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格式为 doc ,大小 10752 KB ,页数为 1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它利用光在玻璃与金属薄膜界面处发生全内反射时渗透到金属薄膜内的消失波,引发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子,在入射角或波长为某一适当值的条件下,表面等离子体子与消失波的频率与波数相等,二者将发生共振,入射光被吸收,使反射光能量急剧下降,在反射光谱上出现反射强度最低值,此即为共振峰。紧靠在金属薄膜表面的介质折射率不同时,共振峰位置(共振角或共振波长)将不同,据此,可对待测物进行分析。在金属中,价电子为整个晶体所共有,形成所谓费米电子气。价电子可在晶体中移动,而金属离子则被束缚于晶格位置上,但总的电子密度和离子密度是相同的,从整体来说金属是电中性的。人们把这种情况形象地称为“金属离子浸没于电子的海洋中”。这种情况和气体放电中的等离子体相似,因此可以把金属看作是一种电荷密度很高的低温(室温)等离子体,而气体放电中的等离子体是一种高温等离子体,电荷密度比金属中的低。',)


  • 编号:1700758714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1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10752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