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贬值的政策效应
本作品内容为美元贬值的政策效应,格式为 doc ,大小 55296 KB ,页数为 7页
('美元贬值的政策效应第一部分:美元贬值政策概述(一)美国货币政策美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职责,长期以来由美国的中央银行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FRS)承担。货币政策是美国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宏观政策工具。美国法律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并保持市值的稳定,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美联储积极运用有关金融工具以尽量减少利率和货币信贷量的变化,努力达到兼顾“充分就业、市值稳定”的两大目标的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美联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经济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二)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思想及工具的运用调控的思想是逆经济风险行事,衰退时降低准备率和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买入;繁荣时则反过来操作。(三)美国货币政策的实质服务于本国经济,美联储深刻理解美国资产泡沫是美国多年扩张的货币造成的,主观上希望泡沫永远不会破裂,另一方面通过微调美国经济、消化历史包袱。(四)美元近些年的表现布什2001年入主白宫以后,虽然口头上一直表示坚持强势美元的政策,但实际上美元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显然,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有明显的好处。因为扩大出口额,有利于平衡进口贸易。但美元长期的贬值,可能造成全球各国对世界货币的美元的信心下降,转而寻找其它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如果美元失去世界性货币的地位,必然造成对美国经济结构性的破坏,最终成了终结帝国的一个因素。但是,美国行政当局一直以来对扭转美元下滑并不热心,是因为他们认为,目前世界上暂时没有其它货币可以对美元取而代之。从技术面看,有能力取代美元的日元和欧元,在政治上都有脆弱性,美国极易进行干预。因此,行政当局放任美元贬值,从而获取经济上的好处。(五)美元贬值给美国带来的好处1.出口增加美元的贬值将增加美国商品的竞争力,支持国外需求,中期支持企业销售,进而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支持消费支出,此外还能帮助缓解美国最受诟病的贸易赤字问题。2.海外投资海外投资以三种方式帮助美国经济和美元∶首先是在房屋市场,过去几年,外国人大量买入美国房产,全美房产商联合会的研究显示截至2007年4月的一年里面有1/5的房产中介年内向外国人卖出了两处房产,这些买家中1/3来自欧洲,1/4来自亚洲,16%来自拉美,随著美国房价的下滑,海外需求可能给予支持,避免出现暴跌局面;其次是在股市,如果美元继续贬值,海外投资者可能侍机买入运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股票;上述两种情况都必须在美元跌势企稳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但最後一方面与美元前景无关,美元的贬值将导致美国企业成为更受青睐的购并对象,来自诸如中国和迪拜的主权财富基金将疯狂涌入,寻找好的投资机会。3.旅游增加(六)美元贬值目的1.美元贬值目的在于防止资本外逃2.利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特权地位转嫁危机。3.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第二部分:美元贬值的经济效应分析近年来,美元的走势升贬相依,交替进行,但总体趋势以贬值为主,作为反映美元对其他货币汇率的重要指标——美元指数,在2002年1月28日达到112.89的21世纪最高点之后,便开始持续走低,到现在,居然只有77.73。换言之,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美元贬值了37%。美元持续贬值对全球相当大比例的人口产生了影响。可以说,世界多国各行各业出现的种种问题,从中东地区的罢工潮、欧洲失业率高企,乃至美国人一掷千金的时代的终结,无一不跟美元贬值有关联。(一)贬值历程2002年年初,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开始对几乎所有主要货币贬值,并且开始持续贬值。此后,美元汇率走势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02年2月到2005年2月,是美元持续贬值阶段。在这一阶段,美元对几乎所有国际货币的汇率都持续下滑,并且跌幅很大。第二个阶段从2005年2月到2006年3月,是美元反弹回升阶段。在这一阶段,美国经济在完全复苏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增长,甚至出现过热迹象,再加上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涨,美国经济开始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新问题。第三个阶段是从2006年3月到2006年年底,是美元再度贬值阶段。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仍在扩大,美元汇率因此再度下跌。第四个阶段从2006年12月到现在。受2006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速趋于回升,但很快,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为缓和次贷危机的影响,美联储开始降息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预期也越来越强烈。美元再度贬值,特别是对欧系货币贬值幅度更大,美元对欧元贬值达到了历史低位,这次贬值迄今仍没有结束。(二)经济效应1、马歇尔-勒纳条件先假定本国的国民收人水平保持不变,如果本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本币贬值能够改善本国的贸易收支。2001年6月到2005年1月,美元兑主要货币虽然期间也有震荡但总体走势仍以贬值为主。在此期间,美元兑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货币都有贬值,但是美国的贸易赤字却出现了逐月的扩大趋势,没有出现缩小的迹象。从美国联邦统计局网站上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01年6月美国的贸易逆差为295.17亿美元,进口额为1146.95亿美元,出口额为851.29亿美元。2005年1月美国的贸易逆差额为582.70亿美元,进口额为1590.99亿美元,出口额为1008.29亿美元。总体来看,在此期间,美国的贸易逆差额增长了将近97.41%,进口额增长了38.71%,同时出口额的增长率达到了18.44%。2001年6月美国的进口额为1146.95亿美元,出口额为851.29亿美元,2003年6月美国的进口额为1246.17亿美元,出口额为845.81亿美元。其中,进口额增长率为8.65%,出口额增长率为-0.70%。2001年6月美国核心消费物价指数通胀率为2.7%,2002年6月为2.3%,2003年6月为1.5%,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算出η1=-0.2173,η2=0.7595,η1+η2=0.5422<1。2003年1月美国的进口额为1233.9亿美元,出口额为820.37亿美元;2005年1月美国的进口额为1590.99亿美元,出口额为1008.29亿美元。其中进口的增长率为28.94%,出口额的增长率为22.91%。2003年1月核心消费物价指数通胀率为1.5%,2004年1月为1.2%,2005年1月为2.2%,得出2005年1月相对于2003年1月的通胀率为3..43%。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计算出:η1=1.1929,η2=-0.5622,η1+η2=0.6307<1。由以上分析,2001年到2005年2月期间,美元贬值使美国的贸易赤字状况恶化的原因是美国的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小于1,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2、劳尔森-梅茨勒效应前面的分析假定了贬值不影响自主性吸收,这一假定是不完全符合现实的。美元贬值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应该是存在劳尔森-梅茨勒效应的。因为贬值会使以本国商品衡量的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这实际上意味着本国居民原有收入的实际购买力水平下降。美国居民生活水平比较高,如果他们要维持原有的生活标准,那么势必在没有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吸收支出。也就是说,贬值会增加自主性吸收,存在劳尔森-梅茨勒效应。(三)时滞问题即使满足了前面所分析的贬值能够改善贸易余额的前提条件,贬值也不能马上改善贸易余额。本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发生的情况往往正好相反,贸易余额反而会比原先恶化,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这一变化被称为“J曲线效应”。其原因在于最初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消费和生产行为的“粘性作用”,进口和出口的贸易量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由于汇率的改变,以外国货币计价的进口支付相对增加,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出口收入相对减少,从而造成贸易余额趋向恶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待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这一状况开始发生改变,进口商品逐渐减少,出口商品逐渐增加,使经常项目收支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先是抵消原先的不利影响,然后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这一变化过程可能会维持数月甚至一两年。因此汇率变化对贸易状况的影响是具有“时滞”效应的。(四)其他原因从2002年开始,美元出现了一轮比较长时间的贬值趋势。其背景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全球经济失衡带来美元较大的贬值压力。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持续较大,2006年达到8000亿美元,占到全球总逆差的60%以及本国GDP的7%左右。这是导致美元贬值的重要因素。二是从美国国内来看,美国巨额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一直困扰着美国经济。2001年美国高科技股泡沫破灭后,美国为刺激经济而持续降息;2007年发生的次贷危机又加深了未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这促使美联储再次动用降息措施来缓解次贷危机对经济的影响。这些因素都是导致美元弱势的重要原因。第三部分:日本广岛协议的始末和对中国启迪1.广岛协议的由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对美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出口实力强大,经济增长迅速。美国政府以解决美日贸易逆差为名与日本政府协商日元升值,这就是后来被认为是日本代价最昂贵的协议-“广岛协议”的由来。当年的日本政府对美国言听计从,绝不怀疑美藏有奸诈,1985年9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广岛协议”,主要内容是增加了汇率的灵活性。日元对美元和欧洲货币开始走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汇率从240:1升至120:1。随后,日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也在银行的推波助澜下产生了巨大的泡沫,日本经济呈现出了虚假的繁荣,股市直冲四万点。这时华尔街觉得时机已到,便倾巢而出,动用巨额资金,大肆卖空日本股市,NIKKI一路狂跌致一万点,日本金融界吐血,股民跳楼,经济自此一蹶不振。广岛协议可以说是美国的一个诡计,将日本堆到了金融危机的边缘。而现如今的中国也面临同当初美国类似的问题,人民币是否升值,也是中国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2.人民币升值问题与广岛协议谈到人民币升值,就认为这是广岛协议的重演,当年阻止了日本的成长,现在又来阻止中国的成长。中国的成长必将减弱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亚洲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一个区域,这绝对与美国的利益相背。目前的中美关系是短期合作,创造了双赢局面,但我们还没有寻求出让对方长期信任的方法。我同两国的领导都打过交道,中国会不停同美国解释,美国不相信中方的解释,中方也会怀疑美国的意图并不是如表述的一样。所以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现在美国又瞄上了中国,人民币升值,房价飚升,股市疯涨。现在有日本作为前车之鉴摆在面前,不知道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会使用什么手段抵挡美国发动的经济战。1985年《广岛协议》签订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国内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转移。此后日本央行采取了低利率的政策,希望减轻日元再次升值的压力,可大量日本企业转而投资国内股市和楼市,最终产生大量泡沫,导致经济持续低迷至今中国股市不会重蹈日本覆辙当前,很多人担心我国股市涨得过快,而基本面方面如同当年的日本,如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本币升值、消费物价不高、央行实行低利率、股民预期良好,等等;认为有可能导致经济泡沫。如何衡量泡沫度?泡沫与国情、体制与经济增长阶段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不说清楚这些,就不能对一些表面现象轻言泡沫。对此,我们要认真研究中日两国的不同点,才能真正弄清问题之所在。尽管对中国股市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和当时的日本有巨大的实质性区别:3.人民币与当年日元面临的问题的区别人民币升值与日元被动升值有本质区别。从2005年7月中国实行新的汇率体制以来,近两年的时间,人民币升值不到10%,而日本在“广岛协议”后,两年内升值超过100%。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认为,中国目前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是合理的,人民币正在成为世界货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把人民币升值幅度控制为美国通货膨胀率与中国设定的通货膨胀率目标值之差,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目前,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基本上满足这一预期,中国依然有很大的主动性,这与当时日元的被动升值有着本质区别。中国股市是补涨,并未失去理性。尽管上证指数已达4000多点,但这并不表明股市过度上涨。自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受国有股减持等因素影响,股市却持续低迷,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极不相符。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行,让市场摆脱了束缚,经济增长、人民币升值、两税合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股市增加了新的活力。股市大幅上扬也在情理之中。尽管目前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同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相比有些偏高,但依然相对合理,而且市盈率会随着企业盈利上升而逐步下降。本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影响不大。人民币缓慢升值并未对我国出口造成太大影响,我国外汇储备依然较快增长。而“广场协议”后,日元持续大幅升值却严重打击了日本的出口。日本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出口的大幅下滑严重动摇了日本经济的根基。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比当时日本完善得多。1989年,日本大藏省采纳“巴塞尔协议”,要求各商业银行将自有资本比例提高到8%。由于此前银行自有资本比例很低,执行“巴塞尔协议”后,银行为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不得不大规模缩减国内外贷款,这成为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导火索。而中国在汇率体制改革之前早已完成商业银行改造,银行自有资本率充足。同时,银监会的成立使金融监管和中央银行职能完全分离,金融监管远比当时的日本要完善。中日两国海内外市场的投融资自由度不同。我国的海外投资才刚刚起步,数量有限,海外人民币数量也有限,和日本当时海外投资数额巨大、拥有大量海外资产是不可比的。同时,外资进入我国市场还不是完全自由化的,我国资本项目至今没有开放,而日本当时已是自由进出的体制。经济发展的基础有所不同。表面上看,两国都经历了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日本当时经济泡沫破裂是因为该国经济增长走到了尽头开始下滑,已不能从根本上支撑股市上涨。而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从2001年开始进入黄金增长周期,还有十几年甚至更高的增长空间。第四部分:我国货币政策及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一)中国的货币政策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是1998年以后逐渐形成的。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含义是指: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提法,它讲的是制定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中性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人民币近些年都处于升值趋势中,目前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美国、欧盟、日本等不断施压,希望迫使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以及外来的压力。内部影响因素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此外,美元由强走弱,人民币跟着美元一起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趋势相背离。在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人民币反而随着美元贬值,使得贸易逆差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这些都构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美国参议院通过一个决议,它的内容是:如果人民币到今年10月还不明显升值,所有来自中国的产品统统加增27.5%的关税,对于美国,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贬值的同时,美国外贸逆差却创出了4352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31亿美元。实际上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而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以及美元贬值的J曲线效应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国压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有以下几个影响:其一,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受阻。人民币升值,则中国的出口产品成本提高,出口价格高优势不存在,出口厂商赚不到钱就会倒闭,美国自己的产品便可以在美国国内有销路即是国内“出口死”:而美国产品进口到国内的价格低,美国产品出口竞争能力强,美国非农就业人居优即是国内工厂死其二,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致使大量热钱涌入,淡化了我国货币政策预期效能,变相的增加了货币市场的供给,进而使通货膨胀加剧,国民的生活质量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其三,人民币升值,则中国手持的美国国债势必会贬值,即是欠账少还其四,唯一一点好处是人民币对美国的商品的购买力增加。但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美国货还是太贵。总之,我们正在为美国的经济衰退埋单。中国不断地储备正在大量贬值的美元明显是在把人民的财富送给发达国家,然后国家购买美国债券,对美国贷款使其能继续消费或购买我国的经济资产,整个循环是穷国在帮助富国发展经济,隐含的是国家金融的买办化。利用自由市场不需要战争就可以把中国变成经济殖民地。中国有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大多投资于美国债券,意味着中国拥有两万亿美元的债权,而这些债券却只是名义债权。首先是美国拥有美元的货币发行权,它不需要用固定的货币价值来兑现债务,中国作为贷款方的利益没有保证;其次,由于发达国家的保护政策和封闭性,使中国不可能用美元购买发达国家的优良经济资产。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的控制使中国经济的内部循环效率低下,中国不得不依赖出口,继续增加名义债权,用输血般的出口来发展经济。(三)我国的应对策略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升值压力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也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次历史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已刻不容缓。正式启动并持续进行系统性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必将成为2010年乃至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能够把握此次经济结构调整的机会,中国政府将及时灵活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并有序推动微观市场改革,从而避危于无形,防患未然,避免步日本经济盛极而衰的后尘。所以,基于日本泡沫经济的惨痛教训,我们更应该未雨绸缪,通过合理的调控政策引导,消除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增长。首先,转变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坚持走依靠内需拉动经济的道路。其次,改变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驱动的现状,提高经济的内生动力。启动民间投资需求的症结在于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民营企业、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以及逐步打破相关垄断;解决居民消费不足,最重要的入手点就在于改善社会保障制度,更快地提升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改变政府、企业的消费及储蓄远大于居民的现状。第三,在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注重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产业,为过剩资金开辟投资渠道,避免资金过度集中于房市、股市等虚拟经济市场造成的泡沫现象。第四,从近年全球经济周期变化的特点看,一般物价指标已不能及时反映经济的周期变化,这意味着央行关注的价格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生产价格、消费价格、进出口价格等一般商品价格,而应更加关注资产价格,探索货币政策如何应对资产价格攀升。最后,继续发扬渐进式金融改革模式这条宝贵经验,沿着“自主、渐进、可控”原则有序地深化金融自由化改革。审慎、稳健、前瞻地实施宏观调控,尽量避免大幅度调整。',)
提供美元贬值的政策效应会员下载,编号:1700774670,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7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