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学习教育 > 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出版与评估运用

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出版与评估运用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出版与评估运用,格式为 docx ,大小 48979 KB ,页数为 11页

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出版与评估运用


('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出版与评估运用王雪梅【摘要】论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应用情况,构建了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编写出版、评估应用流程图,并针对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具体讨论了教材编写的理念、内容、形式与过程,分析了教材评估的标准与实施、教材的选用及改编等问题.希望对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建设有一定启发意义.【期刊名称】《山东外语教学》【年(卷),期】2012(033)006【总页数】6页(P58-63)【关键词】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编写出版;评估;运用【作者】王雪梅【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1.0引言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英语专业研究生作为高素质外语人才,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和教学的生力军,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桥梁和媒介,保障和提高其培养质量至关重要。而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涉及课程、教材、师资、教学管理、学术环境等不同层面,其中教材作为重要因素之一,其编写出版和评估运用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目前国外外语教材研究主要涉及教材编写和评估。如Chang等(2011)通过列举不同例证,指出将语料库分析与体裁分析相结合使教学材料不仅真实而且有研究基础。Johnson等(2008)从教师教育角度,运用同时性口语报告技巧来评价ELT教材与教师用书,并进一步分析了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不同教材评价技巧。Askildson(2008)在调查48位法语教师和1023位美国学生的基础上,运用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了学生和教师对外语教材的观点,分析了真实性、目的语文化、任务、语法、技术等对教材和教学的影响,旨在将研究材料与二语习得、教师信念和学生需求相结合。Ramsay(2008)则通过研究指出,外语传统语言教材忽略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欣赏,缺乏足够的听说读写练习,难于培养创造性学习者,且语言呈现方式简单。国内相关外语教材研究包括教材开发、教材审定选用、教材评估、教材应用现状等。如李霄翔等(2009)探讨了体验哲学与英语教学在认知层面上的相关性,并对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提出建议。司显柱(2009)对教材审定与选用制度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分析,并从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角度对如何推进与深化此类研究提出一些思考。王春花(2010)分析了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2册的文化内容,强调在跨文化教学中应加强语言基础教学、文化实践和加强本土文化教学,扩大文化视角。黄建滨等(2009)对1999~2008年国内出版的45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材进行调查分析,指出目前研究生英语教材存在对专业英语关注不够,听说教材偏少,教材使用率低下等问题。柳华妮(2011)列举评析了我国英语教育百余年来5个发展阶段的代表性教材,分析了历史对未来教材发展的启示。就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研究而言,王雪梅(2012)在解析教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的内涵与分类、应用现状等,并提出相应建议。就相关教材应用现状而言,王雪梅(2011)通过对161名学生的调研发现,教师在进行研究生授课时选用教材的情况为,12.42%选择“原著”,19.25%选择“原著+国内教材”,25.47%选择“原著+自编讲义”,14.29%选择“国内教材+自编讲义”,1.86%选择“国内教材”,11.18%选择“自编讲义”,25.47%选择“原著+国内教材+自编讲义”,0.62%选择“其他”。可见,原著+国内教材+自编讲义/原著+自编讲义/原著+国内教材应用最为普遍。一般而言,原著的引进推广涉及评估选用,国内教材则同时涉及编写出版以及评估选用过程。因此,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教材应用流程,对教材的编写出版、评估运用等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对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建设有一定启发意义。2.0教材的编写出版、评估运用流程Richards(2006)曾指出SLA研究者、教师与教材开发者经常各行其是,相关研究缺乏交流沟通。笔者(2011)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存在此类现象,即教材开发者并不完全了解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编写教材时也缺乏相关研究理论。Tomlinson(1998)曾提出应该将研究者、教师、教材编写者和出版商集合在一起,充分运用资源,利用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编写对语言学习者价值更大的教学材料。Harwood(2010)也指出就需求分析而言,除了传统的语言专家之外,教师、教育权威机构、其他利益相关者(如父母、赞助人等),以及学习者等均应有发言权。庄智象(2007)亦提出教材编写应用主要涉及编者、出版社、一线教师,其中编者(包括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编写创作教材,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编者的学术水平或观点;出版社出版教材,教材为出版社带来一定市场价值;一线教师将教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对教材提出一定反馈意见,同时也从教材中获取一定教学材料和学术信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笔者认同这一观点,并且结合教学实践,对研究生教材编写的具体流程进行分析(参见下图)。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编写出版、评估运用流程图从流程图可以看出,一般而言,编者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专业知识,编写相关讲义,并在咨询同行专家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时间的试用,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进一步编撰教材。当然,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教材可以是入门教材或提高类教材,主要包括专著、编著、课件等。在完成教材之后联系出版社,出版社经专家审核后纳入出版计划,经过一系列的编审校核程序出版,一线教师购买使用教材,参与相关课程、教法等专业培训或者专题研讨。当然,目前本科类外语教材培训较多,而研究生除了MTI专业硕士相关培训之外,相对较少,有必要通过网络学术平台等予以补充。在这一流程中,编者、出版社、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编者可以通过与出版社、一线教师、学生等交流了解教材存在的局限性,以进一步完善修订。一套或者一本优秀的研究生教材不仅需要编者的学术思考,还需要出版社相关编辑人员的认真校核,以及教师与学生的支持反馈。3.0教材编写的理念、内容、形式与过程如上所述,教材从编写出版到应用涉及编者、出版社、教师、学生等因素。其中编者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集体(由相关人员构成编写小组)。一般而言,个体多撰写学术性专著,编写小组多编著学术入门或者提高类教材。Brown(1994)指出自行设计教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如在编写前确定理论基础和教材组织原则,进行需求分析、设定目标;编写之后进行试用、评估等。而且在具体编写过程中要进行人员安排、分工、资料搜集、建立资料库、规划工作模式等工作。下面就教材的编写理念、内容、形式与过程等进行阐述。就教材编写理念而言,须注意体现外语学科内涵,突出专业理论特色,恰当运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武光军(2006)曾强调教材编写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等。就英语专业研究生(特别是学术型研究生)教材而言,要在相关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需求,明确具体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遵循系统科学、循序渐进、理论结合实践、知识技能共进的原则,融合该领域的知识体系与最新发展动态进行编写,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知识建构能力以及学术研究能力为目标。具体而言,编写思路(如教学对象、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清晰,各章节之间富有逻辑性;理论阐释客观透彻,知识点清晰;所涉及问题要有一定启发意义。以“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中的《对比语言学》为例,该书将对比语言学作为一个研究不同语言之间共时对比的语言学分支来加以阐述,着重介绍对比语言学在理论和应用两大方面的一些内容和方法。作为一本入门教材,充分体现出语言研究的系统性以及理论结合实际的理念。另一研究生教材《莎士比亚专题研究》则强调文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倡导阅读思考,各单元包括预读篇目、选读点评、专题、研究建议和阅读建议五部分,其中预读篇目为学生建构背景知识,选读点评给学生一种评析视角,专题讲座展现了相关研究动态,研究建议为研究生进一步研究和撰写论文提供一定的切入点和研究方向,阅读建议为深入研究者提供参考,而文后的评论选读资料丰富翔实。此类教材有助于鼓励研究生在了解相关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学术感,提高其学术能力。就教材内容而言,应该与编写理念一致,力求丰富翔实,客观准确,兼具学术性与知识性,融合理论性与实践性。如前所述,研究生教材多为专著或者编著,内容学术性相对较强。基础性教材与拓展类教材在重点、要点、难点等方面均会有所不同。如《对比语言学》作为语言学方向研究生的入门类教材,包括十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对比语言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语音对比、词汇对比、语法对比、篇章对比、语用对比、对比分析与外语教学、对比分析与翻译、定量对比研究等。既有相关研究理论与方法,也有对比语言学本体研究,以及对比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而《莎士比亚专题研究》作为文学方向研究生的拓展类教材,包括8个单元,涉及莎士比亚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莎士比亚的戏剧反讽,贝尔蒙特与威尼斯:两个世界的冲突、良心、正义、法治、法制——《一报还一报》的阴影,以死求生——从希罗的复活谈起,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复调,罗马民主与政治权力的异化,哈姆莱特的戏剧独白与复仇悲剧传统。该教材作为专题研究,在宏观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对莎士比亚经典悲剧、喜剧、历史剧等的细致分析,讨论了莎剧的艺术特色,对于丰富相关学术批评和学术研究有很大启示意义。此外,鉴于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性,教材中的参考文献和索引、术语对照、研究网站、相关科研项目及成果统计等也很重要,因为这有助于研究生借鉴相关成果,进一步拓展思路。就教材形式和教材体例而言,应丰富多元、规范合理,适应研究生教学需求。建议在传统纸介质教材的基础上,开发相关的电子教材(如教辅光盘、电子书、网络教材资源库等),建构网络课程平台以及相关学术协会网站链接,力求为学生提供丰富便利的学习资源。譬如翻译理论与实践类课程可建构翻译资料库,一方面将各翻译流派的背景、内容、特点等上传到课程平台上,另一方面汇集商务谈判、商业合同、法律文书等文字或者音像资料。同时在网上发布各类翻译任务,要求学生进行练习,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就编写体例而言,要严谨规范、科学合理。如《对比语言学》的作者指出“在编写体例上,本书力求遵照当前国际上语言学著作的通行做法。凡书中引用或提到的著作或论文,在行文中只列出作者的姓(如有同姓的,则同时列出名字或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和出版年份(如有再版重印的,初版年份与再版年份同时列出,中间用斜线隔开,如吕1942/1982)。较具体的引用同时列出章节或页码,用冒号与出版年份隔开。书后参考书目部分列出书中直接提到的书目的详细出处,按作者姓氏(中文部分按其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排列。书中个别例子引自俄语、日语等采用非拉丁字母文字的语言,为了便于排印,一律改用普遍接受的拉丁字母拼写法拼写。各章中的例子、图表按先后次序以章为单位统一编号。”(许余龙,2002:Ⅱ)从中可以体会到编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治学精神。同时编写体例也应力求创新,有理论启发性和实践应用性。传统的研究生教材编写体例比较单一,版式不够生动,难以启发读者思索。目前有的教材已经尝试充分体现课程特色,丰富版面形式(如增加一些辅助性图标或者留出启发思考的空白等),使教材更好地传达信息,增强师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就教材编写过程本身而言,应该动态征求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如上所述,教材往往以讲义为基础,编者在教学过程中须不断反思总结,获得专家、同行和学生等不同层面的反馈,从而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材质量。对于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编写而言,十年磨一剑,不断地打磨和完善非常重要。如《对比语言学》的编者在《序》中提及在撰写过程中,曾将编写提纲、参考书目寄给自己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老师审阅,并且得到本校专家的积极反馈和中肯意见;初稿完成后,又经本校两位知名教授审阅,吸纳了编辑部同志的意见。同时在讲授对比语言学课时,同学们的积极反馈对作者有鼓励作用。由此可见,教材的编写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反复雕琢。此外,如果教材由编写小组编撰,更要注意分工明确,实施动态管理。在编者选择方面,既要考虑权威性和代表性,也要考虑其精力和时间的保障。建议编者同时包括相关专家、中青年理论和教学研究者等,小组成员之间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长有较大共性。主编应制定出具体的编写大纲和时间节点,编写小组之间应定期进行沟通交流,确保教材质量。而且在试用之后,应予以重新修订。4.0教材的评估一般而言,与中小学、本科外语教材选用有所不同的是,一线教师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一般不受学校、基层教学单位等的约束。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对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和运用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而针对普遍使用国外英语原版教材、国内英语专著或者中文专著的情况,有必要切实明确相应评估标准。虽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教材评估标准进行分析,但多从其内容和体例角度入手。如Cunningsworth(2002)从教材具体内容角度提出在评估时,一方面看教材各组成部分的编写指导思想和编写方式,另一方面要看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各部分之间是否互为参照,整套教材是否有一个整体的使用说明,哪些部分是可选择的等等。Mc-Donough&Shaw(2003)则明确主张从内容和体例两方面来评估教材,并提出4个评估因素,即可用性因素(该教材是否可以作为主要或者辅助材料融入大纲中)、普遍性因素(是否可以普遍应用)、可改编因素(是否可以修订、增加、缩减等)、灵活性因素(其等级或排列顺序是否严格)。杨自俭(2006)提出最主要的是教材的难易程度要和师生水平相适应,尤其是要和学生的水平相适应,而且自身具有系统性。霍庆文(2010)曾经介绍《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的两个选书原则:第一批侧重“入门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多样性”,第二批侧重“研究性、经典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多样性”。首批以入门性为主,“入门性”指适合入门阶段使用的学术著作,以适合作教材的学术著作为主,对象为大学生和研究生;第二批以研究性为主,“研究性”指适合研究阶段使用的学术著作,对象为研究生、博士生、研究者。此外,“代表性”指公认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时代性”强调一个“新”字,即以近年来出版的学术著作为主;“多样性”强调一个“全”字,即根据我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教学的需要,既包括普遍开设的学科,也包括一些新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经典性”指语言学大师的代表性著作。虽然这些标准只针对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著作,但对于文学、文化、翻译等方向的教材选择也有很大的适用性。王雪梅(2009)曾经提出就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而言,应该从其内部专业内容和外部体例等进行评定。其中从教材整体内容来看,应符合大多数研究生的学业和学术需求,有助于培养其学术能力。从教材的外部因素来看,教材应该体例完整(一般说来,涵盖序、正文、索引、参考文献、附录、后记等),布局合理,印刷清楚,文字无误。综合以上阐述可以看出,教材评估主要涉及内容和体例,其中前者更为关键。就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而言,一方面要考虑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与学术需求,体现入门性或者研究性、经典性或者时代性,另一方面无论研究生学术水平高低,均应考虑代表性和多样性。同时,笔者认为教材的评估标准也应与学科内容以及编写出版理念相对应,评价教材的内容和体例是否反映了学科主要内容,贯彻了编者的主要编写理念。当然,教材的评估标准自身是多层次的、动态变化的,受学术能力发展目标、学生个体差异、学术环境、教学过程等的影响。诚如Tomlinson(2011)所言,教材评估没有标准框架,往往由动机、目标和环境等因素决定。在具体教材评估过程中,除了包括内容体例之外,还涉及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式等问题。下面进行具体阐述。就评估主体而言,具有一定广泛性。在一定意义上,无论是系列教材还是单本教材评估,均应该有一个教材评估小组,具体包括专家、一线教师、学生等。其中专家结合自身对该学科领域的认识和研究,对教材(系列或者单本)进行客观评价。一线教师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其教学实用性。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并从学习角度对相关教材进行评价。就评估对象而言,既可以为某一专业方向(如认知语言学、翻译理论、英国文学)的系列教材,也可以是针对某一课程或者某一层次学生的相关教材。无论是否成系列,除了评估其内容与体例之外,有必要考虑一下编者、著者的学术背景,学术经历,学术成果(是否有标志性成果,是否为该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以及出版社的地位(是否为国内外知名出版社)、声誉(是否有良好的学术影响)、特色(在哪一方面具有学术优势)等,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教材的质量。就评估方式而言,Ellis(1997)将教材评估分为预测性评估与回溯性评估。前者对使用何种材料作出决定,后者检查已经被实际应用的材料。Tomlinson&Masuhara(2007)将教材评估分为前评(pre-evaluation)和后评(post-evaluation),而且认为后评为最有价值的评估,因为它评估教材对于使用者的实际效果。笔者认为无论是前评还是后评,均应遵循一定的评估标准,明确评估目标、评估主体和评估对象。就研究生教材而言,应符合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原则,体现学术教材的编写理念,适应研究生的认知情感发展特征,并突出理论性,注重实践性,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既可以将专家评估与通讯评估、在线评估相结合,评定系列教材或选定优秀教材,也可以融合自我反思、同行反馈和学生需求的意见,选定授课教材。可以结合相应的教材评估标准,进行对照性评估。Mukundan&Ahour(2010)指出评估核对单(evaluationchecklist)对于教师实施教材评估具有促进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教材评估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综上所述,评估标准本身具有动态发展性,因此在教材评估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评估目的、评估对象等因素,结合课程类型、课程时间等因素,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评估,从而保证评估的客观性,选定恰当的教材并补充相应教学资料。5.0教材的应用通过分析各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发现,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基本上不存在依赖于一本教材的现象。换言之,任何一本教材都不能完全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在评估并选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考虑补充、改编等,以有利于发展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对教材的应用包括选用和改编补充两种方式。就教材选用而言,应结合具体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进行选择,注重研究生学术水平和学术需求的不同。譬如同是学术型研究生,应用语言学方向和教学论方向的研究生在学术侧重上有所不同。其中前者强调语言学理论的系统性,后者强调教学实践的应用性。对于应用语言学方向研究生而言,可以选用《牛津应用语言学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的第二语言习得、语言统计学等类别的教材。对于教学论方向的研究生而言,可以选用《外语教学法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的测试学、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教材或者《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的外语教育研究方法、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方面的教材。就教材改编补充而言,可以在选定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如前所述,教师采用的教材或参考文献多为英文原版(国外原版+国内引进)与中文经典著作以及讲义的结合。英文原版教材不可能完全适应我国研究生的需求,因此有必要融合几本教材的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讲义。McDonough&Shaw(2003)认为教材的改编应该遵循地方化和个体化原则,涵盖增加(adding)、删除(deleting)、修订(modifying)、简化(simplifying)、重新排序(reordering)等方式。张德禄(2005)强调了材料的更新,提出除了教授基本的理论、方法、实践过程等外,还要追踪学科发展的动向,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不断补充新的材料。王雪梅(2009)提出可以根据具体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针对学习者的学术需求,通过确定目标,划分专题,列出大纲,融合材料,征求反馈等步骤来应用教材。笔者仍然坚持这一观点,但是着重强调在根据一定教学目标,确定相应教学模块之后,师生共同参与搜集著作、论文等相关资料,整合补充不同教材的合理内核,丰富教学内容。这一过程中,学生应积极参与、反馈和协商,以培养其搜集整理资料、拓展思维的能力。6.0结语2012年3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制定并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作为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上对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出版与评估运用进行分析,希望对于加强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启示。至于教材评估细化、教材比较等,将在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参考文献[1]Askildson,V.WhatDoTeachersandStudentsWantfromaForeignLanguageTextbook?[D].Tucson:TheUniversityofArizona,2008.[2]Brown,H.D.TeachingbyPrinciples:InteractiveLanguageTeachingMethodology[M].NewYork:PrenticeHallRegents,1994.[3]Chang,Ching-Fen.etal.Acorpus-basedapproachtoonlinematerialsdevelopmentforwritingresearcharticle[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2011,(30/3):222-234.[4]Cunningsworth,A.ChoosingYourCoursebook[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2.[5]Ellis,R.Theempiricalevaluationoflanguageteachingmaterials[J].ELTJournal,1997,51(1):36-42.[6]Harwood,N.Issuesinmaterialsdevelopmentanddesign[A].InN.Harwood(ed.).EnglishLanguageTeachingMaterials:TheoryandPractice[C].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0.1-30.[7]Johnson,K.etal.Astepforward:investigatingexpertiseinmaterialsevaluation[J].ELTJournal,2008,62(2):157-163.[8]McDonough,J.&C.Shaw.MaterialsandMethodsinELT:ATeacher’sGuide[M].Malden,MA:BlackwellPublishing,2003.[9]Mukundan,J.&T.Ahour.Areviewoftextbookevaluationchecklistsacrossfourdecades(1970-2008)[A].InB.Tomlinson&H.Masuhara(eds.).ResearchforMaterialsDevelopmentinLanguageLearning:EvidenceforBestPractice[C].London:Continuum,2010.336-352.[10]Ramsay,V.Acallforredesigningtheforeignlanguagetextbook[J].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Book,2008,(5/2):73-80.[11]Richards,J.C.Materialsdevelopmentandresearch—Makingtheconnection[J].RELCJournal,2006,37(1):5-26.[12]Tomlinson,B.MaterialsDevelopmentin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13]Tomlinson,B.&H.Masuhara.DevelopingLanguageCourseMaterials[M].Beijing:People’sEducationPress,2007.[14]Tomlinson,B.MaterialsDevelopmentinLanguageTeaching(2ndedi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1.[15]黄建滨,于书林,徐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材调查分析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31-34.[16]霍庆文.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N].中华读书报,2010-12-14.[17]李霄翔,陈峥嵘,鲍敏.体验哲学与英语教材研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2):30-34.[18]柳华妮.国内英语教材发展150年:回顾与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11,(6):61-66.[19]司显柱.关于大学英语教材审定与选用制度研究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9,(3):47-49.[20]王春花.英语专业教材的文化内容评价及文化教学[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6):122-123.[21]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知情感阐释与多维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22]王雪梅.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23]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的内涵、分类与应用[J].外语界,2012,(4):88-95.[24]武光军.翻译课程设计的理论体系与范式[J].中国翻译,2006,(5):14-19.[25]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6]杨自俭.浅论学术创新[J].中国外语,2006,(3):5-7.[27]张德禄.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外语,2005,(4):8-11.[28]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 编号:1700739615
  • 分类:学习教育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11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48979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学习教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