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标准规范 > 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019

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019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格式为 doc ,大小 2319400 KB ,页数为 128页

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第一篇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第一章总则与规定为适应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需要,确保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路基工程新建和改建的施工,其他道路路基工程,可参照执行。公路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应能承受行车的反复荷载作用和抗御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公路路基工程必须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路基工程应推行机械化施工。只有在条件极其困难的三、四级公路,方可采用人工施工,但路基压实,必须采用碾压机械。路基应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下,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和工业废料。路基施工,应在符合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的条件下积极采用经过鉴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机具和新的校验方法。路基施工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法规,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和农田水利设施。公路路基施工应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少坡坏原有植被地貌。清除的杂物,必须分别请款,予以妥善处理,不得倾弃于河流水域中。公路路基施工,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制定技术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公路路基工程施工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遵守国家及部颁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公路路基施工必须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如需变更设计或改变原定施工方案,或采用特殊施工方法时,应按施工管理程序,报请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审批。第一节术语、符号一、术语(一)路床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它指的是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路床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30cm和下路床30~80cm。(二)填石路堤路基施工中利用石料(包括大卵石)填筑的路基称为填石路堤。(三)水沉积法在填石路堤施工中,采用灌水的方法,使砂和细粒料充满石块之间的空隙,从而保证填石路堤的强度和稳定。(四)土石路堤利用卵石土、块石土等天然土石混合材料修筑的路堤称为土石路堤。(五)冻结构寒冷地区为了使地下水迅速冻结而开挖的沟槽。(六)保温沟在寒冷地区的排水沟槽顶部设置一定厚度的保温覆盖物,使水流在正温夏流动的沟槽。(七)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与之对应的称为非湿陷性黄土。微差爆破在排炮起爆时间上预先设定一个较短的时间差,让它们依次起爆的爆破方式称为微差爆破。二、符号——上基回弹模量(MPa)——上基顶面实测代表弯沉值(mm)n——导线测量时的测站数ω——土的压实最佳含水量(%)W——石方爆破的最小抵抗线(m)——土的天然含水量(%)——土的液限含水量(%)——土的塑限含水量(%)——土的天然稠度(%)第二节施工前的准备一、施工准备路基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和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根据有关程序提出修改意见报请变更设计。根据现场收集到的情况,核实的工程数量,按工期要求、施工难易程度和人员、设备、材料准备情况,编制设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业主批准开发及时提出开工报告,重要项目,应编路基施工网络计划。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决好通讯、电力和水的供应,修建工程使用的临时便道、便桥,确保施工设备、材料、生活用品的供应,设立必要的安全标志。二、施工测量路基开工前应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符合交通部实施的《公路路线勘测规程》的要求。(一)导线复测1.当原测的中线主要控制桩由导线控制时,施工单位必须根据设计资料认真搞好导线复测工作。2.导线复测应采用红外线测距仪或其他满足测量精度的仪器。仪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校正。3.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互相通视。4.导线起讫点应与设计单位测定结果比较,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规定时,应满足以下要求:角度闭合差(〞)为±16,n是测点数;坐标相对闭合差为±。5.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6.对有碍施工的导线点,施工前应加以固定,固定方法可采用交点法(图3.2.2.6)或其他的固定方法。所设护桩应牢固可靠,桩位应便于架设测量仪器,并设在施工范围以外。其它控制点也可参考此法固定。(二)中线复测1.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起讫点等。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坐标法恢复主要控制桩。2.恢复中线时应注意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业主。3.如发现原设计中线长度丈量错误或需局部改线时,应作断链处理,相应调整纵坡,并在设计图表的相应部位注明断链的距离和桩号。(三)校对及增设水准基点1.使用设计单位设置的水准点之前应仔细校核,并与国家水准点闭合,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大桥附近的水准点闭合差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办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水准点闭合差为20mm,二级以下公路水准点闭合差为±30mm,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计。2.水准点间距不宜大于1km,在人工结构物附近、高填深挖地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复杂地段宜增设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必须符合精度要求,并与相邻路段水准点闭合。3.如发现个别水准点受施工影响时,应将其移出影响范围以外,其标高应与原水准点闭合。4.增设的水准点应设在便于观测的坚硬基岩上或永久性建筑物的牢固处,也可设在埋入土中至少1m深的混凝土桩上。(四)路基施工前,应详细检查、核对纵横断面图,发现问题时应进行复测。若设计单位未提供横断面图,应全部补测。(六)路基放样1.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定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桩上标明桩号与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用(-)表示挖方。2.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每挖填5m应复测中线桩,测定其标高及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大小。3.路基施工期间每半年至少应复测一次水准点,季节冻融地区,在冻融以后也应进行复测。4.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的填挖标志,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在施工中,宜在不大于200m的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处埋设能控制标高的控制桩,进行施工控制。发现桩被碰倒或丢失时应及时补上。5.取土坑放样时,应在坑的边缘设立明显标志,注明土场供应里程桩号及挖掘深度;作为排水用的取土坑,当挖至距坑底0.2~0.3m时,应按设计修整坑底纵坡。6.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放样时,宜先做成样板架检查,也可每隔10~20m在沟内外边缘钉木桩并注明里程及挖深。7.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所有标志,特别是一些原始控制点。三、施工前的复查和试验路基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对路基工程范围内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通过取样、试验确定其性质和范围,并了解附近既有建筑物对特殊土的处理方法。施工人员应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资料,对取自挖方、借土场、料场的路堤填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如设计文件提供的料场填料不足时,应自行勘查寻找。挖方、借土场和料场用作填料的土应进行下列试验项目,其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办理。a.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稠度或液性指数;b.颗粒大小分析试验;c.含水量试验;d.密度试验;e.相对密度试验;f.土的击实试验;g.土的强度试验(CBR值);h.一级公路、高速公路应作有机质含量试验及易溶盐含量试验。对特殊土,除进行以上试验外,还应结合对各种土定名的需要,辅以相应的专门鉴别试验,以确定其种类及处治方法。使用新材料(如工业废渣等)填筑路堤时,除应按相关规范作有关试验外,还应作对环卫有害成分的试验,同时提出报告,经批准后方可使用。四、场地清理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公路用地放样,由业主办理征用土地手续。施工单位可根据施工需要提出增加临时用地计划,并对增加部分进行公路用地测量,绘制用地平面图及用地界表,送交有关单位办理拆迁及临时占用土地手续。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既有房屋、道路、河沟、通讯、电力设施、上下水道、坟墓及其他建筑物,均应协助有关部门事先拆迁或改造;对于路基附近的危险建筑应予以适当加固;对文物古迹应妥善保护。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清理,砍伐的树木应移置于路基用地之外,进行妥善处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填方高度小于1m的其他公路应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填方高度大于1m的其他公路允许保留树根但根部露出地面不得超过20cm。取土坑范围内的树根也应全部挖除。在填方和借方地段的原地面应进行表面清理,清理深度应根据种植土厚度决定,清出的种植土应集中堆放。填方地段在清理完地表面后,应整平压实到规定要求,才可进行填方作业。五、试验路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在特殊地区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路基施工时,应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做试验路段,从中选出路基施工的最佳方案指导全线施工。试验路段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路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试验所用的材料和机具应当与将来全线施工所用的材料和机具相同。通过试验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按松铺厚度30cm进行试验,以确保压实层的匀质性。试验路段施工中及完成以后,应加强对有关指标的检测;完工后,应及时写出试验报告。如发现路基设计有缺陷时,应提出变更设计意见报审。第三节路基施工的一般规定一、基本要求路基施工应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并把试验检测作为主要技术手段,指导施工。特殊地区的路基施工,应按第二章的有关规定执行。石质挖方路基的施工,不宜采用大爆破方法,必须采用时,应作出专门设计,并按大爆破规定执行。路基施工宜以挖作填,减少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二、路基施工排水路基施工中,各施工层表面不应有积水,填方路堤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施工时气候状况,做成2%~4%的排水横坡。挖方施工中路基各层顶面的纵、横坡,应根据路堑横断面形状,路线纵坡的大小,路堑施工断面长度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及时使雨水排走。雨季施工或因故中断施工时,必须将施工层表面及时修理平整并压实。当地下水位较高而设计未做出具体方案时,应采取疏导、堵截、隔离等工程措施。施工过程中,当路堑或边坡内发生地下水渗流时,应根据渗流水的位置及流量大小采取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渗沟等设施降低地下水或将地下水排走。路基施工应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施,特别是多雨地区和雨季施工更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排水沟的出口应通至桥涵进出口处;排、截水沟挖出的废土应堆置在沟与路堑边坡顶一侧,并予以夯实。三、路基施工取土和弃土(一)路线两侧的取土坑,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设置。取土深度可根据用土量和取土坑面积确定。取土坑应有规则的形状,坑底应设置纵、横向坡度和完整的排水系统。取土时不得使作业面积水。(二)取土坑原地面的草皮、腐植土或其他不宜用作填料的土均应废弃、处理。如系耕地种植土,宜先挖出堆置一边备用。(三)当设计未规定取土坑位置或规定的取土坑的贮土量不能满足要求须另寻土源时,应按照下列规定办理:1.线外设置集中取土坑取土时,其土质应符合填筑路基的技术要求,同时考虑土方运输经济合理和利用沿线荒山、高地取土的可能性,力求少占农田和改地造田。2.沿线两侧或单侧设置取土坑时,应全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当地面横坡陡于1:10时,路侧取土坑应设在路基上侧。在桥头两侧不宜设置取土坑。特殊情况下,可在下游一侧设置,但应留有宽度不小于4.0m的护坡道。河滩上取土坑的位置应与调治构造物的位置相适应,取土坑排出的水,不得影响调治构造物的稳定。3.取土坑的边坡,内侧宜为1:1.5,外侧不宜小于1:1。沿线取土坑的坑底纵坡不宜小于0.2%,沿河地段的坑底纵坡可减小至0.1%。坑底除特别规定外,宜高出附近水域的常年水位或附近桥涵进水口处标高,并与路基排水系统相衔接。取土坑坑底横坡可做成向路线外侧倾斜的单向坡,坡度为2%~3%,当取土坑坑底宽度大于6m时,可做成向中间倾斜的双向横坡,并在中部设置底宽0.4的纵向排水沟。当坑底纵坡大于0.5%时,可以不设排水沟。(四)护坡道应严格按设计规定施工,设计无规定时,路基边缘与取土坑底之高大于2m时,对于一般公路,应设置1~2m的护坡道;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3m的护坡道。护坡道应平整密实,并做成1%~2%向外倾斜的横坡。(五)弃土堆应少占耕地,除设计图规定位置外,可设于就近的低地和路堑山脚的一侧。当地面横坡缓于1:5时,可设于路堑的两侧。(六)当沿河弃土时,不得堵塞河流、挤压桥孔和造成河岸冲刷。四、土方机械化施工(一)土方机械化施工,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管理:1.制定机械使用与管理制度和油料供应制度。2.规定土方机械调运的措施。3.编制机械施工组织技术方案和综合机械流水作业程序,按不同的工程内容,指导机械施工。4.制订机械的日常保养、定期检修和机械保修的制度,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5.设置临时机修厂房和机械修理场地,安装安全防护设施,并按机械的数量和完好程度,恰当配备检修人员。(二)综合机械化修筑路基的机械配备,应根据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按就地取土填筑、短距离运土填筑、远距离运土填筑及就地弃土及短距离弃土等原则予以配置。1.就地取土填筑。如果工程不大,取土和平整工序可由平地机完成;压实和土的润湿工作,可分别由压路机和洒水车完成。机械配备数量,宜视须完成的工程量、工期和设备的能力而定。2.短距离取土填筑路基,宜划段分层以推土机和铲运机担任运土工作,平地机和压路机分别担任整平和压实工作。机械的配备数量,宜最大限度地满足机械产量的要求,充分发挥机械效率。3.远距离取土填筑的土一般来源于取土场或路堑。宜以推土机完成挖土工序,装载机或挖掘机完成装土工序(当土质不坚时,亦可不用推土机,而直接用装土设备装土),以自卸汽车完成运土的工序。汽车数量应按装车设备能力和运距的长短而定,其余各工序可按1和2的规定办理。4.就地弃土或短距离弃土可用推土机或铲运机完成。第二章路基施工技术第一节填方路堤的施工一、一般规定(一)填方路堤施工前的原地面,应按照上一节有关规定进行清理。对其基底,还应按下列规定办理:1.应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排走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2.路堤修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3.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在深耕地段,必要时,应将松土翻挖,土块打碎,然后回填、整平、压实。4.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应不小于30cm,并予以分层压实,压实度应符合第三节的规定。(二)加宽旧路堤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所用填土宜与旧路相同或选用透水性较好的土。2.清除地基上的杂草,并沿旧路边坡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应不小于1m。3.当路堤稳定受到地下水位影响时,应在路堤底部填以水稳性优良、不易风化的砂、砂砾、碎石等材料或采用无机结合料(生石灰粉、水泥等固化材料)进行加固处理,使基底形成水稳性好、厚约30cm的稳定层,或按第四节设置隔离层。(三)路堤填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堤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采用盐渍土、黄土、膨胀土填筑路堤时,应遵照第五节的规定。2.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需要应用时,必须采取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措施,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3.钢渣、粉煤灰等材料,可用做路堤填料,其他工业废渣在使用前应进行有害物质的含量试验,避免有害物质超标,污染环境。4.捣碎后的种植土,可用于道堤边坡表层。(五)路基填方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基填方材料,应经野外取土试验,符合表2-1的规定时,方可使用,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路基填方材料,亦宜按表2-1的规定使用。路基填方材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表表2-1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路堤上路床(1~30cm)8.06.010下路床(30~80cm)5.04.010上路堤(80~150cm)4.03.015下路堤(>150cm)3.02.0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cm)8.06.010注:⑴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作高级路面时,应按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规定;⑵表列强度按《公路上工试验规程》,对试样浸水96h的CBR试验方法测定;⑶黄土,膨胀土及盐渍土的填料强度,分别按各章的规定办理。二、土方路堤的填筑土方路堤应分层填筑压实,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填筑路堤时,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压实含水量2%之内。土方路堤,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采用机械压实时,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应超过30cm;其他公路,按土质类别、压实机具功能、碾压遍数等,经过试验确定。但最大松铺厚度,不宜超过5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填筑路堤宜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组层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可采用纵向分层发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山坡路堤,地面横坡不陡于1:5且基底层符合上速规定要求时,路堤可直接修筑在天然的土基上。地面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填筑应由最低一层台阶填起,并分层夯实,然后逐台向上填筑,分层夯实,所有台阶填完之后,即可按一般填土进行。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横坡陡峻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必须在山坡上从填方坡脚向上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1m。其中挖方一侧,再行车范围之内的宽度不足一个行车道宽度时,则应挖够一个行车道宽度,其上路床深度范围之内的原地面土应予以挖除换填,并按上路床填方的要求施工。若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对于陡峻山坡半挖半填路基,设计边坡外面的松散弃土应在路基竣工后全部清除。不同土质混合填筑路堤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以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用于填筑上层时,除干旱地区外,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2.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厚度不宜小于0.5m。3.凡不因潮湿或冻融影响而变更其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强度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河滩路堤填土,应连同护道在内,一并分层填筑。可能受水浸淹部分的填料,应选用稳水性好的土料。河槽加宽、加深工程应在修筑路堤前完成。调治构造物应提前修建。机械作业时,应根据工地地形、路基横断面形状和土方调配图等,合理地规定机械运行路线。上方集中工点,应有全面、详细的机械运行作业图据以施工。两侧取土,填高在3m因内的路堤,可用推土机从两侧分层推填,并配合平地机分层整平。土的含水量不够时,用洒水车洒水,并用压路机分层碾压。填方集中地区路堤的施工,可按以下方法进行:1.取土场运距在1km范围内时,可用铲运机运送,辅以推土机开道,翻松硬土,平整取土段,清除障碍和助推等。2.取土场运距超过1km范围时,可用松土机械翻松,用挖掘机或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用平地机平整填土,配合洒水车压路机碾压。3.挖掘机、装载机与自卸车配合运输时,要合理布置取土场地的汽车运输路线并设置必要的标志。汽车配备数量,应根据运距的远近和车型确定,其原则是满足挖装设备能力的需要。土石方运输应视当地条件、运距设备等情况,采用不同的运输机具,如推土机、铲运机、皮带运输机、自卸汽车、卷扬机牵引的索道等。当卸装范围内有一定高差,汽车等运输方式受到地形和其他条件限制时,可采用空中索道运输。土方路堤施工的质量标准,见表2—6。三、桥涵及其他构造物处的填筑回填土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桥涵及其他构造物处的填料,除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外,应采用砂类土或渗水性土。上述条所列各种土均不得使用。当采用非透水性土时,应在土中增加外掺剂如石灰、水泥等。桥涵及其他构造物处的填土,应适时分层回填压实。同填土时对桥涵圬工的强度等要求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办理。桥涵填土的范围:台背填土顺路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填土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2倍孔径长度。桥台背后填土宜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涵洞缺口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分层回填压实。如使用机械回填,则涵台胸腔部分及检查井周围应先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填好后,方可用机械进行大面积回填。涵顶面填土压实厚度大于50cm时,方可通过重型机械和汽车。挡墙填料宜选用砾石土或砂类土。墙趾部分的基坑,应及时回填压实,并做成向外倾斜的横坡。填土过程中,应防止水的浸害。回填结束后,顶部应及时封闭。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并严格控制含水量,分层松铺厚度宜小于20cm。当采用小型夯具时,一级以上的公路松铺厚度不宜大于15cm,并应充分压(夯)实,压实标准见第三节所列条。四、填石路堤填石路堤的基底处理同填土路堤。填石路堤的石料强度不应小于15MPa(用于护坡的不应小于20MPa)。填石路堤石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填石路堤的压实检验按第三节所列条规定执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铺设高级路面的其他等级公路的填石路堤均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二级及二级以下且铺设低级路面的公路在陡峻山坡段施工特别困难或大量爆破以挖做填时,可采用倾填方式将石料填筑于路堤下部,但倾填路堤在路床底面下不小于1.0m范围内仍应分层填筑压实。分层松铺厚度,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不宜大于0.5m;其他公路不宜大于1.0m。填石路堤倾填前,路堤边坡坡脚应用粒径大于30cm的硬质石料码砌。当设计无规定时,填石路堤高度小于或等于6m时,其码砌厚度不应小于1m;当高度大于6m时,码砌厚度不应小于2m。逐层填筑时,应安排好石料运输路线,专人指挥,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倾料,并用大型推土机摊平。个别不平处应配合人工用细石块、石屑找平。当石块级配较差、粒径较大、填层较厚、石块间的空隙较大时,可于每层表面的空隙里扫人石渣、石屑、中、粗砂,再以压力水将砂冲入下部,反复数次,使空隙填满。人工铺填粒径25cm以上石料时,应先铺填大块石料,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平放稳,再用小石块找平,石屑塞缝,最后压实。人工铺填块径25cm以下石料时,可直接分层摊铺,分层碾压。填石路堤的填料如其岩性相差较大,则应将不同岩性的填料充分或分段填筑。如路堑或隧道基岩为不同岩种互层,允许使用挖出的混合石料填筑路堤,但石料强度、粒径应符合上述所列条的规定。用强风化石料或软质岩石填筑路堤时,应按土质路堤施工规定先检验其CBR值是否符合要求,CBR值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符合使用要求时按土质筑堤的技术要求施工。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填石路堤路床顶面以下50cm范围内应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分层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其他公路填石路堤路床顶面以下30cm范围内宜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cm。五、土石路堤土石路堤的基底处理同填石路堤。天然土石混合材料中所含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度不得超过压实层厚的2/3,超过的应清除;当所含石料为软质岩(强度小于15MPa)时,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超过的应打碎。土石路堤不得采用倾填方法,均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铺填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格确定,不宜超过40cm。压实后渗水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应将压实后渗水良好的土石混合料填筑于路堤两侧。当土石混合填料来自不同路段,其岩性或土石混合比相差较大时,应分层或分段填筑。如不能分层或分段填筑,应将含硬质石块的混合料铺于填筑层的下面,且石块不得过分集中或重叠,上面再铺含软质石料混合料,然后整平碾压。土石混合填料中,当石料含量超过70%时,应先铺填大块石料,且大面向下,放置平稳,再铺小块石料、石渣或石屑嵌缝找平,然后碾压;当石料含量小于70%时,土石可混合铺填,但应避免硬质石块(特别是尺寸大的硬质石块)集中。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土石路堤的路床顶面以下30~50cm范围内应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分层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其他公路填筑砂类土厚度应为30cm,最大粒径不大于18cm。六、高填方路堤水稻田或长年积水地带,用细粒土填筑路堤高度在6m以上,其他地带填土路堤高度在20cm以上时,可按本节要求施工。按上章节规定进行原地面清理后,如地基土的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应按第五节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或加固。高填方路堤,应严格按设计边坡填筑,不得缺填。高填方路堤,每层填筑厚度,根据所采用的填料,本节有关规定执行。如填料来源不同,其性质相差较大时,应分层填筑,不应分段或纵向分幅填筑。高填方路堤受水浸淹部分,应采用水稳定性高及渗水性好填料其边坡比不宜小于1:2。半挖半填的一侧高填方基底为斜坡时,应按规定挖好横向台阶,并应在填方路堤完成后,对设计边坡外的松散弃土进行清理。第二节挖方路基的施工一、一般规定(一)路基施工前应作好下列准备工作:1.施工组织设计,核实(或编制)调整土方调运图表。2.现场按上章的有关规定进行清理。1.开挖前应按第一章第二节的规定,以桩志标明轮廓。(二)路基在开挖前应对沿线土质按第一章第二节的规定,进行检测试验。(三)路堑的排水设施,应按下列规定办理:1.在路堑开挖前作好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土方工程施工期间应修建临时排水设施。2.临时排水设施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流水不得排入农田、耕地,污染自然水源,也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四)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成套配齐各种必要的施工机械,并作好保修准备。二、土方路堑的开挖(一)土方开挖应遵照下列要求:1.已开挖的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应储存于指定地点。2.根据第一章第二节的试验结果,对开挖出的适用材料,应用于路基填筑。各类材料不应混杂。不适用的材料应按下述条列的规定办理。3.土方开挖并不论开挖工程量和开挖深度大小,均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捣洞取土。在不影响边坡稳定的情况下采用爆破施工时,应经过设计审批。4.路堑开挖中,如遇土质变化需修改施工方案及边坡坡度时,应及时报批。(二)因受冬季或雨季影响,使挖出的土方不能及时用于填筑路堤时,应按第六节有关规定办理。(三)路堑路床的表层下为有机土、难以晾干压实的土、CBR值小于表2-1规定的土或不宜作路床的土,均应清除换填符合本章第一节规定的土。(四)路基开挖如遇特殊土质时,应按第五节的有关规定办理。(五)挖方路基施工标高,应考虑因压实的下沉量,其值应由试验确定。(六)土方路堑开挖,根据路堑深度和纵向长度,可按下列方式进行:1.横挖法:以路堑整个横断面的宽度和深度,从一端或两端逐渐向前开挖的方式称为横挖法,如图2-1所示。本法适用于短而深的路堑。1)用人力按横挖法挖路堑时,可在不同高度分几个台阶开挖,其深度视工作与安全而定,一般宜为1.5~2.0m。无论自两端一次横挖到路基标高或分台阶横挖,均应设单独的运土通道及临时排水沟。2)用机械按横挖法挖路堑且弃土(或以挖作填)运距较远时,宜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每层台阶高度可增加到3~4m,其余要求与人力开挖路堑相同。3)路堑横挖法也可用推土机进行。若弃土或以挖作填运距超过推土机的经济运距时,可用推土机推土堆积,再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土。4)机械开挖路堑时,边坡应配以平地机或人工分层修刮平整。图~~~~~~~~~~~~~~~~~~~~~~~~~~~~~~~~~~~~~~~~~~~~~~~~~~~~纵挖法:沿路堑全宽以深度不大的纵向分层挖掘前进时称为分层纵挖法,如图2-2之a)。本法适用于较长的路堑开挖。图~~~~~~~~~~~~~~~~~~~~~~~~~~~~~~~~~~~~~~~~~~~~~~~~~~~~~~~~~~~~~先沿路堑纵向挖掘一通道,然后将通道向两侧拓宽,如图2-2之b),上层通道拓宽至路堑边坡后,再开挖下层通道,如此向纵深开挖至路基标高称为通道纵挖法。本法适用于路堑较长较深,两端地面纵坡较小之路堑开挖。沿路堑纵向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宜处,将较薄一侧堑壁横向挖穿,使路堑分成两段或数段,各段再纵向开挖称为分段纵挖法,如图2-2之c)。本法适用于路堑过长,弃土运距较远的傍山路堑,其一侧堑壁不厚的路堑开挖。1)当采用分层纵挖法挖掘的路堑长度较短(不超过100m),开挖深度不大于3m,地面坡度较陡时,宜采用推土机作业。2)推土机作业时每一铲挖地段的长度应能满足一次铲切达到满载的要求,一般为5~10m,铲挖宜在下坡时进行;对普通土下坡坡度宜为10%~18%,不得大于30%;对于松土下坡坡度不宜小于10%,不得大于15%,傍山卸土的运行道应设有向内稍低的横坡,但应同时留有向外排水的通道。3)当采用分层纵挖法挖掘的路堑长度较长(超过100m)时,宜采用铲运机作业。4)对于拖式铲运机和铲运推土机,其铲斗容积为4~8mmm的适宜运距为100~400m;容积为9~12mmm的适宜运距为100~700m。自行式铲运机适宜运距可照上述运距加倍。铲运机在路基上的作业距离不宜小于100m。有条件时宜配备一台推土机(或适用铲运推土机)配合铲运机作业。5)铲运机运土道,单道宽度不应小于4m,双道宽度不应小于8m;重载上坡纵坡不宜大于8%,空驶上坡,纵坡不得大于50%;弯道应尽可能平缓,避免急弯;路面表层应在回驶时刮平,重载弯道处路面应抱持平整。6)铲运机作业面的长度和宽度应能使铲斗易于达到满载。在地形起伏的工地,应充分利用下坡铲装;取土应沿其工作面有计划地均匀进行,不得局部过度取土而造成坑洼积水。7)铲运机卸土场的大小应满足分层铺卸的需要,并留有回转余地。填方卸土应边走边卸,防止成堆,行走路线外侧边缘至填方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20cm。2.当路线纵向长度和挖深都很大时,宜采用混合式开挖法,即将横挖法与通道纵挖法混合用。先沿路堑纵向挖通道,然后沿横向坡面挖掘,以增加开挖坡面,如图2—3所示。每一坡面应设一个施工小组或一台机械作业。图~~~~~~~~~~~~~~~~~~~~~~~~~~~~~~~~~~~~~~~~~~~~~~~~~~~~~~~~~~~~~~3.开挖边沟、修筑路拱、刷刮边坡、整平路基面时,宜采用平地机配合其它土方机械作业。(七)边沟与截水天沟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1.边沟、截水沟及其他引、截排水设施的位置、断面尺寸及有关要求,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规定施工。应先做好这类排水设施,其出口应通至桥涵进、出水口处。截水沟不应在地面坑凹处通过,必须通过时,应按路堤填筑要求将凹处填平压实,然后开挖,并防止不均匀沉陷和变形。2.平曲线外边沟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的沟底相衔接。曲线内侧不得有积水或水外溢现象发生。3.路堑和路堤交接处的边沟应徐缓引向路堤两侧的天然沟或排水沟,不得冲刷路堤。路基坡脚附近不得积水。4.所有排水沟渠应从下游出口向上游开挖。5.所有排截水设施应满足下列要求:1)沟基稳固,严禁将排水沟挖筑在未加处理的弃土上;2)沟形整齐,沟坡、沟底平顺,沟内无浮土杂物;3)沟水排泄不得对路基产生危害;4)截水沟的弃土应用于路堑与截水沟间筑土台,并分层压实(夯实)。台顶设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土台边缘坡脚距路堑顶的距离不应小于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可按照下述条列规定办理。(八)路堑施工遇到地下水时应按下列规定办理:1.挖方地段遇有地下含水层时应根据第一章第三节条的原则规定,结合现场实际按第四节有关规定执行。2.当路堑路床顶部以下位于含水量较多的土层时,应换填透水性良好的材料,换填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整平凹槽底面,设置渗沟,将地下水引出路外,再分层回填压实。(九)弃土处理除按第一章第三节有关的规定办理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开挖路堑弃土地段前,应提出弃土的施工方案报有关单位批准后实施(该方案包括弃土方式、调运方案、弃土位置、弃土形式、坡脚加固处理方案、排水系统的布置及计划安排等)。方案改变时,应报批准并复查。2.弃土堆的边坡不应陡于1:1.5,顶面向外应设不小于2%的横坡,其高度不宜大于3m。路堑旁的弃土堆,其内侧坡脚与路堑顶之间的距离,对于干燥硬土不应小于3m;对于软湿土,不应小于路堑深度加5m。3.在山坡上侧的弃土堆应连续而不中断,并在弃土前设截水沟;山坡下侧的弃土堆应每隔50~100m设不小于1m的缺口排水,弃土堆坡脚应进行防护加固。4.严禁在岩溶漏斗处、暗河口处、贴近桥墩台处弃土。三、石方的开挖开挖石方应根据岩石的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等确定开挖方式。对于软石和强风化岩石,能用机械直接开挖的均应采用机械开挖,也可人工开挖。凡不能使用机械或人工直接开挖的石方,则应采用爆破法开挖。石方需用爆破法开挖的路段,如空中有缆线,应查明其平面位置和高度;还应调查地下有无管线,如果有管线,应查明其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同时应调查开挖边界线外的建筑物结构类型、完好程度、距开挖界距离,然后制订爆破方案。如何爆破方案的制订,必须确保空中缆线、地下管线和施工区边界处建筑物的安全。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爆破证书的专业人员施爆。根据确定的爆破方案,进行炮位、炮孔深度和用药量设计,其设计图纸和资料应报送有关部门审批。根据设计的炮位和孔深打眼,当工程量小,工期允许时,可采用人工打眼;当工程量较大时,应采用机械钻孔。钻孔机械可采用风钻或潜孔钻。爆破法开挖石方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施爆区管线调查→炮位设计与设计审批→配备专业施爆人员→用机械或人工清除施爆区覆盖层和强风化岩石→钻孔→爆破器材检查与试验→炮孔(或坑道、药室)检查与废渣清除→装药并安装引爆器材→布置安全岗和施爆区安全员→炮孔堵塞→撤离施爆区和飞石、强地震波影响区内的人、畜→起爆→清除瞎炮→解除警戒→测定爆破效果(包括飞石、地震波对施爆区内外构造物造成的损伤及造成的损失)。公路石方开挖,应充分重视挖方边坡稳定,宜选用中小炮爆破;开挖风化严重、节理发育或岩层产状对边坡稳定不利的石方,宜用小型排炮微差爆破,小型排炮室距设计边坡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炮孔间距的1/2。当岩层走向与路线走向基本一致,倾角大于15°,且倾向公路或者开挖边界线外有建筑物,施爆可能对建筑物地基造成影响时,应在开挖层边界,沿设计坡面打预裂孔,孔深同炮孔深度,孔内不装炸药和其他爆破材料,孔的距离不宜大于炮孔纵向间距的1/2。开挖层靠边坡的两列炮孔,特别是靠顺层边坡的一列炮孔,宜采用减弱松动爆破。开挖边坡外有必须保证安全的重要建筑物,即使采用减弱松动爆破都无法保证建筑物安全时,可采用人工开掘、化学爆破或控制爆破。在石方挖区应注意施工排水,在纵向和横向形成坡面开挖面,其坡度应满足排水要求,以确保爆破出的石料不受积水浸泡。炮眼位置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1.炮位设计应充分考虑岩石的产状、类别、节理发育程度、熔蚀情况等,炮孔药室宜避开溶洞和大的裂缝。2.避免在两种岩石硬度相差很大的交界面处设置炮孔药室。3.非群炮的单炮或数炮施爆,炮孔宜选在抵抗线最小,临空面较多,且与各临空面大致距离相等的位置,同时应为下次布设炮孔创造更多的临空面。4.群炮炮眼间距宜根据地形、岩石类别、炮型等确定,并根据炮眼间距、岩石类别、地形、炮眼深度计算确定每个炮眼的装药量和炸药类别。对于群炮,宜分排或分段采用微差爆破。5.非群炮的单炮或数炮施爆,炮眼方向宜与岩石临空面大致平行,一般按岩石外形、节理、裂隙等情况,分别选择正炮眼、斜炮眼、平炮眼或吊眼等。中小型爆破:1.裸露药包法是将药包置于被炸物体表面或经清理的石缝中,药包表面用草皮或稀泥覆盖,然后进行的爆破,这种方法限用于破碎孤石或大块岩石的二次爆破。2.炮眼法1)炮眼深度。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而决定炮眼深度,可按下列计算:L=C·H(2—1)式中:L——炮眼深度(m);H——爆破岩石的厚度,阶梯高度(m);C——系数,坚石为1.0~1.15,次坚石为0.85~0.95,软石为0.7~0.9。2)炮眼间距。用排炮爆破时,同排炮眼的间距,视岩石的类别、节理发育程度,参照下列计算确定:a=b·W(2—2)式中:a——炮眼间距(m);W——最小抵抗线(m);B——系数,采用火雷管起爆为1.2~2.0,采用电雷管起爆为0.8~2.3。当使用对排排炮爆破时,炮眼应按梅花形布置,炮排距约为同排炮孔距的0.86倍。3)装药量。炮眼的装药高度一般为炮孔深度的1/3~1/2,特殊情况下也不得超过2/3。对于松动爆破或减弱松动爆破,装药高度可降到炮孔深度的1/3~1/4。4)提高爆破效果的措施。为提高爆破效果,可选用空心炮(炮眼底部设一段不装药的空心炮孔)、石子炮(底部或中部装一部分石子)或木棍炮(用直径为炮孔直径1/3,长6~10cm的木棍装在炮眼底部或中部)进行爆破。药壶法(葫芦炮);药壶炮是将炮眼底部扩大成葫芦形,以便将炸药基本集中于炮眼底部的扩大部分,以提高爆破效果的一种炮型。葫芦炮炮眼较深,它适用于均匀致密粘土(硬土)、次坚石、坚石。对于炮眼深度小于2.5m,节理发育的软石,地下水较发育或雨季施工时,不宜采用。(1)葫芦炮炮眼深度一般为5~7m,不宜靠近设计边坡布设,药室距设计边坡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最小抵抗线。(2)葫芦炮的药量按下列计算:Q=K(2—3)式中:Q——炸药质量(kg);W——最小抵抗线(m),一般为阶梯高度0.5~0.8倍;K——单位岩石的硝铵炸药消耗量(kg/),软石为0.26~0.28,次坚石为0.28~0.34,坚石为0.34~0.35。(3)单排群炮用电雷管起爆,每排药炮间距:a=(0.8~1..0)W(2—4)式中:a——每排内炮眼间距(m);W——相邻两炮之间最小抵抗线的平均值(m)。(4)多排群炮,各排之间的药包间距:b=1.5W(2—5)当炮眼布置成三角形时,上下层药包间距:a=2(2—6)式中:——下层最小抵抗线(m)。猫洞炮:猫洞炮是将集中药包直接放入直径为0.2~0.5m、炮眼深2~6m的水平或略有倾斜的炮洞中的一种炮型。它适用于硬土、胶结良好的古河床、冰渍层、软石和节理发育的次坚石,坚石可利用裂隙修成导洞或药室,这种炮型对大弧石、独岩包等爆破效果更佳。1.炮眼深度应与阶梯高度自然地面横坡相配合,遇高阶梯时要布置多层药包。烘膛应根据岩石类别,分别采用浅眼烘膛、深眼烘膛和内部扩眼等方法。2.用药量计算当被炸松的岩体能坍塌出路基时:Q=K·f(a)d(2—7)式中:Q——用药量(kg);W——最小抵抗线(m);K——形成标准抛掷漏斗的单位耗药量(kg),一般不宜用抛掷爆破,而是用松动爆破或减弱松动爆破,用药量为抛掷爆破的1/2~1/3;f(a)——抛坍系数,f(a)=26/a;a——地面横坡度;d——堵塞系数,可近似用d=3/h计算,其中h为眼深。当被炸松的岩体不能坍塌出路基时:Q=0.35Kd(2—8)式中符号同前,其中0.35系数相当于式中α=70°~75°时的情况。⑶炮空间距a=(1.0~1..3)W(2—9)式中W为相邻两药包计算抵抗线的平均值(m);1.0~1.3系数,可根据岩石硬度、节理发育程度及地面坡度(α)的大小而定,宜采用1.0~1.2,当α>70°时,可采用1.2~1.3,但须注意,间距过大会使爆破物块度过大,增加二次爆破数量。大爆破:1.大爆破施工,是采用导洞和药室装药,用药量在1000kg以上的爆破。公路石方开挖一般不宜采用。只有当路线穿过弧独山丘,开挖后边坡不高于6m,且根据岩石产状和风化程度,确认开挖后,边坡稳定,方可考虑大爆破方案,但须作好技术设计,有详细技术经济论证和边坡稳定性分析,并报主管部门审批。2.大爆破的技术设计文件包括:1)工程名称、概述、工程概况、爆破地点(桩号)、工程数量、地形特征、雨季爆破范围、要求或预测爆破效果、工期;2)自然条件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3)爆破方案及类型说明;4)药室位置的布置图,包括平面图和导洞药室剖面图、用药量和爆破网路的主要计算资料;5)施工方案和施爆步骤;6)爆破危险区预计;7)安全措施;8)劳力、机械、材料费用于经济指标;9)大爆破施工的总平面布置图,纵横剖面图,药室位置图。平面图比例1︰200~1︰500,在平面及纵横剖面上应示出爆破范围、药室位置、用于爆破工程的电缆、电线网路,以及安全警戒位置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现场核对,编制导洞、药室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场道路。导洞、药室的实地放样。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组织人力、机械和材料。在导洞药室施工前,应先修好进场道路。竖井、导洞和药室开挖1.当遇松岩石或岩石为强风化十分破碎时,平洞和深度大于3.0m的竖井应设临时支撑,在回填堵塞时,这些临时支撑材料可由里至外或由下至上逐步拆除回收。2.药室应按设计断面开挖,药室宜做成近似立方体,室底标高与设计标高之差不应大于10cm,导洞与药室用横洞连接,横洞与导洞垂直,药室中心距导洞中心不宜小于2.5m。3.导洞分竖井和平洞两种,竖井深度不宜大于16m,如超过16m或有地下水时,最好用平洞,平洞长度以30m左右为宜,竖井或平洞的选用,应考虑施工进度和爆破效果。平洞采用梯形断面,断面尺寸为1.8m×(0.8+1.2)m,断面最小尺寸不应小于1.4m×0.8m的长方形,竖井断面尺寸于竖井深度有关,当深度H>15m时,断面最小尺寸不应小于1.4m×1.2m。土质竖井可采用直径不小于1.0m的圆形断面或边长不小于1m的长方形断面。竖井开挖深度大于6m,应采取通风措施。4.导洞和药室开挖,可用风钻或捣槽眼,炮眼深度不应大于工作面最小边长的0.6~0.8倍,如岩石节理发育,导洞和药室应考虑临时支撑。爆破前的准备工作1.导洞和药室验收检查导洞、药室的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清除危石和残存石碴,引流裂隙水,清除未炸雷管及瞎炮。2.装药装药时间应尽可能短,避免炸药受潮。装药自下而上,自里儿外逐层码砌平稳、密实。起爆体应平稳安放在设计位置。药包要坚固牢靠,下部药包要能承受上部药包压力。装药不得在雨雪、大风、雷电、浓雾天气及黑夜进行;起爆体装入药室后,应出拆除洞内及洞口一切电源线,改用绝缘电筒或其他安全照明。3.导洞和竖井堵塞堵塞前应对装药质量进行检查,并用木槽、竹筒或其他材料保护电爆缆线。在药室外侧砌一道石墙,然后填土捣实,石墙外2~3m一段,或洞身至药室拐弯一段,应用连粘土填塞夯实,其余部分可用土石分层填塞紧密。堵塞长度按照设计要求,洞口部分除设计另有规定外,应再砌一道石墙,并用粘土封紧。竖井和平洞的堵塞料可就地取材,分层回填至原地面,平洞堵塞长度不应小于最小抵抗线。堵塞过程中,对电爆线路应注意保护,并派专人经常检查、维护,不得损坏。4.起爆线路的敷设铺设线路前,非接线人员和设备应撤离至安全地点,并在爆破影响区外设警戒,禁止人畜进入影响区;截断场内一切设备的电源。然后从药室开始,逐渐向主线和电源方向联接,禁止先接电源和供电设备,并禁止在雷雨天和黑夜进行。接线前,应仔细检查每一个导洞的线路电阻,如发现误差超过10%或不能通电,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对可疑线路和起爆体应更换。为了安全起爆,可设置必要的复线作起爆线路。接线时所有接头要求清洁,接触良好,并用绝缘胶布包好扎牢,以保证电阻稳定,电流正常。爆破施爆前,应规定醒目清晰的爆破信号,并发布通告,及时疏散危险区内的人员、牲畜、设备及车辆等;对不能撤离的建筑物应采取保护、加固措施。并在危险区周围设警戒。起爆前15min,由总指挥发起起爆准备命令爆破站作最后一次验收检查和安全检查。如无新情况发生,在接到指挥长起爆命令后立即合闸施爆。起爆后应迅速拉闸断电。起爆后15min,由指定爆破作业人员进入爆破区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无拒爆现象和其他问题后,方能解除警戒。瞎炮处理爆破后如有瞎炮,应由原施工人员参加处理,采取安全措施排除。对于大爆破,应找出线头接上电源重新起爆,或者沿导洞小心捣取堵塞物,取出起爆体,用水灌浸药使炸药失效,然后清除。对中小型炮,可在距瞎炮的最近距离不小于0.6m处,另行打眼爆破,当炮眼不深时,也可用裸露药包爆破。大爆破后,应及时清理危石和堑内土石方,测定爆破效果。石质路堑边坡清刷及路床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石质挖方边坡应顺直、圆滑、大面平整。边坡上不得有松石、危石。凸出于设计边坡线的石块,其凸出尺寸不应大于20cm,起爆凹进部分尺寸也不应大于20cm。对于软质岩石,凹出及凹进尺寸不应大于10cm,否则应进行处理。2.挖方边坡应从开挖面往下分级清刷边坡,下挖2~3m时,应对新开挖边坡刷坡,对于软质岩石边坡可用人工或机械清刷,对于坚石和次坚石,可用炮眼法、裸露药包法爆破清刷边坡,同时清除危石、松石。清刷后的石质路堑边坡不应陡于设计规定。3.石质路堑边坡如因过量超挖而影响上部边坡岩体稳定时,应用浆砌片石补砌超挖的坑槽。4.石质路堑路床底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开挖后的路床基岩面标高与设计标高之差应符合第九节的要求,如过高,应凿平;过低,应用开挖的石屑或灰土碎石填平并碾压密实。石质路堑路床顶面宜使用密集小型排炮施工,炮眼底标高宜低于设计标高10~15cm,装药时宜在孔底留5~10cm空眼,装药量按松动爆破计算。石质路床超挖大于10cm的坑洼当有裂隙水时,应采用渗沟连通,渗沟宽不宜小于10cm,渗沟底略低于坑洼底,坡度不宜小于6‰,使可能出现的裂隙水或地表渗水由浅坑洼渗入深坑洼,并与边沟连接。如渗沟底低于边沟底则应在路肩下设纵向渗沟,沟底应低于深坑洼底至少10cm,宽不宜小于60cm;纵向渗沟由填方路段引出。渗沟应填碎石,并于路床同时碾压到规定的要求。开挖石方的清运与二次爆破:1.开挖石方如横向调运或小于100m的纵向调运用作填方时,可用推土机推运,但调运的石块必须符合填料粒径要求;对大块石料,可集中于挖方区进行二次爆破。2.开挖石方如为废弃方,如装运受装载运输机械的限制,可对个别大石块进行二次爆破。3.石方开挖区可分幅或分段进行不爆破,石方清除和打炮眼可轮流作业。四、深挖路堑的施工路堑边坡高度等于或大于20m时称为深挖路堑。深挖路堑的准备工作,根据土石类别,应按上述节办理。施工前应详细复查设计文件所确定的深挖路堑地段的工程地质资料及路堑边坡,并收集了解土石界限、工程等级、岩层风化厚度及破碎程度、岩层工程特征;路堑为砂类土时应了解其颗粒级配、密实程度和稳定角;路堑为细粒土时应了解含水量和物理力学性质,以及不良地质情况,地下水及其存在形式等。应根据详细了解的工程地质情况、工程量大小和工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据以配备适当的机械设备、数量和劳动力。若设计文件中的工程地质资料缺乏或严重不足,不能据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宜进行工程地质补探工作;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补做工程地质勘探时应以钻探为主。根据补做钻探所得工程地质资料而确定的技术方案,应报请审批后实施。深挖路堑的边坡应严格按照设计坡度施工。若边坡实际土质与设计勘探的地质资料不符,特别是土质较设计的松散时,应向有关方面提出修改设计的意见,批准后实施。施工土质边坡时,宜每隔6~10m高度设置平台,平台宽度对于人工施工的不宜小于2m;对于机械施工的不宜小于3m。平台表面横向坡度应向内倾斜,坡度约为0.5%~1%;纵向坡度宜与路线纵坡平行。平台上的排水设施应与排水系统连通。施工过程中如修建平台后边坡仍然不能稳定或大雨后立即坍塌时,应考虑修建石砌护坡,在边坡上植草皮或做挡土墙。施工工程中边坡上渗出地下水时,应根据地下水渗出的位置、流量按照第四节的有关规定,修建地下水排除设施。土质单边坡深挖路堑的施工方法可采用上述二、中的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土质双边坡深挖路堑的施工方法宜采用上述二、中的分层纵挖法和通道纵挖法。若路堑纵向长度较大,一侧边坡的土壁厚度和高度不大时,可采用分段纵挖法。施工机械可采用推土机或推土机配合铲运机。当弃土运距较远超过铲运机的经济运距时,可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作业或采用推土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作业。土质深挖路堑无论是单边坡或双边坡,均应按照上述款的规定开挖,靠近边坡3m以内禁止采用爆破法炸土施工。在距边坡3m以外准备采用爆破法施工时,应进行缜密设计,防止炸药量过大,并报请批准。石质深挖路堑当地形和石质情况不符合上述条的规定时,禁止使用大爆破施工方案。单边坡石质深挖路堑的施工宜采用深粗炮眼、分层、多排、多药量、群量、光面、微差爆破方法。双边坡石质深挖路堑的施工可采用纵向挖掘法,应分层在横断面中部开挖出每层通道,然后横断面两侧按照上述条的方法作业。第三节路基压实一、一般规定路堤、路堑和路堤基底均应进行压实。土质路堤(含土石路堤)的压实度应不低于表1.2.2的标准。土质路堤压实度标准表2—2填挖类型路面底面计起深度范围(cm)压实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路上路床0~30≥95≥93堤下路床30~80≥95≥93上路堤80~150≥93≥90下路堤>150≥90≥90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5≥93注:①表列压实度以部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②对于铺筑中级或低级路面的三、四级公路路基,允许采用表2—5轻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路基压实标准;③其他等级公路,修建高级路面时,其压实标准,应采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规定值;④特殊干旱地区的压实度标准可降低2%~3%;⑤多雨潮湿地区的粘性土,其压实度标准按第五节规定执行;⑥用灌砂法、灌水(水袋)法检查压实度时,取土样的底面位置为每一压实层底部;用环刀法试验时环刀中部处于压实层厚的1/2深度;用核子仪试验时,应根据其类型,按说明书要求办理。路基土的压实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以及其他指标应在路基修筑半个月前,在取土地点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击实试验确定。击实试验操作方法按现行部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进行。每一种土至少应取一组土样试验。施工中如发现土质有变化,应及补做全部土工试验。土质路基的压实度试验方法可采用灌砂法、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水袋法)或核子密度湿度仪(简称核子仪)法。采用核子仪法时,应先进行标定和对比试验。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合格后方可填筑其上一层。否则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补压。检验频率每2000检验8点,不足200时,至少应检验两点,检验标准,必须每点都符合表2—2的规定。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增加检验点。填石路堤(包括分层填筑岩块及倾填爆破石块)的紧密程度在规定深度范围内,以通过12t以上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试验,当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时,可判为密实状态。土质路床顶面压实完成后应进行弯沉检验。检验汽车的轮重(或轴重)及弯沉允许值按照设计规定执行。检验频率应为每一幅双车道每50m四点,左、右两后轮隙下各一点。路床顶面的检测弯沉值在考虑季节影响之后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提供为路基回弹模量时则应采用设计规范规定的换算公式,计算设计要求的弯沉值。对填石及土石路堤如设计规定需在路床顶面进行强度试验时,应按照设计规定办理。土质路床顶面检验的压实度和弯沉值均应满足要求。如仅有一项满足要求时,应找出原因,予以处理。二、填方地段基底的压实路堤基底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应小于85%;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标准。三、压实机械的要求与选择路基工程应采用机械压实。压实机械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规模、场地大小、填料种类、压实度要求、气候条件、压实机械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土质适宜的碾压机械参见表2—3。各种土质适宜的碾压机械表2—3土的类别机械名称细粒土砂类土砾石土巨粒土备注6~8t两轮光轮压路机AAAA用于预压整平12~18t三轮光轮压路机AAAB最常使用25~50t轮胎压路机AAAA最常使用羊足碾AC或BCC粉、粘土质砂可用振动压路机BAAA最常使用凸块式振动压路机AAAA最宜使用于含水量较高的细粒土手扶式振动压路机BAAC用于狭窄地点振动平板夯BAAB或C用于狭窄地点,机械质量800kg的可用于巨粒土手扶式振动夯AAAB用于狭窄地点夯锤(板)AAAA夯击影响深度最大推土机、铲运机AAAA仅用于摊平土层和预压注:①表中符号:A代表适用;B代表无适当的机械时可用;C代表不适用。②土的类别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的规定划分。③对特殊土和黄土(CLY)、膨胀土(BHE)、盐渍土等的压实机械选择可按细粒土考虑。④自行式压路机宜用于一般路堤路堑基底的换填等压实,宜采用直线式进退运行。⑤羊足碾(包括凸块式碾、条式碾)应有光轮压路机配合使用。四、填方路堤的压实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石土不论采用何种压实机械,均应在该种土的最佳含水量±2%以内压实。当土的实际含水量不位于上述范围内时,应均匀加水或将土摊开、晾干,使达到上述要求后方可进行压实。运输上路的土在摊平后,其含水量若接近于压实最佳含水量时,应迅速压实。当需要对土采用人工加水时,达到压实最佳含水量所需要的加水量可按式估算:m=(ω-)式中:m——所需加水量(kg);——土原来的含水量(以小数计);ω——土的压实最佳含水量(以小数计);Q——需要加水的土的质量(kg)。需要加的水宜在取土的前一天浇洒在取土坑内的表面,使其均匀渗透入土中,也可将土运至路堤上后,用水车均匀、适量地浇洒在土中,并用拌和设备拌和均匀。各种压实机具碾压不同土类的适宜厚度和所需压实遍数与填土的实际含水量(在前述条规定的范围内)及所要求达到的压实度大小有关,应根据要求的压实度按照第一章第二节所作试验路段的试验结果确定。用铲运机、推土机和自卸汽车推运土料填筑路堤时,应平整每层填土,且自中线向两边设置2%~4%的横向坡度,及时碾压,雨季施工更应注意。压路机碾压路基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碾压前应对填土层的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放可进行碾压。2.压实应根据现场压实试验提供的松铺厚度和控制压实遍数进行。若控制压实遍数超过10遍,应考虑减少填土层厚。经压实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处应进行补压后再做检验,一直达到合格为止。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基填土压实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35~50t轮胎压路机进行。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第一遍应不振动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4.各种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宜用慢速,最大速度不宜超过4km/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对振动压路机一般重叠0.4~0.5m。对三轮压路机一般重叠后轮宽的1/2,前后相邻两区段(碾压区段之前的平整预压区段与其后的检验区段)宜纵向重叠1.0~1.5m。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使用夯锤压实时,首遍各夯位宜紧靠,如有间隙,则不得大于15cm,次遍夯位应压在首遍夯位的缝隙上,如此连续夯实直至到达规定的压实度。五、路堑路基的压实零填及路堑路床的压实,应符合表2—2的规定。换填超过30cm时,按表列数值90%的标准执行。六、桥涵及其他构造物处填土的压实桥台背后、桥涵两侧与顶部、锥坡与挡土墙等构造物背后的填土均应分层压实,分层检查,检查频率每50m²检验一点,不足50m²时至少检验一点,每点都应合格,每一压实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cm。涵洞两侧的填土与压实和桥台背后与锥坡的填土与压实应对称或同时进行。各种填土的压实尽量采用小型的手扶式振动夯或手扶式振动压路机;但涵顶填土50cm内应采用轻型静载压路机压实,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桥台、涵身背后和涵洞顶部的填土压实度标准,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5%;其他公路为93%。七、填石路堤的压实填石路堤在压实之前,应用大型推土机摊铺平整,个别不平处,应用人工配合以细石屑找平。填石路堤均应压实并宜选用工作质量12t以上的重型振动压路机、工作质量2.5t以上的夯锤或25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压(夯)实。当缺乏上述的压实机具时,可采用重型静载光轮压路机压实并减少每层填筑厚度和减小石料粒径,其适宜的压实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但不得大于50cm。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或夯锤压实填石路堤时,可加厚至1.0m。填石路堤压实时的操作要求,应先压两侧(即靠路肩部分)后压中间,压实路线对于轮碾应纵向互相平行,反复碾压。对夯锤应成弧形,当夯矢密实程度达到要求后,再向后移动一夯锤位置。行与行之间应重叠40~50cm;前后相邻区段应重叠100~150cm。其余注意事项应按照上述款的规定办理。填石路堤压实到所要求的紧密程度所需的碾压或夯压的遍数应经过试验确定。采用重锤夯实时,可按重锤下落时不下沉而发生弹跳现象(即可按上述条的规定)进行压实度检验。填石路堤使用各种压实机具压实时的注意事项与压实填土路基相同。填石路堤顶面至路床顶面下30~50cm(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为50cm,其他公路为30cm)范围内应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表2—1的规定),并应按相关节的有关规定予以压实。八、土石路堤的压实土石路堤的压实方法与技术要求,应根据混合料中巨粒土的含量多少,分别按照相关条的规定办理。土石路堤的压实度可采用灌砂法或水袋法检测。其标准干容重应根据每一种填料的不同含石量的最大干容重作出标准干密度曲线,然后根据试坑挖取试样的含石量,从标准干容重曲线上查出对应的标准干密度。当采用灌砂法或水袋法检验有困难时,可按上述条的规定进行检验。如几种填料混合填筑,则应从试坑挖取的试样中计算各种填料的比例,利用混合填料中几种填料的标准干容重曲线查得对应的标准干容重,用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计算所挖试坑的标准干容重。土石路堤的压实度标准,可采用灌砂法或水袋法检验并应符合上述的规定。当按一、的规定方法检验时,应按该条的规定判定压实度是否合格。九、高填方路堤的压实高填方路堤的基底应按照第一章第二节的规定进行场地清理,并应按照设计要求的基底承压强度进行压实,设计无要求时,基底的压实度宜不小于90%。当地基松软仅靠对原土压实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承压强度时,应进行地基改善加固处理,以达到设计要求。高填方路堤的基底处于陡峻山坡上或谷底时,应按照第一节的规定进行挖台阶处理,并严格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当场地狭窄时,压实工作宜采用小型的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进行。当场地较宽广时宜采用自行式自重是12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碾压。高填方路堤分层压实松铺厚度与一般公路填方相同,应根据填筑材料类别和压实机具性能按照相关节的规定确定。高填方路堤的压实度必须满足相关节的规定。高填方路堤的压实度检验方法应根据填料类别,按照一、有关的规定办理。第四节路基排水一、一般规定(一)路基排水除应按照第一章第三节的规定施工外,还应按下列的规定执行。1.为了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必须将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予以拦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漫流、聚积和下渗。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应予以截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导到路基范围以外。2.路基施工中应校核全线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备和妥善,必要时予以补充和修改。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构成完整的排水体系。3.路基排水设施应有合适的泄水断面和纵坡。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边沟不应作为农业排灌渠道,其他公路不得已时可和排灌渠道结合,但应适当加大泄水断面,并采取加固措施,以防水流危害路基。排水设施的进出水口,应视当地土质、水文、地形条件及筑路材料等情况,适当加固。4.路基施工中,必须按设计要求首先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然后再做主体工程。在无条件时,排水工程可与路基同步施工,并使其随施工进度逐步成型。(二)在路基施工期时,不得任意破坏地表植被或堵塞水路;各类排水设施应及时维修和清理,保持其完好状态,使水流畅通不产生冲刷和淤塞;临时性排水设施应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结合起来。(三)路基排水设施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各类排水设施的位置、断面、尺寸、坡地、标高及使用材料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2.沟渠边坡必须平整、稳定,严禁贴坡。3.排水设施要求纵坡顺适,沟底平整,排水畅通,无冲刷和无阻水现象。4.边沟要求线形美观,直线线形顺直,曲线线形圆滑。5.各类防渗加固设施要求坚实稳定,表面平整美观。浆砌片石工程砂浆配合比必须符合试验规定,砌体咬扣紧密,嵌缝饱满、密实,勾缝平顺无脱落,缝宽大体一致。干砌片石工程要求咬扣紧密、错缝,禁止叠砌、贴砌和浮塞。二、地面水的排除(一)边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均应设置边沟。路堤靠山一侧的坡脚应设置不渗水的边沟。2.为了防止边沟漫溢或冲刷,在平原区和重丘山岭区,边沟应分段设置出水口,多雨地区梯形边沟每段长度不宜超过300m,三角形边沟不宜超过200m。3.平曲线处边沟施工时,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沟底纵坡平顺衔接,不允许曲线内侧有积水或外溢现象发生。曲线外侧边沟应适当加深,其增加值等于超高值。4.边沟的加固:土质地段当沟底纵坡大于3%时应采取加固措施;采用干砌片石对边沟进行铺砌时,应选用有平整面的片石,各砌缝要用小石子嵌紧;采用浆砌片石铺砌时,砌缝砂浆应饱满,沟深不漏水;若沟底采用抹面时抹面应平整压光。(二)截水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截水沟的位置:在无弃土堆的情况下,截水沟的边缘离开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视土质而定,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原则。如系一般土质至少应离开5m,对黄土地区不应小于10m并应进行防渗加固。截水沟挖出的土,可在路堑与截水沟之间修成土台并进行夯实,台顶应筑成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路基上方有弃土堆时,截水沟应离开弃土堆坡脚1~5m,弃土堆坡脚离开路基挖方坡顶不应小于10m,弃土堆顶部应设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2.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沟离开路堤坡脚至少2.0m,并用挖截水沟的土填在路堤与截水沟之间,修筑向沟倾斜坡度为2%的护坡道或土台,使路堤内侧地面水流入截水沟派出,如图2—4所示:图~~~~~~~~~~~~~~~~~~~~~~~~~~~~~~~~~~~~~~~~~~~~~~~~~~~~~~~~~~~~~~3.截水沟长度超过500m时应选择适当地点设出水口,将水引至山坡侧的自然沟中或桥涵进水口,截水沟必须有牢靠的出水口,必要时须设置排水沟、跌水或急流槽。截水沟的出水口必须与其他排水设施平顺衔接。4.为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截水沟应进行严密的防渗和加固,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渗水性较大或裂隙较多的岩石路段,对沟底纵坡较大的土质截水沟及截水沟的出水口均应采用加固措施防止渗漏和冲刷沟底及沟壁。(三)排水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水沟的线形要求平顺,尽可能采用直线形,转弯处宜做成弧线,其半径不宜小于10m,排水沟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通常不宜超过500m。2.排水沟沿路线布设时,应离路基尽可能远一些,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3~4m。3.当排水沟、截水沟、边沟因纵坡过大产生水流速度大于沟底、沟壁土的容许冲刷流速时,应采取边沟表面加固措施。(四)跌水与急流槽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跌水与急流槽必须用浆砌圬工结构,跌水的台阶高度可根据地形、地质等条件决定,多级台阶的各级高度可以不同,其高度与长度之比应与原地面坡度相适应。2.急流槽的纵坡不宜超过1:1.5,同时应与天然地面坡度相配合。当急流槽较长时,槽底可用几个纵坡,一般是上段较陡,向下逐渐放缓。3.当急流槽很长时,应分段砌筑,每段不宜超过10m,接头用防水材料填塞,密实无空隙。4.急流槽的砌筑应使自然水流与涵洞进、出口之间形成一个过渡段,基础应嵌入地面以下,基底要求砌筑抗滑平台并设置端护墙。路堤边坡急流槽的修筑,应能为水流入排水沟提供一个顺畅通道,路缘石开口及流水进入路堤边坡急流槽的过渡段应连接圆顺。(五)拦水缘石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为避免高路堤边坡被路面水冲毁可在路肩上设拦水缘石,将水流拦截至挖方边沟或在适当地点设急流槽引离路基。与高路堤急流槽连接处应设喇叭口。2.拦水缘石必须按设计安置就位。3.设拦水缘石路段的路肩适当加固。(六)蒸发池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取土坑作蒸发池时与路基坡脚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10m。面积较大的蒸发池至路堤坡脚的距离不得小于20m,坑内水面应低于路基边缘至少0.6m。坑底部应做成两侧边缘向中部倾斜0.5%的横坡。取土坑出入口应与所连接的排水沟或排水通道平顺连接。当出口为天然沟谷时,应妥善导入沟谷内,不得形成漫流,必要时予以加固。2.蒸发池的容量不宜超过200~300,蓄水深度不应大于1.5~2.0m。池周围可用土埂围护,防止其他水流入池中。蒸发池的设置不应使附近地区泥沼化及影响当地环境卫生。三、地下水的排除(一)排水沟和暗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地下水位较高,潜水层埋藏不深时,可采用排水沟或暗沟截流地下水及降低地下水位,沟底宜埋入不透水层内。沟壁最下一排渗水孔(或裂缝)的底部宜高出沟底不小于0.2m。排水沟或暗沟设在路基旁侧时,宜沿路线方向布置,设在低洼地带或天然沟谷处时,宜顺山坡的沟谷走向布置。排水沟可兼排地表水,在寒冷地区不宜用于排除地下水。2.排水沟或暗沟采用混凝土浇筑或浆砌片石砌筑时,应在沟壁与含水地层接触面的高度处,设置一排或多排向沟中倾斜的渗水孔。沟壁外侧应填以粗粒透水材料或土工合成材料作反滤层。沿沟槽每隔10~15m或当沟槽通过软硬岩层分界处时应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二)渗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渗沟有填石渗沟、管式渗沟和洞式渗沟三种形式,三种渗沟均应设置排水层(或管、洞)、反滤层和封闭层。2.填石渗沟的施工要求1)填石渗沟通常为矩形或梯形,在渗沟的底部和中间用较大碎石或卵石(粒径3~5cm)填筑,在碎石或卵石的两侧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层厚约15cm),填较细颗粒的粒料(中砂、粗砂、砾石)作成反滤层,逐层的粒径比例,大致按4:1递减。砂石料颗粒小于0.15mm的含量不应大于5%。用土工合成材料包裹有孔的硬塑管时,管四周填以大于塑管孔径的等粒径碎、砾石,组成渗沟。顶部作封闭层,用双层反铺草皮或其他材料(如土工合成的防渗材料)铺成,并在其上夯填厚度不小于0.5m的粘土防水层。2)填石渗沟的埋置深度,应满足渗水材料的顶部(封闭层以下)不得低于原有地下水位的要求。当排除层间水时渗沟底部应埋于最下面的不透水层上。在冰冻地区,渗沟埋深不得小于当地最小冻结深度。3)填石渗沟只宜用于渗流不长的地段,且纵坡不能小于1%,宜采用5%。出水口底面标高,应高出沟外最高水位0.2m。3.管式渗沟适用于地下水引水较长、流量较大的地区。当管式渗沟长度100m~300m时,其末端宜设横向泄水管分段排除地下水。管式渗沟的血谁管可用陶瓷管、混凝土、湿棉、水泥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管壁应设泄水孔,交错布置,间距不宜大于20cm。渗沟的高度应使填料的顶面高于原地下水位。沟底垫枕材料一般采用干砌片石;如沟底深入到不透水层时宜采用浆砌片石、混凝土或土工合成的防水材料。4.洞式渗沟适用于地下水流量较大的地段,洞壁宜采用浆砌片石砌筑,洞顶应用盖板覆盖,盖板之间应留有空隙,使地下水流入洞内,洞式渗沟的高度要求同管式渗沟。5.渗沟的平面布置,除路基边沟下(或边沟旁)的渗沟应按路线方向布置外,用于截断地下水的渗沟的轴线均宜布置成与渗流方向垂直。用作引水的渗沟应布置成条形或树枝形。6.渗沟沟内用作排水和渗水的填充料常用的有碎石、卵石和粗砂等,使用前须经筛选和清洗。7.渗沟的出水口宜设置端墙,端墙下部留出与渗沟排水通道大小一致的排水沟,端墙排水孔底面距排水沟沟底的高度不宜小于0.2m,在寒冷地区不宜小于0.5m。端墙出口的排水沟应进行加固,防止冲刷。8.渗沟顶部应设置封闭层,封闭层通常采用浆砌片石、干砌片石水泥砂浆勾缝,用粘土夯实,厚约50cm,下面铺双层反铺草皮或铺土工布。寒冷地区沟顶填土高小于冰冻深度时,应设置保温层,并加大出水口附近纵坡。保温层可采用护炉渣、砂砾、碎石或草皮铺筑。9.渗沟排水层(或管、洞)与沟壑之间应设置反滤层。反滤层应选用颗粒大小均匀的砂、石材料分层埋填,相邻两层的颗粒直径比例不宜小于1:4。10.渗沟基底应埋入不透水层,渗沟沟壑的一侧应设反滤层汇集水流,另一侧用粘土夯实或浆砌片石拦截水流。如含水层很厚,沟底不能深入不透水层时,两侧沟壑均应设置反滤层。11.渗沟的开挖宜自下游向上游进行,并应随挖随即支撑和迅速回填,不可暴露太久,以免造成坍塌。支撑渗沟应间隔开挖。12.当渗沟开挖深度超过6m时,须选用框架式支撑,在开挖时自上而下随挖随加支撑,施工回填时应自下而上逐步拆除支撑。13.为检查维修渗沟,每隔30~50m或在平面转折和坡度由陡变缓处宜设置检查井。检查井一般采用圆形,内径不小于1.0m,在井壁处的渗沟底应高出井底0.3~0.4m,井底铺一层厚0.1~0.2m的混凝土。井基如遇不良土质,应采取换填、夯实等措施。兼起渗井作用的检查井的井壁,应在含水层范围设置渗水孔和反滤层。深度大于20m的检查井,除设置检查梯外,还应设置安全设备。井口顶部应高出附近地面约0.3~0.5m,并设井盖。(三)排水渗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路基附近的地面水或浅层地下水无法排除,影响路基稳定时,可设置渗井,将地面水或地下水经渗井通过不透水层中的钻孔流入下层透水层中排除。2.渗井直径50~60cm,井内填充材料按层次在下层透水范围内填碎石或卵石,上层不透水层范围内填砂或砾石,填充料应采用筛洗过的不同粒径的材料,应层次分明,不得粗细材料混杂填塞,井壁和填充料之间应设反滤层。3.渗井离路堤坡脚不应小于10m,渗水井顶部四周(进口部分除外)用粘土筑堤围护,井顶应加筑混凝土盖,严防渗井淤塞。(四)渗池与暗管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渗池与暗管通常是由渗池汇集山坡地下水,再由暗管配合排出。这种形式适用于一般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并要求渗池与暗管埋设于当地冰冻线以下的土层中。2.渗池多采用矩形,其中间填片石或块石,四周填粗砂、砾石作反滤层,池底及与水源不接触的壁面采用草皮、粘土做成隔水层,渗池顶面应高于含水层顶面20cm,暗管底面应低于含水层底面。3.暗管可用陶瓷管、瓦管、混凝土管或塑料管制成,暗管纵坡不得小于0.5%,管底应用碎(砾)石及粗砂垫平,管四周的填土应夯实。(五)土工织物用于排除地下水工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水隔离层:在承压地下水或地下水很多的地方修筑路基时可用土工织物在原地面与路基交界处设排水隔离层,也可以在路基内部设排水隔离层,把地下水引入边沟,把从路面浸透来的水歌里,见图2—5。图~~~~~~~~~~~~~~~~~~~~~~~~~~~~~~~~~~~~~~~~~~~~~~~~~~~~~~~~~~~~~~~~用于排水的隔离层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隔离层的合成纤维土工织物,其最小抗拉强度不应小于50Pa。2)土工织物铺在地面上,用木桩或石块固定就位,其搭接长度纵向和横向宜为100cm。3)在土工织物上的铺筑材料要求选用矿渣、碎石或砾石,其最大粒径为30cm,通过20mm筛孔的材料不得大于10%,通过0.074mm筛孔的材料其塑性指数不得超过6%。铺筑材料采用重型机械压实,其最小厚度为50cm。4)排水隔离层顶面须高出地下水位30cm以上,隔离层的施工方法应使下层土扰动最小。2.为了改善渗沟的排水功能并提高其耐久性,管式渗沟可用土工织物包裹带渗水孔的渗管。洞式渗沟可用土工织物铺在盖板上,以阻止砂土流入渗沟。3.渗沟或渗沟的排水层、反滤层填充料可用土工织物包裹起来与沟外砂土隔离,使其增加使用年限和增强排水效果。(六)一般地区和寒冷地区承压水的排除(包括冰结构、保温沟等设施)宜按下列规定进行:1.对于一般地区,埋身较浅的承压水可采用在承压水出口处抛填片石或用混凝土预制块扣压等消能措施,使其变为无压水流后再采用排水沟、或渗沟排除,也可采用排水隔离层把承压水引入排水沟。2.埋藏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在一般地区可根据不同的含水情况和压力情况采用渗沟、排水渗井及渗池和暗管等方法排除。3.在寒冷地区埋藏于冻土层以下的承压水可采用相关款的方法排除,但如果因地形或其他条件所限,排水设施未能埋设与当地冰冻深度以下时,上层填土应按相关款规定采取保温措施。与排水设施出水口相连接的沟槽应作成保温沟。4.保温沟是在沟槽顶部设保温覆盖层,其布设范围应在排水设施的出口向外延伸2~5m,必要时应加大出水口排水沟纵坡,使出口水流速度较快不致冻结。5.在山坡较平缓,含水层和覆盖层都较浅,而且涌水量、动水压力都不大的情况下,可在覆盖层中挖掘冻结沟,使含水层袒露于负气温下冻结,使水源封冻于路基以外。(七)特殊气候地区积聚水的排除应符合下列规定:1.埋深较浅的积聚水,可采用渗沟、排水渗井及砂桩等方法排除。对于深层积聚水如对路基造成危害可采用深埋(深度大于6.0m)渗沟法排除。2.砂桩由钻孔填砂而成,其直径一般为15~20cm,砂桩的深度必须穿过不透水层而深达透水层,在寒冷冰冻地区砂桩底部应在冰冻线以下30cm,砂桩平面应按梅花形布置,其间距为0.5~2.0m。四、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汇水面积大,特别是在弯道段,降雨时中央分隔带附近聚水较多,路基施工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认真做好这一部分临时或永久性的排水沟渠管线,确保水流迅速排出路基以外。立交区和下穿通道桥的排水:立交区和下穿通道是雨季容易积水成塘和冬季容易形成冰湖的两个区域,对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影响较大,排除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各种设施要严格按设计位置、标高和断面尺寸认真施工,同时应按设计规定设置集水井,在雨季宜采用集中抽水的措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在紧贴硬路肩部分设立拦水缘石,在适当长度内设置簸箕配合急流槽将路表水排于路基之外。当边坡有加固设施或者该地区年降雨量小且无暴雨径流产生时,在确保边坡稳定的情况下,也可以让路面水散排于路基之外。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填方路基坡脚处,宜设置坡脚排水沟,排水沟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2m。第五节特殊地区的路基施工一、水稻田地区路基施工水稻田排水疏干:施工前应沿公路用地两侧筑埂,在埂内挖纵、横向排水沟,沟底应保持不小于0.5%的坡度并接通出水口,沟深应保证能及时排除地面水以疏干表土。原地面处理:地表疏干后,地基土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应清除表层不良土层,经碾压密实后在上面填筑路堤。当地面不能疏干,含水量过大无法压实时,应挖去湿土,换填好土或砂砾然后压实。也可以在湿土中掺石灰或粉煤灰以吸收多余水分以便碾压密实。原地面为淤泥时,二级以下公路可抛填砂砾、碎石、片石等压、挤淤,经碾压稳定后再填路堤。水稻田地区的路堤边坡,宜作护墙或浆砌护坡。当土质和气候适宜时,填方边坡也可采用种植草皮、灌木等植物防护。跨越水田的路基应不影响农田排灌,当设计农用排灌涵洞位置不当、数量不足时,应及时按程序提出变更设计,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修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除按上述条规定筑埂排水疏干外,还应对原地面进行清理,如为软土,则应按本节三、的规定处理。修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挖方地段应在边坡顶5m外筑埂并挖截水沟,以防地面水流入路堑冲刷边坡。对于土质、风化岩石的挖方边坡应浆砌护墙或护坡以保持稳定。挖方路堑地段应加大边沟尺寸并加以浆砌。填方坡脚护坡道外,也应设置浆砌的加大边沟。挖方和填方地段的边沟应互相衔接并通向出水口。其他挖填方施工的技术要求可按第一和第二节有关规定办理。二、河、塘、湖、海地区路基施工(一)河、塘、湖、海地区路堤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1.河、塘、湖、海地区路基施工,应事先查明洪水情况和路基基底有无泥沼软土地层;浸水路堤边坡防护高度应考虑设计水位和壅水高,水面宽阔河滩、海滩还应考虑浪袭和余高软土地基应采取基底稳定措施。2.常水位以下路堤,宜用水稳定性好、塑性指数不大于6且压缩性小、不宜风化的透水性土填筑。如采用天然级配的砂砾、卵石、矿渣、石质坚硬而不易风化的片、块、碎石等,边坡不得陡于1:2,必要时可在一侧或两侧设置护道和边坡防护。3.路堤跨越洪水淹没地段,其两旁不应设置取土坑,特殊情况下的三、四级公路,如需设置取土坑,应留有宽度不小于4m的护坡道,并在路堤下游20m以远设置。4.路基防护可分别情况采用植物防护、石砌护坡、混凝土板护坡、石笼、抛石、挡土墙等措施。5.在施工两侧水位差较大的河滩路堤时,为防止管涌现象,除放缓下游一侧边坡外,还宜设滤水趾和反滤层。若渗流通过基底,则应在基底设隔渗墙或隔渗层。6.施工期间应注意防洪,防洪工程宜在洪水期间前完成。(二)山区沿河路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山区沿河路基施工,除注意洪水影响外,穿越地质不良陡峻沟谷时,还应查清有无泥石流影响,并相应采取排导、拦截措施。2.山区沿河高填路段的半填半挖及旧路加宽段,施工时必须确保路基稳定,峡谷地段宜采用石质填料或挡土墙;沿河半填及加宽段,接触面应挖成向内反坡2%~4%的台阶,台阶每级宽度,采用小型压实设备时,不得小于1m。3.路基废方应妥善处理,有条件可利用弃方筑坝,以保护沿河村舍农田安全,或适当放缓填方边坡,但不宜弃于沿河一侧。4.山区沿河路基,应针对水流冲刷情况,进行加固和防护。5.路基边坡有潜水或渗水层时,必须按照第四节有关规定设置渗沟排水设施,将其引出路基范围以外。(三)水库路堤的施工应遵照以下规定:1.利用水库路堤作路基时,应查明库堤稳定程度是否符合路基使用要求,并考虑日后改造发展规划,若原库堤宽度不足,应在外侧加宽;如属新建水库,应争取路堤在蓄水池前竣工。2.路堤基底如在施工时已被库水浸泡,或蓄水池引起地下水位升高而造成基底松软者,填筑前应按软土地基先对基底加以处理。3.路堤浸水部分加宽时,宜采用水稳定良好的土填筑。如确有困难,必须用一般粘性土填筑时,应经稳定验算,确定水下边坡坡度,高度低于29m时,边坡可采用1:2~1:3。4.水库路基及防护,除按有关条文执行外,对深水浸泡或急流冲击的高路堤,宜在防护设施顶面设置宽度不少于2m的护道。5.水库库岸有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松软等现象危及路基者,必须进行防护加固。6.水库路堤上游地段有冲刷作用时,基础防护要考虑冲刷深度。(四)河、塘、湖、海地区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基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必须事先详细查清洪水影响、山坡地质、路基基底、水文条件等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2.填料与取土:宜设置集中取土场。常水位以下路堤的施工材料,应选用矿渣、块石、砾石等水稳定良好的材料,其粒径不宜大于30cm。受水位涨落影响的部分,也宜选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如具有天然级配的砂砾、卵石、粗(中)砂,石质坚硬不易风化的片、碎石等。3.必须根据水流对路基破坏作用的性质、程度进行防护和加固,加固防护方式同前,可根据情况,综合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措施。护坡宜采用带护脚的浆砌或干砌片石,浆砌片石护坡每长约10m应设置一道伸缩缝,用沥青麻絮或其他土工合成材料填塞,下部间隔5m留一个排水孔,反滤层可用砂、砾、卵石等材料。三、软土、沼泽地区路基施工软土、沼泽地区路基施工,应注意解决可能出现的路基盆形沉降、失稳和路桥沉降差等问题。软土、沼泽地区路基施工前,应做好施工设计,并报送有关部门批准后开工。软基施工应根据需要修筑地基处理试验路段。路堤填筑前,应排除地表水,保持基底干燥。淹水部位填土应由路中心想两侧填筑,高出水面后,按要求分层填筑并压实。软土、沼泽地基应根据软土、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质、埋层深度、路堤高度、材料条件、公路等级等因素分别采取置换土、抛石挤淤、超载预压、反压护道、渗水及灰土垫层、土工织物、塑料排水板、碎石桩、轻质路堤、深层加固等措施。为加强效果,各项措施可配合使用。软土、沼泽地区下层路堤,应采用渗水材料填筑;路堤沉陷到软土泥沼中部分,不得采用不渗水材料填筑,其中用于砂砾垫层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5cm,含泥量不大于5%。填筑路堤用土宜设置集中取土场,必须在两侧取土时,取土坑内缘距坡脚距离,填高2m以内的路堤,不得小于20m;填高5m以上的路堤,宜大于40m。路桥衔接部位:路基与锥坡填土应同步填筑;碾压不易到位的边角处,宜用小型夯压机械按要求夯压密实;填料宜采用渗水性土;分层碾压厚度控制为15cm。软基填筑路堤,分层及接茬宜做成错台形状,台宽不宜少于2m。软土地段路基应安排提前施工,路堤完工后应留有沉降期,如设计未规定,则不应少于6个月,沉降期内不应在路堤上进行任何后续工程。修筑路面结构之前,路基沉降应基本趋于稳定,地基固结度应达到设计规定值。软土段填筑路堤要做好必要的沉降和稳定监测,并严格控制施工填料和加载速度。监测沉降板应安装在路中心线,纵向间距宜为200m,对于桥头引道路堤,应安装在路中心线和两侧路肩边缘线上,第一块沉降板距桥台背10m处开始,其余宜以50m间隔设置。路堤填筑过程中每填一层应进行一次监测,路基加载速度应控制水平位移量每昼夜不宜超过0.5cm,沉降量及位移量小于规定值后再继续施工。各种软土处理方法的运用范围与施工规定及各种处治方法的质量检验方法与要求应遵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执行。四、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一)在盐渍土地区施工时,路堤填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路堤填料的含盐量不得超过规定允许值,不得夹有盐块和其他杂物。其容许含盐量见表2—4。盐渍土地区路基填料容许含盐量表2—4路面等级填料容许含盐量(以质量百分数计)氯盐渍土及亚氯盐渍土硫酸盐渍土及亚硫酸盐渍土碳酸盐渍土次高级路面≤8≤2≤0.5高级路面≤5≤1≤0.52.对填料的含盐量及其均匀性应加强施工控制检测,路床以下每1000m³填料、路床部分每500m³填料应至少作一组测试,每组取3个土样,取土不足上列数量时,亦应做一组试件。3.在内陆盆地干旱地区,若当地无其他适用的填料,需用易溶盐含量超过规定值的土、砾等作填料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条件,通过试验决定填筑措施。4.用石膏土作填料时,应先破坏其蜂窝状结构。石膏含量一般不予限制,但应控制压实度。(二)盐渍土路堤应分层铺填分层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砂类土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碾压时应严格控制含水量,不应大于最佳含水量1个百分点。雨天不得施工。(三)盐土地区路堤施工前应测定其基底(包括护坡道)表土的含盐量和含水量及地下水位,根据测得的结果,分别按设计规定进行处理。1.如表土含盐量超过表2—4时,应在填筑路堤前予以挖除,如路堤高度小于1.0时,除将基底含盐量较重的表土挖除外,应换填渗水性土,其厚度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应小于1.0m,其他公路不应小于0.8m。2.原基底土的含水量如超过液限的土层厚度在1m以内时,必须全部换填渗水性土;如含水量界于液限和塑限之间时,应铺10~30cm的渗水性土后再填粘性土;如含水量在塑限以下时,可直接填筑粘性土。3.当清除软弱土体达到地下水位以下时,则应铺填渗水性强的粗粒土,并应高出地下水位30cm以上,再填粘性土。4.在内陆盆地干旱地区设计为高级或次高级路面地段,路床的填料应符合第一节的规定。土层应设法洒水压实到第三节的要求,同时还应在路堤下部设置封闭性隔水层(采用不透水材料如沥青砂、防渗薄膜、聚丙稀薄膜编织布等),隔水层铺设前应清除植物根茎,将基底做成2%的横坡,整平压实,沿横坡均匀铺平。(四)在地表为过盐渍土的细粒土地区或有盐结皮和松散土层时,应将其铲除。铲除的深度,应通过试验确定。如地表过盐渍土过厚,亦可铲除一部分,并设置封闭隔水层。隔水层设置深度宜在路床顶以下80cm深度处。若有盐胀问题存在,隔水层应设在产生盐胀的深度以下。当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做隔水层时,为防止合成材料被挤压破,宜在隔水层上、下分别铺一层10~15cm厚的砂或粘土保护层。(五)排水:1.施工中应及时合理地布置好排水系统,不应使路基及其附近有积水现象。2.路基一侧或两侧有取土坑时,取土坑底部距离地下水位不应小于15~20cm;底部应向路堤外有2%~3%排水横坡和不小于0.2%的纵坡。3.在排水困难地段或取土坑有被水淹没可能时,应在路基一侧或两侧取土坑外设置高0.4~0.5m、顶宽1m的纵向护堤。4.在地下水位较高地段,除挡导表面水外,应加深两侧边沟或排水沟,以降低路基下的地下水位。5.盐渍土地区的地下排水管与地面排水沟渠,必须采取防渗措施。盐土地区不宜采用渗沟。(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盐渍土路基的路肩及坡面,应采用防护措施或加宽路基措施。其他等级公路,亦宜采用防护措施。(七)盐渍土路基的施工,应从基底清除开始,连续施工。即从基底到路床表面应分段一次完成,不可间断,在设置隔水层的地段,至少一次做到隔水层的顶部。(八)施工季节,在地下水位高的粘性土地区,以夏季施工为宜;砂性土盐土地区,以春季和夏初施工为宜;强盐渍土地区,在表层含盐量较低的春季为宜。五、风沙地区路基施工风沙地区路基宜在少风、风速较小或有雨季节分段集中施工,并在大风来临前配套完成。若当地风力较强或需在风季施工时,应采取临时防护设施;对设计的永久防护工程,若材料运输有困难,需待通车后施工时,可采取临时防护过渡。填筑路堤当日不能完工地段,对坡面和路肩应加以覆盖;开挖路堑,应从一开始就随挖随用平铺式栅栏或草席、芦苇等将坡面、路肩护好,周围用小木桩固定或用大石块或混凝土预制块压住。风沙地区路基施工应采取措施保护线路两侧的地表原有植被和地表硬壳。施工前应准备充分的防护材料。对因施工作业使两侧地表受损部分应按设计要求在新出露的沙面上及时填筑砾卵石土防护层。施工的路基应集中力量完成一段,防护一段。填土取土要根据当地风向情况选择取土坑位置。在单一风向地区,取土坑宜设在路堤下风一侧距路堤坡脚至少5m;在有反向风交替作用的地区,取土坑可设在路堤两侧,施工完后应将其边坡修成缓坡,使其断面成为浅槽形。应尽量利用挖方材料,如需废弃,应弃于背风坡一侧的低地或距路堑坡顶不小于10m处,并应摊平。路基压实:1.对风沙地区用粉砂或细砂填筑路堤时,仍应分层压实。根据现场自然条件、沙的特性及水源分布等情况确定压实机械和压实方法,宜采取机械振动压实为主,结合蓄水、快成型、快防护的施工方法。当完成压实后的路基不能稳定通车时,可按下述条办理。2.对缺土、缺水,压实确有困难的风积沙路基,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编织布、编织袋)对路基进行加固。在地形开阔的风沙流地段,应将路基两侧20~50cm范围内的小沙滩、弃土堆、小土丘等凡可引起积沙的阻碍物予以清除、摊平。植物固沙是防护沙害的根本措施,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植物固沙法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树苗或灌木种类和设计规定的种植间隔尺寸及布置形式进行栽种。在无条件采用植物固沙的地区及采用植物固沙的初期,为防止沙害并为植物固沙创造条件应采用工程防沙措施。在林带前缘,为防止积沙,亦应适当设置工程防沙设施。工程防沙有固、阻、输、导四种类型,应根据设计并结合路基施工情况及时配套完成。格状沙障施工应做到稳固、牢实、风吹不走。有水源条件的,可在草方格内播撒适于沙漠生长的植物种籽,使方格内生长沙生植物。路线如通过牧区,还应在路基两侧设置铁丝隔离栅,防止人畜进入破坏草方格。设置草方格沙障时,在迎风侧应先设主带(垂直主风向),后设副带(平行主风向);在背风侧应先设副带,后设主带,施工时均应先远后近自上而下。有新月形沙丘,应从迎风坡脚开始设置。埋设防风栅栏(立式沙障)应整平两侧地面,插铺草束,压沙插实。埋设稳固,防止栅栏底部被风吹掏空。沙质路基主体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全面防护。在路基顶面、边坡面及坡脚外5~10m地面范围内,用粘性土、盐盖、砾(卵)石、乳化沥青等材料进行平铺覆盖或处理。粘性土封闭防护是风沙地区路基常用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防护措施。采用粘性土时,应通过试验测定其塑性指数,符合设计要求的方可使用。风沙地区筑路时,路线主要控制桩、护桩、水准基点桩、路基边桩等均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并妥善保护,以防被沙埋没。六、黄土地区路基施工(一)在黄土地区填筑路堤时,路基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应符合以下要求:1.若基底为非湿陷性黄土,且无地下水活动时,可按一般粘性土地基进行基底处理,同时做好两侧的施工排水、防水措施。2.若地基为湿陷性黄土,应采取拦截、排除地表水的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减少地基地层湿陷性下沉。其地下排水构造物与地面排水沟渠必须采取防渗措施。3.若地基土层具有强湿陷性或较高的压缩性,且容许承载力低于路堤自重压力时,应考虑地基在路堤自重和活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压缩下沉。除采取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可考虑采用重锤夯实,石灰桩挤密加固,换填土等措施。(二)用黄土填筑路堤应符合下列要求:1.新、老黄土均为路堤适用填料。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大块土料不易粉碎使用前应通过试验决定措施。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黄土。新黄土为良好填料,可用于填筑路床。黄土路堤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大于10cm的块料,必须打碎,并应在接近土的压实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密实。2.黄土路堤施工时,应做好填挖界面的结合(纵向),清除坡面杂草,挖好向内倾斜的台阶。如结合面陡立,无法挖成台阶时,可采用土工钉加强结合。3.黄土路堤的边坡应刷顺,整平拍实,并应及时予以防护,防止路表水冲刷。4.不应使用黄土填筑浸水路堤。必须使用时,应采取措施,并报请审批。(三)黄土路堤的压实要求与一般粘性土相同,应按第三节有关规定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黄土含量过小,应均匀加水再进行碾压;如含水量过大,可翻松晾晒至需要含水量再进行碾压,也可渗入适量石灰处理,降低含水量。掺灰后应将土、灰拌匀,其最大干密度应通过击实试验确定。2.路堤的填筑应按第一节相关条的规定办理。3.黄土地区路床的土基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原土进行技术处治。(四)高路堤路基施工期间,应在两侧或一侧(超高段)设临时阻水、拦水设施,以防雨水冲毁边坡。路堤填至设计高程后,应根据设计及时修筑外侧边缘的拦水、截水沟构造物和急流槽,将水引至坡脚以外。对高度大于20m的路堤,应按设计预留竣工后路堤自重压密固结产生的压缩下沉量。(五)黄土路堑边坡,应严格按设计坡度开挖,如设计为陡坡时(如1:0.1)。施工中不得放缓,以免引起边坡冲刷。路堑施工,当挖到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对上路床部分是土基整体强度和压实度进行检测。如路堑路床土质不符合设计规定,则应将其挖除,另行取土分层摊铺、碾压至规定的压实度。挖除厚度根据道路等级对路床的要求而定,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宜挖除50cm,其他公路可挖除30cm。如路堑路床的密实度不足,土质符合设计规定,则视其含水量情况,经洒水或经翻松晾晒至要求含水量再进行整平碾压至规定压实度。(六)黄土地区应特别注意路基排水,对地表水应采取拦截、分散、防冲、防渗、远接远送的原则,根据设计及时做好综合排水设施,将水迅速引离路基。在填挖交界处引出边沟水时应做好出水口的加固。1.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地下排水管道与地面排水设施,应根据设计进行加固和采取防渗措施。2.黄土路基水沟的加固类型,宜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板。如用预制混凝土板拼砌时,其接缝处应牢固无渗漏。(七)黄土陷穴应进行处理。处理时,首先要查清陷穴的供给来源、水量、发展方向及对路基可能造成的危害,视具体情况采取以下相应的处理方法:1.在路堑顶部及路堤的靠山侧做好排水工程,将地表水、地下水引入有防渗层的水沟排走。2.对通过路基路床的陷穴,要向上游追踪至发源地点。在发源地点把陷穴进口封填好,并引排周围地表水,使其不再向陷穴进口流入。3.对现有的陷穴、暗穴,可以采用灌砂、灌浆、开挖回填等措施,开挖的方法可以采用导洞、竖井和明挖等。1)灌砂法:本法适用小而直的陷穴,以干砂灌实整个洞穴。2)灌浆法:本法适用于洞身不大,但洞壁起伏曲折较大,并离路基中线较远的小陷穴,施工时先将陷穴出口用草袋装土堵塞,再在陷穴顶部每隔4~5m打钻孔作为灌浆孔,待灌好的土浆凝固收缩后,再在各孔作补充灌浆,一般需要重复2~3次,有时为了封闭水道也可灌水泥砂浆。3)开挖回填夯实:本法适用于各种形状的陷穴,填料一般用就地黄土分层夯实。4)导洞和竖井:本法适用较大、较深的洞穴。由洞内向外逐步回填夯实,在回填前,应将穴内虚土和杂物彻底清除干净。当接近地面0.5m时,应用老黄土或新黄土加10%的石灰拌匀回填夯实。4.处理好的陷穴,其土层表面均应用石灰与土比例为三比七的石灰土填筑夯实或铺填老黄土等不透水材料加以改善。石灰土厚度应按设计严格执行。如原设计未要求时,其厚度不宜小于30cm。并将流向陷穴的附近地面水引离,防止形成地表积水或水流集中产生冲刷。(八)黄土陷穴的处理范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宜在路基填方或挖方边坡外,上侧50m,下侧10~20m。若陷穴倾向路基,虽在50m以外,仍应作适当处理。对串珠状陷穴应彻底进行处治。七、多雨潮湿地区路基施工多雨潮湿地区进行路基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排水。机具停放地、库房、生活区域选在地势较高不易被水淹的地点,并有可靠的排水防洪设施,预防洪水造成危害。开工前场地准备工作应特别注意排除地面水。低洼地带沿用地两边应挖大断面的纵向排水沟并引向出水口。在纵向排水沟之间应挖掘横向排水沟并互相贯通疏干地表,以达到地面不积水。多雨潮湿地区,原地面多为含水量过大的过湿土,应按下列方法处理:1.含水量过大的潮湿土深度在2m以内时,可挖去湿土,换填适用的干土或挖方石渣、天然砂砾等,并分层压实达到标准。2.挖去淤泥后将上层湿土翻松耙碎掺5%~10%的生石灰粉压实,其层厚以能达到规定压实度标准,使之成为稳定土加固层。3.当有非风化大块岩石可利用时,在挖去软湿土后铺筑厚50cm左右石块层,嵌填石渣后,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成型,再于其上填筑路堤。二级以下公路可采用抛填片石挤淤,整理碾压成型后填筑路堤。4.当软湿土深度大于2m时,应按本节三、的规定办理。利用潮湿土填筑路堤时,应按下列压实标准和方法进行。1.当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用作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以上路床的填料时,应采用各种措施达到表2—2中规定的压实度;上述土用作下路床及上、下路堤的填料时,当进行处治或采用重型压实度确有困难时,可采用轻型压实标准。填料经翻拌晾晒分层压实后,压实度应符合表2—5所列标准。路基压实标准(轻型)表2—5填挖类型路面底面计起的深度范围(cm)压实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路堤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3030~8080~150>150—≥98≥95≥90≥95≥95≥90≥90路堑路床0~30—≥95注:①表列压实度见部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轻型击实试验法为准;②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床土质强度,应按第一节相关条的标准执行,其他公路可参考该条规定执行。2.碾压潮湿土填筑的路堤适宜的压路机型式、规格、填层的适宜厚度、所需碾压遍数和压实度,应通过试验确定。3.碾压完成后的路段,若不立即铺筑路面,且不需维持通车时,应在路床顶面铺盖一层碾压紧密的防水粘土层或沥青封闭层。4.填料的天然稠度为0.9~1.0时,宜将土摊开翻拌晾晒,当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即可碾压密实。5.填料的天然稠度在0.5~0.9时,宜在土中掺入生石灰等外掺剂拌和均匀后,分层填筑压实。潮湿粘性土经添加外掺剂处理后,其压实度要求应按第三节一、的相关条规定办理。多雨潮湿地区,土的含水量大,地下水位高,容易影响路基稳定。填方边坡宜用浆砌护坡防护。二级以下公路也宜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路堤填筑每层表面宜做成2%~4%的横坡以利排水。当天的填土,必须当日完成压实。路堤坡脚护坡道外,应设置加大断面的石砌边沟,以降低地下水位。八、季节性冻融翻浆地区路基施工冻融翻浆地区施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翻浆地区路基,首先应搞好路基排水,保证路基填土高度和对压实的要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除考虑强度因素外,还需考虑冻胀对路基、路面的影响。施工前应对冻融翻浆地区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按各段水文地质情况,做好场地排水、填料选择、料场规划等工作,并根据地区特点、翻浆类型、严重程度,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路基路面综合处理的原则提出处治方案。翻浆防治可根据公路等级、冻融程度、地带类型、当地料原采用下述措施:1.换填土法:采用水稳定性、冻稳性好、强度高的粗粒土换填路基上部;换填选料原则,冻胀时路面不致产生有害变形,冻融时路床承载力不致下降,换填厚度应控制在最大冻深的70%~100%。2.隔离层法:深度应设在聚冰层以下和地下水以上适当处;隔离层宜高出地表水位25cm,有效厚度一般为20cm。为防淤塞,上下面宜设防淤层,亦可在上下面反铺草皮或土工织物防淤。隔离层材料可用碎石、砾石、粗砂、土工布等,上下面宜设3%~4%拱度。采用何种放淤层,应视道路等级而定。不透水隔离层可选3cm厚含沥青8%~10%的沥青土或6%~8%的沥青砂,或沥青油毡、塑料膜等。3.隔温层法:设置在路基上部或路面底基层处,以延缓和减小负气温的强度;材料可选择炉渣、矿渣、碎砖,厚度一般为20~50cm。4.降低水位法:在低于现有地下水位的两侧边沟底部位设置管沟或渗沟。5.土工布排水法:将过滤型土工布(也可用塑编布)直接铺在土基上,水面铺填30~40cm砂砾层。6.改善路面结构法:如设置石灰底基层、而灰砂砾基层、水泥稳定基层、砂砾垫层等,厚度可根据计算确定。上述各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种或两种以上。不论路堤或路堑,在修筑路面结构层前,应用不小于20t的压路机或等效碾压机械对路基进行检验(2至3遍),发现软弹现象时应进行处理。涎流冰地区在涎流冰融解期,能渗浸路基,降低强度,导致翻浆,融雪洪流通过受阻时还易引起路基水毁;应采取排、挡、截等措施防治。当采用暗管、渗沟等疏排方法时,管沟等结构应埋在冰冻线以下,并不低于路面一下2m。上口通过封闭式渗池与含水层衔接,下口于路基下侧边坡坡面以外排出(图2—6),并做好出口处的保温和加固设施。暗管适用于不产砂石的地区。图~~~~~~~~~~~~~~~~~~~~~~~~~~~~~~~~~~~~~~~~~~~~~~~~~~~~~~~~~~~~~~~~~~季节性冻融翻浆地区路基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排水:施工前应认真了解地形及水文地质情况,凡是可能危害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均应采取有效的临时性或永久性措施,使水能迅速排出路基之外;路床面应保持良好的排水状态;从路堑到路堤必须修建过渡边沟并无阻塞现象;各层填土应有路拱,使表面无积水;施工后,各式沟、管、井、涵等能形成完整有效的排水系统。2.路堤:1)原地面处理:水文地质不良和湿软地段,可视情况在地表铺填厚度不小于30cm的沙砾,或作局部挖除换填处理。当路堤高度低于20cm时(包括挖方土质路段)应翻松30~50cm并分层整形压实,其压实密度为93%~9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取高限,其他公路取低限。2)填料:宜选用水稳性良好的土填筑路基;路基上部受冰冻影响部位,应选用水稳性和冰稳性均较好的粗粒土;冻土、非渗水性过湿土、腐殖土禁止用于填筑各层路堤;压实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范围内。3)取土场:宜设置集中取土场,排水困难地段更宜集中取土。4)碾压:各层表面碾压前应用平地机进行整平和修整路拱,切实控制松铺厚度以及填料的均匀性。压实后各层表面的平整度,用三米尺丈量,其间隙高度不宜大于20mm;成型后路床顶面强度按第三节一、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查或用不小于20t的压路机碾压检验有无“软弹”现象。5)路堤高度:应满足路基能全年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修低路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技术措施。6)为使路基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施工中各类冻融翻浆防治方法可综合选用。3.路堑:1)石方段超挖回填部位应选用符合要求的石渣,压实度不得低于95%;禁止使用劣质开山料或覆盖土回填或找平;超挖部分不规则或不超过8cm时,可用混凝土修补找平;整平层宜采用级配碎石或水泥稳定碎石、而灰稳定碎石类等半刚性材料。2)上质路堑或遇水崩解软化的风化泥之页岩等类路堑的路床压实度如不符合第三节五、的相关规定时,应翻松压实或根据土质情况,换填符合路床强度并满足压实度要求的足够厚度的好土,并予以压实,然后加强排水措施,如封闭路肩、浆砌边沟等。3)有裂隙水、层间水、潜水层、泉眼等路段,应按第四节规定分别采取切断、拦截、降低等措施,如加深边沟,设置渗沟、渗管、渗井等。九、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施工前应核查沿线冻土分布、类型、冻土舌下腺、冻层上线、地面水、地下水以及有无其它如热融(湖、塘)、冰丘、冰椎等不良地质路基地段情况。施工必须严格遵循保护冻土的原则,使路基施工后仍处于热学稳定状态。路基原则上均应采取路堤型式,尤其在厚冰发育地段,并尽可能避免零填或浅挖断面,以免造成严重热融沉陷等病害,弱融沉或不融沉的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可按融化原则进行。路基排水与加固除满足水力和土力条件外,还应考虑由于施工因素如排水系统修筑等引起的热力变化,不导致多年冻层上限的下降。填方路基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1.排水:当路基位于永久冻土的富冰冻土、饱冰冻土或含土冰层地段时,必须保持路基及周围的冻土处于冻结状态,排水系统与路基坡脚应保持足够距离;高含冰量冻土集中路段,严禁坡脚滞水、路侧积水,边坡应及时铺填草皮。在少冰与多冰冻土地段,也应避免施工时破坏土基热流平衡,排水沟与坡脚距离不应小于2m;沼泽湿地地段不应小于8m;饱冰冻土及含土冰层地段,应避免修建排水沟和截水沟,宜修建挡水埝(堰),距坡脚不应小于6m,若修建排水沟则不应小于10m。2.基底处理:填方基底为含冰过多的细粒土,且地下冰层不厚,可挖除并用渗水性土回填压实,再填路基。当基底为排水困难的低洼沼泽地段时,其底部应设置毛细水隔离层,其厚度宜在路堤沉落后至少高出水面0.5m,并在其上铺设反滤层;泥沼地段路堤基底生长塔头草时,可利用其做隔温层。上述地段路堤应预加沉落度,并在修筑路面结构之前,路基沉降基本趋于稳定。3.路基高度,应达到防止翻浆与不超过路基冻胀值要求的最小填土高度;按保持冻结原则施工的路段,应同时满足冻土上限不下降的要求。4.取土:宜设置集中取土场,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及含土冰层路段,确需就近解决部分土源时,应在路基坡脚10m以外取土;斜坡地表路堤,取土坑应设在上坡一侧。取土坑深度均不得超过当地多年冻土上限以上土层厚度的80%,坑底应有坡度,积水应有出口,水能及时排出,同时取土坑的外露面,亦宜用草皮铺填。5.填料:应选用保温隔水性能均较好的细粒土。采用粘性土或透水性不良土填筑路堤时,要控制土的湿度,碾压时含水量不能超过最佳含水量的±2个百分点。不得用冻土块或草皮层及沼泽地含草根的湿土填筑路基。通过热融湖(塘)路堤,水下部分必须用渗水良好的土填筑,并应高出最高水位0.5m。6.压实:压实检查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成型后路床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用不小于20t的压力机或等效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检验2~3遍,无轮迹和软弹现象。7.侧向保护:靠近基底部位有饱冰冻土层且有可能融化时,宜设保温护道和护脚。保温材料宜就地取材。用草皮时,草根应向上一层一层叠铺,最外一层应带泥,以便拍实形成保护层;沿线两侧20m内植被和原生地貌应严加保护。挖方路基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1.排水:地下水发育地段,路基边沟均应有防渗措施。路堑坡顶避免设置截水沟或排水沟,宜修挡水埝并与坡顶距离不小于6m。若必须修排水沟或渗水沟,距挡水埝外距离不应小于4m。2.土质边坡加固铺砌厚度均应满足保温层要求。如用草皮铺砌,应水平叠砌,错缝嵌紧,缝隙用粘土或草皮填塞严密,连成整体。草皮要及时铺填。3.饱冰冻土、含土冰层地段路堑,为防止开挖后基底冻胀翻浆,可根据需要换填足够厚度的渗水性土。4.路基处于其它不良地质地段时,应按下列规定施工:冰椎、冰丘地段采用冻结、拦截、截水墙、保温渗沟排水等方法处理;热融湖(塘)地段的路堤水下部分应用渗水性土;松软基底两侧宜设反压护道;沼泽冻土地段路堤下部应设置隔离层和隔温层,并保护好两侧地表植被;水鼓丘较重路段,可在上游主流处设地下渗沟或将水引到一定距离外的地面积冰场。十、岩溶地区路基施工影响路基稳定的溶洞,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在施工中均不应堵塞溶洞水路。路基基底的岩溶泉若冒水,不论用何种方法排出,均应保证路床范围的土石方不受浸润;当修建高级或次高级路面时,应保证不因温差作用而使水汽上升,聚集在路面基层下。对路基上岩溶泉或冒水,可采用排水沟将水引离路基,不宜堵塞;对路基基底的岩溶泉或冒水,宜设涵洞(管)将水排除;流量较大的暗洞及消水洞,可用桥涵跨越通过。路堑边坡上危及路基稳定的下溶洞,可用干砌片石或浆砌片石堵塞。路基基底的溶洞,应采用桥涵通过;当为干溶洞且又不大时,可采用砂砾石,碎石,干、浆砌片石等回填密实。路基基底干溶洞的顶板太薄或顶板较破碎时,可采用加固或将顶板炸除之后,以桥涵跨越。路基基底干溶洞的顶板较为完善,有较大厚度时,可按路基设计规范给出的路基基底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公式,予以验算,并根据验算结果,确定处治方案。当路基溶洞位于边沟附近,而且较深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封闭,并应防止边沟水渗漏到溶洞内。为防止溶洞的沉陷或坍塌,以及处理岩溶水引起的病害,可视溶洞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洞内加固(如桩基加固、衬砌加固)、盖板加固、封闭加固(如锚喷加固)等方法。对影响路基稳定的人工坑洞(如煤洞、古墓、枯井、捣砂坑、防空洞等),应查明后,参照岩溶处治方法进行处理。十一、滑坡地段路基施工对于滑坡的处治,应分析滑坡的外表地形、滑动面、滑坡体的构造、滑动体的图纸及饱水情况,以了解滑坡体的形式和形成的原因,根据公路路基通过滑坡体的位置、水文、地质等条件,充分考虑路基稳定的施工措施。路基滑坡直接影响到公路路基稳定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都必须作好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处理。对于滑坡顶面的地表水,应采取截水沟等措施处理,不让地表水流入滑动面内。必须在滑动面以外修筑1~2条环形截水沟;对于滑坡体下部的地下水源应截断或排出。在滑坡体未处治之前,禁止在滑坡体上增加荷载(如停放机械、堆放材料、弃土等)。对于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应修筑一条或数条环形水沟,但最近一条必须离滑动裂缝面最少5m以外,以截断流向滑动面的水流。截水沟可采用砂浆封面浆或砌片(块)石修筑,滑坡上面出现裂缝须填土进行夯实,避免地下水继续渗入,或结合地形,修建树枝形及相互平行的渗水沟与支撑沟,将地表水及渗水迅速排走。当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不大时,可采用刷方(台阶)减重、打桩或修建挡土墙进行处理以达到路基边坡稳定,采用打桩时,桩身必须深入到滑动面以下设计要求的深度采用修建挡土墙时,挡土墙基础必须置于滑动面以下的硬岩层上。同时,宜修筑排水沟、暗沟(或渗沟)排出地下水。滑坡较大时,可修建挡土墙、钢筋混凝土锚固桩或顶拉应力锚索等方法处理,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其基础都必须置于滑动面以下的硬岩层上或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同时宜修筑深深沟、排水涵洞(管)或集水井等排除地下水或修建地下截水墙截断地下水。对于填方路堤发生的滑坡,可采用反压土方或修建挡土墙等方法处理。当滑坡较大时,或采用泛亚突发或修建挡土墙、钢筋混凝土锚固桩、顶拉应力锚索等方法处理,修建构造物的基础必须置于滑动面以下的硬岩层上或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对于沿河路基发生的滑坡,可修建河流调治构造物(如堤坝、丁坝、稳定河床等)、挡土墙等方法处理,其构造物的基础必须置于河流冲刷线以下设计要求的深度或硬岩上。滑坡表面处治可采用整平夯实山坡,填筑积水坑,堵塞裂隙或进行山坡绿化固定表土。十二、崩坍岩堆地段路基施工公路路基通过岩石易崩坍地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治,都必须排除崩坍地段对路基造成损坏的潜在威胁或隐患。在崩坍地区进行公路路基施工,必须采取预防岩石坍落的安全措施,以保障施工中的安全。公路通过岩堆地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治,应尽量避免扰动岩堆体,保持岩堆稳定,施工时不宜破坏原有的边坡率,同时应处理好岩堆地段的渗入水及地下水。对于挖方边坡及原自然坡面岩石裂缝较多,岩石比较破碎,或由于雨水浸蚀容易引起风化,或由于冰冻作用而引起岩石剥落、破碎而容易发生崩坍的地段,施工中宜采用喷射水泥砂浆稳定,砂浆厚度宜为5~10cm;在气候条件比较恶劣或寒冷地区,厚度应为10cm以上;对于长而高或较陡的边坡,,宜嵌入直径2~6mm、间距100~200mm的铁丝网(挂网)固定在边坡上,在1m²内固定1至2处,然后再喷射水泥砂浆稳定,也可用浆砌片(块)石封面,厚度应为30cm以上,并宜在2m²内设置一处泄水孔。对岩石裂缝较大,节理比较发育,容易产生崩坍危险的边坡,宜用混凝土块、片(块)石浆砌铺筑处理,厚度应为30~40cm。在岩堆上部的挖方地段,如有塌落危险的危岩,用一般防护工程不能防止塌落时,应采用清除的办法处理(清除过程中,应作好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安全施工)或采用修筑防止落石工程如岩石加固(或锚固)工程,落石防护栅、防护栅等进行防护。在比较稳定的或厚度不大的岩堆上修筑路基,应设置护面墙或挡土墙。当设置上挡土墙时,其高度应达到与原岩堆的边坡率保持一致;设置下挡土墙时,应保持表面活动层的稳定,同时应设置泄水孔以排出渗入水或地下水。在比较大而稳定性较好的岩堆上修筑路基,应采取措施治理岩堆,保持岩堆的稳定,在开挖范围内,可采用注水泥砂浆使岩堆稳定后开挖,但应避免采用大、中型炮爆破,以防止岩堆体受扰动而滑移,同时宜修建护面墙或挡土墙以稳定岩堆,其设置高度应达到与岩堆的边坡率保持一致,并应设置泄水孔排出渗入水或地下水。对较大而稳定性较差的岩堆,应尽量避免路基通过,若必须通过时,应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处治岩堆,先修筑下挡墙稳定岩堆脚,然后在岩堆体上分段注入水泥砂浆,待岩堆体较稳定后,逐步开挖。边坡较长时,分阶梯形成边坡,或修筑护面墙稳定边坡,同时应作好岩堆体的排水工程。十三、膨胀土地区路基施工膨胀土地区的路基施工,应避开雨季作业,加强现场排水,保证地基和已填筑的路基不被水浸泡。膨胀土地区路基施工,开挖后各道工序要紧密衔接,连续施工,分段完成。路基填筑后不应间隔太久或越冬后做路面。路堑施工前,先开挖截水沟并铺设浆砌圬工,其出口应延伸至桥涵进出口。路堤、路堑边坡按设计修整后,应立即浆砌护墙护坡,防止雨水直接浸蚀。强膨胀土稳定性差,不应作为路堤填料;中等膨胀土宜进行加工、改良处理后作为填料;弱膨胀土可根据当地气候、水文情况及道路等级加以应用,对于直接使用中、弱膨胀土填筑路堤时,应及时对边坡及顶部进行防护。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等采用中等膨胀土用作路床填料时,应作掺灰改性处理。改性处理后要求胀缩总率不超过0.7为宜。2.限于条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用中等膨胀土填筑路堤时,路堤填成后,应立即作浆砌护坡封闭边坡。当填至路床底面时,应停止填筑,改用符合表2—2规定强度的非膨胀土或改性处理的膨胀土填至路床顶面设计标高并严格压实。如当天不能铺筑路面,作为封层的填筑厚度,不宜小于30cm,并做成不小于2%的横坡。3.使用膨胀土作填料时,为增加其稳定性,可采用石灰处治,石灰剂量可通过试验确定,要求掺灰处理后的膨胀土,其胀缩总率接近零为佳。4.可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中等膨胀土填筑路堤,但两边边坡部分要用非膨胀土作为封层。路堤顶面也要用非膨胀土形成包心填方。挖方地段当挖到距路床顶面以上30cm时,应停止向下开挖,并挖好临时排水沟。待作路面时,再挖至路床顶面以下30cm,并用非膨胀土回填,并按要求压实。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堤原地面处理应按下列规定办理:1.填高不足1m的路堤,必须挖去地表30~60cm的膨胀土,换填非膨胀土,并按规定压实。2.地表为潮湿土时,必须挖去湿软土层换填碎、砾石土、砂砾或挖方坚硬岩石碎渣,或将土翻开掺石灰稳定并按规定压实。膨胀土地区路堤施工前,应按规定作试验路段。膨胀土地区路堑开挖应按下列规定办理:1.挖方边坡不要一次挖到设计线,沿边坡预留厚度30~50cm一层,待路堑挖完时,再削去边坡预留部分,并立即浆砌护坡封闭。2.膨胀土地区的路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床应超挖30~50cm,并立即用粒料或非膨胀土分层回填或用改性土回填,按规定压实,其他各级公路可按照上述条款办理。膨胀土地区,路基碾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膨胀土自由膨胀率的大小,选用工作质量适宜的碾压机具,碾压时应保持最佳含水量;压实土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土块应击碎至粒径5cm以下。2.在路堤与路堑交界地段,应采用台阶方式搭接,其长度不应小于2m,并碾压密实。压实度的检验频率,按第三节一、的相关规定增加一倍。膨胀土地区路床强度及压实标准,分别按表2—1及表2—2的规定执行。第六节季节性路基施工一、路基的冬季施工在反复冻融地区,昼夜平均温度在–3℃以下,连续10天以上时,进行路基施工称为路基冬季施工。当昼夜平均温度虽然上升到–3℃以上,但冻土未完全融化时,亦应按冬季施工办理。(一)路基冬季施工可进行以下工程项目:1.泥沼地带河湖冻结到一定深度后,可利用冻结后的一定承载力修筑施工便道,运输所需的机具、设备和材料。如需换土时可趁冻结期挖去原地面的软土、淤泥层换填合格的其他填料。2.含水量高的流动土质、流沙地段的路堑可利用冻结期开挖。3.河滩地段可利用冬季水位低,开挖基坑修建防护工程,但应采取加温保温措施,注意养护。4.岩石地段的路堑或半填半挖地段,可进行开挖作业。5.其他情况的二级以下公路路基可在冬季施工,但融冻后必须按规定重新整理边坡,对填方路堤应进行补充压实达到规范要求。6.砍伐用地界内不需刨根的树木,清除用地界内的杂物。(二)路基工程不宜冬季施工的项目如下: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土路堤和地质不良地区二级以下公路路堤。2.铲除原地面的草皮;挖掘填方地段的台阶。3.整修路基边坡。4.在河滩低洼地带将被水淹的填土路堤。(三)路基冬季施工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1.对冬季施工项目按次排队,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计划。2.冬季施工项目在冰冻前应进行现场放样,保护好控制桩并树立明显的标志,防止被冰雪掩埋。3.冰冻之前应全部清除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皮和杂物;修通现场的施工便道。4.冰冻前应挖好坡地上填方的台阶,清除石方挖方的表面覆盖层,裸露岩体。5.维修保养冬季施工需用的车辆、机具设备,充分备足冬季施工期间的工程材料。6.准备施工队伍的生活设施、取暖照明设备、燃料和其他越冬所需的物资。冬季施工的路堤填料,应选用未冻结的砂类土、碎、卵石土,开挖石方的石块石渣等透水性良好的土。禁用含水量过大的粘性土。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禁止用冻结填料筑路堤,其他公路可用含有部分冻土的土填筑路堤,但其中冻土块的粒径不得大于5cm,冻土块含量不宜超过30%。而且,冻土块应分散于填土中,不得把冻土块集中填于一处。冬季填筑路堤,应按横断面全宽平填,每层松厚应按正常施工减少20%~30%,且最大松铺厚度不得超过30cm。压实度不得低于正常施工时的要求。当天填的土必须当天完成碾压。当路堤高距路床底面1m时,应碾压密实后停止填筑。在上面铺一层雪或松土保温待冬季过后整理复压,再分层填至设计标高。挖填方交界处,填土低于1m的路堤都不应在冬季填筑。冬季施工取土坑应远离填方坡脚。如条件限制需在路堤附近取土时,取土坑内侧到填方坡脚的距离应不得小于正常施工护坡道的1.5倍。冬季填筑的路堤,每层每侧应按第一节二、的相关规定超填并压实。待冬季过后修整边坡削去多余部分并拍打密实或加固。冬季施工开挖路堑表层冻土时,可根据气温、冻土深度、机械设备情况选用下列方法:1.爆破冻土法。当冰冻深度达1m以上时可用此法炸开冻土层。炮眼深度取冻土深度的0.75~0.9倍,炮眼间距取冰冻深度的1~1.3倍并按梅花形交错布置。2.机械破冻法。1m以下的冻土层可选用专用破冰机械如冻土犁、冻土劈、冻土锯和冻土铲等,予以破碎清出。3.人工破冻法。当冰冻层较薄,破冻面积不大,可用日光爆晒法、火烧法、热水开冻法、水蒸开冻法、蒸汽放热解冻法和电热法等方法胀开或融化冰冻层,并辅以人工撬挖。冬季开挖路堑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冻土层破开挖到未冻土后,应连续作业,分层开挖,中间停顿时间较长时,应在表面覆雪保温,避免重复被冻。2.挖方边坡不应一次挖到设计线,应预留30cm厚台阶,待到正常施工季节再削去预留台阶,整理达到设计边坡。3.路堑挖至路床面以上1m时,挖好临时排水沟后,应停止开挖并在表面覆以雪或松土,待到正常施工时,再挖去其余部分。4.冬季开挖路堑必须从上向下开挖,严禁从下向上掏空挖“神仙土”。5.每日开工时选挖向阳处,气温回升后再挖背阴处,如开挖时遇地下水源,应及时挖沟排水。冬季施工开挖路堑的弃土要远离路堑边坡坡顶堆放。弃土堆高度一般不应大于3m。弃土堆坡脚到路堑边坡顶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3m,深路堑或松软地带应保持5m以上,弃土堆应摊开整平,严禁把弃土堆于路堑边坡顶上。二、路基的雨季施工雨季路基施工地段一般应选择丘陵和山岭地区的砂类土、碎砾土和岩石地段和路堑的弃方地段。除施工车辆外,应严格控制其他车辆在施工场地通行。重粘土、膨胀土及盐渍土地段不宜在雨季施工。平原地区排水困难,不宜安排雨季施工。雨季施工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1.对选择的雨季施工地段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研究,据实编制实施性的雨季施工组织计划。2.修建施工便道并保持晴雨畅通。3.住地、库房、车辆机具停放场地、生产设施都应设在最高洪水位以上地点或高地上,并应远离泥石流沟槽冲积堆一定的安全距离。4.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保证雨季作业的场地不被洪水淹没并能及时排除地面水。5.储备足够的工程材料和生活物资。雨季填筑路堤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1.符合上述条规定的地段在填筑路堤前,应在填方和坡脚以外挖掘排水沟,保持场地不积水,如原地面松软,应采取换填等措施。2.应选用透水性好的碎、卵石土、砂砾、石方碎渣和砂类土作为填料。利用挖方土作填方时应随挖随填及时压实。含水量过大无法晾干的土不得用作雨季施工填料。3.路堤应分层填筑。每一层的表面,应做成2%~4%的排水横坡。当天填筑的土应当天完成压实。4.雨季填筑路堤需借土时,取土坑距离填方坡脚不宜小于3m。平原区顺路基纵向取土时,取土坑深度一般不宜大于1m。雨季开挖路堑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1.路堑开挖前在路堑边坡坡顶2m以外按第四节二、的相关规定,开挖截水沟并接通出水口。2.雨季开挖路堑宜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均应设置排水纵横坡。挖方边坡不宜一次挖到设计标高,应沿坡面留30cm厚,待雨季过后再整修到设计坡度。以挖作填的挖方应随挖随运随填。3.雨季开挖路堑挖至路床设计标高以上30~50cm时应停止开挖,并在两侧挖排水沟。待雨季过后再挖到路床设计标高后压实。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如土的强度低于第一节一、的规定时应超挖50cm,其他公路超挖30cm,用粒料分层回填并按路床要求压实。雨季开挖岩石路堑,炮眼应尽量水平设置。边坡应按设计坡度自上而下层层刷坡,并应随时核对其坡度是否合乎设计要求。应尽量利用挖出的石渣,石渣必须废弃时应按本节一、的规定办理。第七节路基防护与加固一、一般规定为防止水流、波浪、雨水、风力、不良水文地质和其它因素对路基形成的危害,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应根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经济合理、耐久适用的防护措施。施工前应进行现场核对,如发现设计与实地不符,应及时做补充调查,进行改变设计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施工。路基防护工程及所用各种材料,均应符合部颁有关规范、规定要求。当路基土石方施工时或完毕后,应及时进行路基防护施工和养护。各类防护与加固应在稳定的基础或坡体上施工。防护工程的砂浆、混凝土,应用机械拌和,不应直接在砌体面上或路面上以人工拌和。并应随拌随用。二、坡面防护坡面防护包括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施工必须适时、稳定,防止水、气温、风沙作用破坏边坡的坡面。植物防护一般采用铺草、种草和植灌木(树木)形式,应根据当地气候、土质、含水量等因素,选用易于成活、便于养护和经济的植物类种。铺、种植物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坡面应平整、密实、湿润。2.铺、种植物后,应适时进行晒水施肥、清除杂草等养护管理,直到植物成长覆盖坡面。铺草皮防护:适用于各种土质边坡。宜选用带状或块状草皮,规格大小视施工情况确定,草皮厚度宜为10cm。铺设时,应由坡脚向上铺好,用尖木(或竹)桩固于土质边坡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平铺、叠铺或方格式铺等形式。当坡面设有圬工骨架在其内铺草皮时,骨架应嵌入坡面,表面应与草皮衔接。种草防护:适用于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的路堤与路堑边坡。草籽应均匀撒布在已清理好的土质坡面上,同时做好保护措施。对不利于草类生长的土质,应在坡面先铺一层10~15cm的种植土。路堑边坡较陡或较高时,可通过试验采用草籽与含肥料的有机质泥浆混合,喷射于坡面。灌木(树木)防护:适用于土边坡。栽植方法按设计要求施工,但应注意栽植季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边坡上,严禁种植乔木。工程防护适用于不宜于草木生长的陡坡面。一般采用抹面、捶面、喷浆、勾(灌)缝、坡面护墙等形式。在施工前,应将坡面杂质、浮土、松动石块及表层风化破碎岩体等清除干净;当有潜水露出时,应作引水或截流处理。抹面、捶面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使用抹面砂浆和捶面多合土的配合比应经试抹、试捶确定,保证能稳固地密贴于坡面。2.岩体的表面要冲洗干净;土体的表面要平整、密实、湿润。3.抹面宜分两次进行,底层抹全厚的2/3,面层1/3,捶面应经拍(捶)打使与坡面紧贴。厚度均匀,表面光滑。4.在较大面积上抹(捶)面时,应设置伸缩缝,其间距不宜超过10m。喷浆、喷射混凝土(或带锚杆铁丝网)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前,坡面如有较大裂缝、凹坑时应先嵌补牢实,使坡面平顺整齐;岩体表面要冲洗干净,土体表面要平整、密实、湿润。2.锚杆孔应冲洗干净,然后插入锚杆,用水泥砂浆固定。3.铁丝网应与锚杆连接牢固,均不得外露并与坡面保持设计规定的间隙。4.喷层厚度应均匀,喷后应养护7~10d,喷层周边与未防护坡面的衔接处应作好封闭处理。并按有关规定留够试件。采用勾缝、灌缝对岩体坡面防护时,施工前应将缝内冲洗干净,并依缝宽和缝深分部按下列要求施工:1.岩体节理多而细者,宜用勾缝,砂浆应嵌入缝中,与岩体牢固结合。2.缝宽较大,宜用砂浆灌缝,体积比可用1:4或1:5,插捣密实,灌满到缝口抹平。3.缝宽而深,宜用混凝土灌缝,体积比可用1:3:6或1:4:6震捣密实,灌满至缝口抹平。坡面护墙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坡面应平整、密实、线形顺适。局部有凹陷处,应挖成台阶后用与墙身相同的圬工找平。2.墙基应坚固可靠,并埋至冰冻线以下0.25m。当地基软弱时,应采取加深或加强措施。3.墙面及两端面砌筑平顺。墙背与坡面密贴结合。墙顶与边坡间缝隙应封严。局部坡面镶砌时,应切入坡面,表面与周边平顺衔接。4.砌体石质坚硬。浆砌砌体砂浆和干砌咬扣都必须紧密、错缝,严禁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砌体勾缝应牢固、美观。5.每隔10~15m宜设一道伸缩缝。应做好伸缩缝和泄水孔。植物防护的标准规模及检查项目等应按路基设计及环境保护设计规定执行:工程防护的标准应按下列规定执行:1.符合施工要求,原始资料齐全。2.所用各种胶结材料和石质的强度均应达到设计要求,并按交通部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有关规定进行检查。3.喷层厚度检查,每50m长度内上、中、下部应各任意抽测一处,厚度均不应小于设计的90%。4.砌体检查:厚度每100m²检查3处,不应小于设计规定值;顶面高程每50m测平3处,允许偏差±5cm;平面位置每50m检测3处,允许偏差±5cm;坡面平整度用2m直尺任意抽检不大于2cm。三、路基冲刷防护路基冲刷防护包括坡岸防护、导流构造物防护和其它防护。各种防护都必须加强基础处理和圬工质量,防止水流冲刷和淘空,保证路基稳定。(一)路基边坡的坡岸防护有干、浆砌片石和混凝土形式。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开挖基坑时,应核对地质情况。基础底面必须放置在设计高程上,基础完成后应及时用稳定性材料回填。做好施工原始记录。2.坡面密实、平整、稳定后,方可铺砌(包括垫层)。铺砌时应自下而上进行,砌块应交错嵌紧,严禁浮塞。砂浆在砌体内必须饱满、密实,不得有悬浆。3.使用的砂浆或混凝土必须有配合比和强度试验,并按有关规定留够试件。石质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坡岸砌体两端及顶部边坡或岩坡衔接应牢固、平顺、密贴。防止水进入坡岸背面。5.分段施工时,每隔10~15m宜设一道伸缩缝;基底土质变化处应设沉降缝,并做好伸缩、沉降缝及泻水孔。泄水孔后面,应设置反滤层。(二)干、浆砌石应满足下列要求:1.采用片石时,不得大面平铺,石块应彼此交错搭接,不得松动。2.采用河卵石时,必须长方向垂直于坡面,成横行栽砌牢固。(三)铺砌混凝土板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采用的预制混凝土板,应按设计规格和要求检验合格。2.采用就地浇筑混凝土板时,宜在混凝土中加入速凝剂,以加快早期强度。并应注意在表面收浆时抹面,做到平整、光滑。为改变水流方向、调节水流速度,保护路基、导流构造物,一般采用顺坝和丁坝为主要形式。组织施工前应慎重研究施工方案,避免工期过长而引起沿岸农田、村庄和上、下游路基的冲刷。导流构造物施工时,应周密调查核对坝址情况,如其地质、河道、水文条件在核查时或在施工中发生新的变化,应及时修改设计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导流构造物施工,应按设计要求并符合水工构造物有关规定,严格掌握工程质量标准。应处理好坝根与相连地层或其它防护设施的嵌接。梢料防护。为一种临时性的防护措施,宜采用平铺柴束护坡及柴束墙等形式。柴束长度、重量视情况确定,必须使柴束间紧固,保证柴束整体性。防水林带防护,在沿河路基边坡外河滩地上种植防水林带,能起到河水导流、防浪,减速淤滩和固滩,达到防护河岸使路基稳固的作用。林带平面布置,以多行带状或梅花式为宜;防护河岸路基或防御风浪浸蚀,宜采用横行带状;防护桥头引道路堤,宜采用纵行带状。综合防护。以工程措施与植物防护相结合,因地制宜的综合治理。四、其他加固工程(一)石笼防护应按下列要求施工:1.编笼应采用镀锌铁丝。基脚部分宜用箱形笼。边坡部分宜用圆筒形笼。2.笼装石块直径应大于笼网孔径。较大石块应装在笼的边部,较小石块可装在中部。3.石笼基底应大致平整,较小孤石应予清除。4.安置石笼应作到位置正确、搭叠衔接稳固、紧密,保证其整体作用。(二)抛石防护应按下列要求施工:1.所抛石料应选用质地坚硬、耐冻且不易风化崩解。2.抛石粒径的选择,应与当地水深与流速相适应,其粒径应大于0.3m,并小于设计要求抛石厚度的1/2。3.抛石防护除防洪抢险外,应与枯水季节施工。4.抛石时,宜用不小于计算尺寸的大小不同的石块掺杂抛投,使抛石保持一定的密实度。5.抛石堆的顶宽、边坡、结构形式及长度,应按设计规定实施。6.如采用嵌固的抛石防护类型,宜采用打桩嵌固方法,加固效果较好。干砌边坡(砌石)因其所能承受的侧压力较小,故墙后填石应经过整理堆砌,严禁抛填,并应在地基良好的情况下使用。砌体宜用0.3~0.5m以上的块(片)石,干砌边坡表面应平整,并向内倾斜;如遇坚石可挖成台阶。支垛护脚可用于支撑路堤坡脚或防护路堤坡免受冲刷,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当采用干砌片石时,外侧边坡宜用1:1,当边坡不高且较大的平整石块砌筑时,可用1:0.75。支垛基础应有适当的入土深度,基底应整平或挖成较宽的台阶,石垛应彼此嵌紧。排桩透水坝,单排的多用于比较顺直的河岸,双排桩则用于河弯的凹岸,后面填以石块或梢料柴束,在排桩上宜附加各种网格建筑物。排桩宜建成非淹没式的。在排桩的后面应堆放石块、种植灌木或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一个不透水的丁坝。码槎可做为透水性护岸建筑物,常建成菱形架或三角架的码槎:1.菱形架一般用三根等长的角钢、木料、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在中点捆紧,使其三轴互相垂直,用缆索把各个单元联结起来,两端固定。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布设。2.三脚架系用钢筋混凝土作成三角锥体支架,填压石料或梢料而成。当所在河段流速大,河床泥沙颗粒小时,三脚架的尺寸应大,填石料或梢料应重。滞水坝是当透水坝直接修建于河岸的坡脚处,并与河岸平行布置而修筑的构造物,也可用土或石块修建成实体的堤,及其减速淤沙或将水流挑离河岸,以防护坡岸。改河工程应通盘安排,按计划步骤在枯水时期施工。一个旱季不能完成的改河工程,应妥善作好防洪措施。河道开挖应先挖好中段,然后再挖两端。必须经检查确认新河床工程已符合要求时,方可挖通其上游河段。利用开挖新河道的土石填平河道时,在新河道未通流前,不得堵断旧河道,应保持有适量的流水断面。通流时,改河上游进口河段的河床纵坡可稍大于设计坡度,不得小于设计坡度。河床加固设施及导流构造物的施工进度应合理及时配套完成。第八节公路绿化工程与环境保护一、公路绿化工程公路两侧边坡、分隔带、弃土堆及用地界以内空地,必须根据道路等级与景观要求,因地制宜种植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绿篱。公路绿化平面布置应按照设计规定办理。公路行道数只能在边坡以外种植,路肩上不得植树,护坡道上只宜栽种灌木。种植的树种,宜按路段变化。弯道内侧在设计视距影响范围之内,不得种植影响视线的树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旁不宜开采砂石材料。必须开采时,应配合景观要求,制定开采规划,并征得施工监理部门的同意。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服务设施等处所,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绿化。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结合当地地形,景观及建筑美学等,进行规划,予以绿化。种植的各种植物,应适合公路绿化的原则要求。必须慎重地选择种植土、肥料,认真种植,适度地浇水施肥,确保成活。公路绿化植物品种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1.具有稳定公路边坡的能力;2.容易繁殖、移植和管理,能抗御病虫害;3.适于当地栽种;4.具有良好的环境和景观效果。二、空气污染的防治施工和各种临时设施和场地,如堆料场、材料加工厂、混凝土厂等,均宜远离居民区,(其距离不宜小于1000m)而且应设于居民区主要风向的下风处。当无法满足时,应采取适当的防尘及消声等环保措施。粉状材料应采用袋装或其他密封方法运输,不得散装散卸。施工运输道路,宜采取防止尘土飞扬的措施。消解块状生石灰时,应按上前条的原则,选定消解加工的场地。施工人员应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工程施工用的粉末材料,宜存放在室内。当受条件限制在露天堆放时,应采取防止尘埃飞扬和因水流失的措施。在推行机械化施工的进程中,要尽量减小噪声、废气、废水几尘埃等的污染,以保障人民的健康。在城镇居民地区施工时,由机械设备和工艺操作所产生的噪声,不得超过当地政府规定标准,否则应采取消声措施。三、防止水、土污染和流失公路施工所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质,如清理场地的表层腐殖土、砍伐的荆棘丛林、工程剩余的废料,应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分别处理,不得任意裸露弃置。清洗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具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于河流、湖泊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倾泻于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质和土壤。使用工业废渣填筑公路路基,如废渣中含有可溶性有害物质,可能造成土质、水质污染时,应采取措施,予以处理。第九节路基整修、检查验收及维修一、路基整修路基工程基本完工后,必须进行全线的竣工测量,包括中线测量、横断面测量及高程测量,以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当路基土石方工程基本完工时,应由施工单位会同施工监理人员,按设计文件要求检查路基中线、高程、宽度、边坡坡度和截、排水沟系统。根据检查结果编制整修计划,进行路基及排水系统整修。土质路基表面的整修,可用机械配合人工切土或补土,并配合压路机碾压。深路堑边坡整修应按设计要求坡度,自上而下进行削坡整修,不得在边坡上以土贴补。石质路基边坡,应做到设计要求的边坡比。坡面上的松石、危石应及时清除。边坡需要加固地段,应预留加固位置和厚度,使完工后的坡面与设计边坡一致。当路堑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时,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如填补的厚度很小(10~20cm),而又非边坡加固地段时,可用种草整修的方法,以种植土来填补,但应顺适、美观、牢靠。填方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冲沟或坍塌缺口时,应自下而上,分层挖台阶加宽填补夯实,再按设计坡面削坡,弯道内侧路肩边缘,应修建路肩拦水带。填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如不合格,必须重新处理。填石路堤和土石路堤的整修应按照第一节四、五、的有关规定办理。土质路基表面做到设计标高后宜用平地机刮平,石质路基表面应用石屑嵌缝紧密,平整,不得有坑槽和松石。边沟的整修应挂线进行。对各种水沟的纵坡(包括取土坑纵坡)应仔细检查,应使沟底平整,排水畅通,凡不符合设计及规定要求的,应按规定整修。截水沟、排水沟及边沟的断面、边坡坡度,应按设计要求办理。沟的表面应整齐、光滑。填补的凹槽应拍锤密实。整修路堤边坡表面时,应将其两侧超填的宽度切除。如遇边坡缺土时,应按本节上述条办理。二、检查及验收当每一分项、分部工程完成时,应按批准的设计图纸、设计文件、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施工质量进行中间检查。(一)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在下列情况或阶段时,应进行中间检查:1.地基准备工作完成后(清除地面杂草、淤泥等,及在斜坡上完成台阶后);2.边坡加固前,应对其加固方法、形式、填挖方边坡加固的适用性,以及边坡坡度是否适当进行检查;3.发现已完的土方工程及竣工后的路基被地面水浸淹(暴雨、洪水等)破坏时;4.取土坑及弃土堆超过原设计的数量时;5.遇意外的填土下陷及填挖方的边坡坍塌需增加土方及边坡加固工程数量时;6.在进行计划以外的附加土方工程(排水沟、截水沟、疏导工程等)时。(二)遇下列隐蔽工程时,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和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中间检查验收,凡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不得进行下一工序:1.路基渗沟回填土以前;2.填方或挖方地段,按设计规定所做的换土工作完成后;3.对需采取特殊措施才能保证填方稳定的路基,在地基处理后(如泉水、溶洞、地下水处理后);4.路基隔离层上填土以前;5.各种防护加固工程基础开挖后,应检查基底地质、标高、地下水情况。(三)交工竣工验收时,应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验收:1.路基的平面位置;2.路基宽度、标高、横坡和平整度;3.边坡坡度及边坡加固;4.边沟和其他排水设施的尺寸及底面纵坡;5.防护工程的各部尺寸及位置;6.填土压实度和表面弯沉;7.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截水沟、渗水井等位置和形式;8.隐蔽工程记录。路基工程全部完成时的交工及竣工验收的质量检查评定应遵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有关规定办理。不符合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应按标准和规定进行整修或处理。三、路基维修路基工程完工后路面未施工前及公路工程初验后至终验前,路基如有损毁,施工单位应负责维修,并保证路基排水设施完好,及时清除排水设施中淤泥物、杂草等。对较长时间中途停工和暂时不做路面的路基,也应做好排水设施,复工前应对路基各分项工程予以修整。整修路基表面,应使其无坑槽,并保持规定的路拱,在路堤经雨水冲刷或其他原因发生裂缝沉陷时,应即修补、加固或采取其他措施处理,并查明原因作出记录。遇路堑边坡坍方时,应及时清除。在未经加固的高路堤和路堑边坡上,或在潮湿地区,对路基有害的积雪应及时清除。当构造物有变形时,应详细查明原因予以修复,并采取相应的稳定措施。路基工程完成后,每当大雨、连日暴雨或积雪融化后,应控制施工机械和车辆在土质路基上通行。若不可避免时,应将碾压的坑槽中的积水及时排干,整平坑槽,对修复部分重新压实。四、质量标准(Ⅰ)土方路基路基必须分层填筑压实,表面平整坚实,无软弹和翻浆现象,路拱合适,排水良好,压实度土壤强度和路床的整体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挖方地段遇有树根、洞穴等必须进行处理,上边坡要平整稳定。路床土质强度及压实度必须符合规定。填方地段应在填土前排除地面积水和其他杂物、草皮、淤泥、腐殖土和冰块并平整压实。路堤边坡应修整密实、直顺、平整稳定、曲线圆滑,填料及路堤的整体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取土坑、弃土堆的位置适当、整齐、无水土流失和淤塞河道情况。土方路基允许偏差见表2—6。土方路基允许偏差表2—6项次检查项目允许偏差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12345678路基压实度(%)弯沉(0.01mm)纵断高程(mm)中线偏位(mm)宽度(mm)平整度(mm)横坡(%)边坡不低于第7章及第9章的规定不大于设计计算值10-2010-3050100不小于设计值2030±0.5±0.5不陡于设计值(Ⅱ)石方路基开炸石方应避免超量爆破,上边坡必须稳定;坡面的松石、危石必须清除干净。路基表面应整修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填方路基表面不得露有直径大于15cm的石块。石方路基允许偏差见表2—7。石方路基允许偏差表2—7项次检查项目允许偏差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123456纵断高程(mm)中线偏位(mm)宽度(mm)平整度(mm)横坡(%)边坡10-3050不小于设计值30±0.5不陡于设计值10-50100不小于设计值50±0.5不陡于设计值(Ⅲ)路肩路肩必须表面平整密实,不积水。路肩边缘直顺,曲线圆滑。路肩允许偏差见表2—8。路肩允许偏差表2—8项次检查项目允许偏差1234压实度土路肩平整度(mm){硬路肩宽度横坡不小于设计值2010不小于设计值±0.5(Ⅳ)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边沟线条应直顺,曲线圆滑,沟底平整,排水通畅。浆砌片石边沟,砂浆应饱满密实,砂浆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边沟勾缝平顺,缝宽均匀,无脱落现象。边沟断面均匀平整,无凹凸不平现象,沟底无积水现象。边沟(排水沟)允许偏差见表2—9。边沟(排水沟)允许偏差表2—9项次检查项目允许偏差1234沟底高程(mm)边沟断面尺寸坡面坡度铺砌厚度±50不小于设计值不陡于设计值不小于设计值(有铺砌时)(Ⅴ)倒虹吸涵管涵管的进出水口,所设的竖井,井深应竖直,井底标高应低于虹吸涵底标高。涵身应密实不漏水,浆砌结构应抹面。为防止泥砂堵塞虹吸涵管,在进水口竖井与虹吸道之间,应设网状拦泥栅。与倒虹吸、管进出口连接的沟渠,在一定长度内应进行加固。第二篇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第三章总则与规定第一节总则为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沥青路面建设应满足公路交通条件及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的需要。气候分区按附录A的分区执行。沥青路面施工应有良好的劳动保护,确保安全。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和使用液体石油沥青的全过程严禁烟火。使用煤沥青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吸入煤沥青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造成身体伤害。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沥青路面工程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沥青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各省、市、自治区或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规范的规定。第二节术语、符号、代号一、术语1.沥青结合料Asphaltbinder,Asphaltcement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2.乳化沥青Emulsifiedbitumen(英),Asphaltemulsion,Emulsifiedasphalt(美)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3.液体沥青Liquidbitumen(英),Cutbackasphalt(美)用汽油、煤油、柴油等溶剂将石油沥青稀释而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4.改性沥青Modifiedbitumen(英),Modifiedasphaltcement(美)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制成的沥青结合料,从而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5.改性乳化沥青Modifiedemulsifiedbitumen(英),Modifiedasphaltemulsion(美)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沥青产品。6.天然沥青Naturalbitumen(英),Naturalasphalt(美)石油在自然界长期地壳挤压、变化,并与空气、水接触逐渐变化形成的,以天然形态存在的石油沥青,其中常混有一定比例的矿物质。按形成的环境可以分为湖沥青、岩沥青、海沥青、海底沥青、油页岩等。7.透层Primecoat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层。8.粘层Tackcoat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9.封层Sealcoat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而在沥青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薄层。铺筑在沥青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沥青面层下面、基层表面的称为下封层。10.稀浆封层Slurryseal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与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11.微表处Micro-surfacing采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与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12.沥青混合料Bituminousmixtures(英),Asphaltmixtures(美)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式最大粒径大于31.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26.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mm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mm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沥青混合料。按制造工艺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13.密级配沥青混合料Dense-gradedbituminousmixtures(英),Dense-gradedasphaltmixtures(美)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设计空隙率较小(对不同交通及气候情况、层位可作适当调整)的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以AC表示)和密实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以ATB表示)。按关键性筛孔通过率的不同又可分为细型、粗型密实级配沥青混合料等。粗集料嵌挤作用较好的也称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14.开级配沥青混合料Open-gradedbituminouspavingmixtures(英),Open-gradedasphaltmixtures(美)矿料级配主要由粗集料嵌挤组成,细集料及填料较少,设计空隙率为18%的混合料。15.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Half(Semi)-open-gradedbituminouspavingmixtures(英)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少量填料(或不加填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经马歇尔标准击实成型试件的剩余空隙率在6%~12%的半开式沥青碎石混合料(以AM表示)。16.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Gap-gradedbituminouspavingmixtures(英),Gap-gradedasphaltmixtures(美)矿料级配组成中缺少1个或几个粒径档次(或用量很少)而形成的沥青混合料。17.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简称沥青碎石)Bituminousstabilizationaggregatepavingmixture(英),Asphalt-treatedpermeablebase(美)由矿料和沥青组成具有一定级配要求的混合料,按空隙率、集料最大粒径、添加矿粉数量的多少,分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开级配沥青碎石(OGFC表面层及ATPB基层)、半开级配沥青碎石(AM)。18.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masticasphalt(英),Stonematrixasphalt(美)由沥青结合料与少量的纤维稳定剂、细集料以及较多量的填料(矿粉)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的间隙,组成一体的沥青混合料,间称SMA。二、符号及代号本规范各种符号、代号以及意义详见表3—1。符号及代号表3—1编号符号或代号意义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103.1.113.1.123.1.13ATPCBCPABAAL(R)AL(M)AL(S)HMAACSMAOGFC道路石油沥青道路煤沥青喷洒型阳离子乳化沥青拌和型阴离子乳化沥青喷洒型阴离子乳化沥青拌和型阴离子乳化沥青快凝液体石油沥青中凝液体石油沥青慢凝液体石油沥青热拌沥青混合料,HotMixAsphat之略语密级配沥青混合土混合料,分为粗型和细型两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MatrixAsphalt(或StoneMatrixAsphalt)之略语大空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如欧洲的PFC(PorousFfictionCourse),PEM(PorousEropeanMixes),美国、日本的OGFC(Open-gradedFrictionCourses)等之略语3.1.143.1.153.1.163.1.173.1.183.1.193.1.203.1.213.1.223.1.233.1.243.1.253.1.263.1.273.1.283.1.293.1.303.1.313.1.323.1.333.1.343.1.353.1.363.1.373.1.383.1.393.1.403.1.413.1.423.1.433.1.443.1.453.1.463.1.473.1.483.1.49ATBATPBAMESOACMSFLγseγsbγsaPaPbPbcCγbγtFBVVVMAVFAVCAVCAmixVCADRCDSEVTCOCTOCPSVFB(BPN)TFOTRTFOTPICLUCLLCLQC/QA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铺筑在沥青底部的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乳化沥青稀释封层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OptimumAsphaltContent之略语马歇尔试验的流值马歇尔稳定度马歇尔试验的流值沥青混合料中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效沥青用量集料的沥青吸收系数沥青的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0.075mm通过率与有效沥青含量的比值)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即矿料及沥青以外的空隙(不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孔隙)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VolumeofAirVoids之略语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即试件全部矿料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VoidsinMineralAggregate之略语压实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饱和度,即试件矿料间隙中扣除被集料吸收的沥青以外的有效沥青结合料部分的体积在VMA中所占的百分率,VoidsFilledwithAsphalt之略语粗集料骨架间隙率,PercentAirVoidsinAggregate之略语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即试件的粗集料骨架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VoidsinCoarseAggregateofAsphaltMix之略语捣实状态下的粗集料松装间隙率,VoidsinCoarseAggregate之略语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DynamicStabillity之略语等粘度温度,Equi-ViscousTemperature之略语沥青的克利夫兰杯开式闪点,CleavelandOpen-CupMethod之略语沥青的泰格杯开式闪点,TagOpen-CupMethod之略语石料磨光值,PolishedStoneValue之略语用摆式仪器测定的路面摩擦系数摆值,其单位BPN是BritishPendulum(Tester)Number之略语沥青的薄膜加热试验,ThinFilmOvenTest之略语沥青的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ollingThinFilmOvenTest之略语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enetrationIndex之略语动态质量管理图上质量指标的平均值动态质量管理图上质量控制的上限值动态质量管理图上质量控制的下限值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施工质量管理体系3.1.503.1.513.1.523.1.533.1.543.1.553.1.563.1.573.1.583.1.593.1.60PMB(或PMA)CREVAPELDPESBRSBSSuperpavePGSGCGTM聚合物改性沥青,PolymerModifiedBitumen(或Asphalt)之略语聚氯丁二烯(氯丁橡胶),Polychloroprene之略语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Vinyl-Acetate之略语聚乙烯,Polyethylene之略语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Polyethylene之略语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Styrene-Butadiene-Rubber之略语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BlockCopolymer之略语美国SHRP(StrategicHighwayResearchProgram)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体系的注册名称,,SuperiorPerformingAsphaltPavements之略语美国沥青路面性能分级规格,PerformanceGraded之略语沥青混合料搓揉压实试验机,SuperpaveGyratoryCompactor之略语美国工程兵旋转压实剪切实验机,用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GyratoryTestingMachine之略语第三节基层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检查,基层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新建沥青路面的基层按结构组合设计要求,选用沥青稳定碎石、沥青贯入式、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等柔性基层;水泥稳定土或粒料、石灰与粉煤灰稳定土或粒料的半刚性基层;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贫混凝土等刚性基层;以及上部使用柔性基层,下部使用半刚性基层的混合式基层。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层与沥青层宜在同一年内施工,以减少路面开裂。以旧沥青路面作基层时,应根据旧路面质量,确定对原有路面修补、铣刨、加铺罩面层。旧沥青路面的整平应按高程控制铺筑,分层整平的一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00mm。以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作基层加铺沥青面层时,应根据旧路面质量,确定处治工艺,确认能够满足基层要求后,方能加铺沥青层。旧路面处理后必须彻底清除浮灰,根据需要并作适当的铣刨处理,洒布粘层油,在铺筑新的结构层。第四节材料一、一般规定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沥青路面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质量符合使用要求,石料开采必须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平衡。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二、道路石油沥青(一)各个沥青等级的适用范围应符合表3—2的规定。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3—3规定的技术要求。经建设单位同意,沥青的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道路石油沥青的适用范围表3—2沥青等级适用范围A级沥青各个等级的公路,适用于任何场合和层次B级沥青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下面层及以下的层次,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各个层次;2.用做改性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稀释沥青的基质沥青C级沥青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的各个层次(二)沥青路面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1.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山区及丘陵区上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层次,宜采用稠度大、60℃粘度大的沥青,也可提高高温气候分区的温度水平选用沥青等级;对冬季寒冷的地区或交通量小的公路、旅游公路宜选用稠度小、低温延度大的沥青;对温度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注意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当温度要求与低温要求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满足高温性能的要求。2.当缺乏所需标号的沥青时,可采用不同标号掺配的调和沥青,其掺配比例由试验决定。掺配后的沥青质量应符合表3—3的要求。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3—3试验方法[1]T0604附录A[6]T0604T0606T0620T0605T0615T0611T0607T060330号[4]20~40注[4]555350260108502026099.5实测记录50号[3]40~601-44946452001510803070号[3]60~802-44543431601510402-320152-225201-4464418015101-3201580~2-31402015245沥青标号90号100-1.5~+1.0-1.8~+1.0444242100502.23.04.52-230201-3454316020151-230201-14530110号100~1203-24342411204030602302-22-1130号[4]120~140注[4]40393760503080160号[4]140~200注[4]383635-503080等级ABABCAABA、BCABC单位0.1㎜℃Pa·scmcm%℃%g/cm3指标针入度(25℃,5s,100g)适用的气氛分区[6]针入度指数PI[2]软化点(R﹠B)不小于60℃动力粘度[2]不小于10℃延度[2]不小于15℃延度不小于蜡含量(蒸馏法)不小于闪点不小于溶解度不小于密度(15℃)试验方法[1]T0610或T0609T0604T0605T0605沥青标号30号[4]TFOT(或RTFOT)后[5]±0.8656260---50号636058421070号[3]615854641590号5754508620110号55524810830130号[4]545045121035160号[4]484540121040等级ABCABC单位%%cmcm指标质量变化不大于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残留延度(10℃)不小于残留延度(15℃)不小于注:1.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规定的方法执行。用于仲裁试验求取PI值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2.经建设单位同意,表中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3.70号沥青可根据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针入度范围为60~70或70~80的沥青,50号沥青可要求提供针入度范围为40~50或50~60的沥青。4.30号沥青仅适用于沥青稳定基层。130号和160号沥青除寒冷地区可直接在中低级公路上直接应用外,通常用乳化沥青、稀释沥青、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5.老化试验以TFOT为准,也可以RTFOT代替。6.气候分区见附录A。沥青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开存放。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放在自然温度下存储外,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130℃,并不得高于170℃。桶装沥青应直立堆放,加盖苫布。道路石油沥青在贮存、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三、乳化沥青乳化沥青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修补裂缝,喷洒透层、粘层与封层等。乳化沥青的品种适用范围宜符合表3—4的规定。乳化沥青品种及适用范围表3—4分类品种及代号适用范围阳离子乳化沥青PC-1表处、贯入式及下封层用PC-2透层油及基层养生用PC-3粘层油用稀浆封层或冷拌沥青混合料用BC-1阴离子乳化沥青PA-1表处、贯入式及下封层用PA-2透层油及基层养生用PA-3粘层油用BA-1稀浆封层或冷拌沥青混合料用非离子乳化沥青PN-2透层油用BN-1与水泥稳定集料同时使用(基层路拌或再生)乳化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3—5的规定。在高温条件下宜采用粘度较大的乳化沥青。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表3—5单品种及代号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试验试验项目位方法喷洒用拌和用喷洒用拌和用喷洒用拌和用PC-1PC-2PC-3BC-1PA-1PA-2PA-3BA-1PN-2BN-1破乳速度快裂慢裂快裂或中裂慢裂或中裂快裂慢裂慢裂或中裂慢裂或中裂慢裂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T0653筛上残留物(1.18㎜筛),不大于%0.10.1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计E252~101~61~62~302~101~61~62~301~62~30T0622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s10~258~208~2010~6010~258~208~2010~608~2010~60T0621蒸发残留物残留分含量,不小于%50505055505050555055T0651溶解度,不小于%97.597.597.5T0607针入度(25℃)0.1㎜50~20050~30045~15050~20050~30045~15050~30060~300T0604延度(15℃),不小于㎝404040T0605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2/3—2/3—T0654与粗、细粒式集料拌和试验—均匀—均匀—均匀T0659水泥拌和%试验的筛上剩余———3T0657常温贮存稳定性:1d5d%151515T0655注:1.P为喷洒型,B为拌和型,C、A、N分别表示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乳化沥青。2.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3.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要求此三项指标。4.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的稳定性。5.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照T0656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6.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乳化沥青类型根据集料品种及使用条件选择。阳离子乳化沥青可适用于各种集料品种,阴离子乳化沥青适用于碱性石料。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粘度宜根据用途与施工方法选择。制备乳化沥青用的基质沥青,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符合表3—3道路石油沥青A、B级沥青的要求,其他情况可采用C级沥青。乳化沥青宜存放在立式罐中,并保持适当搅拌。贮存期以不离析、不冻结、不破乳为度。四、液体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适用于透层、粘层及拌制冷拌沥青混合料。根据使用目的与场所,可选用快凝、中凝、慢凝的液体石油沥青,其质量应符合表3—6的规定。道路石油液体沥青技术要求表3—6试验项目单位快凝中凝慢凝试验方法[1]AL(R)-1AL(R)-2AL(M)-1AL(M)-2AL(M)-3AL(M)-4AL(M)-5AL(M)-6AL(S)-1AL(S)-2AL(S)-3AL(S)-4AL(S)-5AL(S)-6粘度C25.5S<20-<20-----<20-----T0621C60.5S-5~15-5~1516~2526~4041~100101~200-5~1516~2526~40101~20041~100蒸馏体积225℃前%>20>15<10<7<3<200------T0632315℃前%>35>30<35<25<17<14<8<5------360℃前%>45>35<50<35<30<25<20<15<40<35<25<20<15<5蒸馏后针入度(25℃)0.1mm60~20060~200100~300100~300100~300100~300100~300100~300------T0604延度残留物(25℃)cm>60>60>60>60>60>60>60>60------T065浮漂度(5℃)S--------<20>20>30>40>45>50T0631闪点(TOC法)℃>30>30>65>65>65>65>65>65>70>70>100>100>120>120T0631含水量不大于%0.20.20.20.20.20.20.20.22.02.02.02.02.02.0T0612液体石油沥青宜在采用针入度较大的石油沥青,使用前按先加热沥青后加稀释剂的顺序,掺配煤油或轻柴油,经适当的搅拌、稀释制成。掺配比例根据使用要求由试验确定。液体石油沥青在制作、贮存、使用的全过程中必须通风良好,并有专人负责,确保安全。基质沥青的加热温度严禁超过140℃,液体沥青的贮存温度不得高于50℃。五、煤沥青道路用煤沥青的标号根据气候条件、施工温度、使用目的的选用,其质量应符合表3—7的规定。道路用煤沥青技术要求表3—7试验项目T-1T-2T-3T-4T-5T-6T-7T-8T-9试验方法粘度(s)C30,5C30,10C50,10C60,105~2526~705~2526~5051~120121~20010~7576~20035~65T0621蒸馏试验,馏出量(%)170℃前,不大于270℃前,不大于300℃前,不大于32015~3532015~3532030215301.515251.515251.010201.010201.01015T0641300℃蒸馏残留物软化点(环球法)(℃)30~4530~4535~6535~6535~6535~6540~7040~7040~70T0606水分,不大于(%)1.01.01.01.01.00.50.50.50.5T0612甲苯不溶物,不大于(%)202020202020202020T0646萘含量,不大于(%)555443.5322T0645焦油酸含量,不大于(%)44332.52.51.51.51.5T0642道路用煤沥青适用于下列情况:1.各种等级公路的各种基层上的透层,宜采用T-1或T-2级,其他等级不合格喷洒要求时可适当稀释使用;2.三级及三级下的公路铺筑表面处治或贯入式沥青路面,宜采用T-5、T-6或T-7级;3.与道路石油沥青、乳化沥青混合使用,以改善渗透性。道路用煤沥青严禁用于热拌热铺的沥青混合料,作其他用途时的贮存温度宜为70~90℃,且不得长时间贮存。六、改性沥青改性沥青可单独或复合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及其他改性材料制作。各类聚合物改性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3—8的技术要求,当使用表列以外的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时,可通过试验研究制订相应的技术要求。聚合物改性沥青要求表3—8指标单位SBS类(Ⅰ类)SBR类(Ⅱ类)EVA、PE类(Ⅲ类)试验方法Ⅰ-AⅠ-BⅠ-CⅠ-DⅡ-AⅡ-BⅡ-CⅢ-AⅢ-BⅢ-CⅢ-D针入度25℃,100g,5s0.1mm>10080~10060~8040~60>10080~10060~80>8060~8040~6030~4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1.2-0.8-0.40-1.0-0.8-0.6-1.0-0.8-0.6-0.4T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50403020605040-T0605软化点TR﹠B,不小于℃4550556045485048525660T0606运动粘度[1]135℃,不大于Pa·s3T0625T0619闪点,不小于℃230230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99-T0607弹性恢复25℃,不小于%55606575--T0662粘韧性,不小于N·m-5-T0624韧度,不小于N·m-2.5-T0624贮存稳定性[2]离析,48h软化点,不大于℃2.5-无改性剂明显析出、凝聚T0661TFOT(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1.0T0610或T0609针入度比25℃,不小于%5055606550556050555860T0604延度5℃,不小于㎝30252015302010-T0605注:1.表中135℃运动粘度可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的“沥青布氏旋转粘度试验方法(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法)”进行测定。若在不改变沥青物理力学性质并符合安全条件的温度下易于泵送和拌和,或经过证明适当提高泵送和拌和温度时能保证改性沥青的质量,容易施工,可不要求测定。2.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证不间断的搅拌和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宜符合表3—3中A级或B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天然沥青可以单独与石油沥青混合使用或其他改性沥青混融后使用。天然沥青的质量要求宜根据其品种参照相关标准和成功的经验执行。5.用作改性剂的SBR胶乳中的固体物含量不宜少于45%,使用中严禁长时间暴晒或遭冰冻。改性沥青的剂量以改性剂占改性沥青总量的百分数计算,胶乳改性沥青的剂量应以扣除水以后的固体物含量计算。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式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也可在拌和厂现场边制造边使用,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不宜超过180℃。胶乳类改性剂和制成颗粒的改性剂可直接投入拌和缸中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用溶剂法生产改性沥青母体时,挥发性溶剂回收后的残留量不得超过5%。现场制造的改性沥青宜随配随用,需作短时间保存,或运送到附近的工地时,使用前必须搅拌均匀,在不发生离析的状态下使用。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必须设有随机采集样品的取样口,采集的式样宜立即在现场灌模。工厂制作的成品改性沥青到达施工现场后存贮在改性沥青罐中,改性沥青罐中必须加设搅拌设备并进行搅拌,使用前改性沥青必须搅拌均匀。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检验产品质量,发现离析等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七、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宜按表3—9选用,质量应符合表3—10的技术要求。改性乳化沥青的品种和适用范围表3—9品种代号适用范围改性乳化沥青喷洒型改性乳化沥青PCR粘层、封层、桥面防水粘结层用拌和用乳化沥青BCR改性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表3—10试验项目单位品种及代号试验方法PCRBCR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阳离子(+)T0653筛上剩余量(1,18㎜),不大于%0.1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E25-1~103~30T0622沥青标准粘度C25,3S8~25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60T0651针入度(100g,25℃,5s)0.1㎜40~12040~100T0604软化点,不小于℃5053T0606延度(5℃),不小于㎝20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97.5T0607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2/3-T0654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11T06555d,不大于%55T0655注:1.破乳速度与集料粘附性、拌和试验、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工程上施工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实际的石料试验,仅进行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对这些指标提出要求。2.当用于填补车辙时,BCR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宜提高至不低于55℃。3.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试验天数,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成时也可选用1d。个别情况下改性乳化沥青5d的贮存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够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正常使用,此时要求改性乳化沥青运至工地后存放在附有搅拌装置的贮存罐内,并不断地进行搅拌,否则不准使用。4.当改性乳化沥青或特种改性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八、粗集料沥青层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钢渣、矿渣等,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得使用筛选砾石和矿渣。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3—11的规定。当单一规格集料的质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集料配合比计算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对受热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拌和机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要求表3—11指标单位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表面层其他层次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30T0316洛杉机磨耗损失,不小于%283035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02.502.50T0304吸水率,不大于%2.03.03.0T0304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针片壮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颗粒大于9.5㎜,不大于其中颗粒小于9.5㎜,不大于%%%15121818152020--T0312水洗法<0.075㎜,颗粒含量,不大于%11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355T0320注: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2.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3.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壮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0.075㎜含量可放宽到3%。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3—12的规定生产和使用。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表3—12规格名称公称粒径(㎜)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10675635337.531.526.519.013.29.54.752.36S140~7510090~100--0~15-0~5S240~6010090~100-0~15-0~5S330~6010090~100--0~15-0~5S425~5010090~100--0~15-0~5S520~4010090~100--0~15-0~5S615~3010090~100--0~15-0~5S710~3010090~100---0~150~5S810~2510090~100-0~15-0~5S910~2010090~100-0~150~5S1010~1510090~1000~150~5S115~1510090~10040~700~150~5S125~1010090~1000~150~5S133~1010090~10040~700~20S143~510090~1000~15采石场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覆盖层及泥土夹层。生产碎石用的原石不得含有土块、杂物,集料成品不得堆放在泥土地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层(或磨耗层)的粗集料的磨光值应符合表3—13的要求。除SMA、OGFC路面外,允许在硬质集料中掺加部分较小粒径的磨光值达不到要求的粗集料,其最大掺加比例由磨光值试验确定。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表3—13雨量气候区1(潮湿区)2(湿润区)3(半干区)4(干旱区)试验方法年降雨量(㎜)>10001000~500500~250<250附录A粗集料的磨光值PSV,不小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表面42403836T0321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表面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其他层次及其他等级公路的各个层次54444333T0616T0663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符合表3—13的要求,当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粗集料时,宜掺加消石灰、水泥或用饱和石灰水处理后使用,不要时可同时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也可采用改性沥青的措施,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掺加外加剂的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确定。破碎砾石应采用粒径大于50㎜、含泥量不大于1%的砾石扎制,破碎砾石的破碎面应符合表3—14的要求。粗集料对破碎面的要求表3—14路面部位或混合料类型具有一定数量破碎面颗粒的含量(%)试验方法1个破碎面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沥青路面表面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其他等级公路不小于100809060T0346沥青路面中下层、基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其他等级公路不小于90708050SMA混合料不小于10090贯入式路面不小于8060筛选砾石仅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的沥青表面处治路面。经过破碎且存放期超过6个月以上的钢渣可作为粗集料使用。除吸水率允许适当放宽外,各项质量指标应符合表3—11的要求。钢渣在使用前应进行活性检验,要求钢渣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不大于3%,浸水膨胀率不大于2%。九、细集料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必须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3—15的规定。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表3—15项目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02.45T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T0340含泥量(小于0.075的含量),不小于%35T0333砂当量,不小于%6050T0334亚甲蓝值,不小于g/kg25-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注:坚固性实验可根据需要进行。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定应符合表3—16的规定。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海砂中的贝壳类材料必须筛选。开采天然砂必须取得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并符合水利及环境保护的要求。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和O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表3—16筛孔尺寸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mm)粗砂中砂细砂9.51001001004.7590~10090~10090~1002.3665~9575~9085~1001.1835~6550~9075~1000.615~3030~6060~840.35~208~3015~450.150~100~100~100.0750~50~50~5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表3—17的要求。采石场在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沥青混合料,宜将S14与S16组合使用,S15可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其他等级公路中使用。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表3—17规格公称粒径(mm)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注:当生产石屑采用喷水抑制扬尘工艺时,应特别注意含粉量不得超过表中要求。机制砂宜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十、填料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3—18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表3—18项目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502.45T0352含水量,不大于%1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10090~10075~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粉煤灰作为填料使用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50%,粉煤灰的烧失量应小于12%,与矿粉混合后的塑性指数应小于4%,其余质量要求与矿粉相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沥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做填料。十一、纤维稳定剂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的纤维剂选用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等。木质素纤维的质量应符合表3—19的技术要求。木质素纤维素技术要求表3—19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纤维长度,不大于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高温590~60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含水量(以质量计),不大于%5105℃烘箱烘2h后冷却称量纤维应在250℃的干拌温度不变质、不发脆,使用纤维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身体健康。纤维必须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能充分分散均匀。矿物纤维宜采用玄武岩等矿石制造,易影响环境及造成人体伤害的石棉纤维不宜直接使用。纤维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松散纤维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不结团。纤维稳定剂的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通常情况下用于SMA路面的木质素纤维不宜低于0.3%,矿物纤维不宜低于0.4%,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纤维用量。纤维掺加量的允许误差宜不超过±5%。第四章各种沥青路面第一节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一、一般规定热拌沥青混合料(HMA)适用于各种等级公路的沥青路面。其种类按集料公称最大粒经、矿料级配、孔隙率划分,分类见表4—1。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表4—1混合料类型密级配开级配半开级配公称最大粒径(mm)最大粒径(mm)连续级配间断级配间断级配沥青碎石沥青混合土沥青稳定碎石沥青马蹄脂碎石排水式沥青磨耗层排水式沥青碎石基层特粗式-ATB-40--ATPB-40-37.553.0粗粒式-ATB-30--ATPB-30-31.537.5AC-25ATB-25--ATPB-25-26.531.5中粒式AC-20-SMA-20--AM-2019.026.5AC-16-SMA-16OGFC-16-AM-1616.019.0细粒式AC-13-SMA-13OGFC-13-AM-1313.216.0AC-10-SMA-10OGFC-10-AM-109.513.2砂粒式AC-5----4.759.5设计孔隙率(%)3~53~63~4>18>186~12--注:设计孔隙率可按配合比设计要求适当调整。各层沥青混合料应满足所在层位的功能性要求,便于施工,不容易离析。各层应连续施工并连结成为一个整体。当发现混合料结构组合及级配类型的设计不合理时,应进行修改、调整,以确保沥青路面得使用性能。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并应与压实层厚相匹配。对热拌热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层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对SMA和OGFC等嵌挤型混合料不宜小于公称最大粒径的2~2.5B倍,以减少离析,便于压实。二、施工准备铺筑沥青层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旧沥青路面或下卧层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经铣刨处理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石油沥青加工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及粘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1.普通沥青结合料的施工温度宜通过在135℃及175℃条件下测定的粘度—温度曲线按表4—2的规定确定。缺乏粘温曲线数据时,可参照表4—3的范围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高值或低值。当表中温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容许作适当调整。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的适宜温度表4—2粘度适宜于拌和的沥青结合料粘度适宜于拌和的沥青结合料粘度测定方法表观粘度(0.17±0.02)Pa·s(0.28±0.03)Pa·sT0625运动粘度(170±20)mm2/s(280±30)mm2/sT0619赛波特粘度(85±10)s(140±15)sT062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表4—3施工工序石油沥青的标号50号70号90号110号沥青加热温度160~170155~165150~160145~155矿料加热温度间歇式拌和机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连续式拌和机矿料加热温度沥青温度5~1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50~170145~165140~160135~155混合料贮料仓温度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200195190185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50145140135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40135130125低温施工160150140135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5130125120低温施工150145135130碾压终了的表钢轮路机80706560面温度不低于轮胎压路机85807570振动压路机75706055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505045注:1.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采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可采用表面接触式温度计测定。当采用红外线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时,应进行标定。2.表中未列入的130号、160号及30号沥青的施工温度由试验确定。2.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根据实践经验并参照表4—4选择。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提高10~20℃。对采用冷态胶乳直接喷入法制作的改性沥青混合料,集料烘干温度应进一步提高。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表4—4工序聚合物改性沥青品种SBS类SBR类EVA、PE类沥青加热温度160~165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160~170-165~170成品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175-175集料加热温度190~220200~210185~195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出厂温度170~185160~180165~180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195混合料贮存温度拌和出料降低不超过10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90开放交通时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注:1.同表4—3。2.当采用表列以外的聚合物或天然沥青改性沥青时,施工试验确定。SMA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视纤维品种和数量、矿料用量的不同,在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作适当提高。三、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必须在对同类公路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宜根据公路等级、气候及交通条件按表4—5选用采用粗型(C型)或细型(F型)混合料,并在4—3的要求。其他类型的混合料宜直接以表4—4~表4—11作为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粗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表4—5混合料类型公称最大粒径(mm)用以分类关键性筛孔(mm)粗型密级配细型密级配名称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名称关键性筛孔通过率(%)AC-2526.54.75AC-25C<40AC-25F>40AC-20194.75AC-20C<45AC-20F>45AC-16162.36AC-16C<38AC-16F>38AC-1313.22.36AC-13C<40AC-13F>40AC-109.52.36AC-10C<45AC-10F>45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表4—6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粗粒式AC-2510090~10075~9065~8357~7645~6524~5216~4212~338~245~174~133~7中粒式AC-20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AC-1610090~10076~9260~8034~6220~4813~369~267~185~144~8细粒式AC-13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AC-1010090~10045~7530~5820~4413~329~236~164~8砂粒式AC-510090~10055~7535~5520~4012~287~185~10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表4—7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中粒式SMA-2010090~10072~9262~8240~5518~3013~2212~2010~169~148~138~12SMA-1610090~10065~8545~6520~3215~2414~2212~1810~159~148~12细粒式SMA-1310090~10050~7520~3415~2614~2412~2010~169~158~12SMA-1010090~10028~6020~3214~2612~2210~189~168~13开级配排水式磨耗层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表4—8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中粒式OGFC-1610090~10070~9045~7012~3010~226~184~153~123~82~6OGFC-1310090~10060~8012~3010~226~184~153~123~82~6细粒式OGFC-1010090~10050~7010~226~184~153~123~82~6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表4—9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5337.5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特粗式ATB-4010090~10075~9265~8549~7143~6337~5730~5020~4015~3210~258~185~143~102~6ATB-3010090~10070~9053~7244~6639~6031~5120~4015~3210~258~185~143~102~6粗粒式ATB-2510090~10060~8048~6842~6232~5220~4015~3210~258~185~143~102~6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表4—10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中粒式AM-2010090~10060~8550~7540~6515~405~222~161~120~100~80~5AM-1610090~10060~8545~6818~406~253~181~140~100~80~5细粒式AM-1310090~10050~8020~458~284~202~160~100~80~6AM-1010090~10035~6510~355~222~160~120~90~6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表4—11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5337.5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特粗式ATPB-4010070~10065~9055~8543~7532~7020~6512~500~30~30~30~30~30~30~3ATPB-3010080~10070~9553~8536~8026~7514~600~30~30~30~30~30~30~3粗粒式ATPB-2510080~10060~10045~9030~8216~700~30~30~30~30~30~30~3本规范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2~4—15的规定,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当采用其他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时,按本规定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验,并报告不同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二级公路已参照一级公路的技术标准执行。表中气候区按附录A执行。重载交通是指设计交通量在1000万辆以上的路段,长大坡度的路段按重载交通路段考虑。密级配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本表适用于公称最大粒径≤26.5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表4—12试验指标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行人通道夏炎热区(1-1、1-2、1-3、1-4区)夏热区及夏凉区(2-1、2-2、2-3、2-4、3-2区)中轻交通重载交通中轻交通重载交通击实次数(双面)次755050试件尺寸mmФ101.6mm×63.5孔隙率VV深约90mm以内%3~54~62~43~53~62~4深约90mm以下%3~62~43~63~62~4稳定度MS不小于KN853流值FLmm2~41.5~42~4.52~42~4.52~5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设计孔隙率(%)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26.5191613.29.54.752101111.51213153111212.51314164121313.51415175131414..51516186141515.5161719沥青饱和度VFA(%)55~7065~7570~85注:1.对孔隙率大于5%的夏炎热重载交通路段,施工时应至少提高压实度1个百分点。2.当设计的孔隙率不是整数时,由内插确定要求的VMA最小值。3.对改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留值可适当放宽。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配合比技术要求表4—13试验指标单位密级配基层(ATB)半开级配面层(AM)排水式开级配磨耗层(OGFC)排水式开级配基层(ATBP)公称最大粒径mm26.5mm等于或大于31.5mm等于或小于31.5mm等于或小于26.5mm所有尺寸马歇尔试件尺寸mmФ101.6mm×63.5mmФ152.4mm×95.3mmФ101.6mm×63.5mmФ101.6mm×63.5mmФ152.4mm×95.3mm击实次数(双面)次75112505075孔隙率VV%3~66~10不小于18不小于18稳定度,不小于kN7.5153.53.5-流值mm1.5~4实测---沥青饱和度VFA%55~7040~70--密级配基层ATB的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设计孔隙率(%)ATB-40ATB-30ATB-2541111.51251212.51361313.514注:在干旱地区,可将密级配沥青温度碎石基层的孔隙率适当放宽到8%。SMA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表4—14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不使用改性沥青使用改性沥青马歇尔试件尺寸mmФ101.6mm×63.5mmT0702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1]-两面击实50次T0702孔隙率VV〔2〕%3~4T0705矿料间隙率VMA〔2〕,不小于%17.0T0705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3〕,不大于-VCADRCT0705沥青饱和度VFA%75~85T0705稳定度〔4〕KN5.56.0T0709流值mm2~5-T0709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不大于0.2不大于0.1T0732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不大于20不大于15T0733注:1.对集料坚硬不易击碎,通过重载交通的路段,也可将击实次数增加为双面75次。2.对高温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重交通路段或炎热地区,设计孔隙率允许放宽到4.5%,VMA允许放宽到16.5%(SMA-16)或16%(SMA-19),VFA允许放宽到70%。3.试验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的关键性筛孔,对SMA-19、SMA-16是指4.75mm,对SMA-13、SMA-10是指2.36mm。4.稳定性难以达到要求时,容许放宽到5.0KN(非改性)或5.5KN(改性),但动稳定度检验必须合格。OGFC混合料技术要求表4—15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马歇尔试件尺寸mmФ101.6mm×63.5mmT0702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两面击实50次T0702孔隙率%18~25T0705马歇尔稳定度,不小于KN3.5T0709析漏损失%<0.3T0732肯特堡飞散损失%<20T0733对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9m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及SMA、OGFC混合料,需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按下列步骤进行各种使用性能检验。不符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二级公路参照此要求执行。1.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并符合表4—16的要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技术要求表4—16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相应于下列气候要求的动稳定度(次/mm)试验方法七月平均最高气温(℃)及气候分区>3020~30<201.夏炎热区2.夏热区3.夏凉区1-11-21-31-42-12-22-32-43-2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8001000600800600T0719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24002800200024001800SMA混合料非改性,不小于1500改性,不小于3000OGFC混合料1500(一般交通路段)、3000(重交通量路段)注:1.如果其他月份的平均最高气温高于七月时,可使用该月平均最高气温。2.在特殊情况下,如钢桥面铺装、重载车特别多或纵坡较大的长距离上坡路段、场矿专用道路,可酌情提高动稳定度的要求。3.对因气候寒冷确需使用针入度很大的沥青(如大于100),动稳定度难以达到要求,或因采用石灰岩等不很坚硬的石料,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难以达到要求等特殊情况,可酌情降低要求。4.为满足炎热地区及重载车要求,在配合比设计时采取减少最佳力沥青用量的技术措施时,可适当提高试验温度或增加试验荷载进行试验,同时增加实践试件的碾压成型密度和施工压实度要求。5.车辙试验不得采用二次加热的混合料,试验必须检验其密度是否符合试验规程的要求。6.如需要对公称最大粒径等于和大于26.5㎜的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可适当增加试件的厚度,但不宜作为评定合格与否的依据。2.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并同时符合表4—17中的要求。达不到要求时必须按第三章的要求采取抗剥落措施,调整最佳沥青用量后再次试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表4—17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相应于下列气候分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年降雨量(mm)及气候分区>1000500~10000250~500<2501.潮湿区2.湿润区3.半干区4.干旱区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8075T0709改性沥青混合料8580SMA混合料普通沥青75改性沥青80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7570T0729改性沥青混合料8075SM混合料普通沥青75改性沥青803.宜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在温度-10℃、加载速率mm/min的条件下进行弯曲试验,测定破坏强度、破坏应变、破坏劲度模量,并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综合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其中沥青混合料的破坏应变宜不小于表4—18的要求。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μξ)技术要求表4—18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相应于下列气候区所要求的破坏应变(μξ)试验方法年极端最低气温(℃)及气候分区〈-37.0-21.5~-37.0-9.0~-21.5>-901.冬严寒区2.冬寒区3.冬冷区冬温区1-11-21-22-23-21-32-31-42-4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260023002000T0715该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3000280025004.宜利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验试件,脱模架起进行滲水试验,并符合表4—19的要求。沥青混合料试件渗水系数(ml/min)技术要求表4—19级配类型渗水系数要求(ml/min)试验方法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不大于120SMA混合料,不大于80T0730OGFC混合料,不大于实测5.对使用钢渣作为集料的沥青混合料,应按现行试验规程(T0363)进行活性和膨胀性试验,钢渣沥青混凝土的膨胀量不得超过1.5%。6.对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应针对改性目的进行。以提高高温抗车辙性能为主要目的时,低温性能可按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要求执行;以提高低温抗烈性能为主要目的时,高温稳定性可按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要求执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在调查以往同类材料的配合比设计经验和使用效果的基础上,按以下步骤进行。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按附录B、附录C、附录D的方法,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符合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和配合比设计检验要求,以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对间歇式拌和机,应按规定方法取样测试各热料仓的材料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是选择使用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OAC、OAC±0.3%等3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差值不宜大于±0.2%。对连续式拌和机可省略生产配合比设计步骤。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孔隙率的大小。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0.3~0.6㎜处出现“驼峰”。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4.确定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根据标准配合比及第五章质量管理要求中各筛孔的允许波动范围,制订施工用的级配控制范围,用以检查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跟踪检测,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如遇到材料发生变化并经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二级及二级以下其他等级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可按上述步骤进行。当材料与同类通道完全相同时,也可直接引用成功的经验。四、混合料的拌制(一)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场、站)采用拌和机械拌制。1.拌和厂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2.拌和厂与工地现场距离充分考虑交通堵塞的可能,确保混合料的温度下降不超过要求,且不致因颠簸造成混合料离析。3.拌和厂应具有完备的排水设施。各种集料必须分隔贮存,细集料场应设防雨顶棚,料场及场内道路应作硬化处理,严禁泥土污染集料。(二)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或连续式拌和拌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和。连续式拌和使用的集料必须稳定不变,一个工程从多处进料、料源或质量不稳定时,不得采用连续式拌和机。(三)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各种传感器必须定期检定,周期不少于每年一次。冷料供料装置需经标定得出集料供料曲线。(四)间歇式拌和机应符合下列要求:1.总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拌和机除尘设备完好,能达到环保要求。2.冷料仓的数量满足配合比需要,通常不宜少于5~6个。具有添加纤维、消石灰等外掺剂的设备。集料与沥青混合料取样应符合现行试验规程的要求。从沥青混合料运料车上取样时必须在设置取样台分几处采集一定深度下的样品。集料进场宜在料堆顶部平台卸料,经推土机推平后,铲运机从底部按顺序竖直装料,减少集料离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用的间歇式拌和机必须配备计算机设备,拌和过程中逐盘采集并打印各个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每个台班结束时打印出一个台班的统计量,按附录G的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及铺筑厚度的总量检验。总量检验的数据有异常波动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分析原因。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符合本节的要求。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不得大于1%。每天开始几盘集料应提高加热温度,并干拌几锅集料废弃,再正式加沥青拌和混合料。拌和机的矿粉仓应配备振动装置以防止矿粉起拱。添加消石灰、水泥等外掺剂时,宜增加粉料仓,也可由专用管线和螺旋升送器直接加入拌和锅,若与矿粉混合使用时应注意二者因密度不同发生离析。拌和机必须有二级除尘装置,经一级除尘部分可直接回收使用,二级除尘部分可进入回收粉仓使用(或放弃)。对因除尘造成的粉料损失应补充等量的新矿粉。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4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适当延长。间歇式拌和机的振动筛规格应与矿料规格相匹配,最大筛孔宜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其余筛的设置应考虑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并尽快使热料仓大体均衡,不同级配混合料必须配置不同的筛孔组合。间歇式拌和机宜备有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不能有沥青滴漏。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72h;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生产添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时,纤维必须在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拌和均匀。拌和机应配备同步添加投料装置,松散的絮状纤维可在喷入沥青的同时或稍后采用风送设备喷入拌和锅,拌和时间宜延长5s以上。颗粒纤维可在粗集料投入的同时自动加入,经5~10s的干拌后,再投入矿粉。工程量很小时可分装成塑料小包或由人工量取直接投入拌和锅。使用改性沥青时应随时检查沥青泵、管道、计量器是否受堵,堵塞应及时清洗。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五、混合料的运输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输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或急刹车、急弯掉头使透层、封层造成损伤。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待等候的运料车对于5辆后开始摊铺。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上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赃物,否则宜设水池洗净轮胎后进入工程现场。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若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的不得铺筑。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处停住,空挡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在有条件时,运料车可将混合料卸入转运车二次拌和后向摊铺机连续均匀地供料。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尤其是对改性沥青或SMA混合料,如有剩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SMA及OGFC混合料在运输、等候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结合料沿车厢板滴漏时,应采取措施予以避免。六、混合料的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或SMA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铺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时,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双车道)~7.5m(3车道以上),通常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铺筑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铺筑过程中应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及SMA混合料宜放慢至1~3m/min。当发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摊铺机应采取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或基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中面层根据情况选用找平方式。直接接触式平衡梁的轮子不得粘附沥青。铺筑改性沥青或SMA路面时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沥青路面施工的最低气温应符合总则的要求,寒冷季节遇大风降温,不能保证迅速压实时不得铺筑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按本节相关条执行,且不得低于表4—20的要求。每天施工开始阶段宜采用较高温度的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表4—20下卧层的表面温度(℃)相应于下列不同摊铺层厚度的最低摊铺温度(℃)普通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混合料或SMA沥青混合料<50㎜(50~80㎜)>80㎜<50㎜(50~80㎜)>80㎜〈5不允许不允许140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5~10不允许140135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10~1514513813216515515015~2014013513015815014520~2513813212815314714325~30132130126147145141>30130125124145140139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由试铺压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并按附录G的方法由使用的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校验平均厚度。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相应于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温度的速度均衡地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小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离析。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当不得不由人工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时,需仔细进行,特别严重的缺陷应整层铲除。在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半径过小的匝道或加宽部分,以及小规模工程不能采用摊铺机铺筑时可用人工摊铺混合料。人工摊铺沥青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半幅施工时,路中一侧宜事先设置挡板。2.沥青混合料宜卸在铁板上,摊铺时应扣锹布料,不得扬锹远甩。铁锹等工具宜沾防粘结剂或加热使用。3.边摊铺边用刮板整平,刮平时应轻重一致,控制次数,严防集料离析。4.摊铺不得中途停顿,并加快碾压。如因故不能及时碾压时,应立即停止摊铺,并对已卸下的沥青混合料覆盖苫布保温。5.低温施工时,每次卸下的混合料应覆盖苫布保温。在雨季铺筑沥青路面时,应加强与气象台(站)的联系,已摊铺的沥青层因遇雨未行压实的应予铲除。七、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压实成型的沥青路面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压实层厚度不宜大于120mm,但当采用大功率压路机且试验证明能达到最佳碾压效果。高速公路铺筑双车道沥青路面的压路机数量不宜少于5台。施工气温低、风大、碾压层薄时,压路机数量应适当增加。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表4—21的规定。压路机的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推移。碾压区的长度应大体稳定,两端的折返位置应随摊铺机前进而推进,横向不得在相同的断面上。压路机碾压速度(Km/h)表4—21压路机类型初压复压终压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钢筒式压路机2~343~563~66轮胎式压路机2~343~564~68振动式压路机2~3(静压或振动)3(静压或振动)3~4.5(振动)5(振动)3~6(静压)6(静压)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符合本节相关条的要求,并根据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情况经试压确定。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同时不得在低温状况下作反复碾压,使石料棱角磨损、压碎,破坏集料嵌挤。沥青混合料的初压应符合下列要求:1.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较少热量散失。对摊铺后初始压实度较大,经实践证明采用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直接碾压无严重推移而有良好效果时,可免去初压,直接进入复压工序。2.通常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相告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3.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1.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且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应尽量缩短,通常不超过60~80m。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宜安排每一台压路机作全副碾压,防止不同部位的压实度不均匀。2.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以增加密水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吨位不足时宜附加重物,使每一个轮胎的压力不小于15KN。冷态时的轮胎充气压力不小于0.55MPa,且各个轮台的气压大体相同,相邻碾压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为止。3.相对集料为主的较大粒径的混合料,尤其是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厚度小于30mm的薄沥青层不宜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振压路机的振动频率宜为35~50Hz,振幅宜为0.3~0.8mm。层厚较大时选用高频率振幅,以产生较大的激振力,厚度较薄时采用高频率低振幅,以防止集料破碎。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0~200mm。振动压路机折返时应选停止振动。4.振动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宜小于12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宽度,并不应小于200mm。5.对路面边缘、加宽及港湾式停车带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补充碾压。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如经复压后已无明显轮迹时可免去终压。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SMA路面的压实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除沥青用量较低,经试验证明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有良好效果外,不宜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防将沥青结合料搓揉挤压上浮。2.SMA路面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即紧跟在摊铺机后面,采取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慢速碾压。如发现SMA混合料高温有推拥现象,应复查其级配是否合适。OGFC宜采用小于12t的钢筒压路机碾压。碾压轮在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清洁,有混合料沾轮应立即清除。对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但严禁刷柴油。当采用向碾压轮喷水(可添加超量表面活性剂)的方式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且成雾状,不得漫流,以防混合料降温过快。轮胎压路机开始碾压阶段,可适当烘烤、涂刷少量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也可少量喷水,并先到高温区碾压使轮胎尽快升温,之后停止洒水。轮胎压路机轮胎外围宜加设围裙保温。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八、接缝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接缝施工应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纵向接缝部位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2.当半幅施工或因特殊原因而产生纵向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加设切刀切齐,也可在混合料尚未完全冷却前用镐刨除边缘留下毛茬的方式,但不宜在冷却后采用切割机作纵向切缝。加铺另半幅前应涂洒少量沥青,重叠在已铺层上50~100mm,再铲走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碾压时由边向中碾压留下100~150mm,再跨缝挤紧压实。或者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150mm左右,然后压实新铺部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可采用自然碾压的斜接缝,沥青层较厚时也可作阶梯形接缝(见图4—1)。其他等级公路的各层均可采用接缝。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与层厚有关,宜为0.4~0.8m。搭接处应洒少量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颗粒应予剔除,并补上细料,搭接平整,充分压实。阶梯形接缝的台阶经铣刨而成并洒粘层沥青,搭接长度不宜小于3m.平接缝宜趁尚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当采用切割机制作平接缝时,宜在铺设当天混合料冷却但尚未结硬时进行。刨除或切割不得损伤下层路面。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必须冲洗干净,待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接头应使用接茬软化,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成为一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九、开发交通及其他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沥青路面雨季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注意气象预报,加强工地现场、沥青拌和厂及气象台站之间的联系,控制施工长度,各项工序紧密衔接。2.运料车和工地应备有防雨设施,并做好基层及路肩排水。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沥青层上制作水泥砂浆。第六节沥青表面处治与封层已压实路面新铺部分新铺部分已压实路面新铺部分已压实路面a)b)c)图4—1横向接逢的几种型式a)斜接逢;b)阶梯形接逢;c)平接逢一、一般规定沥青表面处治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的沥青面层。各种封层适用于加铺薄层罩面、磨耗层、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的应力缓冲层、各种防水和密水层、预防性养护罩面层。沥青表面处治与封层宜选择在干燥和较热的季节施工,并在最高温度低于15℃时期到来之前半个月及雨季前结束。二、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表面处治可采用道路石油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铺筑,沥青标号应按本规范相关规定选用。沥青表面处治的集料最大粒径应与处治层的厚度相等,其规格和用量宜按表4—22选用;沥青表面处治施工后,应在路侧另备S12(5~10mm)碎石或S14(3~5mm)石屑、粗砂或小砾石(2~3)m³/1000²作为初期养护用料。沥青表面处治材料规格和用量表4—22沥青种类类型厚度(mm)集料(m³/1000m²)沥青或乳液用量(kg/m²)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合计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石油沥青单层1.01.5S127~9S1012~14——1.0~1.21.4~1。6——1.0~1。21.4~1。6双层1.52.02.5S1012~14S916~18S818~20S127~8S127~8S127~8—1.4~1。61.6~1。81.8~2。01.0~1.21.0~1.21.0~1.2—2.4~2。82.6~3。02.8~3。2三层2.53.0S818~20S620~22S1012~14S1012~14S127~8S127~81.6~1。81.8~2。01.2~1。41.2~1。41.0~1.21.0~1.23.8~4。44.0~4。6乳化沥青单层0.5S147~9——0.9~1。0——0.9~1。0双层1.0S129~11S144~6—1.8~2。01.0~1.2—2.8~3。2三层3.0S620~22S109~11S124~6S143.5~4.52.0~2。21.8~2。01.0~1.24.8~5。4注:1.煤沥青表面处治的沥青用量可比石油沥青用量增加15%~20%。2.表中的乳液用量按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含量60%计算,如沥青含量不同应予折算。3.在高寒地区及干旱风沙大的地区,可超出高限5%~10%。在清扫干净的碎(砾)石路面上铺筑沥青表面处治时,应喷洒透层油。在旧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块石路面上铺筑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时,可在第一层沥青用量中增加10%~20%,不再另洒透层油或粘层油。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路面宜采用沥青洒布车及集料洒布机联合作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沥青时应保持稳定速度和喷洒量,并保持整个洒布宽度喷洒均匀。小规模工程可采用机动或手摇的手工沥青洒布机洒布沥青。洒布设备的喷嘴应适用于沥青的稠度,确保能成雾状与洒油管成15°~25°的夹角,洒油管的高度应使同一地点接受2~3个喷油嘴喷洒的沥青,不得出现花白条。沥青表面处治喷洒沥青材料时应对道路人工构造物、路缘石等外露部分作防污染遮盖。沥青表面处治施工应确保各工序紧密衔接,每个作业段长度应根据施工能力确定,并在当天完成。人工洒布集料时应等距离划分段落备料。三层式沥青表面处治的施工工艺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清扫基层,洒布第一层沥青。沥青的洒布温度根据气温及沥青标号选择,石油沥青宜为130~170℃,煤沥青宜为80~120℃,乳化沥青在常温下洒布,加温洒布的乳液温度不得超过60℃。前后两车喷洒的接茬处用铁板或建筑纸铺1~1.5m,使搭接良好。分几幅浇洒时,纵向搭接宽度宜为100~150mm。洒布第二、三层沥青的搭接缝应错开。2.洒布主层沥青后应立即用集料洒布机或人工洒布第一层主集料。洒布集料后应及时扫匀,达到全面覆盖、厚度一致、集料不重叠,也不露出沥青的要求。局部有缺料时适当找补,集料过多的将多余集料扫除。两幅搭接处,第一幅洒布沥青应暂留100~150mm宽度不洒布石料,待第二幅一起洒布。3.洒布主集料后,不必等全段洒布完,立即用6~8t钢筒双轮压路机从路边向路中心碾压3~4遍,每次轮迹重叠约300m。碾压速度开始不宜超过2km/h,以后可适当增加。4.第二、三层的施工方法和要求应与第一层相同,但可采用8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双层式或单层式沥青表面处治浇洒沥青及洒布集料的次数相应减少,其施工程序和要求可按上述进行。除乳化沥青表面处治应待破乳、水分蒸发并基本成型后方可通车外,沥青表面处治在碾压结束后即可开放交通,并通过开放交通补充压实,成型稳定。在通车初期应设专人指挥交通或设置障碍物控制行车,限制行车速度不超过20km/h,严禁畜力车及铁轮车行驶,使路面全部宽度均匀压实。沥青表面处治应注意初期养护。当发现有泛油时,应在泛油处补洒与最后一层石料规格相同的嵌缝料并扫匀,过多的浮料应扫出路外。三、上封层根据情况可选择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微表处、改性沥青集料封层、薄层磨耗层或其他适宜的材料。铺设上封层的下封层必须彻底清扫干净,对车辙、坑槽、裂缝进行处理或挖补。上封层的类型根据使用目的、路面的破损程度选用。1.裂缝较细、较密的可采用涂洒类密封剂、软化再生剂等涂刷罩面。2.对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旧沥青路面可以采用普通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也可在喷洒道路石油沥青后洒布石屑(砂)后碾压作封层。3.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有轻微损坏的宜铺筑微表处。4.对用于改善抗滑性能的上封层可采用稀浆封层、微表处或改性沥青集料封层。四、下封层多雨潮湿地区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沥青面层空隙率较大,有严重渗水可能,或铺筑基层不能及时铺筑沥青面层而需通行车辆,宜在喷洒透层油后铺筑下封层。下封层宜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法施工。稀浆封层可采用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作结合料。下封层的厚度不宜小于6mm,且做到完全密水。以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铺筑下封层时,通常采用单层式,表3—41中的矿料用量宜为5~8m³/1000m²,沥青用量可采用要求范围的中高限。五、稀浆封层和微表处微表处主要用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预防性养护以及填补轻度车辙,也适用于新建公路的抗滑磨耗层。稀浆封层一般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预防性养护,也适用于新建公路的下封层。稀浆封层和微表处必须使用专用的摊铺机进行摊铺。单层微表处适用于旧路面车辙深度不大于15mm的情况;超过15mm的必须分两层铺筑,或先用V字型车辙摊铺箱摊铺;深度大于40mm时不适宜微表处处理。微表处必须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可采用普通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其品种和质量应分别符合3—4、表3—5、表3—9、表3—10的要求。稀浆封层和微表处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各项性能应符合表3—11和表3—15的要求。其中微表处用通过4.75mm筛的合成矿料的砂当量不得低于65%,稀浆封层用通过4.75mm筛的合成砂当量不得低于50%。当用于抗滑表层时,还应符合表3—11中有关磨光值的要求。细集料宜采用碱性石料生产的机制砂或洁净的石屑。对集料中的超粒径颗粒必须筛除。根据铺筑厚度、处治目的、公路等级等条件,按照表4—23选用合适的矿料级配。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的矿料级配表4—23筛孔尺寸(mm)不同类型通过各筛孔的百分率(%)微表处稀浆封层MS—2型MS—3型ES—1型ES—2型ES—3型9.5100100—1001004.7595~10070~9010095~10070~902.3665~9045~7090~10065~9045~701.1845~7028~5060~9045~7028~500.630~5019~3440~6530~5019~340.318~3012~2525~4218~3012~250.1510~217~1815~3010~217~180.0755~155~1510~205~155~15一层的适宜厚度(mm)4~78~102.5~34~78~10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的混合料中乳化沥青及改性乳化沥青的用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混合料的质量应符合表4—24的技术要求。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混合料技术要求表4—24项目单位微表处稀浆封层试验方法可拌和时间s>120手工拌和稠度cm—2~3T0751粘聚力试验30min(初凝时间)60min(开放交通时间)N·mN·m≥1.2≥2.0(仅适用于快开放交通的稀浆封层)≥1.2≥2.0T0754负荷载碾压试验(LWT)粘附砂量轮迹宽度变化率g/m²%<450<5(仅适用于重交通道路表层时)<450—T0755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值(WTAT)浸水1h浸水6dg/m²g/m²<540<800<800—T0752注:负荷轮碾压试验(LWT)的宽度变化率适用于需要修补车辙的情况。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按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选择的级配类型按表4—23确定矿料的级配范围。计算各种集料的配合比例,使合成级配在要求的级配范围内。2.根据以往的经验初选乳化沥青、填料、水和外加剂用量,进行拌和试验和粘聚力试验。可拌和时间的试验温度应考虑最高施工温度,粘聚力试验的温度应考虑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最低温度。3.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和稀浆混合料的外观状态,选择1~3个认为合理的混合料配方,按表3—43规定试验稀浆混合料的性能,如不符合要求,适当调整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例再试验,直至符合要求为止。4.当设计人员经验不足时,可将初选的1~3个混合料配方分别变化不同的沥青用量(沥青用量一般在6.0%~8.5%之间),按照表4—24的要求重复试验,并分别将不同沥青用量的1h湿轮磨耗值及砂粘附量绘制成图4—24的关系曲线。以磨耗值接近表3—43中要求的沥青用量作为最小沥青用量Pbmin,砂粘附量接近表4—24中要求的沥青用量为最大沥青用量Pbmax,得出沥青用量的可选择范围Pbmin~Pbmax。5.根据经验在沥青用量的可选范围内选择的沥青用量。对微表处混合料,以所选择的沥青用量检验混合料的浸水6d湿轮磨耗指标,用于车辙填充的增加检验负荷车轮试验的宽度变化率指标,不符要求时调整沥青用量重新试验,直至符合要求为止。6.根据以往经验及配合比设计试验结果,在充分考虑气候及交通特点的基础上综合确定混合料配方。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施工前,应彻底清除原路面的泥土、杂物,修补坑槽、凹陷,较宽的裂缝宜清理灌缝。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铺筑微表处时宜洒布粘层油,过于光滑的表面需拉毛处理。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的最低施工温度不得低于10℃,严禁在雨天施工,摊铺后尚未成型混合料遇雨时应予铲除。稀浆封层和微表处两幅纵缝搭接的宽度不宜超过80mm,横向接缝宜做成对接缝。分两层摊铺时,第一层摊铺后至少应开放交通24h后方可进行第二层摊铺。稀浆封层和微表处铺筑后的表面不得有超粒径料拖拉的严重滑痕,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处不得出现余料堆积或缺料现象,用3m直尺测量接缝处的不平整不得大于6mm。对微表处不得有横向波浪和深度超过6mm的纵向条纹。经养生和初期交通碾压稳定的稀浆封层和微表处,在行车作用下应不飞散且完全密水。第七节沥青贯入式路面一、一般规定沥青贯入式路面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也可作为沥青路面的联结层或基层。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厚度宜为4~8cm,但乳化沥青的厚度不宜超过5cm。当贯入式层上部加铺拌和的沥青混合料面层成为上拌下贯式路面时,拌和层的厚度宜不小于1.5cm。沥青贯入式路面的最上层应洒布封层料或加铺拌和层。沥青贯入式层作为联结层使用时,可不洒表面封层料。沥青贯入式路面宜选择在干燥和较热的季节施工,并宜在日最高温度降低至15℃以前半个月结束,使贯入式结构层通过开放交通碾压成型。二、材料规格和用量沥青贯入式路面的集料应选择有棱角、嵌挤型好的坚硬石料,其规格和用量宜根据贯入式层厚度按表4—25或4—26选用。当使用破碎砾石时,其破碎面应符合表3—14的要求。沥青贯入层主层集料中大于粒径范围中值的数量不宜少于50%。表面不加铺拌和层的贯入式路面在施工结束后每1000m²宜另备2~3m³与最后一层嵌缝料规格相同的细集料等供初期养护使用。沥青贯入式路面材料规格和用量(用量单位:集料,m³/1000m²;沥青及沥青乳液,kg/m²)表4—25沥青品种石油沥青厚度(cm)456规格和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封层料第三遍沥青第二遍嵌缝料第二遍沥青第一遍嵌缝料第一遍沥青主层石料S14S12S10(S9)S53~51.0~1.26~71.6~1.812~141.8~2.145~50S14S11(S10)S8S43~51.0~1.210~121.8~2.016~182.4~2.655~60S13(S14)S11(S10)S8(S6)S3(S4)4~61.0~1.210~122.0~2.216~182.8~3.066~76沥青总用量4.4~5.15.2~5.85.8~6.4沥青品种石油沥青乳化沥青厚度(cm)7845规格和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封层料第五遍沥青第四遍嵌缝料第四遍沥青第三遍嵌缝料第三遍沥青第二遍嵌S13(S14)4~61.0~1.2S13(S14)4~61.0~1.2S13(S14)S14S124~60.8~1.05~61.4~1.6S14S14S12S104~60.8~1.05~61.2~1.47~91.5~缝料第二遍沥青第一遍嵌缝料第一遍沥青主层石料S10(S11)S6(S8)S311~132.4~2.618~203.3~3.580~90S10(S11)S6(S8)S1(S2)11~132.6~2.820~224.0~4.295~100S9S57~81.6~1.812~142.2~2.440~45S8S41.79~111.6~1.810~122.6~2.850~55沥青总用量6.7~7.37.6~8.26.0~6.87.4~8.5注:1.煤沥青贯入式的沥青用量可较石油沥青用量增加15%~20%。2.表中乳化沥青是指乳液的用量,并适用于乳液约为60%的情况,如果浓度不同,用量予以换算。3.在高寒地区及干旱风砂大的地区,可超出高限,再增加5%~10%。上拌下贯式路面的材料规格和用量(用量单位:集料,m³/1000m²;沥青及沥青乳液,kg/m²)表4—26沥青品种石油沥青厚度(cm)456规格和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第二遍嵌缝料第二遍沥青第一遍嵌缝料第一遍沥青主层石料S12S10(S9)S55~61.4~1.612~142.0~2.345~50S12(S11)S8S47~91.6~1.816~182.6~2.855~60S12(S11)S8(S7)S3(S2)7~91.6~1.816~183.2~3.466~76沥青总用量3.4~3.94.2~4.64.8~5.2沥青品种石油沥青乳化沥青厚度(cm)756规格和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第四遍嵌缝料第四遍沥青第三遍嵌缝料第三遍沥青第二遍嵌缝料第二遍沥青第一遍嵌缝料第一遍沥青主层石料S10(S11)S6(S8)8~101.7~1.918~204.0~4.280~90S14S12S8S44~61.4~1.69~101.8~2.015~172.5~2.750~55S14S12S9S6S34~61.3~1.58~101.4~1.68~101.5~1.724~262.4~2.650~55S2(S3)沥青总用量5.7~6.15.9~6.26.7~7.2注:1.煤沥青贯入式的沥青用量可较石油沥青用量增加15%~20%。2.表中乳化沥青是指乳液的用量,并适用于乳液约为60%的情况。3.在高寒地区及干旱风砂大的地区,可超出高限,再增加5%~10%。4.表面加铺拌和层部分的材料规格及沥青(或乳化沥青)用量按热拌沥青混合料(或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路面)的有关规定执行。沥青贯入层的主层集料最大粒径宜与贯入层厚度相当。当采用乳化沥青时,主层集料最大粒径可采用厚度的0.8~0.85倍,数量宜按压实系数1.25~1.30计算。沥青贯入式路面的结合料可采用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或乳化沥青,用量应按表3—45或表3—46选用,沥青标号按本规范表4—2、表4—5、表4—7选用。贯入式路面各层分次沥青用量应根据施工气温及沥青标号等在规定范围内选用。在寒冷地带或当施工季节气温较低、沥青针入度较小时,沥青用量宜用高限;在低温潮湿气候下用乳化沥青贯入时,应按乳液总用量不变的原则进行调整,上层较正常情况适当增加,下层较正常情况适当减少。三、施工准备沥青贯入式路面施工前,基层必须清扫干净。当需要安装路缘石时,应在路缘石安装完成后施工。路缘石应予遮盖。乳化沥青贯入式路面必须浇洒透层或粘层沥青。沥青贯入式路面厚度小于或等于5cm时,也应浇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四、施工方法沥青贯入式路面的施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采用碎石摊铺机、平地机或人工摊铺主层集料。铺筑后严禁车辆通行。2.碾压主层集料。洒布后用采用6~8t的轻型钢筒式压路机自路两侧向路中心碾压,碾压速度宜为2km/h,每次轮迹重叠约30cm,碾压一遍后检验路拱和纵向坡度,当不符合要求时,应调整找平后再压。然后用重型的钢轮压路机碾压,每次轮迹重叠1/2左右,宜碾压4~6遍,直至主层集料嵌挤稳定,无显著轮迹为止。3.浇洒第一层沥青。浇洒方法应按本节二、的有关进行。采用乳化沥青贯入时,为防止乳液下漏过多,可在主层集料碾压稳定后,先洒布一部分上一层嵌缝料,再浇洒主层沥青。4.采用集料洒布机或人工洒布第一层嵌缝料。洒布后尽量扫匀,不足处应找补。当使用乳化沥青时,石料洒布必须在乳液破乳前完成。5.立即用8~12t钢筒式压路机碾压嵌缝料,轮迹重叠轮宽的1/2左右,宜碾压4~6遍,直至稳定为止。碾压时随压随扫,使嵌缝料均匀嵌入。因气温较高使碾压过程中发生较大推移现象时,应立即停止碾压,待气温稍低时再继续碾压。6.按上述方法浇洒第二层沥青、洒布第二层嵌缝料,然后碾压,再浇洒第三层沥青。7.按洒布嵌缝料方法洒布封层料。8.采用6~8t压路机作最后碾压,宜碾压2~4遍,然后开放交通。沥青贯入式路面开放交通后应按本节上述的要求控制交通,作初期养护。铺筑上拌下贯式路面时,贯入层不洒布封层料,拌和层应紧跟贯入层施工,使上下成为一整体。贯入部分采用乳化沥青时应待其破乳、水分蒸发且成型稳定后方可铺筑拌和层,当拌和层与贯入部分不能连续施工,且要在短期内通行施工车辆时贯入层部分的第二遍嵌缝料应增加用量2~3m³/1000m²,在摊铺拌和层沥青混合料前,应作补充碾压,并浇洒粘层沥青。第八节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一、一般规定冷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的公路的沥青面层、二级公路的罩面层施工,以及各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基层、联结层或整平层。冷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可用于沥青路面的坑槽冷补。冷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乳化沥青或液体沥青拌制,也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各种结合料类型及规格应符合本规范第四节的要求。冷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当采用半开级配的冷拌沥青碎石混合料路面时应铺筑上封层。二、冷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冷拌沥青混合料可参照第五节相应的矿料级配使用,并根据已有的成功经验经试拌确定设计级配范围和施工配合比。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的乳液用量应根据当地实践经验以及交通量、气候、集料情况、沥青标号、施工机械等条件确定,也可按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折算,实际的沥青残留物数量可较同规格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减少10%~20%。三、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冷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拌和厂机械拌和及沥青摊铺机摊铺方式。缺乏厂拌条件时也可采用现场路拌及人工摊铺方式。冷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应注意防止混合料离析。当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拌和时,宜先用水使集料湿润,若湿润后仍难于与乳液拌和均匀时,应改用破乳速度更慢的乳液,或用1%~3%浓度的氯化钙水溶液代替水润湿集料表面。混合料适宜的拌和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并通过试拌确定,矿料中加进乳液后的机械拌和时间不宜超过30s,人工拌和时间不宜超过60s。已拌好的混合料应立即运至现场进行摊铺,并在乳液破乳前结束。在拌和与摊铺过程中已破乳的混合料,应予废弃。乳化沥青冷拌混合料摊铺后宜采用6t左右的轻型压路机初压1~2遍,使混合料初步稳定,再用轮胎压路机过钢管式压路机碾压1~2遍。当乳化沥青开始破乳、混合料由褐色转变为黑色时,改用12~15t轮胎压路机碾压,将水分挤出,复压2~3遍后停止,待晾晒一段时间,水分基本蒸发后继续复压至密实为止。当压实过程中有推移现象时应停止碾压待稳定后再碾压。当天不能完成压实时,可在较高气温状态下补充碾压。当缺乏轮胎压路机时,也可采用钢筒式压路机或较轻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的上封层应在压实成型、路面水分完全蒸发后秒加铺。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结束后宜封闭交通2~6h,并注意做好早期养护。开放交通初期,应设专人指挥,车速不得超过20km/h,不得刹车或掉头。冷拌沥青混合料施工遇雨应立即停止铺筑,以防雨水将乳液冲走。四、冷补沥青混合料用于修补沥青路面坑槽的冷补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适宜的改性沥青结合料制造,并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宜参照表4—27的要求进行。沥青用量通过试验并根据实际使用效果确定,通常宜为4%~6%。其级配应符合补坑的需要,粗集料级配必须具有充分的嵌挤能力,以便在未经充分碾压的条件下可开放通车碾压而不松散。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表4—27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百分率(%)26.5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细粒式LB—10———10080~10030~6010~405~200~150~120~80~5细粒式LB—13——10090~10060~9530~6010~405~200~150~120~80~5中粒式LB—16—10090~10050~9040~7530~6010~405~200~150~120~80~5粗粒式LB—1910095~10080~10070~10060~9030~7010~405~200~150~120~80~5注:1.粘聚性试验方法:将冷补材料800g装入马歇尔试模中,放入4℃恒温室中2~3h,取出后双面个击实5次,制作试件,脱模后放在标准筛上,将其直立并使试件沿筛框来回滚动20次,破损率不得大于40%。2.冷补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方法:称混合料1180g在常温下装入试模中,双面个击实50次,连同试模一起以侧面竖立方式置110℃烘箱中养生24h,取出后再双面个击实25次,再连同试模在室温中竖立放置24h,脱模后在60℃恒温水槽中养生30min,进行马歇尔实验。冷补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下列要求:1.制造冷补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必须符合本规范热拌沥青混合料集料的质量要求。2.有良好的低温操作和易性。用于冬季寒冷季节补坑的混合料,应在松散状态下经-10℃的冰箱保持24h无明显的凝聚结块现象,且能用铁铲方便地拌和操作。3.有良好的耐水性,混合料按水煮法或水浸法检验的抗水剥落性能(裹覆面积)不得小于95%。4.冷补沥青混合料应有足够的粘聚性,马歇尔试验稳定度宜不小于3kN。第九节透层、粘层一、透层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基层上设置下封层时,透层油不宜省略。气温低于10℃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根据基层类型选择渗透想好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作透层油,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基层)~10mm(无结合料基层),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透层油的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四节要求。透层油的粘度通过调节稀释剂的用量或乳化沥青的浓度得到适宜的粘度,基质沥青的针入度通常宜不小于100。透层用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含量允许根据渗透情况适当调整,当使用成品乳化沥青时可通过稀释得到要求的粘度。透层用液体沥青的粘度通过调节煤油或轻柴油等稀释剂的品种和渗量经试验确定。透层油的用量通过试洒确定,不宜超出表4—28要求的范围。沥青路面透层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表表4—28用途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规格用量(L/m²)规格用量(L/m²)规格用量(L/m²)无结合料粒料基层AL(M)-1、2或3AL(S)-1、2或31.0~2.3PC-2PA-21.0~2.0T-1T-21.0~1.5半刚性基层AL(M)-1或2AL(S)-1或20.6~1.5PC-2PA-20.7~1.5T-1T-20.7~1.0注:表中用量是指包括稀释剂和水分等在内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的总量。乳化沥青中的残留物含量以50%为基准。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在无结合料粒料基层上洒布透层油时,宜在铺筑沥青层前1~2d洒布。透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使用的喷嘴宜根据透层油的种类和粘度选择并保证均匀喷洒,沥青洒布车喷洒不均匀时宜改用手工沥青洒布机喷洒。洒布应符合第6节的要求。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必须洒布均匀,有花白遗漏应人工补洒,喷洒过量的立即洒布石屑或砂吸油,必要时作适当碾压。透层油洒布后不得在表面形成能被运料车和摊铺机粘起的油皮,透层油达不到渗透深度要求时,应更换透层油稠度或品种。透层油洒布后的养生时间随透层油的品种和气候条件由试验确定,确保液体沥青中的稀释剂全部挥发,乳化沥青渗透且水分蒸发,然后尽早铺筑沥青面层,防止工程车辆损坏透层。二、粘层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喷洒粘层油:1.双层式或三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2.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3.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粘层油宜采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也可采用快、中凝液体石油沥青,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所使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宜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粘层油品种和用量,应根据下封层的类型通过试洒确定,并符合表4—29的要求。当粘层油上铺筑薄层大空隙排水路面时,粘层油的用量宜增加到0.6~1.0L/m²。在沥青层之间兼作封层而喷洒的粘层油宜采用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其用量宜不少于1.0L/m²。沥青路面粘层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表表4—29下封层类型液体沥青乳化沥青规格用量(L/m²)规格用量(L/m²)新建沥青层或旧沥青路面AL(R)-3~AL(R)-6AL(M)-3~AL(M)-60.3~0.5PC-3PA-30.3~0.6水泥混凝土AL(M)-3~AL(M)-6AL(S)-3~AL(S)-60.2~0.4PC-3PA-30.3~0.5注:表中用量是指包括稀释剂和水分等在内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的总量。乳化沥青中的残留物含量以50%为基准。粘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并选择适宜的喷嘴,洒布速度和喷洒量保持稳定。当采用机动或手摇的手工沥青洒布机喷洒时,必须由熟练的技术工人操作,均匀洒布。气温低于1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寒冷季节施工不得不喷洒时可以分成两次喷洒。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粘层油,用水洗刷后需待表面干燥后喷洒。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或稀释沥青中的稀释剂基本挥发完成后,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第十节其他沥青铺装工程一、一般规定在特殊场合铺筑沥青铺装层时,应根据其使用部位及功能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二、行人及非机动车道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园林公路、行人广场等主要供行人、非机动车使用的沥青层应平顺、舒适、排水良好。行人道路宜选择针入度较大的石油沥青或乳化沥青,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宜比车行道用量增加0.3%左右。行人道路的表面层应采用细型的细粒式或砂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在无机动车通行的道路上也可铺筑透水路面。行人道路设置路缘石、井孔盖座、消防栓、电杆等公路附属设施时应预先安装,喷洒沥青或铺筑混合料前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并避免因压路机碾压受到损坏。对使用大型压路机有困难的部位,可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振动夯板、夯锤压实。三、重型车停车场、公共汽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场、公共汽车站等的沥青层应满足较长时间停驻重型车辆及承受反复启动制动水平力的功能要求。沥青混合料应有较高的抗永久性流动变形的能力。沥青混合料宜选择集料最大粒径较粗、嵌挤性能好的矿料级配,适当增加4.75mm以上的粗集料部分,减少天然含砂量。沥青结合料宜采用低针入度沥青或者改性沥青,沥青用量比标准配合比设计用量宜减少0.3%~0.5%左右。在大面积行人广场上铺筑沥青层时,应充分注意平整度、坡度及排水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宜设置间距不大于5m方格型样桩,随时用3m直尺检查,不符要求的及时趁热整修。四、水泥混凝土桥面的沥青铺装层大中型水泥混凝土桥桥面铺筑的沥青铺装层,应满足与混凝土桥面的粘结、防止渗水、抗滑及有较高抵抗振动变形的能力等功能性要求,并设置有效的桥面排水系统。铺装沥青层的下封层必须符合平整、粗糙、整洁的要求,桥面纵横坡符合要求。水泥混凝土桥面板表面应作铣刨拉毛处理,清除浮浆,除去过高的突出部位。铺设桥面铺装必须确保混凝土完全干燥,严禁在潮湿条件下铺设防水粘结层及摊铺沥青混合料,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遇热变成水汽使防水粘结层产生鼓包。喷洒沥青或改性沥青类桥面防水粘结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整个铺筑过程直至铺设石屑保护层前严禁包括行人在内的一切交通。2.不洒粘层油,直接分2~3层喷洒或人工涂刷热沥青、热融或溶剂稀释的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的防水粘结层,必须均匀一致,且达到要求的厚度。3.喷洒防水层粘结后立即洒布一层洁净的尺寸为3~5mm的石屑作保护层,并用6~8t轻型压路机以较慢的速度碾压。防水卷材防水层的铺筑应符合下列要求:1.防水卷材应符合相关质量要求,无破洞、不漏水,内部有金属或聚合物纤维,表面有均匀的石屑洒布层。铺筑的防水粘结层不得有漏铺、破漏、脱开、翘起、皱折等现象。2.铺设前应喷洒粘层油和涂刷粘结剂,铺筑时边加热边滚压,粘结后必须检查确认任何部位都不能被人工或铁锨撕、揭开。3.铺设卷材后不得通行任何车辆或堆放杂物,防止卷材污染。4.防水卷材防水层不得在摊铺机或运料车作用下遭到损坏。桥面铺装的复压宜采用轮胎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进行,经试验或经验证明不致损坏桥梁结构时,也可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沥青面层所用的沥青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必要时采用改性沥青。桥面铺装和土石方路基和桥头搭板上的路面应连接平顺,采取措施,预防桥头跳车。五、钢桥面铺装钢桥面铺装必须具有以下功能性要求:1.能与钢板紧密结合成为整体,变形协调一致。2.防水性能好,防止钢桥面生锈。3.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和有较小的温度敏感性,满足使用条件的高温抗流动变形能力、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能、表面抗滑的要求。4.与钢板粘结良好,具有足够的抗水平剪切重复荷载及蠕变变形的能力。钢桥面铺装结构通常由防锈层、防水粘结层、沥青面层等组成。涂刷防水层前应对钢板焊缝和吊钩残留物仔细平整,彻底除锈,清扫干燥。钢桥面铺装的防水粘结层必须紧跟防锈层后涂刷,防水粘结层宜采用高粘度的改性沥青、环氧沥青、防水卷材。当采用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铺筑桥面铺装时,可不设防水粘结层。钢桥面铺装使用的改性沥青,宜单独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沥青层的压实设备和压实工艺,应通过力学验算验证,防止钢桥面主体受损。铺设过程中必须保持桥面整洁,不得堆放与施工无关的材料、机械、杂物。钢桥面铺装宜在无雨少雾季节、干燥状态下施工。六、公路隧道沥青路面在隧道内铺筑沥青路面时应充分考虑隧道沥青路面施工和维修养护工作困难,隧道内外光线变化显著,隧道有可能漏水、冒水,隧道防火安全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材料与结构。对隧道底部的地下水应采取疏导方式,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施工过程中需确保通风良好,采取防火措施,制定有切实可行的消防和疏散预案。各种施工机械应符合隧道净空的要求,选用宽度较窄的摊铺机铺筑,运料车应能完全卸料,具有足够的行车通道。七、路缘石与拦水带沥青路面外侧边缘宜设置深度深入基层的纵向渗水沟,并留置横向的排水孔,渗水沟可采用多孔水泥混凝土或单粒径碎石,表面层铺筑沥青混凝土。路缘石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表面平整,与路线线形一致。行车道与中央分隔带之间设置埋置式路缘石时,应防止中央分隔带的雨水进入路面结构层。沥青混凝土拦水带应采用专用设备连续铺设,其矿料级配宜符合表4—30要求,沥青用量宜在正常试验的基础上增加0.5%~1.0%,双面击实50次的设计空隙率宜为1%~3%。基底需洒布用量为0.25~0.5kg/m²的粘层油。沥青混凝土拦水带矿料级配范围表4—30筛孔(mm)1613.24.752.360.30.075通过质量百分率(%)10085~10065~8050~6518~305~15埋置式路缘石宜在沥青层施工全部结束后安装,严禁在两层沥青层施工间隙中因开挖、埋设路缘石导致沥青层污染。第五章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第一节规定与基本检查一、一般规定沥青路面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应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交工验收的依据。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必须如实记录和保存。对已经采取措施进行返工和补救的项目,可在原记录和数据上注明,但不得销毁。二、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施工前必须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对经招标程序购进的沥青、集料等重要材料,供货单位必须提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从国外进口的材料应提供该批材料的船运单。对首次使用的集料,应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加工机械、覆盖层的清理情况。所有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认可后方可订货。各种材料都必须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本规范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对各种矿料是从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为一“批”对沥青是指从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且储入同一沥青罐的同一规格的沥青为一“批”。材料试样的取样数量与频度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工程开始前,必须对材料的存放场地、防雨和排水措施进行确认,不符合本规范要求时材料不得进场。进场的各种材料的来源、品种、质量应与招标及提供的样品一致,不符要求的材料严禁使用。使用成品改性沥青的工程,应要求供应商提供所使用的改性剂型号、基质沥青的质量检测报告。使用现场改性沥青的工程,应对试生产的改性沥青进行检测。质量不合格的不可使用。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机、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标定,并得到监理的认可。正式开工前,各种原材料的试验结果,及据此进行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应在规定的期望内向业主及监理提出正式报告,待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三、铺筑试验路段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沥青路面在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其他等级公路在缺乏施工经验或初次使用重大设备时,也应铺筑试验段。当同一施工单位在材料、机械设备及施工方法与其他工程完全相同时,也可利用其他工程的结果,不再铺筑新的试验路段。试验段的长度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通常宜为100~200m,宜选在正线上铺筑。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试验段铺筑分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应包括下列试验内容:1.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2.通过试拌确定拌合机的操作工艺,考察计算机打印装置的可信度。3.通过试铺确定透层油的喷洒方式和效果、摊铺、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等。4.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提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5.建立用钻孔法与核子密度仪无破损检测路面密度的对比关系。确定压实度的标准检测方法。核子仪等无破损检测在碾压成型后热态测定,取13个测点的平均值为1组数据,一个试验段的不得少于3组。钻孔法在第2天或第三天以后测定,钻孔数不少于12个。6.检测试验段的渗水系数。试验段铺筑应由有关各方共同参加,及时商定有关事项,明确试验结论。铺筑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检测报告,取得业主或监理的批复。第二节施工工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沥青面层施工必须在得到开工令后方可开工。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监理应按规定要求自主地进行试验,并对承包商的试验结果进行认定,如实评定质量,计算合格率。当发现有质量低劣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追加检查。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否已经返工补救,所有数据均必须如实记录,不得丢弃。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必须按表5—1规定的检查项目与频度,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每个检查项目的平行试验次数或一次试验的试样数必须按相关试验规程的规定执行,并以平均值评价是否合格。未列入表中的材料的检查项目和频度按材料质量要求确定。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的项目和频度表5—1材料检查项目检查频度试验规程规格的平行试验次数或一次试验的试样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粗集料外观(石料品种、含泥量等)针片状颗粒含量颗粒组成(筛分)压碎值磨光值洛杉矶磨耗值含水量随时随时随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随时随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2~322422细集料颗粒组成(筛分)砂当量含水量松方单位重随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2222矿粉外观<0.075mm含量含水量随时必要时必要时随时必要时必要时—22石油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含蜡量每2~3天一次每2~3天一次每2~3天一次必要时每周一次每周一次每周一次必要时3232~3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离析试验(对成品改性沥青)低温延度弹性恢复显微镜观察(对现场改性沥青)每天一次每天一次每周一次必要时必要时随时每天一次每天一次每周一次必要时必要时随时32233—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每2~3天一每周一次2蒸发残留物针入度次每2~3天一次每周一次2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蒸发残留物针入度蒸发残留物软化点蒸发残留物的延度每2~3天一次每2~3天一次每2~3天一次必要时每周一次每周一次每周一次必要时2323注:1.表列内容是在材料进场时已按“批”进行了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日常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的项目与要求。2.“随时”是指需要经常检查的项目,其检查频度可根据材料来源及质量波动情况由业主及监理确定;“必要时”是指施工各方任何一个部门对其质量发生怀疑,提出需要检查时,或是根据需要商定的检查项目。沥青拌和厂必须按下列步骤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按表5—2规定的项目和频度检查沥青混合料产品的质量,如实计算产品的合格率。单点检验评价方法应符合相关试验规程的试样平行试验的要求。1.从料堆和皮带运输机随时目测各种材料的质量和均匀性,检查泥块及超粒径碎石,检查冷料仓有无窜仓。目测混合料拌和是否均匀、有无花白料、油石比是否合理,检查集料和混合料的离析情况。2.检查控制室拌和机各项参数的设定值、控制屏的显示值,核对计算机采集和打印记录的数据与显示值是否一致。按附录G的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的在线检测和总量检验。按附录F的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质量动态管理。3.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加热温度、混合料出厂温度,取样抽提、筛分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油石比。抽提筛分应至少检查0.075mm、2.36mm、4.75mm、公称最大粒径及中间粒径等5个筛孔的通过率。4.取样成型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空隙率、稳定度、流值,计算合格率。对VMA、VFA指标可只作记录。同时按附录E的方法确定压实度的标准密度。注:沥青混合料的存放时间对体积指标有一定影响,施工质量检验的马歇尔试验以拌和厂取样后立即成型的试件为准,但成型温度和试件高度必须符合试验要求。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频度和质量要求表5—2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混合料外观随时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离析、油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白料、油团等各种现象目测拌和温度沥青、集料的加热温度逐盘检测评定符合本规范规定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无打印混合料出厂温逐车检测评定符合本规范规定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出厂时逐车按T0981度人工检测逐盘测量记录,每天取平均值评定符合本规范规定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矿料级配(筛孔)0.075mm逐盘在线检测±2%(2%)—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2.36mm±5%(4%)—≥4.75mm±6%(5%)—0.075mm逐盘检查,每天汇总1次取平均值评定±1%—附录G总量检验≤2.36mm±2%—≥4.75mm±2%—0.075mm每台拌和机每天1~2次,以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2%(2%)±2%T0725抽提筛分与标准级配比较的差≤2.36mm±5(3%)±6%≥4.75mm±6(4%)±7%沥青用量(油石比)逐盘在线检测±0.3%—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逐盘检查,每天汇总1次取平均值评定±0.1%—附录F总量检验每台拌和机每天1~2次,以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0.3%±0.4%抽提T0722、T0721马歇尔试验:空隙率、稳定度、流值每台拌和机每天1~2次,以4~6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符合本规范规定T0702、T0709、本规范附录B、附录C浸水马歇尔试验必要时(试件数同马歇尔试验)符合本规范规定T0702、T0709车辙试验必要时(以3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符合本规范规定T0719注:1.单点检验是指试验结果以一组试验结果的报告值为一个测点的评价依据,一组试验(如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有多个试样时,报告值的取用按《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规定执行。2.对高速和一级公路,矿料级配和油石比必须进行总量检验和抽提筛分的双重检验控制,互相校核,表中括号内的数字是对SMA的要求。油石比抽提试验应事先进行空白试验标定,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度。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必须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允许差应符合表5—3、表5—4、表5—5的规定。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表5—3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外观随时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缝、推挤、油汀、油包等缺陷,且无明显离析目测接缝随时紧密平整、顺直、无跳车目测逐条缝检测评定3mm5mmT0931施工温度摊铺温度逐车检测评定符合本规范规定T0981碾压温度随时符合本规范规定插入式温度计实测厚度(1)每一层次随时,厚度50mm以下厚度50mm以上设计值的5%设计值的8%设计值的8%设计值的10%施工时插入法量测松铺厚度及压实厚度每一层次1个台班区段的平均值厚度50mm以下厚度50mm以上-3mm-5mm—附录G总量检验总厚度每2000m²一点单点评定设计值的-5%设计值的-8%T0912上面层每2000m²一点单点评定设计值的-10%设计值的-10%压实度(2)每2000m²检查1组逐个试件评定并计算平均值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7%(98%)最大理论密度的93%(94%)试验段密度的99%(99%)T0924、T0922本规范附录E平整度(最大间隙)上面层随时,接缝处单杆评定3mm5mmT0931中下面层随时,接缝处单杆评定5mm7mmT0931平整度(标准差)上面层连续测定1.2mm2.5mmT0932中面层连续测定1.5mm2.8mm下面层连续测定1.8mm3.0mm基层连续测定2.4mm3.5mm宽度有侧石检测每个断面±20mm±20mmT0911无侧石检测每个断面不小于设计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纵断面高程检测每个断面±10mm±10mmT0911横坡度检测每个断面±0.3%±0.5%T0911沥青面层层面上的渗水系数(3),不大于每1km不少于5点,每点3处取平均值300ml/min(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200ml/min(SMA混合料)T0971注:1.表中厚度检测的频度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钻坑频度,其他等级公路可酌情减少状况,且通常采用压实度钻孔试件测定。上面层的允许误差不适用于磨耗层。2.压实度检测按附录E的规定执行,钻孔试件的数量按相关的规定执行。括号中的数值是对SMA路面要求,对马歇尔成型试件采用50次或者35次击实的混合料,压实度应适当提高要求。进行核子仪等无破损检测时,每13个测点的平均数作为一个测点进行评定是否符合要求。实验室密度是指与配合比设计相同方法成型的试件密度。以最大理论密度作标准密度时,对普通沥青混合料通过真空法实测确定,对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由每天的矿料级配和油石比计算得到。3.渗水系数适用于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9mm的沥青混合料,应在铺筑成型后未遭行车污染的情况下测定,且仅适用于要求密水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不适用于OGFC混合料,表中渗水系数以平均值评定计算的合格率不得小于90%。4.3m直尺主要用于接缝检测,对正常生产路段,采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定。公路沥青表面处治及贯入式路面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表5—4路面类型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沥青表面处治外观随时集料嵌挤密实,沥青洒布均匀,无花白料,接头无油包目测集料及沥青用量每日1次逐日评定±10%每日施工长度的实际用量与计划用量比较,T0982沥青洒布温度每车1次评定符合本规范规定温度计测量厚度(路中及路侧各1点)不少于每2000m²一点,逐点评定-5mmT0912平整度(最大间隙)随时,以连续10尺的平均值评定10mmT0931宽度检测每个断面逐个评定±30mmT0911横坡度检测每个断面逐个评定±0.5%T0911沥青贯入式路面外观随时集料嵌挤密实,沥青洒布均匀,无花白料,接头无油包目测集料及沥青用量每日1次总量评定±10%每日施工长度的实际用量与计划用量比较,T098沥青洒布温度每车1次逐点评定符合本规范规定温度计测量厚度每2000m²一点,逐点评定-5mm或设计厚度的-8%T0912平整度(最大间隙)随时,以连续10尺的平均值评定8mmT0931宽度检测每个断面±30mmT0911横坡度检测每个断面±0.5%T0911公路稀浆封层、微表处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表5—5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外观随时表面平整,均匀一致,无拖痕,无显著离析,接缝顺畅目测油石比每日1次总量评定±0.3%每日实际沥青用量与总集料数量,总量检验厚度每公里5个断面±10%钢尺测量,每幅中间及两侧各一点矿料级配0.075mm每日1次取2个试样筛分的平均值±2%T07250.15mm±3%0.3mm±4%0.6、1.18、2.36、4.75、9.5(mm)±5%施轮磨耗试验每周一次符合设计要求从工程取样按T0752进行施工厚度的检测按以下方法执行,并相互校核,当差值较大时通常以总量检验为准。1.利用摊铺过程中在线控制,即不断地用插尺或其他工具插入摊铺层测量松铺厚度。2.利用拌和厂沥青混合料总生产量与实际铺筑的面积计算平均厚度进行总量检验。3.当具有地质雷达等无破损检验设备时,可利用其连续检测路面厚度,但其测试精度需经标定认可。4.待路面完全冷却后,在钻孔检测压实度的同时测量沥青层的厚度。沥青路面的压实度采取重点对碾压工艺进行过程控制,适度钻孔抽检压实度的方法。1.碾压工艺的控制包括压路机的配置(台数、吨位及机型)、排列和碾压方式、压路机与摊铺机的距离、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压路机洒水(雾化)情况、碾压段长度、调头方式。2.碾压过程中宜采用核子密度仪等无破损检测设备进行压实密度过程控制,测点随机选择,一组不少于13点,取平均值,与标定值或试验段测定值比较评定。测定温度应与试验段测定时一致,检测精度通过试验路与钻孔试件标定。3.在路面完全冷却后,随机选点钻孔取样,如一次钻孔同时有多层沥青层时需用切割机切割,待试件充分干燥后(在第二天之后),分别测定密度。压实度计算及标准密度的确定方法应遵照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选用其中的1个或2个标准评定,并以合格率低的作为评定结果,但不得以配合比设计时的标准密度作为整个施工及验收过程中的标准密度使用。钻孔后应及时将孔中灰浆淘净,吸净余水,待干燥后以相同的沥青混合料分层填充夯实。为减少钻孔数量,有关施工,监理、监督各方宜合作进行钻孔检测,以避免重复钻孔。4.测试压实度的一组数据最少为3个钻孔试件,当一组检测的合格率小于60%,或平均值小于要求的压实度时,可增加一倍检测点数。如6个测点的合格率小于60%,或平均值仍然达不到压实度要求时,允许再增加一倍检测点数,要求其合格率大于60%,且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注意记录所有数据不得遗弃)。如仍然不能满足要求的应核查标准密度的准确性,其确定是否需要返工以及返工的范围。当所有钻孔试件检测的压实度持续稳定并符合要求时,钻孔频度可减少至每公里不少于一个孔。施工过程中钻孔的试件宜编号贴上标签予以保存,以备工程交工验收时使用。5.压实度厚度等于或小于3cm的超薄表面层或磨耗层、厚度小于4cm的SMA表面层、易发生温缩裂缝的严寒地区的表面层、桥面铺装沥青层,以及使用改性沥青后,钻孔试样表面形状改变,难以准确测定密度时,可免于钻孔取样,严格控制碾压。压实成型的路面应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规定的方法随机选点检测渗水情况,渗水系数的平均值宜符合表3—52的要求。对排水式沥青混合料,应要求水能够迅速排走。如需要测定构造深度时,宜在测定渗水的同时在附近选点测定,记录实测结果。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路面进行外观(色泽、油膜厚度、表面空隙)评定,尤其特别注意防止粗细集料的离析和混合料温度不均,造成路面局部渗水严重或压实不足,酿成隐患。如果确实该路段严重离析、渗水,且经2次补充钻孔仍不能达到压实度要求,确属施工质量差的,应予铣刨或局部挖补,返工重铺。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用3m的直尺检测接缝及与构造物的连接处平整度的检测,正常路段的平整度采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或颠簸累积仪测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应按本规范记录F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实行动态质量管理,并计算平均值、极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以及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公路施工的关键工序或重要部位宜拍摄照片或进行录像,作为实态记录及保存资料的一部分。第三节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将全线以1~3k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每一侧车行道按表5—6、表5—7、表5—8的规定频度,随机选取测点;对沥青面层进行全线自检,将单个测定值与表中的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进行比较,计算合格率;然后计算一个评定路段的平均值、极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施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全线检测结果及施工总结报告,申请交工验收。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交工检查与验收质量标准表5—6检查项目检查频度(每一侧车行道)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外观随时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缝、推挤、油汀、油包等缺陷,且无明显离析目测面层总厚度代表值每1km5点设计值的-5%设计值的-8%T0912极值每1km5点设计值的-10%设计值的-15%T0912上面层厚度代表值每1km5点设计值的-10%—T0912极值每1km5点设计值的-20%—T0912压实度代表值每1km5点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6%(98%)最大理论密度的92%(94%)试验段密度的98%(99%)T0924极值(最小值)每1km5点比代表值放宽1%(每km)或2%(全部)T0924路表平整度标准差全线连续1.2mm2.5mmT0932IRI全线连续2.0m/km4.2m/kmT0933最大间隙每1km10处,各连续10尺—5mmT0931路表渗水系数、不大于每1km不少于5点,每点3处取平均值300ml/min(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200ml/min(SMA混合料)—T0971宽度有侧石每1km20个断面±20mm±30mmT0911无侧石每1km20个断面不小于设计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T0911纵断面高程每1km20个断面±15mm±20mmT0911中线偏位每1km20个断面±20mm±30mmT0911横坡度每1km20个断面±0.3%±0.5%T0911弯沉回弹弯沉全线每20m1点符合设计对交工验收的要求符合设计对交工验收的要求T0951总弯沉全线每20m1点符合设计对交工验收的要求—T0952构造深度每1km5点符合设计对交工验收的要求—T0961/62/63摩擦系数摆值每1km5点符合设计对交工验收的要求—T0964横向力系数全线连续符合设计对交工验收的要求—T0965注: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面层除验收总厚度外,尚须验收上面曾厚度,代表值的计算方法按附录E进行。2.与表表3—52注2、注3同。公路沥青表面处治及贯入式路面交工检查与验收质量标准表5—7路面类型检查项目检查频度(每一侧车行道)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沥青表面处治外观全线密实,不松散目测厚度代表值每200m每车道1点-5mmT0921极值每200m每车道1点-10mmT0921路表平整度标准差全线每车道连续4.5mmT0932IRI全线每车道连续7.5m/kmT0933最大间隙每1km10处,各连续10尺10mmT0931宽度有侧石每1km20个断面±3cmT0911无侧石每1km20个断面不小于设计宽度T0911纵断面高程每1km20个断面±20mmT0911横坡度每1km20个断面±0.5%T0911矿料用量每1km1点±0.5%T0722矿料用量每1km1点±5%T0722沥青贯入式路面外观全线密实,不松散目测厚度代表值每200m1点-5mm或-8%T0921极值每200m1点15mmT0921路表平整度标准差全线连续3.5mmT0932IRI全线连续5.8m/kmT0933最大间隙每1km10处,各连续10尺8mmT0931宽度有侧石每1km20个断面±30mmT0911无侧石每1km20个断面不小于设计宽度T0911纵断面高程每1km20个断面±20mmT0911横坡度每1km20个断面±0.5%T0911矿料用量每1km1点±0.5%T0722矿料用量每1km1点±5%T0722公路沥青路面稀浆封层交工检查与验收质量标准表5—8检查项目检查频度(每一幅车行道)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平均厚度每1km3点-10%-10%挖小坑量测、取平均渗水系数每1km3点10ml/min10ml/minT0971路表构造深度每1km5点符合设计要求—T0961T0962路面摩擦系数摆值每1km5点符合设计要求—T0964横向力系数全线连续符合设计要求—T0965沥青路面交工时应检查验收沥青面层的各项质量指标,包括路面的厚度、压实度、平整度、渗水系数、构造深度、摩擦系数等。1.需要作破损路面进行检测的指标,如厚度、压实度宜利用施工过程中的钻孔数据,检查每一个测点与极值相比的合格率,同时按附录E的方法计算代表值。厚度也可利用路面雷达连续测定路面剖面进行评定。压实度验收可选用其中的1个或2个标准,并以合格率低的作为评定结果。2.路表平整度可采用连续式平整仪和颠簸累积仪进行测定,以每100m计算一个测值,计算合格率。3.路表渗水系数与构造深度宜在施工过程中在路面成型后立即测定,但每一个点为3个测点的平均值,计算合格率。4.交工验收时可采用连续式摩擦系数测定车在行车道实测路表横向摩擦系数,如实记录测点数据。5.交工验收时可选择贝克曼梁或连续式弯沉仪实测路面的回弹弯沉或总弯沉,如实记录测点数据(含测点时的气候条件、测定车数据等),测定时间宜在公路的最不利使用条件下(指春融期或雨季)进行。6.工程交工时应对全线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度、中线偏位等进行实测,以每个桩号的测定结果评定合格率,最后提出实际的竣工图。行人道路沥青面层的质量检查及验收与车行道相同,其质量指标应符合5—9的规定。行人道路沥青面层质量标准表5—9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检查频度检查方法厚度±5mm每100m1点T0912路表平整度(最大间隙)沥青混凝土5mm每200m2点各连续10尺T0931其他沥青面层7mm宽度-20mm每100m2点T0911横坡度±0.3%每100m2点T0911大、中型桥梁沥青铺装的质量检查与验收,以100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其质量指标应符合表5—10的规定。桥面沥青铺装工程质量标准表5—10检查项目检查频度允许偏差检查方法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厚度每100m2点0~+5mm—T0912路表平整度标准差连续测定1.8mm2.5mmT0932最大间隙连续测定3mm5mmT0931宽度每100m10点0~+5mmT0911压实度每100m2点马歇尔密度的97%最大相对密度的93%T0924横坡每100m10点±0.3%T0911其他同本规范热拌沥青混合料要求路缘石和止水带的质量检查及验收与车行道相同,其质量指标应符合本规范按表5—11的规定。路缘石及止水带工程质量标准表5—11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检查频度检查方法直顺度10mm每100m2点拉20m小线量取最大值预制块相邻块高差3mm每100m5点用钢板尺量预制块相邻缝宽±3mm每100m5点用钢板尺量立式路缘石顶面高程±10mm每100m5点T0911水泥混凝土路缘石的预制块强度25MPa每1km1点留试块试验沥青混凝土拦水带的压实度95%每1km1点取样试验第四节工程施工总结及质量保证期管理工程结束后,施工企业应根据国家竣工文件编制的规定,提出施工总结报告及若干个专项报告,连同竣工图表,形成完整的施工资料档案。施工总结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包括设计及变更情况)、工程基础资料、材料、施工组织、机械及人员配备、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试验研究、工程质量评价、工程决算、工程使用服务计划等。施工管理与质量检查报告应包括施工管理体制、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质量目标、试验段铺筑报告、施工前及施工中材料质量检查结果(测试报告)、施工工程中工程质量检查结果(测试报告)、工程交工验收质量自检结果(测试报告)、工程质量评价,以及原始记录、相册、录像等各种附件。施工企业在质保期内,应进行路面使用情况观测、局部损坏的原因分析和维修保养等。质量保证的期限根据国家规定或招标文件等要求确定。A附录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A.1一般规定A.1.1选择沥青结合料等级、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和检验应适应公路环境条件的需要,能承受高温、低温、雨(雪)水的考验。沥青路面的气候条件按本规范的气候分区执行。A.1.2各地宜按照本规范的方法对本地区作更为集体的气候区划分,以适应地区具体气候条件的需要。A.2气候分区指标的选择A.2.1气候分区的高温指标:采用最近30年内最热月的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最为反映高温和重载条件下出席那车辙等流动变形的气候因子,并作为气候区划的一级质变。全年高于30℃的体积及连续高温的持续时间可作为辅助参考值。A.2.2气候分区的低温指标:采用最近30年内的极端最低气温最为反映路面缩裂逢的气候因子,并作为气候区划的二级指标。温降速率、冰冻指数可作为辅助参考值。A.2.3气候分区的雨量指标:采用最近30年内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作为反映沥青路面受雨(雪)水影响的气候因子,并作为气候区划的三级指标。雨日数可作为辅助参考值。A.3气候分区指标的计算方法A.3.130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按以下步骤求取:(1)选择当地一年中最热的月份作为年最热月(通常是七月或八月),通过当地气象台站获得该月份记录的每一天的最高气温的温度和时间(通常为下午2时);(2)求每年最热月的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作为一年最热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3)求取30年的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为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Tmax,作为设计高温区指标。A.3.230年极端最低气温按以下步骤求取(1)选择当地一年中最冷的月份作为年最冷月(通常是一月份),通过当地气象台站获得该月份记录的极端最低气温;(2)求取30年内的极端最低气温的最小值Tmin,作为设计低气温分区指标。A.3.330年内的最大降雨量按以下步骤求取:(1)通过当地气象台站获得当地的年降雨量;(2)求取30年内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Wcp,作为设计雨量分区指标。A.3.4确定气候分区指标时宜参考各个指标的辅助指标值对计算得到的分区指标作必要的修正:(1)当全年高于30℃的积温较大或当地连续高温的持续时间长,以及预计重载车热别多,长大纵坡严重影响车速的路段,可将高温气候区提高一级或者两级看待;(2)对常常发生寒潮寒流降温的地区可将低温气候区提高一级。(3)对年雨日数特别长(如梅雨季节)的地区可将雨量气候区提高一级。A.4气候分区的确定A.4.1按照设计高温区分指标,一级区划分为3个区高温气候区123气候区名称夏炎热区夏炎区夏凉区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3030~30〈20A.4.2按照设计低温分区指标,二级区划分为4个区低温气候区1234气候区名称冬严寒区冬寒区冬冷区冬温区极端最低气温(℃)<-37.0-37.0~-21.3-21.5~-9.0>-9.0A.4.3按照设计雨量分区指标,三级区划分为4个区:雨量气候区1234气候区名称潮湿区湿润区半干区干旱区年降雨量(mm)>10001000~500500~250<250A.4.4沥青路面温度分区由高温和低温组合而成,第一个数字代表高温分区,第二个数字代表低温分区,数字越小表示气候因素越严重。气候区名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C)年极端最低气温(。C)备注1-1夏炎热冬严寒>30<-37.01-2夏炎热冬寒-37.0~-21.51-3夏炎热冬冷-21.5~-9.01-4夏炎热冬温>-9.02-1夏热冬严寒20~30<-37.02-2夏热冬寒-37.0~-21.52-3夏热冬冷-21.5~-9.02-4夏热冬温>-9.03-1夏凉冬严寒<20<-37.0不存在3-2夏凉冬寒-37.0~-21.53-3夏凉冬冷-21.5~-9.0不存在3-4夏凉冬温>-9.0不存在A.4.5由温度和雨量组成的气候分区按表A.4.5划分。表A.4.5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气候分区指标气候区名温度(。C)雨量(mm)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C)年极端最低气温(。C)年降雨量(mm)1-1-41-2-21-2-31-2-41-3-11-3-21-3-31-3-41-4-11-4-2夏炎热冬严寒干旱夏炎热冬寒湿润夏炎热冬寒半干夏炎热冬寒干旱夏炎热冬冷潮湿夏炎热冬冷湿润夏炎热冬冷半干夏炎热冬冷干旱夏炎热冬温潮湿夏炎热冬温湿润>30>30>30>30>30>30>30>30>30>30<-37.0-37.0~-21.5-37.0~-21.5-37.0~-21.5-21.5~-9.0-21.5~-9.0-21.5~-9.0-21.5~-9.0>-9.0>-9.0<250500~1000250~500<250>1000500~1000250~500<250>1000500~10002-1-22-1-32-1-4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4-12-4-22-4-3夏热冬严寒湿润夏热冬严寒半干夏热冬严寒干旱夏热冬寒潮湿夏热冬寒湿润夏热冬寒半干夏热冬寒干旱夏热冬冷潮湿夏热冬冷湿润夏热冬冷半干夏热冬冷干旱夏热冬温潮湿夏热冬温湿润夏热冬温半干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37.0<-37.0<-37.0-37.0~-21.5-37.0~-21.5-37.0~-21.5-37.0~-21.5-21.5~-9.0-21.5~-9.0-21.5~-9.0-21.5~-9.0>-9.0>-9.0>-9.0500~1000250~500<250>1000500~1000250~500<250>1000500~1000250~500<250>1000500~1000250~5003-2-13-2-2夏凉冬寒潮湿夏凉冬寒湿润<20<20-37.0~-21.5-37.0~-21.5>1000500~1000A.4.6在缺乏当地气象台站的有效数据时,可参考图A.4.6-1及A.4.6-2确定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气候分区。各地区宜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制订更切合实际的气候分区图。附录B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B.1一般规定B.1.1本方法适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及沥青稳定碎石混合B.1.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合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本规范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如采用其他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时,应按本规范规定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宜按图B.1.3的框图的步骤进行。B.1.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宜按图B.1.3的框图的步骤进行。图B.1.3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图B.1.4配合比设计的试验方法必须遵照现行试验规程的方法执行。混合料拌和必须采用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进行。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和试件制作温度符合本规范的要求。B.2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B.2.1沥青路面工程的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由工程设计文件或招标文件规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级配宜在第四章相关规定的级配范围内,根据公路等级、工程性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材料品种等因素,通过对条件大体相当的工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调整确定,必要时允许超出规范级配范围。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可直接以本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作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使用。经确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是配合比设计的依据,不得随意变更。B.2.2调整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宜遵循下列原则:(1)首先按第四章表4—1确定采用粗型(C型)或细型(F型)的混合料。对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C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对冬季温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F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袭率。(2)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兼顾低温抗咧性能的需要。配合比设计时宜适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0.6mm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的设计空袭率。(3)确定各层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时应考虑不同层位的功能需要,经组合设计的沥青路面应能满足耐久、稳定、密水、抗滑等要求。(4)根据公路等级和施工设备的控制水平,确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应比规范级配范围窄,其中4.75mm和2.36mm通过率的上下限差值宜小于12%。(5)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性能,使沥青混合料容易摊铺和压实,避免造成严重的离析。B.3材料选择于准备B.3.1配合比设计的各种矿料必须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规定的板方法,从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时,取样至少应在干拌5次以后进行。B.3.2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气候和交通条件的需要。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规定的技术要求。当单一规格的集料某项指标不合格,但不同粒径规格的材料按级配组成的集料混合料指标能符合规范要求时,允许使用。B.4矿料配合比设计B.4.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矿料配合比设计宜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格用试配法进行。其他等级公路沥青路面也可参照进行。B.4.2矿料级配曲线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0725的方法绘制(图B.4.2)。以原点与通过集料最大粒径100%的点的连线作为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密度线,见表B.4.2-1和B.4.2-2。图B.4.2矿料级配曲线示例表B.4.2-1泰勒曲线的横坐标di0.0750.150.30.61.182.364.759.5x=di0.450.3120.4360.5820.7951.0771.4722.0162.754di13.2161926.531.537.55363x=di0.453.1933.4823.7624.3704.7235.1095.9696.452表B.4.2-2矿料级配设计计算表示例筛孔(%)10~20(%)5~10(%)3~5(%)石屑(%)黄砂(%)矿粉(%)消石灰(%)合成级配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中值下限上限16100100100100100100100100.010010010013.288.610010010010010010096.795901009.516.699.710010010010010076.67060804.750.48.794.910010010010047.741.530532.360.30.73.797.287.910010030.63020401.180.30.70.567.862.210010022.822.515300.60.30.70.540.546.410010017.216.510230.30.30.70.530.23.799.899.29.512.57180.150.30.70.520.63.196.297.68.18.55120.0750.20.60.34.21.984.795.65.5648配合比28261412153.31.7100.0——————B.4.3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和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0.3~0.6mm范围内不出现“驼峰”。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B.4.4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选择适宜的沥青用量,分别制作几组级配的马歇尔试件,测定VMA,初选一组满足或接近设计要求的级配作为设计级配。B.5马歇尔试验B.5.1配合比设计马歇尔试验技术规范第5章的规定执行。B.5.2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作温度按第四章相关规定的方法确定,并与施工实际温度相一致,普通沥青混合料如缺乏粘温曲线时可参照表B.5.2执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温度在此基础上在提高10~20。C。表B.5.2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作温度(。C)施工工序石油沥青的标号50号70号90号110号130号沥青加热温度106~170155~165150~160145~155140~150矿料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10~30(填料不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150~170145~165140~160135~155130~150试件击实成型温度140~160135~155130~150125~145120~140注:表中混合料温度,并非拌和机的油浴温度,应根据沥青的针入度、粘度选择,不宜都取中值。B.5.3按式(B.5.3)计算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ab。(B.5.3)式中:P1、P2、……、Pn——各种矿料成分的配合比,其和为100;1、2、……n——各种矿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注: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均采用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不采用毛体积密度,故无需进行密度的水温修正。2.生产配合比设计时,当细料仓中的材料混杂各种材料而无法采用筛分替代法时,可将0.075mm部分筛除后以统货实测值计算。B.5.4按式(B.5.4)计算矿料的合成表现相对密度(B.5.4)式中:P1、P2、……、Pn——各种矿料成分的配合比,其和为100、、……、——各种矿料按试验规程方法测定的表观相对密度。B.5.5按式(B.5.5-1)或按式(B.5.5-2)预估沥青混合料的适宜的油石比Pa或沥青用量为Pb。(B.5.5-1)(B.5.5-2)式中:Pa——预估的最佳油石比(与矿料总量的百分比),%;Pb——预估的最佳沥青用量(占混合料总量的百分数),%;Pa1——已建类似工程沥青混合料的标准油石比,%;——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已建类似工程集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注:作为预估最佳油石比的集料密度,原工程和新工程也可均采用有效相对密度。B.5.6确定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1对非改性沥青混合料,宜以预估的最佳油石比拌和2组的混合料,采用真空法实测最大相对密度,取平均值。然后由式(B.5.6-1)反算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B.5.6-1)式中:——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Pb——试验采用的沥青用量(占混合料总量的百分数),%;——试验沥青用量条件下实测得到的最大相对密度,无量纲;——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2对改性沥青及SMA等难以分散的混合料,有效相对密度宜直接由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与合成表现相对密度按式(B.5.6-2)计算确定,其中沥青吸收系数C值根据材料的吸水率由式(B.5.6-3)求得,材料的合成吸水率按式(B.5.6-4)计算:(B.5.6-2)C=0.033-0.2936+0.9339(B.5.6-3)(B.5.6-4)式中:——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C——合成矿料的沥青吸收系数,可按矿料的合成吸水率从式(B.5.6.3)求取;——合成矿料的吸水率,按式(B.5.6-4)求取,%;——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按式(B.5.3)求取,无量纲;——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按式(B.5.4)求取,无量纲。B.5.7以预估的油石比为中值,按一定间隔(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通常为0.5%,对沥青碎石混合料可适当缩小间隔为0.3%~0.4%),取5个或5个以上不同的油石比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每一组试件的试样数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要求确定,对粒径较大的沥青混合料,宜增加试件数量。注:5个不同油石比不一定选整数,例如预估油石比4.8%,可选3.8%、4.3%、5.3%、5.8%等。B.5.6条1中规定的实测最大相对密度通常与此同时进行。B.5.8测定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和吸水率,取平均值。测试力法应遵造一下规定执行:(1)通常采用表干发测定毛体积相对密度(2)对吸水率大于2%的试件,宜改用蜡封法测定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注:对吸水率小于0.5%的特别致密的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质量检验时,允许采用水中重法测定的表现相对密度作为标准密度,钻孔试件也采用相同的方法。但配合比设计时不得采用水中重法。B.5.9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1对非改性的普通沥青混合料,在成型马歇尔试件的同时,按B.5.6-1的要求用真空法实测各组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当只对其中一组油石比测定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时,也可按式(B.5.9-1)或式(B.5.9-2)计算其他不同油石比时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2对改性沥青或SMA混合料宜按式(B.5.9-1)或式(B.5.9-2)计算各个不同沥青用量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B.5.9-1)(B.5.9-2)式中:——相对于计算沥青用量Pbi时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Pai——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中的油石比,%;Pbi——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Pbi=Pai/(1+Pai),%;Psi——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的矿料含量,Psi=100-Pbi,%;——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按式(B.5.6-1)或式(B.5.6-2)计算,无量纲;——沥青的相对密度(25。C/25。C),无量纲。B.5.10按式(B.5.10-1)~式(B.5.10-3)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袭率、矿料间隙率VMA、游戏沥青的饱和度VFA等体积指标,取1位小数,进行体积组成分析。VV=(B.5.10-1)VMA=(B.5.10-2)VFA=(B.5.10-3)式中:VV——试件的空隙率,%;VMA——试件的矿料间隙率,%;VFA——试件的有效沥青饱和度(有效沥青含量占VMA的体积比例),%;——按B.5.8测定的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按B.5.9的方法计算或实测得到,无量纲;Ps——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即Ps=100-Pb,%;——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按式(B.5.3)计算。B.5.11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B.6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或油石比)B.6.1按图B.6.1的方法,以油石比或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将试验结果点入图中,连成圆滑的曲线。确定均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必须涵盖设计空隙率的全部范围,并尽可能涵盖沥青饱和度的要求范围,并使密度及稳定度曲线出现峰值。如果没有涵盖设计空隙率的全部范围,试验必须扩大沥青用量范围重新进行。注:绘制曲线时含VMA指标,且应为下凹型曲线,但确定OACmin~OACmax时不包括VMA。图图B.6.1马歇尔试验结果示例注:图中a1=4.2%,a2=4.5%,a3=4.8%,a4=4.7%,OAC1=4.49%(由4个平均值确定),OACmin=4.3%,OACmax=5.3%,OAC2=4.8%,OAC=4.64%。此例中相对于空隙率4%的油石比为4.6%。B.6.2根据试验曲线的走势,按下列方法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OAC。1在曲线图B.6.1上求取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稳定度最大值、目标空隙率(或中值)、沥青饱合度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按式(B.6.2-1)取平均值作为OAC。OAC=()/4(B.6.2-1)2如果在所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未能涵盖沥青饱和度的要求范围,按式(B.6.2-2)求取3者的平均值作为OAC。OAC=()/3(B.6.2-2)3对所选择试验的沥青用量范围,密度或稳定度没有出现峰值(最大值经常在曲线的两端)时,可直接以目标空隙率所对应的沥青用量作为OAC,但OAC必须介于OAC~OAC的范围内,否则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B.6.3以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不含VMA)的沥青用量范围OAC~OAC的中值作为OAC。OAC=(OAC+OAC)/2(B.6.3)B.6.4通常情况下取OAC及OAC的中值作为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OAC。OAC=(OAC+OAC)/2(B.6.4)B.6.5按式(B.6.4)计算的最佳油石比OAC,从图B.6.1中得出所对应的空隙率和VMA值,检验是否能满足第四章表4—12或表4—13关于最小VMA值的要求。OAC宜位于VMA凹形曲线最小值的贫油一侧。当空隙率不是整数时,最小VMA按内插法确定,并将其画入图B.6.1中B.6.6检查图B.6.1相应于此OAC各项指标是否均符合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B.6.7根据实践经验和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情况,调整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1调查当地各项条件相接近的工程的沥青用量及使用效果,论证适宜的最佳沥青用量。检查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是否相近,如相差甚远,应查明原因,必要时重新调整级配进行配合比设计。2对炎热地区公路经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重载交通路段,山区公路的长大坡度路段,预计有可能产生较大车辙时,宜在空隙率符合要求的范围内将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减小0.1%~0.5%作为设计沥青用量。此时,除空隙率外的其他指标可能会超出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配合比设计报告或设计文件必须予以说明。但配合比设计报告必须要求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相组合等方式加强碾压,以使施工后路面的空隙率达到未调整前的原佳沥青量时水平,且渗水系数符合要求。如果试验段试拌试铺达不到要求时宜调整所减少的沥青用量的幅度。3对寒区公路、旅游公路、交通量很少的公路,最佳沥青用量可以在OAC的基础上增加0.1%~0.3%,以适当减少设计空隙率,但不得降低压实度要求。B.6.8按式(B.6.8-1)及式(B.6.8-2)计算沥青结合料被集料吸收的比例及有效沥青含量。P=(B.6.8-1)(B.6.8-2)式中:——沥青混合料中被集料吸收的沥青结合料比例,%;——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效沥青用量,%——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按式(B.5.6-1)计算,无量纲;——材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按式(B.5.3)求取,无量纲;——沥青的相对密度(),无量纲;——沥青含量,%——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即,%。如果需要,可按式(B.6.8-3)及式(B.6.8-4)计算有效沥青的体积百分率V及矿料的体积百分率V。V=(B.6.8-3)V(B.6.8-4)B.6.9检验最佳沥青用量时的粉胶比和有效沥青膜厚度。1按式(B.6.9-1)计算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宜符合0.6~1.6的要求。对常用的公式称最大粒径为13.2~19m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粉胶比宜控制在0.8~1.2范围内。FB=(B.6.9-1)式中:FB——粉胶比,沥青混合料的矿料中0.075mm通过率与有效沥青含量的比值,无量纲;——矿料级配中0.075mm的通过率(水洗法),%;——有效沥青含量,%2按式(B.6.9-2)的方法计算集料的比表面,按式(B.6.9-3)估计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有效厚度。各种集料粒径的表面积系数按表B.6.9采用。SA=(B.6.9-2)DA=(B.6.9-3)式中:SA——集料的比表面积,。——各种粒径的通过百分率,%;FA——相应于各种粒径的集料的表面积系数,如表B.6.9所列;DA——沥青膜有效厚度,;——有效沥青含量,%——沥青的相对密度(),无量纲。注:各种公称最大粒径混合料中大于4.75mm尺寸集料的表面积系数FA均取0.0041,且只计算一次4.75mm以下部份的FA如表B.6.9所示。该例的SA=6.60。若混合料的有效沥青含量为4.65%,沥青的相对密度1.03,则沥青膜厚度为DA=4.65/(1.03×6.60)×10=6.83μm。表B.6.9集料的表面积系数计算示例筛选尺寸(mm)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集料比表面总和SA()表面积系数FA0.0041———0.00410.00820.01640.02870.06140.12290.0377通过百分1009285766042322316126率比表面Fai×Pi(m²/kg)0.41———0.250.340.520.660.981.471.97B.7配合比设计检验B.7.1对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需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各种使用性能的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其他等级公路的沥青混合料可参照执行。B.7.2配合比设计检验按计算确定的设计最佳沥青用量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如按照B.6.7的方法将计算的设计沥青用量调整后作为最佳沥青用量,或者改变试验条件时,各项技术要求均应适当调整,不宜照搬。B.7.3高温稳定性检验。对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9mm的混合料,按规定方法进行行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应符合本规范表5.3.4-1的要求。注:对公称最大粒径大于19mm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由于车辙试件尺寸不能适用,不宜按本规范方法进行车辙试验和弯曲试验。如需要检验可加厚试件厚度可采用大型马歇尔试件。B.7.4水稳定性检验。按本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残留稳定度及残留强度比均必须符合本规范表5.3.4-2的规定。注:调整沥青用量后,马歇尔试件成型可能达不致电要求的空隙率条件。当需要添加消石灰,水泥、抗剥落剂时,需重新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后试验。B.7.5低温抗裂性能检验。对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19mm的混合料,按规定方法进行低温弯曲试验,其破坏应变宜符合本规范表5.3.4-3要求。B.7.6渗水系数检验。利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件进行渗水试验的渗水系数宜符合第四章表4—19要求。B.7.7钢渣活性检验。对使用钢渣的沥青混合料,应按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钢渣的活性及膨胀性试验,并符合第四章的要求。B.7.8根据需要,可以改变试验条件进行配合比设计检验,如按调整后的最佳沥青用量、变化最佳沥青用量OAC0.3%、提高试验温、加大试验荷载、采用现场压实密度进行车辙试验,在施工后的残余空隙率(如7%~8%)条件下进行水稳定性试验和渗水试验等,但不宜用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合格评定。B.8配合比设计报告B.8.1配合比设计报告应包括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说明、材料品种选择与原材料质量试验结果、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以及各项体积指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试验报告的矿料级配曲线应按规定的方法绘制。B.8.2当按B.6.7调整沥青用量作为最佳沥青用量,宜报告不同沥青用量条件下的各项试验结果,并提出对施工压实工艺的技术要求。附录C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C.1一般规定C.1.1除本方法另有规定外,应遵照附录B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规定执行。C.1.2SMA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和流值并不作为配合比设计接受或者否决的惟一指标。C.2材料选择C.2.1对用于配合比设计和各种材料按附录B规定选择,其质量必须符合本规范第4章规定的技术要求。C.2.2除已有成功经验证明使用非改性的普通沥青能符合使用要求者外,SMA宜采用改性石油沥青,且采用比当地常用沥青更硬标号的沥青。C.3设计矿料级配的确定C.3.1设计初试级配1SMA路面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宜直接采用本规范表5.3.2-3规定的矿料级配范围。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9.5mm的SMA混合料,以2.36mm作为粗集料骨架的分界筛孔,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的SMA混合料以4.75mm作为粗集料骨架的分界筛孔。2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调整各种矿料比例设计3组不同粗细的初试级配,3组级配的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的通过率处于级配范围的中值、中值3%附近,矿粉数量均为10%左右。C.3.2按附录B的方法计、有算初试级配的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有效相对密度。其中各种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试验方法遵照附录B的规定进行。C.3.3把每个合成级配中小于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的集料筛除,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T0309的规定,用捣实法测定粗集料骨架的松方毛体积相对密度按式(C.3.3)计算粗集料骨架混合料的平均毛体积相对密度。(C.3.3)式中:、、……——粗集料骨架部分各种集料在全部矿料级配混合料中的配合比;、、……——各种粗集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C.3.4按式(C.3.4)计算各组褪初试级配的捣状态实现下的粗集料松装间隙率VCA。(C.3.4)式中:——粗集料骨架的松装间隙率,%——粗集料骨架的毛体积相对相对密度;——粗集料骨架的松方毛体积相对密度;C.3.5按本规范B.5.5的方法预估计新建工程SMA混合料的适宜的油石比或沥青用量为,作为马歇尔试件的初试油石比。C.3.6按照选择的初试油石比和矿料级配制作SMA试件,马歇尔标准击实的次数为双面50次,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双面75次,一组马歇尔试件的数目不得少于4~6个。SMA马歇尔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由表干法测定。C.3.7按式(C.3.7)的方法计算不同沥青用量条件下SMA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度,其中纤维部分的比例不得忽略。(C.3.7)式中:——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由C.3.2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沥青的相对密度(),无量纲;——纤维用量,以矿料质量的百分数计,%;——纤维稳定剂的密度,由供货商提供或由比重瓶实测得到。C.3.8按式(C.3.8)计算SMA马歇尔混合料试件中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试件的集料各项体积指标空隙率VV、集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按本规范附录B的方法计算。VCA=(1-)100(C.3.8)式中:——沥清混合料中粗集料的比例,即大于4.75mm的颗粒含量,%;——粗集料骨架部分的平均毛体积相对密度,由式(C.3.3)确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由表干法测定;C.3.9从3组初试级配的试验结果中选择设计级配时,必须符合VCA<VCA及VMA>16.5%的要求,当有1组以上的级配同时符合要求时,以粗集料骨架分界集料通过率大且VMA较大的级配为设计级配。C.4确定设计沥青用量C.4.1根据所选择的设计级配和初试油石比试难的空隙率结果,以为间隔,调整3个不同的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计算空隙率等各项体积指标。一组试件数不宜少于4~6个。C.4.2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检验稳定度和流值是否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C.4.3根据期望的设计空隙率,确定油石比,作为最佳油石比OAC。所设计的SMA混合料应符合本规范5.3规定的各项技术标准。C.4.4如初试油石比的混合料体积指标恰好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以省去此步骤,但宜进行一次复核。C.5配合比设计检验C.5.1除附录B规定项目外,SMA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还必须进行谢伦堡析漏试验及肯特堡飞散试验。配合比设计检验应符合本规范5.3的技术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C.6配合比设计报告C.6.1配合比设计结束后,必须按附录B的要求及时出具配合比设计报告。附录D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D.1一般规定D.1.1除本方法另有规定外,应遵照附录B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规定执行。D.1.2OGFC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并以空隙率作为配合比设计主要指标。配合比设计指标应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技术标准。D.1.3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后必须对设计沥青用量进行析漏试验及肯特堡试验,并对混合料进行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等进行检验。配合比设计检验应符合本规范的技术要求。D.2材料选择D.2.1用于OGFC混合料的粗集料、细集料以及石粉的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对表面层材料的技术要求。OGFC宜在使用石粉的同时掺用消石灰、纤维等添加剂。D.2.2OGFC宜采用高粘度改性沥青,其质量宜符合表D.2.2的技术要求。当实践证明采用普通改性沥青或纤维稳定剂后能符合当地条件时也允许使用。表D.2.2高粘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不小于0.1mm40软化点(TR&B)不小于℃80延度(15℃)不小于cm50闪点不小于℃260薄膜加热试验(TFOT)后的质量变化不小于%0.6粘韧性(25℃)不小于N·m20韧性(25℃)不小于N·m1560℃粘度不小于Pa·s2000D.3确定设计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D.3.1按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测定各种原材料的相对密度,粗集料按T0304方法测定,机制砂及石屑可按T0330方法测定,也可以用筛出的2.36~4.75mm部分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相对代替,矿粉(含消石灰、水泥)以表观相对密度代替。D.3.2以本规范表5.3.2-4级配范围范围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在充分参考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级配范围内适配3组不同2.36mm通过率的矿料级配作为初选级配。D.3.3对每一组初选的矿料级配,按式(D.3.1-1)计算集料的表面积。根据希望的沥青膜厚度,按式(D.3.3-2)计算每一组混合料的初试沥青用量。通常情况下,OGFC的沥青膜度h宜为14。A=(2+0.02a+0.04b+0.08c+0.14d+0.3e+0.6f+1.6g)/48.74(D.3.3-1)=hA(D.3.3-2)式中:A-集料总的表面积。其中a、b、c、d、e、f、g分别代表4.75mm、2.36mm、1.28mm、0.6mm、0.3mm、0.15mm、0.075mm筛孔的通过百分率,%。D.3.4制作马歇尔试件,马歇尔试件的击实次数为50次。用体积法测定试件的空隙率,绘制2.36mm通过率与空隙率的关系曲线。根据期望的空隙率确定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并再次按D.3.3的方法计算初始沥青用量。D.3.5以确定的矿料级配和初始沥青用量拌和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谢伦堡析漏试验、肯特堡飞散试验、车辙试验,各项指标应符合本规范5.3的技术要求,其空隙率与期望空隙率的差值不宜超过±1%。如不符合要求,应重新调整沥青用量拌和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直至符合要求为止。D.3.6如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即配合比设计已完成,出具配合比设计报告。附录E沥青层压实度评定方法E.0.1沥青路面的压实度采取重点进行碾压工艺的过程控制,适度钻孔抽检压实度校核的方法。钻孔取样应在路面完全冷却后进行,对普通沥青路面通常在第二天取样,对改性沥青及SMA路面宜在第三天以后取样。沥青面层的压实度按式(E.0.1)计算;K=100(E.0.1)式中:K-沥青层某一测定部位的压实度,%;D-由试验测定的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实际密度,g/㎝;D-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g/㎝;E.0.2施工及验收过程中的压实度检验不得采用配合比设计时的标准密度,应按如下方法逐日检测确定:1以实验室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即沥青拌和厂每天取样1~2次实测的马歇尔试件密度,取平均值作为该批混合料铺筑路段压实度的标准密度。其试件成型温度与路面复压温度一致。当采用配合比设计时,也可采用其他相同的成型方法的实验室密度作为标准密度。2以每天实测的最大理论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对普通沥青混合料,沥青拌和厂在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的同时以真空法实测最大理论密度,平行试验的试样数不少于是于2个,以平均值作为该批混合料铺筑路段压实度的标准密度;但对改性沥青混合料、SMA混合料以每天总量检验的结果及油石比平均值计算的最大理论密度为准,也可采用抽提筛分的结果及油石比计算最大理论密度,计算法确定最大理论密度的方法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3以试验路密度2作为标准密度。用核子密度仪定点检查密度不再变化为止,多后取不少于是个的钻孔试件的平均密度为计算压实度的标准密度。4可根据需要选用实验室标准密度、最大理论密度、试验路密度中的1~2种作为钻孔法检验评定的标准密度。5施工中采用核子密度仪等无破损检测设备进行实度控制时,宜以试验路密度作为标准密度,核子密度仪的测点数不宜少于心39个,取平均值但核子密度仪需经标定认可。E.0.3压实度钻孔频率、合格率评定方法等按第11章的要求执行。E.0.4在交工验收阶段,一个评定路段的压实度以代表值和极值评定压实度是否合格。1一个评定路段的平均压实度、标准差、变异系数按式(E.0.4-1)~式(E.0.4-3)计算。K=(E.0.4-1)S=(E.0.4-2)C=(E.0.4-3)式中:K-该评定路段的平均实度,%;S-一个评定路段的压实度测定值的标准差,%;C-一个评定路段的压实度测定值的变异系数,%;K、K、…、K-该评定路段内各测定点的压实度,%;N-该评定路段内各测定点的总数,其自由度为N-1。2一个评定路段的压实度代表值按式(E.0.4-3)计算。K’=K-(E.0.4-4)式中:K’-一个评定路段的压实度代表值,%;t-t分布表中随自由度和保证率而变化的系数见附表E.0.4。当测点数大于100时,高速公路的t可取1.6449,对其他等级公路t可取1.2815。表E.0.4t/的值测点数N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测点数N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23456789101112134.4651.6861.1770.9530.8230.7340.6700.6200.5800.5460.5180.4942.1761.0890.8190.6860.6030.5440.5000.4660.4370.4140.3930.3762021222324252627282930400.3870.3760.3670.3580.3500.3420.3550.3280.3220.3160.3100.2660.2970.2890.2820.2750.2690.2640.2580.2530.2480.2440.2390.2061415161718190.4730.4550.4380.4230.4100.3980.3610.3470.3550.3240.3140.30550607080901000.2370.2160.1990.1860.1750.1660.1840.1670.1550.1450.1360.129附录F施工质量动态管理方法F.0.1施工单位应以试验检测质量指标的变异系数(或标准差)作为施工水平的主要评价指标。施工单位应总结经验,自行建立各项施工质量指标变异系数的允许界限值,作为企业管理的目标。F.0.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宜利用计算机建立工程质量数据库,随时输入各项数据,绘制逐次检测结果X或逐日检测结果平均值的曲线。检查试验数据是否超出规范允许的误差范围,发现有不符要求的情况时应认真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措施。同时分阶段(一定日期或距离)计算出逐日结果平均值的平均值(期望值)、极差R、标准差S及变异系数Cv,汇总整理。记录的内容应包括取样地点、试验员、试验项目、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及合格与否的评定(合格率)等。F.0.3施工质量控制宜采取平均值和极差管理图-R的方法,将试验结果逐次绘制管理图(图F.0.3-1),同时随着施工的进展,绘制施工质量直方图正态分布曲线(图F.0.3-2)。当发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有增大倾向时,应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图试验编后及试验日期图F.0.3-1工程质量指标管理图示例(流值:mm)图图F.0.3-2工程质量指标检测结果的直方图及正态分布曲线示例F.0.4在-R管理图中应以平均值作为中心线CL,并标出质控上限UCL和质控下限LCL表示允许的施工正常波动范围。当有超出质控上、下限范围时,应视为施工异常或试验数据异常。中心线、质控上限、质控下限按式(F.0.4-1)~式(F.0.4-6)计算。图中:CL=(F.0.4-1)UCL=+A2(F.0.4-2)LCL=-A2(F.0.4-3)R图中:CL=(F.0.4-4)UCL=D4LCL=D3式中:CL——-R管理图中的中心线(期望值);UCL——-R管理图中质控上限;LCL——-R管理图中的质控下限;——一个阶段各组检测结果平均值的平均值;——一个阶段各组检测结果的极差R的平均值;A2、D3、D4——由一组检测结果的试验次数决定的管理图用的系数,其值应按表F.0.4确定。表F.0.4管理图用系数表一组检测结果的试验次数n21.1280.8531.8803.267—31.6930.8881.0232.575—42.0590.8800.7292.282—52.3260.8640.5772.115—62.5340.8480.4832.004—72.7040.8330.4191.9240.07682.8470.8200.3731.8640.13692.9700.8080.3371.8160.184103.0780.7970.3081.7770.223——F.0.5在-R管理图和直方图中可标出本规范11章规定的质量标准或允许差范围。当有超出此范围,即施工不合格时,应与处理。F.0.6在-R管理图和直方图中可标出企业管理的目标的允许范围。当有超出此范围,即施工水平下降时,应研究对策。F.0.7施工质量动态管理工作宜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各级工程管理部门宜随时查询或检查所有的数据。F.0.8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宜汇总全部数据,计算出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绘制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方图或正态分布曲线,作为下一个工程的企业管理目标。数据库及动态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制成光盘等以便与长期保存。附录G沥青路面质量过程控制及总量检验方法G.0.1为做好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控制,及时发现各项生产参数是否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生产沥青混合料时,必须配备计算机自动采集及自记打印数据的装置,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过程控制”(在线监控)和总量检验。G.0.2开始拌和前应设定每拌和一盘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量,各个热料仓、矿粉、沥青等的标准配合比用量,设定各项施工温度。拌和过程中计算机通过传感器采集每拌和一盘混合料的各项数据,由计算机自动处理或者逐盘打印这些数据,进行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在线监测。当计算机能够实时监测、自动处理、显示、保存所采集的各项数据时,也允许不逐锅打印数据,只打印汇总统计值。注:拌和机各种称重传感器必须逐个经过认真标定,自动采集、记录打印的结果应经过校验,如与实际数量有差值时应求出修正系数,保证各项施工参数的准确性。G.0.3计算机必须逐盘采集各项数据,按各个料仓的筛分曲线,逐锅计算出矿料级配,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及容许的施工波动范围进行比较,实时评定矿料级配是否符合要求。当发现有不合格的情况,必须引起注意,如果连续3锅以上都出现不合格情况时,宜对设定值适当调整。注:各个料仓筛分结果应按本规范的取样方法定期检测,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是否有大的变化,利用新的筛分结果计算矿料级配,必要时适当调整配合比的设定值,以确保符合实际情况,达到标准配合比的要求。G.0.4计算机必须逐盘采集沥青结合料的实际使用量及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量,计算油石比(或沥青用量),与设计值及容许的波动范围相比较,评定是否符合要求。如果连续3锅以上不符合要求时,宜对设定值适当调整。G.0.5计算机必须实时监测和采集与沥青混合料生产有关的各种施工温度,与本规范的要求进行比较,评定是否符合要求。G.0.6总量检验的报告周期可以是一个工作日和一个台班。施工停止时,计算机应自动计算并及时打印出各项数据的统计结果。其中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可以是全部筛孔,但评定是否符合要求可只对5个控制性筛孔(0.075mm、2.36mm、4.75mm、公称最大粒径、一档较粗的控制性粒径等筛孔)。并按式(G.0.6-1)~式(G.0.6-3)计算全过程各种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的总量检验。(G.0.6-1)(G.0.6-2)(G.0.6-3)式中:K0——该报告周期的平均值,%;S——一个报告周期的测定值的标准差,%;Cv——一个报告周期的测定值的变异系数,%;K1,K2,……K3——该报告周期内每一盘的测定值,%;N——该报告周期内总的拌和盘数,其自由度为N-1。G.0.7利用一个评定周期的沥青混合料总生产量、施工总面积、沥青混合料密度按式(G.0.7)计算该摊铺层的平均压实厚度:(G.0.7)式中:H——该评定周期沥青路面摊铺层的平均施工压实厚度,mm;mi——每一盘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脚标i为依次记录的盘次,∑mi为一个评定周期内沥青混合料的总生产量,t;A——该评定周期沥青路面摊铺层的总面积,当遇有加宽等情况时,铺筑面积应按实际计算,m2;d——评定周期内摊铺层的现场压实密度的平均值,由钻孔试件的干燥密度(即实验室标准密度乘以压实度)测定得到,t/m3。G.0.8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质量管理按附录F的方法进行。G.0.9一个沥青层全部铺筑完成后,应绘制出各个检测指标的变化过程,并计算总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计算各个指标的总合格率,作为施工质量检验的依据。G.0.10计算机采集、计算的沥青混合料过程控制及施工质量总量检验的数据图表,均必须按要求随工程档案一起存档。附录H本规范用词说明一、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稍有允许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二、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的要求(或)规定”。',)


  • 编号:1700815732
  • 分类:标准规范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128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2319400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标准规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