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视频)-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核心素养时代新教学)
西周春秋东周前476前475前221战国武王定都镐京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源自于孔子整理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战国”源自西汉刘向整理校对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前1046前771前770时空关系名词解释课堂导入核心素养时代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新课标新课标新教学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评价目标评价任务思维创新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导入Step01Step02Step03立足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及王室衰微的表现;2022年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评价目标导航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立足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识记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并探究春秋争霸的影响。立足唯物史观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春秋战国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春秋”:因与孔子编订的史书《春秋》年代相当而得名。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发展标志具体表现历史意义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1.农业上:农业深耕细作,开发深林,扩大耕地;2.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等有所发展;3.商业: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得以提高,耕地面积扩大,私田增多,井田制被破坏,进而分封制被瓦解,宗法制、礼乐制坍塌,也就是礼崩乐坏。评价任务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学习任务:请结合教材,梳理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知识点。共学+展示学法提示:试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归纳具体表现。材料:春秋时期,周王室日趋衰微,诸侯国先后争霸,这种局面与铁器、牛耕的出现紧密相关。春秋时期的铁器种类多样,武器、农具、礼器等均有发现,证实了文献中铁器在这一时期应用于军事、农业等方面的记载。唯物史观素养探究一:春秋时期农业的发展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思考农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独学+展示(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有什么重要影响?(1)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得到改进,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2)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耕作技术(方法):刀耕火种——耒耜耕作——精耕细作史料实证素养探究二:春秋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根据图片归纳春秋时期手工业的发展?独学+展示青铜业煮盐业漆器纺织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手工业素养探究三:春秋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史料实证根据图片归纳春秋时期商业的发展?独学+展示各地经济得到发展商业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各诸侯国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周)王室衰微根本原因:铁器牛耕出现,社会生产力提高实质:奴隶主贵族统治开始瓦解唯物史观素养探究四:春秋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独学+展示今昔对比西周—分封制东周最高统治者是谁?诸侯有哪些权利?王室主要财政来源?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没地没臣没权没钱周王室地位权力被诸侯取代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对天子有什么义务?诸侯有什么权利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工具的变革,说明生产力得到大发展,这就使原有的政治制度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分封制走向瓦解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根本原因:铁器、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生产经济)的发展素养探究五:王室衰微的原因独学+展示唯物史观请你思考,东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春秋列国图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诸侯争霸,各自为政,相互战争,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1.周王室衰落;2.诸侯崛起,竞相称霸3.分封制瓦解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材料研读: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周王室衰微的表现:素养探究五:王室衰微的表现独学+展示唯物史观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诸侯争霸春秋五霸争霸原因争霸口号相关成语历史影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尊王攘夷(大国靠武力威胁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1.积极:客观上有利于局部统一和民族交融,推动华夏民族的形成;2.消极:社会动荡不安,战乱接连不断,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一鸣惊人、卧薪尝胆1.周王室衰微;2.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为了扩大自身利益,相互争斗。评价任务二:诸侯争霸学习任务:请结合教材,梳理甲骨文的知识点。共学+展示史料实证素养探究一:争霸的原因与实质根据地图和材料概括诸侯争霸的原因?独学+展示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一是王室衰微;二是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三是各诸侯国争夺人口、财产、土地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春秋主要霸主:齐恒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谁是第一个霸主?齐桓公齐桓公前685-前643年在位,齐国第十五位国君,齐襄公幼子。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展开的斗争。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春秋争霸形势图(1)地理位置优越:齐国近海盛产鱼盐,是东方大国;(2)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实力增强(关键);(3)提出“尊王攘夷”口号,获得政治上的优势。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难点解析齐桓公管仲戎狄豺狼,不可厌(厌通餍,满足)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攘夷”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dí)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尊王攘夷历史解释齐晋楚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晋楚争霸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史料实证齐晋楚楚庄王于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迷于酒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杀无赦!”大夫伍举冒死进谏,喝得正痛快的楚庄王很不高兴。伍举请他猜谜语:“有一只鸟停在宫殿内,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啊?”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担任要职。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前614-前591年在位楚庄王称霸晋楚泌之战,楚庄王跃升为中原霸主。问鼎中原史料实证卧薪尝胆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越争霸“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为什么能够从失败到称雄天下?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不忘国耻,胸怀大志,发愤图强家国情怀诸侯争霸春秋争霸形势图春秋首霸——齐桓公晋楚争霸——晋文公楚庄王称霸西戎——秦穆公吴越争霸——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素养探究二:诸侯争霸的影响?根据材料分析归纳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独学+展示积极影响1: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积极影响2: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消极影响: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巨大的了灾难。材料一: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文物春秋战国史》材料三:综观春秋大国争霸与中华民族发生的关系,可以指出两个方面:其一,各大国分别灭掉许多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这些被灭国的少数族便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扩大了华夏族的范围。其二,本来属于“四夷”的楚、秦、吴、越,在发展中接受华夏先进文化。—张岂之《中国历史》核心素养材料孟子云“春秋无义战”。(注释: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没有道义的战争。)——摘编自《孟子·尽心天》你是否同意孟子云“春秋无义战”。请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理由。观点:不同意。理由:春秋诸侯争霸给百姓带来灾难,但在争霸中促进国家局部统一和民族融合。因此春秋诸侯争霸有利有弊,不是孟子所说的“春秋无义战“只有弊端。观点:不同意。理由:春秋诸侯争霸促进国家局部统一和民族融合,因此孟子说的“春秋无义战”是错的。观点:同意。理由:春秋诸侯争霸给百姓带来灾难,因此孟子说的“春秋无义战“是对的。合作+展示思维创新
提供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视频)-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核心素养时代新教学)会员下载,编号:1701028703,格式为 xlsx,文件大小为23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Excel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