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PPT课件 > 语文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高》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高》PPT课件

收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高》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高》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高》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高》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高》PPT课件

人教版教材备课·必修上登高杜甫123了解杜甫及其伟大成就。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理解杜甫在诗中表现出的“时令之悲、身世之悲、国运之悲”。学习目标•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人称老杜、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杜甫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集大成”“诗圣”,代表唐代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有《杜工部集》。诗学宗师——“诗圣”杜甫在内容上,杜甫作品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在艺术上,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白居易、韩愈、李商隐、苏轼、黄庭坚、陆游、元好问等大诗人皆被沾溉,历史影响无与伦比,在宋朝起被尊称为“诗圣”。诗学宗师——“诗圣”杜甫杜甫生平•杜甫祖父为唐初著名诗人杜审言。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在洛阳结识李白。后居困长安近十年,参加科举,为权奸李林甫黜落。后以献《三大礼赋》,被唐玄宗赏识,待制集贤院。不久安禄山乱起,杜甫被安史叛军俘获,潜逃至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天下大乱,杜甫弃官,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又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杜甫诗歌的主要思想: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代表作品:“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诗歌风格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钱谦益《钱注杜诗》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谢思炜:《杜甫集校注》•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思想的核心。“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希望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建功立业,兼济苍生。•杜甫的忧来自于国家,喜亦是来自于国家,这就是儒家士大夫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思想近体诗近体诗即律诗,讲究格律。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①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字数、句数)②押韵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押韵)③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平仄)④每首中间两联要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对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诗为七言律诗,八句56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押韵分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诗押灰韵•首句入韵,仄起平收。第一、二、四、六、八句押韵。•平声:阴平,阳平•仄声:上声,去声,入声平仄分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红色字体为可平可仄对仗分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对仗且有句中对•颔联对仗•颈联对仗•尾联对仗•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八句皆对仗,这在古诗中是极为少见的。律诗只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但在《登高》诗中,首联和尾联也是对仗的。不仅是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明·胡应麟《诗薮》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清·杨伦《杜诗镜铨》气象高浑,有如巫峡千寻,走云连风,诚为七律中稀有之作。——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登高诗的相关知识1.登高诗是古人登高临远写景抒怀的诗歌统称。君子登高必赋——孔子(《韩诗外传》卷七)2.一般内容:写景、叙事、言志。3.主题特征: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式抒发一种愁苦哀怨、沉郁感伤的情绪。或者思古怀远之情、家国身世之慨,或者历史沧桑之感、自身渺小之思,或者羁旅流离之苦,壮志难酬之忧。常与“悲秋伤春”联系。课文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个词,最能体现诗意?悲本诗写登高,可以划分成哪几个层次?登高所见(首联颔联)——登高所感(颈联尾联)思考首联共写了哪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述的?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天猿啸渚沙鸟急高哀清白飞回诗人为何选择这些意象入诗?急风,使人感到寒冷——身体,心灵。高天,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清沙白,冷色调,凄凉、伤感。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飞鸟,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毛泽东笔下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张籍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它们和杜甫笔下的鸟有什么不同吗?毛泽东笔下的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因为那时毛泽东正处在立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时期;张籍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因为诗人向往幽静的大自然。每一位诗人笔下的鸟都是他们的化身。杜甫笔下的飞鸟,是孤独痛苦不断盘旋的鸟,而且只能是一只,而不是多只。因为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急风高天哀猿飞鸟凄冷(心灵的)人渺小、孤单悲凉孤独无依徘徊盘旋意境:肃杀凄凉雄浑高远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清沙白凄冷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诗人在此运用了哪些写景方式呢?有声(风声猿声)有色(清、白)有动(鸟飞)有静(天、渚、沙)有仰(天、猿、鸟)有俯(渚、沙、鸟)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落木萧萧: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落叶归根,而人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生命之秋不尽长江:长江悠悠不尽,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显出个人的渺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叶落树还在,木落树已枯。绝望、肃杀落木重“下”,厚重浑朴,颇有力度,用于秋则有悲壮之感。落叶重“飘”,轻灵佻脱,飘逸漫舞,用于秋有灵动之感。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为何使用“落木”而不是“落叶”?“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林庚《说“木叶”》首联两句,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一幅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的基调。颔联写山景、江景,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你能否把这个场景画下来呢?小结前四句:从“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萧瑟秋天常作客,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独自登台,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相关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杜甫只能继续漂泊,许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痛苦,有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有个人的多病、未酬的壮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郁闷,他抱病登台,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距离他去世只剩三年,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诗句句不忘忧国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又呈吴郎》: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秋兴八首》: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有评者把此诗概括为“三秋图,杜甫心”。季节之秋——秋风正劲,长天高远,猿猴哀鸣,飞鸟盘旋,天地间阔大苍茫、凄凉清冷的景象,皆传达出秋之凄冷。生命之秋——落叶是衰老的象征,“萧萧下”隐含着诗人心情的下坠,他感叹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面对滚滚长江,永恒的自然更令人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国运之秋——战乱虽已平定,盛唐景象不再,国事颓败,触动了诗人忧时伤世之感。明写季节之秋,其中也渗透着生命之秋与国运之秋,三者交汇浑融,诗意也由此深沉博大。“三秋图”寄意遥深,“秋”字蕴涵丰富,除了指季节之秋外,请再究深意。总结:诗人为何而悲?离乡万里、漂泊已久,人到暮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国家多难,壮志未酬,被迫戒酒,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忧国伤怀如果说“登高之意悲九重”的话,还有一重悲指什么?想为国事尽力而不能,想借酒浇愁而不得。——让悲愁郁结,不得排遣,更是悲上加悲!小结后四句: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先横写“万里悲秋常作客”,再纵说“百年多病独登台”。一横一纵,承上启下,点出了全诗感时伤世、羁旅飘沦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的感情。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极为沉郁顿挫。小结后四句:尾联两句是悲叹自己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出句写诗人备尝艰难之苦,白发丛生;对句写自己困顿潦倒,疾病缠身。国难家愁,只有借酒排遣,但又因多病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艰难”,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全诗就在这忧愤无奈的感叹声中收笔,悲愤深沉,而又寄意深远。总结第1层(第1-4句)登高所见。肃杀苍凉,开阔幽远,雄浑奔放。声色、动静、俯仰,对比衬托第2层(第5-8句)登高所感。登高之意悲九重,伤时叹己,忧国忧民。对偶精巧沉郁顿挫哀景愁情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又有长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的孤独之感,战争带来的国难家仇和日渐增多的白发,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展现了一位穷困潦倒、漂泊无依、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课堂小结:《登高》被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圆通之境。如何鉴赏古诗(知人论世)时代作者诗歌怎么写的艺术风格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诗眼思想性格生平经历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典故意象《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清王昶《〈湖海诗传〉序》:“以诗证史,有裨於知人论世。李杜对比诗人身份及信仰经历诗歌特点思想性格李白诗仙1.富商: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游侠。2.信仰:儒道佛生活于开元-天宝的“盛唐时期”,强盛而又危机四伏。权臣高力士、杨国忠受宠,贤士被排挤。1.浪漫主义,主观色彩;2.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不拘于格律音韵。3.豪迈飘逸,直抒胸臆,乐则大笑,悲则大号。1.自由奔放,清新飘逸,豪迈乐观2.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杜甫诗圣1.官宦。先祖杜预,祖父杜审言。2.信仰:儒唐代由盛转衰的的剧变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造成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苦难,把诗人也卷入了社会的底层。1.现实主义,重视写实,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2.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尤其擅长七律。3.风格沉郁顿挫,含蓄曲折。1.严肃悲悯,沉郁顿挫2.始终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注视关心国家和人民命运。古人读杜诗•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古人读杜诗•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元稹《酬李甫见赠》•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韩愈《题杜工部坟》•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黄庭坚《题浣花醉归图》•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陆游《读杜诗》古人读杜诗•杜甫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孟启《本事诗·高逸》•东坡苏子瞻《诗话》曰: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


  • 编号:1701029990
  • 分类:语文
  • 软件: wps,office Excel
  • 大小:45页
  • 格式:xlsx
  • 风格:其他
  • PPT页数:5432526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语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