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学习教育 >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格式为 doc ,大小 806440 KB ,页数为 8页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称中国人为“唐人”。想想看,其原因是什么()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人具有较高的制糖技术2、“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唐太宗经常()A.戒奢从简B.轻徭薄赋C.虚心纳谏D.自我反思3、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A.农业初兴B.聚族而居C.采集狩猎D.贫富分化4、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5、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6、下面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源远流长、泽被东西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7、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1/8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B.做给农民看C.稳固自己的统治D.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8、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北宋②辽③西夏④金⑤南宋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①③②④⑤D.②③①⑤④9、隋朝主持开通大运河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秦始皇10、东汉刘秀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大一统D.开元盛世11、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A.唐朝繁荣辉煌的文学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12、“从这一时代起,孔子便从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来…而儒家哲学也就变成永恒不变的真理,谁要批判儒家哲学,谁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文中的“这一时代”开始于()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唐太宗13、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A.宋朝重武轻文B.宋朝重文轻武C.从军死伤几率大D.从军收入低14、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A.官僚机构臃肿B.宦官把持朝政C.豪强地主横行D.外戚势力膨胀15、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2/8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16、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加强北宋军事力量B.解决中央财政问题C.铲除地方割据势力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17、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D.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18、“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19、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借机轮流把持朝政的是()A.太尉与丞相B.御史大夫与刺史C.外戚与宦官D.诸侯王与太后20、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①忽必烈继承汗位②南宋灭亡③蒙古灭金④元朝建立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⑥西夏灭亡A.⑤⑥③①④②B.⑤③⑥①④②C.⑤⑥③①②④D.⑤③⑥①②④21、在宋代官府的劝农文中,多次频繁出现所谓“客户乃主户之本”,“客(户)主(户)相资,贫富相养”。南宋朝廷在赈灾政策上就明确规定“农夫资巨室之土,巨室资农夫之力,彼此自相资,有无自相恤”。这一现象()A.必然会激化主客之间矛盾B.说明南宋中央进一步集权C.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D.反映了宋代农业经济衰落22、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现北宋在经济上“夺其权”措施的是()3/8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B.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C.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D.设置转运使,收回地方财赋权2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先生为唐代一位著名诗人题写的一副对联,他称颂的人物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24、《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25、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现了统一B.统治者残暴C.繁荣而短暂D.大运河开通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历史地图册》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泰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子心原天下.百家新说送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请回答:4/8(1)材料中图王朝的建立者是谁?该王朝开创的哪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永袭?(2)从图一到图二,早期国家的地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巩固疆土,图二王朝建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商周时期典型的文明成果。(3)材料二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据材料,归纳“兼井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4)综上所述,概括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学习借鉴、交流交融,共同发展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通道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下图)材料三:(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富,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什么道路?根据材料一概括,这条道路的开通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5/8(2)材料二中的图与材料三《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3)根据材料三,概括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4)从西域道路的开通、江南经济的开发,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3、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并逐步建立起了一系列的选官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魏晋以来,实行盯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官员大都从各地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生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材料三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明朝科举还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改变材料二中的弊端,隋朝时啦了什么样的选官制度?唐太宗又是怎么完善这一制度的?这一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对选官造成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4)通过上述材料,指出自西汉到明朝选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8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B2、C3、A4、B5、C6、D7、C8、B9、B10、B11、B12、C13、B14、D15、C16、B17、C18、B19、C20、A21、C22、D23、B24、C25、C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禹。王位世袭制。(2)地域扩大。分封制。青铜器(甲骨文)。(3)春秋战国时期。带来了灾难,促进了民族交融。诸子百家学说。(4)中华文明发展的奠基阶段。2、(1)丝绸之路;促进汉与西域的往来(或使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7/8繁。)(2)联系: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经济迅速发展);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经济迅速发展)。(答出一点即可。)(3)耕地面积增加;农业发达;手工业兴盛。(答出一点即可。)(4)启示:坚持对外开放;国家统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合理利用劳动力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3、(1)标准:品行(答孝廉、品德也可)。(2)制度:科举制;措施: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意义: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田,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3)变化;实行八股取士(答必须考“四书’“五经”,答卷分为死板的八个部分也可。)影响:脱离实际,禁锢思想;选出的人都是皇帝意旨的顺从者。(4)方式变化:由推举到考试选拔的转变。8/8',)


  • 编号:1700698924
  • 分类:学习教育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8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806440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学习教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