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标准规范 > 诊所操作规范,诊所操作规范制度

诊所操作规范,诊所操作规范制度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诊所操作规范,格式为 docx ,大小 41870 KB ,页数为 29页

诊所操作规范


('北京华方中医诊所毫针针刺技术操作规范一、体位为了使患者在治疗中有较为舒适而又能耐久的体位,既便于取穴、操作,又能适当留针,因此在针刺时必须选择好体位。临床常用的有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仰卧位,侧臣位等。对于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有条件时尽量取卧位,以避免发生晕针等意外事故,:二、消毒包括针具消毒、腧穴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针具可用高压蒸气消毒或75%酒精浸泡30分钟消毒。同时应注意尽可能做到一穴一针。腧穴部位可用75%洒精棉球拭擦消毒,或先用2.5%碘酒棉球擦试后再用洒精棉球涂擦消毒。至于医者手指,应先用肥皂水洗净,再用75%洒精棉球擦拭即可。三、刺法1、进针法在针刺时,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称“刺手”,右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称“押手”。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旁,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②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腧穴表面,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③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拇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喻穴。④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北京华方中医诊所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薄部位的进针,如印堂等。2、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在针刺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同一腧穴,由于针刺角度、方向、深度的不同,所产生的针感强弱、方向和疗效常有明显差异。①角度指进针时的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而定,一般有: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左右垂直刺入。此法适于大部分腧穴。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在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穴位。平刺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于皮薄肉少的部位,如头部的腧穴等。②深度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程度。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在腧穴各论中已有详述,在此仅根据下列情况作介绍。体质:身体瘦弱浅刺,身强体肥者深刺。年龄:年老体弱及小儿娇嫩之体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宜深刺。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关系极为密切,一般来说,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平刺。对天突、哑门、风府等穴及眼区,胸背和重要脏器如心、肝、肺等部位的腧穴,尤其要注意掌握好针刺角度和深度。3、行针与得气北京华方中医诊所行针也叫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而施行的各种刺针手法。得气也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产生得气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患者也会在针下有相应的酸、麻、胀、重感,甚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感觉。若没有得气,则医者感到针下空虚无物,患者亦无酸、胀、麻、重等感觉。深浅失度:此时就要重新调整针刺部位、角度深度、运用必要的手法,再次行针,一般即可得气。如患者病久体虚,以致经气不足,或因其他病理因素致局部感觉迟钝,而不易得气时,可采用行针推气,或留针候气,或用温针,或加艾灸,以助经气的来复,易促使得气,或因治疗,经气逐步得到恢复,则可迅速得气。若用上法而仍不得气者,多为脏腑经络之气虚衰已极。对此,当考虑配合或改用其他疗法。行针手法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①基本手法有以下两种: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把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和中、食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以上两种手法,既可单独应用,也可相互配合运用,可根据情况灵活运用。②辅助手法。是针刺时用以辅助行针的操作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循法:是以左手或右手于所刺腧穴的四周或沿经脉的循行部位,进行徐和的循按或循摄的方法。此法在未得气时用之可通气活血,有行气、催气之功,若针下过于沉紧时,用之可疏散气血,使针下徐和。刮柄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北京华方中医诊所食指或中指爪甲,由下而上的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弹针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后,以手指轻轻弹针柄,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动而使经气速行。搓柄法:是将针刺入后,以右手拇、食、中指持针柄单向捻转,如搓线状,每次搓2~3周或3~5周,但搓时应与提插法同时配合使用,以免针身缠绕肌肉纤维。此法有行气、催气和补虚泻实的作用。摇柄法:是将针刺入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如摇辘护之状,可起行气作用震颤法:针刺入后,左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度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以促使得气或增强祛邪、扶正的作用。4、针刺补泻针刺补泻是根据《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的理论原则而确立的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针刺治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毫针刺法的核心内容。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是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针刺补泻就是通过针刺腧穴,采用适当的手法激发经气以补益正气,疏泄病邪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而恢复健康。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功能状态当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可以起到补虚的作用。若机体处于邪盛而呈实热、闭证的实证情况下,针刺又可以泻邪,而起清热启闭的泻实作用。如胃肠痉挛疼痛时,针刺可以止痉而使疼痛缓解。胃肠蠕动缓慢而呈弛缓时,针刺可以增强肠胃蠕动而使其功能恢复正常。腧穴特性腧穴的功能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有些腧穴具有相对特性,如北京华方中医诊所有的适于补虚,如足三里、关元等;有的适宜泻实如十宣、少商等。针刺手法是促使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条件,是实现补虚泻实的重要环节。5、留针与出针留针:是指进针后,将针置穴内不动,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留针与否和留针时间的长短依病情而定。一般病症,只要针下得气,施术完毕后即可出针或酌留10~20分钟。但对一些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病证,可适当增加留针时间,并在留针中间间歇行针,以增强疗效。留针还可起到候气的作用。出针:出针时,是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轻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并用干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防止遗漏。北京华方中医诊所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一.针刺前的准备1.针具:根据病情部位的不同应选择适宜的毫针。2.部位: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应的穴位做为治疗部位。3.体位:选择患者舒适,医的者便于操作体位。4.消毒:针具:送医院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消毒。患者的部位:用碘伏棉签擦拭选定的的穴位皮肤。医生手的消毒:用肥皂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擦拭.5.环境:清洁卫生无污染,温度适宜。二.针刺的方法(一)持针法:二指持针,三指持针,四指持针,五指持针。(二)进针法:1.进针速度分:速刺法,缓刺法。2.刺入术式分:插入法,捻入法。3.刺押手势分:单手进针,双手进针:爪切法,夹持法,舒张法,提捏法。(三)针刺角度1.直刺90°左右2.斜刺45°左右3.平刺15—25°(四)针刺的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腧穴分布和所要达到的疗效而定。(五)针刺的深度腧穴的针刺深度应根据你年龄、体质、病情、季节的不同而刺入的深度也应有所不同,有些穴位较危险刺入深度一定要谨慎。北京华方中医诊所(六)行针手法1.提插法:上提下插的动作2.捻转法:前后捻动针柄(七)针刺得气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到针下空松、虚滑。(八)留针法毫针刺入人体腧穴留置一定时间称为留针。一般留20—40分钟。(九)出针法用左手持棉签按压针刺部位,右手持针将针慢慢提出皮肤。三.适应症针刺适应范围很广,涉及内外妇儿多个科室病症,以痹症疼痛方面见长。四.注意事项1.选好体位,使患者体位舒适全身放松,留针时不可乱动,以防意外。2.年龄体质有差异,应注意,老人儿童刺激量应小,针刺宜浅。3.针刺时手法应轻巧灵活准确。4.针刺时患者若出现神疲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冷汗甚至意识丧失等晕针情况处理应立即停止针刺,起出所有留针,使患者平卧,可饮用温开水,或掐水沟穴等密切观察病人变化,严重时送急症科处理。5.针后异常感是针刺后患者的穴位出现酸麻胀困重等感觉。属于针刺后北京华方中医诊所一些穴位正常反应,多不必处理,休息即可。严重者用推拿手法训循按局部即可痊愈。五.禁忌症1.孕妇腹部2.血友病,凝血机制疾患,出血性疾患极期3.精神失常患者的其他疾患。4.严重内科疾病发作时不可针刺。北京华方中医诊所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一、评估l、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及既往史。2、体质对刮痧部位皮肤情况。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心理状况。二、目标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三、禁忌证体型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四、告知l、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疹点或癖斑,数日后方可消失。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五、物品准备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盘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疹部位,注意保暖。北京华方中医诊所3、遵医嘱确定刮疹部位。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破损,以免划破皮肤。5、治疗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疹部位从上到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疲点为宜。6、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解手法力度。7、刮疹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北京华方中医诊所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认真检查和询问病人,以确定是否是适应证,有无禁忌证,根据病情拟定治疗方案;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罐具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对病人讲明施术过程中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2.选择体位拔罐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正确的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体位有如下几种。(1)仰卧位适用于头面、前额、胸腹、上下肢前侧及手足部的穴位。(2)俯卧位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3)侧卧位适用于头侧、面侧、肩侧、胸侧、下肢外侧等,除与床接触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4)俯伏坐位适用于头后部、颈项、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5)仰靠坐位适用于头前部、面颜、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3.罐具选择根据病人的体质、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积、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罐具和罐型。4.术前消毒确定治疗部位以后,用热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后拔罐;如果施行针刺或刺络拔罐时,则必须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发,则必须剃光毛发,洗净擦干后再拔罐。北京华方中医诊所5.罐具预热在秋冬季节或寒冷天气里拔罐,须将罐具用火烤或水烫进行预热,使罐具温度稍高于体温为宜。罐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6.观察反应罐具全部拔上后,要不断观察受术者的反应,询问感受,及时处理和调整不适。如吸拔力太大产生疼痛,应适当放气减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负压不够,可起罐后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异常,头晕、恶心、心悸,或刺络拔罐出血过多,必须立即起罐检查处理。7.拔罐时间大型号罐具吸力强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钟;中型罐吸力较强,留罐10~15分钟为宜;小型罐吸力较小,留罐15~20分钟为宜。8.拔罐次数常规治疗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每10次为1疗程;2疗程间隔3~5天。北京华方中医诊所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滞消积等功效。1.目标:1.1缓解疲劳、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1.2通过推拿及穴位按摩疗法,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2.适应症及配穴:颈椎病:阿是穴、天柱、风池、颈百劳头痛:印堂、神庭、鱼腰、太阳、百会、四神聪、风池风府腰痛:阿是穴、肾腧、大肠腧、膀胱腧、委中、阳陵泉3.禁忌症局部皮肤破损、溃疡、感染、烧伤、烫伤、骨折、结核、肿瘤、出血、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开放性的软组织损伤;妇女月经期,孕妇的腹部、腰部、髋部;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者;年老体弱、病重、精神病者、酒后神志不清者;诊断不明确的疾病。4告知按摩时局部相应穴位会出现酸胀的感觉。5.物品准备治疗巾或大浴巾6操作程序:6.1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遵医嘱进行推拿按摩。6.2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北京华方中医诊所6.3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6.4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常用的操作手法有:(1)滚法: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微屈,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处接触推拿部位,以腕关节的连续外旋动作行推拿治疗。本法着力深透,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部位。(2)推法:术者手掌贴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直线单向摩擦,或回旋动作,亦可双手同时向两边分向推动。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3)一指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贴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过腕部摆动或拇指屈伸作有节律的运动。本法要求操作时使病人有透热感或传导感,运用于人体各个部位。(4)拿法:用拇指指腹及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动,动作要求和缓,用力须由轻到重。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腹部和四肢等处。(5)按法: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压。根据着力部位不同,轻重不一,可分按、点、压不同手法,统称按法。此法要求用力要稳,轻重适宜。适用于人体各部位。(6)摩法:以术者的掌面或手指指腹,贴于推拿部位,以前臂带动手掌作环形移动。此法要求动作快而有节奏,每分钟保持在80~120次,使肌肤深层有感应,体表无不适感。多适用于胸腹部。(7)揉法:以术者手掌的大鱼际或掌根、拇指指腹,着力于推拿部位,以腕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作回旋动作,要求用力适度,缓急均匀,适用于北京华方中医诊所全身各部。(8)捻法: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对捻动推拿部位。要求用力均匀,捻动灵活、缓和。本法多适用于四肢小关节。6.5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6.6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做好记录并签字。7.护理及注意事项:7.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7.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7.3推拿前术者要审证求因,明确诊断,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排除推拿禁忌证。7.4推拿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反应,一旦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四肢冷汗、脉细数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推拿,采取休息、饮水等对症措施。7.5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疼痛肿胀较甚,瘀血甚者,宜选择远端穴位进行操作,当病情缓解后,再进行局部操作。7.6为了避免推拿时过度刺激施术部位暴露的皮肤,可以选用一些皮肤润滑剂,如爽身粉、推拿按摩膏、凡士林油等,推拿时涂在施术部位的皮肤上,然后进行推拿。7.7保持一定的室温和清洁肃静的环境,既不可过冷,也不可过热,以防患者感冒和影响推拿的效果。7.8患者过于饥饿、饱胀、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推拿。北京华方中医诊所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1、穴位贴敷技术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药物: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北京华方中医诊所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39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5)消毒:?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2、施术方法1)贴法: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北京华方中医诊所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4)熨贴法: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3、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目前,有些单位尚在探索“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高临床疗效。4、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5、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6、贴敷部位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北京华方中医诊所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40【施术后处理】1)换药: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2)水泡处理: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注意事项】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2)孕妇、幼儿慎用。3)颜面部慎用。4)糖尿病患者慎用。5)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6)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7)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C,以免烫伤。8)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9)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10)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北京华方中医诊所11)贴敷时间和皮肤反应参见附录B。12)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禁忌】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其他注意事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对贴敷期间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患者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应积极就医,控制病情并应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同时,此41疗法的使用要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2、中药熨敷技术【目的】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用物准备】北京华方中医诊所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常用药物:青敷膏、金黄膏、伤科消炎膏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3、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4、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5、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6、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7、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8、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9、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皮肤过敏者禁用。2、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北京华方中医诊所受热后易溢出,42污染衣被。3、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4、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3、冷敷技术冷敷疗法是用冷的物体放置在人身体的某个部位上,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收缩,起到散热、降温、止血、止痛及防止肿胀等作用的一种方法。【操作方法】治疗时,病人取合适的体位(既能暴露需要冷敷的部位,又能舒适地保持一段时间),将预先准备好的冷敷用具放置在患处,每次冷敷大约20分钟。如果使用冷巾、冷袋者,4-6分钟更换1次,以保证冷敷效果,可延长冷敷时间约至30分钟。冷敷完毕后,用于毛巾将冷敷部位的皮肤擦干。【禁忌症与注意事项】一、禁忌症1、外伤处已出现红肿热痛时,不能再作冷敷。2、炎症的后期,不宜冷敷。3、患者在劳累后,感到疲乏时,不宜作冷敷。4、已有水肿者,不能作冷敷。5、禁止在心前区(即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处)附近作冷敷,以避免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而发生危险。6、眼病患者,角膜发炎时,冷敷会加重病情,故不宜用冷敷疗法。北京华方中医诊所二、注意事项1、作冷敷时,要了解病人的感觉,观察患处皮肤的反应,如果有感到不适或疼痛,皮肤发灰,出现紫斑或水泡时,应立即停止冷敷。2、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0分钟为好。如果需要长时间冷敷时,应在每冷敷20分钟后,停敷1小时左右再冷敷,使局部有恢复的时间。3、对老人、幼儿、身体极虚弱者,或失去知觉,或瘫痪病人要特别小心。4、一般冷敷不在肢体的末端进行,以免引起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缺血缺氧。435、对有伤口或手术后以及眼部冷敷,冷敷用具一定要严格消毒使用,以防止污染,引起交叉感染。4、湿敷技术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3心理状况。【目标】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禁忌症】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北京华方中医诊所【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注意事项】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45、熏蒸技术【目的】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等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北京华方中医诊所【用物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及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根据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3、眼部熏洗时,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进行熏蒸,并用纱布熏洗眼部,稍凉即换,每次15~30分钟。4、四肢熏洗时,将药物趁热倒入盆内,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或布单围盖后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泡洗。5、坐浴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上置带孔木盖,协助患者脱去内裤,坐在木盖上熏蒸。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坐入盆中泡洗。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5~20分钟。6、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7、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8、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一般为50?~70?,以防烫伤。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进行。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北京华方中医诊所5、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6、泡洗技术中药泡洗是用中药煎煮取汁泡洗患处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是我国传统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此法操作简单,防病治病有效,且对人体无不良作用,颇为患者接受。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45【适应症】应用不同的中药煎汁泡洗,具有广泛适应证:头晕、头痛、失眠、耳鸣、颈椎综合征、神经衰弱;慢性咽炎、鼻炎、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下肢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趾甲炎、湿疹足癣、足趾变形、下肢静脉曲张;风湿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中风后遗症、肥胖症;胃下垂、便泌等胃肠道疾病;糖尿病、脑萎缩、老年痴呆症。还可用于美容、除斑。【操作方法】药液准备:将准备好的中药放入2000mL水中武火煎煮40min后,再文火煎至1000mL,取汁后再加水2000mL煎至1000mL,将2份药汁放在盆中浸泡患处,药液以泡过患处为度。并可在浸洗过程中进行局部按摩。时间:每次浸泡20,30min,在晨起或睡前进行,1次/d,7d为1个疗程。【注意要点】泡洗过程中若药液冷却,应加热后再用。饭后不能立即进行泡洗,以免影响消化。因为泡洗可加强胃肠蠕动,为保证泡洗的治疗时间,泡洗前应排尽大小便。泡洗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护,详细解释泡洗的作用及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适中,不要直接吹风,最好配以柔和的北京华方中医诊所灯光和音乐,让患者心旷神怡,精神放松。水温保持温热,太冷易引起感冒等不适,太热会烫伤皮肤,尤其糖尿病患者浸泡水温更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及足部外伤者不宜泡洗。足部皮肤皲裂者水温不宜太高,泡洗后擦干应涂上凡士林等。冬天应在膝盖上加盖大毛巾保暖,泡洗后立即擦干双脚,冬天注意足部保暖。泡洗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神志、面色、汗出等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并处理。7、中药灌洗肠技术中药保留灌肠法是以中药汤剂直接灌入直肠并保留,由直肠直接吸收药物,使药物直达病所,达到行气活血,温通经络,清热利湿,祛瘀解毒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按及既往史。2、患者体质情况。3、心理状况。【目标】1、缓解慢性盆腔炎、带下病所引起的腹痛、白带量多等症。2、缓解“泄泻”引起的腹泻、腹痛、粘性液便等症。46【禁忌症】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不宜灌肠。【告知】1、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腹胀或便意感。北京华方中医诊所2、灌肠完毕后卧床休息一小时左右。3、出现腹痛、心慌、气急及时处理。【物品准备】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器一套、弯盘内放消毒肛管(14-16号)、温开水、水温计、石蜡油、橡胶单、治疗巾、棉签、卫生纸、便盆、止血钳、输液架等。按医嘱准备中药汤剂。【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解释目的、方法。嘱病人排空大便。2、测量药液温度,39-41摄氏度,倒入一次性灌肠袋内,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3、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4、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后关闭调节锁,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调节锁,调节滴速,每分钟60-80滴。5、待药液滴完时,关闭调节锁,拨出肛管放入弯盘。用卫生纸轻柔肛门部。6、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臀部小枕可一小时后再撤去。7、整理用物,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2、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摄氏度,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北京华方中医诊所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等。3、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影响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4、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药液一次不要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5、导管闭塞的处理,滴入时如出现闭塞,液体进不去,可转动肛管或将肛管稍拉出一点,或摇动灌肠液以免药液沉渣闭塞导管。',)


  • 编号:1700809674
  • 分类:标准规范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29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41870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标准规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