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标准规范 > MSTP技术介绍,mstp技术工作原理

MSTP技术介绍,mstp技术工作原理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MSTP技术介绍,格式为 doc ,大小 307200 KB ,页数为 40页

MSTP技术介绍


('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专辑(一)本专辑内容提要:随着城域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电信城域网正面临深刻的变革—既要保证传统电信业务的实现,又要确保基于数据通信的多业务的承载。MSTP正是满足了电信宽带城域网迅猛发展的业务需求,才被电信运营商所认可。本专辑摘录了一组有关MSTP技术发展动态的文章,供读者参考。目录1、MSTP为城域网带来什么2、MSTP该用在哪里3、基于SDH的MSTP技术分析4、从城域传送网技术与组网策略看MSTP5、MSTP撑起城域数据业务的桥梁6、MSTP加速城域网盈利进程MSTP为城域网带来什么一、“城域裂缝”在过去的几年中,为了适应快速增长的宽带业务需求,人们投入大量的精力改造了用户侧的接入网,目前的各种宽带接入技术如xDSL接入、以太网接入、HFC接入、LMDS接入等,都能够比较好地疏通接入网的瓶颈,具备提供各种宽带数据、视频、音频业务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DWDM技术的广泛应用,长途干线网的容量正向着T比特级进军,核心路由器的处理能力也达到了T比特级,干线网的巨大传输容量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坚实基础。但是,在接入网和干线网高速发展的同时,传统的本地网的容量和接口能力都难以满足业务疏导、汇聚的要求,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城域裂缝”。二、MSTP的使命人们提出了多种方案来解决上述的“城域裂缝”问题,总的称之为MSPP(多业务提供平台,Multi-ServiceProvisioningPlatform)。在目前来说,MSPP主要包含三个流派:WDM流派、SONET/SDH流派、纯数据流派。不论是哪一类的MSPP技术,总的来说都具有多种业务承载能力集于一身的特点,而且容量普遍比较大,还有就是可解决网络的可靠性问题。人们没有放弃目前的主流传输技术SDH,并对其作了各种改动,以期能够适应多业务的承载环境。改动SDH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简化,另一个是增强。简化的SDH在这里姑且称之为SDHlite。SDHlite简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简化SDH的开销处理,其次是修改APS协议,使单个的SDHlite环能够容纳更多的节点,而不是目前的16个。在国内,主要的SDH改进形式是增强其功能,主要是增加宽带业务的承载和处理能力,我国的行业标准称之为MSTP(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三、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那么到底选择哪一种MSPP技术作为城域网的传送平台呢?在对比各种MSPP技术之前,先对比较的标准进行大致解释。毫无疑问,多业务承载能力是比较各种MSPP技术的首要条件,其次是网络可靠性、网络容量、成本、技术成熟程度。无论现阶段在城域网中引入WDM是否在经济上可以承受,从总体趋势来看,WDM进入城域网领域是个方向。WDM作为基础传送平台,和其它两类的技术存在互补性。对于纯粹基于以太网方式组建城域网的,由于网络的保护机制所限,适用于必须严格控制成本的场合。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电信网的主要收益来源于话音,因此组建城域网必须考虑传送平台对话音业务的支持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毫无疑问,基于SDH的方案是最合适的。其中,简化型的SDH缺乏标准,难以使国内的用户建立信心,由简化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很可能会因为难以规模生产而抵消,而且很多改进用途有限,在国内的应用前景并不乐观。总体上来说,目前比较切合实际的技术是MSTP。MSTP是对SDH的增强,而且主要在多业务处理能力上下工夫。MSTP的关键就是在传统的SDH上增加了ATM和以太网的承载能力,其余部分的功能模型没有任何改变。MSTP设备不但可以直接提供各种速率的以太网口,而且支持以太网业务在网络中的带宽可配置,这是通过VC级联的方式实现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突破传统的限制,用若干个VC的带宽在逻辑上捆绑成为一个更大的容器,灵活地承载不同带宽的业务。MSTP上提供的10Mbps/100Mbps/1000Mbps系列接口,解决了以太网承载的瓶颈问题,给网络建设带来了充分的选择空间。四、现实的市场空间2001年,中国电信的固定电话增长率约5.5%,而电路出租和数据业务的增长率则高达60%。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固定网的数据业务和电路出租业务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据美国Yahoo消息,2001年全球5000家大企业有90%的企业取消了所有不会直接增加利润的支出,但这些企业同时却投入了更大的资金用于构建企业IT网络,大幅度调整、改进、更新或创建企业网络基础架构。上述情况表明,城域网的运营和收益不仅仅来自于业务层面的提供和保障,基础传送网络也将成为基础运营商的重要收益来源。现阶段大量用户的需求还是固定带宽专线,主要是2M、10M/100M、34M、155M。对于这些专线业务,大致可以划分为固定带宽业务和可变带宽业务。固定带宽业务如2M、34M,可变带宽业务如10M/100M、ATM155M业务。对于固定带宽业务,MSTP设备从SDH那里继承了优秀的承载、调度能力;对于可变带宽业务,既可以直接在MSTP设备上提供端到端透明传输通道,充分保证服务质量,也可以充分利用MSTP的二层交换和统计复用功能共享带宽、节约成本,同时使用其中的VLAN划分功能隔离数据,用不同的业务质量等级(CoS)来保障重点用户的服务质量。在城域汇聚层,实现企业网络边缘节点到中心节点的业务汇聚具有节点多、端口种类多、用户连接分散和较多端口数量等特点。采用MSTP组网,可以实现IP路由设备10M/100M/1000M、POS和2M/FR业务的汇聚或直接接入,支持业务汇聚调度,综合承载,具有良好的生存性。根据不同的网络容量需求,可以选择不同速率等级的MSTP设备。技术可以革命,但网络只能演进。从严格意义上来说,MSTP并非技术革新而是对已有成熟技术的组合应用和优化。这正是MSTP的生命力根源。从技术层面上来看,SDH技术、以太网的二层交换技术、ATM技术都已经十分成熟了,有着广泛的市场基础。从业务层面上来看,话音业务、TDM专线业务是当前阶段运营商的主体收入来源,而数据业务将是未来网络的主导。这样看来,抛开现实去豪赌未来的技术选择倾向是不现实的。MSTP正好满足了“立足现状、放眼未来”的战略,在当前的各种城域传送网技术中是比较好的选择。摘自《人民邮电报》MSTP该用在哪里很多人现在一谈到城域网就会联想到MSTP,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思维定势。其实,MSTP最大的好处就是多提供了两块接口板,其本身对SDH的机制没有任何的改进,更何况还有一部分的交叉容量将被映射后的业务所占用。从某种意义上说,MSTP就是把传输设备和二层交换机做到了一起。既然牵涉到本地MAC地址和ATM业务的重新交换,注定MSTP无法成为城域核心网中高跨距、高容量的设备。可以注意到,高速率的数据信号一般从数据网GSR组建的RPR环上走,而纯10G的核心传输产品对数据信号不直接提供低速率接口。2002年5月移动总部MSTP的测试中还牵涉到一些二、三层交换的功能,部分厂家已做到二层交换(L2交换必须做在MSTP内,不能外接)。三层目前尚无厂家支持,因为大家都感觉路由器在三层的作用已经相当明显,不必再考虑将传输引入。由此可见,适宜MSTP使用的场合应该限于城域网的接入层和汇聚层。MSTP最核心的技术就是IP/ATMOVERSDH,其中Ethernet映射入SDH可细分为ML-PPP、HDLC、LAPS、GFP等等。这些技术中有很多其实并不是新技术,路由器的POS接口中很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ML-PPP是对PPP的多链路捆绑,并试图在多条链路上做负载均衡。这种方式适宜在不同厂家的产品间实现互通。IETF将PPP定义为RFC1661,由于PPP出现较早,大部分厂家均将PPP作为自己产品的主要映射技术。GFP是2001年10月在ITU-T上通过的新封装形式-G.7041,并专有的字节进行帧类型、长度和定界,以取代原来的Flag它对目前部分厂家对此项技术尚处于支持阶段,并不主推。但随着数据业务的增长以及带宽的限制,我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GFP会取代ML-PPP,与虚级联和LCAS(链路容量调整方案,G.7042)一起形成一个完善的EthernetOVERSDH的方案。LAPS由国内烽火公司提出,比PPP的多次LCP会话建立过程更节省时间,因此封装效率较高,但帧技术与PPP相比无太大变化。LAPS的关键问题主要在于各厂家的支持性,似乎别的厂家对LAPS封装并不太感冒。摘自《通信产业报》基于SDH的MSTP技术分析由于具有可靠的业务保护能力,SDH技术也正在成为城域传输网的一种选择。但是令人感到棘手的问题是:对于固定速率的业务(如传统话音业务),SDH很容易将其适配到固定容量通道中,但对于可变速率VBR业务和任意速率业务,SDH则显得不够灵活,特别是传送效率不高。SDH的高市场占有率以及城域网的巨大增值潜力使SDH的倡导者们费尽心思,在原有SDH的基础上加入对数据业务层的处理,比如以太网的二层处理、ATM的统计复用等功能,使其更适合数据业务的传送。对于以太网业务,其在映射到VC之前需要经历处理的过程有:二层交换、协议封装、映射前的处理等。将以太网数据通过专用协议映射到SDH帧结构中,目前有三种方案:(1)通过点到点协议PPP转换成HDLC帧结构,再映射到SDH的虚容器VC中,简称POS。(2)将数据包转换成LAPS结构映射到SDH虚容器VC中,这是我国提出的IPoverSDH提案,已被正式批准作为国际电联标准,其标准号为X.85/Y.1321IPoverSDH。(3)将数据包通过简化数据链路协议SDL的方式映射到SDH虚容器VC中。POS技术比较成熟,适于多协议环境;但由于PPP并不是专为SDH运载设计的,POS效率并不理想;LAPS在HDLC净荷中省去填充字节PAD,因而对于短数据包,LAPS比PPP效率要高,并将扰码作为强制要求,而不像PPP那样是可选功能;SDL技术主要针对高容量的数据包及传输系统,效率很高。以太网端口在接收到数据业务之后,需经过二层交换处理(可选),保障其高效传输。另外,为了增强承载业务的灵活性,级联(Concatenation)技术在数据业务进入VC之前得到应用。级联技术又分为连续(Contiguous)级联或虚(Virtual)级联两种。以100M以太网的VC-12级联为例说明其原理:该技术将n个VC-12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VC-12-n,在VC-12-n所支持的净负荷C-12-n中建立一个LAPS(或HDLC)链路在SDH网中传送。当N个VC-12连续排列时为连续级联,通常以VC-12-n中第一个VC-12的POH作为级联后整体的POH,其缺点是n个VC-12必须地址相邻,带宽分配不灵活。虚级联方式无需VC-12相邻,仅需通道终端设备提供级联功能即可。这种方式需要通道业务起始端和终止端各增加相应处理功能,接收端需引入一个缓存器以增加额外时延。对于ATM业务,系统提供统计复用功能,可对多个ATM业务流中的非空闲信元进行抽取,复用进一个ATM业务流,以提高其在SDH线路上的利用率,同时节约了ATM交换机的端口数。另外,还可以在SDH环路上形成一个ATM的虚拟通道环,这样ATM的业务层面可以实现环保护。摘自《通信产业报》从城域传送网技术与组网策略看MSTP一、城域网几种技术分析MSTP、RPR和城域WDM技术是城域网工程中的主流技术。MSTP比较适合已经敷设大量SDH网的运营公司,它可以方便有效地支持分组数据业务,实现从电路交换网到分组网的过渡。MSTP对二层的支持被许多人认为是传输设备重大变化,二层网络从单纯的局域(学校、企业内)可以扩展到整个城市甚至长途;但是二层缺少路由功能,必须采用MAC地址交换,而且广播风暴等问题决定了二层的网络不能无止境扩大,在网络规划达到一定程度后,必须引入三层以及路由器功能,MSTP并不能代替路由器,但在一定程度可以简化路由器要求,PoS接口改为GE/FE接口,MSTP与路由器的配合是一个很重要问题。二、城域网建设的几点考虑城域传送网的节点设置、网络布局应充分考虑IP网、话音、基站、ATM等业务的分布,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满足传送网对各种业务网络的综合承载,由于IP业务将成为业务的主体,因此城域传送网与路由器的配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10Gb/sMSTP应该在城域网中占有重要地位,40Gb/sTDM系统也主要会在城域网中应用,尤其是在网络结构复杂的大中城市中。仅从汇聚层来看,汇聚层网络结构多采用环形结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有着较多地应用,采用MSTP技术,可以实现在传输设备中直接提供以太网或ATM接口,降低传输成本,适合作为网络边缘的融合节点,如果业务以数据业务为主的话,也可以采用RPR技术组织网络。汇聚层负载将本地交换局连接到骨干节点,以多业务颗粒汇聚、传送、调度和处理为核心,对带宽的需求多变化,要求可扩展性高、低成本。由于业务多为汇聚型,因此拓扑结构以环网为主。在汇聚层应用MSTP可以优化对数据业务的传送,提高带宽利用率,同时利用MSTP的L2交换和汇聚功能,可以节省汇聚节点的业务端口,降低网络成本,因此要求应用于汇聚层的MSTP有比较完善的L2交换和汇聚功能。接入层主要负责将商业大楼以及大客户的接入。接入层多采用环网结构,可以根据业务类型选择SDH或RPR技术。接入层的MSTP设备要求结构紧凑,配置灵活,业务接口丰富,低成本,以及完善的L2交换和汇聚功能。接入层MSTP可以替代部分数据网络设备,降低网络成本。城域网最大的特点是多样性,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一种方式套用各个地区城域网的发展,应根据城市规模、业务类型、用户分布等选取合理的技术,并充分考虑与业务层IP、路由器的配置的关系,使两层的功能相互对应、协调。摘自《通信产业报》MSTP撑起城域数据业务的桥梁城域网是当前电信运营商争夺的焦点,目前城域网组网技术种类繁多,大致包括基于SDH结构的城域网、基于以太网结构的城域网、基于ATM结构的城域网和基于DWDM结构的城域网。其实,SDH、ATM、Ethernet、WDM等各种技术也都在不断吸取其它技术的长处,互相取长补短,即要实现快速传输,又要满足多业务承载,另外还要提供电信级的QoS,各种城域网技术之间表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新一代宽带城域网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实现从传统模式向纯数据通信模式的平滑演进。同时又应该满足支持主流IP协议通信、支持开放的数据业务、保证城域网的自愈特性和QoS、融合以太网的低廉组网特点、利用DWDM的大带宽容量,以及ATM网络对传统电信业务的支持。SDH是当前电信城域网的主要传送体制。然而,由于DWDM这种更大容量传输技术的出现,SDH已经逐渐演变成为DWDM的接入网络,向网络会聚和边缘层转移。这就要求SDH必须从传送网转变为传送网和业务网一体化的多业务平台,即融合的多业务节点。MSTP的实现基础是充分利用SDH技术对传输业务数据流提供保护恢复能力和较小的延时性能,并对网络业务支撑层加以改造,以适应多业务应用,实现对二层、三层的数据智能支持。即将传送节点与各种业务节点融合在一起,构成业务层和传送层一体化的SDH业务节点,称为融合的网络节点或多业务节点,主要定位于网络边缘。MSTP可以将传统的SDH复用器、数字交叉链接器(DXC)、WDM终端、网络二层交换机和IP边缘路由器等多个独立的设备集成为一个网络设备--即基于SDH技术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基于SDH的MSTP最适合作为网络边缘的融合节点支持混合型业务,特别是以TDM业务为主的混合业务。它不仅适合缺乏网络基础设施的新运营商,应用于局间或POP间,还适合于大企事业用户驻地。而且即便对于已敷设了大量SDH网的运营公司,以SDH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分组数据业务,有助于实现从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的过渡。所以,它将成为城域网近期的主流技术之一。由于基于SDH的MSTP技术沿用了标准成熟的SDH,因此MSTP的标准化进程发展非常快。目前,我国MSTP标准制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且,烽火网络基于X.86标准推出的外置式MSTP十分适合我国特点,在IP通信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在我国,大多数已有的电信城域网是基于ATM+SDH结构的,建立在SDH网络上的MSTP让用户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网际协议,兼顾了用户对各种不同业务的需求。满足了电信运营商网络支持多协议、多业务的要求,成为时下流行的支持IP数据业务的高效、高带宽、灵活管理的城域多业务承载平台。摘自《通信产业报》MSTP加速城域网盈利进程目前,电信运营商八纵八横的骨干传输已可以用海量来形容,移动运营商一级干线仅存的西部环也将于2002年9月底投入运行。干线可满足的传输大容量自不必说,作为用户业务流与骨干网络传输资源相联系的城域传送网在面对多业务传输承载任务时,成为了整个传输网络的症结所在。尽管数据业务强有力地威胁着语音业务的地位,语音业务仍是运营商盈利的支柱,这就给以支持实时业务见长的SDH设备带来了新的机遇。有运营商的技术代表这样告诉记者,对于组建后的新电信和新网通来说,建立自己的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是明智之举,对于现阶段搭建城域网,MSTP无疑是向全光网络过渡最为适宜的办法。利用MSTP,运营商既能利用原来的网络资源,又能灵活地开展业务。建设城域网的三种方式主要有光纤直连、纯宽带传输网方案以及MSTP,其中MSTP是基于SDH的综合多业务平台。由于现有网络所承载的不再只是以数据或以话音为基础的单一传输方式,一个能囊括多种综合多业务的城域网平台是最重要的。从技术上讲,在MSTP这样的平台中,TDM业务、ATM业务、IP业务都可高效接入,而且,三种业务还可以交叉、交换,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IP、ATM......)的需求,又能兼容目前大量应用的TDM业务,而且由于SDH/DWDM成熟的组网和保护技术,为整个城域网提供了核心级的可靠性保障。因此城域传输网的实现方式以SDH/ATM/IP混合传输网方案最为理想。由于混合传输网是由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设备构建的网络,在这个平台中,TDM业务、ATM业务、IP业务都可以接入,并且能高效传输。更重要的是,MSTP上的三种业务还可以进行交叉和交换,它的优势非常明显,它兼容目前大量应用的TDM业务,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IP、ATM)的要求,采用目前最为成熟的SDH组网和保护技术,同时又吸收了ATM和IP所具有的保护属性。与光纤直连、纯宽带传输网方案相比,采用混合传输设备建设城域传输网具有较强的优势。现在,对于各大运营商来说,抢占到了大客户,就抢占到了盈利的制高点,从某种角度讲城域网是一种主要面向企事业用户的,最大可覆盖城市及其郊区范围的,可提供丰富业务和支持多种通信协议的公用网。纯粹的IP网由于缺少灵活性和很好的保密性,往往不被看好。并且从复杂度上讲,运营商往往不需要三层以上(IP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的网络层,而是趋向于使用起来更简单,增强处理能力的技术手段。而MSTP也是目前使用于城域网,基于SDH,既向IP融合,又向TDM靠拢的多业务解决平台。此外,光网络的业务越来越向着种类多、透明、可运营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压在城域网身上的重担。MSTP作为城域网建设的一种综合建网手段,将会越来越成熟,并越来越受到众多积极建设城域网的运营商的认可。摘自《通信产业报》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专辑(二)本专辑内容提要:随着城域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电信城域网正面临深刻的变革—既要保证传统电信业务的实现,又要确保基于数据通信的多业务的承载。MSTP正是满足了电信宽带城域网迅猛发展的业务需求,才被电信运营商所认可。本专辑摘录了一组有关MSTP技术发展动态的文章,供读者参考。目录1、MSTP技术最新发展2、MSTP在城域网中的应用3、MSTP的另类-烽火网络外置式MSTP4、MSTP上以太网业务的端到端性能探讨5、MSTP能给运营商带来什么?MSTP技术最新发展内容提要:本文从映射方式、级联方式、多方式汇聚能力、以太环网、LCAS功能和保护倒换方式及时间等6个方面介绍了MSTP技术的最新发展。基于SDH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无疑是城域传送网的最主流技术。在过去的一年中,各主要制造商都推出了新的设备版本,基本上满足了对3层交换、ATM处理的要求。其主要的进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映射方式对于不同厂商MSTP进行以太网业务互通基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不同厂家以太网接口直接互联,只需要注意以太网接口的协商方式的一致就可以完成。第二种是以太网业务穿通其他厂家SDH网络的互通,而两端的SDH为同一厂商,对于VC级联的以太网业务要求中间的SDH网络支持VC级联。对于这两种方式,经过测试,不同广商基本上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第三种是不同厂家以太网映射和封装协议互通。这也是网络中比较急需的。如果可以在这个层次上互通,则不再要求以GE/FE接口与数据网络相连的两端SDH设备(也就是进行以太网封装和解封装的设备)为同一厂商。可是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两个厂家能够互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太网映射方式不同;二是同一映射方式的选项不同。在2001年版本MSPT行业标准中,对于以太网到SDHVC的封装格式并没有严格限定,而是定义了3种柄部到装协议:PPP、LAPS、GFP各个厂家可以选用不同封装协议,实际系统中广商多选用一个和两个选项,也有厂家采用EOS或其他私有协议。但是即使采用相同封装协议,仍有一些选项差异,如PPP中CRC编码等,所以实际系统中无法互通。以太网封装格式的互通十分重要,如果不同厂商的封装格式能够互通,则意味着GE或FE以太网业务不仅可以跨越不同厂商的SDH网络,而且不再需要两端的SDH设备为同一厂家的,不同厂商设备组成的SDH网络对于以太网业务将成为透明通道,为更大范围的组织二层网络提供了基础。从目前三种映射方式来看,相对于HP和LAE毡,GW协议标准化程度更高一些,它是数据业务映射到SDH/OTN的标准方式,有着很大的市场应用前景。目前支持帧映射(Frame-mapped)和透明映射(transparent),能够对用户数据信号进行统计复用,可以更有效的防止由于误码引起的错帧,更有利于各厂家的互连互通。因此有必要对GFP映射细节进行规范,以实现不同厂商映射方式的互通性,提高城域组网的灵活性。二、级联方式以太网映射到SDHVC级联颗粒不同,映射颗粒有VCl2n、VC3n和VC4n,级联方式有连续级联和虚级联。对于以VC级联方式承载的以太网业务进行跨SDH厂商连接时,要求两个SDH设备供应商的级联可以互通。连续级联的规范比较简单,从实际测试上看,已经有厂商实现连续级联的互联互通。目前的难点在于虚级联互通,虽然ITU在2000年对虚级联进行了标准化,但有些厂商并没有完全按照G.707去作,导致不同厂商虚级联功能无法互通。导致即使在封装协议如GFP取得一致,在物理通道上也无法互通。另外一个问题是由于虚级联功能比较新,目前测试仪表尚不支持对于该功能开销字节的测试,无法判断设备功能的标准化情况。三、多方向汇聚能力在环网系统中,二层交换的多方向交换能力(多个线路VC端口到支路端口的汇聚比)是关系二层交换组网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端口汇聚比通过以太盘的内部端口数(即内部VC方向数施行验证,即从多个线路VC端口交换到支路端口的能力。端口汇聚能力越强,则系统组网能力越强。特别是在城域网汇聚和接人层面,业务模型基本为汇聚型的,即从各个分离的接人点汇接到交换局或数据节点,汇聚能力高可以扩大环网的覆盖范围。目前商用产品至少支持4:l以上的汇聚比。四、以太环网一些厂商采用二层交换实现以太环网,即物理层成环,MAC层通过生成树协议组成总线形/树形拓扑,这种以太环网可以使各节点共享环路的带宽,提高带宽利用率。但由于MAC层并未成环,环路流量不能双向传送。另外当环网上的各节点竞争环路带宽时,缺乏有效的环网公平算法,各节点实际得到的带宽很难保证。目前技术发展的重点是具有RPR环网功能的MSTN。支持RPR功能是指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侧以太网物理接口与一个或多个独立的系统侧的VC通道之间实现基于以太网链路层和RPR链路层之间的桥接处理的数据帧交换功能,并且应支持用户侧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保证对所有的二层、三层以上的协议透明。五、LCAS功能G.7042定义了链路容量调整LCAS方案。为了满足带宽需求,在虚级联的源和宿适配功能之间提供一种无损伤的增加/减少线路容量的控制机制,它也可将部分失效链路移出。LCAS假设的前提是端到端通道的建立或删除、容量的起始、增加或减少都是网络管理系统的职能。如果网络中一个成员出现失效(级联中的某一个VC/OPUK),系统可以自动减少容量。当网络修复完成后,则自动增加容量。LCAS的操作是单向的,这意味着为了双向增加或减少VCG的数目,该进程在相反方向也必须进行。两个方向操作相互独立,并不要求同步。由于在MSTP大量虚级联技术的应用,LCAS的应用越来越突出,在LCAS支持的网络中,可以定义一个虚级联组合VCG,在该组合中,可以通过网管系统实时地对系统容量进行配置,增加或减少参与虚级联VC的数目,以改变业务的承载带宽,并且在变化过程中对承载的业务不会造成损伤。相对于传统网络通过网管配置虚级联VC的方式,LCAS优点在于:第一提高了配置速度,不需要在网管系统进行复杂电路交叉配置;第二是增加或减少VC虚级联数目时对业务无损伤;第三是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动态地调整系统带宽,不需要人工介人。六、保护倒换方式和时间目前在MSTP组成环网中,由于SDH保护倒换时间比SF协议收敛时间快的多,系统采用依然是SDHMS-SPRING或SNCP,一般倒换时间在50mm以内。但测试时,部分以太网业务的倒换时间为0或小于几个毫秒,原因是内部具有较大缓存。SDH保护倒换动作对MAC层是不可见的。这两个层次的保护可以协调工作,设置一定的"拖延时间",一般不会出现多次倒换问题。摘自《通信产业报》MSTP在城域网中的应用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域光网络市场和城域光网络传送技术的发展趋势,接着阐述基于SDH的MSTP和基于SDH的第二代MSTP技术,最后介绍了光桥公司MSTP产品在城域网中的应用。一、城域光网络市场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几年内,中国的网络建设将偏重城域网和接入网的建设。随着光传输技术,特别是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以及宽带IP应用的逐步发展成熟,太比特、(Tbps)路由交换机和160波DWDM系统已进入商用化,这使得骨干通信网络传输速度大幅度提高,已经达到Tbps的数量级。同时各种宽带接人技术也有了相当迅速的发展,终端用户主OM/100M的接水带宽需求已不见鲜。在这样的市场与技术的背景下,原先利用SDH、PSTN、ATM等传统电信技术构建的城域语音和数据通信网络,正在成为新的宽带电信网络发展的瓶颈。目前,随着长途骨干网带宽紧张的缓解,这个瓶颈的焦点正从国家/省骨干网方面逐步向网络低端的城域核心层、汇聚层、接人层转移。市场焦点从长途网络转移到城域网络,因此,相应的设备基础技术也将从DWDM转向更适合于城域网的SDH设备。在城域网内,为了兼顾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电信运营商在发展网络时要求支持多协议多业务。所以城域网需要既能对IP优化,同时又能有效承载TDM业务的高效、宽带、管理灵活的多业务平台。二、城域光网络传送技术发展新趋势在传统的电信网上增加新业务需要增加新设备,其安装、测试、维护,需要大量投资和时间。运营商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网络架构,他们就无法提供新的有竞争力的业务,因此,他们也迫切要求利用多业务平台建立新一代的宽带网络。与此同时,SDH、ATM、Ethernet、WDM等各种技术都得到不断地发展,互相取长补短,表现出一种融合的越势。于是,在这样的市场和技术的背景下,新一代宽带城域网的建网模式脱颖而出。如图1所示,它既是从传统模式中演变而来,同时又融合了多种技术的优点,如IP的灵活性、SDH的自愈特性、ATM的Qos、以太网的廉价性、WDM的大带宽等。向着更低设备成本、更低运营成本、更简化的网络结构、更高网络扩展性迈进了一大步。图1三、基于SDH技术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采用SDH作为城域接人传输网的主导技术。几年后又在骨干网和小部分城域网上逐步引进DWDM设备,但在城域网内的主导技术一直是SDH。任何新传输技术的引进,其与现有SDH网络的兼容都是一个关键。SDH是当前电信网的主要传送体制。然而,由于WDM的出现和发展,SDH的作用和角色有了很大的转变。除了在核心网继续作为承载技术之外,SDH的作用已经降低为WDM层的客户层,其角色正开始向网络边缘转移。鉴于网络边缘复杂的客户层信号特点,SDH必须从纯传送网转变为传送网和业务网一体化的多业务平台,即融合的多业务节点。其出发点是充分利用大家所熟悉和信任的SDH技术,特别是其保护恢复能力和确保的延时性能,加以改造以适应多业务应用,支持2层、3层的数据智能。其基本思路是将多种不同业务通过VC级联等方式映射进不同的SDH时隙,而SDH设备与2层、3层乃至4层分组设备在物理上集成为一个实体。即将传送节点与各种业务节点融合在一起,构成业务层和传送层一体化的下一代SDH节点,称为融合的网络节点或多业务节点,主要定位于网络边缘。MSTP是Multi-ServiceTransportPlatform的缩写,它可以将传统的SDH复用器、数字交叉链接器(DXC)、WDM终端、2层交换机和IP边缘路由器等多个独立的设备集成为一个网络设备——即基于SDH技术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基于SDH技术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SDH全球统一标准的网络节点接口,其成熟性和使用程度是其他新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在SDH技术上发展的MSTP更容易与现有的电信网络实现融合,可以简化节点结构,降低设备成本,加快业务提供速度,改进网络扩展性。(2)、城域网采用MSTP可以将SDH设备与二层或三层设备在物理上集成,将多个节点融合成一个;通过统计复用和超额订购业务来提高TDM通路的带宽利用率和减少局端设备的端口数使现有SDH基础设施最佳化。(3)、从中国国情分析,目前尽管因特网数据流量已经通过话膏,但是话音业务收入仍然是电信业务收入的主体。所以MSTP平台首先要具有较好的TDM业务传输QoS保证。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电信运营商必须尽量增加在其网络上提供的新增值业务,诸如虚拟专网(VPN)或视频广播等。这就需要MSTP系统提供服务的高度灵活性和快速性。MSTP系统具有细粒度的带宽管理功能,实现有效的统计复用和业务区分控制,对于运营商来说这不仅可以保证话音业务的QoS,而且可以通过不同服务的区别收费达到带宽业务增值目的,实现运营商的低成本,高收入。(4)、基于SDH的MSTP可以方便地完成协议终结和转换功能,使运营商可以在网络边缘提供多种不同业务,而同时将这些业务的协议转换成其特有的骨干网协议。(5)、基于SDH的MSTP能够支持多种端口,灵活的服务提供,支持WDM的升级扩容,最大效用的光纤带宽利用,最小粒度的业务带宽粒度管理等方面。在面向多业务的城域网传输领域里,MSTP可适应从接人环到核心骨干环的各个层面的宵效而灵活的业务集中复用,从而实现了较高的光纤资源利用率,统一的网络管理,其良好的惶能价格比成为从SDH体系向基于IP网络架构过渡的理想产品。由于与WDM的天然结合,MSTP从某种程度上也是Metro-WDM的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总的看来,基于SDH的MSTP最适合作为网络边缘的融合节点支持混合型业务,特别是以TDM业务为主的混合业务。它不仅适合缺乏网络基础设施的新运营商,应用于局间或POP间;还适合于大企、事业用户驻地。而且即便对于已敷设了大量SDH网的运营公司,以SDH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分组数据业务,有助于实现从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的过渡。所以,它将成为城域网近期的主流技术之一。四、基于SDH的第二代MSTP由于基本SDH的MSTP技术沿用了标准成熟的SDH现因此MSTP的标准化进程发展非常快。目前,第一代的MSTP国家标准已经完成。而第二代的MSTP将着重于改善分组数据传输的效率以及QoS的保证,已经有厂家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相信不久MSTP国家标准将做相应的修改和补充。1.第一代基于SDH的MSTP\uf0b7引人PPP或ML-PPP映射方式,实现点对点的数据传输\uf0b7没有数据带宽共享,所以分组数据业务的传送效率还是低\uf0b7不支持以太环网,数据的保护倒换时间长2.第二代基于SDH的MSTP\uf0b7本身的SDH设备功能和组网功能就非常强\uf0b7支持在TDM、IP、ATM之间的带宽灵活指配\uf0b7可以支持真正的二层交换,达到充分的数据带宽共享\uf0b7支持基于GFP的映射,支持虚级联的VC通道组网\uf0b7采用MAC地址+VLAN交换,带宽共享同时保证安全性能和QoS\uf0b7支持基于RPR机制的以太环网光桥公司开发的第二代基于SDH的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同时能够提供带宽给TDM、IP和ATM,通过网管配置可以调节带宽分配。其中TDM部分是信道化带宽,IP和ATM部分的带宽由环上的所有节点通过虚级联的SDH虚容器共享。光桥科技MetroWaveTM主要采用于以下技术核心:双交换矩阵:同时支持大容量SDH/TDM高低阶交叉矩阵和大容量数据交换矩阵\uf0b7支持从E1(2M)到STM-6400G剧TDM业务\uf0b7支持Ethernet,ATM业务,具有完全的数据二层功能\uf0b7支持虚级联VC及LCAS(LinkCapacityAd-justrrlentSchemeG.7042),动态分配IP/ATM/TDM带宽\uf0b7支持GFP(GenericFramingProcedureG.7041)及LAPS(LinkAccessProcedureX.85/86)支持RPR数据包快速处理和环保护方式虚级联(VirtualConcatenation)SDH通道(VC-4/3/12)的虚级联功能是由最新的ITU-TG.707/2000定义规范的。虚级联使得所有虚容器(VC)成为自由的个体,并不限定它们要包含在同一个复用段之内,使用复帧标识和序列号码,虚级联结合多个VC组成一个更大的管道传送信号(特别是数据信号)。虚拟级联具有以下特点:可扩展性:可以使带宽以很小的颗粒度来调整以适应用户的需求;高效率:SDH网络可以提供大小合适的通道给数据业务,避免带宽的浪费;可靠性和稳定性:由于每个虚级联的VC在网络上的传输路径是各自独立的,这样当物理链路有一个方向出现中断的话,不会影响从另一个方向传输的VC。LCAS(LinkCapacityAdjustmentScheme)LCAS(链路带宽调整方案),最初被叫做VBA(VariableBandwidthAllocation,可变带宽分配),它是一种可以自动调整和同步SDHVC虚级联组大小的方案。调整原因可以是链路状态发生变化(失效),也可以是因为配置发生了变化。LCAS技术的使用可以为提高MSTP产品的带宽利用率带来以下优点:●易于按照需求调整带宽。例如可以对一天或者一星期中的不同时间段配置不同的带宽。●当一部分虚级联VC成员失效时,保持正常的成员仍能传输数据。如果没有LCAS,整个虚级联组都要失效。●当失效的虚级联VC成员被修复时,能够自动地恢复虚级联组的带宽,从而远快于手动配置。●在调整带宽时不会中断业务。(毫秒量级的误码,主要是检测失效条件的时间。)GFP(通用成帧规程)GFP通用成帧规程提供了一种把不同上层协议里的可变长度负载映射到同步物理传输网络的方法。GFP映射方式具有映射效率高,处理速度快的特点,这是它优越的成帧方式的具体体现。●帧定界方式:基于帧头中的帧长度指示符采用CRC捕获的方法来实现的,与ATM中使用的方法相同。比用专门的帧标示符去做帧定界更有效。●不需要映射过程中类似PPP和MLPPP映射方式那样进行字节填充和去填充。●通过FCS域保证所传输负荷的完整性,对那些自己没有FCS域的负荷是非常有效的。●通过扩展帧头可以标识净负荷的类型,以决定怎么前传净负荷。而并不需要打开并查看它们的类型。GFP被IEEE选为2001年度10大热点技术之一,ITU-T已为GFP形成新建议G.7041(2001年10月),IEEE802.17RPRDawin-draft协议也建议采用GFP映射SDH/SONET帧结构。五、光桥科技MetroWaveTMMSTP产品在城域网中的应用光桥公司针对新一代城域网的业务特点,开发出新一代的MSTP组网方案MetroWaveTM系列产品,在城域传送网的三个层面(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为了有效地在城域组网,光桥在MetroWaveTM产品系列中,引入了多环(MultipleRingClosure)、子环(subtendingrings)等新一代光传输网的概念,利用大规模的交叉复用矩阵以及业务疏导(Grooming)功能,允许运营商建立面向更多业务,更复杂,更经济,更灵活,功能更强大的网络架构。对数据业务,MetroWaveTM应用了先进的GFP数据封装、虚级联数据映射、统计复用等技术,使设备具有了更灵活的带宽分配能力和更有效的带宽利用率。MetroWaveTM既能够服务于目前城域/广域网环境中仍占主导地位的TDM业务,又能满足日益增长的IP数据业务,还可以支持ATM;既采用了目前最为完善的SDH组网和保护技术,又吸收了IP和ATM自身所具有特性,必将在城域/广域传输设备中占有强劲的优势。在光桥第二代MSTP多业务平台上,可提供如下宽带业务:●高速IP宽带上网,如www浏览、E-mail、高速文件传送等;●新型电信级IP电话服务;●城域网专线服务;●局域网互联;●传统语音业务承载;●视频会议和视频点播;●各种VPN服务(虚拟专线,透明LANVPN);●为ISP、ICP提供网络承载服务;●视频点播;数字视频广播;视频会议;●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购物;按照城域网组网的分层结构定位的光桥科技的MSTP产品系列分类如下:●核心层●MetroWave(tm)8300及8100+(STM-64)●多方向大容量设备(280/360G),超强多环支持能力,提供灵活多业务的接口●提供10G组网能力(或40G),和城域DWDM●支持向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过渡●汇聚层●MetroWave(tm)8100及832(STM-16)●大容量无阻塞交叉连接,可汇聚层多个环形网络●并优化对数据业务的传送,提高带宽利用率,同时利用L2交换和汇聚功能,可以节省节点的业务端口,降低网络成本●接入层●MetroWave(tm)832及808(STM-16,STM-4,STM-1)●负责将商业大楼、小区以及大客户的接入,结构紧凑,配置灵活,业务接口丰富,低成本●完善的L2交换和汇聚功能,可以替代部分数据网络设备,降低网络成本第二代MSTP对二层的支持被认为是传输设备重大变化,二层网络从单纯的局域(学校、企业内)可以扩展到整个城市甚至长途;但是二层缺少路由功能,必须采用MAC地址交换,而且广播风暴等问题决定了二层的网络不能无止境扩大,在网络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必须引入三层以及路由器功能,MSTP并不能代替路由器,但在一定程度可以简化对路由器的要求,可以以经济的GE/FE接口代替。城域网建设的几点考虑:城域传送网的节点设置、网络布局应充分考虑IP网、话音、基站、ATM等业务的分布,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满足传送网对各种业务网络的综合承载,由于IP业务将成为业务的主体,因此城域传送网与路由器的配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10Gb/sMSTP应该在城域网中占有重要地位,40Gb/sTDM系统也主要会在城域网中应用,尤其是在网络结构复杂的大中城市中。仅从汇聚层来看,汇聚层网络结构多采用环形结构,多业务传送节点有着较多的应用,采用光桥新一代MSTP技术,可以实现在传输设备中直接提供以太网或ATM接口,降低传输成本,适合作为网络边缘的融合节点,并且数据业务可以采用RPR技术。汇聚层负责将本地交换局连接到骨干节点,以多业务颗粒汇聚、传送、调度和处理为核心,要求可扩展性高、成本低、并适于多变的带宽需求。由于业务多为汇聚型,因此拓扑结构以环网为主。在汇聚层应用MSTP可以优化对数据业务的传送,提高带宽利用率,同时利用MSTP的L2交换和汇聚功能,可以节省汇聚节点的业务端口,降低网络成本,因此应用于汇聚层的MSTP应具有比较完善的L2交换和汇聚功能。接入层主要负责将商业大楼以及大客户的接入。接入层多采用环网结构,接入层的MSTP设备要求结构紧凑,配置灵活,业务接口丰富,低成本,以及完善的L2交换和汇聚功能。接入层MSTP可以替代部分数据网络设备,降低网络成本。PhotonicVisionTM是光桥科技基于其MSTP网络管理平台开发的智能光网络管理系统,适用于管理大规模的区域传输网络,为用户提供设备配置、故障管理、性能监视等网元管理功能,同时提供端到端的电路配置、业务保护等网络管理功能。PhotonicVisionTM平台包含以下网络管理软件产品:PhotonicVisionTMNM,PhotonicVisionTMSNM,PhotonicVisionTM?EMS和PhotonicVisionTMCLI。整个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综合网络管理平台,以满足管理日益增长的网络应用,并极大地简化了网络的日常运营和维护。摘自《通信产业报》MSTP的另类-烽火网络外置式MSTP烽火网络公司基于国际电联(ITU-T)的第一个MSTP核心标准ITU-TX.86,推出其外置式MSTP解决方案,主要包括EOS设备和E1聚合设备等。外置式MSTP解决方案可以使运营商在自身既有的SDH上直接提供以太网接口,与客户的以太网连接,实现MSTP平台的主流功能——在SDH上传送语音和IP数据。特别适合既有SDH的改造,为各运营商SDH已经建设成熟的地区开通IP业务,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实现方式。一、外置式MSTP的特点与MSTP平台最大的区别在于,外置式MSTP是将MSTP平台中的核心功能提炼出来,单独制作成设备,是一种适合网络改造的、低成本的多业务解决方案。而MSTP平台将各种主辅功能集成一起(包括传输设备),因此特别适合新建网络一步到位地实现多业务传送的功能。已经建设成熟的SDH,使用外置式MSTP解决方案,避开了传输层的重叠建设。既足以实现主流的多业务,又可以降低成本,从而加快实现赢利。目前,多网合一的传输平台可以充分利用传输资源和SDH/WDM完善的保护机制,特别是各种新的标准和技术纷纷涌现,构建多业务城域网的时机已经成熟。可以预见,在更完善、先进的下一代网络得到应用之前,围绕城域SDH的多业务平台(MSTP)将会是近期内城域网建设的主要技术。它可在同一个网络平台(SDH传输网络)下承载更多的业务,(包括IP业务、视频和TDM业务)和服务。而基于以上情况,对于城域网络的建设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构建新的基于多业务的传输平台;在原有传输平台上添加新的业务。由于业务的驱动,现在不少产品制造商已经推出了自己的MSTP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按照与SDH的集成度可分为集成式和外置式。对比这两种方式,下面做出了一些比较。硬件平台:集成式的MSTP将多业务部分集成到SDH设备内部,以线卡的形式出现在传输设备中。这种的优势在于硬件平台的统一,但不能利用已有的传输资源,对于传输网络不发达的地区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对于已建成的网络来说是则一种重复性投资。外置式的MSTP以已有传输网为依托,只需添加少量设备,利用SDH的可靠时钟、低时延保护和快速的自动保护倒换机制,以外置的方式提供端到端服务质量保证。这种方式不需重复建设传输网,可按照业务发展需要逐步完善网络,在必要情况下还能够进行业务方向的调整。网管平台:集成式的MSTP网管要兼容传输和数据端口的管理。一般传输设备采用CMIP(公共管理信息协议)网管,而数据设备采用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网管,两种网管分别通过信息模型和MIB(管理信息库)来收集网络信息和数据,将两者统一到同一网管平台将加大开发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维护的工作量。外置式的MSTP只涉及数据部分的SNMP方式网管,可纳入原有SNMP网管平台中,以便于设备的维护管理。两种MSTP方式在技术上的区别并不明显,同样都能承载多业务。采用那种方式主要取决于运营方式和网络现状。如果传输资源不足,可考虑采用集成式MSTP;如果传输资源丰富,可采用外置式MSTP方案,按照实际工程项目分次分批投资建网。二、MSTP的核心技术MSTP的核心技术就是将IPPacket进行封装后再映射到SDH/SONET的VC(虚容器)中。现有的主流封装映射方式有以下几种:LAPS(ITU-T标准号为X.86,烽火网络对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GFP(ITU-T标准号为G.7041);PPP/HDLC。烽火网络一直密切关注以上标准的推广,在城域网解决方案中的MSTP产品也符合以上标准。在城域网解决方案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EOS(EthernetOverSDH):EOS是MSTP的核心技术,采用MSTP芯片的EOS系列产品能基于既有传输网络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使之具有多业务的承载能力。可以提供百兆以太网口或千兆以太网口,在传输线路侧可连接155M/622M/2.5G的SDH/SONET网络,接口光、电可选,并提供远程网管功能。其中采用第二款芯片能够使每一个以太网端口得到动态的带宽分配,允许广域网带宽以任意大小分配千兆以太网口,带宽控制力更强,并兼容LAPS协议和GFP协议实现。这种方案可用于城域范围内的数据网络互联和网络扩展,或是有高带宽需求的大客户接入和租用。城域网E1接入:较低带宽的E1接入方式的应用更加普遍。针对E1的R3000系列解决方案是烽火网络MSTP整体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量分散的的集团客户和边缘网络,采用155M以上的线路互联是不太现实的,2M或几个2M线路已经能满足绝大部分客户的需求。但功能单一,不可管理的E1-LAN的转换设备往往达不到运营级的要求。R3000正是要解决这种应用需求。它提供多个E1接口和10/100M以太网接口,将大量的分散局域网通过E1或多个E1聚合的方式进行传输和汇聚,单台设备就可汇聚多达56个E1,给大客户提供各种灵活、可扩展的专线接入。同时R3000系列路由器提供独特的网管功能,并能对远端进行监控和配置。本地R3000路由器通过SDH的E1/T1通道进行拓扑自动发现以及远程配置远端的R3000设备,即当传输设备上的2M支路配置好后,局端设备会自动发现远端设备,这种方式极大的方便了网络运营商的工程开通和网络维护,为用户提供了安全可靠、高服务质量的专线服务。以上的产品设备已在十几个省的100多条线路上稳定运行。大量的工程案例一方面验证了该组网方案的可行性和设备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展示了MSTP强劲的发展势头。摘自《通信产业报》MSTP上以太网业务的端到端性能探讨以太网接口作为一种局域网接口,自出现以来,以其优良的性价比和广泛的适用性在全球局域网应用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为各种应用所接受。正由于以太网接口巨大的用量,因而其端口价格相比于其他技术(如Fiber-channel、ATM、POS、DDN、FR等)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随着宽带城域网的普及,很多飞新的大客户应用,如VPN专线、局域网互联等也日益倾向于使用各种以太网接口来连接,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尤其是作为SDH升级设备出现的MSTP设备更是利用了SDH平台的广泛性和可靠性,在其上接人以太网业务(EOS),提供以太网电路(类似于2M电路)用于连接路由器/接人服务器/交换机等节点设备,提供城域网的应用。从原理上讲,以太网连接并不是一条TDM电路,之所以称之为以太网电路是由于在MSTP中,是将以太网的MAC帧通过PPP/LAPS/GFP封装后映射到VC通道中实现传输的,其物理上占用了固定的VC带宽资源。如果以太网接口是具有二层交换功能的接口,则其中的以太网电路就具有统计复用的功能,应该称为以太网虚电路更为恰当。在后面的表述中,我们将统称为以太网电路。对于在SDH传输网中运行的端到端的以太网业务,在整个传输网中的性能监测包括两个部分:在SDH传输网上,仍以G826中的性能目标来保证,而对于VC中的包净荷将以丢包数/丢包率来监测。对于端到端的以太网电路,通过在网络中的监测,可以观察到电路的丢包性能的劣化情况,用于判断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但仅仅丢包还不能反映出电路的可用性。对于一条端到端的以太网电路,应使用丢包率、通透率、时延和时延抖动等项指标来综合评价电路的性能。丢包率:丢包率是指电路在稳定的持续负荷下由于资源缺少在应该转发的数据包中不能转发的数据包所占的比例。所谓"稳定的持续负荷",作者个人认为以该电路的通透率的90%为宜,因为以太网电路和其他包电路一样,受电路中缓存,冲突等时变因素影响,长时间在通透率下观察,一般都会有丢包,这一点和TDM电路不一样。故以90%流量观测,其结果更有可比性,即从原理上讲,如果一切正常,在此情况下不应有丢包。至于说何种丢包率下电路认为可用的问题,目前并无定论,个人以为这和业务类型有关,不同的业务对可用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语音和图像业务要求可能高些,比如小于2%-20%,而电子邮件业务要求可能很低,甚至可以达到75%。当然,这样一来可能会较复杂,那也可以统一给一个最坏值。通透率:通透率是指在一定负荷下,端到端电路可以正确转发帧的速率。由于在端到端以太网电路中,SDH的带宽是可调的,包交换中也可能存在冲突,因此,电路的实际带宽和接口类型并无对应关系,需要进行测量,该指标和丢包率是相关的。通透率应是没有丢包(短时间)情况下的最大转发速率。只要电路中带宽没有变化,其值就不应有变化。时延:时延对于不同的转发方式定义稍有不同,对于存储转发方式,时延为从被测节点收到最后一比特到发出第一比特的时间间隅。对于按比特转发方式,时延为被测节点收到第一比特到发出第一比特的时间间隔。这里转发的帧都应是指正确转发的帧,而非丢弃帧。以太网电路对于时延的要求目前也还有待确定,对于不同的业务应用,时延要求也不一样,对于VOD点播应用,时延要求较松,因为该业务是连续性广播,只要通透率足够即可,但对于FTP等应用,由于需要收发双方应答确认重发,如果时延较大就会延缓传输时间,从而相当于带宽降低。时延抖动:时延抖动是指端到端电路的时延变化范围。时延抖动会影响到收发端的收发缓冲器的选择,如TCP的应用中其重发定时器门限的确定,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重发等问题,进而影响到传输通透率。而对于一些图像等实时业务,过大的抖动会影响业务质量。对于可用的时延抖动大小,应该是和业务类型相关的,目前也还有待研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以太网在MSTP上传输,目前倾向于采用VC虚级联方式,以便灵活组织带宽的使用,但如果端到端的以太网电路其组成虚级联通道的VC是走具有不同时延的路由,则可能会导致端到端时延的加大和时延抖动的加大,进而影响到传输质量。故个人以为在实际应用中,虚级联的VC以走相同路由为宜,以满足端到端以太网电路对各种业务的质量保证。上面我们从MSTP上的端到端以太网电路模型人手,分析了关于以太网电路的丢包率、通透率、时延和时延抖动等性能指标。对于端到端以太网业务的性能要求应该结合丢包率、时延和时延抖动三项指标统一考虑(通透率和丢包率相关),同时考虑业务的分类特性。摘自《人民邮电报》MSTP能给运营商带来什么2001年,中国电信的固定电话增长率约为5.5%,而电路出租和数据业务的增长率则高达60%。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固定网的数据业务和电路出租业务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据美国Yahoo消息,2001年全球5000家大企业中有90%的企业取消了所有不会直接增加利润的支出,但这些企业同时却投入了更大的资金用于构建企业IT网络,大幅调整、改进、更新或创建企业网络基础架构。上述情况表明,城域网的运营和收益不仅仅来自于业务层面的提供和保障,基础传送网络也将成为基础运营商的重要收益来源。现阶段大量用户的需求还是固定带宽专线,主要是2M、10M/100M、34M、155M。对于这些专线业务,大致可以划分为固定带宽业务和可变带宽业务。固定带宽业务如:2M、34M,可变带宽业务如:10M/100M、ATM155M业务。对于固定带宽业务,MSTP设备从SDH那里集成来了优秀的承载、调度能力,对于可变带宽业务,既可以直接在MSTP设备上提供端到端透明传输通道,充分保证服务质量,又可以充分利用MSTP的二层交换和统计复用功能共享带宽,节约成本,同时使用其中的VLAN划分功能隔离数据,用不同的业务质量等级(CoS)来保障重点用户的服务质量。在城域汇聚层,实现企业网络边缘节点到中心节点的业务汇聚具有节点多、端口种类多、用户连接分散和较多端口数量等特点。采用MSTP组网,可以实现IP路由设备10M/100M/1000M、POS和2M/FR业务的汇聚或直接接入,并支持业务汇聚调度,综合承载,具有良好的生存性。根据不同的网络容量需求,可以选择不同速率等级的MSTP设备。专家认为,技术可以革命,但网络只能演进。这句话有深刻的道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MSTP并非技术革新,而是对已有成熟技术的组合应用和优化。这正是MSTP的生命力根源。从技术层面上来看,SDH技术、以太网的二层交换技术、ATM技术都已经十分成熟了,有着广泛的市场基础。从业务层面上来看,话音业务、TDM专线业务是当前阶段运营商的主体收入来源,而数据业务将是未来网络的主导。这样看来,抛开现实去豪赌未来的技术选择倾向是不现实的。MSTP正好满足了“立足现状,放眼未来”的战略,在当前的各种城域传送网技术中是比较好的选择。上述的技术分析过程中已经给出了MSTP在城域网中的应用方式和所解决的问题。在业务定位上,MSTP用于城域网的汇聚层传输平台。虽然我国的行业标准中没有对MSTP大的组网能力提出要求,但是根据目前市场上各个厂商的设备情况,普遍采用MADM的设计思想,提供多个光方向的支持,适宜于复杂的网络结构。对于语音业务和窄带专线业务,MSTP的承载能力等同于传统的SDH,兼容已有网络。对于宽带业务,MSTP可以承载以以太网和ATM为主的多种宽带业务,而且具有优化的“二层智能”,提供二层交换、统计复用等功能,对网络资源的节约和承载效率的提高都具有很好的效果。相比于其它的城域网传送技术,MSTP具有技术成熟、兼容性好、可靠性高、成本适中的优势,是当前城域传送建设的首选。任何事物都有生死存亡的规律,MSTP这项技术也不例外。网络正向着全分组的方向发展着。软交换技术的出现使得多年以来我们梦想的“三网合一”找到了真正的融合点。将来,当包括语音、视频等业务全部分组化在网络中处理、传送的时候,MSTP的生命周期也就结束了。那时,回顾历史的人们会想到MSTP曾经给网络的平滑过渡带来了什么。摘自《人民邮电报》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专辑(三)本专辑内容提要:随着城域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电信城域网正面临深刻的变革—既要保证传统电信业务的实现,又要确保基于数据通信的多业务的承载。MSTP正是满足了电信宽带城域网迅猛发展的业务需求,才被电信运营商所认可。本专辑摘录了一组有关MSTP技术发展动态的文章,供读者参考。目录1、基于MSTP技术构建新一代城域传送网2、利用新一代MSTP技术优化城域光传送网3、光桥公司推出第三代MSTP4、主要运营商应用MSTP的环境分析5、各种MSTP技术比较基于MSTP技术构建新一代城域传送网内容提要:如何实现长途骨干网业务向本地网延伸,成为城域网建设的关键问题。构建一个大容量、全业务、可扩展、开放型、高可靠的城域网统一传送平台,是新一代城域传送网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基于MSTP技术的新一代城域传送网技术。城域网建设存在多种技术选择传统的以单一语音业务承载的通信网络已不太适合网络通信发展的需求,而以多业务承载的城域传输网和传输技术已越来越突出体现,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在城域网建设中存在多种技术选择方式:1.IP技术:普及性好、通用性强、网络实现简单、投入成本相对比较低,但由于IP技术本身所固有的面向无连接特性和基于尽力传送的方式,IP网络无法满足利用公共网络传送QoS保证严格的业务要求。在面向话音业务、电路出租等实时性和保密性要求相当高的业务,目前以纯IP网络技术传送还存在一些问题。2.ATM技术:一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技术,支持多比特速率、全业务接人能力,在QoS保证、统计复用提高带宽利用率方面有其明显的优势。由于采用固定长度(53字节)的短分组方式,导致对业务的封装和处理土协议过于复杂,成本高、兼容与互通性差。3.TDM技术:一种面向固定连接的交换技术,具备多比特速率的业务接入能力,网络保护能力、QoS保证、标准化是其生存的最大理由。采用统一的封装标准在设备兼容性和互通性已不存在太多问题,网络适应性比较强。作为以TDM技术为主的传统SDH,采用静态固定连接方式,对实时业务具有很强的QoS保证,但网络带宽利用率比较低(50%左右),同时对动态的数据业务缺少应有的手段,这些问题限制了传统SDH网络不适合于新一代城域网建设和发展。光传送网发展的里程碑-MSTP技术MSTP传输平台是光传送网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固化原有的基于TDM传送的PDH/SDH功能的同时,增加两大核心处理功能模挟:EoS(EthernetoverSDH)和AoS(ATMoverSDH),实现同一平台网络节点与技术的融合。通过采用功能模块化的构建思想,城域网络规划与建设不拘于一种模式,网络适应性强:1)功能特性可按需配置;2)功能模块化不会影响各自技术的完善和发展,不会让其固步自封。完善的统一传送平台,有效地将多种网络进行融合,简化重叠的网络结构,网络管理更加明晰、简便,同时网络综合投资成本降低,巳成为各大运营商目前城域网建设的首选方案。在数据传送方面,MSTP平台对ATM业务采用了透传和共享两种方式,在带宽利用率和多厂家互通性上不存在太大问题,首先ATM业务是面向连接的业务,并有其标准的统一的帧格式,各大设备商均参照ITU-T统一的封装和协议标准,并对超过155M的ATM数据包业务通过级联或虚级联技术实现解决了ATM业务在网络中的传送和多厂家的互通性问题;同时通过VP一Ring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动态数据在传送网络中的传输效率问题;对以太业务,最初通过EoF(EthernetoverFiber)方式采用POS处理技术实现以太业务STM-N帧标准封装,解决了接口互通性和在传送网络中传输(Fiber/WDM等)以及QoS保证问题:实现以太业务由LAN向WAN延伸。另外,在保证可靠传输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了很多技术,如:L2S、LCAS、CAR、LPT、多径传输和VLAN嵌套等技术。但也应该看到由于封装协议(PPP、LAPS、GFP等)以及封装颗粒(VC-12/3/4-xc/v)的多样性,形成技术实现组合方式太多,必然带来各设备厂商在以太封装处理技术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性,导致网上多厂家设备以太业务互连互通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种情况,GFP协议是面向网络管理前部、已得到大多数设备厂商认可,通过优化可作为统一封装协议标准。另外,一些厂商已开始通过自适应方式来适配多协议和多颗粒问题,可有效解决以太网的互连互通性问题。采用EoF、EoS方式主要是有效解决以太业务点到点、点到多点的传送问题,但无法解决以太环网的带宽共享问题,最开始采用了STP或RSTP技术实现以太环网共享,但环网的安全性、节点带宽的公平利用上存在一些问题。摘自《通信产业报》利用新一代MSTP技术优化城域光传送网内容提要:本文首先描述了三代MSTP技术的各自特点;接着介绍了城域以太网新业务的类型;最后说明可利用MSTP技术来优化城域光传送网。近年来,传统的城域光传送网已成为新业务发展的瓶颈,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缺乏带宽动态调配能力,资源利用率低;业务扩展性差,不能及时满足用户需求的增长;网络调度复杂,业务开通速度慢;网络管理不透明,用户不能管理和调度租用资源;用户接入手段少,费用高;需要专业人员维护,运营成本高。在近期TDM业务仍为主导的情况下,在步人纯IP宽带城域网之前,选择以SDH为基础的多业务停送平台(MSTP)方案是稳妥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三代MSTP技术特色MSTP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以太网业务的支持上,包括最初提供以太网点到点透传的第一代MSTP,以及当前支持以太网二层交换能力的第二代MSTP,直到近来的第三代MSTP。1、第一代MSTP:将以太网信号直接映射到SDH的虚容器(VC)中,进行点到点传送;提供以太网透传租线业务,业务粒度受限于VC,一般最小为2Mbps,不能提供不同以太网业务的QoS区分,不提供流量控制;不提供多个以太网业务流的统计复用和带宽共享;保护完全基于SDH,不提供以太网业务层的保护。2、第二代MSTP:一个或多个用户以太网接口与一个或多个独立的基于SDH虚容器的点对点链路之间,实现基于以太网链路层的数据帧交换。第二代MSTP可提供基于802.3x的流量控制;提供多用户隔离和VLAN划分;提供基于STP的以太网业务层保护:支持基于802.lp的优先级转发。但第二代MSTP也有一些缺点:不提供良好的QoS支持,无法很好地取代利润丰厚的租线业务;基于STP的业务层保护时间太慢:业务带宽粒度也受限于VC,一般最小为24Mbps;VLAN的4096地址空间使其在核心节点的扩展能力很受限制,不适合大型城域公网应用;节点处在环上不同位置时,其业务的接入是不公平的;MAC地址的学习/维护以及MAC地址表影响系统性能;基于802.3x的流量控制只是针对点到点链路;多用户/业务的带宽共享是对本地接口而言,还不能对整个环业务进行共享。3.第三代MSTP:主要技术特征是引入了中间的智能适配层(1.5层)、采用GFP高速封装协议、支持虚级联和链路容量自动调整(LCAS)机制,因此可支持多点到多点的连接、具有可扩展性、支持用户隔离和带宽共享、支持QoS、SLA增强、阻塞控制以及公平接入。以太网新业务的QoS要求推动着MSTP向第三代发展。从第一代和第二代MSTP的以太网业务支持上看,不能提供良好QoS支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现有以太网技术是无连接的,尚没有足够QoS处理能力,为了能将真正的QoS引人以求网业务,需要在以太网和SDH间引人一个中间的智能适配层来处理以太网业务的QoS要求: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该中间层主要有两种,分别是MPLS和弹性分组环(RPR):MPLS通过LSP标签栈很好地解决了VLAN的可扩展性问题,此外由于MPLS的QoS和流量工程方面的特性,这将为以太网业务服务质量、SLA增强和网络资源优化利用提供很好的支持,RPR环为全分布式接人,环上节点均同等对待,没有Master和Slave之分,环路带宽按权重公平的在各节点间进行分配,支持不同的业务类别,实现高的带宽利用率,针对数据业务提供小于50ms的快速分组环保护,可以保护由于节点失效或链路失效产生的故障,支持空间重用和额外业务。GFP(通用成帧规程)吸收了ATM信元定界技术,数据承载效率不受流量模式的影响,同时具有更高的数据封装效率,GFP分别对定长/不定长数据进行了优化。GFP还支持灵活的头信息扩展机制来适配各种传输。GFP是目前正在广泛应用的、先进的数据封装协议,第三代MSTP基本上都会采用GFP。采用虚级联来实现业务带宽和SDH虚容器之间的适配,能比连续级联方式更好地利用SDH链路带宽:LCAS可根据业务流量模式对所分配的虚容器带宽进行动态调整。在数据业务应用环境下,由于业务的突发特征,MSTP提供虚级联和LCAS是衡量带宽是否有效利用的一个非常重要指标。提供城域以太网新业务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于TDM专线或帧中继技术的数据业务获得了巨大成功。互联网业务模式的变化和数据带宽的飞速增长和不可预测,TDM专线或帧中继技术的缺点逐渐暴露:不灵活的业务可扩展性、昂贵的业务开通、工程和支持费用昂贵、费时的业务开通和交付。而以太网是最便宜和最灵活的接人方式,但和在LAN中的应用一样,以太网不能提供商用级SLA,即目前的以太网还不是一个电信级的网络。2001年,以太网新业务开始在城域以太网论坛(MEF)被引人,主要是针对传统以太网业务没有QOS支持而提出的。主要业务类型有:一类是点到点连接的VPWS(以太网虚拟专用线业务),不仅可以为第一代MSTP提供点到点连接透传,还为之加人了QoS支持:二是多点连接的VPSS(以太网虚拟专用星型业务)、VPHS(以太网虚拍专用Hub业务)、VPLS(以太网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这些不仅能够提供第二代MSTP提供的以太网交换业务和VLAN划分,同时定义了QoS指标来支持非Besteffort业务流。基于现有以太网设备大量存在且易于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具有QoS要求的数据业务将依托以太网平台,因此以太网新业务必定会得到飞速发展,在MSTP网络中提供以太网新业务支持也将是一个必然趋势,而第二代MSTP不适合以太网新业务,需要有支持QoS的第三代MSTP来实现。MSTP优化城域光传送网近一年来,出于惯性思维、组织架构限制以及每次升级初始成本考虑,分离的城域网络建设和发展模式仍在继续,从整体和长远看,这种方式的代价将越来越高,网络的扩展性和可运营性也将受到很大限制。今后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将越来越以业务的需求发展为动力,特别是商业、企业集团用户正从简单的电路连接要求逐渐转向个性化的业务剪裁适应的特定应用,因此城域光传送网络的规划和建设应充分利用新一代MSTP支持完善的二层功能的优势,提供新兴的山以太网VPN业务,降低L3VPN的管理复杂性和数据网络的端口扩容压力,并结合SDH层灵活的网络扩展和保护能力,来实现TDM业务和分组数据业务的最佳支持。摘自《通信产业报》光桥公司推出第三代MSTP如果说谁能支撑现有城域网的复杂业务,那么一定非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莫属。业内分析师认为,如今MSTP正处于推广阶段,很多厂商都已经有能力提供成套设备,是城域网前途最广的应用技术。有别于前期的过度建设,现在的电信运营商更注重理性投资所带来的受益。光桥科技的首席科学家陈云志认为,如今无论是传统运营商,还是新兴运营商在考虑自己的投资问题时,都更讲究投资效益,眼光放得很远,对网络投资的要求也更多。在设备采购时,具有诸如更高的智能、反应快、性价比更高等性能的设备成为主流。基于这些认识,光桥科技很早就专注于MSTP的研究开发,并推出了高性能的MetroWaveMSTP品系列产品——可以使运营商既能有效地利用原有的网络资源又能满足新型的数据业务的需要,同时又可使网络不断地升级发展。在此形势下,专注于MSTP研发的光桥科技也迎来了第二轮融资,2003年2月21日,光桥科技在第二轮融资中获得2300万美元,此次融资由联想投资、集富创业投资及宏善技术投资为首的风险投资商提供融资为光桥注人了实力。光桥科技将利用这新一轮融资,大大增强其研制、生产和销售MetroWave产品系列的能力,并使公司迅速扩展。MetrowaveMSTP的设计将使运营商在保持SDH网络所固有的可靠性与强大功能的同时,能经济有效地把终端用户的话音与数据业务接人到运营商自网络。MetroWave光产品在集成最新科技的同时,保证与已经在中国大范围应用的基础网络在运行操作上一致。光桥科技使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更有效地使用户与他们的网络相联。回顾在2000年8月,由美国威特尼公司(Whitney&CO.)和中国香港高科技投资公司晨兴集团(Morningside)投资,光桥科技总裁黄钢和许健在美国硅谷共同创建了光桥科技公司。对比欧美电信行业的回落,中国的电信行业还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基础网络建设还远没有达到欧美国家的发达程度,一切都预示着希望,时过境迁,光桥的市场地位已今非昔比。技术上的优势成为光桥科技开拓市场的能动力。陈云志告诉记者,针对近年来数据业务快速增长的势头,有人可能会说:SDH/SONET技术虽具有运营商所需要的许多优势特性,但它们是为TDM业务而开发的。因此担心它们能否适应数据业务的需要。对了解和关心SDH/SONE技术的人来说,这是不成问题的,因为ITU-T已为SDH设备准备好了适应多种业务信号,特别是数据业务用的技术手段(SONET也如此)。而且,它不仅是"适应",更可以使原有的数据业务流,提升到便于管理和具有SDH/SONET的传送可靠性水平。通用成帧规程(GFP),虚级联(VC-XV)和链路容量调节机制(LCAS),即是这种新技术的代表。GFP、VC-XV和Lacs这三者可以实现灵活地对各类用户信号进行封装、映射及最佳地调节SDH/SONET的链路容量以高效地服务或满足不同的服务质量(QoS)。这给光桥科技发展第三代MSTP产品时做了很多技术支持。据胡荣介绍,光桥科技除了占有技术上的优势,还以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作为公司的根本。光桥加强了原始性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光桥公司内部机制鼓励员工的原创精神,强调处理好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关系,加快具有领先优势和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加强关键技术开发,积极参与国家863高科技课题项目,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目前,光桥已建立了完善的成套设备整体开发体系和管理体系。胡荣坦言,光桥科技的二次融资结束了,光桥科技期待更多的是融资后取得的成绩,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公司,踏踏实实走路是最重要的。摘自《通信产业报》主要运营商应用MSTP的环境分析MSTP的关键就是在传统的SDH上增加了ATM和以太网的承载能力,其余部分的功能模型没有任何改变。MSTP设备不但可以直接提供各种速率的以太网口,而且支持以太网业务在网络中的带宽可配置,这是通过VC级联的方式实现的。因此可以突破传统的限制,用若干个VC的带宽在逻辑上捆绑成为一个更大的容器,灵活地承载不同带宽的业务。MSTP上提供的10Mbps/100Mbps/l000Mbps系列接口,解决了以太网承载的瓶颈问题,给网络建设带来了充分的选择空间。纵观几大电信运营商的宽带发展状况可以了解到建立一个MSTP综合平台是顺理成章的: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同时具备ATM网络和IP网络,但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仍是IP占了主角,随着MPLS技术的不断完善,可将ATM和IP统合来实现网络的平稳过渡到IP。中国移动:采用了IP技术来实现移动数据的应用,VPN则是主要发展方向。中国联通:更偏重于ATM,出于本身经营以语音为主的移动业务,ATM成为了联通的首选技术,在大客户的宽带接入上以采用有线ATM-PON方式为主。铁通:既具有P网络,又同时具备高速ATM网络,并已将其原先FR、X.25等网络上的业务纳入其中,具备同时开展IP和ATM两种业务的能力。城域网在建设时要考虑到今后网络随业务发展和新技术出现的演进,从网络结构来看,网络发展必将朝着网络单一化、业务接人综合化和容量增大化的方向本展;从业务发展趋势来看,虽然国内运营商的业务仍以TDM业务为主,但数据已必然成为今后几年发展的重点。因此新建网络在满足现有和不断增长的TDM业务的同时,应更多采用基于SDH的MSTP设备,来使城域传送网支持多种业务的接入并具备可扩展性。l、网络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安全性、管理性和可扩展性。虽然不可能很准确地预测未来业务的增诀速度,但增长方向是确定的。因此要做到新业务的应用仅局限于网络局部的增扩上,最好不涉及改变网络的体系结构、拓扑结构和其稳定性,要将影响降到最低。2、需形成统一的网营体系,优化网络改善服务质量,提升网络综合能力。网络管理不应停留在设备的监控上,而应体现在更有效地调动设备资源,更合理地发挥出设备的效率上。3、计费管理是涉及到运营商和消费者切身利益的大事,是用户在市场中选择的最终体现。因此,对多种结合方式的计费认证和完善客服中心是非常重要的。4、由于提供多种宽带服务,在设备选用上要慎重考虑。若运营商采用了多种不融合的技术、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并为每种带宽服务选择适当的运作模式,则会使成本大大提高。因此,运营商应统一建设基础设施,并通过优化网络、简化运营操作来承载业务。5、宽带网络的建设应是在优化网络的同时进行改造,结合业务自身的应用特点,采用多种技术实现方式,以达到差异性服务的要求。目前的MSTP增强了面向各种数据业务的优化,能够支持完整的二层数握功能,支持更多的传送协议,同时对SDH的功能作进一步的发展和创造,强调网络的管理效率和传送效率,降低网络的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摘自《通信产业报》各种MSTP技术比较对于固定带宽业务,MSTP的SDH特性能够充分体现其良好的业务承载和调度能力。对于可变带宽业务,既可以直接在MSTP设备上提供端到端透明的传输通道,充分保证服务质量,也也可以利用MSTP的二层交换和统计复用功能共享带宽节约成本,并且使用VLAN划分来隔离用户数据,以多等级的业务质量(QOS)来保障重要用户的服务质量。在城域汇聚层,实现企业网络边缘节点到中心节点的业务汇聚,具有节点数量多二端口种类多、用户连接分散和较多端口数量等特点。采用MSTP组网,可以实现IP路由设备10/100/l000Mbit/s、POS和El/FR的汇聚调度或直接接人,支持业务之间的汇聚调度、综合承载,具有良好的生存性。根据不同的网络容量需求,可以选择不同速率等级的MSTP设备。在中国市场上,大部分运营商会把MSTP设备作为其城域网建设最主要的选择,而对RPR则采取观望或试用的态度。这就决定了MSTP将是市场的主流。各种MSTP技术的简明比较项目纯RPR单板RPRMSTP多业务承载能力IP好好一般ATM无法好(借助MSTP)好TDM差好(借助MSTP)好网络可靠性好好好多层面保护机制无有(借助MSTP)有容量较大一般较大技术成熟度尚未标准成熟成熟成本较低较高较低应用大部分的纯IP数据接入网络小容量的纯IP数据接入网络覆盖城域传送网的各个层面(包括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适应各种业务市场规模将来可能大较大大评述需要等待技术标准出台,市场应用不明确;成本需要大幅度降低是MSTP的极好的补充;担增加了网络的复杂性现实的解决方案:向下一代网络过渡产品,但其生命周期会较低摘自《通信产业报》',)


  • 编号:1700877699
  • 分类:标准规范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40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307200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标准规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