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09-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原文和辅导)(终稿)

09-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原文和辅导)(终稿)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09-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原文和辅导)(终稿),格式为 doc ,大小 45568 KB ,页数为 5页

09-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原文和辅导)(终稿)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1915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参看拉萨尔的《赫拉克利特》一书第3篇(《论认识》)开头所引的斐洛关于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话①),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之一,甚至可说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黑格尔也正是这样提问题的(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经常为此绞尽脑汁,并跟赫拉克利特即跟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作斗争②)。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对于辩证法的这一方面,通常(例如在普列汉诺夫那里)没有予以足够的注意:对立面的同一被当做实例的总和“例如种子”;“例如原始共产主义”。恩格斯也这样做过。但这是“为了通俗化”……,而不是当做认识的规律(以及客观世界的规律)。在数学中,+和-,微分和积分。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在物理学中,正电和负电。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对立面的同一(它们的“统一”,也许这样说更正确些?虽然同一和统一这两个术语的差别在这里并不特别重要。在一定意义上二者都是正确的),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要认识在“自己运动”中、自生发展中和蓬勃生活中的世界一切过程,就要把这些过程当做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第一种运动观点,自己运动,它的动力、它的泉源、它的动因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按第二种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第一种观点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第二种观点是活生生的。只有第二种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注意:顺便说一下,主观主义(怀疑论和诡辩论等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论说来,相对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中、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的发展(既是生长又是运动)。一般辩证法的阐述(以及研究)方法也应当如此(因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辩证法在马克①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55卷第300页。——编者注②见列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2版第55卷第313页)。——编者注1思看来只是辩证法的局部情况)。从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的等等东西开始;从任何一个命题开始,如树叶是绿的,伊万是人,茹奇卡是狗等等。在这里(正如黑格尔天才地指出过的)就已经有辩证法:个别就是一般(参看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施韦格勒译,第2卷第40页,第3篇第4章第8—9节:“因为当然不能设想:在个别的房屋之外还存在着一般房屋。”这就是说,对立面(个别跟一般相对立)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过渡而与另一类的个别(事物、现象、过程)相联系,如此等等。这里已经有自然界的必然性、客观联系等概念的因素、胚芽了。这里已经有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因为我们在说伊万是人,茹奇卡是狗,这是树叶等等时,就把许多特征作为偶然的东西抛掉,把本质和现象分开,并把二者对立起来。可见,在任何一个命题中,很像在一个“单位”(“细胞”)中一样,都可以(而且应当)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胚芽,这就表明辩证法本来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而自然科学则向我们揭明(这又是要用任何极简单的实例来揭明)客观自然界也具有同样的性质,揭明个别向一般的转变,偶然向必然的转变,对立面的过渡、转化、相互联系。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正是问题的这一“方面”(这不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问题的实质)普列汉诺夫没有注意到,至于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更不用说了。不论是黑格尔(见《逻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中现代的“认识论者”、折中主义者、黑格尔主义的敌人(他不懂黑格尔主义!)保尔·福尔克曼(参看他的《认识论原理》第……页)都把认识看做一串圆圈。哲学上的“圆圈”:是否一定要以人物的年代先后为顺序呢?不!古代:从德谟克利特到柏拉图以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文艺复兴时代:笛卡儿对伽桑狄(斯宾诺莎?)。近代:霍尔巴赫——黑格尔(经过贝克莱、休谟、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包含着从每个成分发展成整体的哲学体系),——这就是它比起“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来所具有的无比丰富的内容,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从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不过是胡说。相反地,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片面地、夸大地、überschwengliches(狄慈根)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唯心主义就是僧侣主义。这是对的。但(“更确切些”和‘除此而外”)哲学唯心主义是经过人的无限复杂的(辩证的)认识的一个成分而通向僧侣主义的道路。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而僧侣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当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2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选自《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卷第148—152页辅导《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哲学笔记》中一篇完整的笔记式短文,是他的哲学研究工作的理论总结。在这篇短文中,列宁针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形而上学和诡辩,提出并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性文献。学习《谈谈辩证法问题》,对于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论,坚持辩证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文共二十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问题。一、辩证法的实质(第1—12段)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对问题的这一方面“没有予以足够的注意”,所以对立统一规律在他那里“不是被当作认识的规律(以及客观世界的规律)”,而是“被当作实例的总和”来研究。为什么说对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呢?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的、最普遍的规律。“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科学史是人类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发展史。列宁列举了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社会科学中都存在着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之后,得出结论说:“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既然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具有对立的倾向,那么,“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和蓬勃的生活,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第二,是否承认对立统一,是两种发展观根本对立的关键。列宁说,“有两种基本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前者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由于它们的这一根本对立,所以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自己运动”,而形而上学则把事物发展的源泉归于外部、从而导致上帝创世说;辩证法承认发展是“旧东西的死亡和新东西的产生”,因而是“活生生的”,而形而上学则否认发展是飞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因而是“死板的、贫乏的、枯竭的”。由于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对立面的统一,所以列宁说,抓住了对立统一“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就为理解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提供了一把“钥匙”。第三,为着更好地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还进一步分析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间的关系,即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斗争性的绝对性和同一性的相对性,说明了它们二者是有差别的,但它们是不是不具统一性呢?列宁说,“在(客观的)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的辩证法来说,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来说,相对只是相对的,是排斥绝对的”。相对中有绝对,绝对的斗争性和相对的同一性不是绝对排斥的,这说明它们之3间又是具有统一性的。只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理解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相对和绝对的关系,才能同主观主义和诡辩划清界限。二、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13—15段)列宁从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相一致的原则出发,得出了“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重要结论。这一重要结论的提出,不仅有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成分作为理论来源,而且有当时的历史背景。恩格斯逝世后,自命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二国际的首领们污蔑马克思主义没有自己的认识论基础,企图用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等时髦的认识论来偷换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用东拼西凑的“实例”来篡改、歪曲辩证法,把辩证法变成最下贱的诡辩术。列宁正是针对着这种歪曲,才提出这一重要结论的。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根本不需要任何时髦的认识论来充当自己的哲学基础。因为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改造过来的并运用于《资本论》等著作中的唯物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列宁说“正是问题的这一‘方面’……普列汉诺夫没有注意到。“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一论断的含义是:一方面,应当从辩证法理解认识论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必须从认识论去理解辩证法的性质。只有在二者的统一中辩证法和认识论才能够成为科学的理论。这就是说:第一,辩证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就是认识客观事物本身的辩证发展过程,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根本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列宁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叙述方法作典范,说明了这一问题。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是从“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开始的,这一分析从最简单的现象中展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从而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资本论》的认识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列宁认为,“一般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也应当如此(因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辩证法……只是辩证法的局部情况)”。第二,认识、认识对象、认识过程,都是按辩证法的规律发展的。列宁说:“辩证法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人类认识的任何一个命题都有辩证法,不仅有个别和一般的辩证法,而且有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的辩证法;“客观自然界也具有同样的性质”;认识向客体的运动,从来只能是辩证地进行的。“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应当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的”。从列宁的这些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认识的本性是辩证的,离开了辩证法,就绝对不能正确地了解所研究和认识的客体。认识论就是关于认识的辩证法的科学。三、认识的“圆圈式”发展及唯心主义的根源(第16—20段)对于辩证法为什么是认识论,我们还可以从列宁对认识的“圆圈式”发展及唯心主义根源的分析中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列宁依据唯物论的反映论思想,对黑格尔概念的圆圈运动作过精辟的分析,他说:“认识向客体的运动从来只能是辩证地进行的:为了更准确地前进而后退。相合线和相离线:彼此相接触的圆圈。交错点=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在这里,列宁揭示了圆圈式运动的内容和根源,它表明认识和客体并不是两条平行线,相反,认识是以运动客体为中轴而上下波动的曲线。认识在这种波浪式的运动中必然形成许多由半圆构成的圆圈。认识和客体的交错点就是真理,就是认识“同实在事物的无限多的方面中的一面相符合”。这种符合的“标准(=实践)”。列宁还说,“这些交错点是矛盾的统一,就是说,在运动(=技术,历史等等)的一定环节上,存在和非存在这两个消逝着的环节在一刹那间相符合”(同上)。列宁的意思是说,真理,即主客观的交错点,亦即相符合,是认识同客体的动态的符合,是一刹那间相符合,而马上又分离;概念的稳定性和抽象性同事实的变动性和具体性的矛盾,使得真理性的认识只能是跳跃式的前进;认识的跳跃式表现为认识史中真理和谬误的不断转化和更4替,从真理性的认识、亦即主客观的交错点或相合线上向谬误、即相离线的转化,是后退;从谬误、即主客观的相离线上向真理、即交错点上的转化,是前进;这种前进和后退的两种运动相互衔接,构成了认识的一串圆圈。列宁把这种认识运用于对哲学史的考察,具体地划出了哲学史上的几个圆圈:古代:德谟克利特——柏拉图——赫拉克利特。文艺复兴时代:笛卡儿——伽桑狄——斯宾诺莎。近代:霍尔巴赫——贝克菜、休谟、康德——黑格尔。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列宁把整个哲学史看成一个大圆圈,在这个大圆圈中,上面说的每一种思想的发展,又都成为“整个人类思想发展的大圆圈(螺旋)上的一个圆圈”,而每一个“圆圈”又都不断地分裂为新的更小“圆圈”,构成“圆圈的圆圈”。众多的小“圆圈”使各种对立的思想原则彼此交错,互相推移,造成不同的思想阶梯,从而显示出人类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步步升高的趋势。列宁进一步揭示了整个人类认识发展的曲线运动。客观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辩证发展过程,反映这个过程的辩证认识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由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的、活生生的曲线运动。唯物辩证法的认识具有无数的各式各样的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因而不能分析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据,而把唯心主义简单地斥之为“胡说”,这样并不能真正克服唯心主义。列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深刻地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据,指出唯心主义是在复杂曲折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如果把复杂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加以夸大,变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神化了的绝对,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唯心主义一旦从认识过程中产生,反动“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这就是唯心主义赖以存在的阶级根源。列宁指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正确地说明了它的实质,因而找到了克服唯心主义的途径。5',)


  • 编号:1700759071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5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45568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