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学习教育 > 山西省吕梁孝义市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吕梁孝义市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山西省吕梁孝义市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格式为 docx ,大小 216364 KB ,页数为 20页

山西省吕梁孝义市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监测试题(卷)历史题号一二三四书写与卷面总分等级评价1718得分说明: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2.书写认真,字迹工整,答题规范,卷面整洁不扣分。否则,将酌情扣分,书写与卷面扣分最多不得超1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都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下的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文物、遗址、遗迹是研究古人类活动的重要证据。下列资料可用于研究碳化粟粒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人面鱼纹彩陶盆A.北京人的群居生活B.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C.半坡人的生产生活D.炎黄部落的生产生活2.良渚古城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由统治者修筑的宫殿区、内城区和外城组成,考古还发现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表明当时A.已经出现早期国家B.黄河流域步入文明社会C.开始步入农耕文明D.中华文明发展多元一体3.相传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南部建立都城。其中尧定都平阳(今临汾市),舜定都蒲坂(今永济市),禹定都安邑(今夏县西北)。这反映出A.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B.华夏文明历史起源于山西C.尧、舜、禹均建立了统一的国家D.中华文明主要分布在山西4.四千多年前,华夏大地经历了一场大洪水,最终在华夏先民前赴后继的艰苦努力下,治理了大洪水,为华夏民族的生存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下列传说与之有关的是A.盘古开天地B.夸父追日C.精卫填海D.大禹治水5.根据下表内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封成王弟叔虞今山西翼城卫封武王弟康叔今河南北部鲁封周公子伯禽今山东曲阜齐封功臣姜尚今山东南部宋封殷商后代微子今河南东部燕封王室召公今北京一带A.分封对象包括宗亲、功臣和商朝后裔B.受封者拥有可以世袭封地的权力C.体现了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特点D.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周天子统治6.《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这说明平王迁都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矛盾的激化B.犬戎族攻破镐京C.洛邑地理位置优越D.爆发“国人暴动”7.《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是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的,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下列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A.阪泉之战B.牧野之战C.春秋争霸D.楚汉之争8.“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上述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周朝被诸侯国所灭B.分封制得到巩固C.周王室统治力大减D.周朝的政局稳定9.“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是唐诗《流沙》中描述战国时期的诗句。诗句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是A.周王室衰微B.兼并战争不断C.北方戎狄侵扰D.农民起义频繁10.“戎狄多居山间,车战难以施展,步兵作战灵活敏捷,故戎狄擅长于步战。晋国吸取戎狄军事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上述史料表明春秋时期的战争客观上促进了A.政治变革B.国家统一C.民族交融D.思想解放11.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下面与成语“退避三舍”、“破釜沉舟”分别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马陵之战长平之战B.城濮之战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巨鹿之战D.城濮之战巨鹿之战12.《中国通史》写道:“秦朝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材料表明A.赢政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大B.秦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秦朝统一与军事力量没有关系D.郡县制的建立是秦朝统一的基础13.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这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A.休养生息的政策B.分封制度的推行C.法律制度的严酷D.基层管理的状况1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焚书坑儒C.统一货币和度量衡D.修筑长城15.《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丰军到成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这说明刘邦能取胜的原因是A.英勇善战B.策略得当C.实力雄厚D.得到民心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16.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众多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面图文信息能够反映出北京人的哪些生活技能?简述北京人发现的历史意义。(3分)图1北京人遗址发现的石器图2北京人遗址发现火烧后的灰烬层(2)青铜器是商周时期物质文明的象征。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写出①②处的青铜器名称,并概括这一时期青铜工艺的特点。(4分)①: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②:这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三星堆青铜面具: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的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这是其中之一。(3)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下面图文信息反映了甲骨文怎样的特点?简述甲骨文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3分)图3甲骨文字形举例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同样也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图2山西夏县西阴村出土的距今约5600到6000年的蚕茧(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帝的贡献。观察图1和图2说说传说与史实之间的联系。(3分)图材料三: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被征发赴渔阳戍边的900名士兵在大泽乡遇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时抵达指定地点。而秦法规定,失期要判处斩首之刑。陈胜和“”吴广在鱼腹中置丹字帛书,写道:陈胜王,又在宿营地附近丛祠中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作为宣传鼓动形式。得到了众戍卒的响应和拥护。起义从起事到失败只经历了6个月时间,但是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起义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起义的历史意义。(3分)18.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使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摘编自七年级上册统编历史教材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摘编自《汉书·食货志》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役)(1)材料一中铁工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在经济方面推行了哪些措施,并简述其作用。(3分)(3)材料三反映了秦统一后采取的那些举措?概括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3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19.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追溯古老的中华文明”为主题,开展了读史学史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列出的学习任务,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任务一【释读史料——了解早期国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首领的产生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天下为家”开始于哪一王朝?(3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摘编自《礼记·礼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大多集中于战国,主要原因便是各国伐交频频,有为之君主都希——摘编自《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任务二【论述历史——感受社会变革】(2)简述材料中各国变法的背景,并结合秦国的相关史实说明“通过变法来实行变革,从而达到‘图强’的目的”。(4分)任务三【观察地图——体会制度创新】(3)观察图1和图2,回答二者在地方管理制度上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发展的意义?(4分)图1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图2秦朝形势图任务四【欣赏图片——展示文明成就】(4)岁月流逝,历史永恒,中华文明依然闪烁着不朽的智慧之光。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下图所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任选其中一幅,注意语言流畅,史实准确。)(4分)图3都江堰图4秦长城遗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监测题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5:CAADABCCBCDBDA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16.(1)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2分)意义:“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任意一点1分)(2)①:司母戊鼎;②:利簋;(2分)特点: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工艺精美;种类多,用途广;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等。(任意一点1分,共2分)(3)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任意一点1分)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为我们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文字史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任意一点1分,共2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1)贡献:黄帝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相传黄帝已经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皇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分)联系:远古传说中某些较为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已经被考古发掘所证实。(1分)(2)智慧∶儒家、道家思想中以民为本的思想,关注老百姓的利益;提倡“仁政”思想,统治者要关心民众疾苦,顺应民心民意等;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2分)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历代统治者治国理政提供了智慧;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坚持依法治国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任意一点1分,共2分,言之有理即可)(3)陈胜、吴广起义。(1分)历史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2分)18.(1)铁工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等。(任意一点1分,共2分)(2)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任意一点1分,共2分)作用∶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分)(3)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2分)共同作用:加强了不同地区间的交流,巩固了统一。(1分)(4)生产力水平;统治政策;国家制度;生产关系的调整等。(言之有理即可,共2分)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19.(1)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分)夏朝(1分)(2)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牛耕的出现和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任意一点1分,共2分)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史论结合2分)(3)图1: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在地方权力较大;图2:秦朝实行郡县制,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对地方的管理。(2分)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和措施;减少地方之间的阻隔;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任意一点1分,共2分)(4)示例: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的是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我是本次旅游活动的导游,为了让大家有一个好的旅游体验,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评分说明:从修建者、国家、时间、主要构成、功能、作用、后世影响等方面回答,逐条给分,合4分。',)


  • 编号:1700739056
  • 分类:学习教育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20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216364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学习教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