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标准规范 > 2023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完整版)

2023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完整版)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2023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完整版),格式为 docx ,大小 35517 KB ,页数为 25页

2023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完整版)


('第页共页2023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完整版)目录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完整版)........................1一、总体目标..................................................1一、“十四五”工作回顾.....................................2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3(一)指导思想.........................................................3(二)总体目标.........................................................3(三)具体工作指标...................................................4三、主要任务和措施..........................................6(一)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坚持中医为主的人才格局............................................................................6(二)坚持中医为主发展方向,加强医院学科建设..........8(三)健全护理体系建设,加强中医护理工作..............11(四)持续开展中医管理年活动,加强医院内涵建设.....12(五)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完成现代化中医院建设..15第页共页四、组织保障................................................16(一)加强领导.......................................................16(二)加大投入.......................................................16(三)加强管理.......................................................16五、建设计划(2019—2025)..........................16第页共页2019年—2025年是我院实现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前五年,要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为医院长期稳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保证医院在5至10年内有一个大发展、大突破、上台阶,特制定《人民医院中长期(2019年~2025年)发展规划》,作为医院发展的指导纲要。一、总体目标全面确保高质量完成等级医院复审验收工作;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医院科学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力争5~10年完成五项建设,即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基础建设、专科建设、质量建设打造专家技术队伍,经营管理队伍;按照三级医院标准,最终实现把我院建设成皖西北乃至全省医疗技术精湛、医疗设施先进、医院管理规范、医德医风良好,达标上等进入三级医院行列的远期目标。一、“十四五”工作回顾“十四五”期间,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药政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方面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对推动我区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起第页共页到了应有的作用。随着住院部大楼的建成,医院床位规模不断扩大,门诊量、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大幅增加,中医专科专病特色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医院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得到显著提升。医院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医院规模小、空间受限,是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人才短缺,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和专科人才缺乏,制约了学科发展和业务开展;中医特色专科优势不够突出,内涵建设薄弱,诊疗范围较为局限,新技术、新项目开展较少;门诊量不高,应急能力不强,科室之间发展不平衡;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差,科研立项、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都较落后;医院管理尤其是业务管理工作薄弱,规范化程度不够,管理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新的发展时期认真对待、分析和研究,用改革的勇气,逐步加以解决。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医改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核心,以人才培养、引进和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医院发展与职工待第页共页遇同步提高,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医院管理和服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宗旨、管理理论和管理措施体现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发在第一位。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推进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总体目标保持和发扬本院中医专科专病特色优势,突出大专科、小综合,充实完善学科建设,形成以骨伤科为龙头,肛肠科、肝病科为重点,其他专科为补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把医院建设成中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百姓信赖、政府满意、市内领先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三)具体工作指标1、中医特色指标①逐年引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建设期末占临床医师比例﹥65%;②中医临床科室数﹥60%;③广泛应用中药饮片和传统中医非药物疗法,门诊病人中医药处方量占门诊总处方量比例﹥70%,住院病人中接受中医(中西医结合)服务病人占住院病人总数比例﹥60%;第页共页④每周出门诊的中级以上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40人次;⑤具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专科、专病≥6个,5年内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2-3个;⑥每年开展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规范及研究的病种2个,5年内达到10个以上;⑦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各科开展中医药特色护理至少2项以上。并根据临床业务发展,逐步开展专科(专病)护理,延伸护理服务;⑧规范开展临床疗效显著的中药制剂研究工作。2025年,完成制剂室建设,医院制剂品种数≥50种,其中重点专科专病制剂品种数≥10种,制剂收入占中药收入比例≥20%。中药饮片服务品种数≥500种,中成药品种数≥300种。中药炮制合格率100%,饮片质量合格率100%。⑨开展中医文化建设,规范核心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体系、环境形象体系建设。制订《员工手册》并组织培训。2、人员建设指标①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齐全的人才技术队伍,每年引进、招聘各类医务人员,逐步使中高级卫技人员占卫技人员的比例﹥40%,其中本科以上人员占卫技人员的比例达30%;第页共页②培养省级中医药后备学科带头人、中医药中青年临床名中医2名以上,各级名中医总数3名以上;③担任市级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以上职务的专家人数≥5名,担任市级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的专家人数≥3名;④开展各类中医药临床技术培训等学习班、培训班每年2—3期;⑤接受乡镇卫生院等单位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进修每年3-5名;⑥积极申报成为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科技建设指标5①年内争取市级科研立项2个,并争取出科研成果2-3项以上;②引进和向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每年2-3项。4、硬件建设指标医院申请规划建设门诊综合楼,5年内规划开设床位总数350张,其中重症医学科床位≥6张,抢救床位≥4张,急诊科床位≥8张,床位使用率达90%以上。积极配备中医诊疗设备,丰富中医临床诊疗手段、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购置各类医疗仪器设备以满足医院发展需求。第页共页5、两个效益指标①年门诊量≥30万人次,床位使用率﹥80%,平均住院床日﹤13天。②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使病人综合满意率在95%以上,无职工因职务行为受刑事处分。6、其他各项中医药特色指标及综合医疗指标符合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验收。三、主要任务和措施(一)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坚持中医为主的人才格局坚持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理念,坚持中西并重,中医为主的人才方针,按照全面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结构调整和合理配置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造就一支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需要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形成学历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的人才布局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主要措施:1、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保障和经费投入。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医院发展总体规划,从组织管理上保障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切实增加经费投入,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奖励和引进。第页共页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才公平竞争机制,以综合绩效考核为依据,突出服务质量、数量,注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落实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对高层次人才逐步建立特殊津贴制度。3、根据不同人才结构特点,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进行规划,制订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选拔具有潜质的中医苗子,给予重点培育,夯实中医人才基础;选派高素质青年中医人才到省内上级医院重点专科(专病)点进修不断提高自身中医临床处置各种疑难病、多发病的实际能力。2019年开始,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4、鼓励医务人员参加中医药学历教育,开展“西学中”培训。2019年开始,针对关键岗位西医人才进行中医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系统培训。5、建立重点专科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与激励机制,开展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带教工作,实施“师带徒”计划。每位名中医每3年带教1-2名师承人员,对指导老师和年度考核合格的师承人员给予适当必要奖励。6、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每年争取中医高校毕业生分配名额5-10名,5年内引进2-5名医院急需的并具备专科特长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或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中医药人才。第页共页7、切实抓好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重视和加强医技、护理人员的培养,强化“三基三严”培训,提升医技、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二)坚持中医为主发展方向,加强医院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科室建设,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中医特色的体现形式及优势的发挥。通过强化管理、规范服务、优化治疗方案,进一步拓宽服务功能、提高诊疗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主要措施:1、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增设具有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的专科,到2025年拥有一、二级临床科室不少于30个。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进行科室命名。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2、加强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集人力、物力、财力于一体,搞好重点专科的科室设置、病房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临床诊疗规范建设。重点专科专病人员重点配备,设备重点投入、条件重点改善、分配重点倾斜,真正做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治、治有专方在建设好省级重点专科骨伤科的基础上,将肛肠科、针推科、肝病科、皮肤科建成全市有影响的重点学科。制定并第页共页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单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持续改进,中医单病种数不少于10个。3、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医正骨、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熏蒸,拔罐、刮痧等中医非手术、非药物治疗技术简、便廉、验的优势。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项目建设。开展“中药膏方”、“冬病夏治”等特殊优势中医药项目。中医诊疗项目数在原有40项基础上有较大提高。注重中草药的应用,各重点专科实行中医协定处方。争取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应占6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应占30%以上。4、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建立120急救体系,承担区域内医疗救护任务,推动我院医疗急救工作的开展。开设ICU,其中ICU床位数≥6张,急诊抢救床位≥4张。配置适用于危重病抢救、监护的现代化设施,运用中西医结合抢救技术,具备急危重症的抢救,使中医急诊达到同级同类医院先进水平。5、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医”发展战略,制定科研奖励办法,鼓励开展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新药物探索研究,提高专科专病防病治病能力;选择几种能体现医院诊治水平的病种,开展科研活动,努力达到市级先进水平,5年内计划争取出科技成果2—3项。继续开第页共页展中医医疗保健科普宣传,除加强对住院病人、门诊病人的健康咨询、保健指导外,利用报刊、电台、网站等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中医药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形成。6、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逐步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加快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加快预防保健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治未病”理论的研究,积极应用常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使中医健康文化得到更加广泛应用传播。7、加强中医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人员交流、免费接收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来院进修。定期对农村基层中医药工作进行指导,每年开展各类中医药新技术新项目推广、中医药临床技术培训等学习班、培训班。8、加强医疗协作体建设。与上级医院在医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诸方面建立全面的对口协作关系。借助上级医院先进的医疗技术,加快医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高对危重病和疑难病的诊治率。(三)健全护理体系建设,加强中医护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到2025年第页共页底,形成与医院发展相适应的护理服务体系,护理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护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各项护理工作指标达标。主要措施:1、加强护理管理。实施护士准入管理,依法建立健全护士聘用、使用制度,杜绝无证上岗,督促护士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业。实行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垂直管理体系护理部在业务指导、人员调配、奖金分配等工作中做到责权、利相统一。2、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按照“二甲”医院标准,稳步增加护士数量,确保病房、手术室、急诊室等临床一线护士达到规定配置要求。逐步实施护士按职上岗,实现医院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和使用,最大限度利用人力资源。3、以“病人需求”为服务内容,以“病人满意”为工作目标,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创建活动。至2025年底,创建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病房1~2个,完善中医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4、加强护理培训考核。对不同层面的护士进行轮班和定向培养,使专科护理技术水平达到先进水平。鼓励在岗护士进一步参加学历教育,给予政策鼓励和时间保证;制定专科护士培养计划,加强对护士“三基三严”的训练考核,逐步建立和完善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的培养和使用体系,第页共页分步骤培养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糖尿病、康复护理等专科护士,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医疗技术向纵深发展。5、认真贯彻执行《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加强中医护理管理,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加强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理论和专科辩证施护知识的学习,组织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开展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定期开展中医单病种护理质量检查并持续改进。至2020年底,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护士熟练掌握本科室中医专科特色护理技术,新护士上岗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合格率达100%。各科开展中医专科专病护理至少2个以上。(四)持续开展中医管理年活动,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医院科学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医院科学管理内涵,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主要措施:1、制定医院中医为主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并落实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各项措施。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重要指标,不断提高中医药在医院服务指标第页共页中的比例。2、加强成本核算,规范医院服务和收费行为,努力降低医疗费用,通过控制人均处方额、限制大处方、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等办法减轻低收入人群的医疗费用负担努力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创建节约型和谐医院。3、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医院各项医疗服务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各级各类工作人员职责,形成科学、规范的服务、管理体系,尤其是认真执行落实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各项核心制度,重点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4、创新管理机制和体制。在贯彻执行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基础上,继续推行院务公开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岗位职责、风险系数医德医风等要素对职工进行全面考核,拉开分配差距,编内、外职工享受同等待遇,以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5、加强中药药事管理。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中药采购制度、进货渠道符合相关规定,中药饮片验收制度,中规范药饮片储存管理。遵循质量第一,量力而行原则,逐步建成制剂室。根据安全有效的传统名方和名老中医的经验方,自制中药膏、丹、丸、散等普通制剂以及胶囊、冲剂、洗剂、糖浆等新剂型,方便群众使用,第页共页提高中医药使用率。合理配置煎药机,提高煎药质量。6、加快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以电子病历、医院管理为重点的信息化网络。利用信息平台为病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积极推动中医院与区域内卫生在信息系统上的有效衔接,建立与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平台,逐步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尽快实施中医电子病历和自动化办公系统,进一步完善医院网站建设。7、加强中医文化建设。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为指导,开展中医文化建设。在医院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医院标识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建设,增强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推行“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建立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医院价值观念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制订《员工手册》并开展相应培训。利用门诊、住院部大厅、走廊等公共场所,悬挂、张贴反映中医药发展历史文化、医家名言、中医药养生保健等含有中医药元素的装饰字画及陈设,营造浓郁的中医药环境氛围。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行风建设,弘扬“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传统医德。8、加大宣传力度。对当前国家中医药政策、法律、法规要加强对内对外宣传,形成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第页共页好社会氛围;对我院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宣传,塑造白衣天使形象;对我院名科、名医、名方、名药及其名医、名科建设情况进行宣传,以提高群众声誉;对中医药在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宣传,鼓励群众使用中医药、医生运用中医药技术治疗疾病。(五)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完成现代化中医院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加强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工作。在新楼的设计上,在建筑风格、材料选配、功能划分、装饰装潢等方面体现传统的中国元素和中医药元素,整体体现中国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建筑风格。完善基础设施和新院环境建设,完善医院新一代信息管理系统。根据业务发展,逐步添置必要的、先进的仪器设备。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原则把我院逐步建设成为“设备现代化、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价格平民化、资讯数字化”,学科门类齐全、中医特色优势明显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四、组织保障(一)加强领导强化院、科二级负责制,明确责任分工,认真研究落实规划建设项目,制订相关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焦点和重点问题,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第页共页(二)加大投入争取政府支持,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担、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投入机制。医院设立中医药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确保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科研教学、中医文化建设等资金到位,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加强管理继续深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按照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管理中医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五、建设计划(2019—2025)年度工作内容2019年1、深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落实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措施,完善临床科室的建设、制定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完善中药药事管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相关要求。2、2月份,开展中层以上干部深入一线,加强现场指导,提高了工作效能。完善后勤管理机制。加强处方、病历书写等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3、3月份,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开展中医师第页共页承拜师仪式,按照中医传统礼仪,向中医传道老师行拜师礼、敬茶、献花,中医传道老师进行训话。4、引进研究生、临床、护理人员20-25名,组织新职工岗前培训。选派1名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开展“三基”培训及市级四期、院内四期继教班,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5、开展“西学中”培训,医院45岁以下西医师、部分护理人员参加学习,提高医院中医氛围。6、积极开展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机构考核工作,提升医院科教水平。7、实施《安徽省中医单病种诊疗规范》,实施中医优势单病种方案2种以上。8、开展乡卫生院对口支援,扩大中医药辐射范围。9、加强硬件建设。投入数十万元,更新、引进医疗设备:电子肠镜、超声清洗机、婴儿辐射保暖台、心电监护仪、高压水枪/气枪等。新购救护车一辆。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第页共页10、加强基础建设。2019年门诊综合楼项目建设资金到位,完成项目建议书审批,并列入区十大民生工程。2020年1、继续围绕中医管理年六项重点工作,不断提升中医药优势。坚持继承、发掘、宣传和普及中医药文化;继续加强专科建设,拓宽推广中医药服务项目,使中医特色更加突出,服务半径不断扩大。2、上半年,认真部署迎接“二甲”等级医院评审工作,促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3、加强中医人才引进,进一步充实人才储备。2020年争取引进各类人员10名以上。继续开展“西学中”培训并按计划结业,使我院中医人员比例大于70%。4、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增强急诊建设,提高收治危重病人的能力。继续加大调整业务收入结构的力度、提高床位利用率、提高中医药收入比例。5、规范科室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落实行风、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政策措施。6、加强中医特色学科建设,提高科研能力。第页共页加强科研能力培育,努力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逐步提高科研水平。7、继续加大及更新部分硬件投入,着重加大中医诊疗仪器的引进力度(肺功能检测议、吞咽功能治疗仪、煎药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双极前列腺电切镜、钾钠氯总二氧化碳分析仪、血凝。分析仪、医用钬激光治疗机、血气分析仪、X线摄影机等)。8、上级有关部门给予积极支持,门诊综合楼开工建设。9、与安徽省中医学院合作,建立临床见习基地,接收中医学院见习生。2021年1、医院门诊综合楼正在建设,计划2022年投入使用。2、加强中医文化建设,编制《员工手册》,下发人手一册,并开展培训。3、引进人才20名,其中中医类别比例≥60%。4、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扩大膏方、冬病夏治等服务项目。第页共页4、实施系列人才计划。对“师带徒”经考核合格的指导老师和师承人员给予适当必要奖励,开展新一轮名中医师带徒工作。5、加强规范化管理,重点是中医诊疗规范化工作,进一步强化中医临床路径管理。6、开展适宜技术推广活动,扶持2个结对卫生院的中医药发展,大力宣传中医文化。7、进一步实施中医单病种范围,力争达到6个以上。8、继续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强化中医经典学习与考核。9、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内涵建设,进一步挖掘中医特色优势专科进行重点培育。10、继续深化科研教学建设,促进科教水平提升。11、逐条对照标准,认真组织自查,不断整改提高,全力做好上等级工作,力争通过“二甲”评审,促进医院全面发展。1、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人才储备,保持中医为主的人才格局;加大外出进修力度;继续实施系列人才计划,选拔各类拔尖人才5第页共页2022年名以上,并外派知名医院重点专科学习;开展新一轮“西学中”培训。2、建立高层次人才特殊津贴制度,落实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3、继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尤其是软件建设;建设培育市级重点专科3-4个。4、加大科研管理扶持力度,争取各级获奖成果3个以上。5、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6、与安徽省中医学院、省立医院等名校名院在医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全面的对口协作关系。7、中医文化建设内涵进一步深化,建立特色鲜明的中医文化体系。1、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到2025年年底总量达到400人左右,拥有一支以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为主,学历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2、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各层次人才满足重点专科、科研教育、危重急救、中西临床发展的需要。第页共页2025年3、学科建设特色鲜明、科学规范。重点专科硬件配备省内领先,学科优势显著。中医专病、专科10个以上,中医特色突出,区域优势明显。西医科室设置能满足医院发展需求。独立开设ICU,床位6张以上,危重救治能力达到同级西医综合医院水平。急诊科布局合理,功能完备。4、药剂科布局合理规范。中药饮片服务品种数≥500种,中成药品种数≥300种。饮片质量合格率100%。独立设置制剂室,医院制剂品种数≥50种。5、建立与医院发展相适应的护理服务体系,护理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护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各项护理工作指标达标。中医护理特色显著。6、建立完善的科教体系。中医药科研能力突出,区域辐射度强,建设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中医药教育培训基地,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人员交流、免费接收对口支援医院医务人员来院进修。7、建立先进的中医药信息化体系。建有电子病历、医院管理为重点的信息化网络,与区域内第页共页卫生在信息系统上的有效衔接,建有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平台,能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8、建立内涵丰富的中医文化体系。医院建筑风格等方面体现传统的中国元素和中医药元素,整体体现中国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建筑风格。医院核心价值理念、行为规范、标识充分凸显中医特色。中医文化宣传涵盖各种媒体、各种有效途径,群众对中医药知识、政策普遍知晓。',)


  • 编号:1700835246
  • 分类:标准规范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25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35517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标准规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