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我眼中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我眼中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我眼中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格式为 doc ,大小 35328 KB ,页数为 3页

我眼中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我眼中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翻开课本看了看,关于智力的结构理论众说纷纭。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入木三分,自成一派。我相信,能够流传下来的一定有它们存在的合理性。而我,不敢妄自评价前辈学者的研究,只说一说在我看来,我更倾向于哪种智力理论吧!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80年代提出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备的,他们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三个方面予以说明:首先,斯腾伯格认为,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它对执行过程中进行计划和监控,并对结果进行评价。操作成分:它接受元成分的指令,进行各种认知操作,并提供信心反馈知识获得成分:它学习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如何解决新问题。例如,对类比推理过程的研究发现,推理能力强的人完成得比推理能力差的人更快,也更准确,但他们在进行解题中先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理解问题,而不是急于得出答案。智力的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经验亚理论在经验水平上考察智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处理新情境的能力和心理操作的自动化过程,或称为经验性智力。经验性智力既包括有效地应付从未见过的新异事物,也包括自动地应付熟悉的事情。在任务非常熟悉的时候,良好表现依赖于操作成分的自动执行,如阅读、驾车、打字时的自动编码等等;而在任务不熟悉时,良好的成绩依赖于元成分对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辅助方式。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智力的这方面特点称作情境亚理论。为了达到目标,凡是有一定智力的人都能运用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和元成分。但是,智力行为是因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在不同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行为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一个人在实验室中解决物理问题时所用到的知识和元成分,与他力图摆脱尴尬处境、平息家庭冲突时所用到的知识和元成分完全不同。有些人可能并不具备很高的学历,也可能难以清楚地表达他们是如何处理现实事物的,但他们却非常擅长解决日常事务问题,例如解决人事纠纷和讨价还价。在这种意义上,情境性智力又称作实践智力。在我看来,智力是一种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反映。比如说解决一道算术题,我们怎样应用智力来解决问题呢?当我们第一次做算术题的时候,必然不会有先前经验来帮助我们,所以我猜测我们应该先从生活中寻找是否有符合算出题的情景出现。想一想帮爸爸妈妈买菜的时候是不是也计算过白菜两块四,辣椒三块八加起来要给农民伯伯多少钱。如果有,那么太巧了。我们可以照着这个模式来计算只有数字的计算题。当然,我觉得还是没有这种巧合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我们的大脑中,主管计算方面的结构,(也许就是所说的元成分吧?)开始对这道计算题进行扫描,并发通知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思维,思维接受了元成分的指令,开始想从哪一个方面突破这个问题。不管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思维都需要给元成分回复一个消息。所以我们就知道这道题我们到底会不会做。这其中的过程,就是知识获得的过程,如果恰巧会做,我们就自动记录下这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反之,我们就知道,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合适这个问题。这是一种玩笑的理解方式,在三元智力理论中,我认为最有实践意义的是情境亚理论,情境亚理论阐明了主题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智力行为内涵这一事实,反映出智力的实践性这一问题;智力的经验亚理论启示我们,经验可以被看作为一个连接体,当你面对一个崭新的问题时,如果你需要达到目标效果就需要依靠以往的经验作为沟通的桥梁;智力的成分亚理论则是对智力内部加工机制和认知过程的心理加工过程的解释,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元成分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斯滕伯格把智力看作是指向目标的适应、选择、塑造与人生活有关的现实世界环境的心理活动。而智力的情境亚理论指获得与情景拟合的心理活动,而不论及身体活动中那些可以促进或妨碍情景活动的内部、外部影响。智力的经验理论提出,测量智力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下一种或两种能力,处理新情境和新任务要求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众所周知,对于某些人而言新奇的任务或是情境,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却并非新奇。所以特定的任务或是情境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测量智力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人而异。我参考翟秀军先生《浅析斯滕伯格的人类三元智力理论》一文中,对智力三元理论的结构图:智力的三元理论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境亚理论1元成分1应对新异性的能力1适应2操作成分2自动化加工的能力2选择3知识获得成分3塑造人类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结构图可以让我们很明显的看出,在这个世界中不同的人是如何产生智力行为的。这与个体的内部世界、外部世界和经验密切联系。尽管构成智力的三元理论的三个亚理论对整个理论的贡献是独立的但是亚理论之间仍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情景和经验亚理论之间的交汇之处在于新异性和自动化在情境治理中的作用;情境和成分亚理论之间的交汇之处在于环境的适应、选择和改造;经验和成分亚理论之间的交汇在于有些信息加工成分可以用于应对新异性或者自动化。当我们提出一种理论,必是在这种理论在这一个领域中成熟并且得到推广后,人们才会进行深入的研究。三元智力理论在现实中也是如此,其实,它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在我们从小到大的课程学习中,都会用得到。不过,大家最为熟悉的,怕是三元智力理论在数学中的应用了。智力三元理论不同于传统智力理论,传统智力理论侧重于学业智力的发展,重视分析性智力,强调学生在学校中的智力发展和成绩表现,而智力三元理论不仅强调IQ式的智力,同时强调情境性智力,情境智力指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并从中获得有用资源的能力。智力三元理论认为脱离情境考察智力是不正确的,有时会的出极端错误的结论,在现实生活中实用性智力能力非常重要,但在学校中却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智力三元理论强调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用性智力协调发展,健全人格完善智力。对于21世纪大学生的培养,三元结构理论也从三个方面给予我们启示:1.根据学生特点,改革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加强学科的融合性,整合重组一些相关课程。课程设置注重时代性,实用性,加大实践教学的学分,充实实践教学的内容。2.我们的课程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要改变以往一味地知识传授的现象,根据不同职业、专业的具体要求,将知识融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们进入情境,在情境中投入情感,获得知识。大学生在学习上投入不足,但兴趣广泛,意志上脆弱,但好奇心强,因此要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该不惜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信心。教师新颖的教学方式、温和赞赏的表情,充满鼓励的言语,都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将实践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多开展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模拟实验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三元智力结构理论是一种较为全面的理论,我们应当取其精华部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用理论来纠正以往的不足之处。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不仅对心理学界拓展加深对智力的认识大有裨益,而且与当前中国教育界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宗旨正相符合,也给我们以很大启迪。参考文献:张萍萍《从三元智力理论到实践智力理论——当代智力学研究新动向》翟秀军《浅析斯滕伯格的人类三元智力理论》',)


  • 编号:1700760335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3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35328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