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山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战略构想研究

山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战略构想研究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山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战略构想研究,格式为 docx ,大小 42693 KB ,页数为 5页

山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战略构想研究


('山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战略构想研究赵亮;陈晓冬;赵永胜;解睿;何燕;冀宪武【摘要】本文分析了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从发展目标、发展思路、战略重点等方面提出了山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为加快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农业网络信息》【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3页(P77-79)【关键词】山西;食用菌产业;现状;发展战略【作者】赵亮;陈晓冬;赵永胜;解睿;何燕;冀宪武【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5食用菌产业是集高效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特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极其显著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山西省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过程中,食用菌成为最具活力的生产点,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亮点。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生产方式单一、组织化程度不高,科研力量不足、经费缺乏,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1],面临资源约束和生产成本升高的双重压力,面临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自身竞争优势不足的双重压力。因此,分析山西食用菌产业现状,探索破解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瓶颈的有效方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构想,对增加食用菌产业科技含量、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推进山西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1.1食用菌产量增长迅速山西食用菌人工栽培始于五十年代,但多年来一直发展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民商品意识的增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辛勤努力,使这项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89年,山西省商品性食用菌栽培品种已发展到10多个,食用菌总产达到1.4万吨,产值达到6000多万元,而且部分产品还打入了日本、香港等国际市场[2]。为寻求一条既适合山西本地实际情况,又具有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经过艰苦摸索,于2011年将“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战略作为山西省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山西省很多县乡、村镇的食用菌产业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基础,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生产原料和劳动力充足,所以在省政府提出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规划后,食用菌产业成为很多县乡、村镇的首选产业,也是食用菌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大力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鲜菇总产量达25.1万吨,比上年增产13.57%,总产值16.8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0.4%[3]。从山西省历史角度上来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横向比,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处于全国中游水平,居中部六省末位,全国食用菌年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山西省占比还不到1%,可见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依然很大。1.2产业布局特色明显“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组织实施“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设施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中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新型产业。目前,山西省政府非常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七大农业产业体系之一。2013年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坚持“适度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强化产后、开拓市场”的原则,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转变食用菌生产和增长方式,在全省各级政府和省、市、县食用菌协会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食用菌产业布局特色明显,涌现出泽州、高平、壶关、长子、洪洞、昔阳、和顺、汾阳、山阴、广灵等众多食用菌大县,逐步形成了“北有广灵,南有泽州”的发展布局,在山西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1.3栽培形式多种多样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按栽培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种:以季节性自然栽培为主的传统栽培,以工厂化栽培为主的现代栽培,以土窑洞反季节栽培为主的特色栽培和以二次发酵技术为主的大棚栽培[4]。如广灵县主要以季节性自然栽培为主的技术模式发展传统食用菌产业;晋城泽州县主要以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为主的技术模式发展现代食用菌产业;运城市、汾西县等地主要以土窑洞反季节栽培双孢菇、鸡腿菇、杏鲍菇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昔阳县、永济市、洪洞县主要以二次发酵技术大棚栽培双孢菇;陵川县主要利用山区资源大力发展黑木耳和香菇产业;洪洞县主要利用大量的杨树林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按栽培基质的不同,可分为胡杨木、秸秆、牛粪、麸皮、棉籽壳及果木屑等多种;按地域可分为北部的广灵县、山阴县等,南部的泽州县、阳城县、高平市等,近年来晋中地区产业也在异军突起。1.4发展模式转变,产业初具规模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已从过去零星的、分散的、小型的小生产作坊式种植向规模化、基地化、工厂化、集约化种植转变。一是规模化种植发展迅猛。全省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0.5×104hm2。农户单棚面积大都在800m2以上,每个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大都在5棚4000m2以上。二是基地化种植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初步形成了区域化连片种植基地。截至2013年,全省食用菌合作社已发展到444个,以临汾市、大同市最多[5]。三是工厂化、集约化种植成为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途径。1.5种植品种增加,栽培方式多样目前,全省的食用菌种植品种已从过去的平菇、香菇等少数几种,发展到茶树菇、滑菇、鸡腿菇、杏孢菇、双孢菇、台蘑、银盘菇等20多种,形成主栽品种规模不断扩大、珍稀种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从食用菌种植结构看,传统品种如平菇种植面积逐步消减,木耳、香菇、茶树菇种植面积稳步提高,新兴的鸡腿菇、杏孢菇、双孢菇等快速增长,特别是双孢菇,已成为全省食菌产品的新秀。食用菌栽培方式多样化,改造的设施蔬菜大棚、林木育苗大棚、改造的废弃窑洞和新建窑洞、新建专用的种植菇房、工厂化等都已成为食用菌生产的重要场所。1.6服务模式转变,技术水平提高山西省食用菌发展的初始,大都外聘省外技术人员。从2011年起,山西省省级科研单位与院校将科研力量和村级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对接,进行从菌种培养到生产管理的一条龙技术服务,并加强对菇农的培训力度,菇农自主技术程度有了较大幅度提高。2014年山西省举办了第一届食用菌菌种检验员培训,并且有一批人员顺利通过了菌种检验员考试,走上了工作岗位。2014年12月12日,山西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了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由山西农业大学牵头,山西大学、晋中学院等3所高校,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山西省生物所等6家研究所,山西众和嘉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晋城市泽地萃绿农开发有限公司等29家企业组成,这将对推动山西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推广食用菌产业方面,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中心和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用现代化的理论、科技为支撑,协助政府实行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在山西省30多个市、县进行科技扶贫和成果转化,推广优良品种300多个,在安泽、泽州、广灵、太谷等地创建了8个食用菌工厂化基地。还编写了山西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培训教材》食用菌栽培技术》。2.1发展目标在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下,有效整合利用社会、经济、科技等各类资源。通过食用菌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链的延长,从业者综合素质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将食用菌产业真正打造成拥有现代物资条件武装、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具有新型农民从业的现代农业。建立健全标准和规范,产业的过程和运行有规可循,按照GAP、HACCP生产程序实现全程控制,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可追溯。基本实现产业功能多元化、结构生态化、技术高新化、栽培标准化、生产集约化、质量安全化、产业发展持续化[6]。2.2发展思路紧密结合山西实际,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出发,按照以质取胜、产品互补、均衡供应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广无公害栽培、标准化加工技术,提高食用菌产业竞争力。以延伸、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为目的,加快食用菌精深加工及科研开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健全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形成以工厂化周年生产为主、其它生产模式辅助的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推进食用菌产业稳定、健康、协调的发展[7]。2.3战略重点山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包括:①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标准体系,用标准来规范食用菌行业,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与国际市场更好的接轨;②实施“工厂化”战略,将食用菌的分散种植转变为完全人工控制条件下的高效生产模式,不受季节限制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从而实现食用菌的周年生产,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③实施“品牌战略”,建立激励机制,制定扶持措施,开展食用菌品牌创建活动,规范生产、加工、包装,不断提升山西省食用菌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④实施“科技兴菌”战略,充分发挥山西省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的技术优势,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引进和推广,不断提高行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的发展后劲;⑤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培育营销队伍,完善流通体系建设,提高流通水平[8]。食用菌产业作为朝阳产业、作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循环经济产业群,尽管自身优势明显,但毕竟处于发展阶段,更加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的支持,需要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的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的加强,以此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样食用菌产业必将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相关文献】[1]张勇,萧晋川,李毅,等.关于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之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7):92.[2]山西省食用菌开发领导组办公室.山西食用菌栽培[M].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9:14-15.[3]段伟华,郭欣,罗喆.小蘑菇何日做成大产业——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探析[N].山西日报,2015-08-17.[4]王笑,葛成林.浅谈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改善措施[J].种子科技,2015,(12):25-27.[5]秦潮,郭尚.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7):7-8.[6]张金霞,陈强,黄晨阳,等.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J].菌物学报,2015,34(4):524-540.[7]吴艳.农业高校图书馆助推山西食用菌业的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5):76-78.[8]陆桂莲,刘芳.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3):102-104.',)


  • 编号:1700770335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5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42693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