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关于黄浦区打造“10分钟生活服务圈”的思考

关于黄浦区打造“10分钟生活服务圈”的思考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关于黄浦区打造“10分钟生活服务圈”的思考,格式为 doc ,大小 21504 KB ,页数为 4页

关于黄浦区打造“10分钟生活服务圈”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关于黄浦区打造10”分钟生活服务圈的思考作者:曹晶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44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渐成为基层工作的重要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实《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及《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提出的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发展目标,黄浦区提出“了打造10”分钟生活服务圈的目标。“一、10”分钟生活服务圈的内涵黄浦区一直以来主动融入上海发展大局,作为上海市公共设施和服务发展的大区、强区,“”在教育、文化、卫生、民生改善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围绕经典黄浦、精品城区建设,“区政府提出了打造10”分钟生活服务圈的目标,将有力促进城区服务业能级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为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城区文化活动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城区环境面貌更加宜人,对于把黄浦打造成宜商、宜居、宜业的精品城区,把黄浦建设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和卓越的全球城市核心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0”分钟生活服务圈简单讲,就是按照成年人步行10分钟可以达到的空间范围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服务。具体包括三个维度:一是空间维度。即以每个社区为一个研究基本单位和圈内圆点,分析在500米步行可达的范围内,如何有效地配置各项公共服务资源和生活配套服务,使黄浦区在2035年以前每个居民出社区步行10分钟的范围内配备各项基本服务设施。二“是功能维度。即每个10”分钟生活服务圈不仅各项硬件设施要配置到位,软件服务也要完善,生活服务圈的功能上需要明确定位,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每个生活服务圈内应有一个中枢机构对整个生活服务圈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三是效率维度,在十分钟内,社区居民可以到達生活服务场所,同时,对于本社区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够行动的居民,生活服务需求要能在10分钟内快捷送达。“二、10”分钟生活服务圈的主要内容“10”分钟生活服务圈以聚焦民生作为主要任务,以提高黄浦区的居民、职工、游客等群体在生活服务方面的便利度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推动黄浦区的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提升,使百姓生活更加便捷,医疗、教育、文化、养老、交通等各项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另一方面,全面提升城区的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我区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各类不同的社会群体共存,聚焦服务民生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高品位的服务需求。(一)生活便利“”“”生活便利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上。具体看,在衣方面,生活中所需的服装鞋帽类可以在超市、服装店或服务点可以买到商品或服务,保证不会因为穿着短时间买不到影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响生活。在食方面,首先要满足社区的菜篮子需求,让社区居民每天能够买到新鲜且无公害的蔬菜水果、米面粮油,这个主要市依靠超市和菜市场提供;同时,还需要提供安全、便捷、可口的餐饮服务,这种提供不仅包括居民到实体点就餐,还包括网上送餐服务,能够保证在10“”分钟路程内即可送达,同时对食品提供方需要提供安全监管、可溯源。在住方面,提供宜居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特别是改善住房困难居民的居住条件,这需要借助市场的力量,破“”除日益明显的城区二元结构的矛盾,改造旧式里弄,拆除危棚简屋,根据居民的实际情况,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征收安置住房的住房保“”障体系和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在行方面,提供多元综合的交通网络,满足居民快行、慢行的出行需求,为居民通勤、旅游、购物等提供便捷、舒适、高效的出行条件,同时,还要提供相应的停车场,满足居民对停车位的需求。(二)健康活动便利打造10分钟生活服务圈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健康促进功能,提供的便利条件主要有:一是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宣传,向广大居民群众广泛宣传清洁环境、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等知识,积极引导居民自觉革除乱停、乱扔、乱贴、乱搭、乱吐等不文明现象,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提供健康活动场所和设施,保证居民能在10分钟即可到达健身活动场所,不仅包括体育健身设施还包括文娱活动设施等,且提供的健康设施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时间段的要求;三是组织健康活动,组织的健康活动应该多种多样,包括定期不定期举办健康讲座,让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开展各种武术、舞蹈、书法等的培训课程,组织各种体育比赛活动和文娱表演活动,让居民在运动种收获健康,收获快乐。(三)医疗便利生活圈里的医疗便利主要服务在常见病首诊、老年人口的长期看护、慢病管理等方面,以预防保健和全科医疗为主,是基层医疗的基石,发挥基层医疗守门人的作用,也是更好的实行分级治疗的关键。在医疗机构的供给模式上,考虑到公共安全性质,主要以公办为主,私人诊所为补充的模式,对于基本常见病首诊的救治,主要由公办医疗机构提供,包括卫生所、社区医院等,就诊流程简单化、标准化,不必提前预约,价格透明、收费低廉。对于口腔、康复、慢性病调理等方面,则以特色专科、专属的私人诊所提供为主;对于老年人口的长期看护,则可以采用公办民营的方式,政府可以提供必要的场所,市场机构提供服务,对服务内容、服务价格进行严格的管制,以此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条件的居民医疗需求。(四)帮扶便利帮扶是实现社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帮扶对象主要是社区内困难居民和生活圈困难的市场参与组织,对社区居民帮扶的内容包括:生活困难、教育困难、养老困难、就业困难、以及紧急解困等,这主要通过社区服务站或便民服务中心提供。对于生活困难的群众,特别是支内回沪、重残无业、三无对象的居民,及时提供民政救助,并每年调整补助标准,协助提供就业机会;对于子女教育有困难的情况,主要针对处于上幼儿园或者即将进入幼儿园的子女,在完善社区幼儿园建设的同时,要完善早托所供给,为一些不够上幼儿园年龄又缺少长辈照顾的孩子们能够有效托护;对于居家养老的居民,社区可以提供介护养老服务,对于独居的老人,安置智能系统,对老人进行监护,对于无法饮食自理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保证在10分钟内送达;社区服务的完善自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包括入户上门服务,早托所的儿童看护服务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基层群众的就业问题,同时,社区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势,发布一些就业机会。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生活紧急的事情,火灾隐患、突发疾病、突发意外等,因此在紧急解困方面,社区能够提供在10分钟内及时赶到现场,先做基本处理和控制,无法专业处理的,再紧急联系专业机构,保证事件及时知情、控制、不耽搁。对于生活服务圈内的市场参与组织出现的经营困难,社区可以根据提供的服务性质进行帮扶,对一些具有公共性质服务且市场化经营难以维持的服务,可以提供一定的补贴。(五)信息便利提供的便利信息,涉及到百姓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这需要利用计算机全面、准确、可靠、及时的记录、处理和传递这些信息,对此,要以实现社区互联、智能感知、数据开放、融合应用为目标,建立社区基础数据采集和交流平台。一方面,社区管理者可以将与居民相关的国家或本地区的最新政策规定以及社区的通知发布到平台上,同时对社区进行环境检测、食品监控、卫生防疫等领域的信息进行采集和管理,在社区平台上及时公布;另一方面,社区居民所想所愿,也可以将信息直接反映到平台,让社區或服务供给方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进而能够及时尽力得到解决;同时,居民之间、社区管理者和居民之间、生活服务圈的参与组织和居民之间都可以通过平台相互交流,增进社区融合,从而全面实现社区的智慧化服务,营造宜居、普惠的智慧生活。三、关于黄浦区打造10分钟生活服务圈的建议当前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新时代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广泛,要求也更高,既需要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需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不断提升和完善。在黄浦区打造10分钟生活服务圈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通过更加平衡、更为充分的发展来不断满足黄浦区老百姓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为了打造好服务完善、功能齐全的10分钟生活服务圈,需要按照《上海市城市总规划(2017-2035年)》和《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的总要求,结合黄浦区的实际发展情况,设定明确长、中、短期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黄浦区城市发展规划实施细则,以2035年为时限,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实施。(一)做好远期规划建议由区发改委牵头,制定《黄浦区10分钟生活服务圈建设发展规划(2019-2035年)》。考虑到黄浦区作为老城区,老龄化以及城市二元结构等问题特别突出的特点,长期规划在制定过程中要科学统筹,合理规划,突出解决区内这些长期、重点和复杂的问题,注重从制度着手,建立覆盖全区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家庭医疗服务体系、社区自治体系等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在规划制定中需要注意避免在公共资源和功能布局中存在冷热不均、密度不均的问题;明确行动主体和部门协调机制,避免出现工作重合,甚至冲突的问题。(二)确定中期目标在制定远期规划的同时,建议确定中期发展目标,明确到2030年用10年左右时间,黄浦区内各个社区生活圈内要基本建立起完善的硬件公共生活设施,包括体育健身设施、文娱活动场所、养老托幼机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等。搭建起社区智能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以泛在、融合、智敏为特征的智慧社区建设,聚焦智慧治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重点领域运用,推动信息技术与黄浦区发展全面深入融合,最大限度地释放信息生产力,使智慧社区触手可及;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构建起完善的城区综合管理系统,完善公共安全和应急联动平台,具备系统分析和预警预判功能,将黄浦区打造为国家级智慧城区。培育起多元主体共建系统,完善服务内容,形成包括交通出行服务、家政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信息速递等共建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明确近期任务1.建议制定《黄浦区10分钟生活服务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明确全区各部门近期工作任务和职责。争取用三年时间,通过强化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解决当前黄浦打造10分钟生活服务圈建设硬件和软件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问题,比如瑞金二路街道菜场缺少问题、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问题以及0-3岁儿童托幼问题等,补齐落后社区的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2.完善养老托幼服务机制。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针对本区比较突出的养老问题,要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对此,社区可以自行组建或者外包给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并制完善的服务制度,明确养老介护服务内容,收费标准,伺服人员资质以及每位伺服人员服务老人的数量等,保证精准精细服务;对生活圈内为老人供餐的机构,社区需要采用准入制度,由伺服人员通过互联网平台等手段,采集所服务老年人每日每餐需求,并将信息反馈给供餐机构,便于供餐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3.“明确保障措施。一是提供组织保障。建议设立黄浦区10”分钟生活服务圈建设办公室,负责协调推进各项任务;二是提供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明确每年的资金预算和具体项目的资金安排,保证硬件设施、服务场所建设的资金需求;三是提供人才保障。建立和充实服务队伍,包括养老服务人员、幼儿师以及社区的卫生员等。4.建设智慧社区生活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社区APP平台,对社区居民的需求在平台发布,形成P2P服务模式,对社区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及时公布,便于社区居民使用;二是与菜篮子配送机构以及准入的生活圈餐饮机构建立合作,通过平台公布每日提供的菜品和价格,满足一些居民足不出户的需要;三是在社区里建立智能生活服务终端,包括各种生活缴费和查询,满足居民足不出区的便捷需要;四是对于社区内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可以根据需要安置监控系统,让社区专服人员及时了解老人在家里的动态,遇到突发事件,可以及时救助。“总之,在打造10”分钟生活圈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远期、中期、近期目标之间的关系,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稳步推进,逐步实现不同阶段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时要处理好不同组织、“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各相关主体的合力,从而共同推进10分钟生活服”务圈的不断完善。基金项目:“注:本文系上海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课题(决策咨询类)关于H‘区打造十分钟生活服’”务圈的问题和对策思路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学校)',)


  • 编号:1700771080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4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21504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