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标准规范 > XX县智慧园区建设方案,智慧园区建设方案ppt

XX县智慧园区建设方案,智慧园区建设方案ppt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XX县智慧园区建设方案,格式为 docx ,大小 319345 KB ,页数为 13页

XX县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XX县智慧园区建设方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XX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XX应对新一轮信息化发展,促进科技创新重要承载区建设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6)》等文件精神,推进XX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特制订本方案。一、建设目标智慧园区建设围绕XX区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资源和服务,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力求在园区内实现高速泛在的通信网络、整合开放的园区管理、集成共享的平台应用、丰富便捷的生活服务和高端集聚的智慧产业。二、建设原则(一)信息基础设施优化。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原则,合理规划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布局,集约建设宽带网络、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等设施,提升硬件服务能力;鼓励电信运营商及互联网企业开展基于固定、移动、卫星等通信网络的增值业务,服务园区和企业发展。(二)开发管理精细化。建立区、镇、园区三级组织管理协调体制,合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打造园区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多系统集成与整合接口;鼓励使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基于核心管理平台的“一站式”园区管理服务模式,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效能。(三)功能服务专业化。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层次服务体系,推进基于位置的服务(LBS)、近场通信(NFC)、移动支付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推进各类企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间企业资源供需对接,并推动临近园区之间生活服务设施的对接共享,提高园区、入驻企业、员工等各类信息的集成利用率。(四)建设运营多元化。探索政府引导、园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智慧园区多元投资模式,鼓励“第三方建设运维、园区(企业)租赁使用”等多样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推动园区用户参与创新,推动基于产品的在线发布、在线维护、在线增值服务等产品服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三、总体框架XX智慧园区建设以构建“三网、四库、五平台”的“3+4+5”体系为总体框架,建立并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提升园区综合实力,促进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三网:是指有线宽带网络、无线通信网络以及物联网等三张通信服务网络,为园区、企业、员工提供必要的通信保障,为各类智慧应用的建设运行提供基础支撑。四库:是指园区基础设施信息库、企业法人库、经济运行数据库、空间地理信息库等四个园区信息资源库,容纳园区、企业、人员等各类数据资源,为各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提供数据来源,为园区综合管理、企业经营发展、经济运行分析等提供数据支撑及决策辅助。五平台:是指智慧办公平台、员工综合服务平台、智慧交通管理平台、生态环境监控管理平台、企业级应用平台等五个园区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平台,涉及园区日常运营管理等诸多方面;通过深度覆盖的各类智能终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智慧服务应用,实现园区运营管理效率专业信息服务能力和能源利用水平提升。四、关键技术(一)云计算通过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方式,实现园区内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和信息的高度共享,园区内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等软件或者其他Web服务,随时按需获取计算资源,完成高效、低耗、低成本的计算活动。(二)物联网基于互联网等传统信息载体,通过各类感知设备,全面获取园区内环境、设施、人员信息并进行自动化数据处理,以实现“人、机、物”融合一体、智能管控的互联网络。(三)大数据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对园区运行的各类相关数据进行多源融合、深入挖掘,形成数量巨大、类型丰富、结构完整的大数据集合,并通过分类、重组、分析等一系列智能化处理,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为园区内企业及各级决策者提供参考。(四)移动互联依托高速、优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利用移动互联网开放、互动、便捷、高效的优势,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无线视频会议、高清路况监控、实景导航、移动云存储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增值服务,提升园区的管理、服务、引导能力,提高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效率。五、建设内容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资源和服务,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一)信息基础设施1.有线宽带网络推进园区内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实现“千兆进园区、百兆到桌面”的服务能力,为园区企业提供高速、安全、优质的网络服务。2.无线通信网络在园区内办公楼宇、活动场馆、餐厅、会议室及主要道路等重点区域,实现无线局域网全覆盖,提供便捷的无线上网服务;推进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园区内4G移动通信网络深度覆盖,保障通信质量。3.物联网设施根据园区需求,合理部署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视频摄像机等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对园区内环境、设施、人员等信息进行采集管理。4.应用终端覆盖根据园区实际情况,推进园区电子屏、楼宇互动终端建设,并依托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载体,有针对性地向不同企业、不同人员推送园区公共服务信息。(二)公共数据服务1.公共数据中心建立集约化信息通信机房和外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依托公共数据中心,以及空间地理、实有法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等区级基础信息资源,建立园区基础设施、企业信息、经济数据库等园区信息资源数据库,并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和交互标准,与XX区政务信息资源库实时对接。2.数据采集发布系统建立公共数据采集发布系统,汇集园区信息、企业宣传、项目招商、政策法规、产业资讯等各类数据,集中统一发布;依托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园区内各类数据,向各业务系统和相关数据中心报送业务办公、招商管理、视频监控、防盗报警、设施状态、物业服务、资源能源、环境监测、交通状况等信息。(三)智慧办公1.办公管理建立园区综合信息门户,打造园区管理平台,提供园区事务咨询办理、投诉建议、结果推送等在线服务;打造园区办公平台,实现邮件收发、远程办公、协同办公、信息资源云共享等办公辅助功能;集约建设公共展示中心、公共商务中心、公共会议中心,满足企业商务展示、视频会议、远程培训等需求。2.招商管理打造智慧园区招商管理系统,实现园区招商项目登记、审核、签约、落地、实施等全流程跟踪管理;基于园区入驻企业、经济运行、科技创新、环境影响等各方面基础数据,为园区招商提供科学的决策辅助和趋势预判。3.物业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园区监控、能源、照明、空调等重点物业设施的实时感知,根据设施状态主动提供物业服务;建立园区安防监控调度平台,智能监控园区环境人员出入、道路状况、楼宇情况等信息,通过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手段实现网格化管理调度,并与120、110、119等紧急救护系统联动,实现突发情况的智能化处置。(四)员工综合服务1.企业员工管理推进基于园区智能卡、近场通信,以及指纹识别、视网膜与虹膜识别、声音识别等身份识别技术应用,集成门禁、考勤、车辆通行、停车计费、生活消费、超市购物等企业员工办公生活服务应用。2.员工信息服务建设园区企业员工网上社区,发布各类园区信息,帮助员工及时获取园区管理机构、入驻企业、社团、商业机构、物业等方面资讯;发布周边生活服务信息,满足企业员工就餐预定、健身场馆预定、网上叫车、快递代收、预约取件等生活需求。(五)智能交通管理1.静态交通实时获取园区停车位信息,通过园区信息发布终端动态展示,实现停车位在线查询、预订、付费;支持基于近场通信(NFC)、位置服务(LBS)、室内导航等技术的智能寻车。2.动态交通依托道路诱导、信号控制、实时交通信息推送等手段,实现道路智能管理;支持出租车、班车、工程车辆等的智能调度。(六)生态环境监控管理1.能源管理造园区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园区内各类能耗数据的分类、分项、分区域采集,为企业及管理方提供实时能耗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所采集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园区内各类主要用能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控制,帮助用户实现最优节能控制策略,降低能源费用。2.环境监控建立园区环境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实现环境数据自动采集、分析,智能评估园区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自动检测重大危险源、污染源等异常变化,并及时预警。(七)企业级应用1.信息化服务鼓励建设“双向互动”型云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基础架构服务、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支持企业上传个性化多样化应用软件,以及产品模型、工艺设计等知识资源,实现园区内企业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协同发展。2.综合业务服务以公共信息平台为载体,促进园区内外设计研发、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法律金融、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资源的集聚平台,构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企业发展服务体系。3.电子商务实现商务门户、主机存储、商业软件、电子支付、移动商务等电子商务集成应用,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4.区域物流以园区为整体,布局共同配送体系,依托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企业提供合理、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5.园区协作依托园区技术交流和商务合作信息平台,支持园区间商务信息共享,促进线上线下合作交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发展;在此技术上,实现不同园区间梯度产业转移企业迁移等方面的良好对接,为优化区域整体产业布局提供支撑。(八)智慧产业1.两化深度融合深化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等的企业集成应用,推动企业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DF)等示范建设;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和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创新;提升商贸服务业、消费者服务业信息化应用水平。2.企业创新发展推进企业参与协同创新、按需制造众包生产、企业协同网络制造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发展模式;推动基于产品智能化的在线检测、在线维护、在线增值服务等产品服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促进网络制造、异业联盟、平台经济、众包众融等新经济业态发展。3.新兴产业集聚鼓励智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通信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以及大数据服务、定位导航、互联网金融等应用导向型产业向园区集聚;鼓励文化创意、商贸物流、软件信息、休闲旅游、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向园区集聚。六、具体要求(一)重点先行,分步实施园区应在在XX区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需求和基础条件,有序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先期以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综合管理、企业及员工基础性服务功能为核心,创新园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聚焦商务应用、行业应用、企业应用,整合园区内外资源,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互联网与物联网深度融合,实现园区及产业链间协同创新发展。(二)明确定位,突出重点园区应根据明确自身产业发展定位,根据入驻企业的实际需要,以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依托信息化平台和园区数据资源,有效实现智慧园区“集要素、整资源、造功能、搭平台”功能,在为协助入驻企业和员工营造良好工作生活氛围的同时,实现资源有效整合,进一步凸显园区产业特色,促进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三)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园区应根据XX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按照XX区智慧政务资源库的接口标准及数据规范,有效利用现有公共信息资源,推进智慧园区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管理、企业运营、经济运行等园区信息资源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统一标准,与区级政务信息资源库实时对接,将各类有效数据纳入区级信息资源库,为智慧园区的数据积累、挖掘、分析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更好地推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七、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应建立完善的智慧园区综合推进机制,构筑政府引导、园区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协同共建的发展格局。(二)实现长效管理建立智慧园区标准化体系。完善各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为园区运维、产业服务和员工生活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三)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府引导、园区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智慧园区多元投资建设运营模式,对示范性智慧园区统筹安排有关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四)保障信息安全强化智慧园区信息安全体系,深化风险评估、等级保护等制度落实,保障园区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运行安全。(五)开展宣传培训加大示范性智慧园区的经验推广和重点项目的展示力度,增强全社会对智慧园区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并依托高校和培训机构分类分层开展人才培训。',)


  • 编号:1700809749
  • 分类:标准规范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13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319345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标准规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