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学习教育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格式为 docx ,大小 26156 KB ,页数为 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人都是在跌倒与爬起之间学会坚强,都是在风雨与阳光之间走过成长的路。失败所能带给你的只应是一些教训,一些冷静的'思考,而不该有绝望颓废不知所措。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下期末测试历史试卷(答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2.隋朝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该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该工程是隋炀帝下令开凿的②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A.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唐太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贤明的皇帝之一,他的很多治国之道被后世所推崇,其中用人之道又更为重要,下列哪一个大臣不是唐太宗时期任用的()A.魏征B.房玄龄C.姚崇D.杜如晦4.小明对下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5.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A.儒家思想B.建筑艺术C.佛学经典D.活字印刷6.藩镇割据是唐朝末年形成的一大恶瘤。下列历史现象的产生与这一“恶瘤”密切相关的是()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五代十国D.宦官专权7.北宋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而设置分权的官员是()A.宰相B.通判C.转运使D.枢密使8.下面是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9.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A.澶渊之盟B.金灭北宋C.岳飞抗金D.签订《尼布楚条约》10.岳飞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的是()A.契丹统治者B.突厥统治者C.女真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1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12.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都护府B.市舶司C.宣政院D.理藩院13.-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A.灭亡西夏B.统一蒙古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14.“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A.实行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C.创立科举制D.推行行省制度15.每个时代都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宋元的主流文学形式是()A.诗、词B.诗、曲C.词、曲D.词、小说16.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A.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B.唐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C.宋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D.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17.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①兵部②东厂③锦衣卫④刑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8.“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这一评价的史实依据是()A.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B.抗击倭寇,维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C.辅佐燕王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D.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9.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情况,首选的资料是()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三国演义》20.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下列哪位著名小说家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A.罗贯中B.吴承恩C.施耐庵D.曹雪芹21.明末农民战争中,成为起义军主力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军B.张角起义军C.黄巢起义军D.李自成起义军2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之后在台湾设置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该机构是()A.台湾县,隶属浙江省B.台湾府,隶属广东省C.台湾道,隶属福建省D.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3.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①设立西域都护②设立伊犁将军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平定准噶尔、回部贵族的叛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4.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A.纺织业B.采矿业C.运输业D.餐饮业25.“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A.皇帝的辛劳B.君权的强化C.地方的无权D.仪式的完善26.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正确的是()A.汤显祖的《窦娥冤》B.洪昇的《桃花扇》C.孔尚任的《长生殿》D.曹雪芹的《红楼梦》二、辨析题(本题6分,请找出错误,并说明理由)27.元朝在中央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三、材料解析题:(本题两小题,28题8分,29题16分,共24分)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1)材料一中的“显德七年”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2分)(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2分)(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2分)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2分)2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以上材料均选自人教版七下《中国历史》(1)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政策是什么?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实行这一政策的条件是什么?(6分)(2)据材料二,从手工业和科技两方面说明“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4分)(3)据材料三,说明以乾隆帝为代表的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上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6分)四、探究题(共10分)30.小明同学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他在探究学习中搜集整理图片如下,请你根据图片解决问题。(1)以上是小明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问哪些图片与本次探究活动不相符?(填序号)(2分)(2)根据题意填写相关内容。(4分)(3)请你谈谈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主要采取了哪几种方式?(列举两种)(2分)(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2分)五、论述题(共8分)31.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唐代的中兴君主,睿宗的第三子。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英武有才略,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开创了唐朝的鼎盛之世。天宝后,宠爱杨杨玉环,封为贵妃,杨玉环父兄均骤贵,势倾天下。及安禄山反,玄宗出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谓杨国忠通于胡人,而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乃令杀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玄宗避难奔蜀,后肃宗即位于灵武,尊为太上皇。在位四十三年。玄宗喜爱歌舞音乐,曾于梨园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为伶人之祖师爷。死后庙号玄宗。(1)材料中唐玄宗开创了什么治世?(2分)(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有关统治者的观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6分)七年级下期末测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10ADCDDCBBAC11-20CBBDCBBDAB21-26DDBABD二、辨析题(本题有1小题,共6分,请找出错误,并说明理由)27.不正确(2分)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2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2分)三、材料解析题(本题两小题,28题8分,29题16分,共24分)28.(1)960年;陈桥驿(2分)(2)加强中央集权。(2分)(3)重文轻武的政策。(2分)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2分)29.(1)政策:对外开放(友好往来)。(2分)条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4分,每点2分)(2)原因: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4分,每点2分)(3)政策:闭关锁国。(2分)后果: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2分)使中国落伍了。(2分)四、探究题(共10分)30.(1)图1,图3。(2分)(2)①文成公主;②元;③-、班禅。(4分)(3)册封、和亲、设立管辖机构(答两点即可,2分)(4)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交往。(言之有理即可)(2分)五、论述题(共8分)31.(1)开元盛世(2分)(2)观点:统治者对国家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言之有理即可)(2分)论述:纵观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如果统治者能够关注民生,发展经济,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反之则国家很快就会被推翻。(4分)历史期末的复习计划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以课标为准绳,本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设计巧妙,立意高远,与时俱进。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与能力并举,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一、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1、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覆盖面宽,立意高远。2、选择题。本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预计应该有80%左右,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3、判断题:学生对知识把握不牢,出现判断不准的现象较多。4、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等,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1)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观点不明、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大量存在。(2)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张冠李戴,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对“近代化”的认识模糊不清。(3)没掌握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综合能力较差。如简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问题,虽然能大体的理解其内容,但是不能概括全面。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不能从整体上去分析、整理、概括。(4)学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材料分析题中的小题,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表明学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二、改进措施:为提高教学成绩,下学期努力做到: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2、加强材料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漏补缺,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课上现场让学生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统一强调,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善。对做过的同类的习题进行整理总结。",)


  • 编号:1700698983
  • 分类:学习教育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7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26156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学习教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