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常见中草药简介,常见中草药简介及功效

常见中草药简介,常见中草药简介及功效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常见中草药简介,格式为 docx ,大小 3453958 KB ,页数为 17页

常见中草药简介


('李刚制作常见中草药中文名称:三七英文名称:RadixNotoginseng(拉);sanqi定义: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枸杞(学名:Lyciumchinense)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国内外均有分布。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嫩叶亦称枸杞头,可食用或作枸杞茶。现代研究,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此外,枸杞还可用园林作绿篱栽植、树桩盆栽以及用作水土保持的灌木等。李刚制作中文学名:小茴香拉丁学名:Foeniculumvulgare别名:怀香,香丝菜小茴香是常用的调料,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之品。因它们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小茴香的种实是调味品,而它的茎叶部分也具有香气,常被用来作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馅料。它们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时胃肠蠕动在兴奋后又会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中文名称:甘草拉丁名称:RadixGlycyrrhizae(拉);liquoriceroot定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李刚制作中文学名:车前拉丁学名:PlantagoasiaticaL.PlantagomajorL.PlantagodepressaWilld.别名:蛤蟆叶、车轮菜车前又名车轮菜,多年生草本,连花茎高达50厘米,具须根。具有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生长在山野、路旁、花圃、河边等地。根茎短缩肥厚,密生须状根。叶全部根生,叶片平滑,广卵形,边缘波状,间有不明显钝齿,主脉五条中文学名:党参拉丁学名:RootofPiloseAsiabell别名:防风党参、黄参、防党参、上党参、狮头参、中灵草、黄党党参为植物党参和中药材的统称。党参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约有39种,药用有21种、4变种。中药党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根。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李刚制作中文学名:黄芪拉丁学名:Leguminosae别名: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等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中文学名:龙眼拉丁学名:DimocarpuslongganaLour.别称:桂圆、益智、羊眼(云南方言)、牛眼(部分客家语)龙眼俗称“桂圆”,是我国南亚热带名贵特产,历史上南方“桂圆”北“人参”之称。龙眼果实富含营养,自古受人们喜爱,更视为珍贵补品,其滋补功能显而易见。李刚制作中文学名:大枣拉丁学名:ZiziphusjujubaMill.别名:红枣、干枣、枣子大枣又名红枣、干枣、枣子,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八千多年的种植历史,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生素王之美称。中文学名:蒲公英拉丁学名:HerbaTaraxaci别称: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中文学名:决明子拉丁学名:CatsiatoraLinn李刚制作别名:决明、草决明、马蹄决明、假绿豆决明子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决明子也叫草决明、羊明、羊角、马蹄决明、还瞳子、狗屎豆、假绿豆、马蹄子、千里光、芹决、羊角豆、野青豆、猪骨明、猪屎蓝豆、细叶猪屎豆、夜拉子、羊尾豆。味苦、甘而性凉,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明目等功能。含有决明子的福建泉州中药减肥秘方“如龙荷山茶”效果甚佳。中文学名:银杏叶拉丁学名:Ginkgobiloba别名:白果、公孙树银杏叶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银杏,别名白果、公孙树,属裸子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被称为“孑遗植物”。味微苦,性平。具有益心、活血止痛、敛肺平喘、化湿止泻的功效[1-2]。银杏树又名白果树,是我国的瑰宝,珍稀可贵,被誉为地球的“长寿树”、“活化石”。银杏叶中含有天然活性黄酮及苦内酯等与人体健康有益的多种成份,具有溶解胆固醇,扩张血管的作用,对改善脑功能障碍、动脉硬化、高血压、眩晕、耳鸣、头痛、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等有明显效果。其防病、治病、健身的价值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经国家卫生部门检测证明:饮用银杏茶可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血脂蛋白,减少体内贮存脂肪的作用。对于高血脂的调节、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辅助性防治以及肥胖型人群的减肥等有良好的功效,是预防治疗老年痴呆的理想饮品。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治、防心脑血管疾病最理想的药物成份。李刚制作中文学名:人参拉丁学名:PanaxginsengC.A.Mey别名: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人参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根状茎(芦头)短,上有茎痕(芦碗)和芽苞;茎单生,直立,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上面沿中脉疏被刚毛。伞形花序顶生,花小;花菩钟形,具5齿;花瓣5,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花药球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1,柱头2裂。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种子2个,扁圆形,黄白色。中文学名:薄荷拉丁学名:Menthahaplocalyx别称:野薄荷、夜息香薄荷,土名叫“银丹草”,为唇形科植物“薄荷”即同属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光朋温室采摘的薄荷又是春节餐桌上的鲜菜。清爽可口。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李刚制作中文学名:八角茴香拉丁学名:Illiciumverum别称:大料、中国大茴香、大茴香八角(学名:Illiciumverum),又称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是八角茴香科八角属的一种植物。其同名的干燥果实是中国菜和东南亚地区烹饪的调味料之一。为生长在湿润、温暖半阴环境中的常绿乔木,高可至20米。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南方。果实在秋冬季采摘,干燥后呈红棕色或黄棕色。气味芳香而甜。全果或磨粉使用。八角为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灰色至红褐色。单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5~12厘米,宽1.5~5厘米,顶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狭楔形,上面有光泽和透明的油点,下面疏被柔毛;叶柄粗壮,长约1厘米。花春季开放,单生叶腋,花被肉质;萼片3,黄绿色;花瓣6~9,排成2~3轮,淡粉红色或深红色,阔卵圆形或长圆形;雄蕊11~20枚,排成2~3轮;心皮8~9枚,分离,花柱短,基部肥厚,柱头细小。聚合果排成星芒状,直径2.5~3.5厘米,成熟心皮红棕色。种子扁球形,棕色,有光泽。蓇葖顶端纯或纯尖,稍反曲。花期每年两次。春果收期在1~2月,秋果期为8~9月,以秋果为主。中文学名:白侧耳拉丁学名:Pleurotusalbellus(Pat.)Pegler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高20~30厘米。基生叶4~8片,丛生;叶厚,肾脏形或稍带圆形,全缘,基部深心脏形,具长柄;茎生叶3~6片,稍圆心形,无柄,抱茎。花单生于茎顶,大形;萼片5,基部多少相连,绿色,卵形;花瓣5,白色,卵圆形,基部急窄,边缘细裂呈丝状,长约1厘米;雄蕊5,与花瓣互生,蕊间有退化雄蕊,生于每1花瓣基部,先端深3裂,裂片先端各有1棒状腺体;子房球形,心皮4,柱头4裂。蒴果长椭圆形,上部4裂。种子多数,细小。有翅。花期8~9月。果期10~11月。中文学名:红花木莲拉丁学名:Manglietiainsignis(Wall.)Bl李刚制作红花木莲属木莲属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40-60厘米;树皮灰色,平滑;小枝灰褐色,有明显的托叶环状纹和皮孔,幼枝被锈色或黄褐色柔毛,后变无毛。叶革质,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0-26厘米,宽3-10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全缘,稍反卷,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苍绿色,中脉具柔毛,侧脉12-24对;叶柄长2-5厘米;托叶痕为叶柄长的1/3至1/4。花清香,单生枝顶;花被片9-12,外轮3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7厘米,黄绿色,腹面带红色,中内轮淡红或黄白色,倒卵状匙形,长5-7厘米;雄蕊长1-1.8厘米,花丝与药隔近等长;雌蕊群圆柱形,子房无毛,花梗长1.5-2厘米。聚合果卵状长圆形,长5-10厘米,直径3-4厘米;蓇葖成熟时深紫红色,外面有瘤状凸起,顶端有短椽;种子有肉质红色外种皮,内种皮黑色,骨质,有光泽。药用价值【药名】:红花木莲【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木兰科木莲属植物红花木莲的树皮和枝皮。【功效】:行气醒脾、消积导滞。【主治】:用于脾湿所致纳呆少食、腹胀、脘腹不舒等症;治食积胃脘而腹痛、腹泻、嗳腐吞酸、舌苔厚腻等症。中文名称:金银花拉丁名称:FlosLonicerae(拉);honey-sucklebudandflower定义: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hypoglaucaMiq.、山银花Loniceraconfusa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dasystyla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为中药材和植物的统称。植物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李刚制作中文名称:当归拉丁名称:RadixAngelicaeSinensis(拉);Chineseangelica别称: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多年生草本。茎带紫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2~3回三出或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3浅裂,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叶柄有大叶鞘;茎上部叶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伞幅9~13;小总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细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侧棱有翅。花果期7~9月。[4]生于高寒多雨山区。主产甘肃、云南、四川;多栽培。当归(学名:Angelicas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分布于甘肃、云南四川、青海、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各地均有栽培。当归的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科属分类】伞形科【性味】味甘;辛;苦;性温【归经】归肝;心;脾经【功效分类】补血药;调经药;止痛药【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中文名称:天麻英文名称:RhizomaGastrodiae(拉);tallgastrodiatuber定义: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干燥块茎。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其干燥块茎亦称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李刚制作天麻过去一直依赖野生资源,20世纪70年代野生变家种成功后,家种天麻成为主要商品来源。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干燥块茎。又名赤箭、离母、鬼督邮、神草、独摇芝、赤箭脂、定风草、合离草、独摇、自动草、水洋芋。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3](以冬麻为好),是著名的中药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入药,以云南昭通产者为优。富含天麻素,香荚兰素,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其性辛、温、无毒,有抗癫痫,抗悸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平肝息风的功效。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癫痫抽搐,破伤风。头昏眼花,神经衰弱,风寒湿痹,小儿惊风等症。临床应用证明,对血管性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对老年痴呆症有一定预防作用,以及辅助治疗作用。中文学名:紫苏拉丁学名:Perillafrutescens别名:苏、白苏、桂荏、荏子、赤苏、红苏紫苏(学名:Perillafrutescens),古名荏,又名白苏、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桂芢、皱叶苏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东南亚、台湾、浙江、江西、湖南等中南部地区、喜马拉雅地区日本、缅甸、朝鲜半岛、印度、尼泊尔也引进此种,而北美洲也有生长。紫苏高60~180厘米,有特异芳香。茎四棱形,紫色、绿紫色或绿色,有长柔毛,以茎节部较密。单叶对生;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长7~21厘米,宽4.5~16厘米,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先端渐尖或尾状尖,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或两面绿色,上面李刚制作被疏柔毛,下面脉上被贴生柔毛;叶辆长2.5~12厘米,密被长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项生和腋生的假总状花序;每花有1苞片,苞片卵圆形,先端渐尖;花萼钟状,2唇形,具5裂,下部被长柔毛,果时等膨大和加长,内面喉部具疏柔毛;花冠紫红色成粉红色至白色,2唇形,上唇微凹,2强;子房4裂,柱头2裂。小坚果近球形,棕褐色或灰白色。一年生、直立草本。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叶阔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膜质或草质,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贴生柔毛,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与中脉在上面微突起下面明显突起,色稍淡;叶柄长3-5厘米,背腹扁平,密被长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厘米、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约4毫米,先端具短尖,外被红褐色腺点,无毛,边缘膜质;花梗长1.5毫米,密被柔毛。花萼钟形,10脉,长约3毫米,直伸,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结果时增大,长至1.1厘米,平伸或下垂,基部一边肿胀,萼檐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中齿较小,下唇比上唇稍长,2齿,齿披针形。花冠白色至紫红色,长3-4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片基部略被微柔毛,冠筒短,长2-2.5毫米,喉部斜钟形,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与上唇相近似。雄蕊4,几不伸出,前对稍长,离生,插生喉部,花丝扁平,花药2室,室平行,其后略叉开或极叉开。花柱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毫米,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赤苏、白苏、红苏、鸡冠紫苏、荏等。紫苏包括两个变种:一种是皱叶紫苏,又称鸡冠紫苏,又称鸡冠紫苏;另一种是尖叶紫苏,又称野生紫苏。紫苏的茎断面为四棱形,密生细柔毛;叶呈紫色或绿色,卵圆形,边缘粗锯齿状,密生细毛。紫苏嫩叶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钾、钙、磷、铁、锰和硒等成分,此外,叶中含有挥发油,内含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及白苏烯酮等,具有特异芳香,有防腐作用。紫苏叶性温味辛,具有解表、散寒、理气、和营的功效。适用于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等病症。紫苏以食用嫩叶为主,可生食或做汤。紫苏不仅可食叶,其种子也因含有高蛋白、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1、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甾醇、磷脂等成分而可食用,且对咳逆、痰喘、气滞、便秘等有治疗作用。经研究发现,紫苏各部位均匀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尤以叶片中的作用更强,其中的齐墩果酸既是一种很强的天然抗癌剂,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又具有消炎、镇静、强心、利尿、增强免疫力、降血脂和抵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紫苏的选购因食用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鲜食、油炸或煮粥宜选择叶片平展、无梗、无虫噬痕迹的嫩叶;腌渍或做饮料,带梗或老一些的叶片更为适宜。同样,紫苏的保存也因目的不同而差异,做菜的紫苏,可逐片擦净叶片上的水分,用保鲜膜包好,置冰箱冷藏室内(8℃-10℃),可保存1周左右;用于腌渍和制作饮料、粉酥等的紫苏,只需放在冷凉干燥处保存即可,叶片失水不影响功效。在我国紫苏的产地,人们常常采摘其嫩叶作凉拌菜或做汤,味道十分鲜美。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食。李刚制作中文学名:桂枝拉丁学名:RamulusCinnamomi(拉);cassiatwig别名:柳桂定义: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嫩枝肉桂,常绿乔木,高12-17m。树皮灰褐色,芳香,幼枝略呈四棱形。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长8-17cm,宽3.5-6cm,先端尖,基部钝,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被细柔毛;具离基3出脉,于下面明显隆起,细脉横向平行;叶柄粗壮,长1-2cm。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10-19cm,被短柔毛;花小,直径约3cm;花梗长约5mm;花被管长约2mm,裂片6,黄绿色,椭圆形,长约3mm,内外密生短柔毛;发育雄蕊9,3轮,花药矩圆形,4室,瓣裂,外面2轮花丝上无腺体,花药内向,第3轮雄蕊外向,花丝基部有2腺体,最内尚有1轮退化雄蕊,花药心脏形;雌蕊稍短于雄蕊,子房椭圆形,1室,胚珠1,花柱细,与子房几等长,柱头略呈盘状。浆果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稍平截,暗紫色,长约12-13mm,外有宿存花被。种子长卵形,紫色。花期5-7月。果期至次年2-3月。处方名称:桂枝、桂枝尖。桂枝Guizhi[出处]《名医别录》。[中药学名]CinnamomiRamulus。【性味归经】辛;甘;性温。①《医学启源》:气热,味辛甘。②《本经逢原》:辛,甘,微温,无毒。入膀胱、心、肺经。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阳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③《药品化义》:入肝、肾、膀胱三经。④《本草求真》:入肌表,兼入心、肝。【主治】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腹痛;症瘕结块;胸痹;心悸;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蓄水,水肿,心悸,奔豚。【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李刚制作中文名称:生姜英文名称:RhizomaZingiberisRecens(拉);freshginger定义: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新鲜根茎。别称:姜皮、姜、姜根、百辣云生姜指姜属植物的块根茎。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吃生姜就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姜科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嫩者称紫姜、子姜,老者称老姜、老生姜。一般所说生姜多指后者。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秋、冬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鲜用。[性能]味辛,性温。能开胃止呕,化痰止咳,发汗解表。[参考]含挥发油,主要为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芳樟醇等;又含辣味成分姜辣素,分解生成姜酮、姜烯酮等。此外,含天门冬素、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等。口嚼生姜,可引起血压升高。姜辣素对口腔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可使肠张力、节律和蠕动增加。有末梢性镇吐作用,有效成分为姜酮和姜烯酮的混合物。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体外实验,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途]用于脾胃虚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痰饮呕吐,胃气不和的呕吐;风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风寒,恶风发热,鼻塞头痛。[用法]煎汤,绞汁服,或作调味品;子姜多作菜食。[注意]阴虚,内有实热,或患痔疮者忌用。久服积热,损阴伤目。高血压病人亦不宜多食。[附方]1,凉拌子姜:子姜30~60克,切成细丝,加醋、盐适量拌食;亦可再加适量白糖、脂麻油。该品以醋、盐等拌食有很好的开胃和中,止呕作用;味微辛辣而酸,但不甚温热。用李刚制作于胃气不和而偏寒的呕逆少食。《食医心镜》中用生姜细粒,与醋同煎,连渣嚼服,用于“呕吐,百药不差”,其意与此同。2,生姜半夏汤:半夏12g,煎汤取汁,加生姜汁适量,一同煎沸。分4次服用。源于《金匮要略》。半夏、生姜汁均善止呕,合用益佳;并有开胃和中之功。用于胃气不和,呕哕不安。3,生姜饴糖汤:生姜30~60克,饴糖30克。加水煎成浓汤,趁温热徐徐饮。源于《本草汇言》。本方以生姜温肺化痰、止咳,饴糖润肺被虚。用于虚寒性咳嗽咯痰。4,紫苏生姜汤:紫苏叶30克,生姜9克。煎汤饮。源于《本草汇言》。本方取紫苏叶发汗、解表散寒,用生姜以增强其作用。不仅便于服用,且有益胃气、助发汗的作用。5,大便不通。生姜削,长二寸,涂盐内下部,立通。(《外台》)6,腋下狐臭。姜汁频涂,绝根。(《经验方》)姜-助阳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等作用,因此,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可以起到助阳的作用对肾虚阳痿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果男性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干姜温中散寒,健胃活血,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配合食用可以治疗由于肾阳虚引起的阳痿、畏寒肢冷、腰疼、腰膝酸软、倦怠等。中文名称:白芷英文名称:RadixAngelicaeDahuricae(拉);dahurianangelicaroot定义: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etYuan的干燥根。异名:薛、芷(《楚辞》),芳香(《本经》),苻蓠、泽芬(《吴普本草》),白茝(《别录》),香白芷(《夷坚志》)。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来源中国:为伞形科植物禹白芷、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禹白芷主产河南禹州一带。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5米。根粗大,直生,有时有数条支根。茎粗大,近于圆柱形,基部粗约5~9厘米,中空,通常呈紫红色,基部光滑无毛,近花序处有短柔毛。茎下部的叶大;叶柄长,墓部扩大呈鞘状,抱茎;叶为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卵李刚制作形至长卵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锐尖,边缘有尖锐的重锯齿,基部下延成小柄;茎上部的叶较小,叶柄全部扩大成卵状的叶鞘,叶片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短柔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10~30厘米;总苞缺如或呈1~2片膨大的鞘状苞片,小总苞14~16片,狭披针形,比花梗长或等长;花萼缺如;花瓣5,白色,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向内弯曲;雄蕊5,花丝细长伸出于花瓣外:子房下位,2室,花柱2,短,基部黄白色或白色。双悬果扁平椭圆形或近于圆形,分果具5果棱,侧棱成翅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多生于河岸、溪边,以及沿海的丛林砾岩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栽培于四川、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中药名】:白芷(《本经》)【别名】:香白芷,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臣,番白芷,兴安白芷,库页白芷,杭白芷,柱白芷或云南牛防风,川白芷,香棒,茞。【处方名】:白芷,香白芷。【拼音】:BáiZhǐ【释名】:白茝。[1][时珍曰]徐锴云,初生根干为芷,则白芷之意取乎于此也。【商品名】:杭白芷,又名浙白芷、香白芷。为产于浙江者。川白芷,又名库页白芷。为产于四川者。祁白芷,又名兴安白芷,为产于河北安国,定县者。禹白芷:又名会白芷。为产于河南禹州、长葛者。亳白芷:又名白芷,为产于安徽亳州。【拉丁语学名】:A.dahurica(Fisch.)Benth.etHook【英文名】:AngelicadahuricaBenth.etHook;radixangelicaeformosanaeRadixAngelicaeSinensis,FemaleGinseng,DongQuaiDahuricaAngelicaRoot;TaiwanAngelicaRoot,Chineseangelica【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4~1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宜食】: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等患者适宜食用,每次3~10克为佳。药名:栀子;别名:木丹、鲜支、卮子、支子、越桃、山栀子、枝子、小卮子、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山栀;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芳,俗说即西域詹匐也。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中人深红,九月采实暴干。此亦有两、三种,入药者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挑也。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其大而长者,乃作染色,又谓之伏尸栀子,不堪入药用。李刚制作中文名】栀子(《本经》)【科属】茜草科栀子属【类别】果实类【异名】木丹(《本经》),鲜支(《上林赋》),卮子(《汉书》孟康注),支子(《本草经集注》),越桃(《别录》),山栀子(《药性论》),枝子(《唐本草》)小卮子(《本草原始》),黄鸡子(《广西中药志》),黄荑子(《闽东本草》),黄栀子(《江苏药材志》)。【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山栀(《药性论》),又名:林兰(《谢康乐集》)。桅子常绿灌木,高0.5~2米,幼枝有细毛。叶对生或三叶轮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4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全缘,两面光滑,基部楔形;有短柄;托叶膜质,基部合成一鞘。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大形,白色,极香;花梗极短,常有棱;萼管卵形或倒卵形,上部膨大,先端5~6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冠旋卷,高脚杯状,花冠管狭圆柱形,长约3毫米,裂片5或更多,倒卵状长圆形;雄蕊6,着生花冠喉部,花丝极短或缺,花药线形;子房下位1室,花柱厚,柱头棒状。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有翅状纵梭5~8条,长2.5~4.5厘米,黄色,果顶端有宿存花萼。花期5~7月。果期8~11月。常生于低山温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沟旁、路边。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福建、台湾等地。本植物的根(栀子花根)、叶(桅子叶)、花(栀子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 编号:1700755848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17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3453958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