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学习教育 > 山西省2019版初二会考复习测试生物(I)卷

山西省2019版初二会考复习测试生物(I)卷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山西省2019版初二会考复习测试生物(I)卷,格式为 doc ,大小 197623 KB ,页数为 7页

山西省2019版初二会考复习测试生物(I)卷


('第1页共7页山西省2019版初二会考复习测试生物(I)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小肠的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利于吸收营养B.神经元细胞表面有突起,利于接收和传导信息C.蚯蚓身体有很多相似的体节,利于其进行运动D.植物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利于储存丰富的营养2.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B.②是胃液,能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C.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D.若⑤是肠液,则④一定是胰液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农田B.一块草地C.一片海洋D.一个羊群4.下列各组中均属于生物的是()A.克隆羊、蜻蜓、钟乳石B.蘑菇、珊瑚、松鼠C.珊瑚虫、菊花、水草D.枯树枝、小鱼、杨树第2页共7页5.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培养草履虫时发现,草履虫常集中在培养液的表层,原因是培养液的表层()A.氧气充足B.阳光充足C.营养丰富D.温暖6.下列因素中,属于影响蜗牛生存的生物因素是()A.绿色植物B.阳光C.空气D.土壤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B.蚯蚓能疏松土壤C.在北极的冰天雪地里北极熊的毛色是白色的D.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8.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小污点,移动玻片,污点不动;换一个新目镜,污点仍然存在.由此可以推测视野中的小污点最可能位于()。A.玻片上B.物镜上C.反光镜上D.目镜上9.下列关于唾液淀粉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能将淀粉转变成葡萄糖B.属于人体内的消化酶C.能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D.存在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10.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出现如图的现象,则最可能出错步骤是()A.撕取B.盖片C.展平D.染色11.七年级(2)班的小红爸爸最近感觉头晕、乏力,于是小红跟随爸爸去看医生,医生说是贫血.聪明的小红””’”问医生:我爸爸是身体缺()引起的.医生说:对的.那你知道小红爸爸是缺什么引起的吗?A.含碘无机盐B.含铁无机盐C.维生素AD.维生素D12.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B.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是胎盘C.睾丸和卵巢是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的器官第3页共7页D.女姓输卵管结扎后将不会怀孕也不再产生月经13.下列关于人类的起源、进化、发育等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青春期个体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突出特征是性发育、性成熟B.胎儿的生活是通过脐带、胚盘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C.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14.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液两部分组成B.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C.蛋白质不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小肠吸收D.咽和食道既没有消化功能也没有吸收功能15.小林一到黄昏就看不清楚东西,你应当建议他多吃一些()A.米饭、馒头B.鱼、肉、奶、蛋C.胡萝卜、玉米D.奶油、巧克力16.下面是晓晓同学列出家中的几种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洗衣机B.机器人玩具C.吊兰D.电视机17.下列细胞中的物质,都被称为有机物的是()A.水、糖类、蛋白质B.糖类、脂质、蛋白质C.无机盐、氧、核酸D.氧、核酸、葡萄糖18.下列关于白细胞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输养料和氧气B.对人体起防御、保护作用C.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D.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19.用显微镜观察某玻片标本时,欲将图中所示视野中的细胞移至视野的正中央,玻片的移动方向是()第4页共7页A.右下方B.左上方C.左下方D.右上方20.下列适合糖尿病病人食用的一组食物是A.馒头、土豆、梨B.豇豆、鱼、胡萝卜C.米饭、猪肉、西瓜D.米粥、包子、橙子二、综合题21.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答题。(1)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___,与D相连的血管是[4]___。(2)图中[1]是___,当血液流经[1]再回心脏时,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写出肺循环的路线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和数字,以箭头连接)(3)图中的[1][2][8]的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______,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进入组织细胞的物质有氧、水和[7]______。第5页共7页(4)如果人体内[9]的数量不足,则平时应该多吃含______丰富的食物。22.如图所示是两种细胞结构的示意图。(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蜗牛细胞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2)瓜果中有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是细胞的细胞液,它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_____。23.李阿姨常有脸色苍白、头晕乏力的现象,近来腮腺区肿痛,于是便到医院抽血化验。下面是李阿姨验血的部分结果,请分析回答:检查项目结果参考值单位红细胞2.73.5-5.0×1012个/L血红蛋白82110-150g/L白细胞124.0-10.0×109个/L血小板2.51.0-3.0×1011个/L(1)现诊断李阿姨悲有急性腮腺炎,诊断依据之一是:化验单上她的[______]______数量过多。(2)李阿姨的[______]______数量过少和血红蛋白的数量过少,可能患有______症,除了吃医生开的药物外,在饮食上应多吃一些富含______和蛋白质的食物。(3)若李阿姨为O型血,输血时,她可以接受的血型为______型,输血应以输______为原则。第6页共7页24.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体的山坡上。在秋季开花期(相同生长发育阶段),测量三个海拔处的野菊株高,发现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何海拔越高野菊的株高会越矮?是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海拔)导致的这一结果?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米和1000米的野菊带幼芽的地下茎同时移栽在海拔10m处。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在开花期分别测量移栽到10m处的野菊的株高,以及生长在原海拔高度的野菊的株高并记录数据。请回答与此实验有关的问题:(1)实验中移栽野菊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2)本实验中,从海拔500m和1000m处移栽到海拔10m处的野菊是_________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移栽的野菊应是多株,从实验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测量野菊株高时,为使获得的数据有代表性,取样时要做到_________;处理数据时,要将测量的数据分别计算取________。(5)如果实验结果是:移栽到10m处的野菊株高则说明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实验结果是:移栽到10m处的野菊株高与10m处的野菊株高一样高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结果是移栽到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三、实验探究题25.“”某校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装置种子所处的环境实验结果甲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窗中种子不萌发乙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窗中种子萌发丙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吧(4℃)种子不萌发丁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窗中种子不萌发第7页共7页(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__________装置。(2)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


  • 编号:1700738701
  • 分类:学习教育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7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197623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学习教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