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标准规范 >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工程教材pdf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工程教材pdf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新闻采访与写作,格式为 doc ,大小 106026 KB ,页数为 14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一、新闻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新闻业务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摄像、新闻的编辑、制作几部分。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所谓新闻传播是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媒体信息接受者)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1、从新闻传播的流程来看电视新闻:前期选题——采访构思——采访拍摄后期播出——文字稿——画面编辑报纸新闻传播流程:获得新闻线索——新闻报道策划——进行采访——新闻写作——新闻排版——印刷、发行2、从新闻传播的本质特征来看(二)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新文学创作新闻写作摄取材料的方法:新闻采访:获取关于采访报道对象的真实丰富的素材。↓整理采访素材:通过整理新闻采访素材使素材由无序变为有序,为写作奠定基础。↓新闻写作:采访得来的素材,其中的相当部分将不失原貌的直接地进入到新闻作品中。(三)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发现新闻线索,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写成新闻报道或制作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发表或供领导层参考。新闻采访的特殊性:从事新闻写作,作品形成后用于通过新闻传媒进行公开传播,满足人们的知情欲望。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记者和通讯员所进行的新闻写作,要对通过采访而得的原始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使之从无序变为有序,对重点加以突出,并将报道内容用文本的形式体现出来,使受众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记者的工作内容,概括起来主要由三个:1、采写新闻报道2、反映情况3、做群众工作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它是后者的不可缺的认识论的基础。新闻写作根据新闻采访得到的素材制成新闻传播文本,实现新闻采访的价值。一、新闻采写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有着一致性,它们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一)在真实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二)在深刻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三)在丰富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对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材料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把握。对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之处、耐人寻味之处、意蕴丰富之处。第一章、新闻采访概论一、新闻采访的涵义和特点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一)对现有新闻采访定义的讨论1、“素材搜集说”2、“调查研究说”对于新闻采访主体的定义只限于新闻记者,过于狭窄。3、“互动行为说”新闻采访是一种人际交流。(二)新闻采访内涵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二、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一)新闻采访以大众传播为目的(信息,是消除认知的不确定性。)(二)新闻采访以平等沟通为手段(只有平等交流才能获取更多的信息)(三)新闻采访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新闻采访的核心价值)新闻价值:定义: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五要素:时新性(最重要)、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二、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是一个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符号互动。一、新闻采访是一种信息符号互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符号互动行为1、符号互动理论个体具有“在互动过程中将自己视为被评价的客体以获得自我形象的能力”,也具有“感受并理解他人角色的能力”,当一个个体具备了“将自己放在他人地位上的能力”时,就“提高了合作互动的可能性”。——乔治.米德社会被视为相互作用的个人的集合体,而这种相互作用的中介物就是符号。互动者会运用群体和他人的视角考虑问题,并根据具体情景,调整符号的运用,从而成功地彼此调适,达到交流的和谐。——布鲁默2、符号互动理论对新闻采访的启发:(1)采访者必须与受众进行互动,采访者要站在受众的角度,抱着与受众互动的目的来考虑采访、写作,感受受众的需求。(2)采访者必须培养良好的与采访对象进行符号互动的能力,让采访对象将采访者所需的信息和盘托出。(二)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1、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2、采访者应当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3、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受访者的心态。二、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1、社会交换是某物或某项活动从甲方自愿地转移到乙方,以换取他物或他项活动。2、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应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资源交换”是否成功,要看他们之间是否存在信任和友谊。第二章、新闻线索与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一、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涵义及其特点(一)涵义1、新闻线索是关于新闻事实的片断性的简要信息。2、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二)特点1、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基本上不可能做到五要素俱全。2、新闻线索往往是比较零碎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新闻线索才可能比较完整的展现在人们面前。3、新闻线索稍纵即逝。4、新闻线索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5、新闻线索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证实。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1、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动机。2、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3、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三、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1、消息中是否含有深度报道的价值?2、事实报道是否有评论的价值?3、一篇从A角度出发的报道,如果从B角度报道是否有意义?4、异地的新闻现象或问题在本地是否也存在?5、个别现象是否普遍存在?(二)互联网、手机等信息传播工具(三)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1、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要决策,尤其是与广大群众关系密切的重大决策,立法机构颁行的各种法律。2、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重要讲话。3、各级党政部门举行的会议,尤其是记者招待会。4、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统计数据、总结和调研材料等。(四)企事业单位1、企业单位:经营状况、改革进程和经营策略等。2、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五)重大文体活动1、如何在众多的线索中抓住最有新闻价值的线索。2、如何才能找到独家的新闻线索。(六)社会网络1、采访对象2、通讯员3、各行各业的朋友(七)日常的平凡生活1、成为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在体验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2、群众来信通常能起到提供新闻线索的作用。二、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一、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意义1、资料准备有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从而提高采访的效率,是采访更加深入。2、资料准备有助于记者应对采访中遇到的困难,在关键时刻提出精彩问题。3、资料准备能够帮助记者在报道中避免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错误。4、资料准备还能帮助记者获得千载难逢的采访机会。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1、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1)采访对象的简介。(2)采访对象的专长、主要贡献或专著,曾产生过什么影响,在同行中的地位别人有过什么评价或传说等。(3)采访对象的特点。(4)分析采访对象与所采访的问题有何利害关系。2、了解关于新闻事实的背景材料新闻事实的背景材料:指与新闻事实有联系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地理特征、科学知识等过去时的材料。作用:帮助读者了解所报道事实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可以增添新闻的活力和厚度。3、了解一些与新闻事实相关的理论知识三、资料准备的渠道1、查阅相关资料2、检索相关传媒的报道3、进行预采访4、平时持之以恒的长期积累四、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西方学者和记者有一种说法认为,访前准备要遵循“十比一”原则。经验丰富的记者一致认为,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三、分析采访对象及其心理特点一、采访对象的特点与分类(一)特点1、具有相当的复杂性。(1)人口特征的角度(2)个性差异的角度(3)个人兴趣爱好的角度(4)个人的人生经历的角度(5)对具体的采访所持的不同立场启示:记者必须因人而异制定采访计划,从而确保采访获得成功。2、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启示:一方面记者在采访前应做更多的知识准备;另一方面,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问后,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倾听上。3、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启示:记者在采访中要巧妙地、千方百计地引导采访对象的谈话,使之合乎记者的采访目的。(二)分类1、当事人:是新闻记者最重要的采访对象。2、知情人:不是行动者,但对新闻事件有一定了解,甚至有可能参与了新闻事件的策划。3、目击者:亲眼目睹新闻事件发生的人。4、有关人士:记者借用他们的言论表现出记者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借助于他们的权威性增加报道的说服力和深度。二、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一)从个性心理层面来分析一下采访对象1、理性外向型:有较强的理想思考能力,不容易受到自己情绪的影响,而且善于与人交流。对策:不宜提问过于频繁,应简洁明确,不宜过多。2、感性外向型:健谈,易受情绪影响,思维较活跃,易谈一些与采访无光的话题。对策:设法保护对方谈话积极性,努力控制谈话主题;记者要学会追问,让谈话始终围绕主题而展开。3、理性内向型:“内秀”,思考深入,不善与人交流,不易把自己所想流畅表达出来。对策:提出精彩问题,并努力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4、感性内向型:内心世界比较丰富,易受情绪左右,不善与人交流,较自闭。对策:注意调节采访气氛,保证采访对象有一个好心情,同时也要找到采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分析导致采访对象紧张、不说话的原因,要从采访原因和性格原因两方面分析。如何缓解采访对象紧张情绪?1、采访对象想谈什么就让他谈什么,记者随声附和就可以。2、记者主动说话,但不要迫不及待地追问。(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采访对象1、热情地配合记者的采访采访对象可能抱着宣传自己的目的,认为报道内容会对他们或者所在单位发展有利。对策:保持清醒,清楚了解对方动机后,观察评价了解到的信息;注意通过其他渠道核实信息,保证新闻的公正性。2、消极地应付记者的采访对象采取这种态度,通常是因为采访与他们没有什么关联;有时消极的态度也很有可能会是媒体或记者本身造成的。对策:记者应当首先取得他们的信任,并采取各种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采访中,通过高质量的问题,了解事件的真相。3、借故回避记者的采访采访对象通常不愿意接受采访,认为采访可能会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或者对他们没有意义。对策:记者应当充分理解这类采访对象的心态,是他们认识到采访的意义和价值;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不经过预约直接去找采访对象。4、故意阻挠记者的采访采访对象知道记者索要采访的内容对自己不利,对所在单位的发展不利,因此想尽办法动用自己的权力甚至暴力,百般阻挠记者采访,甚至威胁、恐吓记者。对策:记者一方面巧妙地躲避采访对象的阻挠,使事实真相公之于众,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自我保护。四、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1、正确确立采访意图(1)采访意图要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2)采访意图要与受众兴趣一致。(3)采访意图要与媒体的报道思想和风格相一致。(4)采访意图要与客观事实本身相一致。2、确立采访意图与“主题先行”(1)采访意图:采访的方向和采访所要达到目标的预设,它有待采访过程去实现或证实。(2)主题先行:记者在采访之前就确立了自己的采访主题,围绕这个主题,他只搜集自己需要的新闻素材而不及其余。二、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1、确定采访顺序和活动安排。(1)确定采访地点(2)确定采访时间(3)确定自己的形象(4)确定采访的次数(5)确定采访的方式2、确定采访的主要方法。(1)访谈(2)开座谈会(3)现场观察(用眼采访)(4)电话采访(5)网络采访(6)隐性采访(7)蹲点(8)民意测验3、确定采访的主要问题及提问顺序(1)明确采访的主要内容(2)确定进入主题的方式(3)确定提问的形式(4)确定提问的顺序(5)确定提问的态度(6)拟定采访的开头、过渡和结尾的方式五、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一、在合适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一)创造合适的采访环境1、影响采访环境的因素:(1)采访对象的身份(2)采访的内容2、努力营造合适的采访环境:(1)选择合适的采访场合和时间(2)注意营造比较融洽的采访氛围(二)创造合适的语境记者应事先对采访对象的爱好有所了解,在采访中尽量谈论他们特别感兴趣的话题,以使采访对象兴奋起来。二、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所谓“侧面迂回”采访,是指先从采访对象的周围或侧面了解其人或其事的情况,然后再找采访对象本人进行深入细致地交谈。1、迂回战术的试用情况:(1)采访对象特别繁忙或因其他以外的原因,一时抽不出时间接待记者的采访,而报道任务又不能拖延,编辑部要限期交稿。(2)采访对象不愿意谈,甚至拒绝接受采访。(3)已经无法找到当事人或被报道对象已经逝世。2、迂回战术的好处:(1)往往会使采访对象对记者的行动表示关注,并最终答应记者的采访要求。(2)如果记者始终无法见到采访对象的庐山面目,迂回战术也能使记者获得足够多的新闻素材,有时甚至比直接采访当事人得到的材料还要丰富,还要精彩。3、两种记者常用的迂回战术:(1)记者通常去采访20至30位采访对象身边的亲人或挚友。(2)记者在采访对象的秘书们身上做文章。4、采用迂回战术应注意的问题:(1)采访中采访对象的选择。(2)得来的材料要多方、认真核实,不可轻信。四、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1)第一种方法,在首次采访要求遭到拒绝后并不轻言放弃,明确表示自己几天后还会登门拜访。(2)第二种方法,使用任何可以抓住的机会进行采访,让采访对象的一些空闲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五、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的机会记者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有时公开的记者身份反而会使他们得不到采访机会,而转化一个角色身份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第三章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一、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提问,是记者运用对话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一、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1、记者的采访活动有着强烈的目的性,每次都有所不同,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2、采访对象的情况极为复杂。3、采访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新的线索,也随时可能冒出新的问题。二、提问的类型1、开放式提问指所提问题比较笼统,采访对象的回答范围广泛,发挥余地较大的提问方式。优点:采访对象可以很随意地回答,发回的空间较大;对记者来说,这种提问也比较省力,且问完后,有一定的喘息时间,来缓和采访气氛。缺点:不利于挖掘关键性材料。用途:一般主要用于采访的开头,以便形成融洽自如的采访气氛,在采访过程中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和调节的手段。2、闭合式提问指所提问题比较具体,采访对象的回答范围狭小,指向性强的提问方式。优点:容易从对方的回答中得到实质性的材料,深入的采访往往是靠闭合式提问完成的。缺点:气氛往往比较严肃、紧张,记者提这类问题较吃力,必须事先掌握大量材料。用途:一般适用于层层追问、深入突破、证实事实等。三、提问的方法1、正面问。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2、侧面探。记者不便从正面提出问题,而是从侧面入手,或者绕个弯子,提些表面看来与访问内容无关的问题,以引发采访对象谈出真实情况的一种提问方式。3、反面激。从逆向提问,通过一定强度刺激的问题,激起采访对象由“要我谈”变成“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4、设问法。记者提出一些假设性问题,或者明知故问,以使采访对象放松戒备,或引发采访对象思考、回答,从而获得或证实原初步掌握但又没有肯定的情况。四、始终掌握采访提问的主动权(一)明确提问目标1、新闻文体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2、记者新闻价值观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3、不同目标受众群体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二)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1、用合适的方式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2、把整个对话有效地控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三)通过追问挖掘事实的新闻价值五、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一)不同采访题材所要求的不同提问方法1、采访题材符合采访对象利益或价值观:提问可以是正面的、直接的,只要循序渐进,理顺逻辑即可。2、采访题材不符合采访对象利益或价值观:采取旁敲侧击甚至利用采访对象谈话漏洞进行提问。(二)针对不同阶层的采访对象的不同提问方法1、平视强势群体:在进行采访时,记者要消除面对强势问题的紧张感,提问宜直接,切中要害,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尖锐和敏感的问题,以得到对方的尊重。2、尊重弱势群体:记者的提问应当以尊重、关怀为基调,问题委婉,谦和,避免提过于尖锐和敏感的问题。3、与一般群体的沟通:记者提问宜直接明确,多用交流切磋的口吻。六、采访应该注意的问题(一)注意提问的逻辑性。(二)提问力求简洁明确。(三)提问有具体的指向性。(四)采访提问的引导艺术。(五)避免说外行话。二、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一、访谈中仔细倾听的作用(倾听:去听,去理解,为随后再现采访对象提供的基本信息做准备。)1、了解事实真相。2、发现新闻线索。3、提供写作思路。二、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1、注意力高度集中2、全面地倾听3、耐心地倾听三、怎样成为职业倾听者1、做好倾听准备2、倾听观点3、倾听支撑事实4、评价对方的发言5、倾听没有说出的话或说出一半的话6、鼓励并指明方向7、显示你正在倾听四、因人而异的倾听1、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者:全面地听,认真听,把握采访对象的意思。2、对想说而说不出者:耐心地倾听,从采访对象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线索。3、对思维活跃爱跑题者:首先用合理的问题将话题圈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4、对处于某种原因讲一半留一半者:学会听弦外之音,把握采访对象以委婉的方式表达的意思。5、对给采访设置障碍者。三、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视觉行为。一、新闻采访中观察方法的内涵机者的大脑及眼、耳、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一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采访方法。二、观察在新闻采访中的具体功能1、获取第一手材料,验证间接性材料。2、获取生动的细节,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3、加深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认识和理解。4、观察不受条件限制,有时是采访的唯一方法。三、观察的内容与方法(一)现场观察的内容与方法1、观察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概貌。2、观察现场事物的动态和细节。(二)人物观察的内容与方法1、观察人物周围的环境2、观察人物的外貌3、观察人物的动作4、观察人物的无声语言四、观察的注意事项(一)明目的(二)多请教(三)抓特点(四)选地点(五)善用脑(四):1、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2、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3、避免听觉刺激对视觉的干扰。4、注意动观与静观相结合。四、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方法一、记录是采访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采访中关于当场记录的争议:1、当场不记2、当场少记,事后多记√3、访问时记得越详细越好结论:所谓少记不是不记,而是记要点,记精粹的话,记生动的话;所谓事后多记,就是在采访结束后,抓紧时间尽可能详细补记,以备遗忘。二、新闻采访中记录的作用1、为整理采访对象的谈话要点,奠定基础。2、可以记录记者随时产生的灵感和思路。3、可以记录记者观察所得。4、可以记录记者非正式采访时的所见所闻。三、记录内容的主要范围1、记要点:指新闻事实的关键材料或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之处。包括:事件的起因、转折及产生的后果,人物及其活动的典型细节,工作的主要经验及教训,重要的背景材料等。2、记易忘点:指时间、地点、人名、单位名称、数字及各类业务的专用术语等。3、记疑问点:采访对象所述的事实与客观实际不符,或与记者掌握的、旁人介绍的有出入,使记者产生疑问。4、记录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指采访对象思想的“闪光点”和能反映其心声、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话语。注意:人物思想和有个性的话语,记者应当逐字逐句如实记录,不能经过记录走样变形。5、记观察所得:采访对象的神情、装束及环境布置等,如手势、相貌、动作变化、服饰、环境布置陈设及天气等自然环境。6、记记者的联想:在听采访对象叙述时,针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材料,记者常会产生一些联想,必须及时简录在所记录的的同类材料旁。四、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技巧1、快速有效的记录2、抓住要点进行记录3、适当的总结4、善用录音设备五、记录的注意事项1、行与行之间的空白要留的宽一些2、字迹应尽可能工整第四章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一、整理采访素材的意义一、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1、及时整理采访笔记,可以帮助记者重新梳理笔记中丰富的内容。2、及时整理采访笔记,也可以防止记者因时隔几日而有所遗忘。二、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1、对采访获得的材料进行反刍2、发现新闻人物的个性特点3、判断采访素材的新闻价值4、理顺写作思路三、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1、写作素材不充分2、新闻信息未经核实二、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一、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1、核对数字、人名、地名等基本信息2、做到对“下锅”的“米”心中有数二、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一)对采访笔记进行补充所包括的内容录音设备中的资料、二手资料以及采访现场未来得及进入笔记的资料(二)采访笔记补充工作解析1、把录音设备中的资料转换成文字2、将记在心里的内容放进笔记3、将二手资料补充进采访笔记三、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一、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一)审视采访对象提供的新闻事实记者通过分析要有选择性地挑出采访对象的适合作为写作素材的叙述,并用简短的文字进行分门别类的概括。(二)拎出相关新闻事实的逻辑主线1、从时间纬度上进行梳理2、因果关系纬度3、矛盾分析纬度二、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1、首先要考虑事实的新闻价值2、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素材3、顾及媒体特点提出的要求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四、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第五章消息文体的写作一、消息文体概述一、消息的涵义1、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概念即指消息。2、消息是关于新闻事实的最为快捷的、撮要式的报道。二、消息的特点新、快、短、平新即时新性,是指消息报道事件必须是新近发生的或已经存在事实的最新变动。快即时效性,是指消息要迅快、及时地报道新闻。短即消息的写作应简明扼要、短小精悍。平就是平实,是指消息要有具体事实。三、消息文体的分类新闻事件的性质: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结构是否完整:结构完备的消息、结构不完备的消息报道的内容:经济消息、时政消息、文娱消息、体育消息按篇幅分:长消息(1000字左右)、短消息(500字左右)、简讯(200字左右)(一)动态消息它是就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作的最具时效性的报道。1、特点:(1)以事物的最新变动为主要着眼点(2)以时新性与重要性为主要的价值取向(3)以突发性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4)以客观叙事为基本特征(5)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主要写作原则(6)要给人以动感和现场感2、写好动态消息的关键:(1)关注事实的从无到有(2)关注事实的从有到变(二)综合消息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报道,是记者就某一现象或问题,在比较广泛的空间范围内进行采访,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写成的消息。1、综合消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1)记者围绕某一个中心,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进行采访,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2)媒体编辑对各媒体就某一新闻事实(事件)所作的报道加以综合。2、特点:(1)它所涉及到的新闻事实往往有一定的隐蔽性。(2)它要通过综合新闻事实来表现新闻主题。(3)注重点面结合,多角度的反映客观事物和人物的面貌。(4)注重背景材料的运用。(5)重视新闻根据、新闻来源的交代。(6)注重分析。(三)述评消息是一种兼有新闻评论与消息两者特点的报道形式。“述”是对新闻事实所作的叙述,“评”是对新闻事实所作的分析评论。1、特点:(1)既叙述事实,又评论分析。(2)事实材料要丰富典型,评论、分析要讲究逻辑,言简意赅。(3)叙述和议论要紧密结合。2、写作关键:促成“述”和“评”的有机结合。二、消息文体的结构一、消息文体结构的特点:1、重要信息提前“亮相”构成重心的前置2、允许不完整的消息结构的存在3、标题和导语的重要性超过主体二、倒金字塔结构(一)什么是:是一种以新闻价值的大小来排列新闻事实的文体结构。(二)特点:1、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2、按照重要程度来安排材料,决定段落层次的顺序。3、它的导语常是部分要素导语,它包含了最重要的事实,具有相对独立性。4、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较简略,每段文字都很简要。5、每段只写一个事实。6、各段落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三)优点:1、便于编辑选稿2、便于编辑对稿件的修改和删节3、便于受众阅读缺点:易于造成程式化、单一化的毛病。(四)适用范围:比较适宜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三、金字塔结构(一)涵义: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自然发展过程安排结构。这种结构适用于前后时间跨度比较小或者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情节或生动细节的新闻事件。优点:1、报道者可以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通过一幕一幕扣人心弦的场面描写牢牢地吸引受众。2、在描述中报道者可以反复强调最为重要的信息,便与受众领会。3、可以使报道产生均衡感。4、便于受众自己得出结论。缺陷:1、开头过于平淡,难以一下子吸引受众。2、篇幅过长则消息的精华可能淹没在长篇的叙述之中。四、倒金字塔和金字塔结合式结构导语先是对新闻事实进行简单的概括,主体部分是一名副其实的“主体”部分,它一般按照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从前到后进行写作。五、并列式结构是指在一个概括式导语之后,消息主体部分由几个相关的新闻事实并列组成的结构方式。六、悬念式结构通常在消息的开端之处设置一个充满悬念的导语,巧妙地点出新闻事实中最精彩或最重要的部分,使受众逐渐增加对事件的兴趣,然后在消息的躯干部分对导语内容进行扩大、深化,最后形成高潮。注意事项:1、新闻题材本身必须具有悬念效果。2、在悬念的层层解读中必须及时给出每一步的关键性事实。七、其他结构(一)对比式结构:重在通过对比,揭示差异,从而突出新闻主题。(二)问答式结构:记者应善于组织问题,报道内容应忠于原意,行文时,也应注意内容的连贯和层次的明确。(三)散文式结构:吸收散文在结构和表达方面的特点,材料和层次安排自由、灵活,语言表达不拘一格。三、消息文本标题的撰制一、标题的涵义及作用标题又称题目,是消息的眼睛,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文字,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作用:1、吸引受众,诱读正文。2、浓缩信息,传递精华。3、画龙点睛,评价事实。4、帮助受众,选择新闻。5、增加文章语言美感。6、为版面润色,增强审美效果。二、消息标题写作的要求(一)准确:其核心是准确地概括消息的内涵,或传递信息,或揭示旨意。1、题文一致,不能题文脱节。2、要准确概括事实,避免产生歧义。3、表达鲜明,不能牵强附会。(二)凝练:简洁明了地传达消息内涵。(三)生动:生动性主要表现为形象性。(四)有“新闻眼”:标题要抓住新闻中最具新闻价值的成分,将其提炼成题目。三、消息标题的不同结构形态(一)单一结构标题:在简短的文字中,触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叙述式,一般是一个句子。广播、电视、网络消息的标题均为单一结构标题。(二)复合结构标题正题:又称主标题、主题、母题,是消息标题的核心部分,通常揭示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受众的信息。可以是实题(报道新闻事实的主要内容),也可是虚题(评价新闻事实)引题:又称肩题、眉题,一般用来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揭示意义等。是虚题副题:又称子题、副标题,一般用来补充、注释和说明、印证主题。一般是实题完全式标题(引题+正题+副题)主引式标题(主题+引题)主题一定是实题主副式标题(主题+副题)复合标题的注意事项:制作复合结构式标题时,要讲究虚实关系。(在复合结构标题中,一定有一个是实题。)复合结构标题的各个标题应当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并且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四、消息标题撰制的技巧技法(一)借用修辞格,增强标题的表现力1、比喻2、对比3、设问和反问4、其他修辞手法5、注意事项(二)运用新鲜活泼的群众口头语言,增强消息标题的鲜活性。(三)借助于标点、符号或数字,增强消息标题的情趣。(四)想方设法求新、求变。四、消息头一、消息头的形式1、讯:主要是指通过邮局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2、电:通过电传、电话、E-mail等形式向媒体传递的新闻报道。播发新闻单位的名称、播发新闻的地点和播发新闻的时间、播发新闻的形式(即“讯”或“电”)二、消息头的作用1、它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2、表明消息来源,让受众判断、选择。3、迫使新闻发布单位谨慎地对待每条新闻,力求客观、详实、新鲜、生动。4、使受众与编辑很容易区别消息与其它文体。五、消息文体导语的写作一、导语的涵义与作用(一)涵义:消息导语是指消息中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实中最主要的内容,并能引起受众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二)作用:1、展示最具新闻价值的信息,起告知作用,起导读、导视、导听作用。2、提供受众最感兴趣的信息,激起阅读、收视、收听的欲望,起吸引受众的作用。3、确定写作的重点,起定调、定音的作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二、导语的类型:归纳性导语、描绘性导语、叙述性导语、议论式导语、提问式导语六、消息文本主体的写作一、主体的涵义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也是具体展示和叙述新闻事实的部分,是提供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的部分。二、主体的功用1、展开作用:完成对标题和导语所涉及的新闻事实(事件)的具体展示。2、补充作用:是对标题和导语所涉及的新闻事实(事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延伸。三、主体的结构1、按重要程度顺序安排层次2、按事件的发展顺序安排层次3、按逻辑顺序安排层次四、写作要求1、紧扣导语,既不重复也不与导语脱节。避免两种情况:(1)与标题、导语重复的内容太多,甚至于好多字词重复出现。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两者不同;同样的意思,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的词汇加以表达。(2)主体与标题、导语的内容相脱节,相游离。2、内容充实、事实典型。主体的写作必须内容具体,不能把空泛的议论、抒情塞进消息;防止罗列事实,平铺直叙,事例要典型七、消息文本背景的写作一、消息背景的涵义及作用(一)涵义:消息背景是指与新闻事实有联系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政治因素、地理特征和科学知识等材料。(二)作用:1、解释说明,令新闻通俗易懂。2、运用背景材料来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注意。3、用背景材料进行对比烘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言明的观点。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6、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受众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7、累加同类事实,开阔受众视野。二、背景材料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坚持服务性原则、坚持必要性原则、坚持简明性原则、坚持灵活性原则、坚持通俗性原则八、消息文本结尾的写作一、消息文本结尾的涵义及作用涵义:一般来说,消息的结尾是指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作用:1、概括作用:对新闻事实(事件)加以概括。2、升华作用:对全篇报道进行升华,画龙点睛。3、启发作用:就报道的事实加以引申,以此启发受众思考。4、补充作用:对前文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事件)予以补充。二、消息结尾的方法1、水到渠成,自然结尾。(倒金字塔)2、首尾关照,巧妙呼应。(综合消息)3、稍加议论,画龙点睛。',)


  • 编号:1700847622
  • 分类:标准规范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14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106026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标准规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