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本作品内容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格式为 docx ,大小 29832 KB ,页数为 3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以及俄乌战争的不确定性,中国粮食安全面临国际和国内双重挑战。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中国必树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粮食安全观,落实各项粮食安全政策,通过粮食安全发展来促进社会生态的平安和谐、政治大局的团结稳定、经济事业的持续繁荣。一、新时代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及意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4月8日发布的报告,2022年3月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59.3点,创下1990年该指数设立以来最高纪录。新冠疫情的全球性大爆发导致全球多国纷纷禁止或者缩减粮食出口,阻断了粮食供应链,加剧了全球粮食安全风险,增加了局地冲突危机。不仅是新冠疫情,国际粮食贸易流通还会受到经济、政治、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十九大报告指出“把粮食安全建立在粮食基本自给的基础上,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进而维护国家安全提出的新要求。首先,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国际粮食价格起伏不定,容易导致民生不稳,进而影响到国家安全。其次,粮食安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粮食资源始终是保证中国亿万人民基本日常生活及消费水平的必需品,中国粮食物资总量储备规模对物价保持总体稳定以及社会和谐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储备粮既能为目前国内大多数家庭在危急时刻提供营养来源,也是加工制作粮食工业产品的必备原料。充足且合理适度的储备粮保障了全国粮食安全的稳定与供应,对维护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和谐运转与协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二、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是造成近两年粮价波动的重要原因。首先,疫情的发展和各国疫情防控政策导致劳动力等农业基本生产要素连续两年面临短缺或延迟供应,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被打破,粮食供应受到影响。其次,疫情防控政策造成的交通中断、食物购买恐慌等可能打乱食物供应链,造成食物损失并引起价格上涨。第三,疫情暴发后,有条件的国家均对来自疫区的食品实施更严格的检疫标准,降低全球食物分配效率,导致国际贸易交易成本提升。第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抬头。疫情期间,至少27个国家实施了食物出口禁令,加剧了国际食物市场供需关系的紧张,并进一步推高食物价格。气候变化也是影响农业生产和供给的重要因素。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对农业生产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农作物增产预期迟迟不能兑现。2021年,美国西部90%以上的地区遭遇干旱,其中的北达科他州是美国最大的春小麦种植州,炎热和干旱的双重打击导致小麦收成大减。2021至2022年度巴西和巴拉圭的干旱大幅降低了大豆的生产前景预期,推动了2021年底开始的价格波动。马来西亚台风与洪水造成的灾害以及劳动力短缺也使得市场对棕榈油供应的担忧日益增加。导致当前国际粮价飙升的主要原因是黑海地区俄乌问题冲击主粮和植物油市场。冲突发生前,南美收成不佳、全球需求强劲以及与疫情相关的供应链问题已经减少了谷物和油籽库存,食品价格已经很高,而两大世界主要农业国俄罗斯、乌克兰间的冲突扰乱了农产品的生产、收获、贸易及运输,原油和化肥价格上涨抬升全球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加剧地区间农产品供需失衡,推升国际农产品价格不断走高。国际粮价快速上涨将使脆弱群体更加暴露于粮食不安全中。三、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对策(一)不断完善粮食安全政策应对风险和挑战当前国际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粮食危机,中国应积极寻找应对潜在风险的策略。近年来,随着地缘政治强化、中美关系恶化、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渐露锋芒、国际贸易摩擦升级,中国依靠进口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日益增大,应把解决该问题的基本点建立在培养中国自产的高产优质作物上。中国幅员辽阔、农作物种资源丰富,可以借由这一优势筛选、培育兼具单位面积产量与营养优势的苗子,实现增产增收。同时,加快育种技术创新,尽快改变大豆等农作物过度依赖进口贸易的现状。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现代农业的大联合,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智慧化水平。(二)牢牢把握住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当前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有:生产成本增加、补贴扶持政策不足。虽然我国针对粮食安全问题制定了很多补贴政策,但补贴的资金难以弥补持续上升的种粮成本。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带来了全球性经济衰退和农产品贸易的萎缩,全球农产品供求从相对协调转为供应不足。为了防控疫情,各国不得已封锁边境、限制流通。根据最新联合国报告,2022年2月,全球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7%,尤其是在号称“欧洲粮仓”的乌克兰,小麦价格在一周内飙升了55%,达到近14年来的最高点。俄罗斯和乌克兰均是小麦生产大国,约占全球小麦出口量的29%,因此,俄乌战争的不确定性更是引发了全球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早在2020年4月,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可能造成的粮食安全问题,袁隆平院士表示,中国的粮食生产完全能够自给自足,不会出现“粮荒”,但中国还是要重视粮食安全保障。(三)树立新时代的粮食安全观“粮食足则天下安”,反之亦然,“天下安”才是“粮食足”最根本和最有力量的保证,只有树立正确的粮食安全观才能保证中国粮食的安全。首先,新时代“粮食安全”的概念与过去不同。过去,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追求吃饱喝足;如今,随着粮食安全概念的丰富,人们追求吃得安全、健康、有营养。在粮食安全上不能仅考虑“数量”,而且要将“质量”纳入安全范畴。在粮食安全指标设定上不能把人均需要多少粮食作为标准,而应以各种营养物质是否能够满足人民健康生活需求为标准。在确定年度生产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形势、市场供需情况、农民收入、资源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种因素,在坚持以我为主、稳定生产、合理储备、保证底线、确保重要农产品能够基本自给的基础上,依托国际市场调整产品余缺,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其次,人们的饮食习惯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传统的谷类作物所占食物比例逐渐减小,取而代之的是肉、蛋、奶、水果、菌类、杂粮、豆类食品等等,同时又有很多深加工产品逐渐上市,比如自热火锅、方便面等等。这些不依靠土壤种植,只需要深加工、工业化生产的“食物”已经完全打破了人类对“粮食”的认知。最后,如今中国粮食的获取途径也与过去截然不同。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粮食的获取途径在不断扩大。中国粮食可以通过进出口的方式,即进口短缺的粮食、出口供多于求的粮食产品。这既保障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又可以满足国内人们对于多元化食物的消费需求,同时还可以保证国内的农业种植业的发展,使中国农民在反季节也能获得收入。在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响应“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口号,走出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我们要进一步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使“中国粮”成为兴国安邦的“压舱石”',)
提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会员下载,编号:1700878143,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3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