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标准规范 >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为 doc ,大小 249344 KB ,页数为 43页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一.前言----------------------------------------05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之现状------------------091.填埋处理----------------------------------121.1.填埋三大缺点-------------------------121.2.国情比较-----------------------------141.3.填埋场标准---------------------------161.4.大气污染分析-------------------------171.5.填埋气问题与处理---------------------181.6.投资分析-----------------------------211.7.生产管理问题-------------------------221.8.决策建议-----------------------------232.焚烧处理----------------------------------242.1.焚化法在美国的跌宕沉浮---------------242.1.1.第一代焚化法--------------------242.1.2.第二代焚化法--------------------262.1.3.第三代焚化法--------------------272.1.4.焚化法非万灵之丹----------------292.2.焚化法在中国面临的困境---------------302.2.1.垃圾焚烧实属无奈之举------------322.2.2.切勿重蹈日本覆辙----------------352.2.3.垃圾处理之出路------------------393.堆肥处理----------------------------------413.1.分选方法-----------------------------443.1.1.干法工艺-------------------------443.1.2.湿法工艺-------------------------453.2.堆肥的技术类型-----------------------473.2.1.简易堆肥-------------------------483.2.2.好氧高温堆肥---------------------483.2.3.厌氧消化综合处理-----------------493.3.堆肥生产的现状------------------------493.3.1.政策法规-------------------------503.3.2.现实窘况------------------------51三.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建议书----------------------531.方案总则----------------------------------552.生产工艺基本概况--------------------------563.分选车间----------------------------------573.1.分选工艺简介-------------------------573.2.实现资源再利用-----------------------584.堆肥车间----------------------------------594.1.微生物发酵的选择---------------------624.2.堆肥工艺的选择-----------------------6415.炼油车间----------------------------------685.1.另辟蹊径走炼油之路-------------------705.2.热裂解炼油工艺-----------------------726.总体设计与技术经济分析--------------------746.1.全厂行政基本配置---------------------746.2.全厂用地、用电、用水情况------------756.2.1.全厂用地总面积------------------756.2.2.全厂用电总负荷------------------756.2.3.全厂用水情况--------------------766.3.投资预算-----------------------------766.4.效益分析-----------------------------766.4.1.参考数据-----------------------776.4.2.收益测算-----------------------78四.结束语--------------------------------------80《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研报告----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一.前言上世纪末有本书在美国流行,那就是[美]威廉·垃什杰(WilliamRathje)库伦·默菲(CullenMurphy)合著的《RUBBISH:THEARCHAEOLOGYOFGARBAGF》(中文译本名为《垃圾之歌—垃圾的考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该书并不歌颂英雄帝王,而是诉说市井小民的爱欲和怨恨。作者从纽约市斯坦顿岛(StatenIsland)海滨的巨大垃圾山开始,揭示了垃圾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奥秘。垃圾是人类存在的万年物证,有如一面文明之镜,忠实地反映了社会变迁兴衰和人类的生活风貌。按照作者的观点,考古学考证的就是古埃及的垃圾,而我们今日所遗留下来的垃圾山,又会告诉后人多少我们的偏执和愚昧。本书以富于趣味性的思路和考古方法,详尽地考察了今天的垃圾,并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探讨了垃圾的问题,澄清了种种环保迷思与相关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争议。[芝加哥论坛报]称述:“一次激动人心和精确的研究,深入了垃圾这一主题的地理、历史、神话等各个向度。没有人会想到,阅读关于垃圾的书,能使人如此意趣盎然。”该书轰动一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位读者说:“这本书应2该永远不脱销。大家知道,要找到一本‘爱读的’讨论人类生活重要问题的书并非易事。这本书就让人爱不释手,尽管谈论的是生活中令人厌恶的话题——垃圾。读它就像读一本神秘小说一样愉快。”垃圾与人,如影随形。威廉和库伦在书中曾这样写道:“制造垃圾正是人类存在的明确标示。……从古至今,人类通常以非常便捷的方式来处理垃圾:顺手一丢。”作者在[垃圾与历史]一章中[不断上升的城市]一节里,提到上世纪40年代末期,在秘鲁从事“区域定居模式变迁”考古研究的戈登·威利(GordonR.Willey)就半开玩笑地说,人类也许是被迫走向文明之路的,只因为需要某种程度的社会组织及区分适当的阶级结构,以应付日渐堆积如山的垃圾。作者在[清洁福音]一节中写道:“由于疾病的威胁,垃圾处理在美国与欧洲终于成为公众的责任(至少部分是)。近来之所以无法替垃圾问题找到一个和平、规划周详的解决方式,乃是因为人类的集体记忆都仅限于人类平均寿命的长短----大约是75岁。现在活着的人很难去设想仅仅是100年前,西方世界所有城市(即使是较富裕的区域)里,日常生活条件有多恐怖。”接着他们又引用了路易士·姆弗德(LewisMumford)在《古代的城市》(TheCityinHistory)一书中的一段文字:“几千年来,城市居民都在忍受不够完美,甚至常常是恶劣的卫生设备,终日在那些他们必然有能力处理掉的垃圾与污秽中,颠簸前进。人们对周围垃圾的忍受度,在史前时代至启蒙时代这段时间中,尚属正常,到了工业革命时却提高到令人惊恐的程度,因为工业革命吸引了数百万人涌向原本已属拥挤的城市,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消费商品的数量,而这些商品都将变成垃圾。”多么精辟的描述!以上这些书稿,今天读来似乎有点“醒世恒言”的味道。但面临突然袭来的垃圾潮,咱们大大小小的市、镇,也都一个个势单力薄成了未设防的城池,无不感悟到这些言辞的珍贵。[全美图书评论]在关于《垃圾之歌》一书的评价中指出:“这本书的作者再一次告诉我们,人类实际上并不知道许多自以为知道的事情。”垃圾势必与人类长期共存,真正的了解才是解决垃圾困境的开始。专家预言:人类现在以牺牲生存环境发展经济,将来子孙必然付出百倍的经济挽救生存环境!其实,欧美发达国家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已经着手“垃圾处理”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接踵而来的家庭生活废弃物的猛增,导致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给我们的城乡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地困扰。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只可惜咱们在工业化发展中,本可以借鉴些他人的经验,汲取点别人有过的教训,然而却被忽视了。宁愿摸着石头过河,绕圈子兜了很多冤枉路,不吝“学费”,重蹈覆辙。难道人类的记忆,真的都会犯所谓“集体健忘症”吗?……直到二十世纪末,我们才真正意识到,处置垃圾不能只图便捷:顺手一丢,垃圾是要进行“科学处理”的。2000年5月,我国出台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终于把垃圾处理及防治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可这一举措,3大大滞后于城市化进程。此时,中国市县总数已发展到668座,聚集人口近3.6亿;小城镇也发展到了2万多个,人口亦在不断增长。致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历年堆存量达到60多亿吨,侵占土地1500多万亩。全国已有2/3的城市陷于垃圾包围之中,更令人担忧的是有1/4的城市已经找不到一块适合的场地可用以堆放日益过剩的垃圾,竟然走到如此窘迫的境地!以北京、上海为例,早在几年前就发出“垃圾围城”的警报,时至今日垃圾包围城市的态势却越演越烈:北京已被7000多座垃圾山包围,其中直径在50米以上的垃圾山就有5000多座,这是“垃圾围城”的典型例子;上海市是我国工业最发达、人口最多的特大都市,据1992年航空测量资料分析,市区1260平方公里范围内,50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点近2000座,占地7889亩。西方国家用了一百多年完成现代化进程,而我国改革开放后仅用了30年时间追赶上来,在值得骄傲与自豪之后也应该有所反思。虽然说,仓促之中难免欠缺许多深谋远虑,但严峻的现实告知人们,环境污染,矛盾突显,已直接威胁着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与日俱增的生活垃圾,来势凶猛,让我们的环境部门确有些措手不及。“垃圾围城”,正是今日我们无法回避的尴尬困境。环境问题,逐渐成为每个城市的参与者不得不关注的重要议题。强烈要求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愈来愈被广大民众所认同。人们迫切期盼政府能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科学合理的治理好我们的城市生活垃圾。面对城市生活垃圾“猛增难消”的滞胀病态,各级领导已逐步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何正确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城市、城镇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之现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起步较晚,据官方文献记载:在1990年前,全国城市垃圾处理率还不足2%,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水平才有所提高(详见表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场)变化情况表”)。1999年全国城市年清运垃圾1.14亿吨,共有垃圾处理厂(场)696座,日处理能力达到27.68万吨,垃圾处理率63.4%。在1986-1999年期间,城市垃圾清运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5%,城市垃圾量的增长与城市人口增长基本同步。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到了2003年,我国660个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近1.5亿吨;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中型城市人均年产垃圾突破到了440公斤,城市生活垃圾以年8~10%的速度剧增。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场)变化情况表表1项目年份清运量(万吨)处理厂(场)数(座)集中处理量(万吨)集中处理率(%)19803132172156.8619906767662123.134200011818660725561.39200113470741784058.20200213650651740454.24200314857574754550.78我们不仅垃圾处理能力无法即时跟进,现有的垃圾处理技术也远远低于国外先进水平。如相关资料介绍,按各地上报的数据统计,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为51%,但是,根据对255个城市的388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厂)的调查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达标率约在25%,考虑运行管理等因素,实际的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危及到社会的公共卫生、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身体健康等诸多问题,其矛盾十分尖锐。按照国际惯例,垃圾处理应严格遵循“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三原则。根据2000年5月29日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总则第5条规定“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垃圾产生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对已产生的垃圾,要积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但在具体实施一项垃圾处理的产业时,我们必须把“无害化”作为前提,并贯彻始终。绝不可以只为追求垃圾处理的“减量”、或者只顾从垃圾中开发“资源”,而忽视“无害化”这一核心原则。我们认为在垃圾处理时,应该严格执行“无害、减量、资源”这样一个先后顺序,把“无害化”作为头等要素。偏离了这个根本原则,必然导致忽视环境,乃至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破坏环保,后患无穷。在下面即将介绍我国“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之前,为什么必须阐明上述这个观点,就是因为咱们有不少城市,有过太多的垃圾处理失败案例,曾为此遭受了惨痛的教训,无谓地付出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归根究底,一切原由就是忽视了“无害化”这个基本国策。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三种方法,即分别以它们为手段与目标,进行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的工业化处理。表2是这三种处理方式的综合比较,表上列举出的所谓利弊好坏仅仅相对而论,只是反映了它们之间的优劣而已。填埋、堆肥、焚烧三种垃圾处理方式的综合比较:表2内容卫生填埋堆肥焚烧操作安全性较好,注意防火好好技术可靠性可靠可靠,国内有相当经验可靠占地大中等小选址较困难,要考虑地形、地质条件,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污较易,仅需避开居民密集区,气味影响半径小于200m,运输距离易,可靠近市区建设,运输距离较近。5染,一般远离市区,运输距离较远。适中。适用条件无机物>60%含水量<30%密度>0.5t/mP3从无害化角度,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10%,从肥效出发应>40%。当垃圾低位热值>3300kJ/kg时,不需添加辅助燃料。否则要助燃。最终处置无非堆肥物需作填埋处理,为初始量的20-25%。仅残渣需作填埋处理,为初始量的10%。产品市场可回收沼气发电。建立稳定的堆肥市场较困难。能产生热能或电能。建设投资较低适中较高资源回收无现场分选回收实例,但有潜在可能。前处理工序可回收部分原料,但取决于垃圾中可利用物的比例。前处理工序可回收部分原料,但取决于垃圾中可利用物的比例。地表水污染有可能,但可采取措施减少可能性。在非堆肥物填埋时与卫生填埋相仿。在炉灰填埋时,其对地表水污染的可能性比填埋小。地下水污染有可能,虽可采取防渗措施,但仍然可能发生渗漏。重金属等可能随堆肥制品污染地下水灰渣中没有有机质等污染物,仅需填埋时采取固化等措施以防止污染。大气污染有,但可用覆盖压实等措施控制有轻微气味,污染指标可能性不大。有影响,尤其二噁英(Doxlin)等微量剧毒物较难控制。土壤污染限于填埋场区。需控制堆肥制品中重金属含量。无任何一项应用技术,并非放置四海而皆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就这三种垃圾处理方法,在我国使用后的成败利钝,得失兴废,分别做一简要介绍。1.填埋处理垃圾填埋,相比其他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技术门槛低,所以在我国采用得最多,目前超过85%为填埋处理。在人们脑海里,似乎填埋处理乃“一埋了之”。其实不然。填埋在我国使用最广,可出现的问题也最多。尤其突出的矛盾是,垃圾填埋比例过大,与架构循环经济极不协调,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垃圾填埋处理在我国广泛使用后,通过实践暴露出的诸多弊端,6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这项工艺路线是否适宜于我国国情。我们将在以下展开的讨论中,来思考这一话题。1.1.填埋三大缺点一、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占用时间长(100年内无法再利用)。据2004年资料统计,全国因垃圾填埋已占用土地2000万亩以上;以北京市为例,该市年产垃圾421万吨,89.5%靠填埋,年消耗土地一千亩左右;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南方不少城市已很难找到新的填埋场地。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番禺垃圾焚烧厂一事,透露出的当地窘境:据称番禺区居住人口已达250多万,日产垃圾1600多吨,按照年增12%的速度计算,再过两三年,以该区目前的垃圾处理设施容量和日处理能力,将无法解决每日2000多吨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番禺已面临垃圾围城的威胁。如果全部采用填埋模式,广州在2015年、2020年、2025年分别需要用地约2979亩、6123亩和9327亩,将处于无地自厝的困境。与广州毗邻的佛山也是捉襟见肘,佛山市虽然经过行政区域整合以后,城市面积扩大到了3813平方公里,但土地资源仍十分宝贵。据称,该市若采用填埋方法处理垃圾,对于一个日清运垃圾6000多吨的城市,20年内将要占用7500亩土地,也令他们感觉岌岌可危。二、填埋后的垃圾,对土壤、地下水、大气均造成严重污染,其现行和潜伏的危害都在不断加剧。由于我国大部分填埋场的渗滤液,没有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净化处理,产生大量的渗沥液,直接污染周边的水文地质环境。据调查,我国有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更有64%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在北京大兴地区,100米深度之内,竟然打不出一口合格的井水。一个典型的案例:始建于1995年的北京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原本就存在选址不当、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由于大气污染,周边居民除了要忍受填埋场散发出的恶臭。加之六里屯与北京中心城区距离较远,市政供水管网尚未通达,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都依靠各个小区的自备井,而这些自备井抽取的都是地下水。根据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对周围地下水所做的检测,发现这些区域的地下水都已经受到污染。真是祸不单行,饮用水安全问题,又成为六里屯居民的一块心病。填埋场致使那里的人们,遭受到空气与水的双重煎熬。三、常言道:垃圾也是宝。在资源逐渐枯竭、能源日趋紧张的当今时代,而垃圾填埋,让大部分可回收的资源一埋了之,却不能重见天日再生利用。这种把大批可贵资源无端的任其舍弃的垃圾处理方式,与我们国家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宗旨背道而驰。以上三大缺点,亦是垃圾填埋处理中三个难以克服的痼疾。虽说我国地域辽阔,但因人口众多,相对而言土地资源乃非常紧缺。尤其是东西部城市之间的差异较大,经济愈发达地区,人口愈稠密,生活垃圾产生也愈多,矛盾就愈突出。严峻的现实,早已给垃圾填埋处理敲响了警钟。近年来,垃圾填埋处理对土壤、地下水、大气、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坏,因其造成的现实污染以及潜在的危害,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生7态、环保的热点。填埋引发的二次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使得周边地区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愈来愈为广大民众所反对。面临如此严肃的问题,怎可避而不顾,任其泛滥!许多从事环境工作的朋友,也都纷纷站了出来,奔走呼吁!有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从循环经济、绿色GDP的概念出发,资源再生、综合利用构成的产业链,应该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建立生态、环保型的文明经济,创造人与自然和谐,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低碳理念,已被世界各国所共识。如果我们再把可贵的资源弃之如敝屣,白白地埋掉,岂不与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1.2.国情比较一项技术方案的提出,必须符合国情,切不可照抄国外的做法。不妨就垃圾填埋问题与美国对比一下:美国的国土面积为937.26万平方公里,人口2.8亿,人口密度仅为30人/平方公里;美国城市垃圾排出量为全球之冠,每年高达2.2亿吨,垃圾处理工艺70%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虽然填埋总量看似比我们多,但美国人口较少,相对而言土地资源比我们富裕,加之其填埋场的标准较高,场内运作的机械装备也比较先进,卫生填埋的等级也很严格等优势,所以美国垃圾填埋的条件大大超过我们。即便如此,垃圾填埋处理在美国也逐步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标准不断提高,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场亦已被迫关闭。据美国环保署(EPA)预测,填埋场的数量将由1993年的3300多座下降到2000年的2300座,2010年将降到为1200座。导致填埋场的数量下降原因有三条:①旧填埋场逐渐达到其饱和状态;②新填埋场选址困难;③由于环境保护标准不断提高。如此看来,美国垃圾填埋处理的比例已在大幅度减少。因为饮食习惯不同,美国的垃圾成分亦不同于中国,他们的厨余垃圾很少,但对于填埋的垃圾,其有机物控制仍然很严。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相继实施禁止庭院垃圾进行填埋处置的条例,进一步保障了垃圾填埋的成分。欧洲一些国家,也纷纷对填埋处理的垃圾成分,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如德国规定在2005年以后,有机物含量大于3%或5%的垃圾,都不能进入一级或二级填埋场。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平均密度超过135人/平方公里;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也是个垃圾生产的大国,据有关报导,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排出量已达1.64亿吨(目前尚低于美国,按现在年增长8~10%的速度挺进,这一趋势倘若得不到遏制,没多久也会赶上并超过美国)。我国85%依赖填埋,而且都是就地填埋。我们还不大可能像美国那样,成群结队地用18轮的拖车,将东部发达地区的垃圾,长途送往中西部各州去掩埋,纽约的垃圾最远运至新墨西哥州。大凡在美国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厨房水池排水口都装有一种名为“家庭粉碎机”,厨房垃圾等杂物通过它搅碎后排入下水道。假如我们每家每户也装上这么个玩意儿,现在已是经常堵塞的下水管那将不堪重负。要不每家的下水管道都得加粗,整幢楼宇的下水8系统也得改造,城市地下的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也得拿出应对措施,这将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牵涉到的方方面面太多,看来这种设想不太现实。但由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注定了我们的厨余垃圾原本就超过美国人的,我国垃圾中厨余类成分占了50-70%,有机质含量一般在40-50%。如广西崇左环卫处提供的数据:崇左市垃圾中有机物为45.45%,其中易腐类有机物42.7%;垃圾的含水率为42%。其下属的宁明县垃圾中有机物为44.8%,其中易腐类有机物41.5%。这组数据,是提供给建设崇左垃圾填埋场作为设计依据用的。按照欧美的标准,这样的垃圾在西方发达国家,是绝对不允许进入卫生填埋厂的,而我国的垃圾填埋场(甚至还达不到卫生填埋标准的)大量收纳的正是这类垃圾。1.3.填埋场标准由于投入的资金不足,我国填埋场的建设标准普遍偏低,大多为Ⅲ级以下的标准(约占80%)。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约有50%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Ⅳ级填埋场(即:简易填埋场),为衰减型填埋场;30%为Ⅲ级填埋场(即:受控填埋场),其特征是:虽有部分工程措施但不齐全,或者是虽有比较齐全的工程措施,但不能满足环保标准或技术规范。符合封闭型或生态型填埋场(即:卫生填埋场)仅占20%,其中15%为Ⅱ级填埋场(基本无害化),只有5%为Ⅰ级填埋场(无害化)。因为多数填埋场的设施简陋,毋庸置疑,垃圾渗沥液的渗漏与泄泻,便是不可避免。填埋场渗沥液的处理,也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易行,一旦渗入地下后,将对周围的地质环境危害极大,这是万万不可小视的问题!就长远而言,垃圾渗液严重地威胁着地下水资源和江河湖泊的水质安全,潜伏了水体污染的隐患;严重时,甚至很快引发附近农田或河流的直接污染。据了解,即使有些设计标准较高的填埋场,钱花了不少,但由于种种原因,施工质量差,技术不达标,甚至配套不齐全,实际使用后污染也十分严重。为净化渗沥液,一些地区引进了昂贵的“反渗透”技术设备,处理每吨污水的投资近10万元,运行成本达数十元。如此高昂的成本与运营费用,看来也是不堪胜负。1.4.大气污染分析填埋场常年散发的恶臭,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使得它“臭名远扬”。我国填埋场的生态环境,大都令人堪忧。首先不容忽视的是从填埋场散发出的臭气,据介绍,其组成相当复杂,大致可分为5类:①含硫化合物,如H2S、SO2、硫醇、硫醚等;②含氮化合物,如氨气、胺类、酰胺、吲哚等;③卤素及衍生物,如氯气、卤代烃等;④烃类及芳香烃;⑤含氧有机物,如醇、酚、醛、酮、有机酸等等。这些气味不仅恶臭难当,而且有毒有害,周边居民无不怨声载道,近年来媒体多有暴露,已成一大公害。若想控制和治理好填埋场9散发的有害气体,其技术上的可行性不仅令人质疑,而所需巨额的资金也让人堪忧。1.5.填埋气问题与处理填埋场衍生的填埋气,约含甲烷55%,二氧化碳40%和少量氧、氮、一氧化碳、硫化氢等。专家指出,甲烷(又称沼气)容易引起人体中毒,并且易燃易爆(当其与空气混合比达到5%~15%时,极易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存在着消防安全隐患;CH4和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们是大气的污染源之一,CH4对臭氧的破坏是CO2的40倍,其当量体积温室效应的潜在值是CO2的21倍,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会使全球气候变暖。据美国有关文献介绍,无论就化学或生物反应而言,掩埋场的内部比一般人想的要沉静得多;许多掩埋场内的分解作用并不旺盛。事实上,在大部分的掩埋场,甲烷的制造量往往不及理论上的一半,有些甚至只有1%。甲烷的产出量虽然很少,但又不能忽视它。出于安全的考虑,在填埋场内垂直插上一些打了孔的立管(美国佬幽默地把它称之为“潜望镜般的甲烷井”),以释放这些可燃气。但有一种创意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发一套所谓填埋气的“沼气发电”系统。然而填埋场因产出的沼气比较少,假若刻意为了获取这么稀薄沼气用于发电,则是个投资昂贵、回报率低、回馈周期漫长的项目。牵涉到填埋本身的环境状态与后期投入的经济效益,综合起来,此项立意均值得商榷。正因为如此,目前能够对填埋气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填埋场,尚不足3%。也许中国的垃圾性质与美国不同,厨余垃圾比例大,水分高,可能产生的沼气多。有人算过一笔账:若能将1.2亿吨生活垃圾的填埋气体全部收集利用,就相当于10—70亿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这一概念是我国目前天然气总产量的20%,认为不利用,弃之可惜。这一说法也不无道理。但从国内几则实例的经济数据来分析,似乎投资价值的可行性有待商榷。我们见过如下报道:2002年底投产的广州兴丰垃圾场,号称具世界先进水平。据说该场的建设,在国内同行业中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个根据国际标准和规范设计、建设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第一个以市场模式通过国际招投标的形式由境外公司承包设计、营运与自行投标建设相结合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第一个采用高维填埋、双层(HDPE膜)防渗等新技术建设,垃圾渗滤液处理达到“回用水”标准,实现垃圾污水零排放的卫生填埋场。沼气发电是兴丰垃圾场重要的环保项目,其填埋气的配套装置,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收集、燃烧和气体发电等一系列组合系统。首期投入1.8亿元,新装一台970千瓦的发电机组,日发电量2.3万千瓦时;到高峰期可安装970千瓦发电机组15—20台,最高年发电量可达1.67亿万千瓦时。不妨替它算笔账,先不谈后期“到高峰期可安装970千瓦发电机组15—20台,最高年发电量可达1.67亿万千瓦时”的再投入。若要收回1.8亿元的首期投资,即便365天全年开车发电(永无故10障),不计任何运营成本(算它为零),上网电价按0.5元/度计,全年电费总收益:2.3X365X0.5=419.75万元,则首期投入资金收回需要:18000/419.75=42.88年(即42年零10个半月)。当然,假定不计运营成本是不成立的。否则,想把总投资全都收回,估计时间更长。别说超过42年了,设备本身的使用寿命也达不到那么长。如此看来,这种投资不仅没有回报,连本金也无法收回,只能当作公益性项目。或许后期15—20台机组全部上马,平均投入经费会降下来,降多少应该有个测算,但总的来说,要在使用年限之前,收回投资才有经济价值。还有就是这么多台机组,能否保证有足够的气量,也不能想当然。不要到时候真的如人所言,“掩埋场的内部比一般人想象的要沉静得多”,那就麻烦了。又如2009年6月落成的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厂,资料显示,总投资8486万元,占地仅1540平方米,预计投产运行时间为20年。正式投入运营后,每年可发电上网约1400万度,按照每个家庭一年用电2500千瓦时计算,可供5600户居民一年用电。每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甲烷500万立方米,即减排CO2当量为6万吨。看了上面这组数据,或许整套装置国产化程度比较大,不像广州兴丰采用的是“世界先进”的组合系统,不然价格没这么低(或许现在的价格降了,笔者只是猜测,未经调查核实)。不妨也来算算(按兴丰同等优惠标准计算),年上网电价总收益:1400X0.5=700万元,投资收回年数:8486/700=12.122年(即12年零1个半月)。当然,不计运营成本是不成立的,若加上人员工资、设备维修、投资的银行信贷等等费用,按预计投产运行20年计,能否不赚不赔拉平,尚不好说。这还假设在,常年运行基本安全,不发生任何操作意外的前提下,否则20年后,能否保本还贷,更是个未知数。可能有人从环境角度来看它的社会效应,认为该项每年可减排甲烷500万立方米(二氧化碳当量约6万吨)。即便能够如期实现,但话又得说回来,不选择填埋处理,也不会有产生填埋气之虞。如果把可再生资源白白地掩埋掉,甚至还造成大气、水土的污染等负面影响算上,从宏观的环境效应、经济效应综合考量,这类做法兴许是徒劳无益,甚至得不偿失。1.6.投资分析调查表明,按照我国Ⅰ、Ⅱ级标准,建设一个规范化、无害化的填埋场,投资并不如想象的那么节省。1座日处理垃圾1000t的填埋场(20年使用期,服务人口约100万人),需投资2-3亿元(包括场内机械化装备、渗沥液处理等配套设施),每吨垃圾处理成本(含投资成本)达60-80元。其实,这还仅仅按照防渗采用所谓“聚乙烯土工膜”的标准做法。主要防渗层采用“两布夹一膜”,两布为化纤无纺布,一膜为1.5mmHDPE(高密度压聚乙烯)。按照我国现场施工的技术水平,很难保证偌大一个聚乙烯地膜拼接后的胶合质量,真正能达到无缝不漏的无害化标准,还是个大问号。因为渗漏不渗漏,使用前是无法检测的,使用后也是无法及时验证的,一切都是个未知数。11而国外一座高规格的卫生填埋场,其防渗膜(高密度压聚乙烯)就有7-8层,总厚度在30-50mm,建成这样一座填埋场,其造价可想而知,远不止2-3亿元人民币做得成。1.7.生产管理问题对于垃圾填埋处理,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就是填埋场的日常操作与规范化管理。依照国外的要求,每日进场的垃圾必须及时压实、并立即予以无害化覆盖处理。而国内许多垃圾填埋场,无论从机械设备的配置,还是严谨的制度管理上,都相去甚远。除了一台推土机外,几乎看不到其他重型装备。国内只有很少的填埋场,配有压实机、挖掘机、推土机、铲车、自卸车、和水车等较为齐全的机械设备。至于制度化管理,似乎在大家的印象里,垃圾填埋场嘛,怎么管也干净不了的。管理不善,“脏乱差”几乎是所有垃圾填埋场的通病。蚊蝇孳生,蟑螂、鼠害横行,防范失控,治理无门,乃至场内臭气熏天,污秽不堪。生产环境极端恶劣,根本谈不上“卫生”二字。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这已是国内诸多垃圾填埋场,大家公认的无可奈何的现状。1.8.决策建议关于垃圾选择填埋处理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觉得方法简单,门槛低、化钱少,便匆匆决策,盲目上马。若要建设一个垃圾填埋场,应综合考虑很多问题,利弊得失,应该做全面的考察。通过以上章节的扼要介绍,其实,建一个合格的卫生填埋场,门槛并不低,花钱也不少。特别值得重视的,在我国南方建场,对于某些雨量特别充沛的地区,若要设置垃圾填埋场,更要倍加慎重。因为偌大一个无遮无盖的填埋区,一旦遇上连绵不断地瓢泼大雨,倾泄而下的雨水注入场中,混杂着肮脏的垃圾,会使整个填埋场成为一湖无法排放的污水库,那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尤其是借助于地形地貌,将填埋场设在山谷洼地,虽然填埋场设计时,周边建有排水沟,以防止四围坡上雨水的流入。然而破堰的事故亦并不罕见。笔者认为,对于我国人口稠密地区,土地资源稀缺,是不适合再上填埋场。即便有些地方有条件建场,但对于填埋的是混合垃圾(我国目前各地的垃圾现状),也应该慎之又慎!只有那些不含有机质的固体废弃物,尚可适当选择填埋处理。许多仁人志士已经认识到:“垃圾填埋”实在是一种无奈的、没有处理的处理方法。这种二次污染十分严重、既浪费宝贵的土地、又把可回收资源白白扔掉的垃圾处理方式,很值得重新审议。好在近几年来,已有更多的朋友对此形成了共识,大家都在献计献策,努力探索着,更适宜于我国垃圾特点,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处理对策。2.焚烧处理垃圾焚烧处理,它起源于19世纪末的西欧和美国。1874年英国人在诺丁汉建造了第一座垃圾焚化炉(取名“毁灭者”),并开始运作。不到十年,这项技术越过大西洋传入美国。1885年,在纽约市的总督岛(Govemor’sIsland)上,建起了第一座美式焚化炉。没几12年,西弗吉尼亚州、宾夕法尼亚州和爱荷华州都有焚化炉生火待发。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以“筹设海军经费”之名,要“厘局”(清政府的税务机关)每年交银三千六百万两直送(即不报解户部)朝廷,那笔“海军款”后来被她挪去改建了颐和园。正当老佛爷不屑一顾午门前龙须沟的污流浊水,热衷于她的避暑行宫之时,而欧美国家的焚化炉,已若火然泉达。2.1.焚化法在美国的跌宕沉浮垃圾焚化在西方起步较早,但一百多年来,这项技术却也历经了漫长而曲折过程。2.1.1.第一代焚化法我们姑且把早期的焚化炉称之为第一代焚化法,这类焚化装置就是单一的垃圾焚烧,其目的就是为了“一烧了之”。据历史学者马丁·梅洛西指出,在费用问题(湿垃圾必须掺入煤炭,否则无法燃烧)以及垃圾燃烧不完全引起广泛不满之前,这种焚化炉一开始也曾风行一时。梅洛西写道:“1885年到1908年之间所建的180座焚化炉,到了1909年已经有102座遭到废弃或拆除的命运。”到了1920年,全美只剩十多个城市焚化炉还在运转。(见《垃圾之歌》第四部[垃圾与未来])风水轮流转,“焚化时代”不得不让位于“减量时代”。赋与减量技术公共意义的人,则是纽约市的沃伦上校,他一度试图发动纽约市民参与一项类似垃圾分类的计划:将所有的玻璃、纸类和湿垃圾分开,以便于把玻璃和纸类回收。不过,他很快发现人的惰性,借用他的说法,纽约人都“冥顽不化”。沃伦下定决心要给“垃圾再生”一次机会,他便把这套计划转向“产业化”。1896年,他让负责减量工程的卫生利用公司(SanitationUtilizationCompany)承担了这项专营事业,结果让这家工厂赚了不少利润。由于沃伦兼具战争英雄与公共卫生权威的身份,当时在全美各地都颇具影响力,所以减量工厂很快就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及全国。这便是美国垃圾处理,“资源化”的发端。可这项减量技术的副作用,在于减量工厂不但会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同时还会排放出黑色废水,污染附近的水道。减量工厂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污染工业。大多数现代的美国人连想都想不到,更谈不上要他们去忍受了。风光数十年之后,减量工厂开始一一歇业,其中大多数都是在经济大萧条开始后就关门大吉。最后一家减量工厂(位于费城),是在1959年停止营业的。随着减量法的日渐式微,焚化法又开始卷土重来,“焚化时代”再度君临天下。不过这次亮相的是一种新式炉型,到了二次大战前夕,全美运转中的改良式焚化炉已多达700座。新炉型虽有了不少改进,但焚化炉人尽皆知的缺点:臭味、有毒气体、满天飞尘等尚无太大改观。不过新焚化炉最大的优点却足以盖过一切缺点:它可以把垃圾烧成焦炭(或至少接近于焦炭)。依所用方式的不同,焚化后的残留灰烬体积,约在所烧垃圾体积的5%到15%之间。这些灰烬必须另行处理----通常就地埋在焚化厂的垃圾掩埋场里。其实,改良式的焚化炉和19世纪末使用最原始的焚烧炉,本质13上是为同一类型,应该归属于第一代焚化法。2.1.2.第二代焚化法和减量法一样,改良后的焚化炉也曾历数十年不衰,只有在战后面临卫生掩埋法的竞争之下,才稍微略显逊色。当时许多人都认为卫生掩埋法,是有史以来最佳的科技处理方式。数十年前,早在大众知道“风险因素”或酸雨之前,50年代的各大城市就已开始将焚化炉一一关闭,原因就在于臭味、有毒气体、满天沙尘让人生厌。1967年通过的“空气品质法”(AirQualityAct),和1970年出台的“空气清洁法”(CleanAirAct)。再次打击了焚烧的发展,有人估计,当时全美就只剩下150座垃圾焚化炉还在苟延残喘。之后,能源危机接踵袭来,又给焚化法带来了复苏的契机。正当燃料费直线上涨,人人闻能源缺乏为之变色之际,焚化炉重新被人提起。此时,垃圾焚化炉改称为“能源回收设施”,盖焚化炉一时几乎成了爱国运动。(或许名称的改变并非突然;一位《废弃物时代》[WasteAge]编辑就曾在1970年指出:“是到了该把‘焚化炉’这三个字和它引入联想的过去一起抛开的时候了”)。能源回收厂的概念极为简单:它提供附近的顾客暖气或电力。除此之外,能源回收设施还装有复杂的污染防治设备。一如许多其他的垃圾处理科技,能源回收的观念基本上也是来自欧洲,那里有许多地区因为人口密集,无法以掩埋法作为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能源回收设施最后形成两种基本形式。一开始最受欢迎的是所谓的“垃圾燃料再生设施”(refuse-derivedfuelfacility,简称RDF),即用垃圾来生产所谓“垃圾再生燃料”。但由于高热值垃圾原料货源紧张,加之其制成品“垃圾再生燃料”的湿度过高遭到抱怨。由于受到原料市场的不足,和成品市场的冷落,两面受挫,从而限制了RDF的发展。另一种主要的能源回收设施则称为“集体焚化炉”(mass-bum)。这种焚化炉在设计上要比垃圾再生燃料设备简单许多,因此也较为普遍。它在焚化前不需先将垃圾分类回收,而是一古脑儿倒入炉中焚烧(炉温高达华氏1800度到2000度之间),燃烧的垃圾会使中央锅炉和炉壁管道中的水温上升,产生的蒸汽再推动滑轮以取得电力。这便是垃圾焚烧发电装置的雏形,在它被第三代焚化法取代之前,全美约有100座这样的焚化炉。2.1.3.第三代焚化法焚化法之所以能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再度抬头,是由于政治、经济诸多情势的影响,以及大众对环境的持续关切。所谓第三代焚化法,被称之为“废弃物--能源转换设施”。所用的名称再度改变,这个概念并不见得到处都受欢迎。不论采用哪种焚化法,近来最受瞩目的问题(除成本外),显然非污染议题莫属。新一代的焚化法虽然没有明显的臭气,但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潜伏着更为可怕的污染元素。现代焚化炉的确都装有复杂的污染防治设施:燃烧室散出的废气会先通过“除酸刷”,然后再经过静电沉淀剂或所谓“囊室”中的纤维滤网。然而,焚化炉产生的“飞灰”(flyash)会随着废气14通过除尘系统排放出来。这种灰烬具有毒性,通常含有达到危险浓度的铅、镉和戴奥辛。即使采取了种种预防措施,经营完善的焚化炉也会释放出25种以上的少量金属和酸性气体,还有一群为数高达75种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与数种癌症,总称为戴奥辛(包括二噁英)的化学物质。撇开卫生问题不谈,焚化炉的价码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要盖一座每天能处理2000吨垃圾,约等于纽约州西切斯特郡(Westchester)一天的垃圾量,就可能要花上2.5亿美金。各种强词夺理的政策性拨款,以及打肿脸充胖子的灌水经济,只要你想得到的,这种建厂大计都用得上。而且赞成与反对双方,通常都会分别举出最佳和最糟情况,互相厮杀一番。当然,听起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些情况很有点类似咱们现在的样子)。到了最后,焚化炉的坐落地点和兴建问题,必然会演变成政治问题。一般来说,新工厂是可以安全运转——不过只是暂时而已。一旦工厂旧了,表现就会开始走下坡(除非加以升级)。有些城市对如何处理至今仍感棘手。然而,不管如何,焚化法在未来仍将占有显著的一席之地——目前就有15%的城市固体废弃物要靠它处理。甚至连一些环保人士,或者至少有几位主流派人士,也多多少少视焚化法为一种必要之恶:对某些垃圾(如医疗垃圾)来说,这是取代掩埋法的惟一可行之道。2.1.4.焚化法非万灵之丹我们在垃圾处理的悠长历史上学到一则教训:人们企望的完美垃圾处理方式,事实上并不存在。焚化法也不是万灵丹,甚至认为它哪里都不灵的也大有人在。一方面,这项科技还是有其潜在的危险性;另一方面,由于投资金额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有些人虽然理论上表示赞同,谈到实地兴建时却又难免裹足不前。反对焚化法的极端分子偶尔会祭出所有异议运动的通用法宝:从打官司之类的法律干扰,到围路堵厂都有。从业者本身也有错,他们有时候对法律规定的环保问题太过掉以轻心,太急于对焚化炉排放造成的风险乱打折扣,或是油嘴滑舌地信誓旦旦,说每天吃一份花生酱三明治的风险,就可能要高过住在“废弃物--能源转换”设施的隔壁(因为花生含有黄曲霉素,一种自然产生的致癌物质)。艾伦·赫斯考维兹(AllenHershkowitz)是一位美国保护自然资源委员会(NaturalResourcesDefenseCouncil)的资深学家。他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视察过的焚化炉数目之多,算得上举世无匹。他是垃圾再生的热烈拥护者,也是极受推崇的环境保护主义者。赫斯考维兹深信,只要具备所有的警戒措施,对具有有效固体废弃物管理政策的社区而言,焚化法必然会有显著的成效。他指出,以纽约市目前所处的困境为例,在1970年的空气清洁法通过之后,纽约市内有13座焚化炉达不到联邦排放标准,其中三座的污染防治设施还能加以更新,另外10座则不得不关门大吉。要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焚化法必须在污染防治、污染监控以及灰烬处理等方面都严格遵循最高的科技标准。然而,垃圾焚烧发电目前还不会像核能发电那样,在安全方面有如此严格的要求,至少眼15下号称“第三代焚化法”尚做不到。这就让焚化法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2.2.焚化法在中国面临的困境2009年8月第29届“国际二噁英大会”在北京召开,全球400多位顶尖的科学家聚集一起,在探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时候,不约而同把焦点落在了城市垃圾处理上。我们每天丢弃的城市垃圾和人们闻风色变的剧毒物二噁英有什么关系?科学家们又为什么会对此忧心忡忡?二噁英,是剧毒的化合物之一,其毒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有世纪之毒之称,据说一盎司(28.35g)二噁英,能将100万人置于死地。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二噁英之所以可怕,它具有相当稳定的性质,半衰期时间长(一般在14到273年,平均下来是几百年),属于持久性污染物,可以稳定地存在于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因为它溶于脂肪,难以降解,一旦进入人体,7年10年都很难排出,当沉积累计到一定程度,就会致命。即便焚烧后微量的排放,对人身体还是有害。因此,二噁英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注意。关于垃圾焚烧过程中对二噁英进行监测的问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二噁英分析实验室”郑明辉教授指出:“二噁英不能在线检测,正因为二噁英检测和化验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截止到目前,我国还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敢说,找到一家焚烧厂能够做到在线监测。”而正在清华大学访问的英国伯明翰大学二噁英专家斯图尔特·哈瑞也证实,对二噁英的实时监测,目前在国际上同样是道难题,他说:“人们很想做(二噁英的实时监测),也有很多的研究,但到现在,虽然有进步,但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也许5年、10年后可以,现在最快的监测速度只能做到12个小时,(实时监测)非常难做到。”产生二噁英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含有氯元素。而垃圾焚烧过程中,垃圾里的塑料袋、泡沫饭盒等含氯塑料制品和含盐分较多的厨余垃圾,正是产生二噁英的罪魁祸首。由于中国人的餐饮食习惯,注定了厨余垃圾占的比例较高。以北京为例,城市的混装垃圾可谓“五花八门”,有西瓜皮、菜渣、塑料袋、废纸、金属、玻璃、渣土等等一应俱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北京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中,厨余垃圾占69.32%、塑料制品占9.78%,纸类、金属、玻璃等其它垃圾占20.9%。在环境学者李皓看来,必须是含高能源物质才能去烧。根据对北京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的调查,去掉厨余垃圾、塑料、金属、玻璃以及可回收纸类以外,真正可用于焚烧的垃圾只有10%左右,北京市的生活垃圾中有近80%的成分是根本不能焚烧的。2.2.1.垃圾焚烧实属无奈之举城市生活垃圾是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产生的一种文明病。处在城市化、工业化高峰期的中国,在垃圾处理上面临更大的压力。依照最新的报导,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据相关统计,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而16中国就占到了其中的近1.6亿吨。面对如此庞大的垃圾山,面对日渐饱和的垃圾填埋场,很多城市管理者都选择了焚烧这条路。原因是,越堆越高的垃圾山,最后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环卫部门,尤其是混杂在一起的中国城市垃圾,占地少、处理效率高的焚烧方式,当然对环卫部门来说,具有很强的诱惑。以北京为例,16座垃圾填埋场,总处理能力为每天1.03万吨,而现在北京的垃圾日产量为1.84万吨,处理能力的缺口每天高达8000吨。更为严峻的问题是,这16座垃圾场离填满封场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据北京环卫部的负责人说:“在未来的4年都要填满,到那时,垃圾将面临无处可去的严峻局面局。”处理能力的严重不足,让城市的管理者不得不为垃圾寻找新的出路,而垃圾焚烧成为他们的首选。在《北京市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到2012年全市垃圾焚烧比例达20%,2015年达到40%。未来6年,北京市将投资100亿元,新建改建垃圾处理设施40余座,其中阿苏卫焚烧厂、北天堂焚烧厂、梁家务焚烧厂、南宫焚烧厂均在计划建设之列。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兴建垃圾焚烧项目的热潮也在逐渐升温。截止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均已建成垃圾焚烧厂。江苏省已建成和在建垃圾焚烧项目15个,浙江省共建成和在建的近30个,广东省近20个。此外,辽宁、山东、福建、海南等15个省区均已建成或拟建设垃圾焚烧厂。近百个垃圾焚烧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之中,仅东莞市就计划建设10多座垃圾焚烧厂。全国的垃圾焚烧炉,很可能像雨后春笋一样大量出现。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对二噁英的担心外,有几条倾向性的问题必须冷静分析:一是投资和运行成本高。日处理1000t垃圾工程投资一般在4-6亿元,平均每吨垃圾处理成本超过150-300元。由于我国生活垃圾的发热量低,绝大多数城市低于800Kcal/Kg(即3350KJ/Kg),约为发达国家的1/3;目前国内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垃圾热值约在5500kJ/Kg,也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加之水分高(一般大于50%),大部分不宜直接焚烧,无可奈何只得再添加煤炭(或喷油)助燃,否则着火慢甚至烧不着、烧不透或易结块。若采用助燃,煤的热利用效率仅为常规锅炉燃煤的1/2。存在着燃烧效率低和助燃费用高的问题,这在技术经济方面极不合理。天价的设备投入和高昂的运行成本,纯粹是个“烧钱”的行业。二是依赖于较高的上网电价。燃煤火力发电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约0.3元,而垃圾发电的上网电价一般超过0.5元(靠国家政策性补贴),如:深圳要求上网电价为0.75元/度,上海为0.6元/度。为追逐发电收益,一些企业过量加煤,实际演变成“小火电”项目。而小火电是我国明令禁止的,可在这里却钻了政策的空子,骗取了高额的上网电价。还有一项政策性补偿,就是垃圾处理费,为了维持运行成本,深圳为210元/吨(垃圾),上海为240元/吨(垃圾)。如17此高昂的建设费用和垃圾处理费,则在中国一般城市的市财政,和城市居民都是难以承付的。三是焚烧产生的飞灰未作妥善处置。按照环保要求,飞灰由于含有超量有毒有害物质,应该按照危险废物处置,处置成本高达1500元/t左右,即每吨垃圾处理成本要增加数十元到上百元。这一费用大部分被忽视。由于混合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焚烧污染严重,目前采取了国际先进的治理技术,烟气处理的投资几乎和焚烧主体相当。四是从减量化看,表面上焚烧减量了50-60%,但是实际上剩下的40-50%的炉渣还需要再进行处理,若制砖或制成水泥,则由于存在着重金属的风险,其产品销路缺乏市场前景;或者再送去填埋,其重金属又会对水和土壤重新产生污染。从资源化看,直接焚烧就不用讲了,因为这种方法根本就没有实现资源化,除了回收了所谓垃圾焚烧发电的能源,其他资源统统一烧了之,更没有实现产业化,反而是严重浪费了宝贵的资源。看来垃圾处理采取“一烧了之”的办法,并不符合我国国情。从长远看,这种方法也不符合国家的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的政策方向。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垃圾焚烧项目,多数采用的是进口焚烧设备,耗费了大量的外汇。如广州市的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资达7.25亿元;上海虹桥生活垃圾焚烧厂引进德国设备,投资9亿元;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烧厂引进日本设备,投资7.5亿元;而深圳市的7座焚烧厂中有5座引进的是比利时和日本的设备,总金额高达20亿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指出:生产一台垃圾焚烧炉动辄就是几亿元,我们现在的大型装置都是十几个亿,非常昂贵。除了引进的以外,国产化的焚烧设施也上了不少,分炉排炉和流化床两大类。炉排炉焚烧厂代表项目有:温州东庄、温州永强、深圳龙岗平湖、重庆同兴等;流化床焚烧厂代表项目有:杭州锦江、无锡益多、无锡惠联、河南许昌等。虽然投资低于国外装置,但部分环保设备由于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标准不高,一些指标尚低于国家环保要求。2.2.2.切勿重蹈日本覆辙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垃圾量正以10%的年增速度,向人们的生活圈不断逼近。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1/5,但我们垃圾产生量却占了近1/3,这个比例实在令人堪忧。正当中国的环卫部门无奈地选择焚烧之路时,不仅引起国内的有识之士的非议,并遭到了广大民众的激烈反对。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2005年世界银行就曾发布报告警告说,中国如果过快建造垃圾焚烧厂,且不限制排放物,世界范围内大气中二噁英含量会加倍。2009年8月12日,《纽约时报》也刊文关注中国兴建垃圾焚烧炉的计划,认为这个计划一旦实施,全球的二噁英排放可能会在现在的水平上翻番。垃圾焚烧虽然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和美国,但首先大规模采用的是在地少人多的岛国日本。日本国土面积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密度高达344人/平方公里。由于土地资源非常有限,18这项技术在日本倍受青睐,使其成为对垃圾焚烧依赖程度最大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起,他们在全国极力推广垃圾焚烧,一时间发展迅速,日本的垃圾处理76%以焚烧为主,全国有60%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焚烧处理,焚烧厂的数量占全球的70%,后来居上,为全球之首。由于缺乏监管,对二噁英污染认识不足,导致大气中的二噁英含量严重超标,日本为此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尽管采取了严格的标准,但仍然是二噁英排放第一大国,20世纪90年代,日本大气中测得的二噁英水平,竟然是其它工业国家的10倍。据日本新闻媒体报道,在日本茨城县内,由于1971年以来长期使用焚烧炉处理垃圾,环境中二噁英含量是政府环境厅规定量的125倍,附近居民癌症发病率明显升高。二噁英不是单一物质,而是包含当今世界上两类最危险的环境污染物(PCDD、PCDF),含有一定数目和不同取代位置氯原子的PCDD和PCDF,理论上讲可以形成210个异构体,其中有的异构体是迄今发现的毒性最高的化合物,它的毒性相当于氰化钾(KCN)毒性的1000倍以上。近些年来,国际上时不时爆发二噁英污染事件,造成的危害也呈现出上升趋势。1999年比利时的家禽和蛋类中发现了高含量二噁英,还有日本的一些二噁英污染事件等等,这些事件追根溯源绝大部分都是垃圾焚烧惹的祸,百密难免一疏,再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是技术,不可能是保票,为此,西方国家为解决垃圾问题开始了其他的探索。美国环境保护署曾向公众发表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在普通美国人体内发现的二噁英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于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水平。正是因为这份报告,垃圾焚烧厂在美国逐步失去市场,目前,全球发达国家的垃圾焚烧厂在不断关停,新上项目更是处于基本停滞的状况,统计显示,美国的生活垃圾焚化炉从最高峰时的171座减少到了目前的102座,并从1995年起再没有新建过一座垃圾焚烧厂。日本有些学者就认为,日本产生一些污染问题,包括一个是危害人的身体,甚至可能还危害一些生物领域一些动物发育,就高度怀疑这些是二噁英引起的。在经历了“垃圾岛事件”、“琦玉县蔬菜二噁英事件”等一系列污染之后,日本政府开始制订更为严格的垃圾焚烧排放规定。1999年7月,日本颁布了《二噁英特别措施法》,大幅提高二噁英的排放标准。严格的排放标准使垃圾焚烧的成本上升,导致大量的垃圾焚烧厂关闭。据日本环境保护部统计,仅1995年至2005年间,就有500座垃圾焚烧厂被迫关闭。导致日本垃圾焚烧厂关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垃圾减量法规的实施。自2000年起,日本先后颁布实施了《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和《包装法》等与垃圾减量相关的法律,推行“净菜进城、垃圾计量收费、限制过度包装”等多项措施,以东京为例,到2008年,全市的垃圾年产量降低到了20年前的50%,这导致东京的25座垃圾焚烧厂中有10座因无垃圾可烧被迫关闭,而日本全国的垃圾焚烧厂也由最高峰时期的6000多座减少到了目前的1800座。19垃圾焚烧在一些发达国家日趋萎缩,虽然发达国家的垃圾焚烧厂在不断关停,但是新兴国家,由于正在给垃圾寻找出路,它们却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面对垃圾焚烧厂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势头,美国环境健康基金全球化学安全项目总监约瑟夫·迪冈提出了忠告:“我相信很多公司现在都瞄准了发展中国家,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最好不要买那些昂贵的机器,因为如果他们垃圾中的大部分都是厨房垃圾,纸张,塑料(可以回收利用),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买那么贵的机器?”德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家罗兰·韦伯说:“当你计划建焚烧炉,你需要首先考虑,到底有多少废物是要循环利用,而哪些是你们不需要(可以焚烧)的,我认为你们会做出一个到底需要有多少焚烧炉的决定,但是你们真的需要小心,不要重蹈日本的覆辙。”这是罗兰·韦伯在垃圾处理问题上给中国的一句忠告,德专家告诫我们不要重蹈日本焚烧污染老路。国家环保总局就北京市六里屯居民针对垃圾焚烧厂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做出了行政复议决定。国家环保总局,对六里屯垃圾焚烧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是否准确、周边环境容量是否能满足需求、工程地址是否符合条件、二噁英排放是否会污染京密引水渠、周边环境敏感点的环境风向防范措施是否有效等关键问题上,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与北京市环保局还需要组织专家进一步论证。决定“在进一步论证前应予缓建”,同时要“在更大范围听取公众意见”,并特别强调“未经核准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垃圾不能一烧了之!国家环保部门在这一问题上充分重视民意,及时叫停了海淀区六里屯焚烧厂的建设项目,可是我们无法叫停每天都在增加的垃圾。垃圾处理出路究竟在哪里?2.2.3.垃圾处理之出路在环境专家赵章元看来,正是因为存在二噁英污染风险和投资、运行成本过高这两大弊端,垃圾焚烧在经历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高潮之后,目前在国外已经成为了一种“夕阳产业”。垃圾焚烧法必将逐渐萎缩,这是不可改变的世界总趋势。赵章元的这一观点,得到了美国二噁英专家约瑟夫·迪冈的认同。他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污染事件,让各国都加强了对垃圾焚烧厂的管理和监控,并将垃圾的源头减量和分类回收作为焚烧处理的前提条件。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在垃圾焚烧导致污染后,更多地采取了垃圾分类和回收。垃圾量大幅度减少,有的甚至减少一半以上,在这一点上,部分地区已经在垃圾中转站增加分拣设施。但是仅有这样恐怕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每个人都讨厌垃圾,但每个人又都每天制造垃圾,垃圾问题我们无法回避。事实证明,仅仅靠某几项技术并不能让垃圾山从我们眼前消失,弄得不好,还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只有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减少垃圾的产生,提高垃圾的循环利用率,才能避免垃圾围城的现象愈演愈烈。看得出来,日本等国在垃圾处理上经历的波折,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启示,破解垃圾处理难题,不单20单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应该是垃圾处理的最高境界,但在目前巨大的末端垃圾有如“兵临城下”,威逼着我们。此时此刻,我们的出路究竟在那里?处在城市化、工业化高峰期的中国,在垃圾处理上面临了更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这需要有新的技术,更需要创新的制度。从环境学的观点,垃圾管理应该遵循一个优先次序的原则,就是所谓3R原则:Reduce(减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既然前端的减量是重要,循环利用重要,就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放到那里,才能体现出这个原则。即在管理的财力投入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在源头减量上。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垃圾的总费用,在支出分配上,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用在末端处理上(如收集运输等),而三分之二的经费是用在管理和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方面。而事实上我们恰恰相反,据受邀参与2007年北京市垃圾处理工作调研的,北京师范大学欧美环境史专业毛达博士介绍:他们发现,北京市每年投在垃圾分类上的专项资金只有2000万元,可是用于一个垃圾焚烧厂的投资就超过8个亿。是典型的本末倒置,轻重不分。分类减量、综合利用,看来是垃圾处理值得探索的一条出路。即一方面大力推进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对垃圾进行必要的分类处理,并积极开展资源化的综合再生利用,以形成循环的产业链。把垃圾处理的对策:“减少垃圾、分选再利用”放在高端,“焚烧制能、标准填埋”放在低端。围绕六里屯垃圾焚烧项目发生的争议,只是国内垃圾处理困境的一个缩影。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上,从各地所揭示出的层层矛盾,充分暴露了,在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我们不难理解,如果不打破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体制;不能克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分散无序的管理模式;不改变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利益格局,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垃圾处理综合体系,这个问题可能永远都找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一个浅显的道理,要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综合协调力。听说北京市刚刚成了一个名为“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的机构,也许这是个值得期待的尝试3.堆肥处理以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主要为煤灰和厨余类有机物,其它固体废弃物较少,比较适宜于堆肥处理。1987年颁布的《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1987)和《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是指导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的技术标准,也是我国最先制订的有关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标准。自1980年有统计记载以来,堆肥在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中,一直发展缓慢。据建设部综合财务司报告,2003年全国660个建制市中,年垃圾清运量为14857万吨,当时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场(厂)计574座,其中:填埋场457座(占79.6%),堆肥厂70座(占12.2%),焚烧厂47座(占8.2%);总处理能力7545万吨,集中处理率为50.78%,其中:填埋年处理量6404万吨(占85.5%),21堆肥年处理量717万吨(占9.6%),焚烧年处理量370万吨(占4.9%)。由上可知,我国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无论按处理场(厂)的数量,还是处理量的吨位,排行顺序均为:填埋、堆肥、焚烧。堆肥虽然位居第二,但与填埋相比其处理量差距太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居民燃料结构的改变,厨房气化率的提高,以及北方地区冬日取暖集中供热的普及,大大减少了城市居民的直接用煤量。分析这个趋势,当垃圾中的灰渣含量显著降低后,厨房垃圾将成为家庭生活废弃物的最主要成分。无论从环保角度考虑,还是资源循环再利用出发,厨余类有机物处理的最佳方式,就是使其转化为稳定的有机质,让它来源于自然再回归于自然。从这些意义上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处理,应该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世上任何事物总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同样由于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使得垃圾中其他固体废弃物也大量增加。比如塑料、纸品、玻璃、铁皮类包装废弃物,以及旧衣、旧鞋等家庭生活废弃品也随之增多,让我们的垃圾成分越趋复杂。以华南地区为例,垃圾的基本成分如下:厨余类50-70%,塑料袋类包装物10-15%,泥沙等无机物8-15%,高热值长条物15-20%,其他3-5%。北方亦然,大体相当。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垃圾中厨余量占了绝大多数,有机质含量一般都在50%左右,仍然是堆肥的好原料。但混杂着30%左右的其他固体废弃物,依旧是堆肥处理的一大障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是混合倾倒、混合清运、混合堆放的,对这种混合垃圾不进行有效分类,“垃圾资源化”将是一句空话,无论下游技术多么成熟与先进,都将无用武之地。由于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全部为混装式垃圾,早已约定俗成,习惯成自然。想要彻底实行城市生活垃圾规范化分类收集,看来积重难返,一时无法改变。然而矛盾的焦点是,这种混合垃圾就难以用于堆肥,特别不适宜于无预处理的静态堆肥。作为堆肥原料,垃圾中含有玻璃(特别是废旧节能灯管)、塑料、甚至电池等有毒有害废品(近年来随着无汞电池的推广应用,这一矛盾缓解很多),将严重制约着垃圾堆肥的发展。倘若不把这些杂质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来,否则将无法对垃圾进行有效的堆肥处理。要想突破眼下垃圾堆肥的困难局面,原始垃圾进场后就必须补上分类收集这一课!这是解决堆肥难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目前立竿见影的唯一办法。垃圾分类与收集,原本是前期环卫部门和居民小区百姓的事,面对中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清扫、运输等等管理上的这些痼疾,企盼短期内有所改观,十分渺茫。不能单靠等待,只能自食其力,在做堆肥设计时,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增加资金投入,建设一个针对混合垃圾,进行科学分捡的原料分选系统。将垃圾中各种可循环再生的资源,分门别类地把它们挑拣出来,以实现物尽其用,同时为后面的垃圾堆肥创造条件。进一步对堆肥发22酵工艺的改进,也得基于这一前提。3.1.分选方法为了将有机成分从混装垃圾中分离出来,就必须将垃圾中那些不能用作堆肥的固体废弃物分选出来。分拣出来的废品,也是可回收的资源,将作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垃圾分选工艺,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类。3.1.1.干法工艺所谓“干法”,就是对进厂的原始垃圾,不进行任何增湿处理的分选工艺。这一说法,其实是为了区分后面的“水洗法”。干式分选的工艺,主要包括:机械分选、磁选、风选和人工分选四大组合。上列四种分选方式,均为物理过程。它们在整个分选生产的流水线上,进行排列搭配,循环组合,形成一条连贯有序的整体。机械分选:主要包括各种破袋、粉碎和筛分设备,将各种固体废弃物,经过多次破碎、筛析,分成不同大小的类别,以便于作进一步的磁选、风选或人工分选。磁选:通过高磁力的除铁器,将垃圾中的黑色金属铁(即可磁化物料),包括铁皮听头、铁制罐头、废旧干电池等所有含铁废弃物,把它们吸附并分离出来。风选:通过风力将垃圾中的轻薄物(包括塑料薄膜、纸张等),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来。风选分“正压法”和“负压法”两种,它们的物理原理则是依据物体的比重不同,通过风力作用将轻比重的物体析出。正压法即通过鼓风吹沸,让轻薄物从垃圾中扬起;负压法即通过真空抽力,将垃圾中的轻薄物吸纳出来。不管是吹出或吸出的轻薄物,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方法,再把这些轻薄物收集起来。人工分选:是垃圾处理生产线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即使在发达国家人工参与也是屡见不鲜的。它是在“人工手选工作台”上进行的,被分选的物料在缓慢移动的输送带上前进,手选台上设有若干个工位,由分工明确的工人,各负其职,将所需的不同的垃圾分拣出来,随手丢入身旁的存放槽中。多工位的大型手选工作台,是一套完整的流水线,在其工作室内均设有通风、吸尘、除臭等装置,使工人作业时处于良好的环境之中。3.1.2.湿法工艺“湿法”,又称“水洗法”,此法倒实属罕见,仅有WST一例。所谓“WST水分选垃圾综合处理技术”。它突出一个“水”字,以全自动水分选系统为核心,利用物理原理配合机械组件,主要将混合在一起的“干湿家居垃圾”利用水的浮力、溶解性能等分离归类,进行自动分选,以期实现垃圾减量及资源化回收。生活家居垃圾资源转换技术,透过水的特性融入机械的帮助,将垃圾进行分选及清洗,并实现资源回收利用。据介绍,WST标准处理系统包括如下装置:A.全自动入料装置;B.多功能滚筒筛装置;C.大扁平物收集装置;D.重物收集装置;E.磁选装置;F.小轻物收集装置;G.破碎装置;H.核心分选装置;I.有机物分选装置;J.软性薄膜收集装置等。其设备的模块组合与功能:23一、储料与输送系统:其功能,为进厂垃圾暂存,并由输送带送往多功能滚筒筛。二、多功能滚筒筛组合:利用水来分类精选,其中“第一多功能筛选装置”功能为,均匀布料、破袋、清洗、隔除粉尘泥砂,收集软性长条物(如衣服、绳子);“第二多功能筛选装置”功能为,筛出大硬物,再将垃圾送入水道,分别收集重物(如石子、非磁性金属、电池等)大重物(如组装物、轮胎、木板等)金属类等。三、离心风机组合:其功能是分离小轻物,主要为包装扁平物。四、重物水箱进料输送带及磁选模块:承接多功能滚筒筛底部出料输送带,将小于160mm的垃圾送往重物水箱进行分离,并收集磁性金属。五、高压水管组合:其功能,将发泡塑料、扁平物、塑胶包装材料、不溶于水的纸类、空瓶罐等自动分选出来,并分别予以收集;以及其它杂物类(如皮革之类、组装物等)的收集。六、核心模块:其功能,为分离有机物,将软性塑料袋送回水道、拨离其它杂物(可按需配套设备精分)。七、软性塑料薄膜分选针挑机:其功能是分离软性塑料袋。八、精选装置:可按回收需求加添配置人工精选。通过以上作业,获得如下分选结果:1.有机物及污泥(包括有机纤维物、磨浆后有机物及污泥);2.无机物类(包括重物、磁性金属);3.塑料类(包括塑料瓶罐、泡沫塑料、塑料薄膜、包装物类);4.可焚烧杂物类(包括长条衣物纺织品、鞋类等杂物、含铝箔复合材料等)。“水分选”最早在江苏无锡,展示过一套小型(100吨/日)试验装置。从WST网站查询到的专案工程只有两项,其一,广东博罗首个商业运作项目,200吨/日,占地3000亩的工程(据说那是从无锡拆去的试验设备,并作了能力扩充的装置)。其二,江苏沭阳的首套WST订单:300吨/日,总投资1.25亿。上述两项工程,建设投产、成功与否,均无后序报导。不过,广西梧州曾建过一套日处理300吨的“水分选”生产线,开车后一直无法正常生产,让这个总投资1.63亿的工程吃尽了苦头,拆了改,改了拆,半年后全部推倒重来,彻底改成干式分选。百闻不如一见,笔者亲眼目睹了这一失败的结局。3.2.堆肥的技术类型垃圾堆肥是利用微生物,通过发酵有控制地促进城市生活垃圾中可降解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化过程,从而将生活垃圾变成腐殖土状有机肥料。堆肥法的关键在于提供使微生物活跃生长的环境,以加速致菌分解过程,使之达到稳定。该法的生化作用程度,受其废弃物中的养分、温度、湿度、pH值的控制。目前较好的堆肥方式,为动态高温堆肥;按物理组成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以食物、果皮为主的有机垃圾约占50%~60%,可以采用生物工程、生化科技的方法,制作高效有机肥料。堆肥法按原理可分为厌氧与好氧致菌分解两种。厌氧分解需要严格缺氧,厌氧菌生长慢,故不多用。好氧分解可同时产生高温,可杀24灭病虫卵、细菌等,是我国常用的方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系统,有多种类型:A.按生物发酵的方式,可分为厌氧堆肥和好氧堆肥;B.按垃圾所处的状态,可分为静态堆肥和动态堆肥;C.按发酵设备的形式,可分为封闭式堆肥和敞开式堆肥;D.按垃圾物料流动形式,可分为间歇式堆肥和连续式堆肥。国内常见的典型做法可分为:简易堆肥、好氧高温堆肥和厌氧消化综合处理三类。3.2.1.简易堆肥简易堆肥的特征是:工程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采用静态发酵工艺、环保措施不齐全、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环境影响:基本上无环保措施,臭气、重金属、污水等环境污染现象严重。简易高温堆肥技术一般在中小型中城市应用较多。3.2.2.好氧高温堆肥好氧高温堆肥的特征是:工程规模相对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一般采用动态或半动态好氧发酵工艺、有较齐全的环保措施、投资及运行费用均高于简易堆肥技术。但由于堆肥质量不好、产品销路不畅等原因,绝大多数现已关闭。环境影响:通常为封闭型或半封闭型,有较全的环保措施,但对环保方面的投资比例较小,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特别是臭气。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曾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杭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建有数十个好氧高温堆肥厂。进入21世纪后,随着堆肥技术的发展,好氧高温堆肥方法又在我国的部分城市重新得到应用。3.2.3.厌氧消化综合处理厌氧消化的特征是:工程规模普遍较大,机械化程度相当高,一般采用湿式或干式厌氧发酵工艺,发酵周期可缩短至15~20天,沼气收集后可用于发电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高,投资及运行费用高于好氧高温堆肥,占地面积小于好氧高温堆肥。环境影响:为封闭型,且主要发酵过程在容器(筒仓式发酵仓)内进行,基本上对周边环境没有什么影响。厌氧消化技术在欧洲有较多应用实例,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正在筹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项目。3.3.堆肥生产的现状城市生活垃圾中可用于堆肥原料,主要是厨余垃圾(包括瓜皮、菜叶、剩饭剩菜等)以及城市菜场垃圾,环卫部门收集来的行道树落叶等植物类有机物;垃圾中的灰土也是制作有机肥时,不可或缺的很好的载体,它还可以起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某些微量元素的作用。垃圾堆肥的用途很广,既可用作农田、绿地、果园、畜牧场、风景绿化等的种植肥料,也可用做蘑菇盖面,还可以用来制作过滤材料、隔音板以及纤维板的工业原料(2009年5-6月份我们曾与美国Volcano公司就合作生产矿棉板一事进行过交流与洽谈),是垃圾25资源化的重要方式。3.3.1.政策法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建设部”2000年05月颁布实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其中关于“堆肥处理”相关条款:1.垃圾堆肥适用于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大于40%的垃圾。鼓励在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上进行高温堆肥处理。2.高温堆肥过程要保证堆体内物料温度在55℃以上保持5-7天。3.垃圾堆肥厂的运行和维护应遵循《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4.垃圾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水可用于堆肥物料水分调节。向外排放的,以处理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要求。5.应采取措施对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气进行处理,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6.堆肥产品应符合《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及《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有关规定,加强堆肥产品中重金属的检测和控制。7.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可以进行焚烧处理或卫生填埋处置。尽管有这么多政策性明文规定,而无人执行也是枉然。究其根源,乃因政策跑在前头,技术落在后面。到目前为止,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一般仍为低成本的堆肥方式。大部分垃圾堆肥厂采用敞开式静态堆肥系统,主要为自然通风静态堆肥和强制通风静态堆肥;动态堆肥系统,由于运行成本高等因素应用较少。“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相继开展了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动态高温堆肥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积极成果。但限于现实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机械化高温堆肥由于处理成本较高而难以推广应用。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一些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采用静态通风好氧发酵技术。其特点是工艺简单,使用机械设备少,投资少,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但同时也存在堆肥质量不高、堆肥筛上物未得到处理和气味及污水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如臭味、蚊蝇难以控制等因素,其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到了2007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继续呈现停滞甚至萎缩的状态。这些垃圾堆肥厂大多存在二次污染严重、实际处理能力严重下降等不正常现象。3.3.2.现实窘况国内不少垃圾堆肥厂最大的难题,一是生产过程中易生恶臭,污染严重,二是制成的肥料杂质多,普遍肥效偏低,质量不高,销路不畅,导致企业生存艰难,甚至面临关停的绝境。依照2006年的统计:全国661个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8亿t/a,集中处理量约8000万t,集中处理率为52.2%;有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场(厂)419座,日处理能力为25.8万t/d,;其中填埋场324座,日处理能力20.7万t/d,年处理量约6400万吨;堆肥厂20座,日处理能力0.95万t/d,年处理量288万吨;焚烧厂69座,日处理能力4万t/d,年处理量1138万吨;按清运量统计,26填埋、堆肥和焚烧处理的比例分别约占43.2%、1.9%和7.7%。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到了2006年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填埋处理基本持平,2007年新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焚烧处理所占比例增长显著,其中浙江、广东和江苏发展较快,排在全国前列。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堆肥处理不升反降,进一步萎缩,从2003年的70座堆厂,年处理能力717万t/a,到2006年大部分已关停,仅剩20座堆肥厂还在运营,年处理能力锐减到288万t/a。“10年困惑期”,有100多个堆肥项目纷纷下马,在三种垃圾处理方式中,一下子跌至末位,排在最后。低成本的堆肥方式,虽然投资少、易操作,但也存在着致命的缺点:1.有机物堆腐周期长,一般需三周至一个月,堆积污染严重,蚊蝇孳生,以及污水等严重影响周边环境,给当地卫生防疫带来极大隐患。2.发酵不成熟,有机物降解不彻底,处理不充分,堆肥效果不理想,残留物仍会造成垃圾污染。甚至产生大量甲烷,处理不好而引发爆燃。3.有机物堆肥产品杂质多,而且对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不能有效分离,长期使用堆肥产品,会造成土壤表面沉积,破坏土壤、危害农作物。4.堆肥过程中,大多数氮营养被自然释放,磷、钾等化合物被自然降解,所以致使肥料质量低下,广大农民不愿问津,市场前景渺茫。我们将向何去?……切勿“病急乱投医”!这么多年来,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无论是焚烧、填埋,还是堆肥、分选,我们走过了多少弯路,引进了多少西方的技术与装备。盲目地追求,要不误把“夕阳当朝阳”,要不许多先进的舶来品,转眼间成为一堆废铁。失败与教训,不仅让我蒙受了损失。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也让我们清醒起来,冷静思考自己的出路。其实,自农耕时代以来,堆肥就是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处理垃圾、粪便,获取农业用肥的最古老的技术。可时至今日,难道中国的垃圾堆肥真的走到了穷途末路了吗?在今天看来,这门远古技艺仍不失其闪光的一面。当然,我国的垃圾堆肥要想走出低谷,在诸多问题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探索适合中国城市垃圾特性的工艺与技术,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堆肥之路。人类制造了垃圾,但垃圾也是我们身边值得珍惜的一笔宝贵财富。有人如是说,一座城市的生活垃圾,就是一座开采不完的露天矿山。尤其是全球都在提倡低碳经济,回归自然之际,让我们“重操旧业”,把这一古老东方技艺——堆肥,添加现代科学的技术元素,不断丰富,臻于完善,开发出既符合国情,又经济实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新一代的绿色“农家肥”。三.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建议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城市固体27废弃物骤增,但我们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上,却始终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为技术落后,很多垃圾填埋场边建边跨,让不少国债资金打了水漂;加之土地资源紧,新上项目已无地可征。转而投向垃圾焚烧,近几年由于国民环保意识的觉起,焚烧遭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对。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以致许多焚烧发电项目边建边停。“一埋了之”埋不了,“一烧了之”也烧不了,看来垃圾处理,剩下来似乎只有堆肥了。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垃圾堆肥却一直萎靡不振,走着下坡路,甚至滑向低谷。被人们看好的堆肥处理,竟被发现自行淘汰,已成明日黄花……,处境也十分尴尬。耳闻目睹这些不可思议的变化,令人深省。冷静之余,那么,我们的垃圾去处究竟在那儿?本世纪千禧伊始,国家就提出了垃圾处理必须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可十年过去了,据有关资料透露,我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尚不足6%。那么,下一个十年又将是几许?诸如此类的问题,让所有关注环保的朋友在思索……前不久传来一则信息:“城市生活垃圾是世界性难题。在众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中,城市生活垃圾被列为亟待解决的三大环境问题之首。我国政府已将垃圾处理与无害化系统列入《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并且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优惠政策,国家从国债中拿出了21亿专款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良机。”不错,“城市生活垃圾是世界性难题”。但这则令人振奋的消息,让咱老百姓又看到了一线希望!这几年,我们在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研发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城市生活垃圾原本就是一个组成复杂的集合体。过去人们用简单的,甚至有些粗暴的方式来处理它:或填埋、或焚烧,往往并不奏效,有时适得其反,还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既然垃圾是个复杂的集合体,就得周密全面地对待它。对于一个复杂的事物,或许“综合处理”是一剂对症下药的良方。基于这个思想理念,我们认为“安全无害、循环再生、标本兼治、综合处理”,才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条正确途径。通过实践,我们编纂了“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设计方案,并提出如下《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建议书》。1.方案总则为了适合我国中等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提出此项垃圾综合处理设计方案。其总则包括:1.以日清运量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为基础条件;2.本方案严格遵守国家对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展开;3.本综合处理不涉及垃圾焚烧与填埋;4.综合处理包括垃圾分选、堆肥、炼油三个主要板块;5.为防止二次污染,垃圾分选采用干法;6.垃圾堆肥改用生化堆肥,选择新型高科技微生物发酵技术;7.塑胶类回收采用全封闭式无害化热裂解炼油装置;288.其他可再生资源一律以“零排放”为目标,实施减量化、资源化处理。2.生产工艺基本概况本设计以日清运量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为处理对象,核心装置实行“开五备一”的生产模式。因为垃圾处理不像其他工厂,它是纳入城市生活圈的大环境之中,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天天都有垃圾产生,因此垃圾处理厂365天必须每天运行,任何一天都不允许擅自停产。垃圾分选,是本工艺设计的生产核心。所谓“开五备一”,即垃圾分选系统按照6条日处理300吨的生产线设计,以确保五条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另一条作为备用线,以防不测,或作为计划维修时轮流倒用。原料(垃圾)由环卫部门符合卫生规范(棚盖齐全)的自卸式卡车装送,进入厂区后先经地磅(汽车衡)称重、电脑计量(为与政府部门结算垃圾处理费之需)。然后开往“指定的”垃圾分选生产线,卸入指定的原料库。因为同时有五条分选生产线在作业,必需有周密的调度管理,使之原料有条不紊地均匀分配,以保证各条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全厂分“垃圾分选、堆肥、炼油”三个主要板块串连组成,行政按分选车间、堆肥车间、炼油车间划分。其后的成品分设为三个成品库,分别按品种归类存放,即:有机肥库、成品油库、杂品库。杂品库为存放其他分拣出的可再生资源,虽然共用一个大库,但各类回收的杂品,必须划区分别集中堆放与管理,以便于销售。另设维修车间,负责全厂的机电维护捡修,包括机械设备、电气仪表(强电、弱电)等等。因为全厂有大大小小的机电设备数百台,保全工作关系到全厂安全、正常、连续运转的基础,切不可小视、3.分选车间分选是垃圾综合处理的灵魂,它是落实减量化、资源化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垃圾的分选,不仅补上了前期垃圾分类缺失的一课,也是我们组织力量,认真实施“垃圾寻宝”之旅的开端。3.1.分选工艺简介本设计采用干式分选工艺,主要包括:机械分选、磁选、风选和人工分选四大组合(参见3.1.1.干法工艺)。其中“风选”,为我们自己独立开发的“风选系统”,其工艺性能优于德国“豪斯特曼”系统的配置。垃圾由环卫自卸车卸入原料库后,便开始进入垃圾分选生产车间。常见的垃圾给料方式有“行车抓斗给料”、“步进机给料”、“铲斗车给料”。经过分析比较,后两种方式必须有人直接介入其中,如“步进机给料”要用铲车将垃圾推上步进平台,而“铲斗车给料”更是由司机将垃圾铲起倒入进料口。而我们选用的“行车抓斗给料”是在人、机完全隔离的状况下进行操控的。每条生产线由“盘料行车抓斗”和“给料行车抓斗”组成,所有行车抓斗均选择垃圾专用抓斗。“盘料行车抓斗”负责将自卸车倒入的垃圾,移至进料缓冲等待区,“盘料”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抓松垃圾,使其松散便于后序分选;“给料行车抓斗”则负责均匀给29料,两台行车要相互配合,控制好抓斗的投放节奏,以确保后序生产的稳定。行车的操作人员,均在封闭的隔离室里工作,与料库隔窗操纵,不直接接触物料,操作间亦无异味熏扰。给料斗出口连接板式输送机,然后经布料机,送上输送带,布料目的是为了均匀铺摊物料,为后序的分拣作业打好基础。物料在输送带上以较慢的速度前行,缓缓进入分选车间。分选车间是垃圾综合处理厂的核心,这里机械设备众多,在一条连续的生产线上,所有工段相互衔接,一环扣着一环,每个环节都不得有任何闪失。除了生产管理要保证所有机器设备的完好率,我们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连锁控制安全保障系统。按照“开五备一”的设计,本车间建有六个标准分选厂房(宽24米、长64米、高10米),每一分选厂房为一独立的工段,每一工段都连接一个原料库(宽24来、长10米、高10米)。每个工段的机器设备用电量为300kw,以五开一备计,正常开车时全车间总用电量为5X300=1500kw(包括车间照明)。3.2.实现资源再利用我国的混装垃圾,可谓“五花八门”,有果皮、菜渣,塑胶、废纸,碎铜、烂铁,玻璃、渣土,破衣、旧鞋,等等一应俱全。虽然不同地域,不同季节有所差别,但大同小异。总的来说可分为如下九大类,它们都是分选车间的资源回收的“产品”。分选以后,均可进行循环再利用,以期达到零排放。1.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瓜皮果壳、菜帮残叶、碎骨蛋壳等):打碎后全可作为堆肥原料,送往本厂堆肥车间。2.塑胶类(各种塑料瓶、软性塑料袋、塑料玩具、扁平物类、泡沫塑料、编织袋类、塑料绳、橡胶制品等等):全可入炉作为炼油原料,直供本厂炼油车间。3.金属类(主要是废铁类、铁皮听头、一拉罐、酒瓶盖、废旧干电池等):我国垃圾中的有色金属很少(铝铜类早被街头收废拾荒者淘去),除干电池按国家要求另作回收;大多数黑色金属废铁,回收可作为钢铁冶炼的原料。4.玻璃类(大大小小的各种瓶子以及其他玻璃制品等):废旧玻璃供玻璃厂重新熔融后再利用。5.纸品类(包括纸板、纸盒、废旧纸张等):供造纸厂打浆造纸再利用。6.纤维类(旧衣、破布、以及废旧棉胎、被褥等所谓大件纠缠物):供保温材料厂回收制成工业保温材料,或其他非民用纤维制品;全棉材料亦可用于造纸业。7.鞋革类(各种皮鞋、球鞋、旅游鞋、胶鞋等):可供给下游回收业。8.木材类(包括树技、木头、破旧家具等大件干扰类);可用作燃料,提供给本厂塑料热裂解炼油。9.渣土类(煤渣、灰土、砖瓦石块等等):煤渣、灰土筛下后可作为堆肥的载体,起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砖瓦石块可用于修筑路基。304.堆肥车间传统的生物发酵的方式(厌氧堆肥和好氧堆肥),由于技术落后、堆肥质量差,以致失去市场,逐渐被淘汰,早就没了发展前景。国内在堆肥上也做过一些其他尝试,如北京某公司开发了一种称之为“分类还原法”,它是以“水解还原及固氮制肥技术”为核心,两年前我们曾在陕西阎良,参观了他们的一个日处理150吨的试验厂(占地45亩),与这项技术的主要负责人有过直接的交流。据介绍,该垃圾处理系统的投资预算为15-20万元/吨(以处理1吨生活垃圾的能力计,理论投资预算为15-20万元)。在看了他们的生产车间后,发现它的分拣处理过于简陋,有点“刀耕火种”之嫌,而后序制肥部分,确有独到之处,与众不同。这个被环境科学研究院赵章元先生称说:“它的有机质部分直接进入到高温,高温加催化剂,再加一些它的专利制剂,这样出来的肥料第一是没有味,臭味是没有,第二他再想办法把这个制剂做成高效的肥料,这是它的优势。”该工艺的做法是,它把分选后的垃圾,一批批投放到“高温高压水解喷爆罐”(称之为“人造胃”)中,加上催化剂,经过化学反应,然后再喷爆(像做爆米花似的)出来。整个流程包括:催化、萃取、浓缩、沉淀、喷瀑、烘干、筛选、活化、固氮、混料,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塔塔罐罐一大串。把垃圾处理当作精细化工一样来对待。小规模或许不显大碍,但对于一个日处理教千吨的城市生活垃圾厂,不可想象它将是怎样一个场景。既然称作“分类还原法”,参观以后,该工艺让人有种“分类不足、还原有余”的感觉,前轻后重,似乎有失偏颇。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为混合垃圾,如果不把“分类”这件事做好,而精力都用上制肥上,可能得不偿失。从投资分析来看,若要加强分选投入,可能20万/t拿不下来。还有一种用蚯蚓吞噬垃圾,来生产“蚯蚓生态肥”的做法。广西梧州就曾搞过这样的工业化尝试,建了4条蚯蚓育肥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置于一台巨大的“蚯蚓反应器”中,器内由5层B1400X20m的胶带输送机叠加起来,头尾交错。上下衔接,胶带以极慢的速度缓缓而行。4条生产线由4台巨大的“蚯蚓反应器”组成,共计20台宽带输送机嵌入其中。在一座1500多平方的厂房内,当然还布置了其他若干辅助设备,据说该项目单设备就花费好几百万,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蚯蚓通称曲蟮,是一种环节动物,身体柔软,圆而细长,生活在土壤中,能使土壤疏松,它的粪便可使土壤肥沃。其实,蚯蚓吞噬污泥是它的天性,这个古老的“游戏”,可能远在恐龙时代,就已经在地球上演绎着。当然蚯蚓也可以用来处理垃圾,我想无人怀疑,而今国内外做蚯蚓堆肥研究的也不少见。但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垃圾处理方式,如何实现工业化过程。据国外报导,大约相当一亩地的面积,养殖的蚯蚓,每天可处理27kg垃圾。看来利用蚯蚓消解垃圾,可能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似乎过于缠绵。若有广袤的土地,不妨把垃圾堆在那儿,31任由蚯蚓们慢慢享用。如果一个工业化的过程,慢到让人难以等待的程度,就毫无意义了。像梧州这样4条工业化生产线,每条线的堆放面积约为100平方米,4条线共计400平方米,加在一起还不过0.6亩。假如带速开得极慢,算它一天(24小时)走完100米,如此算来,这4条生产线一天只能处理27X0.6=16.2kg垃圾。这么一点点,像是玩过家家似的。这种所谓蚯蚓生态肥工业化生产线,如何应对日清运量高达成百上千吨的垃圾?做这种工业化生产流水线的实践,岂不是异想天开!怎么能不以失败收场?兴许笔者孤陋寡闻见识浅薄,对于上述两例垃圾堆肥处理,实在不敢苟同。第一、且不论高温水解是否伪科学,把垃圾处理搞得像精细化工那样,看来过于繁杂,它应该是粗放型的;第二、垃圾处理必须达到规模化、批量化,才能实现工业化的大生产。如果一套庞大的装备系统,产出很少,有何价值?毕竟这不是在浓缩铀。4.1.微生物发酵的选择为此,本堆肥设计采用生化堆肥,选择刚刚兴起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微生物技术是当今生物科技中的最高领域,它与早年的好氧、厌氧生物发酵相比,微生物发酵的堆肥方式迥然不同,发酵功效更是天壤之别。近年来,在北京、江苏、河南、河北等一些高校(特别是农业大学)和科研单位,均有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大都用于农业废弃物,如畜禽粪便、稻草秸秆等堆肥发酵。由于微生物发酵技术还是个新生事物,其课题的立意都是面向农业废弃物的,因此至今尚未涉及城市生活垃圾。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垃圾中的有机质成分(尤其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厨余类比例较高)与农业废弃物的成分基本接近,经过分析比较认为很值得尝试。其实从农耕时代开始,中国农民的沤肥就把垃圾粪便作为原料。为此向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了咨询与请教,探讨城市生活垃圾微生物发酵的可行性。在参加2009年“第四届中国有机肥料科究学术交流与产业咨询大会”期间,我们与南京农业大学杨兴明教授进行了交流,引起了杨教授的兴趣,这位导师准备把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作为下一个增加点纳入研究课题。其后我们又到了河北省科学院拜访了王惠畅教授,尤其是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领我们参观了他们一家合作的堆肥厂,还免费为我们提供了20kg他们研制的有机肥发酵剂。回来后我们与其它菌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看来该发酵剂用于垃圾堆肥,效果不错。王教授承诺今后还会再做进一步研究,为我们配制出符合不同有机肥产品的发酵菌剂,给我们的设计工作增添了信心。河北省科学院提供的菌剂,是一种专门用于生产高品质生物有机肥的高效微生物发酵剂,每吨垃圾所需发酵剂用量仅为1kg/t(即1‰);因其内含多种具有特殊功能菌,真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这些菌经特殊工艺复合在一起,互不拮抗,相互协同,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如下功效和特点:1.对有机物料进行无害化、增效性处理。发酵过程易控制、适合32有机肥料的工业化生产,用于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废渣等有机物的快速发酵、腐熟(一般5-7天)。经其发酵处理的物料,除臭、腐熟、杀虫、灭菌、脱水后的产品,质量和肥效得到了彻底的改观。2.在有机物处理的过程中,胡敏酸含量不断增加,有机物由不稳定状态转化为稳定的腐殖物质,磷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加,腐熟后的有机物成黑褐色,植物纤维结构易碎,原料的不良气味消失。成为一种绿色安全肥料。3.该品含有对植物具有抗病害作用的微生物,如芽孢杆菌、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在有机肥发酵过程中大量繁殖。使有机的有益菌含量大幅提高,施入土壤后植物根际形成生物屏障,抑制土传病原真菌侵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每克含土壤有益微生物的菌数不少于300亿。有益菌达300亿/g(国家标准为0.5亿/g),比起其他产品≥2-6亿/g的要高得很多。4.低温除臭。3-5小时可除臭,16小时可升温50℃左右,发酵温度控制60℃-65℃维持3-4天即可。形成的微生物有机肥,含有高效活性菌,施用少,肥效高,具有高效化、长效化的特点。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多菌生物有机类增强型复合肥(微生物肥-细菌肥料)。4.2.堆肥工艺的选择生化堆肥采用动态堆肥,按堆场式样可分为“深槽式”和“条垛式”两类:“深槽式”要左右砌筑槽板矮墙,墙头架设轨道,以供槽式“翻抛机”运行作业。深槽式堆肥,进、出料比较麻烦,抛翻作业笨拙。还有,“翻抛机”若要从一个槽移至另一槽,必须另外架设过渡运载机械方可移动,否则只能一槽一机,这样设备闲置率高,投资浪费。与下面的“条垛式”相比,“深槽式”发酵周期长,效率低;深槽发酵还有一大缺点,发酵过程中容易产生硫化氢、胺气、吲哚等有害、恶臭气体。“条垛式”只需平整的场地,配置轮式或履带式翻堆机即可。这种动态堆肥在欧洲用得很普遍,以往国内很少使用,因为这类翻堆机必须进口,西欧著名的翻堆机厂家有,奥地利的康姆泰克(Komptech)公司、德国的巴库斯(Backhus)公司,但由于其产品价格昂贵,问津者了了,几乎没人选用。最近几年,国内已有几个家厂开发了这类产品,虽然性能略逊一筹,但基本功能可以保证,而价格相对要便宜得多。由于国内已经有了自己生产的翻堆机,加之我国微生物发酵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这无疑为我们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创造了良机。可以说“微生物发酵”与“车式翻堆机”,为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插上了腾飞的双翼,应该是鼓足干劲勇往直前的时候了。通过比较,本生化堆肥工艺设计,选择的是动态“条垛式”微生物发酵工艺,采用履带式翻堆机。这种工艺的最大优点:“条垛式”发酵只需平整的场地,对厂房要求不高;地面条堆发酵工厂化生产生物有机肥模式,其机械设备具有投资少,耗能低,成肥快,产量大的明显优势。主要特点: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工33程土建,使堆肥规模的伸缩性更随意。翻堆是物料发酵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自行式翻堆机根据好氧发酵的原理设计,充分发挥微生物发酵菌的功能空间。物料和菌种翻拌均匀,以及良好的好氧环境,都为加快有机物发酵、腐熟提供了条件。自行式翻堆机操作灵活,一机多垛,耗能低、产量大,效率高,安全可靠、易于操控等特点。由机架下挂装的旋转刀轴,对堆肥原料实施翻拌、蓬松、移堆,车过之后即成新的条形垛堆,该机一大技术突破在于整合了物料发酵后期的破碎功能。随着物料逐渐脱水,发酵过程中形成的结块,即被“刀轴”迎刃而解,起到粉碎作用。用翻堆机将生活垃圾(含水量在50-70%)、发酵剂等,均匀混合翻拌,3-5小时除臭,16小时升温至50℃,每天一次即可。如堆内温度达到60℃—65℃,加一次翻倒,起到均匀发酵、增氧、降温的功效,始终将温度控制在65℃以内。可三天松散、四天变香、七至十天成肥。其腐熟标志:堆温降低,物料松散干燥,无物料原臭味,稍有氨味,堆内布满白色菌丝,即成为有机肥。再进行粉碎、筛分、造粒、包装,即可作为产品销售。含水量约在20-30%,以保持菌种的活性。本设计有机肥产量:初步按日产300吨计。日处理1500吨垃圾,分拣出其他可再生资源后,剩余有机物及尘土则用作堆肥原料,腐熟脱水后,估计出肥率在20%左右。即1500X20%=300t。堆肥厂房为棚架式钢结构,下筑1米矮墙,地面用混凝土硬化打平。按每个条垛:底宽2.8米,堆高1.2米,长50米设计,则每一条垛的体积为:50X(2.8X1.2)/2=84立方米,堆肥比重按每立方0,8t计,每天300t的产能,则所需条垛数为(300/0.8)/84=4.4643条,以5条/日计,堆肥成熟期按10天计算,则全厂需设置50条堆垛用于周转。若以一个棚架内设10个条垛,则需5个棚架。按“条垛”间距0.8米计,则10组“条垛”占地为(2.8+0.8)X10=36米宽、50米长。宽度两边放出人行安全走道,长度两端留出翻堆机调头余地,则每个棚架按照宽40米、长60米、高约8米,顶部设有敞开式通风排气窗,共建五座即可,考虑留有余地加设一座,则建设6座(包括成品包装工段用房在内)标准堆肥厂房。堆肥工艺:原料从分选车间用自卸式卡车运来,按垛沿长度方向自卸成条,铺满一条后,接着用翻堆机按垛翻抛,第一次翻抛时,要同时进行按比例均匀撒布发酵剂,以后每天翻抛一次,起到增氧、降温的作用,直至腐熟成肥。检验合格后转往包装工段,进行筛分、粉碎、造粒、装袋、称重、缝包。有机肥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杜绝重金属和碎玻璃的介入,我们在做工艺设计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控制重金属和碎玻璃的含量,不是靠产品最后的检测来找答案,而是在源头和生产过程中来加以防范的。由于分选车间有多道高效磁选装置,人们担心的干电池(包括34钮扣电池)几乎100%除尽,所以进入堆肥间的原料,基本上不挟带这类危险废弃物,所以不存在因电池而引起的重金属超标。加之国家早就实行无汞干电池的强制性生产标准,现今市场上已买不到含汞电池。至于玻璃问题,分选车间有专门的分拣平台负责玻璃回收,即便有少许漏网碎玻璃,堆肥熟化后还要再经过滚筒筛、粉碎机,循环返复进行筛分、粉碎,大点儿的碎玻璃则被筛出,稍小的则被进一步粉碎,直至设定的安全细度。如果肥料中的玻璃颗粒细到不会扎脚,像沙子一样又有何妨,因此不存在玻璃碴的顾忌。如果仍然担心重金属影响堆肥处理的肥料的安全性,在人们尚未普遍认同之前,这种肥料可以不用于粮农、菜农、果农,暂不涉及民生与“吃”有关的农产品、林产品。但它仍有相当广阔的其他用途,譬如速生林、橡胶林、油桐、苎麻、棉花、花卉等经济作物,以及行道树、园林绿化诸多场所。当然,如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很好,把家庭生活中丢弃的玻璃、电池等分类收集,那么到了综合处理厂也无需补上垃圾“再分类”这一课,进入堆肥车间也会省略不少后处理的工艺过程,而且生产的肥料也不会那么令人担忧,现在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本车间主要设备配置为:3台(考虑一台备用)LY280履带式翻堆机,4台自卸式卡车(3-4吨左右),2台小型翻斗车(1吨左右),4台FGZL30型对辊挤压造粒机(30kw),2台GS1.5X5.0型回转筛(7.5kw)、2台WP600型卧式双链粉碎机(22kw),一台LY50型包装机(8.6kw),另配上部分B650胶带输机(台数另定)。堆肥车间用电总负荷约为300kw(包括照明)。5.炼油车间曾几何时,有人抱怨说:“咱们是一流的产品,三流的包装。”时过境迁,无论产品好歹,包装从不拉后,即便是三无产品,也得包装光鲜。过度包装,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加重了城市环卫的清运负担。一时间为了限制过度包装,甚至要由政府部门出面干与,出台一些限制性法则。干涉归干涉,可我行我素,依然故我,拿他没撤……。各种塑料,在包装材料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也是城市生活垃圾中含量较大的一类固体废弃物,所谓“白色污染”,指的就是废旧塑料。塑料是高发热量的物质,曾经在垃圾焚烧中是能源回收的主角,但它也是产生二噁英的罪魁祸首之一。在垃圾中塑料含量,一般在6-10%,经济水准高的城市,垃圾中塑料类含量就愈多,如北京为9.78%,香港达到18.5%(2006年香港环保署统计)。有人做过这样的测算,对干一个日清运量近6000吨垃圾的城市,如采用回收处理,每年可回收塑料12.6万吨。按这个比例,塑料含量还不到6%,但也足以说明,废旧塑料在垃圾中所占居的分量,一天看似不多,一年确实可观。以往在做这种资源回收时,一般采用塑料再生制粒的办法。它是将塑料袋从垃圾中分拣出来,然后进行清洗、脱水,再熔融造粒。35目前国内生产塑料回收制粒机器的厂家非常多,如雨后春笋到处都有,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些产品实在糟糕极了。一套正规的塑料造粒回收系统,价格却不菲,如加工能力300kg/hr的生产系统单设备购置费大约要100多万。这只限于塑料薄膜的回收,若要回收塑料瓶罐之类,还要增加其他装备,总费用不下200万。但问题是,再好的设备也无济于事,因为垃圾中的废旧塑料成分复杂,如果不加区分混在一起熔融造粒,是不可能做出合格的塑料粒子的。首先塑料袋中有PE(聚乙烯),也有PVC(聚氯乙烯),一般肉眼是分不清的,有人用流水漂洗的方法利用比重的区别(PE轻些,漂在上面;PVC稍重,沉在水下)来分选它们。理论上没错,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分得一清二楚。在熔融时,PVC到了220℃就碳化了,而PE要到290℃才熔融,因此做出来的粒子总是黑乎乎的,其实这种再生粒子品质很差,没什么利用价值。而且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还要花费一定的财力、物力去做污水处理,否则不能直接排放。5.1.另辟蹊径走炼油之路20世纪以来,在人类生活的深刻变化中,材料革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最近50年,高分子合成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合成树脂工业的发展,以合成树脂为原料生产的各种塑料异军突起。从1980-1990年,全世界塑料产量增加了67.2%,自1991年起,世界塑料产量就已超过了粗钢的产量,1992年,世界合成树脂产量已突破1亿t。1999年世界合成树脂产量已达到1.567亿t。1997年我国塑料消费量达到1630万t,2000年我国的塑料制品产量已超过1000万t,预测进到2010年,我国塑料的需求量将超过4000万t。始料不及的是合成树脂的宝贵特性虽然满足了各种塑料制品的需要,但是在使用之后却给环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塑料制品的日益广泛应用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白色污染。由于塑料的易老化和易破损的特点,塑料的使用周期非常短,大量的塑料制品特别是包装物在6-12个月后便被废弃,40%的塑料在1-2年后转化为废塑料。在过去几十年中,废塑料一直被作为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的一部分。据调查,在工业发达国家的MSW中废塑料占4-10%(质量分数)或10-20%(体积分数),主要来源于包装废物、汽车垃圾和加工废料,废塑料中各品种所占百分比分别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27%;高密度聚乙烯(HDPE)21%;聚丙烯(PP)18%;聚苯乙烯(PS)16%;聚氯乙烯(PVC)7%。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废塑料的含量亦已接近10%。日常生活中所用塑料制品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些塑料制品可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包装材料,如包装袋、包装盒、家用电器的PS泡沫塑料减震材料、包装绳等;第二种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如饮料瓶、牛奶袋、罐、杯、盆、容器等;第三种为非一次用品,如各类器皿、塑料鞋、灯具、文具、炊具、厕具、化妆用具等杂品。日常用塑料制品所用树脂品种多,除四大通用树脂外,还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尼龙(nylon)等树脂。此外,还有交36通、家用电器、环境材料等方面使用塑料制品之后形成的废品。废塑料使用后弃置于环境中主要产生两类危害:一类为对景观环境的污染;另一类为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使土壤处于不稳定状态,并有可能使塑料中的有害物如增塑剂和添加剂溶出,造成二次污染。废塑料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废塑料若混入城市生活垃圾中填埋,则塑料留在土壤内长期不分解,污染环境已无须再讨论。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石油紧缺的势头与日俱增,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能源已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探明全球陆地上的石油十五年后将开采完!寻找新的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车辆、机械的普及,石油市场需求在不断的增长,我国已由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2006年上半年,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布的消息,我国除了国内生产的原油,还需要在国外进口八万桶原油,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进入2006年后,国际原油价格一再上涨,每桶原油已突破70美元/桶。我们知道,各种塑料均是来源于石油化工的产品,而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在世界性能源危机的今天,我们把废旧塑料(包括废旧橡胶)重新炼成油,作为资源再利用,看来裂解炼油是最符合逻辑的做法。所有塑料都是高分子的聚合物,那么,把它们从“高分子状态”回到“低分子状态”,由“聚合”再“裂解”,返回原始状态。裂变为油,再资源化,这不正是返朴归真,取自天然再回归自然的最好法则吗!为此,本设计选用热裂解技术,放弃熔融造粒这一常现的做法,另辟蹊径,将废旧塑胶全部向油品转化。5.2.热裂解炼油工艺近年来,国内在以废橡胶、废塑料等废料热裂解提取燃料油方面,在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为有机废料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再利用创造了条件。其工艺与设备都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推出废固体和废液体通用的联合机组,解决了一次性炼成成品油的难题,废料利用率高,满足国家的环保要求。在油品净化处理上,通过进一步的提炼,经调质、过滤、净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油品质量大大提高,柴油接近国标,可以直接用到柴油车上。而且炭黑的深加工处理,在技术上也日趋成熟,相关指标甚至超过许多国家标准,受到众多高端用户的好评。本设计只考虑炼制毛油(一种质地较好的燃料油),不再做进一步深加工,因为毛油市场很好,这样投资省,效盗高。日处理垃圾以1500吨计,塑料含量按6%,每日塑料分拣量约90吨。毛油出油率一般不低于50%,则每天可产毛油45吨。选用卧式旋转热裂解炉,这种炉子最大的优点是“不挑食”,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废塑料、废橡胶通吃;也不需将废旧塑料去泥沙、水分、铁丝等杂质,直接装入高温常压裂解处理器中。催化加热,分馏出油蒸汽,油气通过冷凝器,可液化部分,冷凝为混合油,不可液化部分通过燃气系统捅入处理器底烧掉(来个“煮豆燃豆萁”);冷凝后的混合油,首先加入分馏处理器加热,通过催化重整工艺,37分馏出油蒸汽,而后油蒸汽通过冷凝器,分馏出基础燃料油,经沉淀过滤化学处理,加入各种添加剂,整理成为合格的燃油。本设计选用的卧式旋转热裂解炉,直径为2200、长5500,日处理材料8吨废旧塑料,转速0.8rpm/3kw,两台一组为一个生产单元,共配6组,12台卧武旋转炉。整个炼油车间,估计总电力消耗约200kw(包括油泵等)。主厂房设计面积:宽18000、长96000,即18mX96m=1728平方米。按防火要求考虑,防火等级另定。其他用地约2000平方米左右(包括露天成品油罐区)。6.总体设计与技术经济分析6.1.全厂行政基本配置除上述主要生产车间:分选车间(包括进料库)、堆肥车间(包括成品包装)、炼油车间(包括成品油罐区)外,另设有机电维修车间(估计1000平方米),有机肥成品库(估计2000平方米),可再生资源回收品库(估计2000平方米),行政技术办公楼(包括肥料化学试验室)估计1000平方米、后勤设施(包括食堂、浴室、值班宿舍等等,面积另定)。在岗人员配置:分选车间:每工段每班30人(包括地磅管理记录、来车调度、进料库行车操作工、人工分选平台操作工及管理人员),两班制,共60人。五个工段共计300人堆肥车间:16人(包送料司机,翻堆机操作工,成品包装操作工及管理人员),单班制(只做白班)炼油车间:白班12人、中班6人,夜班6,共24人(包括管理人员)。以上三个主要生产车间共计340人,但考虑轮休,一周要增加一个副班,人数另计。其他如机修车间、仓库保管、后勤系统、管理机构(包括行政、财务、营销、技术等方面)人员另行计算。全厂人员总编制:估计500人左右。招工标准:操作工有初中文化即可。6.2.全厂用地、用电、用水情况6.2.1.全厂用地总面积分选车间:宽24米、长64米、高10米厂房(另加24X10原料库,连体),共6座。总建筑面积:(24X64+24X10)X6=10656平方米;堆肥车间:宽40米、长60米、高8米棚架,共6座(包括成品包装在内)。总建筑面积:40X60X6=14400平方米;炼油车间:主厂房一座:宽18米、长96米、高8米,总建筑面积:18X96=1728平方米。另加露天用地(包括油罐区):2000平方米;机修车间:1000平方米;肥料库:2000平方米;回收品成:2000平方米;办公楼(包括化验室):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估计占地40038平米左右);全厂用地总面积(包括后勤食堂、浴室、道路、绿化等等用地):预计征用土地120亩。6.2.2.全厂用电总负荷分选车间:1500kw;堆肥车间:300kw;炼油车间:200kw;机修车间:1000kw(考虑一部分机加工车床之类以及电焊等设备用电);肥料库:照明用电;回收品库:照明用电;办公楼:生活用电及部分实验仪器用电500kw;后勤:生活用电,以及全厂道路照明;全厂用电总负荷:即供配电变压器容量,初步设计为5000kw(匡算数据,仅供参考)。6.2.3.全厂用水情况全厂无生产用水(除少量冲洗地面外),主要是生活用水。6.3.投资预算按照中国建设部关于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工程预算标准,项目建设资金以处理1吨垃圾为计,分选堆肥处理为20万/t(六年前“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价)。随着物价上涨,这个标准可能低了点。在目前暂无新的依据时,仍按这个老标准计算,则日处理1500吨垃圾,总预算为:1500tX20万/t=30000万元,即3亿元。据测算,估计包括炼油车间也够了,但未做精确核算。初步匡算,总投资按3个亿计。6.4.效益分析垃圾综合处理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提供了新的契机,既能有效地缓解生活垃圾对环境污染的压力,又能为国家挖掘更多的可再生资源创造了新的财富,还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新型高效的有机质肥源,变废为宝,净化环境,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综合处理技术正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垃圾综合处理的社会效益已毋庸置疑。关心垃圾处理,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除了作为社会公民应该不断升华自己的公德心、责任心这些光明磊落的追求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意外收获吗?提这样的问题也许很俗,但很现实。如果有,他的投资效益体现在那儿?且按下这个话题不论,先看看垃圾这座宝藏究竟有那些潜在的财富。我国每年年产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6.4.1.参考数据以下将北京的一组数据与广西梧州实际掌握的一组数据,分别介绍如下,一南一北,一为大都市(早几年的数字),一为中小城市(最新数字),以供参考。北京市日产垃圾13000多吨(前几年的数字),全年达495万吨,而且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39一、据北京市环保基金会统计(以下均为较早前的数据),北京年产垃圾中:1.有废塑料36.2万吨,而一吨废塑料可生产0.37~0.73吨油;每回收一吨饮料瓶塑料可获利润8000元。(含量约占7.3%)2.有废纸38.8万吨,每回收一吨废纸,可造好纸0.85吨,节省木材3立方米,节省碱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好纸,减少污染74%。(含量约占7.8%)3.有废玻璃15万吨,利用碎玻璃再生产玻璃,可节能10~30%,减少空气污染20%,减少采矿废弃的矿渣80%。(含量约占3%)4.有废电池2.37亿支,利用废电池可回收镉、镍、锰、锌等宝贵的重金属,同时可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5.有废金属3.5万吨,每回收一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可减少75%的空气污染、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比用矿石炼钢节约冶炼费47%。(含量约占0.7%)6.有厨余垃圾、草木等121.3万吨,每回收一吨这类垃圾,可生产0.6吨有机肥。(含量约占24.5%)二、广西梧州生活垃圾处理厂分选车间(日处理垃圾220吨),实际操作得到的数据统计:每天可回收的资源,及售出价(卖给中间商),这仅仅是卖给中间商的收购价,并非直接卖给厂家,中间商至少有30%的利润空间。1.金属类:约1500kg/d,其中瓶盖(如啤酒瓶盖等)有500kg/d,售价:废铁550元/t,瓶盖类400元/t。2.纤维类(衣服、被褥、棉花胎等)2000kg/d,旧棉花胎售出价1000元/t,衣服类暂未找到市场。3.鞋子:40-50吨/月,售出价400元/t。4.玻璃:约1000kg/d,售出价180元/t。5.编织袋:10吨/月,售价60元/t。6.塑料袋:7-8t/d,熔融制粒(梧州厂内建有塑料粒子生产线)。6.4.2.收益测算按照我们的设计,建设一座1500吨/日综合处理厂,有如下几方面收益:1.生物有机肥:以日产300吨计,年产量按10万吨,销售价咱们看低一点,以500元/吨(市场上有的卖到1-2千/吨都有),则一年肥料收入为5000万元。有机肥的生产成本不超过50元/吨。2.毛油销售:以日产毛油45吨,年产量按16000吨,去年底北方售价已接近4000元/吨,算得保守点按3200元/吨售出,则年收益亦有5000多万。而毛油的生产成本不会高于300元/吨。3.垃圾处理费:按100元/吨测算,年处理垃圾按54万吨计,则为5400多万元。4.可再生资源回收:①金属类:一般垃圾中有色金属很少,故不计。以废铁算,北京垃圾中含为0.7%,这里按0.5%计,则年处理54万吨垃圾,一40年可回收废铁2700吨;以梧州销售价550元/t计,则年收益550X2700=148.5万元。②玻璃类:一般城市垃圾玻璃含量在3-6%,按3%计,则年处理54万吨垃圾,一年可回收玻璃1.62万吨;以梧州销售价180元/t计,则年收益180X1.62=291.6万元③纸品类:北京垃圾中废旧含量较大(达7.84%),我们按1%计,则年处理54万吨垃圾,一年可回收废纸5400吨;估计60元/t,则年收益60X5400=32.4万元④纤维类(旧衣、破布、以及废旧被褥等):在城市生活垃圾中这类废旧纤维的含量也不少,我们按1%计,则年处理54万吨垃圾,一年可回收废旧纤维大约有5000多吨;(市场状况不清楚,收益暂缺)。⑤鞋革类(各种皮鞋、球鞋、旅游鞋、胶鞋等):旧鞋之类的废品在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含量也不低,根据广西梧州采集的数据含量约在0.7%左右,则年处理54万吨垃圾,一年可回收各种废旧鞋子3780吨,以梧州销售价400元/t,则年收益400X3780=151.2万元。以上五类可回收资源的直接经济效益,约620万元。加上有机肥料、毛油和政府支付的垃圾处理费,一年毛收入超过1.6亿元。除去生产成本、人员工资等等开销,预计工程建设总投资3亿元,将在三年内可以全部收回。四.结束语在这份《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撰述接近尾声之际,引用广东佛山一个关于垃圾处理比对优选“提案”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注]:该“提案”源自互联网,名为《建议选用最佳方案处理佛山生活垃圾》(市政协主席督办案)提案人:李富源、邓国清。这份“提案”在比较了“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的弊端之后,建议采用“分类回收”的方法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很有见地的一连举出了“分类回收”的五大优点,他们是这样写的:“一是建生活垃圾回收处理厂已有成熟的技术,能真正解决垃圾问题。通过对垃圾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终达到零排放,不会污染环境。目前,这种垃圾处理方法被国内多个城市采用。大庆市采用美商集团的先进技术,成功建造垃圾回收处理厂处理生活垃圾,运作效果很好;北京、上海、大连等地的垃圾回收处理厂正在加紧建设之中。二是建生活垃圾回收处理厂成本较低。一方面建生活垃圾回收处理厂不需占用大量的土地;另一方面,工厂生产线全部采用的国内的先进技术和国内的生产设备,因而费用较低。据资料显示,建造一座日处理垃圾量2400吨的垃圾回收处理厂投资人民币为4.5亿元,比建一座日处理8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所需费用还要少。(“深圳建一座日处理8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共花费8.7亿元人民币”笔者注)三是垃圾回收处理厂处理生活垃圾的成本较低,据了解,每吨生活垃圾填埋的处理费用95元,加上投资总额的贷款利息及折旧费41用120元,合计215元。而采用回收处理仅70元,比填埋处理节省145元,长远计算,能够节省一笔巨大资金。四是建生活垃圾回收处理厂能带来相当的经济效益。垃圾回收处理厂以企业方式运作,一方面处理生活垃圾,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另一方面把垃圾中的塑料、废纸、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利用,制成产品,剩余的大量有机物可转化为有机肥,垃圾中的污水也可回收,变废为宝,全部用于有机肥生产,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运作达到良性循环,并带来财政税收。五是建生活垃圾回收处理厂能解决一大批企业员工就业。据统计,一座日处理生活垃圾2400吨的企业,包括其相关的塑料、玻璃的回收处理企业,需用员工1500人。今全佛山市预计每天产生垃圾近6000吨,如采用回收处理,每年可回收塑料12.6万吨,玻璃14.3万吨,纸2.04万吨,金属1.02万吨,有机肥73万吨,预计增加税收1.5亿元,同时,还可解决5000人就业,社会效益可想而知。”以上五点分析都很透彻,道出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未来的出路。不过,笔者不知道该“提案”是那一年的事,因为文中提到的“大庆市采用美商集团的先进技术,成功建造垃圾回收处理厂处理生活垃圾,运作效果很好”一说,与事实有些差距。据笔者所知,1998年美商国际集团在大庆市建设了第一座资源化的垃圾综合处理厂,同样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从美国引进的设备后来成为一堆废铁。或许引进的工艺设备,来到异乡,水土不服。经过改进后的工艺,“美商”在上海浦东新区又上了一套,于2003年5月项目建成并投人试运行。许多人对它寄于了很大期望,一段时间甚至被列入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事实上,最后开得也不太成功……但是,佛山提案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最后,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这一敏感话题,笔者也想谈点自己的看法。在某咨询会上有人说:“提倡垃圾分类,一切有待政府的教育和引导,政府可以先在财政上加大投入,建立足够的设施给市民分类,过一段时间后再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市民进行罚款。”除了政府应该加大设施投入,教育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之外,笔者对动不动就“罚款”的提法,却不以为然。笔者认为,与其“罚款”,不如引入激励机制。为了便于可操作性,对于那些严格遵守垃圾分类的小区,可免征整个小区居民的垃圾管理费;对于那些不遵守垃圾分类的小区,则加收整个小区的垃圾管理费,从而引导小区居民共同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假若某一天,全体市民都严格遵守了垃圾分类,政府也不必计较损失了所有市民的垃圾管理费。所谓堤外损失堤内补,从宏观上看,如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居民们尽心竭力分门别类有条不紊地做得很周到,全当政府用这笔款买了单,也是价有所超的。倘若垃圾分类工作做得不成功,即便满打满算老百姓都交了费,要想把这些混合垃圾再细分开来,可能那一大笔管理费全压上,也无济于事。其实,有些事一旦决策失误,是难以弥补的。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是要靠每个市民文明素养的提高,政府的责任应该循循善诱,不应该依仗粗暴的罚款了事。创建一个整42洁美丽令人心仪的最适宜人居的城市,绝不是简简单单罚出来的!(拟稿:刘陶)43',)


  • 编号:1700817693
  • 分类:标准规范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43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249344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标准规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