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学习目标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王道”,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与民同乐”,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作者简介《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学常识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创作背景畎亩()傅说()胶鬲()行拂()曾益()拂士()百里奚()孙叔敖()quǎnyuègéáoxīfúzēngbì读准字音朗读课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听读课文,把握字音、重音、停顿。翻译课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举,选拔,任用舜在田野中被任用。发,兴起,指被任用译文:舜是从田野中被提拔任用的,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提拔举用的,胶鬲是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是隐居海边被提拔任用的,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被任用。士,狱官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任用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被任用。市,集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因此,所以指示代词,这使他经受饥饿之苦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思想受折磨,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受到饥饿(之苦),使他这个人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以此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不具备的处理事情的能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增加。曾,同“增”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使……劳累使……痛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缺乏译文: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在内心感到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表现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样之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必将导致灭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奋起,指有所作为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流露在言谈中。发,显露、流露常常犯错误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在国内才能被人们了解。喻,了解,明白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表现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假字积累文言词语曾通“增”,增加衡通“横”,梗塞,不顺拂通“弼”,辅弼,辅佐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兴起,被任用国恒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家一词多义发国显露,流露国防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征于色生于忧患衡于虑,而后作而死于安乐也行拂乱其所为法家拂士从违背表示承接于拂而给在由于同“弼”,辅佐表示并列舜发于畎亩之中所以动心忍性古今异义古义:今义:发于声,而后喻古义:今义:兴起,指被任用送出古义:今义:用来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了解、明白比喻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管夷吾举于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今义:判断动词这,这样士兵狱官古义:今义:出去指在国外古义:今义: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受贫困之苦使……惊动使……坚忍使……扰乱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人恒过()犯错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动心忍性()动心忍性()拂乱其所为()合作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作者开篇列举了六位名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共同特点:他们都出身卑微,都经历了艰苦的磨练,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作用:作者用排比句列举六位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练的道理,即“生于忧患”的观点,极具说服力;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3.对“是人”进行的磨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请你将原文按此归类。①行为方面:行拂乱其所为②生活方面: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③精神方面:苦其心志,动心忍性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作用:雄辩有力地论证了艰苦磨难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能增长人的才能。从而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5.第2段是从哪两个方面怎样进行论证的?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磨难挫折产生的积极作用;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述国家没有磨难,安乐无忧就会灭亡。6.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只有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7.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灭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在国内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能匹敌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8.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运用举例论证,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这六位名人都是在经历了艰苦磨炼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具体阐述了“逆境出人才”的道理,为论证观点“生于忧患”服务。运用道理论证,“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论证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身体、生活、行为、思想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运用对比论证,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再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的观点,突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首先,孟子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著名人物为例,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主、客观条件两个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身体、生活、行为、思想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最后推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10.《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从文中举例做具体分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文章开篇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构成排比,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1.请联系自身的实际,说说我们是否应该有忧患意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忧患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时时提醒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落后落伍。1.论点鲜明,论证严密。本文具有短论的特色,作者抓住实质问题——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论证,中心鲜明突出,又有不少警句,读后发人深思。2.句式整齐,朗朗上口。例如列举历史人物,论述人的遭遇之苦均使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写作特点讲道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生于忧患(正面)死于安乐(反面)摆事实:六个人物的事例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客观环境主观想法板书设计拓展延伸“逆境成才”的历史人物①司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②曹雪芹举家食粥而作《红楼梦》;③贝多芬双耳失聪,作《欢乐颂》。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最终打败吴国,称霸天下。⑤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短文由_________________说到___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3.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明艰苦磨难所起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个人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人才是在艰难困苦中造就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课堂练习再见
提供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会员下载,编号:1701029480,格式为 xlsx,文件大小为31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Excel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