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练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练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名词解释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练习),格式为 doc ,大小 46592 KB ,页数为 4页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练习)


('选择题1.计算机网络可以被理解为是A.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B.由自主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C.多个处理器通过共享内存实现的紧耦合系统D.用于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分布式系统2.广域网中广泛采用的拓扑结构是A.树型B.网状C.星型D.环型3.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它们所能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而且还在于A.所使用的传输介质不同B.所提供的服务不同C.所能支持的通信量不同D.所使用的协议不同4.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分别称为A.报文(message)、帧(frame)、比特(bit)B.分组(packet)、报文(message)、比特(bit)C.分组(packet)、帧(frame)、比特(bit)D.数据报(datagram)、帧(frame)、比特(bit)5.以下没有采用存储转发机制的交换方式是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信元交换6.Internet最早起源于A.ARPAnetB.以太网C.NSFnetD.环状网7.根据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可以将其交换系统的功能概括为A.存储系统B.转发系统C.存储-转发系统D.传输-控制系统8.计算机网络中可共享的资源包括A.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信道B.主机、外设和通信信道C.硬件、软件和数据D.主机、外设、数据和通信信道9.通信子网中的最高层是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网络层D.应用层10.ISO颁布的开放系统互联几本参考模型简写为A.IOSB.IPC.TCPD.OSI11.对网络模型进行分层的目的包括A.定义功能执行的方法B.增加功能之间的独立性C.提供标准语言D.可以统一考虑各层的具体实现12.网络层是OSI七层协议中的A.第二层B.第三层C.第四层D.第五层13.如果定义某协议报文的第一个字节取值为4时表示第4版本,则该定义属于协议规范的A.语法B.语义C.同步D.编码14.TCP/IP网络类型中,提供端到端的通信的是A.应用层B.传输层C.网络层D.网络接口层15.下列功能中,最好地描述了OSI模型数据链路层的特点。A.保证数据正确的顺序,无错和完整B.处理信号通过介质的传输C.提供用户与网络的借口D.控制报文通过网络的路由选择16.下列选项中,并非正确地描述OSI参考模型的是A.为防止一个区域的网络变化影响另一个区域的网络B.分层网络模型增加了复杂性C.为使专业的开发成为可能D.分层网络模型标准化了接口17.OSI参考模型的三个主要概念是A.体系结构、模型和交换B.子网、层、服务C.服务、接口、协议D.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18.TCP/IP模型的传输层有两个协议,第一个协议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第二个协议UDP是A.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B.一种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C.一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D.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19.在OSI参考模型中,服务定义为A.各层向下层提供的一组原语操作B.各层间对等实体间通信的功能实现C.各层通过其SAP向上层提供的一组功能D.和协议的含义是一样的20.加密与解密属于OSI参考模型中第层的功能。A.4B.5C.6D.721.当网络A上的一个主机向网络B上的一个主机发送报文时,路由器需要检查地址。A.物理B.IPC.端口D.其他22.下面可以描述网络拓扑结构。A.仅仅是网络的物理设计B.仅仅是网络的逻辑设计C.仅仅是对网络形式上的设计D.网络的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23.下面拓扑结构可以使用集线器作为连接器A.双环状B.单环状C.总线状D.星状24.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的功能划分成7个层次来实现,A.层与层之间的联系通过接口进行B.层与层之间的联系通过协议进行C.各对等层之间通过协议进行通信D.除物理层之外,各对等层均存在直接的通信关系25.在OSI参考模型中能实现路径选择、拥塞控制和互联功能的是A.传输层B.应用层C.网络层D.物理层26.在TCP/IP参考模型中TCP协议工作的层次是A.应用层B.传输层C.互联网络层D.主机-网络层27.若要对数据进行字符转换,数字转换以及数据压缩,应该在OSI参考模型的实现。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表示层28.下列机构为设备间的电气连接与数据的物理传送开发标准。A.EIAB.ITU-TC.ANSID.ISO29.在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层相互交换信息是由构成的。A.通信实体B.相邻实体C.对等实体D.传输实体30.RFC是A.因特网标准形式B.一种网络协议C.一种网络文件格式D.一种网络技术31.在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中,工作在第三层以上的网间连接设备是A.集线器B.网关C.网桥D.中继器32.在OSI的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373传输层之间的是A.物理层B.网络层C.会话层D.表示层33.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参考模型的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34.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A.网络接口层B.网际层C.传输层D.应用层35.下列功能中,属于表示层提供的是A.交换管理B.透明传输C.死锁处理D.文本压缩36.TCP/IP参考模型的网际层用于实现地址转换的协议有A.ARPB.ICMPC.UDPD.TCP37.在ISO/OSI参考模型中,同层对等实体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相邻层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相邻层间进行信息交换时使用的一组操作原语称为。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端到端的信息传送,它利用层提供的服务来完成此功能。可供选择的答案:1.协议2.接口3.服务4.关系5.调用6.连接7.表示8.应用9.网络10.会话11.运输12.物理13.数据链路38.是属于TCP/IP协议族的应用层应用服务元素A.文件传送协议FTPB.用户数据报协议UDPC.数字数据通信报文协议DDCMPD.高级程序间通信协议APPC39.无证实的服务包含的服务原语是A.请求和响应B.请求和证实C.请求和指示D.请求和应答40.ARPANET是Internet的前身,它是一种网络。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混合交换41.协议的三要素包括语法、语义和。A.同步B.文本C.服务D.异步42.传播时延10ms,带宽100mpbs的网络,其时延带宽积为A.107bitB.106bitC.105bitD.104bit43.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系统中的相同层实体叫做,它们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守同层协议。A.同等体B.同等层C.对等层D.对等实体44.在OSI参考模型中,服务原语可划分为4类:请求、指示、和确认。A.答复B.接收C.响应D.应答45.ISP是掌握Internet的机构A.接口B.服务C.请求D.协议46.通信协议包括了对通信过程的说明,规定了应当发出哪些控制信息,完成哪些动作以及做出哪些应答,并对发布请求,执行运作以及返回应答予以解释。这些说明构成了协议的A.语法B.语义C.同步D.异步47.在OSI参考模型中,各层都有差错控制过程。试指出:以下每种差错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哪些层中:(1)噪声使传输链路上的一个0变成1或一个1变成0(2)一个分组被传送到错误的目的站(3)收到一个序号错误的帧(4)分组交换网交付给一个终端的分组序号是错误的(5)一台打印机正在打印,突然收到一个错误的指令要打印头回到本行的开始位置(6)在一个半双工的会话中,正在发送数据的用户突然开始接收对方用户发来的数据Ⅰ物理层Ⅱ数据俩链路层Ⅲ网络层Ⅳ传输层Ⅴ会话Ⅵ表示层Ⅶ应用层A.Ⅰ、Ⅱ、Ⅲ、Ⅳ、Ⅴ、ⅥB.Ⅰ、Ⅱ、Ⅲ、Ⅳ、Ⅵ、ⅦC.Ⅰ、Ⅲ、Ⅱ、Ⅳ、Ⅶ、ⅤD.Ⅰ、Ⅲ、Ⅱ、Ⅳ、Ⅴ、Ⅵ48.类比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TCP/IP协议族为网络层制订了四个协议,即I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和协议。A.TCPB.PPPC.SLIPD.RARP49.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就是层次结构和的集合。A.协议B.接口C.模型D.服务50.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实现数据通信和A.数据加密B.数据解密C.数据备份D.资源共享51.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和约定。A.网络协议B.接口C.服务D.体系结构52.OSI参考模型采用了七层的体系结构,在物理层上所传的数据的单位是,在数据链路层所传的数据单位是,在网络层上所传的数据单位是,在传输层上所传的数据单位是。Ⅰ比特Ⅱ帧Ⅲ分组Ⅳ报文A.Ⅰ、Ⅱ、Ⅲ、ⅣB.Ⅰ、Ⅱ、Ⅳ、ⅢC.Ⅰ、Ⅲ、Ⅱ、ⅣD.Ⅰ、Ⅳ、Ⅲ、Ⅱ53.以下各种网络设备中,不是工作于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是A.调制解调器B.网卡C.以太网交换机D.网桥54.在计算机网络中,能将异种网络互联起来,实现不同网络协议相互转换的网络互联设备是A.网桥B.集线器C.路由器D.网关55.X.25协议属于OSI层上的操作。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以上全是简单题1.一个系统的协议结构有N层,应用程序产生M字节长的报文,网络软件在每层都加上h字节的协议头,网络带宽中有多大比率用于协议头信息的传输?2.广播式网络中是否需要设置网络层?为什么?3.简答分组交换的特点和不足。4.试述OSI服务与协议之间的关系及区别。5.简述面向连接服务与面向非连接服务的特点。6.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7.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C(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时延比电路交换时延要小?8.在分组交换网中,(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C(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b)和(p+h)(b),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的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


  • 编号:1700774717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4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46592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