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海峡两岸交流的局面新形势分析

海峡两岸交流的局面新形势分析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海峡两岸交流的局面新形势分析,格式为 doc ,大小 44032 KB ,页数为 8页

海峡两岸交流的局面新形势分析


('重庆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学院汽车学院学号10704020401姓名陈福进任课教师黄介彬成绩2011年3月海峡两岸交流的局面新形势分析摘要:两岸关系的发展一直是国民关心的话题,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局势。2010至2011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特别是当前,两岸关系得到了新的发展。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两岸关系已形成大交流的局面。这种大交流的局面给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的新的突破。关键词:两岸大交流政治经济文化展望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2010年1月26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一次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专家工作协商在北京举行。海峡两岸一致认为,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有利于海峡两岸展开进一步的经济合作,有利于海峡两岸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激烈竞争的挑战,有利于建立具有海峡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有利于造福海峡两岸人民。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合作协议。2010年8月17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海峡两岸经过一天坦诚和善意的协商,取得了多项共识。海峡两岸认为,海峡两岸研究单位关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研究的结论和建议,体现了海峡两岸经济的现状和特点,反映了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海峡两岸一致认为,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有利于海峡两岸展开进一步的经济合作,有利于海峡两岸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激烈竞争的挑战,有利于建立具有海峡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有利于增进海峡两岸人民的福祉。海峡两岸同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基本内容涵盖海峡两岸之间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原产地规则、早期收获计划、贸易救济、争端解决、投资和经济合作等;今后将按业务议题进行协商。海峡两岸还交换了税则和有关经济管理规定与统计数据等。二、两岸经济新发展随着两岸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两岸经济交流也出现了新的局面,两岸经济往来的正常化主要指改变两岸经济往来因政策限制造成的间接、单向、局部的不正常状况,实现直接、双向、全面的两岸经济往来格局。2008年以来,随着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大陆不断加大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力度,台湾也相继实施了有利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政策,双方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进协商,共同促成了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2009年台湾开放大陆资金入台实现双向投资、两岸签署金融监管备忘录(MOU)后金融业有望实现双向交流与合作,从这些已取得的突破看,不少学者认为两岸经济往来的正常化已经“基本实现”。两岸共同认识到,互为重要经贸伙伴的大陆与台湾,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携手建立制度化经济合作的框架性安排,为两岸建立投资双向化、形态多元化、产业链合作化的新模式提供保障,共同开创两岸经济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格局。只有在两岸共同协作的基础山,才可以使双方都获利,得到更大的发展。2010年6月29日在山城重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预示着两岸的经济合作发展进入了一种制度化的形态。两岸经济合作,可以互相吸取彼此的优势,结合双方的优势,利用双方的共享资源,从而获得共赢三、两岸政治依然敏感两岸问题的本质是政治问题,两岸关系发展需要再往下深入时,必然碰到政治瓶颈。两岸双方应妥善处理复杂敏感问题和政治分歧。根据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晓波的话,两岸已经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大陆方面的让利,是高度政治智慧的表现,在马英九连任之前,两岸政治协商的可能性很低,但两岸学者和智库仍可在“一中原则”下就有关政治敏感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而台湾空中大学教授李允杰则表示,台湾的“五都”选举、台湾领导人选举和内部的政治互动,都将持续成为两岸关系的变数。两岸政治的争议若未解决,两岸关系将一直存在“不确定性”。目前虽然两岸关系已经缓和、改善并在不断发展,但基本上都是属于非政治关系性质。要实现两岸关系可长可久的和平发展,就必须面对敏感的政治问题。只有两岸双方善意相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寻求办法,才能有助于解决两岸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为破解两岸政治难题创造积极条件。四、两岸文化新局面两岸文化人走过隔绝年代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历经恢复交流以来“峰回路转,涓涓汇流”的感动,而今终于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时代,携手站上新起点,凝聚起对中华文化共同的体认与担当,胸怀“和合”精神,饱含激情书写传续薪火、再创辉煌的新篇章。从小,我们就知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是同根同源的同胞。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抗战时间台湾离开祖国,台湾作为祖国的孩子经历了太多太多,确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无法完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而大陆人民与台湾同胞一样,无时不刻不在期待的团圆的那一天。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中学语文课本上,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深刻地表现了自己对亲人团聚的渴望和对祖国早日统一的期盼。相信不仅仅是余光中先生有如此殷切的希望,他代表的是无数在台湾与大陆亲人隔离的同胞的心情,每每联想到有那么多人在思念着他们的家人,数十年没有见到他们的亲人,我也都不自觉地湿了眼眶。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不了两岸同胞深深地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在中秋节、春节这种全家团聚的节日里,那深深地思念显得特别的让人悲痛。幸运的是,现在台湾和大陆的往来越来越密切,工作之余,节假日,台湾同胞可以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大陆同胞也可以到台湾探望亲人,同时还可以游览祖国宝岛的风光,何乐而不为呢?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两岸的旅游业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旅游的发展拉动了双方经济的发展,可是我更愿意把旅游归为是文化的一方面,因为我觉得旅游是到一个地方体会不同的风土人情,在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有不同的收获,不仅仅是增加人生的经历,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积淀,所以我认为旅游的发展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台胞社团论坛开幕式10日上午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并讲话。第一、推进两岸大交流,应当进一步扩大交流领域。鼓励和支持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同胞投身两岸大交流、大合作,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第二、推进两岸大交流,应当努力深化交流内涵。深入互动、密切接触,加强两岸同胞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聚同化异,消除疑虑,不断增进两岸人民思想感情的大融合。第三、推进两岸大交流,应当着力加强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融,促进两岸同胞共同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要相互借鉴、兼容并包、取长补短,共同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10年5月5日,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北京办事处正式成立,2010年5月7日,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海旅会)台北办事处正式成立。这是海峡两岸61年来互设的第一个常驻旅游办事机构,是海峡两岸交流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两岸旅游协会互设的办事处是民间机构,其职能主要是开展旅游咨询、旅游宣传、联络协调以及处理纠纷等非赢利性业务,并为两岸民间旅游观光搭建更直接、更快捷、更有效的沟通平台,为两岸旅游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和周到的服务。两岸旅游协会的成立,从而又促进了两岸人员的交流和沟通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两岸关系形势及其制约因素分析与以往不同,当前的“两岸热”是全方位的、持久的、富有成果的。这一新形势是国共两党积极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两岸关系长足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与马英九兑现“拼经济”承诺密切相关。协商和解、全面交流、和平发展新时代的来临,将使两岸关系出现结构性的转变。随着两岸协商谈判进程的不断深入,直航的逐步实现,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两岸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的全面推展与深化以及大陆惠台政策的持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政治关系将进一步密切。两岸共同利益深化、手足亲情增强、共同文化根基加深。将促使“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逐步形成,成为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架构的思想意识基础。虽然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形势出现了重大转机,两岸和平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难以逆转,但还应该客观、冷静地看到,两岸关系仍面临诸多故障与变数。首先,岛内“去中趋台”的民意走势极其复杂。受李登辉、陈水扁近20年“台独”施政的毒害,岛内民众“台湾主体意识”上升,对国家、民族认同和两岸关系等重大问题的认识严重分化,心态复杂。深化本土路线仍将是国民党、马英九争取民众支持的重要策略之一,将对岛内民意走向产生极其复杂的影响。很显然,大陆争取台湾民心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其次,民进党和“台独”势力强烈反弹。尽管民进党执政8年来政绩糟糕、贪腐严重,但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仍然获得41%的支持率,说明它对相当多的台湾民众仍有很大影响,“台独”社会基础仍较稳固。两会复谈前后,民进党、“台独”势力污蔑两会复谈“矮化台湾主权”、攻击马英九“操之过急”、对大陆“让步太多”。民进党的恶意攻击,将对岛内民意、马英九大陆政策走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再次,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蓄意破坏。美国不会改变其“以台制华”战略,力图长期维持台海两岸“不统不独不占”的局面。所以它表面上对两会复谈“表示欢迎”,但对两岸关系“过热、过快”的疑虑加深,未来将通过一系列手段,不断给两岸关系制造麻烦。日本等过将追随美国采取配合政策和行动。此外,欧盟、东盟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发展与台实质关系,在涉台问题上打“擦边球”以图渔利。第四,随着两岸协商从事务性、经贸议题向政治议题过渡,两岸在台当局政治定位、台湾国际活动空间等敏感议题上的矛盾与摩擦势将不可避免。这需要两岸拿出超强的信任、足够的诚意、高超的智慧予以解决。六、展望在现在两岸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情况下,解决目前最棘手的政治问题是迟早的事,我们有理由相信,祖国将在不久的未来是实现统一。台湾和大陆血浓于水,本来就密不可分,统一是必然的。现在我们可以怀着满腔热情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参考文献:1、姚小敏、杜榕,台学者研讨两岸关系提出要为破解政治难题创造条件,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11-032、陈斌华、应坚,两岸学者呼吁正视并推进解决两岸政治问题,新华网2010年11月13日3、朱磊,当前两岸经济关系三大热点,《两岸关系》2010年第3期4、赵博、陈键兴,红杏枝头春意闹——2009两岸文化交流回顾,新华网2009年12月30日5、徐京跃、厉正宏,务实扩大两岸大交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台湾网2010-09-106、徐蕾,互设旅游办两岸交流大突破,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5月11日',)


  • 编号:1700773637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8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44032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