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述职汇报 > 医院2023年胸痛中心工作汇报

医院2023年胸痛中心工作汇报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医院2023年胸痛中心工作汇报,格式为 docx ,大小 25712 KB ,页数为 7页

医院2023年胸痛中心工作汇报


('医院2023年胸痛中心工作情况汇报心血管疾病目前为我国慢性疾病之首,患者数已高达2.9亿,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有心血管病,每年约350万人因罹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平均每10秒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而目前患病率还在持续上升阶段,死亡率也是居高不下。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企的医疗负担使心血管病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2013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心血管心血管疾病占我国疾病死亡率第一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达2.9亿,预计至2030年我国将有2260万心肌梗死患者。我国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急性胸痛”是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冠脉综合征所占比例较高,如何快速、准确诊断和鉴别ACS及其他致死性胸痛的病因,成为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建立“胸痛中心”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和影像学科等)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2015年国家卫计委189号文件《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加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医疗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整体规划,争取在2-3年内建立起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区域协调救治体系,已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再灌注治疗率、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有效降低疾病负担。要逐步完善并形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诊疗模式,缩短再灌注治疗时间,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水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省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疾病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到2030年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随着《省胸痛、创伤及卒中救治中心建设指南(试行)》(苏卫医政(2016)55号)、《徐州市胸痛、创伤及卒中救治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徐卫医政(2017)2号)等指导文件的发布,本地区胸痛中心的建设正在大步前行,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医院心内科在院领导的领导与支持下,在科室全体同志的努力下,已发展成为拥有两个病区、一百余张床位、一个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和一个配置大型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的现代化导管室、可常规开展心内科三级、四级手术的县域专科诊疗中心,建设胸痛中心各方面条件已基本完备。为了响应政府“分级诊疗制度”及“胸痛中心建设”文件精神、方便人民群众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提高医院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水平,医院胸痛中心已成立。在县卫计委领导及院领导的领导和支持下,从2017年05月初以来胸痛中心团队已完成以下工作:1、健全组织;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胸痛中心指导委员会。任命胸痛中心主任委员、行政总监、医疗总监、协调员、数据员,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初步完成胸痛中心团队建设。2、完成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网站注册工作完成相关材料、制度、流程图及会议记录的前期上传工作,积极进行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的认证准备工作。3、初步形成区域协调救治体系;与市中心医院、县120急救站、基层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等签署联合救治胸痛患者的协议、并积极对接,畅通会诊与沟通渠道,初步实现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连接,构建了双向转诊的机制。4、初步形成远程会诊能力协调建立以值班电话、值班微信群为手段的远程会诊平台,初步形成辐射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及全院各相关科室的远程会诊能力,累计会诊达两千余次。5、胸痛中心病例网络上报工作持续进行,并积极进行中国胸痛中继续心总部的“胸痛中心”申报工作,目前胸痛中心总部网络填报系统录入数据800例。6、以指南为依据完成胸痛中心各项制度、流程图、知情文件模板的制定以最新的相关指南为指导,已完成胸痛中心各项制度、流程图、知情文件模板的制定(胸痛中心各项制度近30项已修改至第五版,胸痛中心各项流程图30余个已修改至第六版,知情文件模板10余份)。7、完成诊疗区域重新布局、合理配置急救药品、审核完成标识标牌积极与县120急救站站长、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宣传科长等相关负责人沟通、协调,围绕患者诊治的分诊、就诊、检验、收费、发药等关键环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已初步完成对120救护车、急诊科分诊台、诊室、抢救室、留观室、心内科病房、冠心病监护病房、导管室等相关诊疗区域进行重新布局、合理配置急救药品,审核配置标识标牌、地标等。8、各项培训稳步推进积极邀请省市专家帮扶指导,累计完成各项培训会议50余场,其中县卫健委各部门领导、各基层医院领导及基层医院内科医生培训会2场,本院领导及中层干部培训会1场,院级协调会议3场,120急救站全员培训2场,胸痛中心启动会即全县卫生系统培训会1场,全院核心科室(急诊科、内科系统、ICU)全员培训会11场,急诊科全员培训会6场,心内科全员培训会5场,基层医院现场指导培训10场,卫生系统全院分批培训12场,社区群众培训5场。9、完成模拟演练积极与县卫计委、120急救站、乡镇卫生院对接,完成模拟演练一次(包括自行来院病例一例、120转运病例一例,乡镇医院转诊病例一例),检验了相关流程、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科室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了工作关系,完善了应急机制。10、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切实提高胸痛相关疾病的诊疗能力依托市卫计委的县级医院帮扶政策、依托医联体医院——市中心医院强大的技术实力、充分发挥本院的有利条件,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院心内科相继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等多项手术,填补了县域技术空白,切实减轻了人民群众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协调中心一年多来共开展心脏介入手术多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手术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心内科每年通过举办徐州市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基层医院现场讲座、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技术帮扶,切实提高基层医院胸痛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11、时钟的初步统一为了加强质量控制,进一步缩短患者救治时间,积极与卫计委、120急救中心、乡镇卫生院协调、沟通,指定方案,协调落实,初步形成了覆盖乡镇卫生院、120急救中心、县医院各科室的时钟统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胸痛中心运行尚好,正处于申请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认证阶段。本院胸痛中心自运行以来已累计入组患者余名,完成急诊溶栓近数十例,完成急诊支架植入手术近例,完成转诊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胸痛中心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具体如下:1、院前急救系统(120)、基层医疗机构与急诊科、心内科的整合需进一步加强以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2、依据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制定的胸痛中心各项规章、制度、流程的落实力度需进一步加强。胸痛中心的监督、考核、奖惩机制需尽快落实。3、院前急救系统(120)、基层医疗机构、急诊科、心内科等核心环节人员短缺的问题需尽快解决。4、人民群众对胸痛中心的知晓率、对胸痛相关疾病的认识程度需进一步加强,需进一步加强胸痛中心的宣传力度。5、定期召开培训及质量控制会议,包括院领导培训、重点科室全员培训、联合例会、质量分析会、典型病例讨论会、乡镇医院培训会等,不断提高胸痛中心的服务质量。胸痛中心2023年01月20日',)


  • 编号:1700791129
  • 分类:述职汇报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7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25712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述职汇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