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学习教育 >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格式为 doc ,大小 313765 KB ,页数为 20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2分)“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2分)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A.黄帝B.禹C.舜D.启3.(2分)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A.炎黄战蚩尤B.皇帝建宫室C.舜让位于禹D.启继承父位4.(2分)如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A.涿鹿之战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5.(2分)《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有位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A.齐桓公B.晋文公C.越王勾践D.吴王夫差6.(2分)夏王朝制定的历法称为()A.阴历B.阳历C.公历D.夏历7.(2分)如果你有兴趣写一部《中国暴君史》的话,你会按顺序依次把下列哪些暴君选上()①纣王②夏桀③周厉王④禹。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①③8.(2分)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其中的“诸侯”产生于()A.奴隶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分封制9.(2分)下列图片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A.B.C.D.10.(2分)夏朝之亡最主要的原因是()A.长期战争,国力衰落B.残暴统治,失去民心C.国家机构的建立D.地理位置不佳11.(2分)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A.秦、楚、齐、燕B.齐、楚、秦、燕C.燕、齐、秦、楚D.燕、齐、楚、秦12.(2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A.司母戊鼎B.鱼纹彩陶盆C.甲骨文D.冰裂纹瓷器13.(2分)如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A.陶器B.瓷器C.青铜器D.铁器14.(2分)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在长江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课堂上,同学们对都江堰的作用做了下面推断,参考如图,你认为最准确的说法是()A.防洪排水B.水运C.防洪灌溉D.蓄水防旱15.(2分)“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16.(2分)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以下文物中,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有()①青铜面具②青铜立人像③青铜神树④四羊方尊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7.(2分)将都城迁到殷(今安阳)的商朝君主是()A.汤王B.盘庚C.纣王D.帝辛18.(2分)商朝又叫殷商,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它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最终在一场大战中,由于军队阵前倒戈,他走投无路自焚而亡。这场大战是()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马陵之战D.牧野之战19.(2分)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20.(2分)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这种文字(见图)最早可能出现在()A.夏朝B.商朝C.秦朝D.晋朝21.(2分)西周的都城在今()A.河南登封B.河南安阳C.陕西长安D.河南洛阳22.(2分)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C.实行分封制D.压迫奴隶和平民23.(2分)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是()A.维系分封制的稳定B.方便贵族享乐C.树立奴隶主对奴隶的权威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24.(2分)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诸侯内乱25.(2分)李白的诗《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先后顺序是()①韩国②赵国③魏国④楚国⑤燕国⑥齐国。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①④⑤⑥C.③④①②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二、材料题(共三个小题.26题12分,27題18分,28题2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有教无类”。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俑生和方士活埋。(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什么?他的言论被整理成了一本什么书?(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请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这个史实作一个简单的评价。27.(18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七雄,谁都知道以秦为最强。然而当其初年,实以秦为最弱。﹣﹣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2)材料二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3)材料三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和作用是什么?28.(20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材料二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摘编自《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依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2分)“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分析】本题考查世袭制的建立。重点掌握夏启继承地位的史实。【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2.(2分)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A.黄帝B.禹C.舜D.启【分析】本题考查了大禹治水与建立夏朝。【解答】相传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大禹治水与建立夏朝。3.(2分)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A.炎黄战蚩尤B.皇帝建宫室C.舜让位于禹D.启继承父位【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解答】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4.(2分)如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A.涿鹿之战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分析】本题考查国人暴动.【解答】周厉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导致了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出镐京。因而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国人暴动。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的著名暴君以及给我们的启示.5.(2分)《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有位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A.齐桓公B.晋文公C.越王勾践D.吴王夫差【分析】本题考查卧薪尝胆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本题关键词是“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就是历史上“卧薪尝胆”的典故。相传吴越争霸时,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勾践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经过长期准备最终灭掉吴国。后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典故和历史人物再现的认识能力。6.(2分)夏王朝制定的历法称为()A.阴历B.阳历C.公历D.夏历【分析】本题考查了夏朝的历法。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已有历法了。【解答】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已有历法了,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夏王朝制定的历法称为夏历。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夏王朝制定的历法称为夏历。7.(2分)如果你有兴趣写一部《中国暴君史》的话,你会按顺序依次把下列哪些暴君选上()①纣王②夏桀③周厉王④禹。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①③【分析】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暴君。【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桀建行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的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暴君商纣修筑豪华宫殿园林,施用炮烙酷刑,镇压人民;周厉王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激起百姓怨愤,导致国人暴动,大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不是暴君。根据朝代更替顺序②①③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知识。8.(2分)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其中的“诸侯”产生于()A.奴隶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解答】“烽火戏诸侯”是周幽王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戏耍诸侯,导致周朝灭亡的故事。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诸侯的产生、义务。9.(2分)下列图片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A.B.C.D.【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是西周森严的等级制度,夏商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西周时,周王以下的诸侯、卿大夫、士是享有各种特权的贵族,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周王之下等级最高的是诸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周分封制。10.(2分)夏朝之亡最主要的原因是()A.长期战争,国力衰落B.残暴统治,失去民心C.国家机构的建立D.地理位置不佳【分析】本题考查夏朝之亡最主要的原因.【解答】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因而夏朝之亡最主要的原因是残暴统治,失去民心。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的更替.11.(2分)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A.秦、楚、齐、燕B.齐、楚、秦、燕C.燕、齐、秦、楚D.燕、齐、楚、秦【分析】本题考查了战国七雄。【解答】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为燕、齐、楚、秦。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战国七雄的方位。12.(2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A.司母戊鼎B.鱼纹彩陶盆C.甲骨文D.冰裂纹瓷器【分析】本题考查商朝的青铜文明.【解答】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故选:A。【点评】准确识别图片信息,把握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是作答此题的关键.13.(2分)如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A.陶器B.瓷器C.青铜器D.铁器【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解答】邮票中的器物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4.(2分)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在长江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课堂上,同学们对都江堰的作用做了下面推断,参考如图,你认为最准确的说法是()A.防洪排水B.水运C.防洪灌溉D.蓄水防旱【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水多的时候,可由飞沙堰渡过,流入外江,可以防洪;水少的时候,水为飞沙堰阻挡,内江水流充分,可以抗旱,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大型工程的作用.15.(2分)“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解答】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西周的青铜业。16.(2分)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以下文物中,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有()①青铜面具②青铜立人像③青铜神树④四羊方尊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分析】本题考查了“三星堆”文化。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解答】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有①青铜面具②青铜立人像③青铜神树。四羊方尊的出土地点是在湖南省宁乡市。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故选:C。【点评】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17.(2分)将都城迁到殷(今安阳)的商朝君主是()A.汤王B.盘庚C.纣王D.帝辛【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盘庚迁殷的知识点.【解答】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曾几次迁都。到商王盘庚在位时期,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故选:B。【点评】本题以商朝迁都到殷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盘庚迁殷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18.(2分)商朝又叫殷商,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它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最终在一场大战中,由于军队阵前倒戈,他走投无路自焚而亡。这场大战是()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马陵之战D.牧野之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朝灭亡的知识点。【解答】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军队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王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故选:D。【点评】本题以商朝的灭亡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牧野之战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19.(2分)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分析】本题考查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失去民心,大量士兵阵前倒戈,这是商朝牧野之战战败的主要原因。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重点掌握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20.(2分)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这种文字(见图)最早可能出现在()A.夏朝B.商朝C.秦朝D.晋朝【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字的演变。【解答】题目中的图片即是甲骨文。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准确识记甲骨文出现的时期。21.(2分)西周的都城在今()A.河南登封B.河南安阳C.陕西长安D.河南洛阳【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都城。【解答】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长安。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重点掌握西周的都城。22.(2分)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C.实行分封制D.压迫奴隶和平民【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世袭制是夏朝开始,一直影响到清朝的制度,商朝和西周共有。西周建立后,为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制的实行,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分封制是西周开创的政治制度,是西周与商朝在政治上的最大不同。故选:C。【点评】注意对每个朝代重要政治制度的识记.23.(2分)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是()A.维系分封制的稳定B.方便贵族享乐C.树立奴隶主对奴隶的权威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解答】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是,维系分封制的稳定。西周礼乐制度在当时起到教化民众、凝聚宗族、巩固统治的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尊老观念、家族观念和亲情观念的形成。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是,维系分封制的稳定。24.(2分)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诸侯内乱【分析】本题考查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解答】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戏耍诸侯,导致周朝灭亡,可见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故选:B。【点评】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更替,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25.(2分)李白的诗《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先后顺序是()①韩国②赵国③魏国④楚国⑤燕国⑥齐国。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①④⑤⑥C.③④①②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分析】本题考查秦灭六国的顺序。【解答】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二、材料题(共三个小题.26题12分,27題18分,28题2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有教无类”。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俑生和方士活埋。(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什么?他的言论被整理成了一本什么书?(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请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这个史实作一个简单的评价。【分析】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思想主张、《论语》和焚书坑儒的相关史实。【解答】(1)根据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有教无类’。”,可知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仁”,或“为政以德”。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2)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俑生和方士活埋。”反映的史实是焚书坑儒。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个史实作一个简单的评价,言之有理即可,如这虽然有利于统一思想,但是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失。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还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故答案为:(1)“仁”,或“为政以德”。《论语》。(2)焚书坑儒;这虽然有利于统一思想,但是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失。【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7.(18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七雄,谁都知道以秦为最强。然而当其初年,实以秦为最弱。﹣﹣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2)材料二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3)材料三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和作用是什么?【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解答】(1)据材料一“战国七雄,谁都知道以秦为最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2)材料二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商鞅和秦孝公。(3)材料三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统一度量衡。(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是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商鞅实行的这些措施,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故答案为:(1)商鞅变法。(2)商鞅,秦孝公。(3)统一度量衡。(4)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作用: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商鞅变法。28.(20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材料二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摘编自《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依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及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2)本题主要考查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及孟子的政治理想。(3)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4)本题主要考查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解答】(1)据“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消除贵贱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谴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据“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可知,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道德规范;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仁政”。(3)据材料三“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知,“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是构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的发展。(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如崇尚爱国、仁爱、诚信、正义、孝道、和谐等应继承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等要进行否定。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采取极端的态度,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故答案为:(1)局面:百家争鸣。墨家:墨子;法家:韩非。(2)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主张“仁政”。(3)构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的发展。(4)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如崇尚爱国、仁爱、诚信、正义、孝道、和谐等应继承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等要进行否定。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采取极端的态度,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 编号:1700698904
  • 分类:学习教育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20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313765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学习教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