胎政策红利,2015年FILA开始拓展童装FILAKIDS,目标客户7-12岁高端儿童。香港中高端童装品牌小笑牛KINGKOW创始于1998年,2017年被安踏收购,形成童装多品牌矩阵。安踏儿童打破以往男童为主的策略,发力潜力巨大的女童市场,并推出一系列跨界合作产品,如凯蒂猫、神偷奶爸电影系列等,提升对儿童用品的喜爱度。四、国际篇:巨头领先,以史为鉴世界体育用品行业中,NIKE、ADIDAS与VF(威富集团)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巨头,三大公司拥有悠久的运动用品经营历史、高知名度的品牌矩阵和大批忠实爱好者,其中NIKE和Adidas是国际一线的体育运动品牌。(一)NIKE:创新先行者,运动巨头领跑全球耐克(NIKE)是全球著名体育品牌,经营业务涵盖包括篮球、足球、网球、跑步、高尔夫等主流项目在内的几乎所有运动领域。公司1972年设计的经典钩形标志已深入人心。目前公司旗下有跑步、篮球、Jordan等九大系列产品以及赫尔利(Hurley)、匡威(Converse)两个子公司品牌。2017财年,耐克销售额达343.5亿美元,同比增长6.10%;在全球共拥有7万余名员工,近20年的发明专利申请超过2000件,其中鞋类专利超过一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体育用品行业领军企业。公司的50余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业务草创期(1964-1972):菲尔·奈特和比尔·波曼创立耐克的前身“蓝带体育用品公司”,蓝带草创期的业务主要是在各大田径会场代理销售日本廉价运动鞋。1972年公司更名耐克(NIKE),意为取胜。同年耐克与日本方面签订合作合约,正式成为一个拥有自己独立产品的体育用品公司。研发蛰伏期(1973-1990):公司在确定其品牌名为耐克后,采取生产线外包的轻资产经营模式,不在美国本土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厂。1981年,公司头号竞争对手锐步(Reebok)以黑马姿态成立并迅速扩张,其市占率在1987年超过30%,而同期耐克只有18%。这段期间耐克在市场上蒙受巨大打击,但也确立了聚焦产品研发的策略主调。高速发展期(1990-1996):90年代初,耐克研发出的划时代产品Air气垫正式上市,并获得空前成功,耐克公司开始快速占领美国体育用品市场,市占率逐渐达到美国市场的一半。自此耐克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不断的有创新性的产品出现。而且在营销方面开始发力,其中签约迈克·乔丹是里程碑式的一笔,1996年Nike的全球总销售额达到9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产品制造商。全球扩张期(1996-至今):耐克开始布局全球性扩张战略,1996年在上海成立了大中华区第一家子公司,随后又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大力开拓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耐克全球化进程在保持新品开发的同时,在全球签约不同项目的球星,赞助各种体育赛事。与此同时,耐克开始关注服装、鞋帽以外的领域,拓展销售的同时致力于将体育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1、研发稳扎稳打,市场精准把控,业绩持续靓丽2011-2015财年(公司财年报表日为5月31日),耐克在全球运动品牌需求持续波动的大潮中精准把握市场航向,不断推陈出新,营收从2011年的208.62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306.01亿美元,CAGR为10.05%;2016财年起,公司增速受设备板块及非主要地区销售下滑影响逐渐趋缓,但依靠运动服与跑鞋的强势表现,2016、2017财年增速仍分别达到5.8%与6.10%。2018财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66.08亿美元,增速进一步下滑至3.64%主要系北美销售下滑拖累。2011-2017财年耐克始终处于高速轨道,净利润规模由2011财年21.33亿美元快速发展到2017财年的42.40亿美元,CAGR达12.13%,而同期公司最大竞争对手阿迪达斯分别在2012与2014财年出现负增长。耐克的稳健成长除对市场的精准把控之外,还得益于其轻资产的发展模式。耐克对固定资产投资少并重视对供应链的投资管控,锁定原材料来源,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采购成本。2018财年前三季度(2017年6月-2018年2月)受美国税改法案影响,耐克净利润规模同比下滑75.37%至7.96亿美元。分品类来看,Nike鞋类产品占比最高,增速领先。2012-2017财年,Nike鞋类销售收入占比均保持在60%左右,超过排名第二位的服装板块约30pct。2017财年鞋类产品取得营收210.81亿美元,近4年复合增长率达11.94,在公司各品类中排名第一。鞋类产品一直以来都是耐克公司的强力发展引擎,关键的减震技术与气囊技术是耐克鞋的闪耀标签。耐克公司长期坚持对鞋类技术与设计开发的高投入力度,以保持产品的竞争优势,在公司近20年超过2000件的新专利中,鞋类专利超过半数。目前,耐克鞋类拥有Force、DUNK、AirMax、Jordan、Cortez等多个经典系列,在全球消费者中大受欢迎。服饰与设备板块紧追,成长迅速,2017财年,服饰与设备分别取得销售收入96.54、20.42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8.23%及4.17%,近4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1.10%与11.40%,同样保持高增态势。耐克运动装是赛事营销的典范,球衣方面是巴西、英格兰、巴塞罗那、曼城等众多豪门的赞助商,球星代言方面覆盖足球、网球、篮球、高尔夫、橄榄球等众多领域,其中不乏乔丹、费德勒、C罗等体坛超级巨星。依靠营销持续发力,Nike运动服17财年增速达6.5%,超越鞋类成为增速第一。耐克设备主要包括为体育活动设计的包、袜子、运动球、眼镜、手表、数码设备、手套、防护装备和其他设备,近年来增长显著,依靠2015年兴起的可穿戴设备潮,当年耐克设备销售同比高增17.7%,未来有望成为耐克的又一有力增长点。分产品来看,Nike产品可分为跑步、篮球、乔丹系列、足球、男子训练、女子训练、极限运动、运动服和高尔夫等九个类别,同时还销售眼镜、手表、数码产品等其他设备。从2013-2017财年数据来看,Nike的各子产品线经营稳中有进,战略一致连续,除运动服占比提升5.02pct外,其余各类别产品占比情况基本保持稳定。其中运动服与乔丹系列近年业绩亮眼,2017财年同比分别增长14.3%与12.6%,在其他板块近期表现不佳的形势下拉动公司营收继续稳健增长。注:鞋类、服饰、设备均为Nike品牌,匡威品牌单列2、北美为耐克主要市场,亚太地区高速增长从销售区域结构看,北美市场为耐克第一大市场,2012-2017财年,北美地区销售收入占比均超过半数,稳定保持在55%左右,作为耐克的传统市场地位稳固。大中华区的份额近年有所提升,2013-2017财年占比提升2.61pct至15.9%。西欧、中东与东欧、新兴地区市场占比相对稳定,2017财年分别为22.05%、5.28%与14.18%;日本市场略有下降,2017财年占比为3.60%。从地区营收增速看,中、日等亚太地区高速增长。大中华区与日本市场自2013年走出低谷期后增速迅速上行,2017财年增速分别达到11.94%与16.69%。而北美、西欧等其他地区2015-2017财年增速均呈下滑趋势。2018财年前三季度,大中华区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9%,同期北美销售额下跌6%。大中华区高增主要得益于运动装,跑鞋和乔丹系列带动的几乎所有关键类别的收入增加,其中直营业务收入增长32%尤为亮眼,主要受到电商销售高增,新店增加以及同店销售额增长9%等因素强势拉动。渠道方面,直营店稳步扩张。耐克公司除部分未在全球销售分区的小量业务外,销售渠道采用批发与直营两种方式。目前,耐克遍布全球,数目众多的批发渠道仍占主导地位,17财年批发销售占比超过70%。同时耐克在批发渠道拱卫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直营店,耐克直营店主要包括公司自行开设的连锁店、工厂店以及线上电商渠道,方便公司直接进行控制。2013-2017财年间,耐克直营门店净增389家,其中海外店增加308家,直营销售占比提升9.87pct至28.24%。电商渠道发力迅猛,耐克近年来深耕线上渠道,通过构建O2O全渠道来打造运动生态圈。Nike将其官网Nike.com精准定位为拓展网络协作服务、提供更便利的购买体验的渠道。2013-2017财年,电商渠道快速增长,销售收入由5.24亿元增至21.80亿元,复合增速达42.82%,占全部直营收入比例亦提升至21.80%。(二)Adidas:专业运动+时尚潮流,以前沿科技和数字化打造国际龙头品牌Adidas是起源于1949年的国际一线运动用品制造商。旗下拥有三大系列:运动表现系列performance、运动传统系列originals和运动时尚系列neo。1980年期,Adidas开始关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并在国内设立品牌推广机构。2003年正式成立新公司统一管理整个华语市场,此时,Adidas采取了一系列本土化营销策略,通过赞助08年奥运会、在南京和北京开设旗舰店、创新鞋品品类与科技等有效地拓展了中国市场。2008年年底,Adidas在中国开设专卖店4000家。2013年,Adidas推出Boost系列,通过使鞋底柔软舒适的运动科技成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Adidas旗下的三叶草贝壳头、StanSmith小白鞋等爆款也为这一品牌赋予了引领潮流时尚的特质。为了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Adidas邀请了范冰冰、Angelababy、鹿晗等当红明星为品牌代言。1、发展历程:坚持高品质创新型发展战略,低谷重生成长为行业巨头Adidas集团1949年始于德国,经历数十年风雨,依靠专业态度、持续创新和前瞻性战略成长为国际运动品牌领先企业。公司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品牌初创期(1949-1954)、高速发展期(1954-1987)、转型新时期(1987-今),并在新世纪绽放出全新的发展活力。品牌初创期(1949-1954):公司创始人AdiDassler于1949年开创Adidas品牌,并申请注册了品牌经典元素“三道杠”鞋品。初创期内,Adidas在足球鞋品领域不断提升产品品质,1954年世界杯德国国家队穿着Adidas品牌运动鞋,成功击败劲敌匈牙利队,Adidas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运动鞋类品牌。高速发展期(1954-1987):Adidas在鞋品领域打响知名度后,不断深耕品质并扩展领域,品牌迎来高速发展期。Adidas于1960-1970年代成功进军运动服饰与运动用品市场,并将产品适用范围扩展至登山、体操等多项细分领域。同时Adidas推出了三叶草标志,成为后期Originals时尚生活系列的经典标志。转型新时期(1987年至今):在经历了创始人家族离开集团的短暂沉默后,Adidas在新CEO的带领下强势重生,以市场化导向的经营方式迎来业绩复苏。新时期的Adidas成功并购了Reebok集团,并确立了“CreatingtheNew”的发展战略,以不断的创新和数字化管理继续引领行业发展。2、经营业绩:16年营业收入和利润稳步增长,17年稳步持续运营在众多优势叠加下Adidas近年来业绩表现稳步提升,自2014年起迎来了高速发展。2017财年(公司财年报表日为12月31日)Adidas集团销售额突破200亿达到212.18亿欧元,同比增长10%,2014-2017年CAGR达13.44%。2017年,公司实现11.73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5.3%,2014-2017年CAGR达33.77%。3、营收结构:鞋类产品份额和增长齐高,大中华区占比逐年上升(1)分产品:鞋类占比和增速持续居高,创新系列推动营收增长分产品看,Adidas鞋类产品占比最高,增速最快,且份额不断扩大。至2017年,Adidas鞋类营业收入占整体的58.57%,同比增速达22.65%,成为集团的领军产品。在鞋品品牌塑造上,Adidas采取了控制品类数量、核心打造关键系列的营销战略,并力图以专业功能性引领运动行业,以标志性风格塑造文化潮流。同时,Adidas在鞋品品类上不断创新,积极运用4D制造前沿科技,以数码光学合成技术打造高性能鞋品,显著改善了公司鞋品的生产方式和运动功能性。2017年,Adidas已拥有UltraBOOST、PureBOOST、Alphabounce、‘X’等多个鞋品系列,同时综合原有的Superstar、StanSmith、Gazelle系列,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服装、硬件产品占2017年营收的36.51%和4.92%,二者增速皆约5%。2017年Adidas延续鞋类的成功战略,在服装板块同样采取系列产品策略。同时集团增加服饰产品的创新力度及资源投放,以增强运动服饰的合身、舒适、审美性体验。2017年Adidas成功推出运动服饰产品Z.N.E.Hoodie系列,以增强专业运动员关键时刻表现。硬件类产品方面产品主要包括球类、背包等,2017年主要由AdidasOriginals和neo系列带动其增长。(2)分地区:西欧北美为全球主要市场,大中华区占比增加从地区占比看,西欧和北美市场继续维持较高占比,2017年分别占据27.7%和20.1%的营收份额。大中华区的份额近年不断提升,2013-2017年由11.4%上升至占比17.9%。拉丁美洲、日本、俄罗斯及其他地区的占比较为稳定,近年继续保持个位数占比。从地区营收增速看,2017年大中华区、北美市场增速继续较高速增长。大中华区营收增速达25.88%,居各地市场增速首位。北美市场17年营收增速为25.29%,位列第二。拉丁美洲快速增长,17年增速达10.17%。而西欧市场增速放缓,增速同比下降5.38%至11.19%。Adidas于2017年继续巩固大中华、日韩、东南亚及环太平洋市场,致力于在亚太区建立统一的市场。2017年,Adidas在苏州设立了国际运营中心,以优化物流中心网络,并满足未来成长中增加的客户需求。该中心预计2018年投入运营,预计大中华区将成为Adidas重要发展和增长地区。4、渠道发展:稳健铺设线下渠道,大力发展电商模式据2017年报数据,Adidas线下渠道目前拥有余2500家自营门店,13000余家单一品牌特许经营店,以及约15万家批发店铺,线下渠道稳步发展。线上方面,Adidas的电商网络目前面向40余个国家,且正在集团战略高度不断完善和发展。Adidas正逐步在集团整个价值链环节提升电商和数字化水平。在2017财年Adidas电商平台增速达57%,目前是公司增长最快的渠道。集团在战略角度十分重视电商发展,公司于2017年设立电商领导团队,负责运营adidas.com和Reebok.com两大主要电商网站。2017年,Adidas线上购物APP正式上线,并在两月内达到60万下载量。集团设立了电商收入目标,期望2020年电商收入达40亿欧元。(三)VF:并购塑造的休闲户外服装巨头1、定位中端,并购发展塑造休闲户外服装巨头VF是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成衣制造商之一,其服装产品定位中端,与LVMH和Kering不同,VF不涉及奢侈品行业。集团旗下最大品牌Vans,TheNorthFace,Timberland,Wrangler和Lee却更为大众消费者所知晓和熟悉。目前集团旗下拥有三大产品系列:户外与极限运动系列、牛仔系列以及工装系列,其中户外与极限运动系列和牛仔系列品牌逾半数。VF的开创始于业务转型,1899年,八位美国人在宾夕法尼亚州建立了一家生产手套的公司,这便是第一代VF。1910年左右,公司把业务转向女士丝绸内衣,创立了自己的内衣品牌“VanityFair”,公司名称也改为“VanityFairSilkMills”,后来VF的名称即由此而来。1969年公司并购当时世界最大针织女袜公司之一BerkshireInternationalCorporation和Lee,公司正式更名为VF集团,通过频繁的并购发展成为汇聚近30个休闲和户外时尚品牌的全球大型服装集团。2、集团多品牌推动营收规模稳增,毛利率稳中有升,业绩受各项费用影响较大公司2013-17年年营收以CAGR为4.33%稳定增长(公司财年报表日为最接近每年12月31日的周六),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公司户外品牌系列的支撑,以及多品牌外延拓展和对风险的分散。2017财年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1%至118.1亿美元,Vans销售额同比增长19%提供主要动力,同时2017年10月收购Williamson-Dickie带来2.47亿美元收入增厚。集团通过产品提价、收购高毛利领域品牌等措施,推动毛利率水平稳定提升,2017年同比增加1.2个pct至50.5%,创历史新高。但由于集团内重组带来品牌减值等影响,2014财年以来公司归母净利润处于下滑趋势,2016财年同比减少12.8%至10.7亿美元,主要因集团将lucy品牌并入TheNorthFace后形成7960万美元的减值损失,同时新增养老金结算费用5090万美元;2017财年归母净利润进一步下滑42.8%至6.1亿美元,主要因美国联邦税改法案中将企业所得税降至21%所带来的过渡性影响,如由以前全球税率体制变为领土税制,公司在海外未汇回美国的利润要一次性缴纳历史收益税,导致2017财年四季度增加4.655亿美元临时税费,全年有效税率同比大增33.1个pct至49.1%。注:2013-17财年公司报表日分别为2013.12.28、2015.1.3、2016.1.2、2016.12.31、2017.12.303、重塑品牌组合,打造新增长点VF对自己的商业模式概括为:“建立一个精心挑选和严格管理的品牌集合”。近年VF不断重塑其品牌组合。2016年6月,VF将现代品牌系列打包出售给以色列零售商DeltaGalilIndustries公司,该品类下包含7ForAllMankind,Splendid和EllaMoss三个品牌;2017年末,集团决定出售其运动系列下品牌Nautica。目前集团旗下拥有三大产品系列:户外与极限运动系列、牛仔系列、工装系列。从历年占比和增速来看,户外与极限运动系列依然是VF传统的中流砥柱。户外营收占比始终保持64%以上且不断提升,2017财年占比突破70%。VF始终把户外休闲作为核心业务,目前该系列旗下拥有11个品牌,版块销售收入2013-17财年CAGR达6.52%,17财年收入达82.1亿美元。其中极限运动潮牌Vans受益街头潮流风潮逐渐强劲,近年来保持良好增长态势。VF收购Vans以来一直致力于打破品牌局限于滑板鞋的标签化印象,实行大众化、年轻化,针对全球年轻人喜好融入更多街头流行元素,现已成为综合街头文化、极限运动、音乐和艺术领域风格的新一代潮流代表品牌,在全球培养大批忠实拥趸。2013-17财年Vans销售收入CAGR达16.6%,为公司主要增长动力来源,2017财年同比增长19%,其中四季度大涨37%,同店销售及电商均实现强劲增长。TheNorthFace和Timberland轨迹类似,专业户外品牌市场不断受休闲运动挤压,2014财年以来相对低迷,17财年收入分别同增4%、2%。牛仔系列受美国市场分销渠道需求下滑影响较大,加上外汇不利影响,近年来处于下滑趋势,由2013财年28.1亿美元降至2017财年26.6亿美元,收入占比从28%降至22%,欧洲及亚太市场增长部分抵消了美国市场的弱势。主品牌Wrangler和Lee收入连续两年下滑,2017财年分别同减1%、6%。2017年VF收购工装行业巨头Williamson-Dickie集团,将其旗下工装品牌Dickies、Workrite、Kodiak、Terra、Walls纳入工装系列麾下,大幅增厚工装系列收入,2017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5%达8.3亿美元,占比升至7%(排除外延影响,工装系列收入同增2%,主要贡献来自Bulwark品牌)。Williamson-Dickie去年收入约8.75亿美元,未来有望成为集团销售新增长点,据公司估计,2021年Williamson-Dickie收入贡献有望达到10亿美元。4、注重中国市场,扩张直销渠道VF在推进全球扩张的进程中,加快在高增长的亚洲和欧洲市场布局,目前海外市场仍以欧洲为主,2015-2017财年公司海外市场收入由43.4亿美元增至50.3亿美元,占比升至43%,其中欧洲、亚太地区收入占比分别为24%,亚洲11%。2017财年亚洲市场收入同增5%,其中中国区收入同增7%。2015-17财年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户外与极限运动系列在亚太收入CAGR达10.6%。公司从中国增长迅速的中产群体中看到巨大潜力,在VF集团发布的2021商业策略中,亦将中国市场列为重中之重。渠道方面,VF集团销售渠道分为批发和直营,目前仍以批发为主,2017财年批发收入占比68%。同时受美国批发市场持续走弱以及直营渠道扩张影响,直营占比2010-2017财年累计提升近14个pct至32%,呈不断上升趋势。公司直营渠道包含正价商店和工厂直销店,2017财年占比分别为65%、35%。正价商店由2013财年1246家增至2017财年1518家,其中海外净开店占据主体。另外截止2017财年末公司还拥有1100家特许零售店位于欧洲及亚洲。公司电商销售约占顾客直销渠道总额的21%。截至目前,VF集团品牌Vans、TheNorthFace、Timberland、Lee、Kipling、Wrangler、Napapijri、Smartwool、JanSport、Eastpak、Eagle、Creek、Reef、Dickies、Kodiak以及Walls可在线上购买,VF将进一步在亚欧当地电商铺设渠道,以提供更优质、本地化的购物体验。2017年,VF新增实体店铺111家,集中在零售潜力巨大的Vans、TheNorthFace、Timberland等品牌。VF预计未来顾客直销渠道销售增速将超集团总体。5、安踏定位大众,与耐克、阿迪达斯拉开层级,与VF集团产品领域交叉较少对比NIKE、Adidas、VF三家国际行业巨头近年的主要财务数据,NIKE拥有较高的营业总收入水平和较明显的增长态势,2013-2017财年耐克营收规模处于领先,CAGR为7.9%稳定增长;阿迪达斯以10%的CAGR为三者中增长最快,逐渐缩小与耐克差距;VF集团相对表现低迷。业绩方面,耐克遥遥领先,2013-2017财年CAGR达14.4%,增速亦为首位;阿迪达斯业绩同期CAGR为10.5%,2016财年业绩反超VF集团,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面对来自国际一线品牌的竞争,安踏主品牌凭借清晰的市场定位和高性价比的产品,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国际品牌定位中高端,采用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注重维护品牌形象,形成了较高的定价。而安踏体育的主流产品针对的是大众市场,主要包括家庭收入中等或偏低的16~22岁的学生群体、收入不高的年轻白领及蓝领工人群体。这一广阔的目标市场与国际一线品牌的鲜少重叠,与中高端市场的消费水平也有着一定壁垒。安踏产品不仅停留在中低价,也在不断提高产品的专业性与知名度。安踏体育坚持通过科技创新、原创设计及产品安全推动产品差异化,同时,安踏也通过收购意大利时尚运动品牌FILA及Descente等切入高端,这些产品定位高端,在品牌层级上与耐克阿迪出现重叠,但是在产品领域着意与之避开正面交锋,如专业滑雪、专业户外、运动休闲等领域,而非传统足球、篮球、跑步等,因此在往高端走的过程中依然保持与耐克阿迪龙头的差异化发展轨迹,保证自己发展空间,与大众产品形成了良好补充。(四)UA:高端专业运动装备的代名词UnderAmour(UA)与PUMA属于二线国际体育用品品牌,安踏与这类品牌的竞争中,坚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专业与大众之间做交叉,大众市场打性价比牌,专业款式在设计、功能方面追赶国际先进,两不偏废,稳固细分领域市场份额。UA是美国的高端功能性运动品牌,主要生产运动服内紧身衣、专业运动鞋等高端专业产品。其代表产品HeatGear热装备、ColdGear冷装备为运动者提供各种气候下保持身体透气干爽的紧身衣,UA独创的PerformanceDNA科技使其Footwear系列运动鞋以弹性底盘和四维气垫提供的完美弹性和支撑力吸引着大批重视粉丝。今年2月,UA还重磅推出全新的鞋底缓震科技UAHOVR,应用于两款跑鞋上,该款鞋底采用了全新的超软材料,通过“能量网格”形成动能回弹和能量反馈机制,两款跑鞋还同步发行配置有芯片的特别版,可以与UARunAPP关联,记录运动数据。1、发展历程:坚持专业定位,创新驱动发展1996年UA成立于美国,二十年间以其专业技术和优越的产品性能成为美国最具成长性的年轻品牌。公司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品牌初创期(1996-2004)、高速发展期(2005-2010)、创新突破期(2011-至今)。品牌初创期(1996-2004):创始人KevinPlank于1996年建立UnderArmour公司,1997年形成HeatGear、ColdGear和AllSeasonGear三大系列。初创期内UA不断完善拓展产品线,并借由ProtectthisHouse的宣传口号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高速发展期(2005-2010):UA于2005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2006年,以足球鞋为起点进军鞋类市场,至此初步完成了UA服装、配件和鞋类三大品类的产品布局。发展期内与世界级运动员合作,扩大市场影响力,于2010年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创新突破期(2011-至今):2011年UA结束了长期与棉为敌的时期,成功研发出ChargedCotton,这项革命性防水技术的诞生使UA的产品线迈上新的台阶。UA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第一款智能鞋(SpeedformGemini2RecordEquipped)并建立新的生产创新中心UALighthouse。UA从专业角度融合先进研发技术始终致力于为运动员提供更高效的运动服装。2、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净利润首次转负UA一直保持良好的盈利增长态势,2008年以来CAGR为23.86%高速增长,公司毛利率稳定在10%左右,净利润在2016年突破2.5亿美元,但是2017年各项指标均出现大幅下降,尤其净利润首次转负。其一,由于UA营收大部分来自北美市场的销售,而2017年北美市场萎靡,使得其营收占比下降了5个pct。其二,发展海外市场和专业运动赞助以及拓展直营渠道,使UA在2017年的销售、行政及一般费用同比上涨14%。其三,1.24亿美元的重组费用使得2017年的净利润最终为负。3、服装产品营收占比最高,亚太区发展势头良好分产品看,UA服装类产品是主要收入来源,但其营收占比持续下降。虽然2017年服装类营收占比由2014年的74.3%下降至66.1%,但仍是UA的主力产品。自品牌诞生以来,UA就将服装产品定位在三大系列,HeatGear、ColdGear和AllSeasonGear,为消费者和运动员提供不同温度环境下的专业装备。鞋类产品营收占比稳步上升。三年间鞋类产品营收占比增长6.9pct,2017年达20.9%。UA自2006年进军鞋类产品以来,以创新和研发不断驱动鞋类产品销售额。运用了UAHOVR,Anafoam,UAClutchFit和ChargedCushioning等创新科技,全面提升鞋类产品的稳定性、定向缓冲、吸汗以及导湿等各项性能。服装和鞋类两大主要品类2017年营收占比达到87%,但是其营收增长率分别仅为1.8%和2.7%,造成当年营收增速的大幅下降。配件、授权费以及健身2017年营收占比分别为9.0%、2.3%和1.6%。UA同样为配件产品提供了HeatGear和ColdGear两种选择。2017年UA为美国职棒大联盟、NBA等提供了服装、配件和设备的许可。健身产品是UA基于“不仅改变远动员的服装,也改变他们的生活”这一定位,在Endomondo和MyFitnessPal健身平台上提供的数字化健身订阅、许可和广告,数字运动健身这一新兴领域发展潜力巨大,为UA提供了新的营收驱动力。分地区看,北美市场份额收缩,亚太区发展势头强劲。北美一直是UA的主力市场,但是其营收占比由2014年的90.7%大幅下降至2017年的76.4%。而海外地区的占比不断提升,三年间,EMEA(Europe,theMiddleEastandAfrica)、亚太区和拉丁美洲营收占比分别增长5.1、6.4和1.5pct,2017年达9.4%、8.7%和3.6%。而依托Endomondo和MyFitnessPal健身平台的收入2017年占比达1.8%。2017年除北美市场营收下降外,其他地区均高速增长。受美国境内多家零售商破产倒闭的影响,北美营收2017年同比下降5.1%。亚太地区增速最快,17年增速达61.4%。EMEA、拉丁美洲和健身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增速分别为42.2%,27.9%和10.9%。4、渠道批发为主,大力发展DTC渠道UA以批发为主要销售渠道,包括运动品连锁店、专业零售商、百货商店、体育部门、联赛和球队,2017年贡献了收入的61%。此外,UA也通过位于四大销售区的网络品牌和工厂店以及线上进行销售,DTC(DirectToConsumer)直营销售收入在2017年占比35%。海外直营渠道自2013年以来增速迅猛,其门店数量由5家增至2017年的114家。北美地区直营渠道以工厂店为主,四年间工厂店和品牌店数量分别增长45家和13家,2017年达到162家和19家。工厂店使得UA可以在保持其他渠道价格的前提下,销售大部分过量、停产和过时的产品,在UA的库存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消费者可以通过品牌店直接体验UA品牌,更广泛地接触其高性能产品。逐年增加的工厂店数量一方面反映出UA在销售和库存管理的问题,另一方面以折扣价出售的工厂店产品,在消费者获利的同时,也损害了公司的营业收入。授权经营和健身渠道均占营收的2%。中国市场方面,UA进入中国市场时间较晚,在2011年开设首家专卖店,近年来一直维持两位数的增长。目前,UA在大中华区开设门店超过400家,其中截至2018年5月其在中国大陆的线下门店达到223家,并在天猫、京东、1号店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五)PUMA:品牌重塑+技术创新后来居上PUMA是主营跑步、足球、高尔夫等专业运动装备的德国品牌,尤以足球运动产品见长,北里、马拉多纳等PUMA代言人更赋予了它在足球产业的影响力。1993年,新上任的董事会主席通过与知名设计师合作、限量发行、与体育明星合作等策略成功使PUMA产品重回高档领域,扭亏为盈。早在1999年,PUMA就提出“跨界合作”的概念,与德国服饰品牌JilSander、宝马Mini、定制产品HELLOKITTY等知名品牌联合推出特色产品,发挥协同效应。2007年,PUMA被法国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收购,但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PUMA从2008年开始业绩表现不佳,2013财年,全球销售收入为6.98亿欧元,下跌13.2%。但2015年,PUMA邀请了全球流行巨星Rihanna作为女装创意总监,为PUMA带来FentyCreeper等“爆款”产品,有力带动了其他产品的销售,实现鞋类收入增长的11%。1、发展历程:半路改制焕发全新升级PUMA自1993年新总裁JochenZeitz上任依赖获得了长足发展,其中对品牌内涵、产品研发和渠道发展理念的重新定位发挥了巨大作用。品牌方面,PUMA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始终贯彻“运动生活”理念,将运动、休闲和时尚元素融入品牌中,并继承了许多传统元素,最终形成以传统、体育运动、科技创新和崭新设计为基础的品牌理念。产品方面,同样以“运动生活”为宗旨,将上述三者融入产品系列中。目前,除足球运动用品、跑道用品、瘦身运动用品等核心产品线外,还开发了高尔夫系列、摩托车系列、泳装系列、帆船运动系列、城市活力系列等新产品线。在产品结构上,形成鞋类、服装和饰品三大类,在全球40多个国家采用外包方式进行产品生产,目前,中国是PUMA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渠道方面,彪马在全球80多个国家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包括体育用品店、百货公司和专门店。现在,彪马加大在批发、零售领域的合作,建立子公司,并在全球采取兼并策略,以建立新的合资公司,发展新的合作伙伴。2、经营业绩:2013年转折下落,2015年向时尚转型唤回第二春受到金融危机、市场转冷等因素影响,PUMA的营收和利润在2013年出现严重下滑,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7%,净利润同比下滑92.5%,实现几乎零利润。自2015年得以于Rihanna的加入为品牌植入运动时尚基因,知名爆款的打造使得品牌重换青春,营收业绩开始迅速恢复,至2017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40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8.2%。但2017年净利润仅仅略高于2009年水平,距离恢复到2011年净利润小高峰仍有一段距离。3、营收结构:鞋类产品增长态势良好,各地区占比保持稳定(1)分产品:近几年鞋类占比和增速,创新系列推动营收增长分产品看,PUMA鞋类产品占比最高,近几年增速最快,且份额在逐步扩大。至2017年,PUMA鞋类营业收入占整体的47.7%,同比增速达21.4%,成为集团最重要的一块版图。2017年,PUMA引入两款全新的足球鞋品牌:PUMAONE和PUMAFUTURE。前者的设计咨询了诸如塞尔吉奥·阿圭罗等顶级球员,其发布的产品用于球员的各种需求,采用工程设计的组合帮助他们提升灵活性;后者是第一款真正可定制的足球鞋,让消费者可以掺入自身独特的花边设计。服装和配饰占2017年营收的34.9%和17.4%,二者增速皆约为8%。PUMA加强了在赛车领域的合作投入,通过开发超高性能的赛车装备如轻量级赛车服,进一步推广品牌和扩张影响力。此外,高尔夫是PUMA一贯重视的运动领域。COBRAPUMA在2017年推出了更高性能的高尔夫服装、鞋类和配饰,其中的KINGF7系列采用智能驱动程序,电子传感器会自动记录每一个镜头的距离和精度,帮助高尔夫球手改善其每一个动作细节,延续了PUMA一贯的前卫和时尚风格。(2)分地区:西欧北美为全球主要市场,大中华区占比增加从地区占比看,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以及美洲市场继续维持较高占比,2017年分别占据36.8%和33.1%的营收份额。近五年来,三大主要区域营业收入占比基本保持平稳,波动性不大。从地区营收增速看,2017年所有地区都呈现出更两位数增长空间。其中,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增速为18.8%,居各地市场增速首位,其中俄罗斯与南非市场增长强劲。北美市场17年营收增速为12.5%,位列第二。亚太市场也保持着两位数增速,增速达12.0%,中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该地区主要增长动力。4、渠道发展:以零售业务为核心,自有零售快速上升PUMA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分销其产品,渠道包括批发、PUMA自营零售店和电子商务。其中批发是PUMA主要销售渠道,2017年占总销售额的77%,较前几年有所下落,但近5年零售业务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占比均超过77%。PUMA重点在于同关键客户建立联合生产与营销计划的伙伴关系,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扩展批发业务。零售方面,PUMA重视在增长型城市通过精心选址建立新店,并推出全新的店面设计以帮助品牌故事和产品理念的推广。PUMA预计未来电子商务将成为增速最快的销售渠道,2017年PUMA电子商务网站重新启动,将提供更先进的友好设计和服务。PUMA自有零售业务包括PUMA商店,厂家直销和在线销售。除了区域可及性外,PUMA确保产品销售在可控环境中符合市场定位。近三年来,PUMA自有零售业务上升势头猛烈,自营店数量近五年来持续增长,2014年扩张最快,新开了63家自营店。2017年新开了39家自营店,总店数达703家。近年来新开的直营店有2/3坐落于新兴市场,而非欧洲、日本、美国等传统老牌市场。PUMA在新兴市场分销渠道逐步扩大,并创造了良好的利润率。2017年自营规模为9.61亿欧元,增速逐年上升,2017年达22.9%,占销售比例由2015年的21.4%提升至2017年的23.2%,未来增长势头强劲。特许经营方面,PUMA在如香水、眼睛和手表等领域通过颁发特许经营证授权独立合作伙伴设计、生产及销售产品的权利。近三年,特许经营规模明显缩减,2015年同比下降45.3%,2016年进一步下降,直至2017年才有所回升。五、国内:景气分化、看好龙头(一)品牌+渠道+产品+营销,安踏永不止步,龙头优势夯实安踏作为本土运动品牌龙头,坚持“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发展战略,目前拥有安踏、安踏Kids、FILA、FILAKids、Descente、Sprandi、KOLONSPORT、Kingkow等多品牌矩阵,深度覆盖不同层级市场,为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选择,相比其他品牌拥有更加丰富的品类品牌矩阵。安踏通过对FILA品牌的“起死回生”改造,安踏已经具备日趋成熟的中高端品牌运营管理能力,未来有望成功复制到其他新品牌上,安踏在多品牌发展战略的推进速度及成效上已快于同业。截至2017年,李宁拥有6262家门店,相较2016年末减少178家店;361度拥有7605家门店,相较2016年末减少752家店;特步拥有6000家门店,相较2016年末减少800家店。安踏共计拥有10617家门店,相较2016年末增加949家店,其中主品牌安踏(含KIDS)净开店607家至9467家,FILA(含KIDS)净开店284家至1086家,安踏门店调整率先完成,现已重新进入新开店周期。2017年,公司研发费用率达2.87%,研发费用绝对额领先行业且逐年提升,以不断提升产品的专业性、功能性及差异性,有助于不断增强品牌形象;2005年,公司成立了全国首家运动科学实验室,目前在美国、日本、韩国及香港成立了四大设计研发中心,拥有149项专利,包括A-Loop等40项鞋服特殊技术。2017年,自主研发的A-Flashfoam新科技鞋底亮相,能够有效维持跑手高速度,并通过柔软缓冲减少受伤概率。利用科慕、诺博等最新技术生产环保鞋服,比如与诺博建立战略协议,提供除臭功能的XT2科技;定向系列赛济南站发布A-Livefoam跑鞋,为跑手脚踝提供更稳定的保护。营销方面,安踏借助国际、国家赛事和运动队进行营销推广,并邀请具备影响力的明星代言品牌,2009年与中国奥委会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合作并持续至2016年;赞助的国家队已增至24个,包括体操队(2014-2017年)、举重队、跆拳道等。邀请国内外篮球(NBA球星KevinGarnett、LuisScola、RajonRondo等5位球星)、网球(郑洁、JelenaJankovic等)、乒乓球(张继科、刘诗雯等)等运动门类的巨星作为代言人。(二)财务分析:营收利润增速稳健,营运能力保持良好1、成长能力:安踏规模优势凸显,业绩增速保持快增2012-2013年,运动鞋服行业下行,安踏、李宁、特步、361度连续两年营收负增长。2014年,四大品牌营收增速均恢复至正增长区间,其中安踏在调整中率先复苏、增速恢复最为明显达20%以上。2014年以后,安踏的营收增速基本稳定维持在20%左右。由于运动鞋服产品的时尚度偏低、偏标品,规模效应明显,安踏经过5年的快速增长,2017年营收达到167亿元,相比2012年规模翻倍,并已达到竞争对手(特步、361度)的3倍以上,远超曾经比肩的本土品牌。2007-2010年,李宁占据国产运动品牌第一把交椅,但由于品牌重塑转型失败与管理层变动,2012-2014的三年间连续亏损达到30亿元,2015年后逐步走出低谷,2016年净利润大增主要系出售红双喜股权获得收益3.14亿元,主品牌恢复增长。相比而言,安踏在“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战略指导下,始终聚焦运动鞋服市场,管理层保持稳定,稳扎稳打,进而实现弯道超车。2017年安踏实现净利润31亿元,相比2012年翻倍,并已到达竞争对手的6-7.5倍。2、盈利能力:安踏毛利率持续提升,净利率显著高于同业2012-2017年,安踏毛利率从37.95%提升至49.37%,并于2014年分别高于李宁、361度、特步0.5pct、4.25pct、4.38pct。得益于规模效应、以及良好的零售管理能力及费用管控能力,安踏净利率基本稳定在18%左右,相比之下,李宁、361度与特步的净利率呈现下滑趋势,尚处于业务调整阶段。2017年,安踏净利率同增0.61pct至18.92%,分别高于李宁、361度、特步13.13pct、9.96pct、10.21pct。3、营运能力:以客户与零售为导向,周转运营能力优于同业2012-2016年,安踏存货周转天数基本在50-60天;2017年,安踏的存货周转天数为73天,同比增加13天,但仍优于同业周转情况。库存周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春节为2月份,货品推迟至1月份发货以满足旺季销售。2017年安踏库销比为5左右,处于健康水平。公司应收账款天数明显低于同业水平,具备较强的运营管理能力。2017年,安踏的应收账款天数为41天,分别短于李宁、361度、特步10天、97天、112天。公司以消费者及零售为导向,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①通过ERP等系统(98%覆盖),获取产品销售分析及反馈,制定准确的产品开发计划、订单数据预测及未来订货指引;②增加每年订货会的次数,并指导经销商订货数量,减少库存积压问题,2017年快反模式占比为10%;③取消运营管理部下设的大区及经销商等层级,由销售运营部统一管理零售店铺,对销售人员进行KPI绩效考核;④2018年随着新物流中心投入使用,物流直接发货到门店,运输时间将减至30天以内,供应链效率将持续提升。',)
提供2018年运动服饰行业安踏体育分析报告会员下载,编号:1700739320,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102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