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培根的《谈读书》,聆听了培根对读书的高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短文两篇》的另一篇文章《不求甚解》,看看马南邨对“不求甚解”有什么新解。马南邨cūn“不求甚解”,本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意是读书只领会意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现多谓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含贬义。马南邨(1912—1966),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1944年初,他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主要作品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与吴晗、廖沫沙合写杂文《三家村札记》。作者简介背景资料《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了指导。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章,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1.论证的方式:2.什么叫驳论文?议论文知识驳论是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错误的反动的见解和主张。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就是驳论文。立论和驳论。驳论可以是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的观点,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驳论一般模式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关于驳论文批驳方法树靶子批靶子做结论(亮观点)→→驳论点抓住对方论点中的错误进行批驳。驳论据指出对方论据的虚伪、错误而证明其论点的荒谬性。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驳倒对方的论点,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狂妄自大咬文嚼字豁然贯通开卷有益要诀死抠wàngjiáojuékōuhuòjuàn字音我会读字义我会辩1.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2.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3.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4.读书有好处。()5.重要的诀窍。()狂妄自大咬文嚼字豁然贯通开卷有益要诀作者批驳的是什么?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开门见山,树立批驳的靶子)整体把握作者提出的正确观点又是什么?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2、读课文第3-4段思考: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本意是什么?“❶好读书”指一定要喜欢读书,“不求甚解”指所有人(包括自己)不可能一下子想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所以陶渊明只好承认自己“不求甚解”,这是一种自嘲,是谦虚的说法。❷目的在于劝诫大家多读书,尽力真正体会书中真意,不可以骄傲自负。3、读课文第4段思考: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❶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不一定“什么书一读就懂”,就体会了书中真意,所以承认自己“不求甚解”为好。❷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应前后贯通,以了解大意为主,不要过多地在文字上纠缠。4、读课文第5-6段思考: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赞同提倡(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2)“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反面举例论证通过列举❶普列汉诺夫的例子,证明了“读经典著作,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的观点❷从而使作者的观点具有更强的说服力。4、读课文第5-6段思考: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4、读课文第5-6段思考: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正面举例通过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例❶子,正面论证了“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的观点从而使作者的观点具有❷更强的说服力。反面举例普列汉诺夫的例子正面举例诸葛亮读书的例子4、读课文第5-6段思考: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读课文第7-8段思考:要做到“不求甚解”是不是就意味着马马虎虎、不认真?“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7)。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6、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8)”这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道理(引用)论证——公式:引用❶……(谁)的……(什么)话论证❷……的论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❸更有说服力道理(引用)论证——❶引用陆象山的话:“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论证了观其大略是❷不因小失大,不因局部放弃整体的论点❸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7、读课文第9段思考:通过作者的分析,得出了什么结论?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结论:[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结尾段——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深化了中心论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发出号召: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1、本文是怎样论证作者观点的(论证思路)?对于论证思路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明确问题中所提及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是什么;其次是结合文章对论点论证的具体内容,分析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第三明确论证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论点进行论证的;答题模式首先:通过…引出…论点(通过…论证方法提出…论点)然后:用…事例(或名言、或某个角度)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首先:通过一般人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引出作者的观点: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1、本文是怎样论证作者观点的(论证思路)?然后:具体分析“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并提出自己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的理解,并通过列举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例子,引用陆象山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对全文总结,深化中心论点,发出号召—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哪些读书的态度方法?1、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不要人为什么说都是一读就懂。2、读书时,不要固执与一点,咬文嚼字,对于不懂之处先放一放后面也许就豁然开朗了3、对于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做到开卷有益。3、比较《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说说这两篇文章有何异同?课后第一大题❶这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相似,都围绕读书来谈,都谈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方法灵活❷多变,有理有据。3、比较《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说说这两篇文章有何异同(1)两文论证的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从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不求甚解》是驳论,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2)论证的方法略有不同。《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不求甚解》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3)两文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的语言精练华美《不求甚解》的语言严谨质朴概括主题课堂小结《不求甚解》一文全面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反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板书设计把握实质不拘表象不求甚解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亮观点: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作分析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5.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能。事例中士兵通过阅读丰富了精神生活,振奋了士气,具体论证了本文“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的观点。拓展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拓展延伸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与一个人在读书中理解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所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提供13《短文两篇——不求甚解》会员下载,编号:1701027296,格式为 xlsx,文件大小为28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Excel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