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教案
本作品内容为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教案,格式为 doc ,大小 202792 KB ,页数为 43页
('亚洲概述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2.读图说出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3.根据地形、地势特点说出河流的分布与流向。4.初步掌握使用亚洲地形图和有关资料,学会归纳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5.通过资料,学会分析亚洲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经济与发展造成的影响。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的关系;2.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3.人口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4.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异。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出示有关亚洲景观图、卫星图、建筑图等,提问:你知道这些地方在哪个大洲吗?学生观察齐答,进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学习新一、面积最大的大洲活动(1):读课本图“亚洲的地理位置”,完成: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南北半球的半球。活动(2):读课本“亚洲国家和地区图”,完成:亚洲的经纬度位置:通过观察图可知:亚洲地跨_____、_____、_____三带,其纬度跨_____°,是世界上跨纬度_______的洲;所跨经度为______°;亚洲是_________最长的大洲。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东临_________(海洋);南临_________(海洋);北临___________(海洋),西面与_________(大洲)接壤;同时濒临了_________(海洋)。活动(3):读课本“亚洲国家和地区图”和“各大洲陆地面积比较图”,完成:亚洲在世界七大洲中面积居第_____位,面积为____km2;亚洲的西北以山脉、河、山脉、海峡与欧洲为界;学生读图分析,并填空,并抢答。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和学生识图记忆能力。1/43课学习新课西南以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隔着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洲隔海相望。过渡: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亚洲的地理位置,接下来我们开始了解亚洲所呈现给我们的地理景象,首先我们了解亚洲的地形与地势,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上学期学习的地图那一节的内容,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活动(4):读课本“亚洲地形图”,完成:亚洲的地形以______、______为主;并在图中用圆圈圈出以下地形区,观察它们的位置并记住。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勘察加半岛。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昆仑山脉。观察以上列出的地形区的位置,说说亚洲的地势有何特点?在图中找到珠穆朗玛峰与死海,观察两地的海拔,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亚洲平均海拔居世界第______位活动(5):读课本“亚洲地形图”,完成: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请同学们读图;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如:黄河、长江流入洋,鄂毕河、叶尼塞河流入洋,湄公河流入洋,恒河、印度河流入洋。查阅相关资料,说一说亚洲最长河是__________;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____________。特点: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决学生读图,并在图中用圆圈圈出以下地形区,观察它们的位置并记住。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学生读图查找填空,回答问题。学生查找填空、分析归纳个别回答。培养学生识图,观察分析能力。2/43学习新课定了河流多发源于部,向四周分布的特点。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是、死海是世界点。阅读课本内容,思考亚洲哪些河流水力资源丰富?哪些河流冬季结冰?为什么?活动(6):读课本“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图”,完成:亚洲主要有哪几种气候类型?缺失哪种气候?找出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结合影响气候的因素,简要分析一下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活动(7):读课本“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图”,合作完成:亚洲东部地区都分布着______气候,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不同,通过课本以及回顾上学期所学知识完成下表:气候类型名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夏季气候特征冬季气候特征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说明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完成上表后,想一想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呢?活动(8):读课本图“热带季风气候(孟买)”、图“亚热带季风气候(上海)”、图“温带季风气候(北京)”,完成:三种季风气候降水都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就是受到了季风的影响,说一说上海市冬季与夏季分别盛行什么风?总结出亚洲气候的三个特点。三、人口众多的大洲导入:前面我们一直都在围绕着自然读图查找分析,合作探究。学生回顾上学期内容填表,分析归纳。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养成复习习惯,考察学生记忆能力。考察学生阅读分析能力。3/43环境这个话题去了解亚洲,那么现在我们就从人文环境的角度去了解亚洲,了解亚洲的人口、经济,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所学过的知识,世界上总共有多少个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分别是哪些国家?你能随意举出几个发达国家的名字吗?活动(9):读课本“亚洲分区图”,完成:按地理方位,人们把亚洲分成了哪六个地区?这六个地区主要分布着哪些国家?活动(10):读课本“亚洲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分布图”,完成: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数的多少?亚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哪几个,各属于哪一个分区?观察亚洲人口过亿的国家的位置,说一说亚洲人口较稠密的地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11):读课本内容完成以下空格:亚洲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极不_________,亚洲除_______外为发达国家其余全为发展中国家,直到现在________在多数亚洲国家的经济占有主导地位;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人口最多,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大洲,人口与环境、资源的矛盾很大,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学生读图阅读课本材料,分析回答问题。4/43东南亚【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太平洋,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及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4.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持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教学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华人分布集中。【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近些年来,中国人出国旅游有一大热点——新马泰,这些国家都有哪些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名胜古迹,如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等。二、复杂的地形重要的位置1.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东南亚地形图”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图”,明确东南亚的范围及主要国家。2.学生活动,教师引导。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主要国家:共11个国家。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有越南、老挝、缅甸;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千岛之国”。3.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形图”思考下列问题:(1)找一找东南亚主要有哪些河流?(2)大部分河流的流向与山脉的走向有什么关系?(3)填写课本表格,思考: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何处,为什么?4.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讲评,得出结论。(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2)这些河流大部分受山脉走向的影响自北向南流向海洋,河流和山脉呈5/43现“南北纵列,山河相间”的分布特点。(3)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平原和河口的三角洲平原地区。因为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原因,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相当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5.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理解东南亚所处重要的地理位置。教师让个别学生上讲台指图并说出东南亚的纬度范围:10°S~25°N,这种纬度位置从热量带来看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和岛国,受海洋影响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课件展示:“马六甲海峡航线图”,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的海上通道。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经过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视为它的“海上生命线”。【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东南亚包括哪两部分,为什么称东南亚为“十字路口”?2.东南亚具有什么样的地形特征?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南亚位置和地形的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东南亚的气候、农业和居民等知识。二、富饶的物产旖旎的风光1.课件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看图并思考: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分布和气候特征。东南亚的气候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热带季风(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部)。2.阅读“东南亚物产分布图”及《知识之窗》,找出东南亚主要有哪些物产并完成活动题。思考:为什么东南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稻、椰子、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地区?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从东南亚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高温多雨可以看出,东南亚的水热条件好,适合于农业生产,历史上农业发展早,是热带经济作物重要的生产地区,许多农作物产量位于世界前列并有大量出口。3.东南亚地区是中国游客比较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你所了解的东南亚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有哪些?(1)学生自由交流和个别谈谈自己所见所闻。6/43(2)课件展示:东南亚的旅游胜地景观图片。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特别是近些年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在我国,“新马泰”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三、华人、华侨最大的聚居地1.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2.阅读《知识之窗》,了解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3.江门是我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海外华人、华侨众多,请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谈谈你对华人华侨的一些认识。(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穿插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如从华人华侨亲友身上了解到的华人华侨在海外工作、生活的状况,你所了解知名华人华侨对于家乡的贡献的事例,从开平碉楼历史了解到华人华侨的历史等。(2)师生总结: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来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4.课件展示:“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和“吉隆坡唐人街”等相关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7/43南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南亚的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出主要的国家;了解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祥地。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能在图上指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等地形的分布。(2)通过阅读地形图、气候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分析得出地形与农业,资源与工业生产的关系。3.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印度国家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值得许多发展国家借鉴。【教学重难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过程】(视频播放)《西游记》电视剧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片断。(新课导入)同学们熟悉的中国神话《西游记》主要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经过)西天在哪里?他们取了什么经?为什么到那里去取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独立的地理单元(读图)学生读“南亚国家和地区图”和“南亚地形图”,说出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提问)(1)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南亚大致位于北纬10到30度之间,绝大部分地区以热带气候为主。)(2)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之间——“背山面海”。)(教师)我们有时将本区称作“南亚次大陆”,它与南亚有何区别与联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称呼吗?(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知识之窗》内容和“南亚地形图”后回答。(“南亚次大陆”指南亚的大陆部分,包括六个国家,由于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在本区的北部,好像将本区从亚洲隔离开了。)(承转)南亚的北部是山脉,其他地区地形如何?引导学生读“南亚地形图”。(提问)(1)南亚地形可分为哪三个主要部分?北部——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中部——广阔的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2)南亚的中部有何特点,是由哪两条大河冲积而成的?这两条大河的发源地和河口各在哪里?发源地流经地区特征流经主要国家注入海洋恒河喜马拉雅山区广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印度、孟加拉国孟加拉8/43湾印度河中国西藏干旱印度克什米尔地区、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承接)不同地形、气候和资源条件下人们生产生活有所不同。二、发展中的工农业(读图探究)请同学们读“南亚农产品与降水量分布图”,结合“南亚地形图”讨论完成课本“活动”。(承转)南亚的麻纺织工业和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分布受农产品原料分布的影响,南亚的主要工业区的分布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读图探讨)读“南亚工业及矿产分布图”,找出印度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分布在哪里?这些工业区与矿产的分布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讨论并尝试回答。(教师总结)①东北部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工业区,附近有依托煤铁资源建立的钢铁工业,又是重要的黄麻产区,因此主要以钢铁、机械和麻纺织工业为主;②位于西海岸中部的以孟买为中心的工业区,依托棉花产区、石油资源和便利的海洋交通,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工业中心;③位于南部的以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工业区,是印度最主要的航空、电子、机械工业中心。(讲述)南亚七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黄麻、茶叶、花生、棉花。(图片展示)印度的核工业、航天工业、软件产业等先进技术行业的图片,让学生比较直观感性地认识到印度虽为发展中国家,但在某些领域位于世界先进水平。三、民族、宗教与习俗(提问)南亚除了是佛教的发源地外,也是哪个宗教的发祥地?南亚主要还有哪种宗教?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学生读书回答)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回答。(略)(讲解)南亚人口众多,各国的民族、人种复杂。南亚还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祥地。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和不丹;印度教主要盛行于印度和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等国的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9/43西亚【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3.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4.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的石油资源。【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最近的关于西亚地区的新闻导入:西亚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二、新课学习(一)“两洋三洲”之地读“西亚国家和地区图”,确认西亚的范围:(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本区主要的海峡?(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来,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归纳:西亚位置极其特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讨论:为何西亚阿拉伯半岛上没有河流?从纬度、海陆因素、地形、洋流的影响等方面考虑。讨论:在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展示: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枣椰树。提问:这种自然条件下的居民情况如何?读图:“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语言分布图”、“世界宗教分布图”。归纳:西亚的居民和宗教非常复杂,大部分居民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在宗教方面,以伊斯兰教为主,因此有10/43人将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通称为“伊斯兰世界”,本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二)世界石油宝库导入:西亚一直是世界上一个不稳定的地区,近代以来大大小小发生了多次局部战争,比如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还有伊拉克战争等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爆发战争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两个原因最为主要:一个是西亚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另一个原因在于本地区蕴藏的一种矿产极其丰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矿产在当今的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黑色的金子”,提问:石油在大部分国家都有分布,为什么西亚的石油资源地位如此特殊呢?归纳:西亚的石油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中间加工的环节少,成本自然低廉。读图:“西亚石油资源分布和运输路线图”,讨论:(1)西亚石油输出的海上路线主要有几条?(3条)(2)目的地主要是哪些地区和国家?(北美、西欧、日本、澳大利亚)(3)各条路线都经过哪些重要的海洋、海峡、运河?(4)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油轮都选择最短的航线?如直接通过苏伊士运河比绕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近8000~10000千米?(苏伊士运河不能通过25万吨以上的油轮。)拓展: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西亚的石油储藏虽然丰富,但是也总会有开采完的时候,到那时,会对产油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有人把产油国以石油出口为主的经济称为“泡沫经济”,认为不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出路何在?如何使得国家继续发展呢?归纳:①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②大力发展农牧业。三、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阅读课本,讨论:(1)西亚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2)你知道发生在西亚地区的冲突有哪些?(3)西亚的宗教、民族有哪些?四、总结西亚位置极其特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西亚的居民和宗教非常复杂,大部分居民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在宗教方面,以伊斯兰教为主,因此有人将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通称为“伊斯兰世界”,本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西亚的石油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中间加工的环节少,成本自然低廉。11/43日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记住日本的主要组成:四大岛屿;记住日本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火山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过程与方法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在读图时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组成部分及重要的城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懂得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借鉴他国经验与教训。教学重点日本地理位置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教学难点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教学过程批注一、新课导入以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的史实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一)一衣带水的邻国1.多媒体展示“日本地图”。(1)找出日本的纬度位置与半球位置。(2)讨论分析,找出日本的四大岛屿、日本周围的海洋及与其隔海相望的国家。(3)说说日本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归纳日本地理位置及影响。2.多媒体展示图片:“具有中国唐朝建筑风格的唐昭提寺”、“城市街景中招牌上的汉字”和“源于中国的日本茶道与和服”。思考:(1)为什么日本的建筑、复式、茶道、文字有中国文化的痕迹?(2)日本的地理位置,使其文化深受哪些地域文化的影响?3.小结: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和科技的国家,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近现代受西方欧美文化和科技的影响。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对其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二、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多媒体展示图片与地图:“樱花与富士山”、“具有防震设计的建筑”、“日本民居”以及“日本及附近地区的火山、地震带图”。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1)为什么日本现代建筑要有防震设计呢?(2)讨论分析:为什么日本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呢?(日本处12/43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两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因此多火山地震。)2.介绍有关防震避震的知识,学生在课上交流对火山地震防避的认识。三、资源小国经济大国1.阅读课本,结合具体数据资料分析日本的工业生产特点。(1)先让学生读书本文内容和图表,然后出示《地理地图册》“日本原料进口、商品输出图”,了解日本的国情,完成课本活动。(2)工业生产特点。加工贸易型:进口原料燃料(资源小国)→加工→出口工业产品(经济大国);经济对外依赖性强。(3)日本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各地都有,说出在我国市场上有日本的哪些产品呢?(丰田、尼桑轿车,索尼、松下电器等,展示知名产品图片。)2.工业布局:看“日本群岛主要工业区分布图”,根据日本的经济特点,先由学生想象日本的工业区应该布局在什么地方?(沿海)然后据图说出工业分布,找出几大重要工业区,并分析为什么这样分布?(1)思考并完成:找出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并在版图上指出几大主要的工业区。(2)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临海型:便于运进原料和输出产品,减少运费。)3.教师总结:日本虽然自然资源贫乏,国土面积狭小,但是日本发挥科学技术先进和劳动力资源充足的优势,利用岛国多良港的有利条件,将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大量进口原料,加工成工业品,再大量出口工业产品。这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我国的国情和日本不一样,我国的经济要迅速发展,不能盲目照搬别人,一定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我们的经济。13/43欧洲概述【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欧洲的地理位置,大陆轮廓和自然环境的特征,掌握地形、气候水文、景观等自然要素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教学重点】1.欧洲的地理位置;2.欧洲的地形特点;3.欧洲的气候特点。【教学难点】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对工农业生产特色、城市分布、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新课引入:通过展示学生较为熟悉的欧洲国家、人物、景观等图片资料来引入。一、亚欧大陆的半岛结合课本“欧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欧洲的地理位置、大陆轮廓与主要地理事物。1.位置:欧洲在北半球,欧洲东部与亚洲的大陆部分相连;西濒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靠地中海。2.海岸线曲折,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3.主要地理事物: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巴尔干半岛等。岛屿:冰岛、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等。边缘海:巴伦支海、挪威海、北海、地中海等。主要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4.完成课本活动题。二、平原广阔的大洲结合课本“各大洲平均海拔比较图”与“欧洲不同地形面积比较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欧洲的主要地形区名称与地点。1.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300米,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大洲,其中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占60%。2.主要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3.完成课本活动题。三、暖湿的环境结合课本“欧洲气候图”,了解欧洲气候的主要类型与特征。1.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地中海气候——欧洲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欧洲中部、欧洲东部。2.典型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年温暖湿润。形成原因:大部分地处温带,气候深受大西洋和西风带的影响,温暖湿润。3.主要河流:受气候的影响,欧洲河网稠密,水量丰富。(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14/434.完成课本活动题。15/43欧洲西部【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教学重难点】1.欧盟在欧洲西部的作用及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通过对欧盟的学习,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教学过程】一、综合实力雄厚的经济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纬度位置:中纬度教师出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图片,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录音。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沟通了北海与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为了减轻英吉利海峡的运输负担,英法之间在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修建了被誉为“世纪工程”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隧道于1994年5月6日正式竣工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大大方便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从伦敦到巴黎的列车,运行时间从原来的依靠轮渡5小时缩短为3小时。过渡: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政区”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学生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教师点击课件,明确4国的位置及首都名称。介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与我国四川省面积差不多,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当。最大岛国英国,与我国陕西省面积差不多等等。总结: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神奇的“袖珍国”。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袖珍国”图片及资料,相互交流。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小结: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等突出的地理特征。过渡: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16/43使欧洲西部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发达国家间的竞争与联合不可避免。在长期的竞争与联合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简称欧盟)。课堂活动二:了解欧盟。教师:出示幻灯片“欧盟成员国”图。学生:对照图册查找欧盟成员国的名称。教师:点击欧盟会旗。讲解含义:由一块蓝色底上12颗排成圆圈的金星组成。12颗金星代表欧盟最初成立时的12个成员国。欧盟从1993年最初的12个成员国,到2004年欧盟成员国已达25个。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欧盟迅速的成长扩大?教师:播放录音资料“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个地方吗?这里,司机开车跨越国境,无需出示任何证明,也无需任何检查,人们可以自由地越境采购、旅游、工作和休憩。旅行时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在购买东西时,人们使用统一的货币,减少了兑换货币的麻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果你想到成员国中的其他国家学习,无需办理签证,少数国家除外,就像我们跨省学习一样简单,并且允许任何成员国的公民在当地政府和欧洲议会的选举中投票,在这里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里吗?”教师:这就是欧盟成立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难怪一位法律学者认为根本不应该把欧盟看作一个国际组织,而应看作一个独特的实体。他们有着一致的对外关税,以及一致的对外贸易地位。同时他们用同一种声音在世界舞台上发言,形成同一种势力,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课堂活动三:探究欧盟──为我所用1.探究:从地理角度分析欧盟建立的基础。地理位置相近,经济基础类似,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等等。2.请同学们读课本图“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2009年)”,分析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二、古典与现代交融的西方文化。1.通过展示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主要的旅游资源。2.组织学生谈谈对欧洲旅游业的认识(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3.课堂活动:将课前收集的欧洲西部风景名胜资料进行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地理小报。17/43俄罗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及其经济发展状况,了解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和读图分析,训练学生分析区域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联系中国与俄罗斯在历史上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俄罗斯国家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1.俄罗斯的疆域、位置。2.俄罗斯的资源优势与工业分布的特点。【教学难点】俄罗斯工业分布特点与矿产资源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俄罗斯的音乐、有关的文化和航天科技等资料,引入对俄罗斯,激发学生学习俄罗斯国家地理的兴趣。二、地大物博的国家1.结合课本图“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与“俄罗斯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特征。(1)纬度范围:主要在50°N-70°N,大部分位于较高纬度的北温带,气候冷湿,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凉爽。(2)俄罗斯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横跨亚洲、欧洲大陆。2.经济(1)资源丰富:结合课本“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让学生读图并找出重要矿产基地的名称。煤——库兹巴斯煤田铁——库尔斯克铁矿石油、天然气——秋明油田、西西伯利亚气田(2)主要工业区:结合课本“俄罗斯主要工业分布图”让学生找出主要的工业区的名称,并说出各工业区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①圣彼得堡工业区:以石油化工、造纸造船、航空航天、电子为主。②莫斯科工业区:以汽车、飞机、火箭、钢铁、电子为主。③乌拉尔工业区:以石油、钢铁、机械为主。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电力为主。[扩展延伸]各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与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关系?18/43提示:靠近原材料产地。(3)工业特点与交通结合课本“俄罗斯主要铁路分布图”和“亚欧大陆桥分布图”,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发展特点与交通状况。①重工业发达,尤其是军事和航天工业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轻工业较薄弱,不少轻工业仍需进口。②交通发达,但分布不均衡,集中在欧洲,南部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为第一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传统的欧洲国家[设问]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为什么说俄罗斯是传统的欧洲国家?(指导学生从人口与城市的分布,人种、宗教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思考为什么俄罗斯是传统的欧洲国家。)小结: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大部分城市都集中在其欧洲部分,其宗教、文化和生活习惯诸方面都与欧洲密不可分,所以是传统的欧洲国家。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的城市,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重要港口。19/43美洲概述【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南北美洲在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让学生掌握运用比较法学习区域地理的特征。2.结合“美洲地形图”与“2009年美洲部分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图”,引导学生比较南北美洲的自然与人文特点。3.对比学习南北美洲的差异,既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又能让学生体验一种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美洲的划分。2.南北美洲的地形异同点。【教学难点】描述美洲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的考察见闻,写了《海上旅游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存在,后来人们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作为这个新大陆的名字,这就是“美洲”。二、区域称谓各异的大陆(一)读“美洲国家和地区图”,分析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哪些重要纬线穿过北美洲;哪些重要纬线穿过南美洲北部?2.海陆位置:东、北、西分别和哪个大洋相邻?西北与哪个大陆接近,南端最接近哪个大洲?请在图上找出主要的海洋。3.半球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东西半球。)4.展示关于美洲位置的练习:学生回答。活动1:对于三大洲的位置问题做一个对比:(如下)20/43(二)美洲划分1.按自然地理划分。(地图展示)2.按政治、经济划分。(地图展示)3.了解拉丁美洲的范围及南北美洲通用的语言。美国、加拿大使用;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通用和。(这两种语言都源于拉丁语,所以以南的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4.展示美洲划分的练习:学生回答。活动2:分析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列表比较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三、山系相连的大陆1.阅读“美洲地形图”,总结北美洲地形特点:西——落基山脉中——中部大平原纵列分布成川型东——阿巴拉契亚山最大岛屿——格陵兰岛口诀:西落中原东阿巴,密西西比贯南北。平均海拔较高,居世界第三(700米),地势起伏较大,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2.阅读“美洲地形图”,总结南美洲地形特点:西——安第斯山东——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高原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高原——巴西高原最长山脉——安第斯山口诀:两高两平横向布,与山构成F型。最长山系安第斯,亚马孙河穿东西平均海拔居世界第四(600米),地势起伏一般,西部是年轻高大的山脉,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3.对比南北美洲地形的异同21/43相同:西部都是科迪勒拉三系、西高东低。不同点:北美洲——川型,纵列分布;南美洲——F型,横向分布。4.河流对比。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三、总结1.位置:位于西半球,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面北冰洋,南端接近南极大陆。美洲大陆是世界上纬度跨度最大,海岸线最漫长的大陆。2.组成:按自然地理划分,习惯上以巴拿马运河为界,把美洲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按政治经济划分,通常划分为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美洲地形图”和“美洲气候图”,分别了解两大洲在地形和气候方面的特征,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会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并能理解分析北美洲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2.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3.通过对美洲的学习,初步学会分析美洲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掌握搜集各国资料的方法,相互交流激发兴趣。【教学重点】南北各异的气候特点;美洲经济发展及在世界中起到的作用。【教学难点】南北各异的气候特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完成下表: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山脉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地形共同点地形不同点22/43二、教授新课(一)气候1.结合课本图“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与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气候的形成与分布的影响。2.出示“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美洲的气候类型。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气候的各个主要因素,总结气候特征:①北美洲: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气候为主。②南美洲:以热带气候为主。(二)贫富悬殊的大陆1.了解美洲有名的地理事物。加拿大的____________林阿根廷的___________草原委内瑞拉____________油田巴西的___________铁矿2.了解美洲丰富的资源(1)矿产资源:委内瑞拉的____________、巴西的_______________储量居世界前列,智利的_______________储量居世界第一位。(2)森林资源: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__________,盛产_________等贵重木材。(3)渔业资源:世界四大渔场中,位于北美洲的是,位于南美洲的是,另外还有______资源和_______资源。3.南北经济差异(1)通过分析“2009年美洲部分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图”,了解北美洲与南美洲的经济差异,并初步分析历史原因。北美洲——(加、美)发达南美洲——(除阿根廷、巴西外)现代工业不发达,主要出口农矿产品。①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经济______,工业基础_______,生产能力_______,科学技术__________。②南美洲国家,除________、________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外,其他国家现代工业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植在南美洲各国的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2)读图表,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南北美洲经济发展差距。三、总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23/43美国【教学内容】最大的移民国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二、能力目标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教学难点】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教学过程】一、最大的移民国家1.导入新课。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踏上西半球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透过美国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风貌、经济特点和人们的生活风俗等。创设情景:请大家先看一张图片(投影展示),看看在美国的普遍居民中,都有哪些肤色的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说明美国是一个由各种人种构成的移民国家。)总结: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人的,所以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2.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3.查找相关材料,看看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白种人占75%,最多;拉美后裔占12.5%,黑种人占12.3%;亚裔点3.6%;其中华人约243万,占0.9%。)4.情景教学。(1)展示唐人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2)展示华人在美国工作、生活的资料。24/43问:华人对美国的建设都有哪些贡献?(西部开发,修筑铁路;科学界获诺贝尔奖的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航空领域有第一位华裔太空人:王赣骏。)5.思考小结:有众多的中国人生活在美国,那么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其他自然环境与中国有哪些异同?【板书设计】一、最大的移民国家:1.首都:华盛顿。2.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面墨西哥湾。陆上邻国:北接加拿大,南与墨西哥接壤。3.领土构成:共50个州,本土有48个州,外加两个海外州,还有一个哥伦比亚特区。4.人种构成:最早生活在美国的土著是印第安人,现在最多的是白种人,此外还有黑种人,黄种人。美国是最大的移民国家。5.语言:美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6.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原因:受地形影响。7.河流湖泊:(1)密西西比河:美国最大的河流,自北向南流入墨西哥湾。(2)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属美国)、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完全位于美国境内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国所有。25/43巴西【教学目标】1.知道巴西的基本国情与主要资源,热带雨林的作用。能简单介绍巴西的文化特色。2.通过读图、思考活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3.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口、环境、资源之间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学重点】1.巴西的国情与资源状况。2.热带雨林的作用。【教学难点】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巴西足球与狂欢节的图片,引入学习巴西的国情。二、新课学习(一)国情与资源[活动一]结合课本“巴西地形、资源、主要城市分布图”与活动题,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基本情况。1.南美洲第一大国①面积:855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五位,南美洲第一位)。②人口:1.82亿(世界第五位,南美洲第一位)。③经济:工业体系完整。工业——采矿业为主(铁矿石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农业——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首位)。④主要城市:巴西利亚(首都),圣保罗(全国最大的城市)。⑤特色:足球大国、咖啡大国。[补充]巴西城市化问题突出,为缓解城市人口与环境的压力,并开发西部,进行了迁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圣保罗)。2.资源丰富(1)森林(热带雨林)——绿色(2)矿产(铜、铁)——黄色(3)水力(伊泰普水电站)(二)雨林与环境[活动二]结合课本“全球热带雨林分布图”引导学生认识全球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地区与巴西热带雨林的重要性。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地区,地球上大量的氧气,都是由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产生的。亚马孙雨林在调节地球大气环境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巴西最具价值的资源是热带雨林。26/43[活动三]结合课本活动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热带雨林的作用:①净化空气:吸收CO2,放出O2,被称为“地球之肺”;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④提供木材、水果、动物等资源;……27/43美国【教学内容】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二、能力目标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教学重点】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教学难点】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教学过程】一、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一)农业1.导语:要了解美国的农业状况,首先来了解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其中决定气候条件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2.展示世界政区图。观察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3.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么温度带?4.展示美国国旗。问:你知道美国国旗的含义吗?5.展示美国的气候图。引导: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的是哪种?6.展示美国的地形图。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28/43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问: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7.引导。由纬度位置可以推测到光热资源的情况。由平原面积可以推测到耕地资源的情况。由海陆位置和河、湖布局,可以推测出水资源的分布。试按以上思路,分析、归纳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8.过渡。美国作为农业大国,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外,还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展示材料1: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图片。展示材料2: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却耕种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问: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9.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地区生产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区)。好处是: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便于推广农业技术。)10.展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问: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小麦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融水。棉花带: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纬度低,夏季气候湿热。问:美国有哪些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玉米、小麦、大豆棉花)11.小结: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二)工业1.导入: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产品是美国生产的?请列举一些产品或品牌。(可口可乐、福特汽车、林肯汽车,柯达胶卷,苹果电脑,戴尔电脑,麦当劳,肯德基等。)总结: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它的工业产品遍布世界,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认识美国的工业状况。2.引导:你知道美国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吗?(钢铁、汽车、化学、电子、宇航、石油、飞机制造、军火等。)3.结合课本“美国本土资源、工业城市分布图”,完成活动。引导:请同学们在图上指出下列工业城市,并说明各工业城市的著名工业门类。底特律、纽约、休斯顿、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底特律:汽车。纽约:纺织、化工。休斯顿:石油、宇航、飞机。旧金山:电子。洛杉矶:宇航、电子、电影。西雅图:飞机。)总结:东北部是美国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部29/43门。后来逐步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转移,这两个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新兴工业门类为主的工业区。4.引导:美国有哪些产品居世界前列?(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轮胎、铅、载重汽车、发电量、磷肥等。居世界第二位:煤炭、新闻纸、水泥、钢、小汽车。)5.引导:根据以上“材料”学生发现美国的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6.引导:有人说:“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你同意吗?你能列举一些有关高新技术的产品和其他事物吗?(航天飞机、微软公司、爱国者导弹、大型轰炸机。)7.引导:近几年,美国的经济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学生讨论: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8.启发: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它众多的工业产品和高水平的生活消费,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30/43非洲概述【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充分运用地图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了解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2.通过资料和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的分区情况以及非洲的主要人种的分布。3.通过非洲的地形图的判读,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的特征以及特有的地形区及分布。【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主要地形区。【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问: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在哪些地方?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他们各在哪几个大洲上?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师在地图上指出这些地方并导入今天的新授课。二、非洲的自然环境(一)地理位置思考:出示“非洲地形图”,提问:非洲为什么被称为“阳光灼热”的大洲?引导学生在学习亚洲和欧洲的基础上,来认识非洲所在的地理位置的特点。1.学生读图“非洲地形图”:(1)观察非洲境内有哪几条重要的纬线穿过?(2)说出非洲的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学生通过观察回答,师点拨。(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分别穿过非洲的北部和南部;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东西两面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隔红海与亚洲相望。)2.趣味问答:假如我们要乘船到文明古国埃及和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旅行,要穿越哪些海洋和海峡?哪条线路最短?找出与非洲相邻的大洲、海洋及与亚洲的界线(苏伊士运河)。(老师补充)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是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捷径。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价值是巨大的。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门户,战略意义十分重大。31/433.出示各大洲国家对比图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国家485443231215二战前,非洲独立的国家有哪几个?(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三个国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大洲所拥有的数量,总结出非洲是世界上各大洲中国家最多的大洲。(二)地形(过渡)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历史原因,影响了非洲经济的发展。那么非洲的自然条件对它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呢?引导学生看“非洲地形图”,分析非洲以哪一种地形为主。1.引导学生复习亚欧的地形特征,引出非洲地形特征的学习。2.(1)对比欧洲和非洲的海陆轮廓,哪一个洲的海岸线平直一些?(2)说出非洲的半岛、岛屿和海湾。(3)在图上找出非洲各类地形中分布最广泛的地形类型。概括非洲地形的主要特征,由此非洲又有怎样的别称?(4)学生在图中找出并了解非洲主要高原的名称、位置。(5)判断非洲的地势特征,找出非洲的主要山脉,说出其分布。(6)读图找出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东非大裂谷三大特色地形区的分布。阅读课本材料了解其独具特色的地貌特征。3.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不明确的地方教师点拨。(非洲的海岸线比较平直这样的海岸线少半岛、少海湾。非洲最大的海湾是几内亚湾、最大的半岛索马里半岛、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非洲各类地形中分布最广泛的高原,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非洲的高大山脉主要在位于西北的阿特拉斯山脉和位于东南的德拉肯斯山脉。)师播放东非大裂谷和撒哈拉沙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这些特色地形。4.总结(1)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较高,被称为“高原大陆”。(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活动探究)将学生分为四大组展开比赛。比一比:让同学们在图中找出非洲有哪些非洲之最、世界之最:最大的沙漠、最长的大裂谷带、最大的盆地、最长的河流以及非洲最大的半岛、岛屿、海湾、最高的山峰。5.关注东非大裂谷:阅读课本《知识之窗》,了解东非大裂谷并分析其成因。(三)非洲气候1.读“非洲气候类型和主要河流分布图”,完成活动题。(1)以什么气候为主?最广的气候是什么?分析这种气候有什么特征?容易产生什么自然灾害?(2)非洲气候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么分布?(3)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但却不是最大的河流,流量甚至还没有刚果河大,这是为什么呢?2.读“热带草原示意图”——在非洲大草原上,每年都会发生规模庞大的动物大迁徙,上百万只的角马、羚羊聚焦在一起进行长途跋涉的迁徙,十分壮观知道这些动物为什么要长途跋涉地迁徙吗?32/43三、总结非洲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大洲,被称为“高原大陆”、“热带大陆”,拥有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世界最大的热带草原等多项世界之最,而且还有非洲大草原上每年野生动物大迁徙的奇观,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但非洲的世界之最还没有介绍完呢。还有什么呢?请同学们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还会有更大的收获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非洲和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学会运用资料说出并理解非洲人口特点及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了解非洲经济水平低的原因。3.通过非洲“高”、“低”悬殊的人口和经济以及埃及古文明的发展两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并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4.鼓励、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学过的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和知识来探究解决新问题。【教学重点】理解非洲“高”、“低”悬殊的人口和经济。【教学难点】非洲的人口——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忆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2.回顾非洲的世界之最。3.找找非洲还有哪些世界之最,还有什么区域特色?(非洲“高”、“低”悬殊的人口和经济)二、新课学习(一)“高”、“低”悬殊的人口和经济1.引导学生读图“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表“2006年全球部分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完成课本活动。(1)非洲人口增长特点是。(2)非洲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等。2.阅读表“2009年非洲与欧洲部分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认识非洲地区的经济水平。3.总结提炼知识点(1)人口:①人口总数:非洲人口约为8亿人,在各大洲中居第二位。②增长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③带来问题:A.严重阻滞了经济的发展。B.导致环境的恶化和频繁的自然灾害。33/43(2)经济:①经济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低。出口商品以初级商品为主。②经济落后原因: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消耗了大量的经济。B.长期受到殖民统治。(二)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埃及引导学生读“埃及地理位置图”和“苏伊士运河图”,认识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苏伊士运河。1.完成课本活动。(1)用铅笔在图中描出埃及的国界,找出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西奈半岛、尼罗河,说明埃及的位置特点。(2)如果没有苏伊士运河,轮船从印度洋到大西洋、地中海应该怎样航行?(进而认识苏伊士运河对埃及乃至世界的重要作用。)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认识埃及国家的经济状况。3.为什么有人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4.引导学生读“埃及的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认识埃及主要的旅游资源。(1)完成课本活动。(2)搜集关于埃及著名的旅游资源:历史名城——开罗、帝王谷的图坦卡蒙陵墓、阿布·辛拜勒神庙、卢克索的卡尔纳克神庙等。5.小结:(1)地理位置:位于非洲的东北部,陆地跨亚非两洲,属亚欧非交界地带。(2)埃及的地表特征:分布大片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960万平方千米,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因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极端干燥,年降水量不足100mm,温差大,多强风和沙暴,约为1/3人以游牧为生。(3)埃及主要的河流:①尼罗河。②苏伊士运河:全长173千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运河收入成为埃及重要的经济来源。(4)首都及人口:首都:开罗。人口:1577万。(5)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长绒棉)。(6)悠久、灿烂的旅游资源:主要旅游景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爱资哈尔清真寺、古城堡、希腊罗马博物馆、卡特巴城堡、蒙塔扎宫、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国王谷、阿斯旺水坝等旅游收入是埃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财政来源除税收外,主要靠石油、侨汇、运河和旅游四项收入。34/4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2.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部分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百分比图的分析,把握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主要特点。2.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非洲各国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通过实例寻找和认识本区各国摆脱贫困的出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教学重难点】1.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出示一张“黑人小朋友的照片”。[提问]首先请同学们端详一下这个小朋友和我们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等。[教师]之所以我们和这个小朋友在外貌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是因为我们属于黄色人种,而他们属于黑色人种。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板书]撒哈拉以南非洲[显示]地图“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提问]请作图标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是什么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维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填图]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提问]请在板图中注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一个大岛、一个海湾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填图]一个半岛是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是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是几内亚湾。35/43[提问]请在板图中注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学生填图]在板图中填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教师提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提问]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教材上分别给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讨论[学生]热带雨林气候中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承转]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分布,而且,我们从热带草原的景观图中看到,还有很多野生动物和我们的新朋友一起生活在哪里。有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上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热带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动物的资料,下面请他们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分别介绍斑马、角马、长颈鹿、狮子等野生动物。[提问]大家不难发现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请大家讨论一下,野生动物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学生]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提问]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根据上面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了解,小朋友的家乡还有哪些资源会十分丰富?[学生]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承转]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灿烂的文化。[介绍]就非洲的鼓文化、舞文化、雕刻文化、编织文化进行介绍。[提问]不知大家是否感到,非洲的雕刻与我们的有很大差别(出示亚洲和非洲雕塑图片),这些差别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第二课时】[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美丽富饶的家乡——黑人的故乡,他们那里丰富的物产正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国家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图。问:大家发现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小结]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称为“单一商品经济”。辅导读课本图10.25“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学生]以某种商品出口为主;出口商品多是初级产品。[板书]单一商品经济[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经济作物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这36/43样的单一商品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会受到哪些影响?以教材上给出的加纳为例。请在小组内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交易,注意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下发工作资料,并参加讨论)[活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贸易。学习小组内的3-4人代表其他国家;学习小组内的1-2人代表加纳。[教师]请各小组汇报一下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贸易中出现的问题。[引申]这些问题说明像加纳这样的单一经济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讲述]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要卖的是低价卖,要买的是高价买,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的恶果。[讨论](略)[提问]这样下去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十分不利,请大家帮我们的非洲朋友想想办法。[学生]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减少对工业品的进口;联合、团结、协作,发挥本区的资源优势,形成OPC一样的资源输出组织,保障各国的基本利益;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的种植,解决粮食问题。[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部分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发展的危机,并为此做出努力,例如:科特迪瓦的很多做法就和我们同学想到一块儿去了,而且成为本区发展比较快的国家。[承转]但更多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的生活。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板书]人口、资源、环境[提问]请大家把非洲发展中的上述环节填入图中。[引导]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请大家再次发挥我们的集体智慧,看看有哪些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讨论]每个小组将提出的建议作提纲纪录。[引申]请把你们小组的建议,按最重要(1条)、次要(2条)、一般重要(3条),填到金字塔的小方块中,并思考理由。[学生]讨论(略)[小结]看来大家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提出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明天会更好。37/43大洋洲概述【教学目标】1.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2.学会利用旧知识探究新问题,利用资料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教学重点】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前边已经学过了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一个国家?学生: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教师:那么我们今天就利用已学会的这些方法再来认识一个国家:澳大利亚。二、新课学习(一)陆地面积最小的大洲1.结合课本“大洋洲国家和地区图”完成活动。(1)说出大洋洲的纬度位置和海洋位置。(2)找出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及太平洋中的三大群岛。2.读“格陵兰岛轮廓图”与“澳大利亚大陆轮廓图”,比较格陵兰岛与澳大利亚大陆面积的大小。3.大洋洲重要的交通位置: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及联系各大洲海、空航线的主要通道,又是往来飞机、船舶的中转站和补给站,许多国际海底通讯光纤电缆都通过这里。(二)袋鼠之国——澳大利亚出示“澳大利亚地形图”,学生读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南半球、独自占有一个大陆、南回归线穿过中部等。)澳大利亚位置的独特性决定了它自然环境的特点,造就了它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下面我们一起到澳大利亚的国家野生动物园去看一看。多媒体播放澳大利亚野生动物园影片(也可出示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图片38/43或看课本插图)。提出问题:澳大利亚生物的共性是什么?学生观看影片欣赏动物,感悟澳大利亚生物的古老性和原始性,萌生探究澳大利亚生物原始性的欲望。探究一: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1.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与大陆漂移的关系?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对生物进化的影响?3.比较澳大利亚大陆与南极大陆在生物物种方面的差异。学生小组自选探究课题,寻找证据。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可展示图像材料或文字材料证明观点。)教师出示阅读材料: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其中有9000种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占植物总数的75%;有鸟类650种,450种是特有的,占鸟类总数的69%。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南美洲只有几种,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师生共同感悟:澳大利亚不愧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教师同学们,我们在逛商店时看到一些羊毛衫上标有“100%澳毛”的字样,就是说这些羊毛衫全部是用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织成的。澳大利亚发达的养羊业使其成为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多媒体出示牧场景观图片,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场的规模很大,机械化程度很高。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个牧场主,你会将自己的牧场建在哪里呢?探究二:选择牧场地址1.根据澳大利亚的地形来选址。2.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来选址。学生分小组自选课题,选择牧场位置。组长汇报结果(不仅要说明所选位置而且要阐明选择依据):课题1:充分利用“澳大利亚地形图”:通过读图得知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山地,北有大分水岭,东南有该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中部是澳大利亚大盆地,有北艾尔湖;西部是低矮的高原。据此得出可将牧场建在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及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为天敌,一年四季可露天放牧。课题2:充分利用“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通过读图可以看出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气候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据此得出可将牧场建在热带草原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利于牧草生长。刚才我们分别依据地形和气候因素来选择了牧场地址。下面再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综合来考虑选址方案,看看会做出什么调整?(西部和中部的南回归线附近地区不能建牧场,因为虽然这些地区具备了地形方面的优势,但却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缺少水源。)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仅选择了自己的牧场址,而且学会了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请来验证一下你的选址是否合适。学生读图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四个不同农牧业区的分布,认识澳大利亚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农牧业,因此农牧业一直在其经济中占居着重要地位。同学们,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的农牧业,而且矿产资源丰富,在发展采矿39/43业方面具有很大的资源储量优势。出示阅读材料:澳大利亚铝土矿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居世界首位;铁矿、镍矿、锌矿和锰矿的储量居世界前5位;其他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矿、钨矿等的储量也很丰富。现在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冶金和机械制造业等工矿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出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分布图”。学生读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煤、铁矿石等)及分布。探究三: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假如你是一位人口学专家试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影响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有哪些?1.地形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2.气候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3.交通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4.历史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多媒体出示悉尼歌剧院、首都堪培拉等城市景观图片。三、教师总结农业生产受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影响最大,在气候较干旱,地下水源较充足,有牧草生长的高原、平原、山地就可以发展畜牧业,在气候暖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适宜发展种植业,也可以发展畜牧业,从而出现混合经营。40/43极地地区【教学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5.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随歌谣学地理位置最南南极洲,三洲三洋绕四周;冰雪高原冷大陆,四周冰山大水库;北极圈内北冰洋,三洲环绕分清楚;企鹅磷虾北极熊,独特生物极地驻;酷寒干燥烈风吼,有煤有铁有石油;两极考察显身手,长城中山黄昆仑;保护极地不容缓,和平利用订条约;世界各地已游遍,问问自己成就否?二、新课学习(一)因纽特人的家读课本图11.1和图11.2~图11.5,回答:1.北极地区纬度位置与范围?2.描述北极地区的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吗?3.听说北极地区很冷,年平均温度大概是多少呢?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低于-20℃;4.哪个季节去北极科考最合适?5.在考察的过程中看到的当地居民是谁?住什么?吃什么?穿什么?总结:因纽特人的家:(1)范围:北极圈以北的陆地和海洋。(2)居民: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3)动物:北极熊、海象、海豹、北极狐、鲸等。(二)冰雪大陆1.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2.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41/43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3.南北极气温比较图。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知识之窗”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4.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5.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6.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三)极地科学考察与极地保护1.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3.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42/43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三、本课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43/43',)
提供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教案会员下载,编号:1700704361,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43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