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PPT课件 > 语文 > 第23课《出师表》(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第23课《出师表》(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收藏

第23课《出师表》(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第23课《出师表》(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第23课《出师表》(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第23课《出师表》(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第23课《出师表》(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诸葛亮出师表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佐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作者介绍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一副对联浓缩了诸葛丞相一生的文治武功三顾:三顾茅庐六出:六出祁山东和:东和东吴收二川:诸葛亮收复的蜀国两处根据地:东川、西川北拒:北拒曹魏七擒:七擒孟获排八阵:摆设八卦阵五太原:诸葛亮出征时病死的地方点四十九盏明灯:诸葛亮死时,点燃了四十九盏长明灯,祭神灵以求延续阳寿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文体知识我们学过的古代文体:1.记:写景、叙事、抒发作者的感情。《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2.铭: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陋室铭》3.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词。《送东阳马生序》4.说:叙事、议论,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的一种文体。《马说》《爱莲说》《捕蛇者说》文体知识表表,是中国古代公牍文的一种,是臣子给君王的上书,多用于臣子给君王陈述忠情。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王的忠诚和希望。言辞往往恭敬、恳切。“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写给刘禅(刘后主)的呈文。创作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pī)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1.将课下注释中的拼音标注在原文中2.通读全文,至少3遍3.边读课文边标注拿不准读音的词语zhìcúbìfěizāngpǐyīwèibìquēxínghángtuíhuánzhǎnggōngwěi崩殂疲弊妄自菲薄陟罚臧否费祎以遗陛下裨补阙漏性行淑均倾颓桓长史躬耕猥自枉屈行阵读准字音读准字音sùnúrǎngfènzhēnzhuózhāngjiùzīzōuzhào夙夜忧叹驽钝攘除职分斟酌以彰其咎咨诹遗诏读出停顿参照注释,听课文朗读,注意节奏和断句。二、再读课文:疏通文句,读懂课文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2.标注拿不准意思的词语和句子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第一段指帝王之死指刘备时候指疆场朝廷追念特殊的礼遇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发扬,扩展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译文: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穷乏,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啊。但是侍奉守卫的臣子在朝廷上不敢有丝毫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生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特殊的厚遇,想报答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群臣们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志士们的志气,不应该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内容梳理不利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危急存亡内不懈外忘预报殊遇有利诚宜不宜......开张圣听(广开言路)第一条建议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提拔、晋升赞扬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罚公平清明治理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负责专职的官员第二段译文:皇宫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和尽忠行善的人,应该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来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徇私,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内容梳理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严明赏罚第二条建议宜付有司论其行赏不宜偏私内外异法以昭平明之理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侍中、侍郎都是官名忠良诚实的人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给予选拔我,谦称询问弥补缺失疏漏指有启发和帮助第三段译文:侍中郭攸之、费祎和侍郎董允等,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将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询问他们的意见,然后去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所启发和帮助。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性情品行善良公正武官名,负责统领都城的警卫部队。向宠曾为中部督都行伍,部队通晓第四段译文: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了解通晓军事,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众人评议举荐他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都要询问他的意见,一定能使部队团结和睦,德才高的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内容梳理姓名推荐宫中贤臣郭攸之、费祎、董允品性证明工作好处良实、志虑忠纯先帝简拔留给后主之才咨以宫中之事可裨补缺漏,有所广益推荐营中武将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先帝称赞,众人拥戴咨以营中之事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西汉衰败不曾,未曾痛心、遗憾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信任那么这里表示原因东汉第五段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灵帝的时代表示痛心和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日不远了。内容梳理:第3、4、5段之间的关系先帝简拔之臣荐贤臣宫中之事裨补缺漏,有所广益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亲贤臣,远小人先汉兴隆亲小人,远贤臣后汉倾颓正反对比引教训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第三条建议第一部分:(1-5段)就纳谏、赏罚、用人三方面提出建议。建议一:广开言路(纳谏)建议二:严明赏罚(赏罚)建议三:亲贤远佞(用人)小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亲身耕种。躬,亲自有名望,显贵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屈尊就卑感奋激发答应奔走效劳覆灭,颠覆自那时以来第六段译文: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中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询问我对时局大事的看法,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机患难期间接受任命,自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1.文中诸葛亮追述了哪几件事?刘备三顾茅庐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临危受命内容梳理公元208年,曹操大举南下,败刘备于长坂。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江东,联结孙权。诸葛亮以隆中路线的坚定原则与孙权谈判,订立双边同盟,而不是附庸顺从。孙权认识到“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不得不作出让步。联孙抗曹,在赤壁大破曹操。资料拓展临危受命出使东吴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诸葛亮传》资料拓展白帝城托孤刘备去世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白帝城托孤——2.诸葛亮提到这几件事有什么用意呢?三顾茅庐——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报先帝知遇之恩临危受命——患难与共创业艰难、激励恐托付不效,决定北伐忠于陛下报先帝,忠陛下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所以早晚,日日夜夜没有效果使、令所以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武器装备鼓励表示期望比喻才能平庸用来职责本分责任斟酌利弊第七段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日夜夜担忧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以致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贫瘠、未开垦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励率领全军,向北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复兴汉室王朝,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利弊,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内容梳理出师北伐1.原因:临崩寄臣以大事(完成先帝遗愿)2.准备充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目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4.交代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在追述旧事的同时,又提到了攸之、祎、允这个几人,有什么用意呢?表面上说“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是他们的责任,其实还是旨在规劝后主要多听贤臣的意见,亲近贤臣。第二部分(6、7段):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小结报先帝,忠陛下表是写给皇帝的奏章,作者为什么要详实地述说自己的生平经历,这其中暗含看作者怎样的良苦用心呢?以创业艰难之情打动刘禅,督促劝谏后主,要珍惜现在,发愤图强,妤好治国,切不可辜负先帝期望,努力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知恩图报之心,以及为人臣子的忠心恳切之意。思考“表”不仅言事,更重陈情。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功效祭告神灵,英灵如果发扬圣德的话怠慢,疏忽也应该方法,办法明察采纳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非常,十分面对流泪,落泪第八段译文: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兴复汉室并取得成效;如果不能取得功效,那就惩治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的英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询问(治国的)好办法,明察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正当离朝远征,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该说些什么。1、在第八小节中,诸葛亮再一次明确了各自的责任。自己:讨贼兴复攸之、祎、允等朝臣:应尽兴德之言后主刘禅: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目的:规劝刘禅“追先帝遗诏”,亲贤纳谏,远离恶小。全文核心思想:“亲贤远佞”内容梳理2.文章最后一句话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结尾是表文的结语,表明诸葛亮临行前的百感交集,无限眷恋之情。这本来是“表”这种文体的套语,但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全现,耿耿忠心尽袒。4.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7次,而提到“先帝”却有13次之多,这是为什么?感慨先帝创业艰辛,警示后主感激先帝知遇之恩以父子之情感动激励后主加强劝说后主的说服了和权威性......忠言不逆耳情真自服人“报先帝,忠陛下”的情感贯穿全文形势分析总结全文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提出建议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追述身世表明忠贞以身许国创业艰难夙夜忧叹请命北伐分述指责诹善纳雅论述透辟句句在理言辞恳切字字有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议论叙事抒情“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載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陆游《感状》)“《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积累拓展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南宋安子顺“表”的特点:1、陈情言事,言辞恳切,感人泪下2、用词多谦卑、低微。“愚”“臣本布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庶竭驽钝”作者虽一直使用自贬、自谦的词语形容自己,却并不显得卑微,而是不卑不亢,流露出对自我的肯定。3、议论、叙事、抒情融于一体。


  • 编号:1701029477
  • 分类:语文
  • 软件: wps,office Excel
  • 大小:48页
  • 格式:xlsx
  • 风格:其他
  • PPT页数:10644134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语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