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格式为 docx ,大小 21970 KB ,页数为 22页

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uf0b7【公布机关】退役军人事务部\uf0b7【公布日期】2019.08.29\uf0b7【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为适应形势任务发展,进一步加强伤残抚恤管理工作,我部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修改、广泛征求各地和军地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拟对《伤残抚恤管理办法》进行修改。为了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现将《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对征求意见稿有修改意见,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出反馈意见:1.登陆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www.chinalaw.gov.cn)进入首页左侧的“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提出意见。2.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yjyfs@mva.gov.cn。3.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36号金苑大厦B、C座退役军人事务部拥军优抚司(邮政编码:100012),并请在信封上注明“《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字样。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9月27日。退役军人事务部2019年8月29日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管理的伤残抚恤工作,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符合下列情况的中国公民:(一)在服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退出现役的军人,在服役期间因病评定了残疾等级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二)因战因公负伤时为行政编制的人民警察;(三)因参战、参加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执行军事勤务致残的预备役人员、民兵、民工以及其他人员;(四)为维护社会治安同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斗争致残的人员;(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负责伤残抚恤的其他人员。前款所列第(三)、第(四)、第(五)项人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应当认定为视同工伤的,不再办理因战、因公伤残抚恤。第三条第二条所列人员符合《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及有关政策中因战因公致残规定的,可以认定因战因公致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一)因犯罪致残的;(二)因醉酒或者吸毒致残的;(三)自残的;(四)因过失致残的;(五)其他不符合因战因公致残情形的。第四条伤残抚恤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公布有关评残程序和抚恤金标准。第二章残疾等级评定第五条评定残疾等级包括新办评定残疾等级、补办评定残疾等级、调整残疾等级。新办评定残疾等级是指对本办法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以外的人员认定因战因公残疾性质,评定残疾等级。补办评定残疾等级是指对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未能及时评定残疾等级,在退出现役后依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规定,认定因战因公性质、评定残疾等级。调整残疾等级是指对已经评定残疾等级,因原致残部位残疾情况变化与原评定的残疾等级明显不符的人员调整残疾等级级别,对达不到最低评残标准的取消其残疾等级。属于新办、补办评定残疾等级的,申请人应当在因战因公负伤或者退出现役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3年内提出申请;属于调整残疾等级的,应当在上一次评定残疾等级一年后提出申请。第六条申请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帮助申请,下同)申请评定残疾等级,应当向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人所在单位应及时审查评定残疾等级申请,出具书面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连同相关材料一并报送户籍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审查。没有工作单位的和以原致残部位申请评定残疾等级的,可以直接向户籍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第七条申请人申请评定残疾等级,应当提供以下真实确切材料:书面申请,身份证或者居民户口簿复印件,退役军人证(退役军人登记表)、人民警察证等证件复印件,本人近期二寸免冠彩色照片。申请新办评定残疾等级,应当提交致残经过证明和医疗诊断证明。致残经过证明应包括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执行公务证明,意外事件的认定书、调解协议书、民事判决书、医疗事故鉴定书等证明材料;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致残或者为维护社会治安同犯罪分子斗争致残证明;统一组织参战、参演、参训和执行军事勤务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应包括加盖出具单位相关印章的门诊病历原件、住院病历复印件及相关检查报告。申请补办评定残疾等级,应当提交因战因公致残档案记载或者原始医疗证明。档案记载是指本人档案中所在部队作出的涉及本人负伤原始情况、治疗情况及善后处理情况等确切书面记载。职业病致残需提供有直接从事该职业病相关工作经历的记载。医疗事故致残需提供军队后勤卫生机关出具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原始医疗证明是指原所在部队体系医院出具的能说明致残原因、残疾情况的病情诊断书、出院小结或者门诊病历原件、加盖出具单位相关印章的住院病历复印件。申请调整残疾等级,应当提交近6个月内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就诊病历及医院检查报告、诊断结论等,证明现残疾情况与原残疾等级或者原残疾情况明显不符。第八条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对报送的有关材料进行核对,对存在疑义的应进行复核、鉴定;对材料不全或者材料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告知当事人补充材料。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因战因公负伤条件的,在报经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行政公署以上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应当填写《伤残等级评定审批表》,并在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签发《受理通知书》,通知本人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行政公署以上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对属于因战因公导致的残疾情况进行鉴定,由医疗卫生专家小组根据《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出具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职业病的残疾情况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指定的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作出;精神病的残疾情况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指定的二级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作出。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依据医疗卫生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对申请人拟定残疾等级,在《伤残等级评定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印章,连同其他申请材料,于收到医疗卫生专家小组签署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一并报送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或者行政公署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对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人员,经审查认为不符合因战因公致残条件的,或者经医疗卫生专家小组鉴定达不到补评或者调整残疾等级的,应当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对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以外的人员,经审查认为不符合因战因公负伤条件的,或者经医疗卫生专家小组鉴定达不到新评或者调整残疾等级标准的,应当填写《伤残等级评定结果告知书》,连同医疗卫生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复印件)和申请人提供的材料,退还申请人或者其所在单位。第九条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或者行政公署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对报送的材料审查后,在《伤残等级评定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印章。对符合条件的,于收到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上述材料报送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对不符合条件的,属于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人员,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相关规定上报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属于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以外的人员,填写《伤残等级评定结果告知书》,连同医疗卫生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复印件)和申请人提供的材料,逐级退还申请人或者其所在单位。第十条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对报送的材料初审后,认为符合条件的,逐级通知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对申请人的评残情况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应当包括致残的时间、地点、原因、残疾情况(涉及隐私或者不宜公开的不公示)、拟定的残疾等级以及县级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联系方式。公示应当在申请人工作单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进行,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对公示中反馈的意见进行核实并签署意见,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对调整等级的应当将本人持有的伤残人员证一并上报。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对公示的意见进行审核,在《伤残等级评定审批表》上签署审批意见,加盖印章。对符合条件的,办理伤残人员证(调整等级的,在证件变更栏处填写新等级),连同医疗卫生专家小组出具的伤残等级医学鉴定意见(复印件),于公示结束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逐级发给申请人或者其所在单位。对不符合条件的,填写《伤残等级评定结果告知书》,连同医疗卫生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复印件)和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于收到材料之日或者公示结束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逐级退还申请人或者其所在单位。第十一条申请人或者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对医疗卫生专家小组作出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到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重新进行鉴定。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可以成立医疗卫生专家小组,对残疾情况与应当评定的残疾等级提出评定意见。第十二条伤残人员以军人、人民警察或者其他人员不同身份多次致残的,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按上述顺序只发给一种证件,并在伤残证件变更栏上注明第二次致残的时间和性质,以及合并评残后的等级和性质。致残部位不能合并评残的,可以先对各部位分别评残。等级不同的,以重者定级;两项(含)以上等级相同的,只能晋升一级。多次致残的伤残性质不同的,以等级重者定性。等级相同的,按因战、因公、因病的顺序定性。第三章伤残证件和档案管理第十三条伤残证件的发放种类:(一)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的,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二)人民警察因战因公致残的,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三)其他人员因战因公致残的,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战因公伤残人员证》。第十四条伤残证件由国务院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统一制作。证件的有效期:15周岁以下为5年,16-25周岁为10年,26-45周岁为20年,46周岁以上为长期。第十五条伤残证件有效期满或者损毁、遗失的,证件持有人应当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申请换发证件或者补发证件。伤残证件遗失的须本人登报声明作废。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填写《伤残人员换证补证报批表》,连同照片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将新办理的伤残证件逐级通过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发给申请人。各级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本级需要办理的事项。第十六条伤残人员办理前往香港、澳门、台湾定居或者出国定居前,应当向户籍地(或者原户籍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户籍地(或者原户籍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在变更栏内注明变更内容。对需要换发新证的,“身份证号”处填写所在国(或者香港、澳门、台湾)核发的居住证件号码。“户籍地”为国内抚恤关系所在地。第十七条伤残人员死亡的,其家属或者利害关系人应及时告知伤残人员户籍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注销其伤残证件,并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备案。第十八条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对申报和审批的各种材料、伤残证件应当有登记手续。送达的材料或者证件,均须挂号邮寄或者由申请人签收。第十九条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伤残人员资料档案,一人一档,长期保存。第四章伤残抚恤关系转移第二十条残疾军人退役或者向政府移交,必须自军队办理了退役手续或者移交手续后60日内,向户籍迁入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申请转入抚恤关系。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必须进行审查、登记、备案。审查的材料有:《户口登记簿》、《残疾军人证》、原始病历、军队相关部门监制的《军人残疾等级评定表》、《换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申报审批表》、退役证件或者移交政府安置的相关证明。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对残疾军人残疾情况及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复查鉴定残疾情况。认为符合条件的,将《残疾军人证》及有关材料逐级报送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审查无误的,在《残疾军人证》变更栏内填写新的户籍地、重新编号,并加盖印章,将《残疾军人证》逐级通过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发还申请人。各级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本级需要办理的事项。如复查、鉴定残疾情况的可以适当延长工作日。原始病历、《军人残疾等级评定表》或者《换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申报审批表》记载的残疾情况与残疾等级明显不符的,县级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暂缓登记,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通知原审批机关更正,或者按复查鉴定的残疾情况重新评定残疾等级。伪造、变造《残疾军人证》和评残材料的,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收回《残疾军人证》不予登记,并移交当地公安机关处理。第二十一条伤残人员跨省迁移户籍时,应同步转移伤残抚恤关系,迁出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根据伤残人员申请及其伤残证件和迁入地户口簿,将伤残档案、迁入地户口簿复印件以及《伤残人员关系转移证明》,发送迁入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并同时将此信息逐级上报本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迁入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在收到上述材料和申请人提供的伤残证件后,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在向迁出地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核实无误后,在伤残证件变更栏内填写新的户籍地、重新编号,并加盖印章,逐级通过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发还申请人。各级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本级需要办理的事项。迁出地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邮寄伤残档案时,应当将伤残证件及其军队或者地方相关的评残审批表或者换证表复印备查。第二十二条伤残人员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迁移的有关手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规定。第五章抚恤金发放第二十三条伤残人员从被批准残疾等级评定后的下一个月起,由户籍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按照规定予以抚恤。伤残人员抚恤关系转移的,其当年的抚恤金由部队或者迁出地的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发给,从下一年起由迁入地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按当地标准发给。由于申请人原因造成抚恤金断发的,不再补发;由于相关部门工作原因造成抚恤金断发的,分别负责补发。第二十四条在国内异地(指非户籍地)居住的伤残人员或者前往香港、澳门、台湾定居或者出国定居的中国国籍伤残人员,经向其户籍地(或者原户籍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后,其伤残抚恤金可以委托他人代领,也可以委托其户籍地(或者原户籍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存入其指定的金融机构账户,所需费用由本人负担。第二十五条伤残人员本人(或者其家属)每年应当与其户籍地(或者原户籍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联系一次,通过见面、人脸识别等方式确认伤残人员领取待遇资格。当年未联系和确认的,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应当经过公告或者通知本人或者其家属及时联系、确认;经过公告或者通知本人或者其家属后60日内仍未联系、确认的,从下一个月起停发伤残抚恤金和相关待遇。伤残人员(或者其家属)与其户籍地(或者原户籍地)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重新确认伤残人员领取待遇资格后,从下一年起恢复发放伤残抚恤金和享受相关待遇,停发的抚恤金不予补发。第二十六条伤残人员变更国籍、被取消残疾等级或者死亡的,从变更国籍、被取消残疾等级或者死亡后的下一个月起停发伤残抚恤金和相关待遇,其伤残人员证件自然失效。第二十七条伤残人员评定残疾等级后,伤残情况发生明显变化,原定残疾等级与现残疾情况明显不符的,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可通知其复查。复查后需调整或者取消的,填写《伤残等级评定结果告知书》,从下一个月起调整或者取消其残疾等级。逾期不复查的,停发伤残抚恤金和相关待遇。第二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给予警告,限期退回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停止其享受的抚恤、优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冒领抚恤金的;(二)骗取医药费等费用的;(三)出具假证明,伪造证件、印章骗取抚恤金和相关待遇的。第二十九条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依据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公安机关发布的通缉令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具有中止抚恤、优待情形的伤残人员,决定中止抚恤、优待,并通知本人或者其家属、利害关系人。第三十条中止抚恤的伤残人员在刑满释放并恢复政治权利、取消通缉或者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后,经本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申请,并经县级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审查符合条件的,从下一个月起恢复抚恤和相关待遇,原停发的抚恤金不予补发。办理恢复抚恤手续应当提供下列材料:本人申请、户口登记簿、司法部门的相关证明。需要重新办证的,按照证件丢失规定办理。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一条因战、因公致残评定了残疾等级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部队现役干部转改的文职人员,因参加军事训练、非战争军事行动和作战支援保障任务致残的其他文职人员,因战、因公、因病致残评定了残疾等级的消防救援人员,退出军队或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后的伤残抚恤管理参照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二条未列入行政编制的人民警察,参照本办法评定伤残等级,其伤残抚恤金由所在单位按规定发放。第三十三条“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在非故意、无过失的情况下,由于无法抗拒或者无法预料的原因造成致残的情形。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的主观状态,这一主观状态与致残情形的发生具有因果关系的,不属于意外。第三十四条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细则。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原由民政部公布的《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同时废止。附件:1.受理通知书2.伤残等级评定审批表3.伤残等级评定结果告知书4.伤残人员换证补证报批表5.伤残人员关系转移证明6.评定残疾情况公示书附件1受理通知书你(单位)报来的《关于同志(新办评定、补办评定、调整)残疾等级的请示》和相关材料,已于年月日收悉。经审查,符合评定残疾等级申报有关规定,予以受理。经办人:退役军人事务局(章)年月日附件2伤残等级评定审批表姓名性别民族照片出生年月身份证号入伍时间或者参加工作时间退伍(退职)时间残疾时单位现伤残等级户籍地致残时间、地点、原因、部位残情检查情况残疾情况:(医院印章)年月日医疗卫生专家小组意见(3人以上小组成员签字)根据《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试行)》第条第款和第条第款,建议(新办评定、补办评定、调整)为级。签字:年月日县级退役军人事务局意见伤残性质:申报等级:(退役军人事务局章)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地级退役军人事务局意见伤残性质:申报等级:(退役军人事务局章)负责人签字:年月日省级退役军人事务厅/局意见伤残性质:审批等级:(退役军人事务厅/局章)负责人签字:年月日证书类别证书编号注:1.“入伍时间”、“退伍时间”,仅用于评定残疾军人时填写。2.“现伤残等级”,仅用于调整伤残等级时填写(大写数字)。3.“致残时单位”,评定残疾军人,填部队代号;评定伤残人民警察,填负伤时单位;评定其他伤残人员,有单位就填,没有就不填。4.如医疗卫生专家小组意见无法在本表填写,可另附体检表或者体检报告。附件3伤残等级评定结果告知书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等政策文件,经鉴定,你的伤残等级评定结果如下:□因没有因战因公致残的档案记载或者原始医疗证明,不予评定伤残等级;□因残疾情况达不到《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不予评定伤残等级;□因,不予评定伤残等级;□残疾情况与原定伤残等级相符,不予调整伤残等级;□残疾情况发生明显变化,符合《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第条第项,将伤残等级调整为级;□残疾情况明显减轻或者消失,已经达不到最低等级评定标准,取消原定的伤残等级;特此告知。如今后原评残部位残疾情况发生变化,可提交6个月内原定残疾等级与残疾情况明显不符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就诊病历、检查报告、诊断结论等,向户籍地退役军人事务局重新申请评定伤残等级。退役军人事务局(章)年月日附件4伤残人员换证补证报批表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照片(2寸)入伍(参加工作)退伍(退职)证件遗失损毁时间时间时间伤残性质伤残等级原伤残证件号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户籍地址证件遗失损毁原因证件遗失登报声明情况县级退役军人事务局意见(盖章)年月日地级退役军人事务局意见(盖章)年月日省级退役军人事务厅/局意见(盖章)年月日附件5伤残人员关系转移证明退役军人事务局:兹有我县(市、区)户籍已迁入贵县(市、区),根据《伤残抚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现将其抚恤关系及档案转至你处,请予接收。年的抚恤金由我们发至年底,请你们从年元月起发放抚恤金。姓名对象类别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入伍(参加工作)时间退伍(退职)时间负伤时部队或单位残疾等级残疾性质残疾证编号迁出地户籍迁入地户籍迁出地县级退役军人事务局意见(盖章)承办人:年月日迁入地县级退役军人事务局意见(盖章)承办人:年月日迁出地地级退役军人事务局意见(盖章)年月日迁入地地级退役军人事务局意见(盖章)年月日迁出地省级退役军人事务厅/局意见(盖章)年月日迁入地省级退役军人事务厅/局意见(盖章)年月日注:“对象类别”填“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附件6评定残疾情况公示书根据《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现将申请人评残有关情况公示如下,在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可通过信函、电话或直接到本局反映该申请人相关情况。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从年月日至年月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住址致残时间致残地点致残原因伤残性质拟评伤残等级残疾情况注:对涉及隐私或不宜公开的,不公示;公示期不计入审批办事时间。退役军人事务局(章)年月日(联系电话:地址:)',)


  • 编号:1700746501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22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21970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