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世界粮食危机中的俄罗斯,俄罗斯粮食危机最新消息

世界粮食危机中的俄罗斯,俄罗斯粮食危机最新消息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世界粮食危机中的俄罗斯,格式为 doc ,大小 36864 KB ,页数为 8页

世界粮食危机中的俄罗斯


('世界粮食危机中的俄罗斯谢颖一转轨以来俄罗斯粮食生产状况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遇到挫折,致使国家经济发展迟钝,财政严重困难,实行私有化的俄罗斯农业受到很大影响,粮食生产大幅度下降。尤其是1998年,受历史上罕见的旱灾与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俄罗斯粮食严重歉收,总产量为4780万吨,较1997年减产46%,粮食产量无法满足7000万~7400万吨的粮食需求。由于供应出现严重缺口,国内粮食储备量又很少,俄不得不向美国、欧盟等提出粮食援助。仅1999年、2000年两年,俄罗斯接受粮援与进口粮食约1200万吨。大量接受粮援和进口粮食,使俄罗斯的国际处境颇为尴尬、被动,也加重了已十分拮据的俄罗斯政府的财政负担。农业与粮食问题成为俄罗斯面临的一个复杂而又棘手的难题。1998年之后,俄罗斯政府调整了改革措施,转向重视粮食生产,加之宏观环境的改善,粮食产量开始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农业危机开始出现缓解的势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俄罗斯分别生产粮食5470万吨、6450万吨和8490万吨,连续3年粮食增产,使俄罗斯逐渐摆脱了粮食依赖进口的局面。2001年下半年,俄罗斯粮食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开始有了部分出口。2001年7月~2002年4月,俄出口小麦与粗粮约430万吨(进口175万吨)。这是俄罗斯在近10年内第一次由粮食进口国转变为粮食净出口国,粮食供应也上了新的历史台阶。2002年,俄罗斯粮食产量达8660万吨,粮食出口1850万吨,成为当年第五大粮食出口国。2003年,俄粮食产量为6720万吨,同比增长-22.4%。2004~2007年俄粮食产量分别为7810万吨、7820万吨、7860万吨和8180万吨,同比增长16.2%、0.1%、0.5%和4%。其中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产量为4940万吨,同比增长9.7%。按美国农业部口径计算,2006/2007年度俄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6%左右,是继欧盟、中国、印度、美国之后的第五大小麦生产国。粮食出口能力也逐渐增强。据俄罗斯农业部公布资料显示,2004~2007年,主要粮食作物出口量分别为586.9万吨、1225万吨、1115.3万吨和1200万吨;2007年7月~2008年1月,俄罗斯共出口粮食为1290万吨。其中小麦为1170万吨,占出口总量的90%。预计2007/2008年度俄粮食出口可达1500万吨。由此可见,转轨以来,俄罗斯粮食生产经历了从粮食危机到自给,从粮食进口到出口,至今基本保持较为平稳态势,其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地位不断巩固。二全球粮食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进入2006年,全球粮价呈现加快上升的态势,玉米、小麦、大豆、大米四大主要农产品轮番涨价,均创历史新高。2006年,玉米价格率先上涨。2007年,小麦、大豆价格涨幅都超过50%,继续推动粮价上涨。2008年以来,大米价格在短短的四个月内上涨三倍多。国际粮价上涨通过传导机制影响世界各国粮价,即很多国家的粮价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同时致使全球与粮食有关的商品价格产生连锁反应。就俄罗斯而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粮食市场与其国内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粮价上涨不可避免地对俄粮食市场产生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一)加快了物价上涨指数俄罗斯农业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全球粮价上涨,俄罗斯国内粮价呈现上扬趋势。2007年上半年,俄罗斯粮价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一倍。其中,俄罗斯三级小麦最高价为每吨8600卢布(1美元约合23.3卢布),四级小麦最高价为每吨7650卢布,黑麦最高价为每吨6300卢布。俄罗斯农业部部长戈尔杰耶夫最近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俄国内粮价峰值已在2008年4月中旬出现,每吨为9500卢布(1美元约合23.7卢布)。目前这一价格正在回落,预计将在7月份降至每吨6000卢布后趋于稳定。受粮价上涨影响,俄罗斯国内的食品价格涨势迅猛。根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2007年,俄食品价格总体上涨15.6%(牛奶价格上涨30.4%,葵花子油价格上涨52.3%,面包价格上涨22.4%,果蔬类价格上涨22.4%),居民有偿服务价格提高13.3%,非食品类商品价格提高6.5%。进入2008年,各种价格指数依然呈现上涨趋势。2008年第一季度俄罗斯食品价格涨幅为6.4%,高于欧盟国家的1.8%。蔬菜和水果的价格上涨了23.5%和14.9%,面包和大米价格上涨了6.9%。消费价格指数平均上升了1.5%。伴随着自2007年10月底冻结居民主要食品价格的措施开始至2008年5月初食品价格的全面解冻,俄罗斯的食品价格一直在政府的强力制约下运行。这一举措结束后,在世界食品价格飙升的大背景下,未来的食品价格就可想而知了。(二)加重了畜牧业生产压力众所周知,面包是俄罗斯人的主食,但是最近接近四成的涨幅让俄罗斯人觉得这种最普通的主食不再普通了。其价格大幅上涨,在俄罗斯百姓中造成一定的恐慌。然而,令俄罗斯专家学者们更为担心的是,由粮食需求风潮引起的价格上扬更多的不是反映在面包价格上,而是肉类和牛奶的最终价格。这会给俄食品价格带来更为沉重的打击。根据当前粮食市场行情,俄罗斯人对面包的消费量正逐渐减少,同时,肉类价格正出现波动。粮价上涨导致饲料价格上扬,这增加了农民饲养牲畜成本,而饲料费用占肉类成本的70%。根据俄罗斯农业部的数据,2007年俄罗斯肉鸡宰杀数同2005年相比增长了14.4%,69个地区的鸡肉产量有所增加。俄农业部预计,到2012年,农业生产整体上每年增长4%,畜类增长5%。《新闻报》说:“但是这一计划可能落空。随着世界粮价的上涨,俄罗斯谷物价格从来没有如此之高。每吨谷物饲料的价格平均为8500卢布,每吨大麦饲料的价格平均为7200卢布。而一年之前的价格分别为3800卢布和3850卢布。”“畜牧行业人士表示,目前每公斤猪肉的出厂价格为90卢布,但饲养的花费为54卢布,工人工资为13.5卢布,电费为9卢布,其他材料、折旧、间接组织服务费用和税收大约为13.5卢布。也就是说,利润为零。”可见,谷物价格的急剧上涨正在威胁国家农业优先项目的实施,鸡和猪的饲养将变得非常昂贵。至于牛肉的供给一直以来更多的是依赖进口。2008年1月10日在加里宁格勒举行的发展农工综合体会议上,时任俄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的畜牧业仅能保证自己国家60%的肉产品需求量(这只是官方统计数字,而实际上会更低)。余下部分就被迫需要进口。在进口过程中会碰到包括世界食品市场价格不稳在内的一些风险。”俄农业部部长戈尔杰耶夫也曾指出:“我们对进口增长表示担忧,首先是乳制品和肉制品。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些问题,农业生产增长可能停止。”尤其在当今世界粮价大幅上涨带动物价大幅波动的形势下,使本不十分景气的俄罗斯畜牧业雪上加霜。(三)加剧了国内通胀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粮价上涨而引起的物价大幅上升的影响,俄罗斯通胀一再冲破警戒线。俄政府2007年年初确定的目标是在2007年将这一指标控制在8%以内。而据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数据显示,2007年通胀率为11.9%。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数字与客观实际还可能相差很远。以干酪为例,干酪是俄罗斯人最普遍食用的乳制品,官方统计涨幅最高的地区是伊万诺沃州(涨幅为27.4%)。来自海参崴的消息说,商店里的干酪已经从每公斤130卢布上涨到210卢布,即涨幅超过60%。俄罗斯媒体指出,应该从通胀率中划分出“个人通胀率”。全俄民意调查中心负责人瓦列里·费多罗夫曾指出,目前,32%的俄罗斯人把25%~49%的收入用在吃上,41%的人在吃上的费用占收入的50%~74%,剩下16%的俄罗斯人的食品消费则更是高达收入的75%以上。可见对于将近60%的俄罗斯人来说,其在食品方面的支出要占其总收入的50%~60%,如果食品价格上涨50%,那么很显然,其食品消费将减少一半。对于这一大部分群体来说,对通胀率的感受不会停留在对官方数字的感受水平上,而是具体的在商店里要支付的商品价格水平上。鉴于此,俄罗斯人对于粮价上涨所引发的相关食品价格上涨的反应也更为敏感。“空锅游行”便是由普京政权的反对者组织的,他们抗议俄罗斯食品价格的飞涨,指责政府未能有效地应对俄罗斯的通胀,旨在破坏迫在眉睫的俄总统大选。从这一层面上来讲,全球粮食危机带给俄罗斯的不仅仅是物价的上涨,还有更深远的社会影响。(四)加速了农用土地的买卖和租种国际粮价的上涨,使农产品正在成为供不应求的商品,生产农产品越来越有利可图,这不仅带动了农民种粮的热情,还使农耕用地成为争夺的目标。在俄罗斯已经有一些公司看准这一商机,开始投资购买并出租农用土地。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这种供小于求的局面将使2009年地价大幅上涨。目前在俄罗斯大面积农用土地的市场价格基本上为每公顷500~800美元,粮食丰产区地价为每公顷1500美元,而农用土地租金通常不到地价的10%。1993年俄罗斯大规模推行土地私有化,目前农用土地30%为个人所有,1.6%为法人所有,其余为国家和地方所有。俄罗斯2002年通过的《农用土地流通法》规定农用土地可自由买卖,但外国人不能购买农用土地,只能租用,租期最长可达49年。三世界粮食危机下的俄罗斯战略为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挑战,保证本国粮食市场价格的稳定,俄罗斯政府采取了冻结价格和关税调节的措施(调高关税对粮食出口进行限制,降低主要进口商品关税以满足内需),同时,政府还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政策:俄罗斯农业监督局对外国生产者开放本国市场。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物价上涨给国内带来的通胀压力,但实质上却无法阻止价格的上扬。面对世界粮食危机,即危急与机遇并存,俄政府力求把握这一机会,立足长远,恢复俄罗斯20世纪初世界粮食出口大国的辉煌。这主要表现在:(一)政治上,作为巩固其国际地位的砝码20世纪初,俄罗斯是世界粮食出口大国之一。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宏观经济的滑坡及对农业投入的不足,导致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但重建世界粮食出口大国的地位依然是其发展经济、扩大国际政治影响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伴随着俄经济好转,政府逐步加大了对农业扶持力度,粮食生产得到较快发展,粮食出口不断增长,俄罗斯逐步恢复了自己在世界粮食出口市场上的地位,现已步入世界最主要的粮食出口国行列。尤其是在全球粮食危机肆虐的今天,俄罗斯在保证内需的前提下,又保证了一定量的粮食出口,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了它的实力。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恩戈齐·奥孔约—伊维拉(NgoziOkonjo-Iweala)认为,俄罗斯短期内可作为捐助国,满足世界对粮食的紧急需求,随后它的作用可能增强;俄罗斯还是为世界粮食危机提供中长期重要机会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俄罗斯在世界粮食市场的地位不断提高,其国际影响也在不断扩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农业部部长阿列克谢·戈尔杰耶夫于2007年6月在俄罗斯—乌克兰农工综合体问题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成立“粮食欧佩克”的构想。(二)经济上,作为复兴其粮食经济的动力俄罗斯土地资源十分丰富。总面积为1707.73万平方公里,农业用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3.8%。俄拥有全世界10%的耕地,其中50%的可耕地为黑壤。据2000年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的统计数字,1999年俄拥有的土地总面积为6.999亿公顷,农业用地1.976亿公顷,其耕地面积为1.209亿公顷、草场牧场面积为7260万公顷。俄罗斯人均耕地面积为0.84公顷(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多达0.94公顷)。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成为俄罗斯复兴粮食经济的基础和前提。进入2007年,全球粮食紧缺活跃了俄罗斯农用土地市场,刺激了农业土地的买卖、租种和开发,使农民意识到有利可图,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力求复兴俄罗斯粮食经济的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时机,不遗余力地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来保证复兴计划的实现。根据《俄罗斯2008年至2012年农业发展规划》,俄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在2008~2012年的5年间,向农业拨款1.1万亿卢布,扶持和促进农业发展。根据规划,在未来的5年中,俄粮食产量预计将逐年稳步提高,2012年小麦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为此,俄政府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对农业的投资,进一步增加对农业贷款利息的补贴,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同时为大、中、小农业企业参与竞争创造平等条件。该规划的目标是,使俄罗斯农业产值年增长4%,畜牧业产值年增长5%。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巴尔瑙尔全俄农业大会上强调:“加强俄罗斯生产者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目前我们拥有实施这项战略任务的所有方法。”主要参考书目:1.方康云:《面对世贸组织的俄罗斯农业》,《世界农业》1997年第8期。2.陈旭光、张小峰:《俄罗斯农业发展前景浅析》,《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2期。3.朱明德、王静美:《俄罗斯粮食经济的复兴及其启示》,《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4.朱行:《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及分析》,《世界农业》2007年第12期。5.张丽君:《俄罗斯粮食生产情况及对中国的启示》,《粮食科技与经济》2007年第4期。6.http://gov.ru7.http://www.gks.ru8.http://www.economy.gov.ru(责任编辑:李丹琳)(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年第11期',)


  • 编号:1700774858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8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36864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