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标准规范 > 智慧园区数字化建设项目建设方案2022

智慧园区数字化建设项目建设方案2022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智慧园区数字化建设项目建设方案2022,格式为 docx ,大小 1556275 KB ,页数为 42页

智慧园区数字化建设项目建设方案2022


('XXX工业园区智慧园区数字化建设项目建设方案XXX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XX月XX日目录1项目概述......................................................................................................21.1项目背景................................................................................................22园区现状及建设目标....................................................................................22.1园区现状分析........................................................................................22.2建设内容及目标.....................................................................................32.2.1建设内容.........................................................................................32.2.2建设目标.........................................................................................32.3需求分析................................................................................................32.3.1业务应用需求..................................................................................32.3.2数据资源需求..................................................................................42.3.3系统集成需求..................................................................................42.3.4基础支撑需求..................................................................................43项目总体设计...............................................................................................63.1建设原则................................................................................................63.2建设依据................................................................................................63.2.1法律法规.........................................................................................63.2.2标准规范.........................................................................................63.2.3行政规章与政策文件.......................................................................73.2.4指导性文件......................................................................................73.3系统架构设计........................................................................................83.3.1总体架构.........................................................................................83.3.2网络架构.........................................................................................83.3.3系统部署方案..................................................................................93.3.4平台安全服务..................................................................................93.3.5信息安全保障设计..........................................................................94项目详细设计.............................................................................................104.1基础支撑平台设计...............................................................................104.1.1工业互联网平台............................................................................104.2平台应用系统设计...............................................................................154.2.1园区驾驶舱....................................................................................154.2.2园区画像.......................................................................................164.2.3安全监管.......................................................................................174.2.4应急指挥.......................................................................................184.2.5环境监管.......................................................................................204.2.6封闭管理.......................................................................................204.2.7移动应用.......................................................................................224.3基础设施平台设计...............................................................................244.3.1应急指挥中心设计........................................................................244.3.2融合通信平台................................................................................254.4园区公共设施建设...............................................................................264.4.1监控布点.......................................................................................264.4.2端道路卡口....................................................................................264.4.3高空瞭望.......................................................................................264.4.4企业安全网闸................................................................................261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化工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壮大、产量逐年提升。化工园区作为化工企业的主要聚集区,也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的集中区域,区域内涉及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化品,且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数量众多,安全风险集中,一旦发生事故,易造成人员、财产的重大损失。近年来我国的化工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化工园区的数量、体量都在快速壮大,据统计,目前全国化工园区已经达到了676家。化工园区或以化工为主的工业聚集区环境污染严重、安全事故频发等,导致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代价巨大,究其原因主要为应急能力建设滞后,突发事件处置混乱,缺乏科学应对机制等。2020年,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牵头启动《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于10月11日发布。综合研究各地化工园区认定标准,以及园区管理工作实际,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全面整合园区信息化资源,建成集安全、环保、应急、能源、封闭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打造化工园区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化管理水平,是智慧化工园区建设趋势。2园区现状及建设目标2.1园区现状分析园区内的企业虽然建设有部分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监测预警系统,但均是各自为政,缺少有效整合,并且管委会缺乏对整个园区安全、环保实时动态信息的掌控,缺少预测、预警系统。2.2建设内容及目标2.2.1建设内容基于目前园区已投产运行企业及后期新入园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系统资源条件下,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和协同应急救援三大业务功能为基础,开发建设智慧园区数字化平台,具体包含:园区三维地图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园区画像、安全监管、环境保护、应急指挥、封闭管理、能源监管建设,实现与省化工产业大脑的对接。2.2.2建设目标利用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底座,以园区各局办和企业应用系统汇集而来的海量数据为基石,建立从运营状态可视、业务分析预警、辅助决策执行的能力,并融合园区应用,提供用户统一入口,实现园区的可视、可管、可控,建成智慧园区数字化平台,实现园区管理的数字化运营目标。同时,实现智慧园区数字化平台与省化工产业大脑平台的对接,保证化工产业大脑平台的稳定运行。2.3需求分析2.3.1业务应用需求结合园区信息化建设情况,智慧园区各业务应用需要考虑以下需求:园区驾驶舱园区与企业画像智慧安监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封闭智慧能源2.3.2数据资源需求数据是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基础和核心,智慧园区数据主要来源于园区和政府部门采集获取的数据、空间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监控数据等。2.3.3系统集成需求园区管委会及园区内企业已建成众多信息化应用,智慧园区数字化平台建设需要集成与安全风险和应急相关的现有系统和本次项目新增的系统,构建统一的系统集成工具,需要具备以下能力:应用集成:应用与应用间、数据、消息、API集成业务集成:园区系统到政务系统、园区系统到企业系统,跨业务数据交换设备集成:设备到设备、OT和IT间的融合整合接入园区重点企业的视频监控图像和监测监控数据,掌握重点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及风险分级管控数据;提供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平台以及政府应急平台所需的数据、图像、资料等,配合完成应急有关的各项任务;通过多种链路通信互联技术手段,实现与国家、省、市相关平台的互联互通。2.3.4基础支撑需求2.3.4.1智慧园区运营中心智慧园区运营中心汇聚园区多维度多类型数据,通过融合分析展示,实现园区运行管理、辅助决策支持和应急救援指挥三大功能,满足园区运营管理基本职能。2.3.4.2数字平台目前政府和企业已经或正在建设一系列的应用系统,迈向2.0阶段的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园区内外、政企之间、平台和应用、数据和业务都需要从整体、统筹的角度去考虑,以免再次落入单点建设、烟囱式建设、不可运维、升级困难的传统路子上去。构建一个数字平台,开放架构,持续迭代升级演进,保持领先构建一个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视频云、GIS等新信息技术的数字平台,持续为园区积累业务资产、IO资产、数据资产。打破系统壁垒,为园区内多业务系统联动、跨部门业务系统对接、园区与企业侧系统对接奠定基础通过集成平台可实现园区内各子系统、上层业务系统之间的联接,真正实现多系统、多业务的联动。打破数据壁垒,构建园区工业大数据平台,面向未来可提供基于大数据的AI能力,实现园区精细化管理打造端到端自主可控的信息化平台,树立行业标杆2.3.4.3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建设主要包括主机、存储、网络、安全及其他硬件在内的硬件基础设施,通过虚拟化等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逻辑整体,同时通过云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监控、管理、调度,建设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为平台的网络访问、上层应用、数据提供安全的运行环境。2.3.4.4数字化改造需求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坚持小切口大牵引,坚持综合应用、高效协同,努力实现从数字赋能政府履职,向全方位推进政府体制机制和业务流程系统性重塑的整体跃升。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构建数字经济系统,打造产业大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次重大探索。产业大脑一体化综合支撑系统作为产业大脑的核心系统,在统一用户体系和产业数据仓的基础上,通过产业中台与产业服务中枢的共性支撑,实现产业数据标准化,数据智能化和业务服务化,向政府侧和企业侧统一提供来自政府、行业和地方的产业服务目录,牵引产业资源共用复用,支撑政企协同、开放赋能、生态创新、持续成长的产业大脑运营,为产业大脑的各类丰富应用场景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稳定的运行环境,可以推动政府、企业、社会整体联动的生产关系重塑,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生产力再升级,支撑制造业的整体高质量发展。3项目总体设计3.1建设原则本次设计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先进性、标准化、开放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等建设原则。3.2建设依据3.2.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3.2.2标准规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信息化领域10项技术规范的通知》3.2.3行政规章与政策文件《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突发事件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意见》3.2.4指导性文件《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理规程》《关于进一步推进危货道路运输单位和危化品装货单位信息互联点的通知2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总体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3.3系统架构设计3.3.1总体架构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借助云计算、5G、物联网、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采用“平台+APP应用”的总体思路,建设满足园区智慧化管理应用平台。3.3.2网络架构网络系统是园区相关业务数据传输和交换的基础设施,必须满足管委会及相关部门之间的互联及各类业务数据的传输,同时应满足企业视频监控信息、园区全景监控信息、采集仪信息上传的专线连通。根据智慧园区规划设计和建设的要求,需要实现园区网络的全覆盖。3.3.3系统部署方案为保证园区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结合大数据局及园区实际情况,智慧园区平台采用本地部署结合大数据局提供政务云进行业务模块的云部署方案。园区企业的视频监控信息上传本地机房。平台的其他基础支撑平台、业务模块系统和业务数据直接部署、保存在政务云平台。3.3.4平台安全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攻击、勒索病毒等对园区信息化建设构成了较大的挑战,一旦受到攻击破坏会对园区企业正常生产和公共服务造成损害。智慧园区平台的安全架构既要能够满足业务系统安全防护需求,也能满足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平台的安全体系要确保平台符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园区平台租用公有云的堡垒机、WAF、日志审计、数据库审计等安全服务。3.3.5信息安全保障设计为保证项目信息安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提供法律、资源、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安全需求界定、安全设计及安全服务。在项目运维期间,通过技术设施安全评估、技术设施安全加固、安全漏洞补丁通告、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以及信息安全运维咨询,协助组织系统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安全运维工作,以发现并修复信息系统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隐患被非法利用的可能性,并在安全隐患被利用后及时加以响应。4项目详细设计4.1基础支撑平台设计4.1.1工业互联网平台4.1.1.1信息全集成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企业全信息集成平台旨在实现园区内各类系统数据集成和融合。全信息集成平台支持OPCDA、OPCA&E、OPCUA、Modbus、CDT、IEC104等工业协议数据转换和接入,支持SQL/ODBC、WebService、WebAPI等接口方式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支持RTSP协议数据采集和处理。4.1.1.2云边协同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平台以边缘计算平台作为云边协同的边,边缘计算平台为软硬一体,实现边缘侧底层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结果上传。边缘计算场景用于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4.1.1.3对象化工业数据湖对象化工业数据湖提供面向对象结构的数字化企业模型构建方法,对时序、流式、关系型等多元数据进行清洗、重组和标准化处理,优化企业数据的层级关系,提升数据流通效率,构建对象可视化数据模型,提供多维度、多视角的数据服务。能监控全厂关键数据,包括库存、生产、运营、能源、设备等数据。4.1.1.4数据建模及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支持对象化元数据定义、数据标准化和信息模型的运行期管理,支持对象模型的组织管理和工厂建模,提供对象模板、对象实例和功能集合的可视化组态管理功能。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属性、服务、事件与订阅等方法构建业务场景,提供统一的面向工厂设备、人员、物料、产品等维度的对象化模型定义能力,实现标准化元数据清洗与组织;同时,将真实工厂的单元主体,以对象化的全信息模型来表示,结合工厂的单元模型与生产组织关系来建立工厂数字化模型。系统提供数据集成、数据加工、数据管理、数据服务的能力,帮助制造业企业快捷构建自身系统性的数据治理,实现企业内各业务系统异构数据汇聚,沉淀优化企业数据模型,强化数据质量,能够对外提供加工后的业务数据支持应用快速开发和数据可视化。4.1.1.5工业微服务架构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通过工业微服务来实现机理模型算法的模块化和软件化,满足工业APP的运行和扩展。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工业微服务正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方面,基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经验知识所提炼出来的各类原始机理算法模型通常缺少对外调用的接口,也往往难以进行独立的调试、运行和升级,需要用工业微服务的方式将这些机理算法模型集成起来,封装成可独立调试运行的单一功能或服务模块,提升易用性和可维护性。另一方面,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基于工业微服务模块进行工业APP开发,既能够借助工业微服务并行开发、分布运行的特点,有效发挥平台海量开发者接入、资源弹性配置、云化部署运行等优势,又能够利用工业微服务独立隔离、灵活调用的特点,克服工业APP所面临的快速运维、持续迭代、个性化定制等问题。4.1.1.6工业APP开发环境平台提供微服务容器框架,每个APP都运行在一个独立的容器中,可实现热插拔。提供交互式业务和流程设计器,满足流程监控、在线报表、APP业务管理页面、工作流管理、Dashboard分析、大屏画面应用等为一体的混合业务编排和场景设计要求。4.1.1.7数据DIY分析与展示平台提供的数据DIY分析工具,用户可通过组态方式实现多元数据的自主分析与利用,如建立生产看板、能耗看板、设备预警看板、重要指标参数看板、重要摄像头监控等。工业过程中产生的时序数据、流式数据和关系数据,利用不同的展示方式,可实现多元数据的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为每个用户提供个人空间,用户可根据自己关注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定义,个人空间内容可进行权限控制。在可视化工具方面,平台提供了一整套数据展示的控件库,包括基础图元控件、图表控件、报表控件、趋势控件、实时报警控件、历史报警控件和视频控件。基础图元控件包括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弦、扇形、多边形、按钮、棒状图、管道、直线、弧、折线、文本、数据链接和图片等;图表控件包括柱状图、曲线图、散点图、折线图、饼图、气泡图、面积图、玫瑰图、仪表盘和热力图等。4.1.1.8多组织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针对多组织的用户,通过集成部署,各实际业务中所需的组织、人员、用户及权限不需自己再维护一套,由工业互联网平台统一提供,提高运维效率以及数据同步性,满足第三方平台不用维护自己的组织、人员、用户及权限。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多组织实现多公司人员组织架构、以及用户和权限管理,供第三方平台调取和使用,实现对组织、人员、用户、权限的统一处理,满足平台集成需求。4.1.1.9多租户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多租户设计的SaaS系统,可以为多个租户(客户)提供服务,实现多个租户在互联网环境下使用同一套程序,且保证租户间的数据隔离。工业互联网平台多租户架构设计模式,重点关键技术是同一套程序下多个租户数据的隔离,实现数据的安全性,防止租户数据不经意或被他人恶意地获取和篡改。4.1.1.10工业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平台是基于企业全信息集成平台与对象化工业数据库构建的大数据挖掘和场景化人工智能应用的组态开发环境。它根据标准化的装置、设备、产品和人员等全信息画像,基于大数据业务场景建模、训练实验、模型评估和运行发布流程,实现面向生产优化、质量溯源、安全管控方面的综合应用。通过机器视觉、人员定位、自然语言识别等技术融合应用,实现人员安全作业管控、非智能仪表的普适测量、危险区域或者密级区域防护等智能化场景应用。4.1.1.11移动应用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同时包含移动应用子平台,是一个运行于智能设备上的移动应用平台。让所有关键应用在一台手机上展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让用户可以充分利用会议、出差、在家等自由时间处理工作事宜,帮助用户实时掌握生产状态,随时随地高效处理事务。4.1.1.12基础服务平台智慧化平台是以GIS为基础的综合性系统,应用系统与GIS系统的集成程度较高,对GIS系统的应用要求高,为了保障园区智慧化平台应用系统的功能性、稳定性和响应速度,需配置一套GIS平台作为基础应用支撑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GIS功能开发。4.1.1.13园区航拍图采用规划局提供的园区航拍图,航拍图应涵盖园区主要区域,精度达到1:500与园区矢量图进行套合,作为园区地理信息一张图主要地图源使用,采用本地访问的方式进行访问。4.1.1.14园区矢量图采用园区矢量底图(涵盖园区主要区域),地图底图采用WGS84或CGCS2000坐标系,比例尺为1:100或1:500等大比例尺底图,作为地理信息一张图主要地图源使用,在矢量图中要分别有园区道路、电网、水网、河流、山川、地块线、地块面、党政机关、重点单位、居民区、疏散点、商贸企业、餐饮企业等要素,并可根据需要自行添加或维护相关要素。4.1.1.15园区三维建模采用规划局提供的工业园区三维建模数据,包括园区地形地貌、企业建筑、生产装置以及地上(地下)管网,与其他地图源共同使用,进一步加强园区应急保障能力。建模需要按照1:1建模,需要真实精确表现建筑物、装置等的外观,在不影响建筑物、装置等真实性几何结构的基础上,部分非常精细的细部实体结构允许被忽略。4.1.1.16园区三维实景对园区内主要道路、重点企业的重点生产装置、储罐区及周边,以及园区内其他重点目标进行实景采集、加工、入库。4.2平台应用系统设计4.2.1园区驾驶舱根据园区具体需求,制定园区运营数据分析驾驶舱,包含园区总貌、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封闭管理、环保管理、能源管理等板块。4.2.1.1园区总貌通过一张图显示园区基础概况,包含园区基本信息、机构、设施等数据,园区三维地图,入驻企业基本信息等。4.2.1.2AR实景应用AR实景地图服务主要是从园区实景的视角来管理园区。基于AR实景地图服务客户端扩展人脸、卡口、BA三种设备标签,支持人脸抓拍数据查看、视频查看;支持过车数据查看、视频查看;支持BA设备数据查看。4.2.1.3安全一张图安全一张图,突出“两重点一重大”的安全区安全监管,通过安全一张图,可直观了解园区安全态势,便于决策部署,提升园区安全水平。数据模型前置预警,分色预警,分级处置、保障园区安全4.2.1.4应急一张图应急一张图,以GIS为核心,通过对事件应急中地理信、环境信息、事件态势信息、人员处置动态信息等关键要素的抽取,形成应急处置全貌,辅助领导掌握事件动态,进行精准指挥调度。主要支持的功能如下:支持列表查看应急预案并可以查看;支持折线查看事故影响详情预测;基于GIS地图展示事发周围的应急物资、应急人员、摄像头及其环境敏感点并且在GIS图下方展示实时园区内的应急物资情况及应急人员数量等;支持折线图展示对重大危险源的分析;支持环形图展示当前全区内的风险分级情况;支持仪表盘和列表共同展示园区内的环境情况;支持实时展示周围的高空视频监控便于观察园区内的环境;支持列表展示应急处理流程并可以查看;支持柱状图展示周围有毒气体的监测。4.2.1.5环保一张图环保一张图的主要是功能是基于GIS地图,按照“点、面、域、空”四个层次进行全覆盖立体化感知和预警,实现精细化管理。4.2.1.6封闭管理一张图封闭管理一张图,为园区企业、人员和车辆提供安全、高效、智能、生态的交通运输服务;为园区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和充分的信息支持和信息化决策支持。4.2.1.7能源一张图能源管理一张图,按照园区的能源消耗关系,形成园区能耗指标,实现能耗的可视化管理,为园区提供一个全面实时、可视化的能源监测决策分析平台。4.2.2园区画像从园区基本信息、基础设施各个指标,以及企业基础、安全、环保、应急等多个维度的信息录入构建园区画像,实现对园区的多维度深度刻画。主要功能:一企一档、园区档案、知识库、网格化管理。4.2.3安全监管立足于园区日常安全生产,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包含对重点监管的危化品、危化工艺和重大危险源的网络化、数字化监管,智慧安全子系统将实现基础数据采集与分析,结合数据模型前置预警,直观了解园区安全态势,针对不同风险与隐患进行分级处置,保障园区日常安全生产,降低生产事故发生率。4.2.3.1风险分级管控基于生产企业的基础信息、工艺信息、装置信息、管理信息等动态情况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利用相应的专业风险分析模型,接照点(如重大危险源等)、线(如工艺装置等)、面(如工厂区域等)三维一体的风险分级管控思想,实现各类风险的科学辩识、量化分级和分级管理,增强对生产企业各类风险量化分析、态势分析、预测预警的综合管控能力。包含风险地图、辨识评估、风险防控、统计分析。4.2.3.2风险监测预警通过接入企业有毒可燃气体、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工艺、重点区域视频、高空瞭望等实时监测数据、视频。包含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区域视频、有毒可燃气体、管道泄漏和高空瞭望监测及报警管理。4.2.3.3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模块涵盖了政府端和企业端应用,企业端通过日常隐患自查自报等方式,让政府能够有效监管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为园区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效考核提供依据。实现了对安全隐患的记录、评估和分类处置,完整记录整改过程。主要功能包含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挂牌督办、整改通知单、隐患状态跟踪、隐患统计分析查询。4.2.3.4危险作业监管建立企业作业步骤SOP,辨识作业风险,自动过滤承包商人员资质信息,落实风险削减措施,验收作业成果,通过系统对作业流程严格把控;同时通过系统进行作业票风险辨识、措施实施、在线审批等过程,在作业票办理合规的同时提升办票效率。支持移动端上报、审批、验收。4.2.4应急指挥应急指挥子系统,是化工园区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最重要的辅助决策工具。为提升平台的可视化水平,需要将此模块与地理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应急相关数据都能通过GIS技术进行可视化展示。4.2.4.1自然灾害预警分析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以当地气象部门数据为支撑,结合园区监控系统及数据发布系统,为园区提供气象服务及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4.2.4.2应急资源动态维护各类应急资源库中储备的各类应急物资基本信息,为应急事件处置流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人员通过GIS、图表等多种方式展现资源的地点、数量、特征、性能、状态等信息,迅速调集救援资源进行有效的救援。4.2.4.3应急值守在指挥中心进行24h值守,包含值班人员管理、排班换班和值班日志。值守,包含应急指挥中心值守以及医院值守。4.2.4.4告警管理集成物联网终端或视频监控等,系统提供平台告警功能。监测区域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进行报警,为人员处理告警事件提供辅助决策,具体包含告警事件核实与处理。4.2.4.5事件管理进行事件管理,事件管理模块主要包含有以下功能:事故上报、事故处置、事故跟踪和反馈。4.2.4.6指挥调度结合多媒体通信、高清视频等多种先进的技术,对园区内泄露、火灾、爆炸、暴雨等紧急事件进行管理,实现应急事件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可提高应急防范、救援和保障能力,使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模式从静态、时候管理向动态、实时监管模式的转变,满足园区日常值守与应急救援业务工作。4.2.4.7结构化应急预案结构化应急预案以对“事前准备、事发响应流程、事中应急处置、事后总结提升等过程的综合管理”为目标,通过对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数字化、结构化、图形化、流程化进行实现。4.2.4.8应急演练在真实环境中的进行的实战演练,用于园区及企业的日常和专项演练场景;包括演练计划的制定、演练方案的管理、演练的实施、演练评估,相关单位根据演练方案对响应的演练过程进行指挥、调度,同时,系统对演练的过程形成文档,实现对演练的评估和总结。事故模拟处置培训。4.2.5环境监管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相联,基于GIS地图实现园区整体环境的全方位立体化感知,为开展后续环境监管和监督提供数据支撑,最终实现污染的精细化管理。4.2.5.1环境立体感知通过在园区设立大气环境、水环境、VOC整体排放同时接入企业污染源监测监控,基于GIS地图实现园区整体环境的全方位立体化感知,设置超标报警值,可显示历史趋势,为开展后续环境监管和监督提供数据支撑,最终实现污染的精细化管理。4.2.5.2环保设备状态监测针对园区内环保监测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动态展示。4.2.5.3环境监测预警参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结合地方园区监管特点以及行业经验等,为环保监测数据设置超标报警值,实现对实时监测数据与报警情况的管理。包含指标异常报警、视频联动预警、报警处置闭环。4.2.5.4危废固废监管通过录入危固废的基础信息、转移联单等数据,实现固废的产生、转移(运输)、存储、处理的全流程管理。4.2.6封闭管理旨在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园区环境,增强园区周界和卡口监控能力,改善园区应急处理与决策能力,提高园区安全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为园区企业、人员和车辆提供安全、高效、智能、生态的交通运输服务;为园区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和充分的信息支持和信息化决策支持。4.2.6.1出入管理对进入园区的车辆与人员进行监控与识别,园区管委会和企业员工可以在园区进行备案,访客若要进入园区需提前由所访问公司担保申请。对人员与车辆的基础信息进行管理,且能进行分级别、分权限和分区域的管理。4.2.6.2访客管理对周界异常报警进行监控和管理,以保证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报警区域的情况,快速的作出应对。4.2.6.3危化品运输监管主要对危化品车辆在园区内的运输监控管理,包括车辆审核、交通监控、道路卡口等情况。4.2.6.4能源监管对园区能源进行分类、分层、分区域等形式的精细化测量。包含能源数据采集、能源监控、能源统计等业务功能。4.2.6.5能源数据采集对接园区接综合能源智慧管理平台,接入园区水、气、电、冷、热、光储充等多形态能源数据。形成园区能源分类、分层、分区域等形式的精细化管理。4.2.6.6能耗实时监测通过绘制园区能源网络总图及水、电、天然气、蒸汽、压缩空气能源介质能流图,并配置报警信息,超限进行及时报警,能够真实的反映能源网络的平衡状态,支持损耗报警功能,其报警设定值由平台管理者自主设置。4.2.6.7能源统计实现园区级、企业级耗量统计报表;报表以日、月、季、年粒度进行,报表格式可自由配置;形成对比分析能源管理一张图。4.2.7移动应用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紧急性、以及事态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应急管理面临严重的“第一现场”信息,包括现场音视频匮乏、信息不对称所带来诸多的决策困境。在这个意义上,信息传递和处理成为制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关键要素,也成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中的核心内容。将移动应用集成到浙里办或浙政钉app上,不进行其他应用app的开发。实现以下业务功能:现场信息管理、事故信息管理、实时信息交互、基础资源检索、分角色分权限。4.2.7.1移动端基础服务移动终端基础服务统一管理所有APP端并提供服务,为APP端提供信息交互服务、基础数据服务、一张图服务、视频管理服务、设备管理服务、安全管理服务、授权服务。4.2.7.2应急人员应用面向现场应急业务人员,包含应急队伍、医疗、消防等人员,基于安卓系统进行开发,主要提供事故信息报送、研判结果接收、采集信息分发、任务接收反馈、视频回传共享、通信录一键通、资源快速检索、现场应急一张图等功能。4.2.7.3指挥人员应用面向领导及事故指挥人员,基于安卓系统开发,主要提供事故信息调阅、任务指令调度、事故态势跟踪、视频图像调阅、通信录一键通、研判结果调阅、资源快速检索、现场应急一张图等功能。4.2.7.4企业人员应用面向企业人员,基于安卓系统开发,提供作业许可的填报审批、隐患自查的填报、隐患整改情况的填报、提交等工作。提供综合展示、风险管理、隐患管理、事故管理、教育培训管理、承包商管理、隐患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环保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法律法规及标准管理等功能查看和审批。4.3基础设施平台设计4.3.1应急指挥中心设计4.3.1.1指挥大厅建设指挥大厅建设内容包括大屏显示系统、会议系统。指挥大厅设计图、参考图如下:本次园区指挥中心大屏显示系统组成主要由三大子系统构成:信号源子系统、控制子系统、LED显示屏子系统。除了三大子系统以外,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还包括配电子系统、通讯传输子系统、视频编辑子系统等。4.3.1.2研判室建设研判室常态下作为会议室使用;非常态下作为应急会商、调度决策、专家与领导讨论以及指令下达的场所使用。4.3.1.3设备间建设机房系统工程是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上的系统工程,在工程设计中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所采用的技术符合标准化、开放性的要求,并具有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确保本工程的安全、可靠和实用,实现设备共享、数据共享、信息共享、应用共享,有效地利用在设备上的投资。机房是整个数据交换及上传的中心枢纽,本次园区机房实际建设需求内容如下:序号机房建设系统1供配电工程2UPS不间断电源工程3精密空调系统4弱电工程—门禁控制系统5弱电工程—视频监控系统6消防工程—自动消防报警系统7消防工程—气体灭火系统8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9防雷系统10接地系统4.3.2融合通信平台融合通信平台能够实现各种渠道的接入,包括会商终端、视频监控、语音话机/手机、移动终端、单兵执法仪、短信系统、传真系统等,各种渠道接入后对上层可视指挥调度应用提供通信能力支撑,开放接口供上层应用进行音视频通信的控制。同时融合指挥平台提供向上接口,便于后续平台的对接。4.4园区公共设施建设4.4.1监控布点本次规划建设一套看得清、预防早、处理快、易维护的监控系统个,结合当前主流云化技术及智能分析技术实现整个园区智慧化管理。将从以下方面进行建设:高清全覆盖提升全网智能系统建设采用易维护设备和高效的管理工具。在视频监控建设上采用云化架构设备,减少维护成本。4.4.2端道路卡口在实时记录通行车辆图像的同时,系统可自动对车辆牌照进行识别,包括车牌号码、车牌颜色的识别。4.4.3高空瞭望远程高空瞭望监控,对园区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观察和分析,值班人员可以根据报警信息,及时定点跟踪确认,第一时间调度处置。使用高清晰度摄像机和高速视频回传技术,可实现传统视频监控系统部署方式中难以解决的矛盾。4.4.4企业安全网闸企业安全网关可通过OPC数据服务接口采集DCS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的实时数据,将数据上传给安全网关内机,通过安全网关的隔离模块将数据传输到外机,通过政府外网或者专网将数据上传给设备与数据管理服务器,实现化工园区工业企业的控制系统中的实时数据采集与上传。5项目建设管理5.1管理组织机构由于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及较高的专业化知识的要求,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必须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进行,并依托具体的实体来进行管理和实施工作,以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成。本项目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这不仅要求项目的设计和建设遵循统筹规划的原则,同时也要求建设起一个与项目配套的运维与管理机制作为保障,从而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为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建设和稳定运行,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机构。为此,拟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项目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在工作完成后自动撤销,成员因工作或职务变动不再担任成员的,由继任者接替。图7-1项目组织机构设置图本项目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将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负责项目实施的指导和技术咨询。1)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建设单位成立项目建设筹备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亲自任小组组长,抽调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负责整体把握工程实施的总体和阶段性目标,协调各承建单位的工作进度,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等。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项目建设领导、规划和组织工作,对重大的技术、管理、业务规范和部门关系协调等进行决策。其主要职责包括:确定建设目标,审查项目建设方案;审查和批准建设任务和年度计划;协调与各有关单位的关系;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协调、监督和检查。2)项目实施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是项目实施全过程中所有工作的总负责机构,对工程实施的成果性、效率性目标负责。同时负责协调指挥工作,落实项目领导小组提出的项目意见,统筹下属各工程部门及项目小组的工作。在领导小组及项目管理办公室之外,设立项目监理部门及项目专家组,以及质量检验与验收、商务、系统部署、技术研究与培训四个小组,其职责分别如下:\uf0d8项目专家组负责项目实施的各个方面的咨询顾问工作,具体包括项目咨询方、业务专家、安防技术专家、网络专家、安全专家等。\uf0d8项目监理单位由公开招标确定的工程监理单位负责,其主要职责: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对建设工程质量、造价、进度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对工程建设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uf0d8商务小组负责项目中有关商务活动,如招标、评审等手续的具体办理,并负责所有硬件、软件保质保量到达用户现场,办理一切相应手续。\uf0d8技术研究和培训小组负责本次工程各项建设内容中重点、难点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以及开展具体的技术培训工作。\uf0d8质量检验与验收小组负责对项目中各项建设内容的软、硬件产品的质量、性能检验及工程验收等工作;负责制定各阶段验收方案,填写相应的验收报告。其中,安全产品的检验与验收应按照国家安全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uf0d8系统部署小组负责前端摄像机、网络系统、服务器与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安全系统的安装调试,书写安装调试报告和项目系统的安装设计及配置手册,组织现场安装调试培训。\uf0d8项目技术协调小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本项目工程建设的技术管理工作,具体负责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5.2项目实施机构5.2.1组织机构项目实施机构主要由项目建设单位与参与此工程建设的承建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同组成。图7-2:组织机构图根据本项目的特点,项目管理机构由四个层次组成。项目组织体系由项目业主单位和承建单位共同建立,在组织体系中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在项目领导组的统一指挥下,通过调度管理组对各项目职能组进行调度、控制。同时,通过各级项目组长负责制,明确各职能组的职责及组间关系,形成垂直性管理体系,以保证项目组织协调运作,顺利完成项目实施任务。各项目组之间的工作流程和协作关系说明如下:整个项目的最高管理机构是项目领导组,负责整个工程的总体决策,并通过项目经理对整个工程进行管理。项目经理向项目领导组负责,通过调度管理组协调各种资源,完成项目实施。最后一级组织机构由各项目组长负责,在调度管理组的统一协调下,带领其小组成员进行具体的实施工作。项目实施机构职责:具体负责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安装、调试、试运行、验收等工作,保证项目按时高质量地交付使用。5.2.2职责说明(1)项目领导组负责整个项目实施的统一领导,在实施过程中对整个项目进行管理,做出重大决策。由项目业主单位和承建单位有关领导组成。(2)项目经理负责率领项目实施团队,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向项目领导组负责。由项目业主单位和承建单位的资深项目管理人员担任。(3)调度管理组负责调度、管理下属各职能组,督导项目的实施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定期召开审查会议,定期向项目经理报告项目的实施进度。由项目业主单位管理人员和承建单位管理人员组成。(4)采购组负责与设备厂商进行商务洽谈,保证设备如期、安全地到达客户现场。由承建单位的商务代表组成。(5)技术开发组完成系统的设计规划、参数制定、新旧系统对接等工作;对所有参加实施人员进行培训;负责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设计规划组由项目业主单位、承建单位的系统设计人员和设备厂商技术专家组成。(6)工程实施组负责完成系统的配置、调试工作;负责对项目业主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工程实施组人员由项目业主单位、承建单位及设备厂商的技术人员组成。(7)培训组负责培训的教材编写、方案制定和实施;负责培训的安排、组织、协调。由项目业主单位和承建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以及厂家技术人员组成。(8)系统验收组负责协助项目业主单位组织并完成测试、验收工作。由项目业主单位、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组成。(9)质量管理组负责对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督。由承建单位具有丰富的项目质量监督经验的质量专员组成。(10)文档组负责收集和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文档资料(书面的和电子的),并及时交付项目业主单位。5.3项目管理制度为确保项目工作正常、有序、高质地进行,必须针对管理流程和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实现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工程实施应采用现场管理方式,包括: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管理、工程施工管理,验收等制度等。1、计划管理为保证本系统在整个工程中方法的连续性,需要对本项目进行计划管理。计划管理必须符合本项目的工期和进度要求。应拟制本系统总工期策划表;根据此表,制定本项目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验收实施计划表。项目计划管理的执行包括下列内容:1)设计(包括设计联络和审批);2)运输(包括保险和仓储);3)试验、检验和验收;4)图纸、文件提交;5)培训;6)文件编制的控制;7)材料和后勤的控制;8)保证期。2、质量管理传统的质量管理,重心在测试上,属于被动型的质量管理,在本项目中,同时兼顾质量预防和控制。事前预防:以质量管理规范和方法论为依据,从项目的早期开始控制项目中影响质量的因素,预防缺陷逐级扩大而导致返工而影响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成本目标实现。事中控制:检查和报告项目进行中的质量问题,把好质量检查关。3、文件管理应对本项目全部技术文件的按质、按期交付负责。应选派具有:工程图纸、文件管理经验;在类似工程中担任过此职;熟悉国家有关标准、文件管理人员担任此职。文件管理人员将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尽心尽职地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对所有系统工程相关文件的收发、图纸归档和协调联系等有关事务。4、施工管理施工组织总体部署将以系统工程理论为主导,辅以科学的施工计划管理,确保合同在规定的工期内履行。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主要包括施工指挥人员,由其协调和维护施工单位与业主及其它工程承包商之间的联系。施工管理人员将监督和控制施工的进行,以保证本项目的最终质量。施工阶段的管理是整个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最具关键之中心,该阶段的周期较长,人员、物料投入最密集,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形成并发展成熟时期,严格的管理是系统工程成功的必备条件,应采用网络管理方式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工作内容,同时兼顾其它系统施工。为了既能确保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又能把好系统质量控制关,需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按时间有序地完成各分项工作。施工过程的劳动力控制:根据要求,有计划地进行组织施工,并结合现场多变的实际情况,搞好现场调度平衡工作,作好每周协调,每日小安排,解决施工实际问题。施工过程的计划控制:在组织施工的同时,对各个施工点进行分析,对照施工组织设计或专业施工方案,是否按计划实施,从工期进度、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等各个方面去检查,做到一个月大检查,一周各子系统自检,并定期召开专题分析会,做到计划落实,整改到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技术负责人及安装设计、督导工程师深入施工现场检查,自检互检的纵向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做好施工与资料的同步进行:施工与资料的同步是工程质量的有力保证,工程资料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反映了我们的技术力量和管理素质,必须做到施工到哪里,资料反映到哪里,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提供及时、正确的资料数据,并每月检查一次。及时办理工程变更手续:所有各类设计变更和修改工作,要及时办理工程变更手续,修改以手续为见证,不得擅自修改工程中的一切内容,并在施工图中做好详细记录,为今后检修提供依据。5、验收制度制定项目各阶段的目标及质量考核指标。针对项目不同阶段的进展情况,根据考核指标对项目质量进行检查验收,以打分形式确定项目的质量,其中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以上为良好,70分以上为一般,70分以下为较差。对于检查验收70分以下的项目要查找原因,制定确实有效的整改措施,确保工程质量。6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6.1风险识别与分析本项目投资规模大,应用水平高,呈现出技术复杂,投资大的特点。因此该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的难度和风险因素剧增。如果对潜在的困难和风险估计不足,或不能有效化解这些风险,将可能造成重大失误和浪费。(一)实施风险项目实施过程是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产生和解决的过程,规划设计的不足、工程质量监理等任何一种的原因,都可能造成项目实施的失败。在实施过程,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需要建立有效的实施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需要配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否则,将难以有效化解实施过程的风险。实施风险包括:1)项目实施没有紧迫感,不能按进度实施。2)功能间的位置确定。3)监理公司工作不到位,项目实施的质量问题。4)项目实施的费用超过预算。5)双方人员变动。6)施工范围大,相关单位多,不可预见多。(二)运行风险本项目建设是为了应用,而应用是在系统可靠运行中实行的,因此要保障项目的稳定长期可靠的运行。但如果在项目运行性能、运行经费、运行人员、信息采集更新、可靠性、故障修复等方面考虑和安排不足,将为运行工作埋下了风险。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业务广泛且深度地依赖安防系统,任何系统的故障或不可靠运行,都将造成严重损失和恶劣影响。安防系统的运行风险成为不可忽视的且将长期存在的风险。具体包括:1)系统平台风险,系统硬件设备由于硬件本身或机房环境因素存在故障风险。2)数据安全风险,系统数据均存储在信息中心数据库中,数据库存在损坏可能,数据存在丢失损坏的风险。3)运营风险,平台上线后存在对系统的操作维护风险和运营成本风险。4)系统维护备品备件不能及时到位,维护费用不能及时落实。(三)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技术标准、技术路线、设备选型、工程质量、系统性能等风险。如:1)项目集成商选择不当,系统实施后无法达到设计目标。2)项目集成商投入不足,只想直接现有的系统和产品不愿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3)项目集成商对系统所要求的技术水平不够,经验不足。4)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不确定,需求不明确,项目集成商无法开展实际的建设。5)项目集成商对系统分析和设计理解不够,对系统的抽象不够。因而建设的系统灵活性不够,适用性不强。6)系统设计在技术实现方面有明显缺陷。技术风险不但关系项目的成败,也关系项目建设成本以及以后的应用和维护的性能。因此,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充分注意技术风险。(四)安全风险有部分的前端摄像机都安装在室外,遭到恶意破坏的几率较大;另外本期项目的传输网络选择了IP方式,因此网络安全将存在很大的风险;使用单位技术人员缺迁,由于缺少资金和人才,安全技术和设备很难达到安全要求;在管理方面,安全管理制度还有待建立和完善,又缺少应急处理预案,因此安全的风险是越来越大。系统的任何安全事故,都将造成严重损失和恶劣影响。(五)管理风险本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贯穿着系规划设计、实施建设、可靠运行、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是实施有效管理的过程。需要管理的内容有规划管理、过程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维护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同时还要加强人员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以及各种协调事项和各类风险控制,其中成本管理方面还包括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安全成本以及管理成本。随着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还将不断加大。如:1)各部门出现协调问题,系统不能发挥预期的效率。2)人员不配合,工作不能落实。3)项目管理问题是造成很多项目失败的原因。总体而言,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比较高,因为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信息化项目,其部分建设在短期内无法看到效果或无法形成能力。6.2风险对策与管理(一)建立管理体系,加强项目管理要开发项目管理工具,加快建立项目管理体系,具体包括项目咨询设计机构、项目建设监理机构、项目性能测试单位、项目资金概算决算审核小组、项目技术评审机构、系统安全测评机构等,组织这些机构从不同的环节实施对项目的管理,保障项目建设、应用、运行、安全、资金等方面的工作;要控制投资规模,小步稳步推进,努力克服不计成本的技术化倾向,盲目追求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建立项目运行维护机制,制定项目故障修复和紧急处理预案,明确运行维护的责任,定期做好系统安全测试。(二)改革投资模式,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审核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控制虚设内容和投资规模;确定阶段建设任务,严格审核建设项目经费,把好概算审核关,认真组织项目招标工作,包括软件开发项目;在资金拨付时,将根据建设进度,分阶段拨付,并留一部分资金用于风险控制,在项目验收时,将加强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核,结合系统运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组织验收;同时,建立项目投资责任制,对建设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追究责任。(三)加强培养培训专业人才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是提高系统建设水平、降低建设风险的有效措施。扩大培训专业队伍,可以提高项目的需求分析水平,提高项目的使用效益,降低项目的建设成本。具体措施包括:1)领导高度重视。召开各方面的协调会,解决部门间的协调问题。下决心推动本项目的实施。2)加强项目规划,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项目设计,在项目建设各个阶段形成规范化、可操作的技术方案和设计文档,能够指导工程建设并形成工程资料备案。应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咨询工作进行规划设计。3)加强项目管理,采用先进的大型项目管理理论和标准规范,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必要时聘请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进行项目管理。4)为规避投资风险,项目建设将从需求比较强烈、业务流清晰、风险较小、难度较低的业务系统入手,以最大化降低风险。5)严格招标程序,选择真正有实力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6)引入竞争机制。7)加强对工程商施工过程的监理,确保每一阶段的工作质量。前一阶段没有达到质量要求,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每一阶段请咨询专家进行评审。8)选用高可靠性的主机设备,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9)选用高可靠性的数据库、中间件等第三方软件,提高数据的可靠性。10)构建备援容灾中心,提高系统整体可靠性。11)加大力度培训维护人员,提高维护水平。总之,在项目实施时,一定要充分估计风险和困难,提高认识和规划水平,建立项目管理体系和效益指标体系,通过加强项目管理来化解风险,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 编号:1700810157
  • 分类:标准规范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42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1556275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标准规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