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标准规范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精华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精华版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精华版,格式为 doc ,大小 5316648 KB ,页数为 97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精华版


('WORD格式可编辑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精华版第一章信息化的基础知识1.1信息化的概念1.1.1信息与信息化信息的定义:信息的定义包括两个层次,及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本体论信息概念: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认识论信息概念:主体对于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具体描述,包括对于它的状态和方式的的形式、含义和价值的描述。1.1.2国家信息化体系的要素国家信息化体系的要素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利益。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信息资源、材料资源和能源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人们通常将信息网络分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的成功之本,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1.2电子政务1.2.1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概念: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广义的政务概念除包括上述电子政务外,还包括电子党务、电子政协和电子人大等。电子政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技术形式:(1)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2)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3)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4)积极推进公共服务。(5)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6)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7)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8)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1.2.2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过程模式(1)统一规划,加强领导。(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3)整合资源,拉动产业。(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技术模式:(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3)稳步推进,严禁重复建设。(4)利用统一网络平台。(5)规范试点。(6)保证建设和运行资金。(7)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外部环境。1.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1.3.1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和方法概念: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经营战略、行为规范和业务流程。目的:在企业作业、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科学计算、过程控制、事物处理、经营管理各个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规划:(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2)信息化与企业业务全过程的融合、渗透。(3)信息产业发展与企业信息化良性互动。(4)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5)高度重视信息安全。(6)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形成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7)“因地制宜”推进企业信息化。方法:指导思想:政府推动、统筹规划、企业行为、政策支持,分布实施。指导原则(1)效益原则。(2)“一把手”原则。(3)中长期与短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4)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5)以人为本的原则。1.3.2企业资源规划(ERP)的结构和功能ERP的概念由美国GartnerGroup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它是由MRP逐步演变并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来的,大致经历了MRP,闭环MRP、MRPII和ERP这四个阶段。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构成:由系统管理、生产数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作业计划管理、车间管理、质量管理、动力管理、总账管理、应收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现金管理、成本核算、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分销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领导查询、运输管理、工程管理、档案管理等基本功能模块和定制模块构成。ERP功能(1)财会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2)生产控制管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3)物流管理:销售管理库存控制采购管理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4)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招聘管理工资核算工时管理差旅核算1.3.3客户关系管理(CRM)在企业的应用C:CRM中的C代表的含义是客户,是指企业产品或者服务所面对的对象。按照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可以分为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按照客户与企业合作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新客户和老客户。R:CRM中的R代表的含义是关系,在CRM中关系专门针对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包括企业行为对客户产生的影响以及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M:CRM中的M代表管理,字面上是指对资源的有效控制和分配,以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和最高的团队工作效率。在CRM中,管理的对象是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双向关系,使得这种关系可以最大程度的帮助企业实现它所确定的经营目标。CRM的概念:CRM系统是基于方法学、软件和英特网的以有组织方式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的信息系统。1)CRM的三角模型2)CRM的结构和功能(1)CRM系统的体系结构参见教程P30,图1-6。(2)CRM系统的功能A.有一个统一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库。B.具有整合各种客户联系渠道的能力。C.能够提供销售、客户服务和营销三个业务的自动化工具,并且在这三者之间实现通信接口,使得其中一项业务模块的事件可以触发另外一个业务模块中的响应。D.具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即这个系统必须实现基本的数据挖掘专业知识整理分享自助分析营销服务销售XYCRM、经营理论信息技术企业客户产品和服务客户行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企业行为WORD格式可编辑模块,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商业智能。E.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即可以实现与其他相应的企业应用系统之间的无缝整合。3)CRM的应用设计1、CRM应用设计基础(1)客户数据的有效采集和消费。A.什么是客户数据,客户数据分为描述性、促销性和交易性数据三大类。B.如何有效的采集客户数据。C.如何有效的消费客户数据。(2)CRM应用设计特点。A.可伸缩性。B.可移植性。2、CRM应用功能设计CRM系统至少需要包括一下几个比较基本的功能模块。(1)自动化的销售。面向销售人员和销售管理人员。(2)自动化的市场营销。面向市场营销人员。(广告、促销)(3)自动化的客户服务。客户服务主要包括了售前服务、现场服务和售后服务。4)CRM与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的对象:包括关系数据库、数据仓库、事物数据库以及一些新型的高级数据库。数据挖掘的任务:描述,分类和预测。数据挖掘的作用:可以辅助销售人员展开推销。可以增加客户在生命周期中的价值。1.3.4供应链管理(SCM)1、概述(Supplychainmanagement,SCM)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级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供应链的概念:描述的是企业间的采购、供应关系,这种观点仅仅局限于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忽略了与外部供应链成员的联系,其现代概念有如下三个要点:关于核心企业。关于战略伙伴关系。关于增值链。供应链的结构:专业知识整理分享CRM应用系统客户数据采集子系统模块电子邮件、电话、传真、邮件和WWW等营销、销售、服务和财务等部门及其员工、企业ERP等系统客户的合作伙伴客户企业内部社会大环境WORD格式可编辑供应链的特征:交叉性动态性存在核心企业复杂性面向用户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各种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的一套管理方法。其有下面的特征:以客户为中心集成化管理扩展性管理合作管理多层次管理。供应链的分类根据管理对象分为:企业供应链、产品供应链和基于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根据网状结构特点分为:A型供应链(航空、汽车、重工业)、T型供应链(常用)和V型供应链(多用于本地业务)。根据产品类别分为:功能型供应链(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可预测)和创新型供应链(生命周期短、需求不稳定、不可预测)。2、供应链管理的设计1)设计原则(1)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方法。(2)简洁性原则。(3)取长补短原则。(4)动态性原则。(5)合作性原则。(6)创新性原则。(7)战略性原则。2)设计步骤(1)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2)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3)供应链的优化方法。专业知识整理分享2级用户最终用户最底层供应商核心企业1级用户1级供应商2级供应商WORD格式可编辑3)供应链设计需要注意的要点(1)注意供应链的整体性。(2)注意供应链具有相关性。(3)注意供应链的结构性和有序性。(4)注意供应链的动态性。(5)注意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3、敏捷供应链支持供应链中跨企业的生产方式快速重组,支持供应链中跨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调整、重构和信息共享。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能够根据敏捷化要求方便的进行组织、管理的调整和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其核心的研究内容之一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重构。敏捷供应链系统的体系结构是以基本功能体为核心,辅助以各种工具,通过这些工具的应用方便的对系统进行配置,从而实现系统的快速动态可重构性、快速适应性和敏捷性。1.3.5商业智能定义: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为了将数据转化为知识,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n-LineAnalyticsProcess,OLAP)工具和数据挖掘技术。商业智能的关键是从组织中的各种数据系统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并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然后经过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formation)和装载(load),即ETL过程,合并到一个组织级的数据仓库里,在此基础上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OLAP工具等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将知识呈现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支持。BI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1)数据仓库(2)数据ETL(3)数据统计输出(报表)(4)分析功能BI的实现有三个层次:数据报表、多维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BI的软件工具集合(1)终端用户报告和查询工具(2)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和数据集市(DataMart)产品(3)数据挖掘(DataMining)软件(4)OLAP工具实施BI的步骤:(1)需求分析(2)数据仓库建模(3)数据抽取(4)建立商业只能分析报表(5)用户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6)系统的改进和完善1.3.6电子商务的类型及相关标准电子商务的类型:按照交易对象可以分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商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以及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G2B)4种。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电子商务的相关标注:(1)用户接口标准:主要包括用户界面、图像和对话设计原则。(2)基本功能标准:主要包括交易协议、支付方式、安全机制、签名与鉴别、记录的核查与保留等。(3)数据及客体(包括组织结构、商品等)的定义与编码,包括现有的信息技术标准、定义报文语义的技术、EDI本地化、注册机构、电子商务中所需的值域。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2.1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2.1.1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内容当前我国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1)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2)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4)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2.1.2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推进1、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资质是指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综合能力,包括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质量保证能力、技术装备、系统建设质量、人员构成与素质、经营业绩、资产状况等要素;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二、三、四级。2、推行项目经理制度3、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2.2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2.2.1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必要性:(1)不具备能力的单位搅乱系统集成市场(2)一些建设单位在选择项目承建单位和进行业务需求分析方面有误(3)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4)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制度资质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用户选择项目承建单位(2)有利于系统集成企业展示自身实力,参与市场竞争;按照等级条件,加强自身建设。(3)有利于规范信息系统集成市场(4)有利于保证信息系统工程质量2.2.2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1、管理原则: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根据认证和审批分离的原则,按照先由认证机构认证,再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批的工作程序进行。2、管理体系:资质管理包括资质评审和审批、年度监督、升级、降级、取消及其它内容。一二级资质的审批由信息产业部完成,三四级资质由省市信息产业建设单位管理部门审批。3、资质评定:先评审后审批。评审过程:(1)评审申请(2)评审申请的受理和资料审查(3)对所申请单位进行现场审查(4)出具评审报告审批过程:(1)审批申请(2)审批2.2.3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条件系统集成资质评定条件主要由综合条件、业绩、管理能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5个方面描述的。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综合条件:(1)注册资金数目(2)经济运行状况(3)企业信誉度业绩:企业三年内完成的系统集成项目额、项目规模、项目技术含量、项目的软件费用比例、项目的实施质量等。管理能力:(1)质量管理体系(2)客户服务管理技术实力:(1)业务领域(2)软件开发能力人才实力:主要从工程技术人员、本科以上人员比例、项目经理数目、培训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方面衡量。项目经理数量是最能体现企业对系统集成项目实施和管理能力的指标。2.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1、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意义(1)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以帮助业主单位更合理的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并合理、客观的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2)监理可以合理地协调业主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也是监理的一项主要工作。(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以有助于第三方的专业化服务功能。2、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相关概念、工作内容1)相关概念(1)信息系统工程:是指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信息网络系统: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处理、传输、交换和分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资源采集、存储、处理的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各类业务管理的应用系统。(2)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在政府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且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收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是指从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业务的单位。(4)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是指从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业务的人员。2)监理内容监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四控”、“三管”、“一协调”。四控:信息系统工程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变更控制。三管: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一协调:在信息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协调有关单位及工作人员间的工作关系。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事业的发展进程及现状了解即可,参考教程P67~69。4、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信息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承建单位是工程建设的实施方,因此承建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否有效运行是整个项目质量保障的关键;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投资方和用户方,应该建立较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工程监理单位是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协调方,既要按照总控的质量控制体系从事监理活动,还要对承建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和指导,使之能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三方协同的质量控制体系2.4ITIL与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2.4.1ITIL与IT服务管理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ITIL(ITinfrastructureLibrary,IT基础设施库)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发,现已成为IT服务管理在世界范围内事实上的标准。ITIL是有关IT服务管理流程的最佳实践,以流程为主线,进行了全面扩充,形成了最终的框架,这个框架现在成为了事实上的IT服务管理(ITServiceManagement,ITSM)知识框架体系。ITSM的核心思想是:IT组织,不管她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企业外部的,都是IT服务提供者,其主要工作就是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IT服务。ITSM适用于IT管理而不是企业的业务管理。ITSM面向的是IT管理,而ERP、CRM、SCM等管理方法面向的是业务管理。ITSM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客户和用户的IT需求。ITSM可以给实施它的企业、企业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多方面的价值,包括商业价值、财务价值、创新价值、和内部管理价值、员工利益。2.4.2信息系统审计概念: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决定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员目标,痛风石最经济的使用资源。信息系统审计的目的是评估并提供反馈、保证及建议。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3.1信息系统集成简述概念:系统集成是指将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包括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信息系统集成的特点;(1)信息系统集成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2)信息系统集成不只是设备的选择和供应,更重要的,它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过程,要面向用户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其核心是软件。(3)系统集成的最终交付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分立的产品。(4)系统集成包括技术、管理和商务等各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技术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管理和商务活动是系统集成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信息系统集成主要包括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设备系统集成:也可称为硬件系统集成,在大多数场合简称系统集成,或称弱电集成。可分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安防系统集成。应用系统集成:从系统的高度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应用系统模式并实现该系统模式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和运维方案,即为用户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3.2信息系统建设3.2.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4个阶段:立项、开发、运维、消亡。1、立项阶段:及其概念阶段或需求阶段,这一阶段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一是需求分析过程。2、开发阶段:分为(1)总体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系统验收阶段3、运维阶段:通过信息系统验收,正式移交给用户后,就进入运维阶段。维护可分为四种类型: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行维护。4、消亡阶段:系统不再适合运行下去,就进入到消亡阶段。3.2.2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常用的开发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1、结构化方法:按照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应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把整个系统的开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一步步的依次进行,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每个阶段又划分详细的工作步骤,顺序作业。优点是理论基础严密。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2、原型法:根据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不断的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要求。可分为抛弃型原型和进化型原型。3、面向对象方法(objectoriented.OO):其基本思想如下:(1)客观事物是由对象组成的,对象实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的结果。(2)对象是由属性和操作组成的,其属性反映了对象的数据信息特征,而操作则用来定义改变对象属性状态的各种才做方式。(3)对象之间的联系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实现,而消息传递的方式是通过消息传递模式和方法所定义的操作过程来完成的。(4)对象可以按其属性来归类,借助类的层次结构,子类可以通过集成机制来获得父类的特性。(5)对象具有封装的特性,一个对象就构成一个严格模块化的实体,在系统开发中可被共享和重复引用。面向对象开发的方法主要有分析、设计和实现三个阶段。3.3软件工程3.3.1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软件需求是一个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必须由被开发或被修改的软件展示的特性。所有软件需求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可验证性。需求分析的目的:(1)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2)发现软件的边界,以及软件与其环境如何交互。(3)详细描述系统需求,以导出软件需求。3.3.2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软件设计:是定义一个系统或组件的架构、组件、接口和其它特征的过程,并得到这个过程的结果。包含软件架构设计和软件详细设计。软件测试:是为评价和该进产品质量、识别产品的缺陷和问题而进行的活动。可以在概念上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软件维护:需要提供软件支持的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交付前完成的活动(运行计划和维护计划)和交付后完成的活动(软件修改、培训、帮助资料等)。包括四个类型: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3.3.3软件复用软件复用:是指利用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构造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费用。按抽象程度的高低,可以划分为代码的复用、分析的复用、测试信息的复用。3.3.4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价软件质量包括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三部分。软件质量管理过程包括:质量保证过程、验证过程、确认过程、评审过程、审计过程等。软件质量保证过程通过计划制订、实施和完成一组活动提供保证,这些活动保证项目生命周期中的软件产品和过程符合其规定的要求。验证与确认过程使用能够定位缺陷并便于以后改正的测试技术直接处理软件产品的质量问题。评审与审计的过程包括:管理评审、技术评审、检查、走查、审计等。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3.3.5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的管理活动有:软件配置管理过程的管理和计划、软件配置标识、软件配置控制、软件配置状态记录、软件配置审计、软件发布管理与交付。3.3.6软件开发环境软件开发环境包括以下工具:(1)软件需求工具(2)软件设计工具(3)软件构造工具(4)软件测试工具(5)软件维护工具(6)软件配置管理工具(7)软件工程管理工具(8)软件工程过程工具(9)软件质量工具3.3.7软件过程管理软件工程管理集成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启动和范围的定义(2)软件项目计划(3)软件项目的实施(4)评审和评价(5)关闭(6)软件工程度量3.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3.4.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有对象、类、抽象、封装、继承、多态、接口、消息、组件、模式和复用等。对象:由一组属性和对这组属性进行操作的一组服务构成。对象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对象的标识、对象状态和对象行为。类:是现实世界中的实体的形式化描述,类将该实体的数据和函数封装在一起。包含静态的属性和动态的行为。类和对象的关系:(1)每一个对象都是某一个类的实例。(2)每一个类在某一时刻都有零或更多的实例(3)类是静态的,它们的存在、语义和关系在程序执行前就已经定义好了,对象是动态的,他们在程序执行时是可以被创建和删除的。抽象:是通过特定的实例抽取共同特征以后形成概念的过程。他强调主要特征,忽略次要特征。封装:封装时将相关的概念组成一个单元,然后通过一个名称来引用他。继承:表示类之间的层次关系,这种关系使得某类对象可以继承另一类对象的特征和能力,继承可分为但继承和多继承。多态:多态性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使得在多个类中可以定义同一个操作或属性名,并在每个类中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接口:就是对操作规范的说明。消息:是对象间的交互手段。组件:组件是软件系统可以替换的、物理的组成部分,它封装了实现体(实现某个职能)。并提供了一组接口的实现方法。模式:是一条有三个部分组成的规则,他表示了一个特定环境、一个问题和一个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模式描述了一个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模式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简单和方便的去复用成功的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复用:是指将已有的软件及其有效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件和系统。组件技术是软件复用的关键。3.4.2可视化建模与统一建模语言UML定义:是一个通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它是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表示,用于对软件进行描述、可视化处理、构造和建立软件系统的文档。UML的特征:(1)不是一种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而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2)是一种建模语言规范说明,是面向对象分析设计的一种标准表示。(3)不是过程,也不是方法,但是允许任何一种过程和方法使用它。(4)简单并且可扩展,具有扩展和专有化机制,便于扩展,无需对核心概念进行修改。(5)为面向对象的设计和开发中涌现出的高级概念(如协作、框架、模式和组件)提供支持,强调在软件开发中,对架构、框架模式和组件的重用。(6)与最好的软件工程实践经验集成。UML由视图、图、模型元素和公用机制等几个部分组成。UML图:用例图:描述系统功能。类图: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对象图:描述系统在某个时刻的静态结构。序列图:按时间顺序描述系统元素之间的交互。协作图: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描述系统元素间的交互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状态图:描述了系统元素的状态和响应。活动图:描述了系统元素的活动。组件图:描述了实现系统的元素组织。部署图:描述了环境元素的配置,并把实现系统的元素映射到配置上。3.4.3RUPRUP使软件工程的过程。其6个基本最佳实践经验如下:(1)迭代式开发(2)需求管理(3)使用以组件为中心的软件架构(4)可视化软件建模(5)验证软件质量(6)控制软件变更3.4.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阶段将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问题域,建立基于对象、消息的业务模型,形成对客观世界和业务本身的正确认识。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由用例模型、类-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对象-行为模型组成。面向对象的分析的目的:(1)描述用户需要(2)建立创建软件设计的基础(3)定义软件完成后可被确认的一组需求。面向对象的分析步骤:(1)发现角色/参与者(2)发现用例(3)建立用例模型(4)进行领域分析(5)建立对象-关系模型(6)建立对象-行为模型(7)建立功能模型3.4.5面向对象系统设计面向对象系统设计阶段对分析阶段给出的问题域模型,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出软件基础架构(概要设计)和完整的类结构(详细设计),以实现业务功能。设计阶段主要包括用例设计、类设计和子系统设计。3.5软件架构3.5.1软件架构定义软件架构的基本原则:(1)软件架构是一个程序或系统的构件结构、构件间的关系以及控制构件设计演化的原则和方针。(2)一个系统的软件架构有一组构件、构件间的连接件的配置以及如何结合在一起的约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束限制的描述。构件:一个系统可标识的片段。连接件:构件间可标识的连接关系。约束:一个系统的构件和连接件所必须遵守的法则。(3)在计算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之外,设计并确定系统整体结构成立新的问题。结构问题包括总体组织结构和全局控制结构、通信、同步和数据访问协议、设计元素的功能分配、物理分布、设计元素的组成、可扩展性与性能、备选设计的选择等。(4)软件架构所关心的是软件构件及软件构件间的组织结构、约束和关系,是对系统的组成、系统结构及系统如何工作的较为宏观的描述。3.5.2典型架构1、管道/过滤器模式在管道/过滤器架构中,每个构件都有一组输入输出,构件读取输入的数据流,经过内部的处理后,产生输出数据流,该过程主要完成输入流的变换及增量计算。2、面向对象模式抽象数据类型概念对软件系统有着重要作用,面向对象模式建立在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的基础上,将数据的表示方法及其相应的操作封装在一个抽象数据类型或对象中。3、事件驱动模式事件驱动模式的基本原理是构件并不直接调用过程,而是触发一个或多个事件。4、分层模式分层模式采用层次优化的组织方式,每一层都是为上一层提供服务,并使用下一层提供的功能。5、知识库模式知识库模式采用两种不同的构件:中央数据结构构件说明当前状态,独立构件在中央数据存储上执行,中央数据构件与独立的外部构件间的相互作用是系统中的主要问题。两种控制策略:输入流触发进程的选择,则为传统知识库型的知识库模式;中央数据结构的当前状态触发进程执行的选择,则为基于黑板系统的知识库模式。6、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模式)是基于资源不对等,为实现共享而提出的。C/S模式将应用一分为二,服务器(后台)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前台)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C/S模式具有强大的数据操作和事务处理能力,模型思想简单,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为了解决C/S模式中客户端的问题,发展形成了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为了解决C/S模式中服务器的问题,发展形成了三层(多层)C/S模式,即多层应用架构。3.5.3软件架构设计方法软件架构设计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如下:(1)最大化复用:包括构件的复用和设计模式的复用等多个方面。(2)复杂问题简单化:是中间件或多层技术的根本目标。(3)灵活扩展性:具备灵活的扩展性使得用户可以在架构上进行二次开发或更具体的开发。3.5.4软件架构分析与评估(1)应尽量选择关系数据库。(2)用户界面选择使用HTML。(3)平衡灵活性和性能。(4)选择成熟的技术以规避风险。(5)聘请经验丰富的架构设计师,可以有效的保证项目的成功。3.5.5软件的中间件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定义:中间件是为了解决分布系统的异构问题而提出的,是位于硬件、操作系统等平台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作用: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可以帮助分布式应用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它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信。分类:(1)数据库访问中间件(2)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3)面向消息中间件(4)事务中间件(5)分布式对象中间件3.6典型应用集成技术3.6.1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传统数据库:以单一的数据资源即数据库为中心,进行事务处理、批处理、决策分析等各种数据处理工作,主要有操作性处理和分析性处理。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决策管理。3.6.2Webservice技术Web服务的典型技术:用于传递信息的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用于描述服务的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用于Web服务的注册的同意描述、发现及集成(UDDI)、用于数据交换的XML。3.6.3J2EE架构、.NET架构J2EE是由SUN公司主导、各厂商共同制订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工业标准。J2EE应用将开发工作分为两类:业务逻辑开发和表示逻辑开发,其余的系统资源则由应用服务器自动处理,不必为中间层的资源和运行管理进行编码。.NET是基于一组开放的互联网协议而推出的一系列的产品、技术和服务。J2EE和.NET都可以用来设计和开发企业级应用,J2EE平台实业界标准,.NET是微软自己的产品系列,而非业界标准。3.6.4工作流技术工作流(workflow)就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即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在计算机中以恰当的模型技术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3.6.5构件及其在系统集成项目中的重要性构件技术就是利用某种编程手段,将一些人们所关心的,但又不便于让最终用户去直接操作的细节进行了封装,同时对各种业务逻辑规则进行了实现,用于处理用户的内部操作细节。对我们而言,他就是实现了某些功能的、有输入输出的黑匣子。专业知识整理分享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应用程序3中间件(系统服务)操作系统/硬件平台1操作系统/硬件平台2WORD格式可编辑3.6.6常用构件标准1、com/dcom/com+(微软)2、CORBA(OMG)3、EJB(SUN)3.7计算机网络知识3.7.1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1、NETBEUI2、IPX/SPX3、TCP/IP3.7.2Internet技术及应用3.7.3网络分类网络分类标准有两种:分布范围和网络拓扑结构。按分布范围分:(1)局域网:以太网(Ethernet)、令牌网(TokenKing)、光纤分布式接口网络(FDDI)异步传输模式网(ATM)、无线局域网(WLAN)(2)城域网:SDH多业务平台、弹性分组环多业务平台、电信级多业务以太网平台(3)广域网(4)因特网按网络拓扑分(1)总线型拓扑(2)星型拓扑(3)环型拓扑(4)混合型拓扑3.7.4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工作主要包含4个方面:(1)网络设备的管理:路由器、交换机、网关及线路等。(2)服务器的管理:Web服务器、e-mail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代理(procy)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3)资源的管理:IP地址资源、域名资源和磁盘资源等。(4)用户的管理:添加和删除用户,授予访问权限等。网络管理的功能:(1)配置管理(2)故障管理(3)性能管理(4)安全管理(5)计费管理(6)桌面管理3.7.5网络服务器1、文件服务器2、数据库服务器3、Internet/intranet通用服务器4、应用服务器3.7.6网络交换技术网络交换技术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ATM技术。(还有IP电话技术、软交换技术)3.7.7网络存储技术网络存储模式:直接连接存储(DAS)、网络连接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3.7.8无线网络技术、光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范围广泛,包括从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话音和数据网络,到近距离无线连接的红外线和无线电频率技术。按距离可以分为:无线局域网(WLANs)、无线城域网(WMANs)、无线广域网WWANs)、无线个人网络(WPANs)。光网络技术是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网络。3.7.9网络接入技术网络接入(networkAccess)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工具将用户网络设备(PC机、机顶盒、移动电话)连接到网络上。网络接入方式:(1)拨号接入方式:调制解调器拨号、ISDN(2)专线接入方式:DDN专线、GPRS和3G技术(3)宽带网络接入技术:数字用户环路(DSL)、光纤入户、CableModem接入、以太网接入、管线接入,(FTTC、FTTB、FTTH)、无线网络接入。3.7.10综合布线、机房工程综合布线系统(PDS)是楼宇和园区范围内,在统一的传输介质上建立的可以连接电话、计算机、会议电视和监视电视等设备的结构化信息传输系统。遵循的标准是EIA/TIA568A。综合布线系统的分类:(1)建筑群子系统(1)设备间子系统(3)垂直干线子系统(4)管理子系统(5)水平子系统(6)工作区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范围:应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范围来定,主要有单栋建筑和建筑群体两种范围。机房工程的设计原则:(1)实用性和先进性(2)安全可靠性(3)灵活性和可扩展性(4)标准化(5)经济性/投资保护(6)可管理性3.7.11网络规划、设计及实施原则规划原则:(1)实用性原则(2)开放性原则(3)先进性原则设计及实施原则:(1)可靠性原则(2)安全性原则(3)高效性原则(4)可扩展性第四章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4.1什么是项目1、项目的定义:项目是为达到特定的目的、使用一定资源、在确定的时间内、为特定发起人而提供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做的一次性努力。(PMI)•一次性是指项目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明确的结束时间1.不一定历时短;2.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通常不是一次性的;3.市场机会稍纵即逝;4.项目团队临时性。•独特的产品、服务或结果•渐近明细需求获取、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资源约束2、项目的目标:开发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系统、服务或成果。项目目标遵循的原则:SMART原则。•S(Specificresults):即规定一个具体的目标•M(Measurable):即目标可以用数量、质量和影响等标准来衡量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A(accepted):即设定的目标应该被管理人员和员工双方接受(Attainable&Challengeable)•R(relevant):即设定的目标应该是与工作单位的需要和员工前程的发展相关的•T(time):即目标中包含一个合理的时间约束,预计届时可以出现相应的结果(Traceable)3、项目管理定义及其的知识范围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在一定的时间、成本、质量等要求下实现项目的成果性目标。核心知识领域包含整体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等。保障域包含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信息(文档)与配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等。伴随域包含变更管理和沟通管理等。过程域包含科研与立项、启动、计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其中监控过程可能发生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任一阶段。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4、项目管理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5、项目干系人定义:是指那些积极参与项目,或是其利益会受到项目执行的影响,或是其利益会受到项目结果影响的个人和组织。项目干系人和项目团队之间的关系如下:4.2项目组织1、组织结构的分类职能式矩阵式项目式弱矩阵平衡矩阵强矩阵项目经理的权限很少或没有有限小到中等中等到大很高甚至全权全职人员的比例几乎没有0~25%15%~60%50%~95%85%~100%项目经理任务兼职兼职全职全职全职项目经理常用头衔项目协调员项目协调员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专业知识整理分享项目团队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经理项目发起人项目干系人项目团队WORD格式可编辑项目管理行政人员兼职兼职兼职全职全职\uf071职能型\uf071项目型\uf071矩阵型\uf071复合型4.3项目生命周期1、项目生命周期的特征项目生命周期定义了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的项目阶段。项目阶段通常可以划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构建、系统运行。按管理活动出项的先后,将项目的生命周期分为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四个典型的阶段。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典型费用和人员投入水平专业知识整理分享一般项目生命期收尾阶段许多中间阶段启动阶段资源的投入时间WORD格式可编辑项目干系人和成本随时间对项目的影响2、项目阶段的特征项目生命周期的典型阶段3、项目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4.4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1)瀑布模型(2)V模型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3)原始化模型专业知识整理分享问题描述用户需求开发需求系统设计组件需求组件设计组件代码可执行组件可执行系统可用系统可用系统systemrequirementsdescription系统设计描述产品编程软件开发产品productsofsoftwareengineeringWORD格式可编辑(4)螺旋模型(5)迭代模型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4.5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五个管理过程组:启动过程组、计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控制过程组和收尾过程组。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管理过程中各过程组之间的关系图1、启动过程组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2、计划过程组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3、执行过程组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4、监控过程组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5、收尾过程组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项目中的管理过程组的相互作用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第五章立项管理5.1需求分析1、项目建议书核心内容(1)项目的必要性(2)项目的市场预测(3)产品方案或服务市场预测(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1)投资必要性(2)技术的可行性(3)财务的可行性(4)组织可行性(5)经济可行性(6)社会可行性(7)风险因素及对策5.2建设方的立项管理1、项目建议书的编写、申报和审批项目建议书模板1综述1.1预研项目提案1.2预研项目风险1.3建议2项目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背景2.2项目必要性2.3财经可行性3预研目标3.1预研目标、主要技术指标和参数3.2预研产品规格及性能4技术可行性4.1项目的基本内容4.2公司内可利用的相关技术资源4.3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4.4阶段评审、测试验收标准和方法4.5技术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5知识产权可行性5.1国内外技术及标准跟踪研究5.2专利技术情报的全面检索与充分利用5.3关键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策略6市场可行性7经济可行性8预研项目计划8.1项目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8.2项目所需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8.3项目总预算和分阶段预算8.4阶段划分、评审及测试验收8.5计划风险分析及防范措9其它2、项目的可行性研究1)可行性研究的步骤(1)确定项目规模和目标(2)研究正在运行的系统(3)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4)导出和评价各种方案(5)推荐可行性方案(6)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7)递交可行性研究报告2)初步可行性研究•市场和生产能力。进行市场需求分析预测,渠道与推销分析,初步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预测;依据市场销售量做出初步开发规划。•设备与材料投入分析,包括从需求、设计、开发、安装实施到运营的所有设备与材料的投入分析。•支撑软件开发的网络环境规划、硬件物理布局方案的选择。•项目设计包括项目总体规划、软件系统设计和设备计划、网络工程规划等。•项目进度安排。•项目投资与成本估算,包括投资估算、成本估算、筹集资金的渠道及初步筹集方案。3)详细可行性研究(1)详细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很多,如经济评价法、市场预测法、投资估算法和增量净效益法等。这里仅介绍投资估算法和增量净效益法。•投资估算法–指数估算法–因子估算法•增量净效益法(有无比较法)(2)详细可行性研究内容(1)概述:提出项目开发的背景、必要性和经济意义,研究项目工作的依据和范围,产品交付的形式、种类、数量。(2)需求确定:调查研究国内外客户的需求情况,对国内外的技术趋势进行分析,确定项目的规模、目标、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3)现有资源、设施情况分析:调查现有的资源(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数据、规章制度等种类与数量,以及这些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可能的更新情况)。(4)设计(初步)技术方案:确定项目的总体和详细目标、范围,总体的结构和组成,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产品的功能与性能。(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建议。(6)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计划。(7)项目组织、人力资源、技术培训计划:包括现有的人员规模、组织结构、人员层次、个人技术能力、人员技术培训计划等。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8)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效果评价)。(9)合作/协作方式。4)项目论证项目论证应该围绕着市场需求、开发技术、财务经济三个方面展开调查和分析,市场是前提、技术是手段、财务经济是核心。项目前评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论证是确定项目是否实施的依据。(2)项目论证是筹措资金、向银行贷款的依据。(3)项目论证是编制计划、设计、采购、施工以及机构设备、资源配置的依据。(4)项目论证是防范风险、提高项目效率的重要保证。项目论证的阶段划分研究阶段时间研究费用/总投资估算精确度投资机会研究1-3个月0.2%-1.0%±30%初步可行性研究4-6个月0.3%-1.5%±20%详细可行性研究3-6个月0.8%-3.0%±10%5)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由第三方(国家、银行或有关机构)根据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方法、参数和条例等,从项目(或企业)、国民经济、社会角度出发,对拟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生产条件、产品市场需求、工程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论证,进而判断其是否可行的一个评估过程。•项目评估是项目投资前期进行决策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为银行的贷款决策或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项目评估工作一般可按以下程序进行:(1)成立评估小组,进行分工,制定评估工作计划。评估工作计划一般应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评估进度。(2)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数据资料,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和分析。尽管大部分数据在可行性报告中已经提供,但评估单位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核准已有数据的可靠性,并收集补充必要的数据资料,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3)分析与评估。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按照项目评估内容和要求,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估。(4)编写评估报告。(5)讨论、修改报告。(6)专家论证会。(7)评估报告定稿。项目评估的内容:(1)项目与企业概况评估。(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评估。(3)项目建设规模评估。(4)资源、配件、燃料及公用设施条件评估。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5)硬件网络物理布局条件和方案评估。(6)技术和设备方案评估。(7)信息安全评估。(8)安装工程标准评估:采用的标准、规范是否先进、合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9)实施进度评估。(10)项目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计划评估。(11)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2)项目的财务效益评估。(13)国民经济效益评估。(l4)社会效益评估。(15)项目风险评估。6)项目招标(1)编制招标文件(2)指定招标评分标准(3)评标(4)选定项目承建方5.3承建方的项目管理5.3.1项目识别5.3.2项目论证1、承建方技术能力可行性分析2、承建方人力及其他资源配置能力可行性分析3、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4、项目分析分析5、对可能性的其它投标者的分析5.3.3投标1、组建投标小组2、编写投标文件3、参加投标活动4、投标注意要点5.4签订合同5.4.1谈判5.4.2合同的签订第六章项目的整体管理6.1项目整体管理各个过程的输入输出以及工具技术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6.2项目整体管理流程图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6.3项目章程项目章程的内容:•项目章程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直接列入或援引其他文件):–为满足顾客、赞助人及项目干系人需要、愿望与期望而提出的需求。–业务需求,高层项目说明或本项目对应的产品需求。–项目目的或项目立项的理由。–委派的项目经理与权限级别。–总体里程碑进度表。–项目干系人的影响。–职能组织及其参与。–组织、环境与外部假设。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组织、环境与外部制约因素。–说明项目合理性的经营指标,包括投资收益率。–总体预算。项目选择方法:\uf075收益测量方法—对比法、评分模型、收益分布,或经济模型\uf075有约束条件的最优化方法--数学模型、用线性的、非线性的、动态的、完整的及混合目标项目规则系统(决策模型)\uf0be常用工具:决策树、层次分析法等\uf0a7头脑风暴法\uf0a7德尔菲(delphi)方法6.4项目初步范围说明书项目范围说明书确定了项目的范围,即需要完成的诸种事项。制定项目初步范围说明书过程的对象和记载的事项是项目及其产品和服务的特征与边界,以及验收与范围控制的方法。项目初步范围说明书的内容:•项目和产品的目标•项目和服务的需求及特性•项目验收标准•项目边界•项目需求和可交付物•项目约束•项目假设•项目的初步组织•初始识别的风险•计划的里程碑•初始工作分解结构•量级成本估算•项目配置管理需求•被批准的需求6.5项目整体管理计划项目计划是一个用来协调所有其他计划,以指导项目执行和控制的文件。包括:项目整体介绍、组织描述、管理程序和技术程序、时间、预算、项目干系人分析、多目标优化等。项目计划制定利用其他计划编制过程(包括战略规划)的结果,建立一份连贯、一致的文档,以指导项目实施和控制。项目管理计划的内容: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项目整体介绍•项目名称•项目目标•发起人•项目经理、主要成员•项目可交付成果•重要资料清单•组织机构图项目的管理和方法•管理目标:优先因素、假设条件、限制条件•项目控制:如何对项目监控并处理变更•风险管理:风险识别、管理、控制•项目人员:类型和数量•技术过程:具体工具、方法以及信息的归档方法项目任务描述——参考项目范围计划•主要工作包•主要可交付成果•与工作相关的其它信息,比如用到的软、硬件,必须遵循的规范项目进度信息•进度概要:关键里程碑•进度细要:进度计划,项目活动的依赖关系•相关的其它信息:假设条件等预算信息•预算概要:整体估算•预算细要:总体成本计划的内容,较为详细的预算资料•相关的其它信息项目干系人分析多目标优化•项目目标与项目管理目标•成本、进度•质量、进度•进度与资源第七章项目的范围管理7.1项目范围管理各过程的输入、输出、工具技术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7.2项目范围管理的流程图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7.3项目范围管理计划的内容•根据项目初步范围说明书编制详细项目范围说明书的过程;•能够根据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制作工作分解结构,并确定如何维持与批准该工作分解结构的过程;•规定如何正式核实与验收项目已完成可交付成果的过程;•控制详细项目范围说明书变更请求处理方式的过程,该过程同整体变更控制过程有直接联系。7.4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目标•产品范围说明书•项目需求说明书•项目边界•项目可交付成果•产品验收准则•项目制约因素•项目假设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项目初步组织•初步确定的风险•进度里程碑•资金限制•成本估算•项目配置管理要求•项目技术规定说明书•批准要求7.5创建WBS\uf075把主要的项目可交付成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管理的单元,以达到如下目的:\uf0d8提高对成本、时间及资源估算的精确度。\uf0d8为绩效测量与控制定义一个基准。\uf0d8便于进行明确的职责分配。WBS的特点\uf075常用于建立或确认对项目范围达成共识\uf075通常以图表形式表示\uf075WBS中的每一项元素通常被赋予唯一的标识,形成编码系统\uf075WBS的最低一层元素一般被称为工作包\uf075WBS字典:一般包含工作包描述+其它计划信息:预算、工期、人员安排……创建WBS的原则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一个单位工作任务只能在WBS中出现一次•一个WBS项的工作内容是其下一级各项工作之和•每项工作由一个人负责•WBS必须与工作任务的实际执行过程相一致•项目组成员参与WBS的制定过程•每一个WBS项必须有准确描述•工作包的80小时原则•WBS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变更的需要创建WBS的方法)遵循指导方针DOD的项目范围说明中明确指出项目的WBS2)类比法选取相似项目的WBS作为参考,比如,美国麦克唐那飞机制造公司3)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方法4)利用工作分解结构模板(类比)1工作分解结构模板—WBStemplates•以前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orkbreakdownstructure,简称WBS)常常被用作新项目的模板:–相同或类似的项目生命周期–每个阶段有相同或类似的可移交项2分解专业知识整理分享确定项目的主要可交付成果确定每个可付成果的详细程度是否已经达到了足以编制出恰当的成本和历时估算确定可交付成果的组成元素核实分解的正确性YESNOWORD格式可编辑第一步:确定项目的主要可交付成果,包括项目管理。主要可交付成果总是依据项目的实际管理方式进行定义的,例如:1.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可能作为分解的第一层次,而项目可交付成果可能作为分解的第二层次。2.WBS各个分支中的组织原则可能会不同第二步:确定每个可付成果的详细程度是否已经达到了足以编制出恰当的成本和历时估算。–Yes!®第四步–No!®第三步第三步:识别可交付成果的组成元素–可以是服务或产品–在每个组成元素上重复步骤2第四步:对分解的正确性进行校验–下一层的元素是否对于完成上一层工作是必须的且足够的?•No®增减或重新定义–是否每一项元素都已被清楚且完整地定义?•No®对说明进行修改–是否对每一项元素都能进行成本和进度估算,并且将此项工作分配给某个组织单元(如:部门、团队、个人等),以使其承担完成该项工作的责任,以及实施足够的管理控制?•No®需要进行修改第八章项目进度管理8.1项目进度管理的各过程的输入、输出、工具技术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8.2项目进度管理流程图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8.3活动的定义1、定义:对工作分解结构(WBS)中规定的可交付成果或半成品的产生所必须进行的具体活动进行定义,并形成文档。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可交付成果活动需求分析说明书会晤用户研究现有系统明确用户需求撰写需求分析说明书需求评审8.4活动的排序1、前导图法1)用节点表示活动,用箭线表示活动之间的关系2)活动之间存在四种依存关系结束——开始;结束——结束开始——开始;开始——结束3)对活动增加了滞后、提前关系;4)没有虚活动5)大多数项目管理软件采用前导图法2、箭线图法•用箭线表示活动,用节点表示事件•只使用一种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FS•作图要求:每一个事件必须有唯一的事件号;每一个活动必须用唯一的紧前事件和唯一的紧后事件描述;紧前事件编号要小于紧后事件编号;•使用虚活动8.5活动资源估算\uf076资源的种类•劳动力(Labour)•设备(Equipment)•原材料(Material)•其他(Other):指不符合上述分类的资源,例如分包合同、租约等。\uf076资源平衡技术•可储备资源与不可储备资源•平衡资源•稀缺的资源资源平衡的基本过程\uf076建立网络,将资源分配给各项活动。\uf076首先按尽快原则安排活动——含有最迟原则或固定日期的活动除外。\uf076建立资源需求直方图。\uf076决定资源上限(可使用最大量),找出资源冲突,也就是说,指出何时需要量超过可使用量。微软Project软件和其他项目管理出版物将这种情况称作资源过度配置(ResourceOverallocation)。\uf076重新安排有松闲时间(浮动时间)的活动以减少资源冲突的数量。如果有可能,可在它们的松闲时间限度内重新安排这些活动,以避免更改项目的终止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日期。资源平衡的其他过程•增员或延长加班时间以增加资源。•延长项目工期,这将增强所有活动的浮动时间(Float),以增加重新进行进度安排的选择。•削减活动以减少资源需求。•改变网络的逻辑(例如,活动的顺序)。•限制项目范围。•将大项目细分。8.6活动历时估算1、活动工期估算根据生产能力信息计算:\uf06c活动所需要的资源量=活动工作量/单位资源生产能力\uf06c活动工期=活动所需要的资源量/(单位时间可得资源量)类比:与先前的项目类似–是其规模的150%,因此也要多花150%的时间(lesslearningcurve)\uf06c通常花3周时间准备一个合同\uf06c建设阶段大约花12个月参数估计\uf06c来自于对所需数量的了解和正常的生产能力水平\uf06c例如:–25公里长的公路–每公里大约要1个月–50,000线路–每月大约10,000条线–5架飞机-每月一架–2天编写一个存储过程\uf06c记住要设定时间三点估算\uf06c美国海军在1958年开发了计划评审技术PERT,北极星导弹系统项目\uf06cPERT方法对每个活动的工期有3种估计:1)乐观的;2)最可能的;3)悲观的;并假定活动工期服从贝塔分布;•每个活动的平均工期=(乐观的+4(最可能的)+悲观的)/6•每个活动工期的标准差(s)=(乐观的-悲观的)/6•每个活动工期的方差(s2)=((乐观的-悲观的)/6)28.7进度计划1、指定计划的原则•确定项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在不考虑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计算项目的工期,包括:1)网络的关键路径2)各个活动的自由浮动时间•计算资源需求计划\uf0a7在ADM(双代号)网络图中,最长的一条路径称作关键路径,关键路径就是项目的工期。计算练习题目(ADM)的关键路径!\uf0a7在PDM(单代号)网络图中,活动的自由浮动时间等于零的一条路径就是关键路径,关键路径长度等于项目的工期。–杜邦公司在1957年提出关键路径法CPM2、自由浮动(时差)定义–在没有延误任何随后活动的最早开始日期的情况下,一项活动可以被推迟的时间数量。3、总体浮动(时差)\uf06c定义–在没有延误项目最早结束日期的情况下,一项活动从最早开始日期被推迟的时间长度,称之为总体浮动时间。\uf06c总体浮动时间的计算:使用正推法计算最早开始日期(ES),最早结束日期(EF),使用逆推法计算最迟开始日期(LS),最迟结束日期(LF),总体浮动=LS–ES或LF-EF\uf06c正推法\uf06e从网络图左边开始,为每项任务制定最早开始和最早结束日期,进行到网络图结束(最右边)\uf06c最早开始日期(ES)\uf06e基于网络逻辑和进度约束条件,一项活动开始的可能的最早时间。\uf06c最早结束日期(EF)\uf06e活动可完成的可能的最早时间ES=MAX{EFi}+1EF=ES+DU-1\uf06c逆推法\uf06e以项目完成日期为开始日期,使用结束时间和逆向工作,计算最迟开始和最迟结束日期\uf06c最迟开始日期(LS)\uf06e在没有延误一项活动随后任务的情况下,可开始该任务的最迟时间。\uf06c最迟结束日期(LF)\uf06e在没有延误一项活动之后任务的情况下,任务可被完成的最迟时间LF=MIN{LSJ}-1LS=LF-DU+14、缩短工期的办法\uf06c在进度计划制订后,可能项目结束日期不满足要求,需要进一步缩短进度计划的项目工期。\uf06c可以采用赶工(Crashing,通过增加资源)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uf06c或快速跟进(Fasttracking,通过并行施工)等方法。赶工: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把资源用到关键活动上,以有效压缩项目工期!快速跟进:将一些一般顺序进行的任务改为并行实施,比如,软件项目设计完成之前开始写代码。并行施工经常导致返工,一般要增加风险。资源平衡:\uf06c根据资源计划的分析,可能出现:\uf06c资源需求超过可得资源限制数量\uf06c或者资源需求量变化比较大,资源管理困难。资源平衡方法:•通过调整任务的工期或者次序,使对资源的需求尽可能在直方图上表现的平缓并不超过资源限量。•一般地,通过调整非关键路径的活动实现。向关键路径上要进度,向非关键路径上要资源第九章项目成本管理9.1成本管理各过程的输入、输出、工具技术专业知识整理分享活动工期活动资源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WORD格式可编辑9.2成本管理流程图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9.3项目成本管理概述1、成本定义:是指项目活动或其它组成部分的货币价值或价格,包括为实施、完成或创造该活动或组成部分所需要资源的货币价值。•成本:为达到一个特定的目标而牺牲或放弃的资源•项目成本:指项目形成全过程所耗用的各种费用总和。2、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项目的费用管理绝对不单纯是项目实施建设的费用管理,而应考虑项目全寿命费用的控制和管理.•在项目决策阶段进行可行性分析就是进行全寿命费用的考虑。\uf0d8全寿命费用C=C1+C2\uf0d8C1:设计、生产项目产品的费用(制造成本)\uf0d8C2:项目产品的使用费用,包括维修、能源消耗等等。3、成本的类型\uf075可变成本:•随生产量或工作量而变。如物料、供应品、工资等。\uf075固定成本:•不随生产的变化而变化的非重复成本。如设置费、租赁费等。\uf06e直接成本:•直接可以归属于项目工作的成本。如差旅费、工资、项目使用的物料等。\uf06e间接成本:专业知识整理分享CC1C2方案QmQaC’CMCACminMWORD格式可编辑•一般管理费用科目或几个项目共同分担的成本。如税金、额外福利和保卫费用等。•沉没成本:•在过去已经花的钱,应该像永远不能收回的沉船一样考虑它。•机会成本:•如果选择另一个项目而放弃这一项目的收益所引发的成本。4、管理储备应急储备:未知的未知。管理储备:已知的未知。5、成本基准经批准的按时间安排的成本支出计划,并随时反映了经批准的项目成本变更(所增加或减少的资金数目),被用于度量和监督项目的实际执行成本。现金流、成本基准和出资额6、学习曲线理论学习曲线理论指出,当重复生产许多产品时,那些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数量的增多呈规律性递减。9.4项目成本估算成本估算的工具和技术估算技术优点缺点类比法(自上而下)简单、省时对新情况不可靠自下而上估算法精度高时间长、代价高参数模型法灵活、易计算机化需成熟的历史数据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1自上而下法(类比估算法)特点:上层根据其它类似项目经验,估计出项目整体成本和构成项目的子项目的成本,自上而下层层传递,直到最底层。优点:整体估算比较准确;避免过分重视一些任务而忽视另外一些任务。缺点:可能出现下层人员认为分到的估算不足以完成任务,却保持沉默。2自下而上法特点:基于WBS体系,自下而上各层根据资源需求估算成本,然后层层进行汇总,得到项目的整体成本。优点:在子任务级别上相当准确;项目成员清楚需要的资源量。缺点:难以保证所涉及到的任务都被考虑到。下层人员可能会过分估计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以备被“削减”。3参数模型法利用项目特性参数建立数学模型来估算项目成本。比如:•建筑面积:每平方米价格•生产能力:每单位生产能力价格•出版商:字数、开本、印数•软件:巴里.勃姆成本模型(COCOMO),以源代码行数和功能点数等参数估计。9.5成本预算1、项目成本预算的特征•与面向活动预算的不同•是一种约束,资源分配计划,并不能满足所有的利益需求,体现公司政策和战略导向。•也是一种控制机制,是一种比较标准。•零基预算说出项目的理由,决策和产出预算各个职能部门对某一项目的贡献来定预算•CEO,CFO,CTO,CIO2、项目成本预算的步骤\uf06c项目总预算分摊到各个工作包\uf06c工作包预算成本分摊到各个活动\uf06c确定各个活动预算的投入时间\uf06c制定项目累计预算成本曲线C——使用WBS——使用甘特图法方法同估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9.6项目成本控制1、挣值分析方法(1)计划值(PV):是到既定的时间点前计划完成活动或WBS组件工作的预算成本。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2)实际成本(AC):实在既定的时间段内实际完成工作发生的实际总成本。(3)挣值(EV):是在既定时间段内实际完工工作的预算成本。(4)完工预算(BAC)完成整个项目的预算成本。(5)成本偏差(CV):CV=EV-AC(6)进度偏差(SV):SV=EV-PV(7)完工估算(EAC):EAC=BAC/CPI(8)完工尚需估算(ETC):ETC=EAC-AC(9)成本绩效指标(CPI):CPI=EV/AC(10)进度绩效指标(SPI):SPI=EV/PV(11)完工绩效指标(TCPI):TCPI=(BAC-EV)/(BAC-AC)2、完工估算的预测方法在项目进展中,需要不断估算项目完成时的成本(EAC)。(1)EAC=AC+重估剩余工作成本(2)保守估计EAC=AC+(BAC-EV)(3)趋势估计EAC=AC+(BAC-EV)/CPI【BAC/CPI】(4)临界估计EAC=AC+(BAC-EV)/(CPISPI)3、挣值分析方法应用注意事项(1)应用挣值方法时,当整个项目的成本和进度没有出现偏差时,不等于没有问题。(由于是对整个项目使用了累积数据)。(2)各个工作包之间的数据可能存在相互抵消的问题,导致难于发现问题所在。(3)因此,建议将挣值分析用于所有大的、关键的工作包以及整个项目。(4)时刻抓住以下三种工作包:偏差大的、近期就要进行的、预算成本高的。(5)难点在于很难正确估算完工百分比。4、挣值法参数分析与对应措施表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序号图形三参数关系分析措施1AC>PV>EVSV<0,CV>0效率低速度较慢投入超前用工作效率高的人员更换一批工作效率低的人员2EV>PV>ACSV>0,CV>0效率高速度较快投入延后若偏离不大,维持现状3EV>AC>PVSV>0,CV>0效率较高速度快投入超前抽出部分人员,放慢速度4AC>EV>PVSV>0,CV<0效率较低速度较快投入超前抽出部分人员,增加少量骨干人员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5PV>AC>EVSV<0,CV<0效率较低速度慢投入延后增加高效人员投入第十章项目质量管理10.1项目质量管理各过程的输入、输出、工具技术10.2项目质量管理流程图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10.3质量管理基础1、质量的概念: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注2:“固有的”就是指存在于某事或某物中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3.1.2要求requirement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3.3.1)的惯例或一般习惯,即考虑其顾客(3.3.5)和其他相关(3.3.7)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ue004注2: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注3: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3.7.2)中阐明。\ue004注4: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3.5.1特性characteristic可区分的特征\ue004注1: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ue004注2:特性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ue004注3:有各种类别的特性,如:\ue004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特性);\ue004--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ue004--行为的(如:礼貌、诚实、正直);\ue004--时间的(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ue004--人体工效的(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ue004--功能的(如:飞机的最高速度)。2、质量管理的概念: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指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3、质量保证的概念: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质量保证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全都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4、质量控制的概念: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区别:•项目的质量保证从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程序、方法和资源等方面为项目质量保驾护航;项目质量保证是一种预防性、提高性和保障性的质量管理活动。•项目的质量控制是直接对项目质量进行把关的工作;项目质量控制是一种过程性、纠偏性和把关性的质量管理活动。5、质量管理的流程:(1)确立质量标准体系(2)对项目实施进行质量监控(3)将实际与标准对照(4)纠偏纠错6、国际质量标准1)ISO9000系列:ISO9000,ISO9001,ISO9004,ISO190112)ISO9000质量管理的8项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3)全面质量管理(TQM)定义:是一种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品质管理。它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永续经营的目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特征: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面方法的质量管理和全面结果的质量管理。7、六西格玛定义:意为“六倍标准差”,在质量上表示每百万坏品率(partspermillion,PPM)少于3.4;广义的六西格玛属于管理领域。六西格玛管理法的核心:是将所有的工作作为一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的质量的因素,找出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即采用DMAIC(确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改进方法对组织的关键流程进行改进,而DMAIC又由下列四个要素构成;最高管理承诺、有关各方参与、培训方案和测量体系。8、CMM/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的模型层次结构CMMI包括三个学科:软件工程、系统工程和硬件工程。CMMI模型将成熟度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包含相应的过程域。每个过程域中设定了通用目标和特殊目标,每个目标下由若干实践组成。这些实践是根据各个组织长期开发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逐渐总结、提炼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而成的,被认为是具有共性的最佳惯例。CMMI的成熟度等级CMMI的模型结构CMMI的目标:第一是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第二个是项目时间控制,第三是要用最低的成本。9、STJ11234/STJ11235我国建立的软件评估体系。10.4制定项目质量计划1、定义:制定项目质量计划是项目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项目质量目标。项目质量目标是指项目质量管理方追求的目专业知识整理分享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需求管理;项目策划;项目监督和控制;供方协定管理;测量和分析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配置管理需求开发;技术解决;产品集成;验证;确认;组织过程聚焦;组织过程定义+IPPD;组织培训;集成项目管理+IPPD;风险管理;决策分析和决定组织过程性能;定量项目管理组织革新和部署;原因分析和决定过程域1过程域1过程域1特殊目标通用目标特殊实践通用实践子实践典型工作产品子实践通用实践阐述WORD格式可编辑的。2、质量成本分析–定义: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构成: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缺陷成本。预防成本是指那些为保证产品符合需求条件,无产品缺陷而付出的成本。评估成本是指为使工作符合要求目标而进行检查和检验评估所付出的成本。缺陷成本是指交货前弥补产品故障和失效而发生在公司内的费用。包括内部和外部的缺陷成本。3、质量功能展开定义:质量功能展开(QFD)就是将项目的质量要求、客户意见转化成项目技术要求的专业方法。QFD矩阵主要用来确定项目的质量要求,形状看起来像房子,于是又称质量屋。10.5项目的质量保证1、产品、系统、服务的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在组织内部,质量保证向管理者提供。外部质量保证:在合同和其它情况下,质量保证向顾客或其他方提供信任。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关联的。只有质量要求全面反映用户的要求,质量保证才能提供足够的信任。2、管理过程的质量保证(1)指定质量标准(2)制定质量控制流程(3)提出质量保证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4)建立质量保证体系。10.6项目质量控制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1、含义:就是项目团队的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监督项目的具体实施结果,判断它们是否符合项目有关的质量标准,并确定消除产生不良结果原因的途径。2、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PDCA循环阶段步骤备注计划阶段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2、找出造成问题的原因3、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计划表本阶段要明确六个问题,简称5W1H:为何指定此计划?(WHY)计划的目的是什么?(what)何处执行此计划(where)何时执行此计划(when)何人执行此计划(who)如何执行此计划(how)执行阶段5、按措施计划执行检查阶段6、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处理阶段7、对检查结果做标准化处理8、不能做标准化处理的,转入下一轮循环3、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1)老七种工具排列图、因果图、调查表、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分层法主要以数理统计方法为主。用于过程控制。2)新七种工具亲和图、关联图、系统图、矩阵图、箭条图、PDCA法、矩阵数据分析法用于语言分析和逻辑思维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利于语言资料和情报的整理。重视计划,利于消除遗漏,利于协同工作。善于抓住关键,利于引导构思。第十一章项目人力资源管理11.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各过程的输入、输出、工具技术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11.2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图11.3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计划1、项目组织结构图(1)层次结构图职能型、项目型、矩阵型(2)责任分配矩阵(3)文本格式11.4项目团队的组建1、激励理论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的金字塔式构成。\uf06e激励来自没有满足的需求\uf06e无论何时,人们都是为了满足这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而奋斗。\uf06e低层次需求必须在高层次需求满足之前得到满足。\uf06e满足高层次需求的途径比满足低层次需求的途径更为广泛。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影响每个人。包括工作环境、薪金、工作关系、个人生活、安全等等。激励因素:是工作本身。包括责任、自我实现、晋升、专业发展和认可等。3)期望理论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在下例情况下能够受到激励并出大量成果:目标效价:人们相信他们的努力很可能会产生成功的结果。期望值:并且这些人相信他们会因为成功得到相应的回报。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2、X理论和Y理论X理论:主要体现了独裁型管理者对人性的基本判断。(人性本恶论)\uf06c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uf06c人生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uf06c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uf06c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uf06c人们天生反对改革。Y理论:与X理论完全相反。(人性本善论)\uf06c人们热爱工作,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uf06c下属能够自我确定目标,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uf06c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愿意主动承担责任。\uf06c大多数人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uf06c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智慧和潜能只是部分的得到了发挥。在项目管理中,要综合的运用X、Y理论。3、领导与管理项目经理不仅需要管理还需要领导。领导作为名词,指领导人或领导者;作为动词,指领导活动。有效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4、影响和能力影响人们如何工作和如何好好地工作的心理因素包括激励、影响、权力和效率。(1)激励:见上所述。(2)影响:权力、任务分配、预算支配、员工升职、薪金待遇、实施处罚、工作挑战、专门技术、友谊。(3)权力:合法的权力、强制力、专家权力、奖励权力、感召权力(4)效率:11.5项目团队的建设1、项目团队建设的5个阶段:(1)形成阶段(2)震荡阶段(3)规范阶段(4)发挥阶段(5)结束阶段2、项目团队绩效评估的内容和作用(1)技能的改进,从而使某个人更高效的完成所分配的任务。(2)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改进,从而提高团队能力,帮组团队更好的共同工作。(3)团队成员流动率降低(4)增加团队的凝聚力。这可以通过团队成员之间共享信息和经验以及相互帮组等方法来全面提高项目的绩效。11.6项目团队的管理1、冲突管理1)冲突来源:工作内容、资源分配、进度计划、成本、项目优先级、技术冲突、个人冲突2)冲突解决方法\uf0d8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方法\uf0d8妥协:双方各让一步,第二好方法。\uf0d8合作:集合多方的观点和意见,采取一个多数人接受的方法。\uf0d8求同存异:强调共性,弱化分歧。\uf0d8强制:利用权力解决问题,一方得利,一方失败。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uf0d8撤退:搁置冲突,一方撤退。第十二章项目沟通管理12.1项目沟通管理各过程的输入、输出、工具技术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12.2项目沟通管理的流程图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12.3项目沟通计划1、沟通概念沟通:就是信息的生成、传递、接受和理解检查的过程。沟通管理:项目沟通管理这一知识领域包括保证及时与恰当地生成、收集、传播、存储、检索和最终处置项目信息所需的过程。2、沟通模型3、沟通技能、技术\uf0d8沟通方式•书面和口头、听和说。•内部的(项目内)和外部的(与顾客、媒体、公众等)。•正式的(报告、摘要等)和非正式的(备忘录、专题谈话等)。•纵向的(组织上下)和横向的(与同级)。\uf0d8沟通的技巧\uf0a7传媒的选择\uf0a7写作风格——积极或被动的口吻、词汇选择\uf0a7表达技巧——体态语言、直观手段的设计\uf0a7会议管理技术——准备议程,处理时间冲突\uf0a7非语言沟通:身体语言(手势、眼神、空间和触摸)环境氛围、组织文化\uf0a7口头沟通:感情色彩应谨慎、主动、坦白明确时间、场所选择\uf0a7书面沟通:\uf0a7三种书面媒介:\uf0a7面向个人:信件、记录和报告等\uf0a7面向法律:合同、协议、政策、指示、方针、程序等\uf0a7面向组织:手册、表格等专业知识整理分享发送者编码者信息解码者接收者个性滤网理解力滤网理解力滤网个性滤网发送者的经验区域接收者的经验区域反馈干扰干扰WORD格式可编辑谈判•驱动:双方利益•谈判的结果:双赢!•谈判动力:需要和需要的满足•谈判三阶段:角色认知、非正式的共识和妥协正式的协定•谈判技能:忍耐、表达、倾听、发问、回答说服、让步12.4项目信息分发12.5项目绩效报告1、绩效报告的内容(1)项目的进展和调整情况(2)项目的完成情况(3)项目总投入和资金到位情况(4)项目资金实际支出情况(5)项目主要效益情况(6)财务制度执行情况(7)项目团队各职能团队的绩效(8)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9)预测---随着项目的进展,根据获得的工作绩效信息对以前的预测进行更新并重新签发(10)变更请求——对项目绩效进行分析后,通常需要对项目的某些地方进行变更,这些变更请求应按整体变更控制过程所描述的办法进行处理。(11)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12.6项目干系人管理1、项目干系人管理范围(1)客户(2)高层领导(3)项目团队第十三章项目合同管理13.1项目合同13.1.1合同的概念1、广义的合同概念广义的合同观点认为合同是指以确定各种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协议,即只要是当事人之间达成的确定权利义务的协议均为合同,不管它涉及哪个法律部门和何种法律关系。2、狭义合同概念狭义合同观点认为合同专指民法上的合同,“合同(契约)是当事人之间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3、信息系统工程合同信息系统工程合同是指信息系统工程策划、咨询、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有关的各类合同。13.1.2合同的法律特征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2、合同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3、合同是两个及其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4、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产生的民事法律行为13.2项目合同的分类13.2.1按信息系统范围划分的合同分类1、总承包合同2、单项项目承包合同3、分包合同13.2.2按项目付款方式划分的合同分类1、总价合同2、单价合同3、成本加酬合同13.3项目合同的签订13.3.1项目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内容就是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的各项合同条款。主要内容包括当事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项目费用及工程付款方式、项目变更约定和违约责任等。1、当事人各自的权利、义务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应的,即承建方的义务与建设单位的权利相对应,建设单位的义务和承建单位的权利想对应。见书P367表13-1.2、项目费用及工程付款方式(1)支付货款的条件(2)结算支付的方式(3)拒付货款。发包方有权部分或全部拒付货款。3、项目变更约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的义务。4、违约责任合同法规定了4种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1)继续履行(2)采取补救措施(3)赔偿损失(4)支付约定违约金或定金13.3.2项目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1、当事人的法律资格2、质量验收标准3、验收时间4、技术支持服务5、损害赔偿6、保密约定7、合同附件8、法律公证13.4项目合同的管理13.4.1合同管理及作用合同管理:是管理建设方和承建方的关系,保证承建方的实际工作满足合同要求的过程。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信息系统集成工作的合同管理:是指对工程的设计、实施、开发有关的各类合同,从合同条件的拟定、协商、签署,到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分析等环节进行组织管理的工作。合同管理的作用:(1)合同确定了信息系统实施和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合同双方在工程中各种经济活动的依据。(2)合同规定了双方的经济关系,包括实施过程中的经济责任、利益和权利。(3)合同是监理的基本依据,利用合同可以对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实施管理和控制。13.4.2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1、合同签订管理(1)签订合同的前期调查(2)合同谈判和合同签署2、合同履行管理(1)合同的执行(2)合同纠纷处理3、合同变更管理合同变更的处理由合同变更控制系统来完成。合同变更控制系统包括文书记录工作、跟踪系统、争端解决程序和授权变更所需的批准级别。合同变更控制系统的一般处理程序如下:(1)变更的提出(2)变更申请的审查(3)变更的批准(4)变更的实施4、合同档案管理合同档案的管理,亦即合同文件管理,是整个合同管理的基础。13.4.3合同的违约管理1、违约管理的范围(1)对建设单位违约的管理(2)对承建单位违约的管理(3)对其他类型违约的管理(不可抗力导致的违约)2、合同管理的输入(1)合同及合同管理计划(2)绩效报告(3)以批准的变更申请(4)工作绩效信息(5)选中的供方3、合同管理的工具和技术(1)买方主持的绩效审核(2)检验和审计(3)绩效报告(4)支付系统(5)索赔管理(6)自动的工具系统4、合同管理的输出(1)合同文件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2)请求的变更(3)组织过程资产(更新)(4)推荐的纠正措施13.5项目合同的索赔管理13.5.1索赔的概念和类型1、索赔概念索赔是在工程承包合同履行中,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而遭受损失时,向另一方提出赔偿要求的行为。2、索赔的类型(1)按索赔的目的分类: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2)按索赔的依据分类:合同规定的索赔和非合同规定的索赔。(3)按索赔的业务性质分类:工程索赔和商务索赔。(4)按索赔的处理方式分类:单项索赔和总索赔。13.5.2索赔构成条件和依据1、合同索赔构成条件:合同索赔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合同一方或双方存在违约行为和事实,并且由此造成了损失,责任应由对方承担。2、合同索赔依据:必须以合同为依据。(1)国家有关的法律如《合同法》、法规和地方法规。(2)国家、部门和地方有关信息系统工程的标准、规范和文件。(3)本项目实施合同文件,包括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及附件。(4)有关的凭证,包括来往文件、签证及更改同志、会议纪要,进度表、产品采购等。(5)其他相关文件,包括市场行情记录、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等。13.5.3索赔的处理1、索赔的程序在整个索赔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索赔的有理性、索赔依据的有效性、索赔计算的正确性。(1)提出索赔要求(2)报送索赔材料专业知识整理分享发出索赔通知书提交索赔报告及资料答复索赔认可提交最终索赔报告承建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WORD格式可编辑(3)监理工程师答复(4)监理工程师逾期答复后果(5)持续索赔(6)仲裁与诉讼2、索赔审核:由监理工程师依据合同,判断索赔条件是否成立。3、索赔事件处理的原则(1)索赔必须以合同为依据。(2)必须注意资料的积累。(3)及时、合理地处理索赔。(4)加强索赔的前瞻性。第十四章项目采购管理14.1项目采购管理各过程的输入、输出、工具技术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14.2项目采购管理的流程图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14.3项目采购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采购采购是从项目团队外部获得产品、服务或成果的完整的购买过程。IT项目采购的对象一般分为工程、产品/货物和服务三大类。采购必须满足技术和质量的要求,同时应该满足经济性或价格合理的要求。1)货物采购:属于有形(Physical)采购,是指购买项目建设所需的投入物,如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办公设备、建筑材料等,并包括与之相关的服务。还有大宗货物,如药品、种子、农药、化肥、教科书、计算机等专项合同采购,它们采用不同的标准合同文本,可归入上述采购种类之中。(2)工程项目采购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也是有形采购,是指通过招标或其他商定的方式选择工程承包单位,即选定合格的承包商承担项目工程施工任务。并包括与之相关的服务,如人员培训、维修等。(3)咨询服务采购咨询服务采购不同于一般的货物或工程项目采购,它属于无形采购。咨询服务采购包括聘请咨询公司或单个咨询专家。咨询服务的范围很广,大致可分以下4类:①项目投资前期准备工作的咨询服务,如做项目的预可研和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现场勘查、设计等业务;②工程设计和招标文件编制服务;③项目管理、施工监理等执行性服务;④技术援助和培训等服务。(4)IT项目的采购•单纯的IT咨询服务(A)•现成IT产品的提供和维护(B)•信息系统的设计、提供和安装(C)•复杂的系统工程或系统集成(D)2、采购的类型采购按采购方式可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uf06c招标采购包括公开竞争性招标、有限竞争性招标两种。(1)公开竞争性招标。公开竞争性招标是由招标单位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工具发布招标广告,凡对该招标项目感兴趣又符合投标条件的法人,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单位提交意向书,由招标单位进行资格审查,核准后购买招标文件,进行投标。(2)有限竞争性招标。有限竞争性招标,又称为邀请招标,或选择招标。有限竞争性招标是由招标单位根据自己积累的资料,或由权威的咨询机构提供的信息,选择一些合格的单位发出邀请,应邀请单位(必须有3家以上)在规定时间内向招标单位提交投标意向,购买投标文件进行投标。\uf06c非招标采购主要包括国际、国内询价采购(或称“货比三家”)、直接采购(直接签订合同)、自营工程等。(3)询价采购。即比价方式,一般习惯称作“货比三家”。它适用于项目采购时即可直接取得的现货采购,或价值较小,属于标准规格的产品采购。有时也适用于小型、简单的工程承包。询价采购是根据来自几家供应商(至少3家)所提供的报价,然后将各个报价进行比较的一种采购方式。这种方式无需正式的招标文件,具体做法同一般的对外采购区别不大,只不过是要向几个供应商询价进行比较,最后确定采购的厂家。(4)直接签订合同。在特定的采购环境下,不进行竞争而直接签订合同的采购方法。这主要适用于不能或不便进行竞争性招标、竞争性招标优势性不存在的情况下。(5)自营工程(自制)。这种方式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采购方式,而是由项目实施组织利用自己的人员和设备生产产品或承包建造工程。这可能是由于项目的一些特殊要求或是项目组织本着成本效益原则分析的结果所决定的。14.4项目采购计划1、采购计划编制是确定从项目组织外部采购哪些产品和服务能够最好地满足项目需求的过程,它必须在范围定义工作中完成。采购计划编制涉及的需要考虑的事项包括是否采购、怎样采购、采购什么、采购多少及何时采购。2、工作说明书•工作说明(SOW)是“对按照合同要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的叙述性说明”。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SOR(StatementofRequirements,即要求说明)是SOW的另一称谓。•工作范围:详细地描述所要完成的工作。详细说明所用的硬件和软件以及工作的确切性质。•工作地点:描述工作进行的具体地点。详细说明硬件和软件所在的地方,以及员工必须在哪儿工作。•执行期限:详细说明工作预计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工作时间、每周收费的工作时间、工作必须在哪儿完成、以及相关进度信息。•可交付成果时间表:列出具体的可交付成果,详细地描述它们,并详细说明它们何时能到位。•适用标准:详细说明与执行该项工作有关的任何特定公司或特定行业的标准。•验收标准:描述买方组织如何确定工作是否能被接受。•特殊要求:详细说明任何特殊的要求,比如硬件软件产品质量保证书、人员最低学历或工作经验、差旅费要求,等等。3、合同类型•固定总价合同:fixed-price/lump-sumcontracts–FFP/lump-sum:固定总价(FirmFixed-Price)–FPIF:固定总价加奖励费(Fixed-Price-Incentive-Fee)•成本补偿合同:cost-reimbursablecontracts–CPIF:成本加奖励费–CPFF:成本加固定费–CPPC:成本加成本百分比•工料合同(单价合同):TimeandMaterial(T&M)contracts–可能类似于成本补偿合同;–也可能是固定单价合同14.5编制询价计划1、常见的询价文件各种采购文档的通用名称是投标邀请书(InvitationforBid,IFB)、邀请提交建议书(RequestforProposal,RFP)、报价邀请书(RequestforQuotation,RFQ)、谈判邀请书(InvitationforNegotiation)和承包商初始反应文件(ContractorInitialResponse)。•IFB(投标邀请书):用于寻找常规项目最合适的价格。一般不需谈判,越低的报价越容易获胜。•RFQ(报价邀请书):用于低价值商品。•RFP(邀请提交建议书):用于复杂、非标准的高价值商品。接下来的工作包括进一步澄清与谈判。•1.RFP的目的•2.组织背景•3.基本要求•4.硬件与软件环境•5.RFP过程的具体描述•6.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进度信息•7.可能的附录•A当前系统概览•B系统要求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C规模与大小数据•D承包商答复RFP的要求内容•E合同样本••采购文档应该包括相关的工作说明(SOW)、期望的反应形式和要求的合同条款。它们应该足够严格,以确保来自供应商的反应具有可比性、一致性;同时应该足够灵活,以适当考虑来自卖方的关于更佳替代方案的建议。14.6询价见书14.7招标见书14.8供方选择1、加权系统:是对定性数据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以减少评定的人为因素对供方选择的不当影响。(1)对每一个评价项设定一个权重。(2)对潜在的每个卖方,针对每项评价项打分。(3)将各项权重和分数相乘。(4)将所有乘积求和得到该潜在卖方的总分。如有多个评定人,则将每个评定人的总分汇总后取其平均值即可。14.8合同及合同收尾1、合同收尾的内容:完成每一次项目采购,都需要合同收尾过程。它支持项目收尾或者阶段收尾过程,因为它核实本阶段或本项目所有工作和项目可交付物是否是可接受的。合同收尾过程也包括管理活动,如更新记录以及反映最终结果、存档信息以便将来使用。合同收尾的工具技术有采购审计和合同档案管理系统。2、采购审计从编制采购管理计划过程一直到合同收尾过程的整个采购过程中,采购审计都对采购的完整过程进行系统的审查。采购审计的目标是找出本次采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以供项目执行组织内的其他项目借鉴。第十五章信息(文档)和配置管理15.1信息系统项目相关信息(文档)及其管理15.1.1信息系统项目相关信息(文档)1、定义:是指某种数据媒体和其中所记录的数据。它具有永久性,并可以由人或机器阅读,通常仅用于描述人工可读的东西。在软件过程中,文档常常用来表示对活动、需求、过程或结果,进行描述、定义、规定、报告或认证的任何书面或图示的信息。2、分类(1)按重要性和质量要求方面分:非正式文档和正式文档(2)按项目周期分:开发文档、产品文档、管理文档(3)按项目周期细致划分: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数据要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模块开发卷宗、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开发进度月报、项目开发总结报告。15.1.2信息系统项目相关信息(文档)管理规则和方法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1、文档书写规范2、图表编号规则3、文档目录编写标准4、文档管理制度15.2配置管理15.2.1配置管理有关的概念1、配置项:为配置管理指定的,在配置管理过程中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对待。典型的配置项包括项目计划书、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可执行代码、测试用例、运行软件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等。2、配置库:是一组受控制的、辅助软件开发、使用和维护的软件及相关的文档(IEEE610.12-90),她在软件发布管理和交付活动中,起着器械性的作用。3、配置管理活动和流程主要包括制定配置管理计划、配置识别与建立基线、建立配置管理系统、版本管理、配置状态报告和配置审计。4、配置管理系统软件配置管理系统是软件工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确定软件配置管理细则和提供规范的软件配置项管理软件系统,加强软件研制过程的质量控制,增强软件研制过程的可控性,确保软件配置管理项(包括各种文档、数据和程序)的完备、清晰、一致和可追踪性,以及技术状态的可控制性。5、基线一组拥有唯一标识号的需求、设计、源代码文卷以及相应的可执行代码、构造文卷和用户文档构成一条基线。15.2.2制订配置管理计划1、配置管理计划编制工作的主要步骤为给定项目制订软件配置管理过程计划时,应该与组织的上下文、可应用的约束、普遍接受的指南、项目的本质保持一致。覆盖的主要活动包括软件配置标识、软件配置控制、软件配置状态报告、软件配置审计、软件发布管理与交付。2、配置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配置管理软硬件资源、配置项计划、基线计划、交付计划、备份计划、配置审计和评审、变更管理等。15.2.3配置识别与建立基线1、配置识别的基本步骤(1)识别需要受控的软件配置项(2)给每个产品和他的组件及相关服人文档分配唯一的标识(3)定义每个配置项的重要特性以及识别其所有者(4)识别组件、数据及产品获取点准则(5)建立和控制基线(6)维护文档和组件的修订于产品版本之间的关系2、配置识别的原则基本原则是:基线配置项向软件开发人员开放读取权限;非基线配置项向PM、CCB(变更管理委员会)及相关人员开放。3、建立基线的目的及其在项目实施中的应用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建立基线的目的:为了在不严重阻碍合理变化的情况下来控制变化,软件配置管理引入了“基线’这一概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配置项的基线都要纳入配置控制,对这些基线的更新只能采用正式的变更管理过程。这确保了基线的变更只反映已批准的组件部分的变更。15.2.4建立配置管理系统1、建立配置管理系统的基本步骤(1)组件配置管理方案构造小组(2)对目标机构进行了解、评估(3)配置管理工具及其提供商评估(4)制订实施计划(5)定义配置管理流程(6)实验项目的实施(7)全面实施2、配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1)配置库的类型\uf06c动态库(开发库、程序员库、工作库)\uf06c静态库(软件仓库)\uf06c受控库(主库)\uf06c备份库2)配置库建库模式\uf06c按配置项的类型分类建库:适用于通用的软件开发组织。\uf06c按任务建库:适用于专业软件的研发组织。3)用于建立配置库的工具:VSS、CVS15.2.5版本管理1、配置项状态变迁规则配置项的状态可分为“草稿’、“正式”、和“修改”三种。配置项刚建立时,其状态为“草稿”。配置项通过评审后,其状态变为“正式”。此后若更改配置项,则其状态变为“修改”。当配置项修改完毕并重新通过评审时,其状态又变为“正式”。2、配置项版本号标识(1)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0.YZ,YZ的数字范围是01-99。(2)处于“正式”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X.Y,X为主版本号,取值范围为1-9,Y为次版本号,取值范围为0-9.(3)处于修改“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X.YZ。配置项正在修改时,一般只增专业知识整理分享草稿正式修改再次通过评审通过评审变更控制修改WORD格式可编辑大Z值,X,Y值保持不变。当配置项修改完毕,状态成为“正式”时,将Z值为0,增加X,Y值。3、配置项版本控制15.2.6变更控制1、变更申请2、变更评估3、变更实施4、变更确认与验证5、变更的发布15.2.7配置状态报告1、配置状态报告的内容配置状态报告就是根据配置项操作的记录来向管理者报告软件开发活动的进展情况。内容包括:(1)产品描述记录(2)每个受控软件组件的状态(3)每个构建版发布的内容和状态(4)每个基线的内容(5)配置验证记录(6)变更状态记录(7)所有位置的所有配置项的安装状态2、状态说明配置状态报告应着重反映当前基线配置项的状态,以作为对开发进度报告的参照。15.2.8配置审计1、配置设计的作用配置审计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变更控制的补充手段,来确保某一变更需要已被切实实现。2、实施配置审计的方法(1)功能配置审计(2)物理配置审计第十六章变更管理16.1项目变更的基本概念16.1.1项目变更的含义1、项目变更定义项目变更是指在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项目环境或者其它原因而对项目产品的功能、性能、架构、技术指标、集成方法、项目的范围基准、进度基准和成本基准等方面做出的改变。2、项目变更的含义从资源增值的视角看,变更的实质,是在项目过程中,按一定的流程,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而更新方案、调整资源和配置方式或将储备资源运用于项目中,以满足客户等相关干系人的需求。16.1.2项目变更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大变更、重要变更和一般变更。2、按迫切性分:紧急变更和非紧急变更3、按变更所发生的领域和阶段分:进度变更、成本变更、质量变更、设计变更、实施变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更和工作(产品)范围变更。4、按变更所发生的空间分:内部环境变更和外部环境变更。5、按变更的内容分:产品(工作)范围变更、环境变更、设计变更、实施变更和技术标准变更。16.1.3项目变更产生的原因1、产品范围(成果)定义的过失或者疏忽2、项目范围(工作)定义的过失或者疏忽3、增值变更4、应对风险的紧急计划或回避计划5、项目执行过程与项目基准要求不一致带来的被动调整6、外部事件16.2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1、基准管理2、建立变更控制流程3、明确组织分工4、完整体现变更的影响5、妥善保存变更产生的相关文档,确保其完整、及时、准确、清晰、适当的时候可以引入配置管理工具。(RationalClearCase、VisualSourceSafe和ConcurrentVersionSystem)16.3变更管理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16.3.1组织机构1、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configurationControlBoard,CCB)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configurationControlBoard,CCB),或相关职能的类似组织,是项目的所有者权益代表,负责裁定接受那些变更。CCB是有项目所涉及的多方人员共同组成,通常包括用户和实施方的决策人员。CCB是决策机构,不是作业机构。2、项目经理作用:响应变更提出者的要求,评估变更对项目的影响及应对方案,将要求由技术要求转化为资源要求,公授权人决策;并根据评审结果实施即调整项目基准,确保项目基准反映项目实施情况。16.3.2工作程序1、提出与接受变更申请2、对变更的初审3、变更方案论证4、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审查5、发出变更通知并开始实施6、变更实施控制7、变更效果的评估8、判断发生变更后的项目是否已经纳入正常轨道16.4项目变更管理的工作内容16.4.1严格控制项目变更申请的提交16.4.2变更控制1、进度变更的控制(1)判断项目进度的当前状态(2)对造成项目进度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3)查明进度是否已经改变(4)在实际变更出现时对其进行管理2、对成本变更的控制(1)对造成成本基准变更的因素时间影响(2)确保变更请求获得同意(3)当变更发生时,管理这些实际的变更(4)保证潜在的费用超支不超过授权的项目阶段资金和总体资金(5)监督费用绩效,找出与成本基准的偏差(6)准确记录所有与成本基准的偏差(7)防止错误的、不恰当的或未批准的变更被纳入成本或资源使用报告中(8)就审定的变更,通知相关干系人(9)采取措施,将预期的费用超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3、对合同变更的控制合同变更控制系统规定合同修改的过程,包括文书工作、跟踪系统、争议解决程序以及批准变更所需的审批层次。应与整体变更控制相结合。16.4.3变更管理和其它项目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1、变更管理与整体管理变更管理师项目整体管理的一部分,属于项目整体变更控制的范畴。2、变更管理与配置管理如果把项目整体的交付物视作项目的配置项,配置管理可视为对项目完整性管理的一套系统,当用于项目基准调整时,变更管理可视为其一部分。亦可视变更管理与配置管理为相关联的两套机制,变更管理由项目交付或基准配置调整时,由配置管理系统调用;变更管理最终应将对项目的调整结果反馈给配置管理系统,以确保项目执行与对项目账目相一致。第十七章信息系统安全管理17.1信息安全管理17.1.1信息安全含义及目标1、信息安全定义国际上公认的信息安全定义:保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另外也包括其他属性,入:真实性、可核查性、不可抵赖性和可靠性。2、信息安全的属性及目标(1)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被泄露给未授权的个人、实体和过程或不被其使用的特性。(2)完整性。是指“保护资产的正确和完整的特性。(3)可用性。是指“需要时,授权实体可以访问和使用的特性。(4)其它属性。真实性:一般是指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能对伪造来源的信息予以鉴别。可核查性:是指系统实体的行为可以被独一无二的追溯到该实体的特性,这个特性就是要求实体对其行为负责。不可抵赖性:是指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防止用户否认其行为。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和给定的条件下,无故障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17.1.2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1、信息安全方针与策略2、组织信息安全3、资产管理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4、人力资源安全5、物理和环境安全6、通信和操作安全7、访问控制8、信息系统的获取、开发和保持9、信息安全时间管理10、业务持续性管理11、符合性17.2信息系统安全17.2.1信息系统安全概念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的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处理的系统或者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及其所存储、传输和处理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表征,一般包括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以保障信息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17.2.2信息系统安全属性1、保密性:是应用系统的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2、完整性:是应用系统的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装、乱序、重放和插入等破坏和丢失的特性。3、可用性:即信息服务在需要时,允许授权用户或实体使用的特性,或者是网络部分受损或需要降级使用时,仍能为授权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4、不可抵赖性:在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的真实同一性。17.2.3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1、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概念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是对一个组织机构中信息系统的生存周期全过程实施符合安全等级责任要求的管理。2、管理体系(1)配备安全管理人员(2)建立安全职能部门(3)成立安全领导小组(4)主要负责人出任领导(5)建立信息安全保密管理部门3、技术体系从安全角度看,组成嘻嘻系统各个部分的硬件和软件都应有相应的安全功能,确保在其所管辖范围内的信息安全和提供确定的服务。(1)确保硬件系统安全的物理安全(2)确保数据网上传输、交换安全的网络安全(3)确保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的系统安全(4)确保应用软件安全运行的应用系统安全(5)为保证其安全功能达到应有的安全性而必须采取的管理措施17.3物理安全管理物理安全管理包括安全区域的管理、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对环境威胁的防范以及电磁辐射的管理等。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17.3.1计算机机房与设施安全1、计算机机房(1)机房场地选择(2)机房空调、降温(3)机房防水与防潮(4)机房接地与防雷击2、电源(1)分开供电(2)紧急供电(3)备用供电(4)稳压供电(5)电源保护(6)不间断供电(7)电源噪声防护(8)突然事件防护3、计算机设备(1)设备的防盗防毁(2)设备的安全可用4、通信线路(1)确保线路畅通(2)发现线路截获(3)及时发现线路截获(4)防止线路截获17.3.2技术控制1、检测监视系统2、人员进出机房和操作权限范围控制17.3.3环境与人身安全1、防火2、防漏水和水灾3、防静电4、防自然灾害5、防物理安全威胁17.3.4电磁兼容1、计算机设备防泄漏2、计算机设备的电磁辐射标准和电磁兼容标准17.4人员安全管理17.4.1安全组织1、目的:在于通过建立管理框架,以启动和控制组织范围内的信息安全的实施。2、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职能(1)安全管理的领导职能(2)保密监督的管理职能3、信息安全只能部门的只能(1)基本的安全管理职能(2)集中的安全管理职能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17.4.2岗位安全考核和培训1、统一管理要求2、兼职和轮岗要求3、权限分散要求4、多人共管要求5、全面控制要求17.4.3离岗人员安全管理1、基本要求2、调离后的保密要求3、离岗的审计要求4、关键部位人员的离岗要求17.5应用系统安全管理17.5.1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的实施1、建立应用系统的安全需求管理2、严格应用系统的安全检查与验收3、加强应用系统的操作安全控制4、规范变更管理5、防止信息泄露6、严格控制访问7、信息备份8、应用系统的使用监视17.5.2应用系统运行中的安全管理1、组织管理层在系统运行安全管理中的职责:资源分配、标准和程序、应用系统的过程监控。2、系统运行安全的审查目标(1)保证应用系统运行交接过程均有详尽的安排(2)精心计划以保证运行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使用(3)对运行日程的变更进行授权(4)监控系统运行以确保其符合标准(5)监控环境和设施的安全,为设备的正常运行保持适当的条件(6)检查操作员日志以识别预定的和实际的活动之间的差异。(7)监控系统性能和资源情况,以实现计算机资源的最佳使用(8)预测设备或应用系统的容量,以保证当前作业流量的最大化为未来需求指定战略计划。3、系统运行安全与保密的层次构成(1)系统级安全(2)资源访问安全(3)功能性安全(4)数据域安全4、系统运行安全检查与记录(1)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检查(2)应用系统的日志检查(3)应用系统的可用性检查(4)应用系统能力检查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5)应用系统的安全操作检查(6)应用系统的维护检查(7)应用系统的配置检查(8)恶意代码的检查5、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1)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组织(2)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3)系统运行的安全监督(4)系统运行的安全教育第十八章项目风险管理18.1项目风险管理各过程输入、输出、工具技术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18.2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图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18.3风险管理基本概念1、风险定义•Webster’sDictionary:风险是遭受损失、伤害、破坏的可能性。•风险是不利的情况(或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不期望发生事件的客观不确定性)。•风险是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差异越大则风险越大。•PMI定义:指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或情况,一旦发生,会对项目目标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2、风险的特点1.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必然发生的事情不是风险。2.风险是不期望发生的事情。3.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4.风险是相对的,尽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却依赖于决策目标。5.风险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行动方案和未来环境状态。3、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包括项目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分析、应对和监控的过程。其中多数过程在整个项目期间都需要更新。–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增加积极事件的概率和影响,降低项目消极事件的概率和影响。4、风险管理的含义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的报告,风险管理有三个涵义:1.风险管理是系统识别和评估风险因素的形式化过程。2.风险管理是识别和控制能够引起不希望的变化的潜在领域和事件的形式、系统的方法。3.在项目中,风险管理是在项目期间识别、分析风险因素,采取必要对策的决策科学和决策艺术的结合。18.4风险管理计划1、风险管理计划模板1.引言(1)本文的范围和目的(2)概述a.目标b.需要优先考虑规避的风险(3)组织a.领导人员b.责任c.任务(4)风险规避策略的内容说明a.进度安排b.主要里程碑和审查行动c.审查2.风险分析(1)风险识别a.风险情况调查、风险来源等;b.风险分类(2)风险估计a.风险发生概率的估计b.风险后果的估计c.估计准则d.估计误差的可能来源(3)风险评价a.风险评价使用的方法b.评价方法的假设前提和局限性c.风险评价使用的评价基准d.风险评价结果3.风险管理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提出的建议(2)可用于规避风险的建议方案(3)规避风险的建议方案(4)风险监督的程序4.附录(1)项目风险形势估计(2)削减风险的计划18.5风险识别1、风险识别过程图2、风险识别方法(1)德尔菲技术(2)头脑风暴法(3)SWOT分析法(4)检查表(5)图解法:因果图、流程图、影响图18.6定性风险分析1、定性风险分析的方法(1)风险概率与影响评估(2)概率和影响矩阵(3)风险分类(4)风险急迫性评估18.7定量风险分析1、定量风险分析方法(1)期望货币值(2)计算分析因子(3)计划评审技术(4)蒙特卡洛分析专业知识整理分享确认不确定性的存在建立初步清单确定风险事件并推测其结果进行风险分类制定风险预测图建立风险目录摘要WORD格式可编辑18.8风险应对计划1、对消极风险或威胁的应对策略(1)规避(2)转移(3)减轻2、接收3、对积极风险或机会的应对策略(1)开拓(2)分享(3)提高18.9风险监控1、风险监控的目的和主要工作内容(1)目标:风险监控的基本目的是以某种方式驾驭风险,保证项目可靠、高效地完成项目目标。(2)内容\uf06c执行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管理流程\uf06c采取应急措施\uf06c采取权变措施第十九章项目收尾管理19.1项目收尾的内容19.1.1项目验收项目的正式验收包括验收项目产品、文档及已经完成的交付成果。系统集成项目验收工作的步骤:(1)系统测试(2)系统的试运行(3)系统的文档验收(4)项目的最终验收报告19.1.2项目总结1、项目总结会的内容(1)项目的绩效:包括项目的完成情况、具体的项目计划完成率、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等。(2)技术绩效(3)成本绩效(4)进度计划绩效(5)项目的沟通(6)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7)意见和建议19.1.3项目评估和审计1、项目评估(1)盈利要求(2)客户满意度要求(3)后续项目指标要求(4)内部满意度2、项目审计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19.2对信息系统的后续工作的支持19.2.1软件项目的后续工作(1)软件bug的修改(2)软件升级(3)后续技术支持19.2.2系统集成项目的后续工作(1)信息系统日常维护工作(2)硬件产品更新(3)信息系统的新需求19.3项目团队人员转移第二十章知识产权管理20.1知识产权概念及知识产权管理定义: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权利。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及商业秘密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地理标志权。20.2知识产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1)著作权法(2)专利权法(3)商标权法(4)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其他法律20.3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20.3.1著作权及邻接权知识产权的范围:是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及其三者的衍生或组合产生的权利。1、著作权的主体:(1)著作权人和作者(2)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3)合作作品的著作权人(4)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5)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2、著作权的内容: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其中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享有的与其作品有关的以人格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包括如下内容:(1)发表权(2)署名权(3)修改权(4)保护作品完整权3、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及其传播的形式。它具有的法律特征如下:(1)独创性(2)可复制性4、邻接权:是与著作权相关的、类似的权利,通常是指表演者、录音制作者、广播电视组织在传播作品的活动方面因劳动和投资而享有的权利,即作品传播的权利。20.3.2专利权1、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有权提出专利申请并取得专利权的人,包括以下几种人:(1)发明人或设计人(2)发明人的单位(3)合法受让人(4)外国人2、专利权的内容(1)专利权人的权利:独占实施权、转让权、实施许可权。(2)专利权人的义务:缴纳专利年费。(3)专利权的期限:20年。使用新型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3、专利权的保护(1)专利侵权行为: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2)诉前临时措施和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诉前临时措施,是指在诉讼开始前,为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侵权行为所采取的行动措施。专利权人对自己提供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20.3.3商标权1、商标的概念:是指能够将不同的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区别开来,并可被视觉所感知的标记。2、商标权的内容:(1)使用权(2)禁止权(3)许可权(4)转让权(5)商标的续展注册3、商标权的保护(1)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2)销售侵犯商标权的商品。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此类标识。4)未经商标主持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5)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并足以造成误认的。6)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和隐匿等便利条件的。(2)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主要体现在商标注册程序中的保护和商标使用中的保护两方面。20.4知识产权保护1、国民待遇原则2、最惠国待遇原则3、透明度原则4、独立保护原则5、自动保护原则6、优先权原则20.5知识产权管理要项1、权利客体是一种无形资产2、权利具有地域性3、权利具有时间性第二十一章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21.1法和法律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社会规范。法律通常规定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其它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或行为准则。21.2标准和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T,国家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代号为GB/Z,国军标代号为GJB。标准的级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21.3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法律、技术标准和规范法律法规:合同法、招投标法、著作权法、政府采购法。1、基础标准:(1)软件工程术语GB/T11457-1995(2)信息处理GB1526-1989(3)信息处理系统GB/T14085-19932、开发标准:(1)信息技术GB/T8566-2001(2)软件支持环境GB/T15853-1995(3)软件维护指南GB/T14079-19933、文档标准:(1)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B/T16680-1996(2)计算机软件产品开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发文件编制指南GB/T8567-1988(3)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9385-19884、管理标准:(1)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12505-1990(2)信息技术GB/T16260-2002(3)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12504-1990(4)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4394-1993第二十二章职业道德规范22.1基本概念道德:是指人们依靠社会舆论、各种形式的教育、内心新年和风俗习惯等力量来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以及人们之间以善恶标准进行相互评价的意识行为活动。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预祝:各位考生考试成功!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 编号:1700815620
  • 分类:标准规范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97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5316648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标准规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