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标准规范 > 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格式为 doc ,大小 607744 KB ,页数为 56页

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二〇一六年五月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目录一、项目单位及项目概况11.1项目单位简介......................................11.2项目建设背景......................................11.3建设规模及内容....................................31.4环境及生态影响....................................41.5资源利用..........................................41.6征迁安置..........................................51.7社会环境现状......................................5二、评估依据7三、评估过程和方法83.1评估程序..........................................83.2评估方法..........................................93.2.1单因素风险估计...............................93.2.2综合风险指数法..............................11四、社会稳定风险调查134.1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内容.............................134.2调查范围与对象...................................144.3调查的方式和方法.................................144.4公众参与情况.....................................164.5调查结果与初步分析...............................174.5.1公众调查结果统计............................174.5.2公众对本项目的支持度分析....................194.5.3调查结果初步分析............................20五、风险识别、估计和等级划分225.1社会稳定风险识别.................................225.2风险等级划分.....................................27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96.1项目合法性风险评估...............................296.1.1政策风险分析................................296.1.2法律风险分析................................29i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6.2项目合理性风险评估...............................306.2.1噪声风险分析................................306.2.2大气污染风险分析............................326.2.3生态环境风险分析............................336.3项目可行性风险评估...............................356.3.1工程方案风险分析............................356.3.2建设条件风险分析............................366.3.3资金筹措风险分析............................366.4项目可控性风险评估...............................386.4.1征地拆迁风险分析............................386.4.2社会治安风险分析............................406.4.3社会舆论风险分析............................416.5综合评估.........................................42七、社会稳定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457.1项目合法性风险化解措施...........................457.2噪声风险化解措施.................................467.3大气污染风险化解措施.............................477.4生态环境风险化解措施.............................507.5项目可行性风险化解措施...........................527.6征地拆迁风险化解措施.............................537.7社会治安风险化解措施.............................547.8社会舆论风险化解措施.............................547.9社会稳定风险应急预案.............................557.10落实措施后预期风险等级评估......................57八结论与建议598.1评估结论.........................................598.2建议.............................................61ii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一、项目单位及项目概况1.1项目单位简介###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棚户区改造、农林水利、交通运输、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业务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0000万元,位于##市襄城区北街126号,是##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对棚户区改造、农林水利、交通运输、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高技术、信息化、环保、仓储物流等的投资。公司尊崇“踏实、拼搏、责任”的企业精神,并以诚信、共赢、开创经营理念,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卓越的品质为生存根本,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于客户,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为##市城市发展做贡献。1.2项目建设背景##市是鄂豫陕毗邻地区的经济中心,湖北大三角经济结构的西北部支撑点,也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自古即为交通枢纽,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襄渝、汉丹、焦柳铁路在此交汇,福银和二广高速公路在此互通,更有汉江水运之利,故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在地理区位上##东连荆楚,西接巴渝,北临章豫,南及潇湘,是鄂、豫、陕、渝四省交汇的区域中心,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受到中部崛起战略的积极推动作用,##作为湖北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承担了中部崛起战略在鄂西地区的支点作用。1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湖北省“一主两副”战略确定了##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同时也获得重要的发展机遇。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定位“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建设,作为湖北省重要支点和核心引擎,##将成为推动湖北省建设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先行区,成为引领武汉城市圈、“襄十随”、“宜荆荆”三大城市群发展的区域副中心城市。同时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市提出了“四个##”的战略定位,即按照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认真谋划产业##、都市##、文化##、绿色##建设,推进##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市未来城市空间在中心城区的发展策略为“优化襄城、提升樊城”。为贯彻中央城镇化会议精神,在城镇化建设中,应立足城市环境本底,避免大拆大建,塑造特色城市。因此,为提升##中心城区的城市品质,需要进一步对中心城区的路网及其基础设施进行优化、整合。本项目所在地之一的樊城区东面和北面与襄州区接壤,南面以汉江为界与襄城区接壤,西面与谷城县、老河口市接壤。樊城区是##的中心城区,是##市的经济、交通、信息、物流中心。樊城区的建设承载着“都市##”的建设理想和目标,中心城区的路网建设完善必将会提升整个城市的便利度、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另一个建设地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市东北部,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下设“一区三园”(##科技商务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深圳工业园)是##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中心区域,是我国汽车工业、军工企业的聚集地和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技术、智力最密集地区。承载着“产业##”的建设理想和目标,高新区的路网完善会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16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强烈的文化意识为指导,按照新城建设、旧城更新的“双轮驱动”战略,突出民生、突出重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力争通过一年的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城市面貌的重大变化,初步形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基本框架。1.3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为《2016年##市区城建项目计划》中的##市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五期工程(樊城、高新片区),一共包含4个子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2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1追日路中段(卧龙大道~长虹路)工程道路、排水、交安、照明、绿化、消防工程及管线转迁。长约2000米,规划红线宽度45米,征地40235.1平方米、拆迁14200平方米。2追日路西段(长虹路~樊宛路)工程道路、排水、交安、照明、绿化、消防工程及管线转迁。长约640米,规划红线宽度45米,征地33502.9平方米、拆迁26712.3平方米。3物流大道下穿汉十高速襄荆联络线通道工程道路、排水、交安、照明、绿化及管线转迁。长约400米,规划红线宽度50米,征地23466.68平方米。4北纬零路(316国道~西经二路)工程道路、排水、交安、照明、绿化、消防工程及管线转迁。长约1750米,规划红线宽度20米,征地34794平方米、拆迁49017.58平方米。1.4环境及生态影响参考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市樊城、高新区的生态环境和交通状况,缩短车辆行驶距离及减少怠速时间,总体上可减少城市车辆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但在施工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短期不利影响;在运行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局部地区环境空气中CO、NO2浓度及噪声增加。在采取各种污染减缓措施后,可有效减轻施工期及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在落实各项具体治理措施后,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1.5资源利用本项目涉及的资源消耗主要为道路施工所需的钢材、木材、水泥沥青、石灰等原材料以及施工期间的临时用水、用电、施工机械使用过程中消耗的一定数量的汽柴油等燃料,均为工程常规材料,就近取材。本项目不涉及对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3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1.6征迁安置本项目沿线分布有大量民宅,涉及部分房屋征迁和征地。总共涉及征地面积约191999平方米,涉及拆迁面积约89930平方米。本项目征迁工作由##市政府负责,征收范围按照市、区有关部门研究并经市规划部门确认的##市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五期工程(樊城、高新片区)征收范围图所标定的范围实施。拆迁工作招标进行。本项目房屋征收及补偿问题处理按照《##市市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相关补偿标准》规定执行。1.7社会环境现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樊城区、高新区。樊城区位于湖北省##市,汉水中游,地理坐标东经111°45′—113°47′,北纬31°13′—32°35′,东面和北面与襄州区接壤,南面以汉江为界与襄城区接壤,西面与谷城县、老河口市接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市东北部,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下设“一区三园”(##科技商务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深圳工业园),辖团山、米庄两个镇和刘集、紫贞、七里河、东风四个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是##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中心区域。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9.3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1.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804.7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923.0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为12.8:57.7:29.5。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8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2.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22.9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7.1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8:57.7:29.5调整为11.9:56.9:31.2。4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5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二、评估依据(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办发[2012]2号);(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投资[2012]2492号);(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4353-2009);(5)现行的其它有关重大项目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标准、规范、规程;(6)《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8)《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湖北省征地统一年产值和区片综合低价的通知》;(9)《##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10)项目收集到的职能部门意见、群众意见、背景资料等;(11)项目单位提供的可研资料、其他数据和资料。6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三、评估过程和方法3.1评估程序根据风险评估工作有关要求,本次评估工作按如下步骤进行:(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制定风险评估方案;(2)组织现场踏勘,初步判断项目风险源及相关利益群体,确定风险调查范围,制定调查方案;(3)展开风险调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组织人员深入现场,采用走访、问卷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取得一手资料;(4)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梳理各类风险,全面分析论证;(5)确定各单因素风险权重,划分风险等级;(6)针对不同风险,给出相应的化解和应对措施;(7)形成评估结论,编写评估报告,上报有关部门。项目评估路线见下图。7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图3.1评估路线图8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3.2评估方法3.2.1单因素风险估计通常,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和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在这一定义下,项目组采用风险概率-影响矩阵对本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各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风险概率-影响矩阵(Probability-ImpactMatrix,PIM)也称风险评价矩阵,主要用于对具体风险点进行分析,判定风险点的风险等级。矩阵以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为横坐标,以风险因素发生后产生的影响程度大小为纵坐标,发生概率大且影响程度也大的风险点位于矩阵右上角,发生概率小且影响程度也小的风险点位于矩阵左下角。根据风险概率-影响矩阵分析,风险影响程度包括严重、较大、中等、较小和可忽略五个级别,风险发生可能性包括很高、较高、中等、较低和很低五个级别,不同风险影响程度和风险发生可能性组后风险点风险程度可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较小风险、微小风险五个等级。矩阵示意图见下图。9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图3.2风险概率-影响矩阵3.2.2综合风险指数法本次评估采用综合风险指数法。具体步骤为:(1)通过对前期调研结果梳理分析,识别出该项目主要风险因素;(2)通过采用风险概率-影响矩阵对每个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作进一步分析、预测和估计;(3)确定各单因素风险在拟建项目整体风险中的权重;(4)根据权重和风险程度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整个项目的综合风险指数;(5)参照有关标准,划分风险等级。计算表格详见表3.1、表3.2所示。表3.1主要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汇总表序号风险因素风险概率影响程度风险程度(W)(p)(q)(R=pq)10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12…表3.2拟建项目综合风险指数定量计算表风险因素风险权重风险程度(R)风险指数(T)I微小较小一般较大重大T=IRR1R2R3R4R5W1W2…∑1∑T11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四、社会稳定风险调查4.1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内容根据拟建项目的实际,围绕项目建设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结合建设方案,本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调查的主要内容为:(1)拟建项目的合法性:包括与国家和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符合性,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符合性,相关前置审批文件的取得及其合法合规性等。(2)拟建项目所在地周边的自然环境现状和社会环境状况,以及项目实施可能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包括可能对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影响,对上下游已建或拟建关联项目的影响,对当地总体发展规划、经济发展、关联行业发展、就业机会的影响等;包括拟建项目占用地方资源(土地、水资源、交通、污染物排放指标、自然和生态环境等)带来的影响,拟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非物质性因素的影响,能否被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等。(3)群众、利益相关者对拟建项目建设实施的意见和诉求。包括对项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情况及意见反馈情况等。(4)拟建项目所在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的态度。包括项目所在地各级政府在规划选址、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对拟建项目的支持态度等,项目所在地存在的社会历史矛盾和社会背景等。(5)媒体对拟建项目建设实施的态度,调查大众媒体以及网络论坛等对拟建项目的意见、诉求和舆论导向等。(6)调查同类项目曾经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风险的原因、后12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果及处置措施等。4.2调查范围与对象凡项目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都纳入本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调查范围。受本项目影响的利益相关群体主要分布在施工道路沿线,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本次调查范围确认为本项目中心线两侧200米范围之内,涵盖了道路施工建设中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范围。调查对象主要是周边受项目建设影响的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经分析,本次调查对象主要包括:(1)项目场址周边,受项目建设期、运营期环境影响范围内的群众、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2)涉及征地拆迁的个人。4.3调查的方式和方法本次调查工作采用实地调研、资料调查、媒体公示、问卷调查(公众参与)、走访座谈等形式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资料调查项目小组通过多种途径寻找收集相关资料及由业主及维稳相关的部门,包括设计单位、本单位、街道相关部门等单位提供项目研究报告、相应审批文件及政策法规等文件;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了解本项目的舆论情况。(2)媒体公示采取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其在网络、报刊等媒体公示的结果,在稳评调查结论的基础上,从社会稳定风险角度进行进一步的分析。(3)现场踏勘风险源的识别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础。结合本项目的特点,13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我们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对本项目周边及新修道路沿线民宅、企业及敏感目标等分布情况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以便更加准确的识别风险源,确认有价值的调查对象。(4)问卷调查在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建设单位、相关政府部门及本单位针对房屋征迁和环境影响这两个公众非常关注的问题,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研,征求了社会公众的意见。(5)走访座谈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与项目业主方、##市政府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等以走访座谈的方式进行了沟通和研讨。对沿线的调查结果做初步判断,并结合以往的经验,提出本项目实施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建议解决措施。对调查结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初步分析评估结论提出意见,并对预案、措施提出建议。4.4公众参与情况针对与广大群众利益最为相关的征迁安置与环境影响问题,在本项目的前期征迁工作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阶段,建设单位、沿线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环境评价单位,已做了大量的公众调查与协调工作,充分收集了各方意见和诉求。本项目征迁工作由##市政府负责实施,实施过程中对被征收户进行了逐户调查,并通过现场公示、召开被征收人座谈会等方式,全面、深入、广泛的征求了被征收户意见。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采用现场公示及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的方式,对该项目的建设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稳评共发放调查表108份,回收100份。公众参与的全过程遵循代表性和随机性共存的原则。调查者年龄分布见表4.1和图4.1表4.1年龄段分布表年龄段频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14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20-2977.0%7.0%30-392121.0%28.0%40-492121.0%49.0%50-592020.0%69.0%60-692121.0%90.0%70-751010.0%100.00%总计100100.00%图4.1年龄段分布图考虑到20岁以下及75岁以上被访者对访问内容的理解程度与正常有偏差,因此本次访问中这两个年龄段未作为调查对象。其他年龄段的人数分布较为均匀。在所有样本中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65人和35人。我们认为样本分布基本能反映出调查群体的总体意愿。样本所在家庭住址或企业分布都是在项目所在地及周边可能受本项目影响的区域。7.00%21.00%21.00%20.00%21.00%10.00%年龄段分布图20-29周岁30-39周岁40-49周岁50-59周岁60-69周岁70-75周岁15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4.5调查结果与初步分析4.5.1公众调查结果统计针对公众对本项目关心的问题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见下表。表4.2公众调查结果统计表分类频数所占比例您是否知道/了解该拟建项目不了解1616.0%知道一点8484.0%您从何种渠道了解该项目信息报纸2424.0%电视、广播4646.0%标牌宣传1010.0%民间信息2020.0%根据您掌握的情况,认为该项目对环境质量造成的危害/影响是严重00.0%较大1313.0%一般1919.0%较小5858.0%不清楚1010.0%从环保角度出发,您对该项目持何种态度坚决支持8989.0%有条件赞成77.0%无所谓44.0%反对00.0%您认为该道路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否重要非常重要8585.0%不重要1515.0%不知道00.0%根据您掌握的情况,认为该项目在施工期对环境的危害/影响噪声5858.0%废气2222.0%污水2020.0%水土流失00.0%疾病传播00.0%根据您掌握的情况,认为该项目交通噪声3232.0%16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分类频数所占比例在建成后对环境/生活的较大的危害/影响汽车尾气4141.0%交通阻隔1919.0%其他88.0%根据您的期望,认为以何种方式/工程缓解环境污染较为适合隔声屏障3535.0%绿地2929.0%绿化1616.0%管理措施2020.0%其他00.0%若因道路建设的需要,要求征地、拆迁和重新安置,您是否服从服从(按政策办事)6060.0%有条件服从(争取合理补偿)4040.0%不服从00.0%道路建设征用村里的土地后,对您的农业收入的影响增加55.0%减少4545.0%没有影响5555.0%项目建设对您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作用促进作用7373.0%没有影响2727.0%消极作用00.0%项目建设对你们的就业机会的影响增加就业机会6161.0%没有影响3939.0%减少00.0%项目建成后,您的生活环境是否受到影响更加方便6767.0%没有影响3333.0%更不方便00.0%4.5.2公众对本项目的支持度分析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有89.0%的受访者坚决支持本项目的建设,有7.0%的受访者有条件赞成,另外有4.0%的人持无所谓态度。总体来看,公众对本工程建设的支持率较高。支持率统计结果见表4.3,图4.2。17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表4.3公众对本项目的支持率统计表态度人数百分比坚决支持8989.0%有条件赞成77.0%反对00.0%无所谓44.0%总计100100.0%图4.2公众对本项目的支持率统计图4.5.3调查结果初步分析(1)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工作具有代表性,所调查统计数及汇总的意见能够集中、真实的反映出本项目沿线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本项目建设所关心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2)项目周边多数群众赞同本工项目程建设,坚决支持的有89人,占89.0%,有条件赞成的有7人,占7.0%,另有4人无所谓,占4.0%。认为本项目对环境质量造成“一般”和“较小”影响的占绝大多数。(3)地方群众就本项目建设对项目周边水利设施、道路封闭等18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给沿线居民出行生活带来不便表示关注。建议设计施工时要多征求和采纳地方政府和市民的合理意见,尽可能为当地居民往来及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便利条件。(4)政府相关部门及基层组织对建设该项目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提高居住舒适度、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路网服务质量,改善民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代表们也提出了切实落实各项工程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等建议,尽量避免和减缓本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涉及征迁安置是否服从的问题中,有40.0%的居民都表示有条件服从,争取合理补偿。可见被征收群众可能对征迁补偿抱有较高的心理预期值。在征收工作中一定要实事求是认真细致,把安置补偿工作做深做细,若处置不当,仍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19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五、风险识别、估计和等级划分5.1社会稳定风险识别依据风险调查结果,识别可能发生的社会稳定风险事件,判断风险影响的范围,考虑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及潜在的后果等,依据有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文件要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从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四个方面重点进行分析论证。(1)合法性:主要评估拟建项目建设实施是否符合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是否符合国家与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拟建项目相关审批部门是否具有相应的项目审批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审批;决策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2)合理性:主要评估拟建项目的实施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了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是否可能引发地区、行业、群体之间的相互盲目攀比;依法应给予相关群众的补偿和其他救济是否充分、合理、公平、公正;拟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是否必要、适当,是否维护了相关群众的合法权益等。(3)可行性:主要评估拟建项目的建设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是否有具体、详实的方案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拟建项目实施是否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超越本地区财力,是否超越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等。(4)可控性:20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主要评估拟建项目的建设实施是否存在公共安全隐患,是否会引发群体性事件、集体上访、是否会引发社会负面舆论、恶意炒作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对拟建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否可控,对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否有相应的防范、化解措施措施是否可行、有效;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措施是否充分等。根据实施细则对项目评估内容的要求,结合各风险因素的特点进行分析,有些社会稳定风险可能属于不同的风险类别,具有多面性,项目所涉及的主要风险源及类别划分如表5.1所示。表5.1主要社会稳定风险源及类别划分表主要风险源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项目合法性▲噪声、大气污染▲△生态环境△▲△工程方案△▲建设条件及时机▲资金筹措△▲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社会舆论▲注:“▲”代表本风险源所属主要风险类别,“△”代表本风险源所属一般风险类别。根据各类风险源可能发生的原因及后果,经整理后的风险识别清单见表5.2。21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表5.2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识别表序号风险因素相关各方可能引起的原因潜在的后果1合法性法律风险决策机关是否享有相应的决策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决策,决策内容和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的相关规定。相关决策部门项目参与各方1.越权决策2.决策程序不合法,决策不科学1.决策不合法2.项目程序违规政策风险是否符合国家发展政策,是否符合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关决策部门项目参与各方1.不符合区域总体规划2.政绩工程3.项目方案贪大1.导致项目失败2.项目重新审查,影响项目进度3.造成国有资金浪费2合理性噪声风险施工及运营期噪声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会产生扰民现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周边群众及单位噪声防治措施不到位,噪声超标1.施工噪声扰民,群众阻碍施工2.运营期汽车噪音引发周边群众不满,上访事件大气污染风险施工及运营期大气污染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会产生扰民现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周边群众及单位大气防治措施不到位,污染超标1.施工期群众阻碍施工2.运营期群众不满,上访事件生态环境破坏风险项目是否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引起环境恶化。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周边群众及单位1.施工、运营期对湖泊水、空气、环境卫生造成影响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1.施工期群众阻碍施工2.群众认为生活品质受到影响,导致集体上访事件3可行性工程方案风险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决策部门项目参与各方1.技术标准偏高或偏低2.设计方案不合理1.项目重新审查,影响项目进度2.项目实施后引发社会负面舆论22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序号风险因素相关各方可能引起的原因潜在的后果建设条件时机风险建设条件和建设时机是否成熟,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决策部门项目参与各方1.政绩工程,急于开工2.资金紧张,延后立项1.建设时间不成熟,造成资源浪费2.项目迟迟不开展,造成群众意见很大,引发社会负面舆论资金筹措风险项目筹措方案是否可行,资金是否有保障,是否超越本地区财力。建设单位、相关银行、当地政府1.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不允许2.与相关银行未达成贷款约定1.项目开展不顺利或无法开展2.引发社会负面舆论4可控性征地拆迁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房屋征收手续是否齐备;征迁安置补偿标准是否合理。被征收的居民及企事业单位1.补偿方案不合理2.征收手续不完备3.征收手段不合法1.群众阻扰拆迁2.引发冲突和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风险是否会存在社会治安隐患,是否会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是否引发施工人员的不满、上访事件。相关政府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周边群众1.周边群众借机阻碍施工2.施工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发生人员冲突3.拖欠务工人员工资1.影响项目进展2.引发群众冲突事件3.施工人员上访、闹事等社会舆论风险是否会引发社会负面舆论、恶意炒作,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否充分。相关政府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周边群众、媒体1.政府部门宣传不到位2.缺乏有效的正面舆论引导工作3.媒体不负责任,恶意炒作1.群众不了解项目情况,盲目发对2.引发社会负面舆论,给项目实施造成很大困扰3.宣传引导不到位,造成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不信任23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5.2风险等级划分本次评估参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投资[2012]2492号)和##市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操作指南(试行)》文件的相关标准将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分为三级:高风险:大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特别强烈,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中风险: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强烈,可能引发矛盾冲突低风险:多数群众理解支持但少部分人对项目有意见,通过有效工作可防范和化解矛盾。风险等级划分评判标准详见表5.3。表5.3拟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评判参考标准风险等级高(重大负面影响)中(较大负面影响)低(一般负面影响)总体评判标准大部分群众对项目建设实施有意见、反应特别强烈,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部分群众对项目建设实施有意见、反应强烈,可能引发矛盾冲突。多数群众理解支持,但少部分群众对项目建设实施有意见。可能引发风险事件评判标准如冲击、围攻党政机关、要害部门及重点地区、部位、场所,发生打、砸、抢、烧等集体械斗、聚众闹事、人员伤亡事件,非法集会、示威、游行,罢工、罢市、罢课等。如集体上访、请愿,发生极端个人事件,围堵施工现场,堵塞、阻断交通,媒体(网络)出现负面舆情等。如个人非正常上访,静坐、拉横幅、喊口号、散发宣传品,散布有害信息等。风险事件参与人数评判标准200人以上20人~200人20人以下24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单因素风险程度评判标准2个及以上重大或5个及以上较大单因素风险1个重大或2到4个较大单因素风险1个较大或1到4个一般单因素风险综合风险指数评判标准>0.640.36~0.64﹤0.3625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6.1项目合法性风险评估项目合法性风险主要有两方面: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6.1.1政策风险分析6.1.1.1风险内容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6.1.1.2风险分析(1)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市未来城市空间在中心城区的发展策略为“优化襄城、提升樊城”。为贯彻中央城镇化会议精神,在城镇化建设中,应立足城市环境本底,避免大拆大建,塑造特色城市。因此,为提升##中心城区的城市品质,需要进一步对中心城区的路网及其基础设施进行优化、整合。(2)而且本项目建设也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年本)》鼓励类项目第二十四条“公路及道路运输”,是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的。当然,本项目建设也是##市政府和人民迫切需要的。6.1.1.3风险评价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本项目的政策风险发生概率很低,影响程度中等,比照风险概率-影响矩阵,认为该风险属于较小风险。6.1.2法律风险分析6.1.2.1风险内容拟建项目相关审批部门是否具有相应的项目审批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审批;决策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6.1.2.2风险分析本项目的决策主体是##市政府,项目已经得到##市政府的大力26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支持,目前项目的工作都按相关法律有序进行。从符合法定程序的层面来看,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的。6.1.2.3风险评价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本项目的法律风险发生概率很低,影响程度中等,比照风险概率-影响矩阵,认为该风险属于较小风险。6.2项目合理性风险评估本项目合理性风险主要包括:噪声风险、大气污染风险、生态环境破坏风险。6.2.1噪声风险分析6.2.1.1风险内容该项目施工及运营期噪声是否达标,是否产生扰民现象,是否采取合理措施控制噪音。6.2.1.2风险分析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这些设备均会辐射出强烈的噪声,对附近居民及敏感目标产生影响。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高噪声设备有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等等,运输车辆包括各种卡车、自卸车。运营期的噪声则来自路面上的各类交通工具。(1)施工期噪声根据稳评调查结果,有58%的受访者认为噪声是本项目施工期最大的环境影响因素。该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满足相关环保要求。拟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采用低噪音施工机械、在居民集中的路段避免夜间施工、集中施工场地尽量远离敏感目标、设立一定高度的施工围挡、产生高噪声的设备存放点靠近道路的敏感目标等。预计采取以上各类措施后,能有效减少施工期噪声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2)运营期噪声27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对于本工程现有环境保护目标准备实施的噪声防治工程措施主要有:采用隔声窗、道路路面采取低噪声路面,另外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对道路两侧设立绿化。减少对其的噪声污染。落实以上降噪措施后,噪声预测结果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6.2.1.3风险评价虽然该项目施工、运营期间产生的噪声可以采取适当的降噪措施满足相关标准,但由于公众的心理和直观感受不一致,仍存在风险点。风险在于:(1)虽然通过采用合理降噪措施后噪声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但是周边群众还是感觉受到影响,造成集体上访或者阻扰施工。(2)拟采取的相关降噪措施是否能执行到位,是一个很重要的风险因素。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本项目的噪声风险发生概率中等,影响程度中等,比照风险概率-影响矩阵,认为该风险属于一般风险。6.2.2大气污染风险分析6.2.2.1风险内容该项目施工及运营期大气质量是否达标,是否影响群众生活,是否采取合理措施控制大气污染。6.2.2.2风险分析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表现在:运送物料的汽车引起道路扬尘污染;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也引起扬尘污染;沥青的摊铺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气中含有THC等有毒有害物质,有损于操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内燃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的运行也会造成相当的大气污染。本项目运营期间的大气污染则来自汽车排放尾气中的NO2及CO。(1)施工期大气污染道路施工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施工区两侧100m范围内,单日主要影响时间从施工开始至施工结束后0.5小时。对于本项目而言,靠近用地红线的敏感目标,在特定气象条件28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下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有22%的受访者认为噪音对施工期环境影响最大。参考环评报告,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大气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使之达标。主要措施有洒水抑尘、堆放遮盖、设置围挡等。(2)运营期大气污染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有41%的受访者认为道路的汽车尾气是运营期最大的环境污染,应引起注意。运营期大气保护措施主要有道路绿化、道路硬化、道路积尘负荷监测、加强运输车辆管理等措施。落实以上措施后,预测大气污染能得到控制并达到相关环保要求。6.2.2.3风险评价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本项目的大气污染风险发生概率中等,影响程度较小,比照风险概率-影响矩阵,认为该风险属于较小风险。6.2.3生态环境风险分析6.2.3.1风险内容该项目是否造成绿地植被、水环境、大气、城市景观等破坏,引起环境恶化,是否影响到群众生活,是否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生态环境破坏。6.2.3.2风险分析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工程建设对植被的影响本工程本项目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工程占地范围内植被受损。本项目为线性工程,对整个区域而言,占地相对分散,项目带来的植被损失相对较少,对区域整体植被影响较小。因项目占地范围的绿化再利用价值不高,考虑新建道路以香樟等其他树种代替。如有可能建议对现有高大乔木进行移栽。(2)取土场设置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位于##市区,沿线地区为冲积平原地区,土地利用率高,29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后备土地资源紧缺。工程筑路土源问题既是道路建设本身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和群众关心的大事,是道路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相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设计单位应本着节约土地的原则,在设计中尽量减少路基土石方。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本评价认为拟建项目筑路所需土源较为丰富。根据建设方的意见,项目无需设置取土场,因此无弃土产生,不设弃土场。(3)水土流失影响分析①路基边坡的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路基边坡尚未进行防护,边沟尚未开挖,发生降水时路面径流会顺坡而下。如果坡面土壤松散,结持力弱,土壤侵蚀除面蚀外,地面径流会合成小水流冲刷,由此发展成浅沟、切沟,从而产生沟蚀。项目建成后,将采取铺设浆砌片石和草皮等工程和生物防护措施对路基边坡进行防护,同时纵向和横向的排水设施也将解决道路汇水的冲刷影响,避免对沿线水系的淤积。②表土堆场的水土流失为了方便施工结束后土地的复耕,对临时用地进行表土收集,集中堆放,以便在施工结束后重新覆土复耕。这些被剥离的表土堆放时,由于结构松散,易被降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损失。流失的水土可能淤积在附近农田、沟渠等,造成环境影响。因此表土堆场必须得到有效的防护,减小表土堆场的水土流失。拟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做好排水设计、与土方工程同步进行排水工程、用草席或稻草覆盖堆放等。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成后对沿线生态系统的阻隔效应将进一步加强,但本项目沿线地区没有国家法定的保护动物,也无大型野生动物,因此项目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阻隔效应仍然比较轻微。营运期各种交通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将会对道路沿线两侧动植物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但通常情况下,多数物种30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都能够适应这种环境变化。6.2.3.3风险评价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本项目的生态环境风险发生概率较低,影响程度较小,比照风险概率-影响矩阵,认为该风险属于较小风险。6.3项目可行性风险评估本项目可行性风险主要包括:工程方案风险、建设条件及时机风险和资金筹措风险。6.3.1工程方案风险分析6.3.1.1风险内容项目工程技术标准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工程方案是否合理完善,是否经过充分论证。6.3.1.2风险分析本项目工程项目申请报告已经由##市政府组织相关咨询单位及专家进行审查论证,评估认为本工程项目采用的技术标准正确,技术方案合理,投资估算基本准确,方案技术经济指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6.3.1.3风险评价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本项目的工程方案风险发生概率很低,影响程度中等,比照风险概率-影响矩阵,认为该风险属于较小风险。6.3.2建设条件风险分析6.3.2.1风险内容拟建项目建设时机是否成熟,配套条件是否完备,能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6.3.2.2风险分析(1)政策目标符合性:通过本项目建设,带动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带动土地流转规模集约使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2)工程物料配套:31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经调查,沿线所需筑路材料均需外购,本地区也有销售点,运输条件良好,各种材料可以利用便利的水运和陆运达到各工点。6.3.2.3风险评价综上分析,本项目的建设符合规划,顺应民意,时机成熟,配套完善。我们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条件与时机风险发生概率很低,影响程度中等,比照风险概率-影响矩阵,认为该风险属于较小风险。6.3.3资金筹措风险分析6.3.3.1风险内容拟建项目是否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项目投资是否超越了本地区财力;资金筹措方案是否可行,项目资金是否有保障。6.3.3.2风险分析(1)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有:资金来源可靠性风险、财务风险及其他风险等本工程估算总投资113755.21万元,由##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自筹及向银行贷款共同筹措解决。其中资本金33755.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67%,资本金以外的资金通过商业贷款解决。应该说本项目的资金筹措方案是合理可行的,建设资金来源是可靠有保证的。工程项目融资存在一定风险。本项目属于市政基础建设项目,属于民生工程,具有良好的国民经济效益,因此对于本项目来说融资风险大小是有限的,且可以预计和控制。(2)地方财政根据2015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2.1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2.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922.9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1057.1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为11.9:56.9:31.2。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财政收入增势平稳,社会经济总体保持健康稳定。本项目的建设与本32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对地方财政的影响较小。6.3.3.3风险评价市政道路建设作为惠民工程,对居民个人以及城市都带来较大的正效应,具有良好的国民经济效益;本项目的实施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资金筹措方案合理可行,地区财力可以支持。评估认为,本项目资金筹措风险发生概率较低,影响程度中等,比照风险概率-影响矩阵,认为该风险属于较小风险。6.4项目可控性风险评估6.4.1征地拆迁风险分析6.4.1.1风险内容本项目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房屋征收手续是否齐备;拆迁原则、补偿标准是否合理,是否兼顾了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6.4.1.2风险分析(1)项目占地情况本项目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市发改委批复,并已取得##市国土资源局土地预审意见,符合相关供地政策。项目建设能够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推动##市城市建设。该项目位于选址于##市樊城区、高新区,土地利用现状为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用地选址区域因项目设计需要,需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已按规定提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性修改方案和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并经论证与听证,经初审,基本可行。按照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和拟定的工程建设规模,该项目用地总规模应控制在规划选址意见规定的范围之内。在初步设计阶段,应优化设计方案,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和集约用地。工程结束后,临时用地应及时恢复原状。工程临时用地主要用于施工机械停放以及作为物料堆场,由道路施工承包商确定地点,应选择远离项目沿线敏感点的区域。工程结束后,临时用地应及时恢复33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原状。##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投资体制管理有关规定以及国土资源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原则同意##市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五期工程(樊城、高新片区)用地预审。(2)本项目房屋征收的基本情况:征收范围:考虑到道路建设的施工、安全及技术等多种因素,经市、区有关部门研究,并经市规划部门确认,该项目按照##市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五期工程(樊城、高新片区)所标定的范围实施。总共涉及征地面积约191999平方米,涉及拆迁面积约89930平方米。(3)对相关群体补偿救济的合理性本项目涉及沿线部分房屋的征收,对被征收户需要相应补偿。而征收安置补偿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至关重要,一旦处理不好,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程度较大。市人民政府在项目前期已经做了大量宣传、走访、座谈等征收前期摸底工作,对群众补偿意愿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广泛征求了公众意见并完成了拆迁专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市政府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湖北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现场调查登记等实际情况,发布了相关房屋征收、安置及补偿实施方案。补偿方案中的实物和货币补偿安置标准符合各级政策规定,并经过合格的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评估。该项目所涉及的拆迁征地费用及用地指标均由##市人民政府承担。(4)征收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市人民政府在本项目前期成立了征迁维稳工作小组,在征收前期工作中,征迁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宣讲解释工作,并采取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民意测评、公示公告等多种方法,广泛听取和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对被征收户进行了100%入户走访,充分征求了34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广大群众的意见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整理梳理和研究,对房屋征收的风险识别较为全面、准确,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同时备有应急预案。6.4.1.3风险评价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本项目涉及征收规模合理,房屋征收程序合法,手续齐备,拆迁补偿标准合理,征收工作有序。但由于征收拆迁一向是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社会稳定问题的因素,事关群众基本生活利益,群众反应极为敏感,征收过程中处理稍有不慎则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综合分析评估,本项目征地拆迁风险发生概率中等,影响程度较大,比照风险概率-影响矩阵,认为该风险属于较大风险。6.4.2社会治安风险分析6.4.2.1风险内容本项目的建设是否存在社会治安隐患,施工期间是否会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从而造成施工单位人员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冲突等事件的发生。6.4.2.2风险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引发一些潜在的矛盾,尤其是施工期间的社会治安问题也会日益突出,如果防范处理不当会引发社会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项目建设进展等。发生与工程有关的社会治安问题时,当地居民、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在人员、经济、社会影响等各方面均受到影响或遭受损失,直接影响工程建设和居民的生产生活。类似项目以前存在着一定的社会治安问题,但该项目建设通过前期选择合适的劳务公司、制定合理施工组织和监管措施等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的防范措施,可以起到一定的控制和预防作用。建议项目单位、建设单位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密切沟通合作,全面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6.4.2.3风险评价35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综上分析,本项目社会治安风险发生概率较低,影响程度较大,比照风险概率-影响矩阵,认为该风险属于一般风险。6.4.3社会舆论风险分析6.4.3.1风险内容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的社会舆论是否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是否存在恶意炒作现象,项目前期工作中的宣传解释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得到公众认可。6.4.3.2风险分析该项目稳评过程中,本单位通过公示及走访调查等工作,对项目建设的意义和稳评结论向公众进行了解释说明。项目所在地樊城区高新区相关部门也在前期工作中做了大量宣讲工作,并通过公告、入户走访等工作,多方征求了当地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虽然项目得到居民群众以及周边单位的大力支持,但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将多少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舆论宣传和正面引导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舆论宣传将是该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单位务必重视并加强当地各大主流媒体和网络的宣传工作。6.4.3.3风险评价综上分析,本项目社会舆论风险发生概率较低,影响程度中等,比照风险概率-影响矩阵,认为该风险属于较小风险。6.5综合评估根据以上风险分析,对单因素风险进行整理汇总,编制形成本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及风险程度汇总表如下。表6.2措施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汇总表序号风险因素风险概率影响程度风险程度(W)(p)(q)(R=pq)1项目合法性引起的风险较低较低较小36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2生态环境影响风险中等中等一般3项目可行性风险很低中等较小4征地拆迁风险中等较大较大5社会治安风险较低较大一般6社会舆论风险较低中等较小按照风险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每类风险因素的权重I,取值范围为[0,1]。I取值越大表示该类风险在所有风险中的重要性越大,所有风险权重累计为1。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专家评分和民意调研结论进行加权综合,确定该项目各类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的权重。根据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和风险程度进行加权计算,即可得到整个项目的综合风险指数。综合风险指数的取值为:低:一般负面影响取值<0.36;中:较大负面影响取值0.36~0.64;高:重大负面影响取值>0.64。综合风险的分值越高,说明项目的风险越大。本项目措施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表见下表。表6.3措施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表风险因素风险权重风险程度(R)风险指数(T)I微小较小一般较大重大T=IR0.040.160.360.641W10.180.150.0270W20.220.360.0792W30.130.160.0208W40.220.620.1364W50.130.350.0455W60.120.150.0180∑10.3269一般而言,综合风险分值低于0.36时,表示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为低风险,即多数群众理解支持但少部分人对项目有意见,通过有效工作可防范和化解矛盾。分值为0.36~0.64时,表示该项目37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社会稳定风险等级为中风险,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强烈,可能引发矛盾冲突。分值高于0.64时,表示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为高,大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特别强烈,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从上表可以看出,本项目的社会稳定综合风险值为0.3269。对照社会稳定风险等级评判参考标准(表5.3)可判断风险评级为低风险。意味着多数群众理解支持但少部分人对项目有意见,通过有效工作可防范和化解矛盾。38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七、社会稳定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社会稳定问题的发生和造成影响的程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有关措施落后于项目建设或没有按要求实施,则发生社会不稳定的可能性较大,反之会较低。另外,社会稳定问题的处理也是影响社会稳定数量和程度的因素之一,处理得当,可以有效避免事态扩大和再次发生。在本项目稳评工作过程中,项目小组走访了项目业主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及专家,征求了各单位对本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意见,将各单位针对本项目的各项风险提出的对策措施和建议,经汇总和整理后纳入本报告。7.1项目合法性风险化解措施项目建设内容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和功能定位。认真落实项目前期规划、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批复意见。项目单位严格按照项目申报流程办理手续,手续不完备不予开工建设;同时巩固树立合规合法性风险意识,加强合规合法性自查,规避法律法规风险。设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增强合规合法性管理。对项目前期进展情况实行公开透明化,接受公众监督。下一阶段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工程招投标。招投标过程中,要依据各承包商的综合实力、技术水准、相关市政道路项目建设经验等方面综合考量,确定合适的承包商,并督促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尽职尽责履行义务。39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7.2噪声风险化解措施噪声污染产生的环境影响贯穿于道路和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和道路的营运阶段,应全面落实各项降噪措施,具体防范措施如下:(1)设计阶段①对全路段路面进行减噪设计,选用低噪声路面材料,以便从源强上防治交通噪声污染。②加强公路经过敏感点路段界内的绿化设计,尽量提高绿化高度和密度,使其在具有美化路域景观的同时,兼具降噪功能。③合理设计材料运输路线,尽量远离居民区,避免噪声影响居民。(2)施工阶段①施工噪声是短期行为,主要是夜间干扰施工沿线居民的休息。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夜间(22:00~6:00)在居民集中的路段应停止施工作业。②施工用临时运输道路应远离居民区。③要求集中施工场地尽量远离敏感目标。④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⑤考虑道路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建议在道路红线处设立一定高度的施工围挡,减缓施工噪声影响。⑥建议施工过程中将产生高噪声的设备存放点远离靠近道路的敏感目标,减少对其的噪声污染。(3)运营期①管理措施通过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可有效控制交通噪声和振动污染,如加强路面维护,维持路面的平整度,加强道路上车辆的管理,禁止超载车辆上路,推广、安装效率高的汽车消声器,减少刹车,禁止车况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上道路,做好道路的交通管理,防止交通拥堵,夜间不能超速行驶。40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建议在醒目处设置禁鸣标志全线禁鸣。②规划建设控制要求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对沿线地区的用地功能加以限制,限制在沿线环境噪声超标区内新建疗养院、学校、医院、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目标。对于已经规划好但尚未进行建设的居民小区在靠近道路一侧可以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商业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等不敏感建筑用地。道路近旁的一般建筑物也要合理布局及声学设计,尽量作为商用,规划居住区临路窗户安装隔声窗,将厨房、厕所、廊道等非办公休息用房设计到临街一侧。对于已经存在敏感建筑物的路段,在道路建设时必须采取严格的噪声防治措施,这里包括植树绿化、采取声屏障、隔声门窗和环保拆迁等。7.3大气污染风险化解措施(1)设计阶段合理设计材料运输路线,尽量远离居民区,避免扬尘等影响居民。(2)施工阶段①必须配备足够的洒水车,对施工便道和未完工路面经常洒水、保持路面湿润,在敏感路段增铺草垫,抑制道路扬尘污染。②粉煤灰、石灰、水泥、黄沙等物料的运输和堆放,必须采取蓬布遮盖,表面潮湿处理、定期洒水等措施,抑制物料扬尘污染。③进行路基填土掺生石灰处理、粉喷桩或水泥深层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路面土填筑和压实、取土场集中取土等路基施工作业,进行路面水泥稳定碎石或二灰基层、二灰土或水泥土底基层铺筑等路面施工作业,都必须在施工作业路段下风向侧设置临时挡风墙并经常洒水,抑制施工作业扬尘污染。④对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应更新尾气净化41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装置,提倡使用高清洁度燃油,抑制汽车尾气污染。⑤道路建设使用粉煤灰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也应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污染,特别是其引起的空气污染。运输粉煤灰应封闭运输或加盖蓬布、湿装湿运,必要时中途洒水,严禁沿途扬尘。⑥对项目施工阶段渣土车运行线路进行严格规范,经常进行洒水等抑尘措施,尽量减小施工期扬尘污染影响。⑦施工机械在挖土、装土、堆土、路面切割、破碎等作业时,应当采取洒水、喷雾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⑧对已回填后的沟槽,应当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⑨使用风钻挖掘地面或者清扫施工现场时,应当向地面洒水。⑩在道路红线设置一定高度的施工围挡,减缓施工扬尘对道路两侧的敏感目标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⑪建议施工过程中将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如粉煤灰、石灰、水泥、黄沙的临时存放点远离靠近道路的敏感目标,减少对其的大气污染,同时做好抑尘措施。(3)运营阶段①道路绿化道路两侧进行植树绿化,一般路段绿化带宽度为20m,采取绿化和硬化相结合的防尘措施。路肩绿化时,其内土面低于路侧围砌,减少风蚀和水蚀作用。绿化树木品种应选用吸收、吸附NO2和CO能力强的树种。②减少路面破损道路上行驶车辆的规格、载重等应符合《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防止路面破损。破损路面应及时采取防尘措施,并在一月内修复。③密闭运输运送易产生扬尘物质的车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实行密闭运输,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因物料遗撒或泄漏而产生扬尘。42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④道路清洁、冲洗作业道路清扫与清洗作业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及##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规定的等级和标准执行。实施高效清洁的清扫作业方式,提高机械化作业面积。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停止人工清扫作业。⑤道路积尘负荷监测每月进行道路积尘负荷测定。实施道路积尘负荷达标管理,道路积尘负荷应达到“良”的水平。⑥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逐步实施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通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总量,特别是营运近期应根据相关规定限制黄标车的通行。⑦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减少塞车现象。⑧建议规划部门在制定和审批城镇建设规划时,对在道路附近建设住宅、学校、医院、疗养院等敏感建筑物加以限制。7.4生态环境风险化解措施(1)设计阶段①进行专门景观和绿化设计本工程在建设的同时进行专门的绿化设计,道路绿化除应满足道路主体工程自身防护、防眩、防噪和改善司乘人员视域环境的主要功能外,还必须满足与自然景观相协调、改善生态平衡、创造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优美而有生气的环境的要求。在构建绿化模式中,可采用多行且多树种搭配、立体配置、乔灌花结合或乔灌草结合,体现道路工程绿化组成成分的多样性及空间结构的复杂性,这一方面使林带充分起到防止交通噪声、尾气污染的基本功能,而且突出了林带的景观和美化功能,满足人们对生存环境和景观美化的要求。43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②水土保持措施雨季施工要做好场地的排水设计,保护排水沟的畅通;对下雨产生的地面径流应做好收集工作,经过沉淀后方能排入附近雨水管网。③植被保护和恢复施工结束时,建议结合地方生态规划的要求,对所有具有植被恢复条件的临时占用造成的裸地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尽量降低环境的人为破坏及新增的水土流失危害影响。(2)施工阶段①强化施工组织的监督管理,充分利用不良低级预压处理的卸载土方,减少废方,杜绝乱掘乱挖。②及时对工程临时用地进行地表植被补偿恢复。③与路基填方施工配套实施高标准的路基边坡防护工程、道路综合排水设施和绿化工程,有效降低雨水径流直接冲刷裸露地表强度,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④临时用地尽量选择在道路征地范围内。⑤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尽量减少对作业区周围植被的损坏。⑥桥梁施工时应尽量减少建筑废渣进入周边河流,建议在施工区域设置围挡,减少施工材料被冲刷或掉落河流。(3)运营阶段①加强管理,确保正产运行加强营运期管理,确保各项工程设施完好和确保安全生产是生态保护最基本的措施。②绿化管理部门必须强化绿化苗木的管理和养护,加强宣传教育,保护道路绿化林带不受损坏。确保道路绿化长效发挥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隔声降噪、美化景观等环保功能。严格按照设计进行绿化建设。配备专业技术员定期对绿化苗木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病44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虫害防治,检查苗木生长状况,对枯死苗木、草皮进行更换补种。③固体废物强化项目区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的监督工作,向周边群众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外,项目区域的固体废物应按路段承包,每天进行清理。7.5项目可行性风险化解措施根据对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家评审意见,重点考虑以下防范工程方案风险的措施:(1)进一步优化设计,细化工程技术方案,认真落实项目后续设计的完善。(2)根据可研的投资估算分析,建设资金投资较大,融资存在一定风险,不排除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资金不到位的情况和增幅投资超过预算的可能性。为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保证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可遵循以下几点措施来化解:①实行工程总价招标。选择有丰富的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经验、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工程承包商,对工程实行总价招标,可以有效的避免工程投资的大幅度增加。②工程保险。工程保险是一种转移风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能避免意外事故给工程带来的重大损失,避免工程投资的计划外“超支”。现在国际上主要流行的险种类型有:建设工程一切险、预期利润损失险以及第三者责任险等,如果能根据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合理利用,将对预期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利的保证。③作好资金规划。资金计划应尽可能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风险,预留和储备资金,尽早将资金落实好,减少资金不能到位的可能性。7.6征地拆迁风险化解措施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开展工作时要认真细45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致,同时可结合城镇规划建设来安排拆迁工作,通过政府以及居民委员会,相互配合解决拆迁安置问题。需要落实的主要措施有:(1)手续齐备,合法拆迁;(2)大力宣传,获取群众理解;(3)落实拆迁补偿方案,维护被征迁群众的根本利益;(4)操作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对待;(5)反对强拆,处置方式温和,健全征地投诉机制,缓解被拆迁群众的不良情绪;(6)加强征拆管理,科学安排和监管补偿资金使用。7.7社会治安风险化解措施(1)当地维稳、信访等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密切关注极少数村民可能因对项目不满意引发的上访、闹访、煽动群众、示威等动向,第一时间采取教育、说服、化解等措施,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定期召开工程项目治安环境分析会议,分析总结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治安问题,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为该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2)施工单位应紧密联系和依靠区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居民组织,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治安防范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法制教育和管理工作,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风俗特点;(3)施工单位及时兑现人员工资,若出现拖欠问题,项目单位在劳动部门的配合下,有权代扣施工单位的工程结算款用于发放施工人员尤其是民工工资;(4)当地公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地企共建”活动,增进了解与友谊,共同构建和谐社会。46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7.8社会舆论风险化解措施该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舆论宣传和正面引导的作用非常重要,将是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1)宣传部门加强媒体正面宣传,加大舆论正面引导。建立健全与媒体的联系机制,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广播、影视等多种传播媒体,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协调调动新闻媒体力量。全面正面的宣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意义,合理引导群众对项目的心理态度,同时加强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营造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2)维稳部门和项目单位要定期开展舆论风险评估,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多方渠道关注舆情走向,定期进行民意调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早处置,防止矛盾激化,引导社会心态平稳健康发展;(3)建立舆情预警、监测、社会舆论研判机制。对于项目建设应事先认真研究可能引发的炒作影响,预先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制定应对媒体炒作的宣传预案和对外宣传口径,增强舆论引导工作的预见性。信息员要加强网上巡查,及时、全面地收集媒体信息。围绕各种倾向性、苗头性、聚集性的舆情信息,跟踪发展变化,预测走向趋势提出应对措施。同时完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主动引导舆论。对突发事件需要媒体注重拓展舆情搜集渠道,全面把控舆情信息,完善舆情研判机制。7.9社会稳定风险应急预案本次##市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五期工程(樊城、高新片区)建设周期较长、涉及多个利益群体,社会不稳定因素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发生问题,需要多部门联动快速行动。因此在落实上述措施化解风险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生影响社会稳定问题苗头和事件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47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1)由##市政府牵头,统一管理和领导,成立##市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五期工程(樊城、高新片区)社会稳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各相关部门。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明确参与人员,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职能部门、基层组织的责任。(2)建立社会稳定风险信息管理平台,建立预防预警机制,进行动态跟踪。##市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相互协作,协调配合,已形成一套完整明确的风险责任应对机制,明确了各项社会稳定风险的责任主体和协作配合单位:表7.1各项风险责任主体和相关责任单位汇总表风险因素责任主体协同单位实施时段项目合法性风险##市政府咨询单位准备阶段噪声风险施工单位##市政府、城管局、环保局施工、运营阶段大气污染风险施工单位##市政府、城管局、环保局施工、运营阶段生态环境风险施工单位##市政府、城管局、环保局施工、运营阶段项目可行性风险##市政府###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发改委、财政局准备阶段征地拆迁风险##市政府###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准备阶段社会治安风险施工单位、###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公安部门、相关维稳部门施工阶段社会舆论风险##市政府##市政府、城乡建设局、相关维稳部门施工阶段7.10落实措施后预期风险等级评估在落实上述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和应急预案后,可有效地将单因素风险程度降低。措施实施前后的各因素风险变化对比情况见表7.2。表7.2措施前后各因素风险变化对比表序号风险因素风险概率影响程度风险程度48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W)措施前措施后措施前措施后措施前措施后1项目合法性引起的风险较低很低中等较小较小微小2生态环境风险较低很低较小很小较小微小3项目可行性风险较低很低中等较小较小微小4征地拆迁风险中等较低较大中等较大一般5社会治安风险较低很低较大中等一般较小6社会舆论风险较低很低中等较小较小微小预期落实措施后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表见表7.3。表7.3预期落实措施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表风险因素风险权重风险程度(R)风险指数(T)I微小较小一般较大重大T=IR0.040.160.360.641W10.180.040.0072W20.220.150.0330W30.130.040.0052W40.220.150.0330W50.130.150.0195W60.120.040.0048∑10.1027从上表可以看出,预期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后社会稳定风险综合指数为0.1027,风险等级为低风险。各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均有所降低,风险程度也相应降低。49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八结论与建议8.1评估结论(1)合法性评估结论本项目的决策主体为##市政府,决策过程经过严密的论证,与##市城市总体规划、樊城区、高新区发展规划相吻合,符合##市近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审批手续过了##市规划部门、国土管理部门、发改委等部门的审查,项目的各项报批、审查手续齐全本项目在法律政策层面合规、合法、合手续。在后续项目设计、招标和施工阶段,应继续保证各项手续合法、合规。评估认为本项目合法性风险很小。(2)合理性评估结论本项目的合理性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和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本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市樊城区、高新区的居住条件、交通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城市环境保护。但在施工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短期不利影响,在运营期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局部地区环境空气中CO、NO2浓度及噪声增加。根据前述相关章节分析,本项目针对噪声、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污染等风险,在设计期、施工期、运营期各阶段皆有具体详细的防治减缓措施,落实这些环保措施之后,可使各项环保指标达标,并在最大程度上减缓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长远利益。因此,该项目的合理性风险较小。(3)可行性评估结论本项目建设时机成熟,实施条件完备;市政道路建设作为惠民工程,对居民个人以及城市都带来较大的正效应,国民经济评价较高;本项目的实施与某某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融资方案合理,地区财力可以支持。在采取一定的措施后本项目可行性风险很小。50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4)可控性评估结论本项目的可控性风险主要体现在征地拆迁、地道施工、社会治安及社会舆论等方面。征地拆迁由于涉及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极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政府及相关维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认真细致的做好征迁补偿工作,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建设单位通过与公安部门、维稳部门及媒体的配合,可有效防范社会治安及舆论风险。综上,本项目存在一定的可控性风险,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可能性,但通过采取一系列防范、化解措施和应急预案,风险仍在可控范围之内。(5)综合风险指数在落实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和应急预案后,计算综合风险指数值为0.1620,表示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为低风险,多数群众理解支持但少部分人对项目有意见,可通过有效工作防范和化解矛盾,不会影响项目的建设实施。8.2建议在各项措施落实前,征地拆迁风险程度评级为“较大”,这意味着在征迁工作中,将会有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强烈,可能引发矛盾冲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政府相关部门应针对拆迁工作尽快制定并落实行之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措施。在项目实施及运营过程中需对社会稳定风险全程跟踪,及时发现新的社会稳定风险隐患,调整完善相应的防范、化解措施和应急预案,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其他主要建议:(1)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正面影响,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提高民众对本项目建设的支持度;(2)进一步明确责任部门,落实到责任人,确保各项社会稳定51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风险化解措施的执行,将社会稳定作为考核管理部门、施工企业等的重要指标;(3)提高部门响应速度,协调部门联络,提前演练,特别是公安、司法、城管等部门的响应速度和协调机制;制定和完善防范风险预案,做到有备无患;(4)工作中密切关注各种风险的发展和变化,及时反馈,务必将风险化解在萌芽阶段。目录一、项目单位及项目概况11.1项目单位简介......................................11.2项目建设背景......................................11.3建设规模及内容....................................31.4环境及生态影响....................................41.5资源利用..........................................41.6征迁安置..........................................51.7社会环境现状......................................5二、评估依据7三、评估过程和方法83.1评估程序..........................................83.2评估方法..........................................93.2.1单因素风险估计...............................93.2.2综合风险指数法..............................11四、社会稳定风险调查134.1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内容.............................134.2调查范围与对象...................................144.3调查的方式和方法.................................144.4公众参与情况.....................................164.5调查结果与初步分析...............................174.5.1公众调查结果统计............................174.5.2公众对本项目的支持度分析....................194.5.3调查结果初步分析............................2052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五、风险识别、估计和等级划分225.1社会稳定风险识别.................................225.2风险等级划分.....................................27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96.1项目合法性风险评估...............................296.1.1政策风险分析................................296.1.2法律风险分析................................296.2项目合理性风险评估...............................306.2.1噪声风险分析................................306.2.2大气污染风险分析............................326.2.3生态环境风险分析............................336.3项目可行性风险评估...............................356.3.1工程方案风险分析............................356.3.2建设条件风险分析............................366.3.3资金筹措风险分析............................366.4项目可控性风险评估...............................386.4.1征地拆迁风险分析............................386.4.2社会治安风险分析............................406.4.3社会舆论风险分析............................416.5综合评估.........................................42七、社会稳定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457.1项目合法性风险化解措施...........................457.2噪声风险化解措施.................................467.3大气污染风险化解措施.............................477.4生态环境风险化解措施.............................507.5项目可行性风险化解措施...........................527.6征地拆迁风险化解措施.............................537.7社会治安风险化解措施.............................547.8社会舆论风险化解措施.............................547.9社会稳定风险应急预案.............................557.10落实措施后预期风险等级评估......................57八结论与建议598.1评估结论.........................................598.2建议.............................................6153',)


  • 编号:1700875869
  • 分类:标准规范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56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607744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标准规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