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学习教育 >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含答案),格式为 docx ,大小 305481 KB ,页数为 14页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一、单选题1、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打车软件中使用的是地图的()A.地形图B.电子地图C.人口分布图D.气候分布图2、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A.B.C.D.3、某人驾驶汽车从图中a向b、c方向行驶,其行驶方向是A.先向东,后向东北B.先向东北,后向北C.一直向北D.先西南,后向南4、读图甲图与乙图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的比例尺较大B.甲图表示的范围较大C.乙图表示的内容简略D.乙图中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km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5、图中②地所在的地理坐标是()A.60°N,170°EB.60°N,170°WC.60°S,170°ED.60°S,170°W6、图中③地位于②地的()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正南方向D.正北方向7、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错误的是()。A.①地位于南寒带B.②地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第1页,共1页C.③地位于南半球D.④地位于西半球8、下列四幅图中,同时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G点是()ABC.D.9、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A.B.C.D.10、学完了东经和西经,四位同学分别用一幅示意图区分东西经度,你认为哪个正确()A.B.C.D.11、欧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有的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些国家容易出现的人口问题是()A.就业困难B.劳动力过剩C.受教育困难D.人口老龄化12、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A.B.C.D.13、与其他三个民族不属于同一人种的是A.因纽特人B.印第安人C.汉族人D.阿拉伯人14、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错误的是()A.“山前桃花山后雪”——地形因素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C.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D.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海陆因素第2页,共2页15、天安门广场每天国旗升旗时刻与日出同时,下列节日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是()A.“五一”劳动节B.“六一”儿童节C.“八一”建军节D.“十一”国庆节16、读图,比较甲坡降水与乙坡降水的多少()A.甲坡降水多B.乙坡降水多C.一样多D.无法确定17、地球上,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带是()A.热带和北温带B.热带和南温带C.北温带和南温带D.北寒带和南寒带18、读“地球光照示意图”,此时是我国的()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19、与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的气候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20、小明业余喜欢摆弄电脑,他发现自家的电脑,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A.国际竞争激烈B.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ue003C.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D.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各成一体\ue003二、综合题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第3页,共1页(1)③处海拔为330米,气温为21℃;⑨处海拔为130米,那么气温为_____℃。(2)山峰④和山峰⑤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若两山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_________米。(3)图中清水河主干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若在其支流⑥和⑦开展漂流活动,则水流较急的是_________(填数字)。(4)乙村计划从清水河引水,图中虚线⑨和虚线⑩两条线路中________更合理。(5)甲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如果甲村所在区域能够作为集水库区,那么在图中数字序号________处作为大坝坝址的选址最为合适。(6)图中①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________。22、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是产生粮食问题的根源,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和______洲。(2)B地区几乎无粮食生产,主要是因该地的气候不适合粮食生产,其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页,共2页(3)C地区是世界重要粮食水稻出口区,这和该地优越的气候分不开,下图中能表示该地的气候的是___________。(4)D地区为世界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其南部的新奥尔良是重要的粮食运输港口,粮食输出方向经过的②是___________洋,③是________洋。23、读图一和图二,完成下列各题。图一图二(1)图一是地球(公转、自转)示意图,从图得知,一年中,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之间来回移动.(2)图二是地球运动到(甲、乙、丙、丁)处的示意图。此时太阳直射在(纬线名称),我们当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此时南极圈内出现的是(极昼极夜)现象。写出图二中点①的经纬度。(3)家住北京的小明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记录夏至日的是图。第5页,共1页A.B.C.D.(4)当地球公转到甲、丙两点时,太阳直射在(纬线名称)上,全球昼夜。24、神奇的北纬45度被称为“黄金草原带”,密布着全球众多优质牧场。蒙牛特仑苏的奶源就是在这个黄金奶源带。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是世界著名的畜牧业区。其中A地区位于洲的西部,这里的气候终年湿润,这里的气候类型主要是。(2)图中D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海峡。(3)从海陆位置看,北美洲三面临海,其中东临洋。(4)图中E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其位于火山、地震带上。(5)图中①地人口(稀疏或稠密),其主要原因是。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有些地图是借助现代遥感技术,根据航空照片与卫星影像资料编制而成的,能更加快速和准确地反映各种地理变化。此外,像生活中手机打车软件使第6页,共2页用的电子地图等地图家族新成员,也已经开始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推广应用。故选:B。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2.【答案】A【解析】解:题干中的图例表示的意义:A是铁路线;B是公路;C是长城;D是首都.结合题意,选项A符合.故选:A.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中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图例一般附在地图上.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本题考查了常用的图例,属于基础题.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书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掌握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解答】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二种是根据指向标定向,即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正北方向;第三种是根据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本题的地图适合根据指向标来判定方向。读图,根据图中的指向标的指向,驾驶汽车从图中a向b行驶是向东北方向,再向c是向正北方向行驶。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4.【答案】B【解析】解:读图可得,甲图的范围大,乙图的范围小,甲比例尺小,乙图所示的是内容详细,乙图中的数字式比例尺转化为文字式是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km,故B正确.故选:B.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的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5.【答案】【小题1】D【小题2】C【小题3】D第7页,共1页【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定位。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在经纬网图上,经线度数自西向东逐渐增大为东经,逐渐减小为西经;以赤道为界,纬线度数自南向北逐渐增大为北纬,逐渐减小为南纬。读经纬网图可知,上端S是南极点,纬度范围从50°S—90°S;下方是北向左是东,向右是西,所以经线180°右侧是东经,经线180°西侧是西经,图中②地所在的地理坐标是60°S,170°W。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图判别方向。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方向的判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读经纬网图可知,图中②和③都在170°W经线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且②在60°S纬线上,③在80°S纬线上,图中③地应位于②地的正南方向。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故选C。【分析】本题考查五带划分、中高纬度的划分、半球的划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五带划分的依据、纬度的划分、半球的划分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在地球仪上,人们把20°W—160°E之间为东半球,160°E—20°W之间为西半球。把南北纬0°—30°之间称为低纬度,南北纬30°—60°之间称为中纬度,南北纬60°—90°之间称为高纬度。把23.5°N—23.5°S之间称为热带,23.5°N—66.5°N称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称为南温带,66.5°N—90°N之间称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称为南寒带。读经纬网图可知,①地位于南寒带,A项叙述正确;②地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B项叙述正确;③地位于南半球,C项叙述正确;④地东半球,D项叙述错误。D项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故选D。8.【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半球的划分、太阳直射现象的界线以及中、低、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有阳光直射的范围是23.5°S—23.5°N。根据“经度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向西增大的是西经;纬度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是南纬”读图可知,A图中G点的经纬度是(30°W,25°S),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没有阳光直射现象,A错误;B图中G点的经纬度是(25°W,20°S),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第8页,共2页直射现象,B正确;C图中G点的经纬度是(120°E,25°S),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没有阳光直射现象,C错误;D图中G点的经纬度是(120°W,35°N),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没有阳光直射现象,D错误。故选B。9.【答案】B【解析】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故选:B.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要理解记忆.10.【答案】C【解析】解:0°经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东是西经,故C正确。故选:C。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了不同的度数,叫经度.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向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向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度的变化规律为: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了90°.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北北纬度数越来越大,北极是北纬90°,赤道向南南纬度数越来越大,南极是南纬90°.赤道以北的纬度是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是南纬,用字母“S”表示.本题考查经度的划分,读图解答即可.11.【答案】D【解析】解: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故选:D。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考查世界的人口问题,要理解记忆。12.【答案】B【解析】解: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且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选项C、D中,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选项A、B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根据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可判断,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第9页,共1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13.【答案】D【解析】略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理解解答即可。“山前桃花山后雪”是是指山地阳坡和阴坡气温不同,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漫长,这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故C错误,符合题意;新疆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据海远,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距离海洋较近,气候相对比较湿润,这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5.【答案】B【解析】解:夏至日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其升旗时间最早,选项中的四个节日六一儿童节距夏至日最近,其白昼时间最长.故选:B.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16.【答案】A【解析】解:受地形的影响,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甲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非常丰富,而乙背风坡降水稀少。故选:A。世界降水的规律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要理解记忆.17.【答案】C【解析】解: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阳光斜射厉害,有第10页,共2页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故C正确。故选:C。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阳光斜射厉害,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本题考查地球五带的特点,牢记即可。18.【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的概况,属基础题。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读图可知,此时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据此得出图示半球为南半球日照图,出现极昼现象的为南极地区,因此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9.【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受到海洋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读图可知,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是地中海气候,不合题意;②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符合题意;③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不合题意;④气候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干燥,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合题意。B对,ACD错。故选B。20.【答案】B【解析】解:此题就是说明了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显著.使得各国的经济更加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故选:B.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国家与国家之间各成体系、相对封闭的经济格局已被打破.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显著.此题是针对全球的经济合作和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性知识的考查,结合教材进行熟练记忆.21.【答案】(1)22.2(2)114000(3)自西向东⑥(4)⑨第11页,共1页(5)盆地⑧(6)陡崖【解析】本题考查气温的计算、比例尺的计算、方向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1)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C。③处海拔为330米,⑨处海拔为130米,相对高度是200米,气温相差1.2°C,⑨处海拔低,气温高,应是22.2°C。(2)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山峰④的海拔是568米,山峰⑤的海拔是557米,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二者的相对高度是11米;图中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2千米,若两山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4千米,即4000米。(3)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可以判断,图中清水河主干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向东;若在其支流⑥和⑦开展漂流活动,⑥处等高线密集,坡陡,相对高度大,水流较急。(4)乙村计划从清水河引水,图中虚线⑨比较合适,因为虚线⑨是从海拔高处流向低处,水可自流。(5)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甲村等高线闭合,四周高,中部低,是盆地;如果甲村所在区域能够作为集水库区,那么在图中数字序号⑧处作为大坝坝址的选址最为合适,因为该处位于盆地的出口,便于蓄水,该处比较狭窄,工程量小。(6)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①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22.【答案】(1)亚(2)全年炎热干燥(3)B(4)印度太平【解析】本题考查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世界农业的概况;世界的输粮线路等。读图分析解答即可。(1)读图可知,世界粮食生产分布极不均衡。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第12页,共2页非洲和亚洲。(2)读图可知,B地区是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该地区几乎无粮食生产,主要是因该地全年炎热干燥,不适合粮食生产。(3)读图可知,C地区是东南亚,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水稻,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也是传统的出口产品,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这和该地优越的气候分不开。东南亚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一般5~9月份为雨季。从图中四图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A是热带草原气候,B是热带季风气候,C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是温带季风气候。B图符合东南亚的气候特点,ACD图不符合。故选B。(4)读图可知,D地区是美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其南部的新奥尔良是重要的粮食运输港口,粮食输出方向经过图中的①大西洋,到达②印度洋和③太平洋。23.【答案】(1)公转南、北回归线(23.5°N—23.5°S)(2)丁南回归线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极昼23.5°N,60°E(3)A(4)赤道等长(意思对即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等知识点,难度一般。(1)读图一可知,该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一年中,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23.5°N—23.5°S)之间来回移动。(2)图一中乙地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夏至,根据太阳的公转方向可知,丙地是北半球的秋分,丁地是北半球的冬至,甲地是北半球的春分;图二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冬至,地球运动到丁处,我们当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此时南极圈内出现的是极昼现象。图二中点①的经纬度是(23.5°N,60°E)。(3)聊城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结合四幅图可知,A图是夏至时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4)当地球公转到甲、丙两点时,是北半球的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24.【答案】(1)欧温和温带海洋性第13页,共1页(2)白令(3)大西洋(4)环太平洋(5)稀疏纬度高,气候寒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及特点、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北美洲的海陆位置、板块构造学说、世界上人口的分布地区。(1)由图中ABC三地的位置可知,A地位于欧洲西部,B地位于亚洲东部,C地位于北美洲东部。由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图可知,图中A地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位于亚热带地区(或者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属于全年湿润型,位于亚热带地区(或者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性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所以A地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终年温和湿润。(2)世界上的七大洲是指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其中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图中D位于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上,所以D是白令海峡。(3)从海陆位置上看,北美洲位于美洲大陆北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所以北美洲东临大西洋。(4)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科迪勒拉山系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所以科迪勒拉山系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5)世界人口的分布,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是世界上人口与稠密地区。而在亚洲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峻,气候寒冷,人口稀少;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由于气候极度干旱,人口稀少;在南美洲的亚马孙雨林由于气候过于潮湿人口稀少;在高纬度的南极洲和北冰洋及其沿岸地区,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由图中①地的位置可知,①地位于北冰洋地区,北冰洋地区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所以图中①地人口稀少,原因是纬度高,气候寒冷。第14页,共2页',)


  • 编号:1700699234
  • 分类:学习教育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14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305481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学习教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