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PPT课件 > 语文 > 第9课《鱼我所欲也》-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讲课件

第9课《鱼我所欲也》-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讲课件

收藏

第9课《鱼我所欲也》-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讲课件

第9课《鱼我所欲也》-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讲课件

第9课《鱼我所欲也》-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讲课件

第9课《鱼我所欲也》-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讲课件

第9课《鱼我所欲也》-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讲课件

鱼我所欲也孟轲新课导入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写作背景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又有所发展,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的时代,目睹了人民涂炭的社会现实;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他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他的哲学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的“性善论”中有合理的地方,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要求人们反躬自省,“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本文就突出地表现了他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思想。字词理解1、生字词:箪:dān,盛饭用的竹制器具;羹:ɡēnɡ,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事物;蹴:cù,踩踏2、通假字:辟:通“避”,躲避;辩:通“辨”,辨别;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yú,语气词;乡:通“向”,先前、从前。3、多音字:恶:è,恶劣wù,死亦我所恶丧:sànɡ,贤者能勿丧耳sānɡ,丧事文言实词(1)鱼,我所欲也:想要。(2)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3)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5)凡可以得生者:凡是,一切。(6)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这是因为。(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不仅,不只是。(8)贤者能勿丧耳:丧失。(9)蹴尔而与之:踩踏。给。(10)妻妾之奉:侍奉。(11)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文言虚词(1)与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吗。②遂与外人间隔:介词,和,跟,同。③选贤与能:同“举”,推举,选举。(2)而①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连词,表并列。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却。③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地。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连词,表顺承,然后,就。(3)则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顺承,于是,就。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连词,表假设,如果。③则凡可以得生者:连词,表顺承,那么。(4)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表比较,比。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引出对象,对于。)(5)为①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采用。②向为身死而不受:表目的,情愿,为了。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6)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与后面的“欲”连用,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东西”。(7)万钟于我何加焉:疑问代词,什么。古今异义词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一词多义(1)故①故不为苟得也:所以。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为。)(2)是①非独贤者有是心:这种。②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3)由是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采用某种办法。②由是感激:因此。)重点句子翻译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食物),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全文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文章精读文中哪句话可以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类比推理:亦叫作“类推”、“类比”。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过程。先比喻,再比较,最后得出相同的结论。先把“生”、“义”分别比作鱼与熊掌,在这两类事物中,“生”的价值等同于鱼的价值,“义”的价值等同于熊掌的价值。在鱼与熊掌的价值比较中,熊掌的价值要比鱼的价值更高,所以舍鱼而取熊掌,依此类推,那么“义”的价值也就比“生”的价值更高,所以,舍生而取义。“我所欲”的和“我所恶”的分别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二者的?“我所欲”和“所恶”的分别是“义”和“不义”。“义”是“有甚于生者”,“不义”是“有甚于死者”。作者认为舍生取义是人人都有的,只是有的人已经丧失了,有的人能一直保持着。为了求生和避死,有的人会用尽手段。比如:栽赃陷害,推卸责任以保全生命;比如卑躬屈膝、奴颜媚骨以躲避灾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求生),则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怕死),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有的人,在“义”面前,“则生而有不用也”,在“不义”面前,“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就是舍生取义。理解:“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含义:舍生取义的思想或行为,人人都有(也即作者的性善论观点),只是品德高尚的人能够长久地保持着,表达了作者对舍生取义之人的高度赞美,称他们为“贤者”。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历史上的文天祥(《过零丁洋》)、近现代抗战英雄,如刘胡兰(“生的伟大,死得光荣”)、当代的抗疫“逆行者”、守护家园的战士、好人好事的普通民众,他们都是不忘初心之人,有舍生取义精神,令人敬佩。作者是如何论证”义”重于“生”的?①“甚于生者”指“义”,“甚于死者”指“不义”,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②再从反面论述,用两个假设复句反问,若人只是欲生恶死,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从而体现出“义”比“生”更珍贵。③接着用“由是”开头的句子进行正面论述,说明事实上人能不贫生,不避患;最后用“是故”句得出结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因而能舍生取义。课文第一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首先,孟子用“鱼与熊掌的取舍”比喻“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类比引出论点、比喻论证)接着,通过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告诉我们,当生命和大义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应舍生取义。(对比论证)最后,孟子指出人性本善,“贤者”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不丧失“本心”。为什么“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结果会怎样?这说明了什么?因为施舍的人没有尊重他们。结果是“行道之人”“乞人”会饿死。说明在“行道之人”和“乞人”心里,个人的人格尊严比生命重要。什么是“失其本心”,怎样才能停止“失其本心”的行为?这种“失其本心”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见利忘义的行为,比如说,见到他人丢失的财物,以为无人可知,就据为己有,这是一种见利忘义;看到他人的生活比自己富裕,就偷摸拐骗,这是一种见利忘义;为官做事,不为民服务,反而贪污腐化,这是一种见利忘义……总之见利忘义就是一种典型的失其本心的行为,作者呼吁人们停止这种行为,也是强烈地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批判。本文所说的“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本心”指本性。“失其本心”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坚守天生的善性,而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利欲的勾引。“失其本心”之后,人就会变坏,就会生邪念,做坏事,就会成为一个不仁不义的人。既然“义”是“羞恶之心”,而“羞恶之心”又是“本心”,那么,“本心”丧失,“义”也就随之丧失了,也就不能做到“舍生取义”了。反之,只有坚守“本心”,只有如“贤者”那样使“本心”“勿丧”,才能做到“舍生取义”。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2)大量使用排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3)善用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源于生活常理。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例子。这种浅近的比喻,既使所讲的道理易于被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文本特色1、气势充沛,感情强烈。作者善于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2、运用比喻、对比,说理形象。为了把道理说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孟子喜欢使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而取义”,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其次,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板书设计鱼我所欲也舍所欲鱼生熊掌义不可得兼不可得兼取喻体结论本体请以“义与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课后作业


  • 编号:1701029512
  • 分类:语文
  • 软件: wps,office Excel
  • 大小:38页
  • 格式:xlsx
  • 风格:其他
  • PPT页数:6449434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语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