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俄罗斯-第六讲-俄罗斯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
本作品内容为当代俄罗斯-第六讲-俄罗斯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格式为 doc ,大小 37416 KB ,页数为 6页
('第六讲俄罗斯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第一节独联体现状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成立于1991年12月。独联体成员国通过宣言,声明在主权平等原则基础上进行合作。目前,独联体联合了前苏联境内的12个国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独联体框架内的国家合作通过其协调机构--宪章机构、执行机构和部门合作机构实现。独联体的宪章机构包括国家元首理事会、政府首脑理事会、外交部长理事会、国防部长理事会、边防军指挥官理事会、跨国议会大会和经济法院。独联体的执行机构包括经济委员会、独联体宪章机构及其他机构下设的独联体成员国常务全权代表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独联体的常设机构是位于明斯克的协调咨询委员会。独联体的最高机构是国家元首理事会。1994年3月24日,独联体被赋予联合国大会观察员地位,它与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秘书处的联系最为密切和富有成效,与国际劳动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难民署等权威组织也有业务联系。不过,独联体实际上从未作为独立行为者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这使它在影响欧洲国际政治秩序方面完全不同于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样的机构。俄罗斯是独联体的主要成员国之一。俄罗斯与独联体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通过国际法准则、双边和多边协议协调。独联体的所有成员国都是联合国成员,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截至2008年初,独联体有4个成员国(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亚美尼亚)是世贸组织成员。第二节俄罗斯独联体政策的演变近十五年来,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经历了明显地演变,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一、非一体化阶段1992年初,苏联解体后不久,叶·盖达尔政府和安·科济列夫领导的外交部便着手摆脱苏联的超一体化体系。他们几乎公开将独联体其他成员国称作负担,把全部努力都用在了美国方向。俄罗斯把独联体当做“文明离婚”的工具,一度彻底遗忘了自己的“近邻国”。民主派寄希望于新独立的国家会因为获得自由而感激俄罗斯,加之共同的理想和任务,前加盟共和国将紧密合作。他们坚信,俄罗斯作为实力最强的国家将被提升到各平等、独立共和国公认领袖的地位。俄罗斯民族派预计,在独立的欣喜过后,前加盟共和国间相互吸引的过程将得到恢复。然而,对一体化光明前景的天真设想以及由此产生的笨拙的后苏联空间政策,无法使既定目标成为现实。大部分邻国对俄罗斯的态度根本不友好。俄罗斯在新邻国的境外人口问题令所有人感到头疼。这里指的是保证境外人口的安全及其获得新国家国籍的权利和自治权以及俄罗斯接纳和安置难民等。此外,俄罗斯及其邻国在分割苏联财产、边界、经济平等以及政治、思想、历史问题上也产生了纠纷。尽管新邻国政府对同俄罗斯交往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更关心的还是如何巩固本国主权。独立国家领导人怀疑俄罗斯依然具有帝国企图,因此有意将自身被捕困难归咎于俄罗斯,并且为免遭俄罗斯“大国主义”压制而在西、南、东三个方向积极寻求全方位保护。这样,1990--1994年,独联体内部进行着非一体化进程,离心趋势占主导地位。1992年,俄罗斯开始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塔吉克斯坦撤军。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因为克里米亚问题、塞瓦斯托波尔的地位和黑海舰队的分割条件变得紧张。独联体总体上完成了在原苏联领土上形成独立国家过程中的不良费用最小化功能。1992年5月15日,独联体六个国家(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元首在塔什干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二、重新一体化阶段1994年美国正式宣布北约东扩计划后,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的外交活动变得积极起来。与此同时,一些独联体国家也由于无法在国际经济组织和安全组织中找到自身位置而出现向心趋势。因此,独联体成员国的重新一体化进程开始了。1995年9月14日,俄罗斯总统下令批准了《俄罗斯对独联体成员国的战略方针》。这份文件宣布俄罗斯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经济上和政治上一体化的、能够在国际社会谋求应有地位的国家联合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掌权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作为政治、军事盟友和经济伙伴的关系积极密切起来。1996年4月2日,两国总统签署了《关于成立白俄罗斯和俄联邦共同体的条约》;1997年4月2日,签署了《关于成立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联盟的条约》;1999年12月8日,签署了《关于成立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联盟国家的条约》。1997年10月10日,在俄白联盟条约签署几个月后,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举行总统会晤,讨论成立“古阿姆”政治咨询论坛。1999年4月2日,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声明退出独联体军事条约并开始与北约成员国商议在本国境内建立北约军事基地。1999年4月24日,乌兹别克斯坦在北约华盛顿峰会上加入“古阿姆”。自此,这个反俄的次地区集团由ГУАМ变为ГУУАМ集团。1995年,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4个独联体国家成立关税同盟。1999年2月,上述4国的跨国委员会决定承认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为关税同盟的全权参与国。整体来看,1994年--1999年,独联体作为后苏联空间的国家联盟并没有有效地发挥作用。独联体框架内的大多数文件都是一纸空文。弗·普京上台后,俄罗斯在独联体的活动明显活跃起来。2000年的俄联邦外交政策构想承认了“独联体框架内速度不同、水平不同的一体化”现象,指出共同努力调解独联体成员国之间的冲突,发展军事、政治和安全领域内、尤其是反对恐怖主义斗争中的合作具有首要意义。发展经济合作也将是重点。俄罗斯将努力使里海的地位有助于沿岸国家在公平开发地区资源基础上开展互利合作。2000年,俄联邦和阿塞拜疆签署了巴库宣言及其关于里海合作原则的联合声明。2000年10月,关税同盟改组为欧亚经济合作组织。2000年11月,除土库曼斯坦以外的11个元首在明斯克举行的独联体峰会上批准了独联体反恐中心条例。发展地区联系的共同利益促使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成立了中亚合作组织。2004年10月,俄罗斯成为中亚合作组织的成员。2005年10月6日,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中亚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峰会上,该组织决定与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实现一体化。这样,自21世纪初起,独联体框架内的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第三节俄罗斯与独联体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一、俄白关系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已经建立起牢固的双边关系。目前,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国家间和政府间条约和协议共有一百二十多个。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一体化合作的重点依然是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在这一领域内正在进行深化货币一体化方面的工作,在其框架内继续实施《关于引入联盟国家统一货币单位的领过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共同行动计划》。面对北约扩张的威胁,俄罗斯对白俄罗斯推行输血政策。俄罗斯以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几倍的低廉价格将天然气出口到白俄罗斯,并且长期容忍白俄罗斯将加工过的石油再出口。俄白经贸联系积极发展。白俄罗斯在俄罗斯对外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约为6%,俄罗斯在白俄罗斯对外贸易额的比重是50%。2006年4月2日,两国庆祝俄白共同体条约签署10周年。两国元首表示继续支持发展一体化。二、俄乌(克兰)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的俄乌关系中,离心和公开冲突趋势占主导地位。但是,列·库奇马在乌克兰掌权后,俄乌关系出现了重新一体化的喜悦。1995年6月9日,俄罗斯总统鲍·叶利钦和乌克兰总统列·库奇马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关于黑海舰队的协议》,其原则在1997年的协议中得到发展。根据这些协议,作为黑海舰队主要基地的塞瓦斯托波尔属于乌克兰。俄罗斯租用乌克兰黑海舰队基地的租金为每年一亿美元左右。协议有效期为20年(即到2017年),还可以延期。1997年,签署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友好、合作和伙伴条约》,巩固了两国关系的战略性质。在弗·普京总统的第一任期内,俄罗斯队乌克兰继续推行积极政策。2001年,两国总统频繁会晤,宣布2002年为俄罗斯的乌克兰年,2003年为乌克兰的俄罗斯年。这一切都表明两国关系的深化。俄乌经济关系却存在着严重问题。2004年11月乌克兰发生橙色革命后,俄罗斯领导层强调必须在近年以达到的水平上发展两国关系。但是,亲美的乌克兰总统维·尤先科却推出了加入北约计划。俄罗斯坚决反对这一企图,俄乌关系恶化。2005年,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爆发了天然气战争。2005年6月,俄罗斯的“天然气工业”康采恩和乌克兰的“纳夫塔天然气”公司接连由于存储于乌克兰地下专用储藏库中的俄罗斯天然气发生冲突。俄罗斯抱怨近八十亿立方米的俄罗斯天然气在乌克兰贮存库中神秘失踪,而乌克兰政府则以过境服务费低为由禁止俄罗斯天然气过境尽管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冲突在2006年初得到了解决,但是俄乌关系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远未完全清除。三、俄摩关系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问题长期以来造成摩尔多瓦与俄罗斯关系复杂化。1990年,生活在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的俄罗斯族人宣布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多瓦共和国。随后,摩尔多瓦军队和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多瓦共和国军队之间多次发生军事行动。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多瓦共和国的整个领导层都具有亲俄立场。1992年7月23日,摩尔多瓦和俄罗斯签署了《和平调解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武装冲突的原则协议》。军事行动停止。摩尔多瓦和俄罗斯就一系列问题的立场明显接近。1994年10月,俄罗斯和摩尔多瓦签署了关于俄罗斯第14军在3年内撤出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的协议。然而,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在摩尔多瓦仍然是一个国中之国。由于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问题,摩尔多瓦于1997年加入了反俄的“古阿姆”集团。1999年9月,摩尔多瓦总统彼·卢钦斯基首次正式访问俄罗斯。在访问过程中,签署了两国1999--2008年长期经济合作纲要。弗·普京成为俄罗斯总统后,基希纳乌成为他最早访问的独联体国家首都之一。双方就进一步发张两国合作又签署了一揽子文件。2001年11月,摩尔多瓦新总统弗·沃罗宁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为期10年的友好与合作基础条约。近年来,俄罗斯与摩尔多瓦的关系再次因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摩尔多瓦严厉批评俄罗斯,谴责其“非法军事占领”摩尔多瓦领土和支持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的分裂体制。2006年8月,摩尔多瓦总统前往莫斯科协调俄摩关系。摩尔多瓦要求俄罗斯从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多瓦共和国境内撤军。俄罗斯和摩尔多瓦的关系只有在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问题得到解决后,才能实现正常化。四、俄亚关系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的关系稳定而友好。亚美尼亚于1990年8月发表独立宣言。在前苏联的非斯拉夫共和国中,亚美尼亚第一个声明愿意加入别洛韦日协定;早在1991年12月29日,亚美尼亚就同俄罗斯签署了友好、合作与相互安全条约;之后亚美尼亚一直是大部分独联体条约最积极的参与者之一。1992年9月,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签署了关于亚美尼亚共和国境内俄罗斯联邦边防军队地位的协议;1995年3月,又签署了在亚美尼亚部署俄罗斯军事基地的协议。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是亚美尼亚独立初期的主要问题。虽然亚美尼亚和埃塞拜疆从形式上没有互相宣战,但事实上两国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1994年5月,双方在俄罗斯的调解下同意签署停火协议,开始寻求政治解决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问题的途径。1992年5月,亚美尼亚成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的成员国。亚美尼亚是独联体经济联盟的成员和独联体内部签署的大多数协议的参加者。2001年9月,在亚美尼亚庆祝确立基督教为国教1700周年之际,俄罗斯总统弗·普京首次正式访问埃里温。在访问过程中,签署了2010年之前两国合作的一揽子文件。五、俄阿关系阿塞拜疆于1991年8月30日发表独立宣言。独立共和国政府推行亲西方反俄的政策。新政府最早的举措之一是退出卢布区和启用本国货币。同时,巴库坚决拒绝以任何形式加入独联体。1994年2月,亚美尼亚哈阿塞拜疆在俄罗斯的调解下签署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停火协议。但是,阿塞拜疆坚决反对在该冲突地区部署俄罗斯武装力量,该地区行政上属于阿塞拜疆。同时,俄罗斯和阿塞拜疆的利益还在世界石油市场发生冲突。1994年9月,阿塞拜疆与一系列西方伙伴签署了开发阿塞拜疆里海大陆架油田的合同,这一点让俄罗斯感到无法接受。然而,里海还不是这一时期俄阿关系中的唯一问题。1994年12月,俄罗斯关闭了与阿塞拜疆的边境,以便阶段那里向车臣运送武器和雇佣军的道路。作为回应,阿塞拜疆加入了北约计划。1997年,阿塞拜疆成为“古阿姆”集团的积极成员,这使其与俄罗斯的关系从一开始就紧张起来。1999年2月,阿塞拜疆退出独联体集团安全条约;同年11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峰会上,阿塞拜疆签署了关于铺设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的一揽子协议,关系紧张随之很快转化为更加严重的矛盾。迄今为止,阿塞拜疆的国家构想仍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利用西方强国在高加索建立地缘战略地位的企图上。因此俄阿关系正经历着一个不平凡的阶段。六、俄格关系1991年--1992年,格鲁吉亚发生了两次内战:格鲁吉亚--南奥塞梯战争和格鲁吉亚--阿布哈兹战争。1993年10月,格鲁吉亚启动加入独联体进程。1994年5月,在俄罗斯与联合国的斡旋之下,格鲁吉亚和阿布哈兹签署了有关停火和建立俄罗斯维和部队和联合国分队保护下的安全协议。格鲁吉亚多次指责莫斯科在调停格鲁吉亚--奥赛梯和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冲突过程中干预格鲁吉亚内政。从1996年起,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辩论的焦点集中在格鲁吉亚境内的俄罗斯军事基地这一主题上。结果,格鲁吉亚成为“古阿姆”反俄集团的成员。1999年11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峰会上,莫斯科和第比利斯签署了关于逐步削减格鲁吉亚境内俄罗斯军事部署的协议。迄今为止,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局势依然是俄格关系的主要敏感问题之一。在上述伊斯坦布尔峰会上,格鲁吉亚同埃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土耳其四国签署了铺设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和跨里海天然气管道的协议,这些项目从根本上动摇了俄罗斯的巴库--新罗西斯克石油管道在该地区的垄断地位者不可避免地计划了格俄矛盾。2003年,在格鲁吉亚发生玫瑰革命后,俄格两国关系更加恶化。格鲁吉亚总统米·萨卡什维利公开推行亲西方政策。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申请引起了俄罗斯政界的强烈愤慨。此外,美国的干涉也是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关系复杂的先决条件之一。2006年10月,俄罗斯国家杜马迫于格鲁吉亚的压力批准了在2008年底之前从格鲁吉亚撤出俄罗斯军事基地的协议。2007年11月15日,俄罗斯彻底完成了从格鲁吉亚的撤军。七、俄哈关系1991年12月16日,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哈萨克斯坦国内政局稳定。在外交方面,哈萨克斯坦起初就是、至今仍是最积极的独联体国家。自1992年起,哈萨克斯坦先后加入了独联体的所有多边协定:集体安全条约、经济联盟和关税同盟等。俄哈关系尽管偶有分歧,但总体发展稳定。哈萨克斯坦在独联体的绝大多数问题上都支持俄罗斯,同时也遵循自己的路线。哈萨克斯坦的核裁军进行得不无问题;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关于拜科努尔的谈判耗时数年;从一开始阿拉木图就对独联体的双重国籍问题持反对立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长时间不能在关于里海地位的争论中找到共同点。尽管与俄罗斯之间存在着这些分歧,哈萨克斯坦一直是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现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在欧亚经济和合作组织中共同发挥着主导作用。八、俄乌(兹别克斯坦)关系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乌兹别克斯坦都一贯强调稳定思想。俄乌关系在近十五年来几经起伏。在地缘政治方面,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的中心,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在此颇具代表性。正是在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伊·卡里莫夫的倡议下,独联体六国于1992年5月在塔什干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然而,由于对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各股势力的态度不同,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在20世纪90年代的关系远不是睦邻友好关系。1999年初,乌兹别克斯坦宣布推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并加入“古阿姆”集团,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矛盾随之尖锐起来。2001年1月,俄罗斯总统弗·普京访问塔什干,俄乌关系水平随之得到一些提升。2005年的安吉延事件导致乌兹别克斯坦与西方关系恶化,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立场迅速拉近。乌兹别克斯坦也因此推出了“古阿姆”集团,并加入了欧亚经济与合作组织。2005年10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建议将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合作从伙伴水平提升到盟友水平。现在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关系从冷淡的伙伴关系发展为军事盟友关系。九、俄吉关系俄罗斯与吉尔吉斯斯坦于1992年3月20日建立外交关系。1992年6月两国签署《友好与互助条约》,使一向紧密的俄吉合作在新阶段的基础原则的到巩固。俄罗斯总统弗·普京向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阿卡耶夫于2007年7月在莫斯科签署的《俄罗斯联邦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世代友好、结盟和伙伴宣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在外交政策方面,吉尔吉斯斯坦从一开始就面向独联体内部形的一体化核心,首先是俄罗斯。1992年5月吉尔吉斯斯坦签署了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1996年,加入关税同盟;2000年,又加入了欧亚经济与合作组织。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合作具有综合性,囊括了两国活动的各主要领域。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同努力的优先发展方向之一是保障国家和地区安全,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的挑衅和威胁。2003年10月,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坎特机场设立了俄罗斯空军基地。2005年3月24日,吉尔吉斯斯坦爆发了郁金香革命。然而,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权更迭丝毫没有影响俄吉关系的发展。2006年10月,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地区举行了俄吉联合反恐演习“南方--2006”。这说明,吉尔吉斯斯坦依旧是俄罗斯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中最亲密的盟友之一。十、俄塔关系塔吉克斯坦是最落后的独联体国家。这与其高山地貌和矿藏贫乏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此外,1992年--1997年的内战几乎完全毁掉了国家的经济。1992年4月8日,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塔吉克斯坦官方政权与民主伊斯兰反对派之间的内战爆发后,俄罗斯决定不撤出早在苏联时代就部署在塔吉克斯坦的第201摩托化步兵师,支持官方政府。1994年4月,塔吉克斯坦交战双方根据俄罗斯的倡议开始在莫斯科进行谈判。1997年6月27日,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在塔吉克斯坦确立和平与民族和睦的共同协议》,联合国庇护下的漫长谈判就此结束。内战结束后,塔吉克斯坦开始恢复社会经济基础设施。该国是独联体在政治、军事、经济和其他领域一体化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塔吉克斯坦加入了关税同盟(自2000年10月起成为欧亚经济与合作组织),签署了独联体框架内的所有多边协议,还加入了集体安全条约。2001年的“9·11”事件使世界地缘政治版图发生了明显改变。这尤其关系到中亚地区,这里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军事政治轮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俄罗斯继续向塔吉克斯坦提供经济和军事政治援助。而从来不与塔利班组织成员保持任何联系的塔吉克斯坦也是俄罗斯最可靠的中亚盟友。2006年末第三次连任塔吉克斯坦总统的埃·拉赫莫诺夫多次强调,塔吉克斯坦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水平在独联体是最高的。十一、俄土关系1992年5月,土库曼斯坦建立了“超级总统”政体。土库曼斯坦拥有异常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集中了超过30%的世界天然气储量,仅仅在里海大陆架上旧友120亿吨石油。天然气出口占土库曼斯坦出口总量的90%。土库曼斯坦担心蒙受经济损失,因此在外交方面奉行中立原则。土库曼斯坦宣布独立后,中立政策随即形成,首先表现在视独联体为纯粹咨询机构的态度上:至1993年,土库曼斯坦未参加近半数多边条约,包括集体安全条约。1995年春,土库曼斯坦请求联合国正式承认其为中立国家。同年12月,联合国大会满足了这一请求。之前,俄罗斯武装力量已从土库曼斯坦撤出。在正式确定中立国家地位后,土库曼斯坦没有加入关税同盟,并且一直置身于欧亚经济与合作组织和“古阿姆”集团之外。在对待独联体其他国家的态度上,土库曼斯坦从一开始就采取强硬的实用主义立场。土库曼斯坦是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首要伙伴。尽管土库曼斯坦与阿富汗当权塔利班运动领袖联系密切,俄罗斯依然十分重视与土库曼斯坦发展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鼓励俄罗斯公司与土库曼斯坦开发合作项目。2006年,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天然气危机得到解决后,土库曼斯坦的政治作用无论是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双边关系中,还是在土库曼斯坦与欧盟独联体和其他地区组织的多边关系中都得到了提升。同时,里海及其能源的开发问题直接影响到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的关系。俄罗斯已经和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分别签署了里海海底的分割协定,与伊朗和土库曼斯坦的里海问题尚未解决。在土库曼斯坦保持俄罗斯天然气的重要地位,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是在近期和中期内保住天然气市场的绝好机会。',)
提供当代俄罗斯-第六讲-俄罗斯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会员下载,编号:1700774972,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6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