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标准规范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10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10篇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10篇,格式为 docx ,大小 40206 KB ,页数为 4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10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10篇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首先,一部世界经济发展史就是先进生产力替代、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决定这一进程的直接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到了近代,科学技术从生产力的非独立因素变成了相对独立的因素,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其次,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度地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将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再次,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下列公式表示:生产力=科学技术某(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上述公式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有力地表达了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还有,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给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带来质的变化。在历史的演变中,科学技术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生产到生活,无一不涉及。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技所掀起的巨浪便不断冲击着各行各业,甚至波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思想武器。近几年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掌握,正在成为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力量,这也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战略决策的发展方向。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人才优势将会直接导致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是否先进,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关键字:邓小平,科学技术,生产力,人才资源,知识经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1975年,邓小平指导起草《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就以马克思“生产力包括科学”的论述为依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论点。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特别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是很丰富的,其基本观点是否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不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就不可能建成合格的社会主义。而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第二,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从科学和教育入手。从当今国际竞争、国力的较量在于科学技术的竞争、较量来看,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及当今国际竞争的作用不容忽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每年都要从发展中国家引进大量的人才,也就是说每年都要从发展中国家掠夺大量的科学技术资源,如现在美国在考虑把外国科技移民的顶限,从每年的11.5万人增加到19.5万人等。发达国家这种对外掠夺人才、掠夺人才科技资源的做法,造成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人才优势,从而继续确保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领先优势。这在一个方面突出反映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资源,人才的流向将决定一国知识经济的成败,因此,21世纪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人才资源竞争愈演愈烈。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人才争夺战中没有明显优势。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实践证明的真理。',)


  • 编号:1700818343
  • 分类:标准规范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4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40206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标准规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