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学习教育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格式为 doc ,大小 372776 KB ,页数为 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2、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A.隋文帝灭掉陈朝B.隋朝创立科举制C.隋朝统一度量衡D.隋朝开通大运河3、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4、金朝建立后,被其先后灭亡的政权是()A.辽、北宋B.西夏、辽C.西夏、北宋D.北宋、辽5、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A.宋朝重武轻文B.宋朝重文轻武C.从军死伤几率大D.从军收入低6、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春秋后期B.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1/87、“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A.利润丰厚B.规模较大C.技术先进D.和平交往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秦朝、三国B.隋朝、唐朝、元朝C.商朝、唐朝、明朝D.秦朝、唐朝、十六国9、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A.秦国B.韩国C.楚国D.燕国10、他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受到民众拥护,队伍发展迅速。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李自成起义11、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A.黄帝B.舜C.禹D.启1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A.墨子B.孟子C.孔子D.韩非13、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当时宋朝的治国政策是()2/8A.削弱宰相权力B.实行重文轻武C.实行重武轻文D.改革科举制度14、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5、宋朝某大臣,其职责是与知州共同签书以裁决兵民、户口、赋役等事,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由此可知他所任官职是()A.通判B.枢密使C.转运使D.市舶使16、唐末农民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A.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B.占领长安,建立了政权C.瓦解了唐朝的统治D.起义军进行流动作战17、“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唐太宗经常()A.戒奢从简B.轻徭薄赋C.虚心纳谏D.自我反思18、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19、“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运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辽军攻宋发生澶渊之盟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金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20、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A.已从事农业生产B.以捕鱼狩猎为主3/8C.住半地穴式房屋D.会人工种植水稻2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22、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A.知州B.通判C.转运使D.宰相23、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A.农业初兴B.聚族而居C.采集狩猎D.贫富分化24、李白诗中“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的情景,最能反映唐朝社会风尚的()A.浪漫B.强盛C.封闭D.开放25、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民族交融加强B.商业贸易繁荣C.政治清明稳定D.中外交流频繁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活动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2)根据材料一归纳“他”的历史地位,并列举出两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4/8的成就或主张。(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试说明理由。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教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成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材料二跋扈将军(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建武盛世”的另一个名号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跋扈将军说明了什么问题?导致了怎样的恶果?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安史之乱以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司马光《资治通鉴》(1)材料一中“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指的是什么?材料二: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施耐庵《水浒传》(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五十秋”里有“十五帝”的情况?(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及发展趋势。(4)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给你的感悟。5/86/8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A2、A3、B4、A5、B6、A7、A8、A9、A10、C11、C12、A13、B14、D15、A16、D17、C18、D19、D20、A21、C22、C23、A24、D25、A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孔子、韩非;(儒家、法家。(2)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3)孔子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教化百姓”,韩非主张“法治”2、(1)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光武7/8中兴”。(2)说明外戚专权严重。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3、(1)“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指的是藩镇割据、兼并战争以及黄巢起义。(2)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凭借武力夺权,在位时间都不长,政权更迭频繁。(3)社会状况: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发展趋势: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4)良好的政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可靠保障;要注意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统治者应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等等。(言之有理即可)8/8',)


  • 编号:1700699099
  • 分类:学习教育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8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372776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学习教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