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述职汇报 > 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

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格式为 doc ,大小 1759915 KB ,页数为 163页

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的管理,规范新闻传播秩序,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劳动合同法》、《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是指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等新闻采编人员及提供技术支持等辅助活动的其他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采访、参加会议、听取传达、阅读文件等职务活动中,获取的各类信息、素材以及所采制的新闻作品,其中包含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未公开披露的信息等。第三条新闻单位要坚持依法依规、趋利避害、善管善用、可管可控的原则,加强职务行为信息管理,确保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使用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第四条新闻单位应健全保密制度,对新闻从业人员在职务行为中接触的国家秘密信息,应明确知悉范围和保密期限,健全国家秘密载体的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制度,禁止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禁止在任何媒体以任何形式传递国家秘密,禁止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新闻从业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并签订保密承诺书。第五条新闻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与新闻从业人员就职务行为信息中的商业秘密、未公开披露的信息、职务作品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签订职务行为信息保密协议,建立职务行为信息统一管理制度。保密协议须分类明确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的权利归属、使用规范、离岗离职后的义务和违约责任。新闻从业人员不得违反保密协议的约定,向其他境内外媒体、网站提供职务行为信息,或者担任境外媒体的“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特约撰稿人”或专栏作者等。第六条新闻从业人员不得利用职务行为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第七条新闻从业人员以职务身份开设博客、微博、微信等,须经所在新闻单位批准备案,所在单位负有日常监管职责。新闻从业人员不得违反保密协议的约定,通过博客、微博、微信公众账号或个人账号等任何渠道,以及论坛、讲座等任何场所,透露、发布职务行为信息。第八条新闻从业人员离岗离职要交回所有涉密材料、文件,在法律规定或协议约定的保密期限内履行保密义务。1第九条新闻单位须将签署保密承诺书和职务行为信息保密协议,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劳动聘用和职务任用的必要条件,未签订的不得聘用和任用。第十条新闻采编人员申领、换领新闻记者证,须按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规定提交有关申报材料,申报材料中未包含保密承诺书和职务行为信息保密协议的,不予核发新闻记者证。第十一条新闻单位应在参加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时,向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报告新闻从业人员保密承诺书和保密协议签订、执行情况。第十二条新闻从业人员违反保密承诺和保密协议、擅自使用职务行为信息的,新闻单位应依照合同追究违约责任,视情节作出行政处理或纪律处分,并追究其民事责任。第十三条新闻单位的主管主办单位应督促所属新闻单位健全保密承诺和保密协议制度,履行管理责任;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应加强本行政区域内新闻单位职务行为信息管理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第十四条新闻从业人员擅自发布职务行为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依法吊销新闻记者证,列入不良从业行为记录,做出禁业或限业处理。第十五条新闻单位对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混乱,造成失密泄密、敲诈勒索、侵权等严重问题的,由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等依法查处,责令整改,对拒不改正或整改不到位的不予通过年度核验,情节严重的撤销许可证,并依法追究新闻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第十六条新闻从业人员违反规定使用职务行为信息造成失密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业(3)勘察设计业1.1.4建筑产品的分类(1)按产品的对象划分2(2)按产品的生产过程划分(3)按建设项目的组成划分: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这是难点内容,通过讲授.突破这一难点●教学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举例建设项目的组成划分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或思考题:1.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2)主讲教师职称系、部建筑工程3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第一章概述授课班级及时间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2月27日年月日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具有划分工程建设项目的能力和弄清工程项目建设的程序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建筑产品及其施工的特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分类素质目标:激发学生对本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为本课程学习打下基础。4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0分钟)2、建筑产品的特点(15分钟)3、建筑产品施工的特点(15分钟)4、项目及特点(8分钟)5、工程建设项目(10分钟)6、工程项目建设程序(7分钟)7、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10分钟)8、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筑产品及其生产的特点难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分类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新课导入: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出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建筑产品的特点5建筑产品的固定性、施工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建筑产品的复杂性、建筑产品的庞体性、建筑产品的长期性、建筑产品的敞开性。2.建筑产品施工的特点建筑施工的单件性、建筑施工的流动性、建筑施工的长期性、建筑施工的复杂性。3.项目及特点4.工程建设项目的概念5.工程建设项目的分类5.1按投资用途不同划分5.2按建设性质不同划分5.3按资金来源不同划分5.4按规模不同划分5.5按建设程度不同划分6.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教学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或思考题:61.完成课本后面习题●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职业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3)主讲教师职称助工系、部建筑工程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第一章概论授课班级及时间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3月5日年月日7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掌握编制工程概预算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工程计价的特点,掌握工程概预算与各阶段的关系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了解工程概预算与各阶段的关系的能力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0分钟)2、工程计价的特点(30分)3、建筑工程概预算的内容(20分)4、编制概预算的可行性(5分钟)5、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10分钟)6、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程概预算与各阶段的关系难点:工程概预算与各阶段的关系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新课导入:8复习旧课引出新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建筑工程计价的特点1.1工程计价的单件性1.2工程计价的大额性1.3工程计价的多次性1.4工程计价的层次性1.5工程计价的动态性1.6工程计价的复杂性2.建设工程概预算的内容工程概预算与各阶段的关系3.编制概预算的可行性●教学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或思考题:9课后练习题●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10职业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4)主讲教师职称助工系、部建筑工程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概预算本教案授课学时4本次课标题第一章概论授课班级及时间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3月6日年月日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掌握不同阶段造价文件的差异知识目标:了解建筑工程概预算的分类、建筑工程概预算的作用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编制建筑工程概预算的能力11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0分钟)2、建筑工程概预算的分类(15分钟)3、设计概算的作用((7分)4、施工图预算的作用(8分)5、设计概算与施工图预算的主要区别(10分)6、建设工程概预算文件(10分钟)8、举例和师生互动:(10分钟)9、课堂小结(10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筑工程概预算分类难点:不同阶段造价文件的差异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新课导入:复习旧课程引出新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设计概算的分类2、工程预算分类3、设计概算的作用124、施工图预算的作用5、设计概算与施工图预算的主要区别5.1编制阶段和编制单位不同5.2审批和作用不同5.3采用的定额不同5.4项目划分粗细程度不同5.5取费标准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不同5.6控制的额限不同6、建设工程概预算文件●教学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练习题●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13法;探究法)职业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5)主讲教师职称助工系、部建筑工程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工程定额授课班级及时间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3月12日年月日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掌握工程定额的编制方法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工程定额的基本概念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工程定额制定的方法14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5分钟)2、工程定额的产生与发展(5分)3、工程定额的水平(5分)4、工程定额的地位和作用(5分)5、工程定额的种类(20分)6、工程定额的特性(5分)7、工程定额的编制方法(5分)8、举例和师生互动:(15分钟)9、课堂小结(10分钟)10、布置课后思考题:(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程定额的种类难点:工程定额的种类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新课导入:复习旧课程引出新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工程定额的基本概念152.工程定额的产生与发展3.工程定额的水平:平均先进水平、社会平均水平4.工程定额的种类4.1按定额反映的生产要素消耗内容分类:劳动消耗定额、机械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4.2按定额的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指标、工期定额4.3按投资费用性质分类:建筑工程定额、安装工程定额、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工器具定额、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4.4按主编单位和管理权限分类:全国统一定额、行业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企业定额、补充定额4.5按专业性质分类:全国通用定额、行业通用定额、专业专用定额5、工程定额的特性6、工程定额的制定方法●教学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或思考题:16课后练习题●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职业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6)主讲教师职称助工系、部建筑工程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第二章建筑安装工程定额授课班级及时间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3月13日年月日17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掌握预算定额编制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施工定额与预算定额的关系、各消耗量指标的确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5分钟)2、概算定额及概算指标(5分钟)3、预算定额概述(5分钟)4、预算定额的作用(5分钟)5、预算定额与施工定额的关系(10分钟)6、预算定额的编制(25分)7、举例和师生互动:(10分钟)8、课堂小结(10分钟)9、布置课后思考题:(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预算定额中各消耗量指标的确定难点:预算定额的编制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18●新课导入:导论,介绍本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概算定额2.概算指标3.预算定额概述3.1预算定额的概念3.2预算定额的分类3.3预算定额的作用3.4预算定额与施工定额的关系4.预算定额的编制4.1编制原则、依据、步骤、方法4.2各消耗量指标确定4.2.1人工工日消耗量确定4.2.2材料消耗量确定4.2.3机械台班消耗量确定●教学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19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练习题●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职业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7)主讲教师职称助工系、部建筑工程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第二章建筑安装工程定额授课班级及时间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3月19日年月日20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掌握预算定额的应用能力知识目标:了解预算定额手册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0分钟)2、预算定额手册的内容(10分)3、预算定额手册的定额编号(5分)4、预算定额手册的应用(30分)5、举例和师生互动:(10分钟)6、课堂小结(10分钟)7、布置课后思考题:(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预算定额手册的应用难点:预算定额手册的应用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新课导入:21导论,介绍本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预算定额手册的内容2.预算定额手册的定额编号3.预算定额手册的应用3.1预算定额的直接套用3.2预算定额的换算3.2.1砂浆的换算3.2.2砼的换算3.2.3木制门窗的换算3.2.4钢筋铁件总用量的调整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练习题22●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职业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8)主讲教师职称助工系、部建筑工程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第二章建筑安装工程定额授课班级及时间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3月20日年月日23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掌握劳动定额应用的计算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及应用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0分钟)2、施工定额的概述(10分)3、施工定额的编制(10分)4、劳动定额(30分)5、举例和师生互动:(10分钟)6、课堂小结(5分钟)7、布置课后思考题:(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劳动定额的编制难点: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工作时间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新课导入:24导论,介绍本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劳动定额的概述2.劳动定额的编制3.劳动定额的概念4.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时间定额、产量定额5、劳动定额的工作时间5.1定额时间5.1.1有效工作时间5.1.2休息时间5.1.3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5.2非定额时间5.2.1多余或偶然的工作时间5.2.2停工时间5.2.3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时间损失6、工作时间的确定方法7、劳动定额的应用25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讨论值得称赞的建筑体型有哪些2、课堂小结:建筑体型的影响●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练习题:影响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有哪些?●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职业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9)主讲教师职称助工系、部建筑工程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第二章建筑安装工程定额授课班级及时间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3月26日年月日26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掌握材料消耗量、机械台班定额消耗量的确定知识目标:了解材料消耗定额、施工机械台班定额、工期定额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0分钟)2、材料消耗定额(25分钟)3、施工机械台班定额(20分钟)4、工期定额(10分钟)5、举例和师生互动:(10分钟)6、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材料消耗定额、施工机械台班定额难点:材料消耗定额和施工机械台班定额消耗量的确定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新课导入:导论,介绍本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27●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材料消耗定额的概念2.材料消耗定额的作用3.建筑材料的分类4.材料消耗量定额的编制方法5.施工机械台班定额的概念6.机械台班定额的作用7.机械台班定额的作用8.机械台班定额的表现形式9.机械台班定额消耗量的确定9.1确定正常的施工条件9.2确定机械一小时纯工作正常生产率9.3确定施工机械的正常利用系数9.4计算施工机械产量定额10.工期定额●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讨论建筑美的鉴赏2、课堂小结:建筑美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28●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练习题●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职业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10)主讲教师职称助工系、部建筑工程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第三章工程概预算定额基价的确定授课班级及时间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3月27日年月日29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掌握工程概预算定额基价的确定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人工单价、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单价的确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0分钟)2、人工单价(15分钟)3、材料预算价格(20分钟)4、机械台班单价(20分)5、举例和师生互动:(10分钟)6、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单价的确定难点: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单价的确定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新课导入:30导论,介绍本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日工资标准的组成: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生产工人辅助工资、劳动保护费、职工福利费2.日工资标准的确定: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生产工人辅助工资、劳动保护费、职工福利费3、影响日工资单价的因素4、材料预算价格的组成:材料原价、材料运杂费、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检验试验费5、材料预算价格的确定:材料原价、材料运杂费、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检验试验费6、影响材料预算价格的因素7、机械台班单价的构成与分类:折旧费、大修理费、经常修理费、安拆费及场外运费、机械人工费、材料动力费、其他费用8、机械台班单价的确定:折旧费、大修理费、经常修理费、安拆费及场外运费、机械人工费、材料动力费、台班养路费及车船使用税319、机械台班单价的影响因素●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练习题●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职业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11)主讲教师职称助工系、部建筑工程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第四章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授课班级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4月9日32及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掌握直接工程费的计算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0分钟)2、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15分)3、直接工程费(20分)4、措施费(20分)5、举例和师生互动:(10分钟)6、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接费的组成难点:直接费的组成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33●新课导入:导论,介绍本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直接工程费1.1人工费1.2材料费1.3施工机械使用费2.技术措施费包括的内容2.1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2.2施工排水、降水费2.3地上、地下设施、建筑物的临时保护设施费2.4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2.5各专业工程的技术措施费3.组织措施费包括的内容3.1安全文明施工费3.2夜间施工费3.3二次搬运费343.4冬雨季施工增加费3.5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3.6工程定位复测、工程点交、场地清理等费用●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练习●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职业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12)主讲教师职称助工系、部建筑工程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第四章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35授课班级及时间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4月10日年月日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掌握间接费、利润、税金的计算方法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间接费、利润、税金的确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0分钟)2、间接费(20分)3、计划利润(15分)4、税金(20分)5、举例和师生互动:(10分钟)6、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的确定难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的确定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36●新课导入:导论,介绍本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规费1.1工程排污费1.2社会保障费1.3住房公积金1.4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1.5规费费率的计算公式1.5.1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1.5.2以人工费和机械费合计为计算基础1.5.3以人工费为计算基础2、企业管理费2.1企业管理费费率计算公式:2.1.1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2.1.2以人工费和机械费合计为计算基础2.1.3以人工费为计算基础373、计划利润4、税金: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练习●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职业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13)主讲教师职称助工系、部建筑工程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第四章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38授课班级及时间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4月16日年月日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掌握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计算实例的应用能力知识目标:了解费用定额的相关规定及计算规则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0分钟)2、费用定额的相关规定及计算规则(30分)3、分包工程管理费(10分)4、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计算实例(15分)6、举例和师生互动:(10分钟)7、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费用定额的计算程序难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计算实例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39●新课导入:导论,介绍本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费用定额在各专业工程中的适用范围2.各专业工程的计费基础3.对费用定额的相关说明4.费率标准的确定5.费用定额的计算程序6.分包工程管理费7.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计算实例●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练习●说明:40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职业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14)主讲教师职称助工系、部建筑工程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第五章建筑面积计算授课班级及时间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4月17日年月日41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掌握建筑面积计算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0分钟)2、建筑面积概述(10分)3、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5分)4、应建筑面积的范围(40分)5、举例和师生互动:(10分钟)6、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难点: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新课导入:42导论,介绍本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建筑面积的含义及作用2.建筑面积的术语说明3.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4.应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5.●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练习●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43职业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15)主讲教师职称助工系、部建筑工程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第五章建筑面积计算授课班级及时间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4月23日年月日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掌握建筑面积计算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44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0分钟)2、不应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15分钟)3、建筑面积计算示例(40分钟)4、举例和师生互动:(10分钟)5、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筑面积计算示例难点:建筑面积计算示例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新课导入:导论,介绍本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不应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2.建筑面积计算实例3.●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45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练习●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职业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16)46主讲教师职称助工系、部建筑工程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第六章统筹法在工程预算中的应用授课班级及时间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4月24日年月日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掌握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能力知识目标:掌握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要点及技巧与方法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0分钟)2、统筹法概述(10分钟)3、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要点及技巧(20分钟)4、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方法(25分)5、举例和师生互动:(10分钟)6、课堂小结(5分钟)47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要点及技巧难点: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方法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新课导入:导论,介绍本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统筹法概述2.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要点及技巧2.1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基本要点2.1.1统筹程序,合理安排2.1.2利用基数,连续计算2.1.3一次算出,多次使用2.1.4结合实际,灵活动机2.2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技巧3、分项工程量计算一般顺序484、统筹法原理的含义5、应用统筹法原理要点●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2、课堂小结:总结本次所学课程●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练习●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职业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17)主讲教师职称助工系、部建筑工程49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第七章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授课班级及时间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4月30日年月日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掌握工程量清单编制和计价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概述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0分钟)2、工程量清单计价概述(15分钟)3、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0分钟)4、工程量清单及其计价格式(20分钟)5、举例和师生互动:(10分钟)6、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难点:工程量清单及其计价格式50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新课导入:导论,介绍本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工程量清单计价概述1.1工程量清单1.2工程量清单计价1.3工程量清单的作用1.4计价规范的主要内容2、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原理2.2工程量清单报价特征3、工程量清单及其计价格式3.1工程量清单编制原则3.2工程量清单格式513.3工程量清单计价格式●小结与拓展:1、举例和课堂练习及师生互动2、课堂小结:总结本次所学课程●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练习●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职业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顺序号:(18)主讲教师职称助工系、部建筑工程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教案授课学时252本次课标题第七章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授课班级及时间12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年5月7日年月日教学目标(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能力目标:掌握工程量的的计算能力和工程价款结算和支付的能力知识目标: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实施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教学主要内容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0分钟)2、工程量的计量(15分钟)3、工程价款的确定和调整(15分钟)4、工程价款结算与支付(15分钟)5、工程价款的结算争议处理(5分钟)6、工程量清单样式(5分)7、举例和师生互动:(10分钟)8、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程价款的确定和调整难点:工程价款结算与支付53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法●新课导入:导论,介绍本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工程量的计量适用专业:全院总学时数:48学分:3编制/修订日期:一、课题的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对高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它的内容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授课时间为24学时,上机实验24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一些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能顺利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二、知识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3.掌握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4.能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5.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6.掌握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547.了解中文PowerPoint电子文稿演示系统的基本操作。8.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网络的基本操作。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次内容课内学时分配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4第二章WINDOWSXP操作系统6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10第四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310第五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10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4第七章常用工具软件4合计48四、课程内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和计算机组成等内容,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实践中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二、讲授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软硬件、主要部件的性能参数;2.进位制及数制间的转换方法;3.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三、重点、难点1.计算机的基本软硬件、主要部件的性能参数;2.进位制及数制间的转换方法;55四、教学建议在机房授课,理论结合实践操作,加强印象。第二章WINDOWSXP操作系统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主要介绍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各种基本操作、系统的设置和维护以及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实用工具,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实践中了解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二、讲授内容1.初识WINDOWSXP操作系统的桌面和文件管理;2.系统设置和维护;3.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实用工具。三、重点、难点1.初识WINDOWSXP操作系统的桌面和文件管理;2.系统设置和维护;四、教学建议在机房授课,理论结合实践操作,加强印象。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主要介绍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的基础知识,包括文档的录入、编辑、排版、表格处理等常用功能的使用,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实践中熟练掌握WORD2003的各项功能。二、讲授内容1.WORD2003入门;2.制作通知;3.插入表格;4.制作简历表格;5.设计电子板报;6.编排论文;7.批量制作《学生成绩单》;三、重点、难点1.制作简历表格;562.设计电子板报;3.编排论文;4.批量制作《学生成绩单》;四、教学建议在机房授课,理论结合实践操作,加强印象。第四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3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主要介绍EXCEL2003的基本操作,包括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等操作,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实践中了解EXCEL2003的基础知识。二、讲授内容1.EXCEL2003入门;2.EXCEL2003的基本操作;3.格式化输出“学生信息表”;4.学生成绩管理报表;5.销售状况统计表;三、重点、难点1.格式化输出“学生信息表”;2.学生成绩管理报表;3.销售状况统计表;四、教学建议在机房授课,理论结合实践操作,加强印象。第五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主要介绍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的设计、制作、展示工具,如何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以及视频剪辑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实践中了解POWERPOINT2003的基础知识。二、讲授内容1.认识POWERPOINT2003的窗口和简单的操作;2.制作会议简报;3.交互式相册。三、重点、难点571.认识POWERPOINT2003的窗口和简单的操作;2.制作会议简报;四、教学建议在机房授课,理论结合实践操作,加强印象。一、PLC发展历史1.PLC发展的几个阶段:初创阶段、扩展阶段、实现通信功能、开放阶段2.我国PLC的发展3.PLC发展的特征:功能的发展、适应控制要求、适应适应工业环境的要求二、PLC的定义、分类、特点1.定义:专门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进行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2.分类:按硬件结构分按应用规模分3.特点:编程简单、性价比高、抗干扰能力强三、PLC的功能和应用开关逻辑和顺序控制、模拟控制、定时控制、数据处理、通信联网四、PLC与其它工业控制系统的比较1.PLC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比较2.PLC与DCS的比较五、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1.基本结构:主机系统、输入/输出扩展环节、外部设备2.工作原理:输入采样阶段,程序执行阶段和输出刷新阶段。六、PLC的发展趋势●教学小结与拓展:1、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2、PLC的功能和应用3、PLC与其它工业控制系统的比较●布置作业或思考题:58简述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2)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本次课标题PLC技术概述授课班级及时间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以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7-200系列小型可编程序控制器为例,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系统组成,了解PLC扫描周期及工作方式,了解I/O扩展。教学主要内容一、S7-200PLC系统基本构成二.主机结构三.扫描周期及工作方式四.输入输出扩展59教学重点、难点1、S7-200PLC系统组成2、工作方式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60●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S7-200PLC系统基本构成SIMATICS7-200系统由硬件和工业软件两大部分构成,如图3.1所示。图3.1S7-200PLC系统组成系统基本构成:1.硬件(1)基本单元(2)扩展单元(3)特殊功能模块(4)相关设备2.工业软件工业软件是为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这些设备而开发的与之相配套的程序、文档及其规则的总和,它主要由标准工具、工程工具、运行软件和人机接口等几大类构成。二.主机结构1.各CPU介绍及I/O系统(1)主机外形SIMATICS7-200系统CPU22X系列PLC主机(CPU模块)的外形如图3.2所示:图3.2S7-200主机外形61(2)基本结构特点1、输出信号类型2、电源输出3、基本I/O4、存储安全5、高速反应6、模拟电位器7、实时时钟8、输入输出可扩展性4种CPU各有晶体管输出和8继电器输出两种类型,具有不同电源电压和控制电压。各类型的型号如表3.1所示。表3.1CPU型号SIMATICS7-200系统CPU22X系列PLC主机及I/O特性如表3.2所示。表3.2主机及I/O特性2.存储系统(1)存储系统62¸öÈ˼ÆËã»ú´æ´¢Æ÷¿¨用户程序CPU×é̬V´æ´¢Æ÷M´æ´¢Æ÷用户程序CPU×é̬V´æ´¢Æ÷M´æ´¢Æ÷定时器和计数器当前值CPURAMEPROM图3.3存储系统表3.3存储容量(2)存储器及使用上装和下装用户程序定义存储器保持范围用程序永久保存数据存储器卡的使用(3)存储安全1)主机CPU模块内部配备的EEPROM,上装程序时,可自动装入并永久保存用户程序、数据和CPU的组态数据。2)用户可以用程序将存储在RAM中的数据备份到EEPROM存储器。3)主机CPU提供一个超级电容器,可使RAM中的程序和数据在断电后保持几天之久。4)CPU提供一个可选的电池卡,可在断电后超级电容器中的电量完全耗尽时,继续为内部RAM存储器供电,以延长数据所存的时间。5)可选的存储器卡可使用户像使用计算机磁盘一样来方便地备份和装载程序和数据。三.扫描周期及工作方式1.扫描周期(1)输入处理(2)执行程序(3)处理通信请求(4)执行CPU自诊断测试(5)写数字输出63一个扫描周期读输入执行程序处理通信请求写输出执行CPU自诊断图3.4CPU的扫描周期2.工作方式(1)STOP方式(2)RUN方式3.改变CPU工作方式的方法1)用PLC上的方式开关来手动切换,方式开关有3个挡位。2)用STEP7-Micro/Win32编程软件,应首先把主机的方式开关置于TERM或RUN位置,然后在此软件平台用鼠标单击STOP和RUN方式按钮即可。3)在用户程序中用指令由RUN方式转换到STOP方式,前提是程序逻辑允许中断程序的执行。四.输入输出扩展1.设备连接(a)面板安装(b)标准导轨安装图3.5I/O扩展示意图2.最大I/O配置的预算(1)映像寄存器数量(2)电流提供各CPU所能提供的最大5VDC电流如表3.4所示。(3)模块电流●教学小结与拓展:1、S7-200PLC系统基本构成642、主机结构3、扫描周期及工作方式4、输入输出扩展●布置作业或思考题:简述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3)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STEP7编程软件介绍授课班级及时间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编程软件的安装及窗口组件、STEP7编程软件的主要编程功能、程序的调试与监控;2、项目管理,要求熟悉编程软件的使用65教学主要内容一.STEP7概述二.STEP7-Mirco/WIN主要编程功能五.项目管理四.程序的调试与监控三.通信教学重点、难点1、STEP7编程软件的主要编程功能、程序的调试与监控2、编程软件的使用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66●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STEP7概述S7-200可编程控制器使用STEP7-Micro/WIN32编程软件进行编程。STEP7-Micro/WIN32编程软件是基于Windows的应用软件,功能强大,主要用于开发程序,也可用于适时监控用户程序的执行状态。加上汉化后的程序,可在全汉化的界面下进行操作。二.STEP7-Mirco/WIN主要编程功能三.通信四.程序的调试与监控五.项目管理●教学小结与拓展:STEP7-Mirco/WIN主要编程功能●布置作业或思考题:简述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4)主讲教师职称系、部67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S7-200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知识授课班级及时间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练习使用STEP7-Micro/WIN32编程软件教学主要内容一.STEP7概述二.STEP7-Mirco/WIN主要编程功能三.通信四.程序的调试与监控五.项目管理教学重点、难点1、程序的输入和编辑方法2、程序的编辑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68●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实训目的(1)认识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及其与PC机的通信。(2)练习使用STEP7-Micro/WIN32编程软件。(3)学会程序的输入和编辑方法。(4)初步了解程序调试的方法。二.内容及指导(1)PLC认识(2)开机(打开PC和PLC)并新建一个项目。(3)检查PLC和运行STEP7-Micro/WIN(4)选择指令集和编辑器。(5)输入、编辑如图3-29所示梯形图,并转换成语句表指令。(6)给梯形图加POU注释、网络标题、网络注释。(7)编写符号表.(8)编译程序。并观察编译结果。三.结果记录(1)认真观察PLC基本单元上的输入/输出指示灯的变化,并记录。(2)总结梯形图输入及修改的操作过程。(3)写出梯形图添加注释的过程。四.思考题●教学小结与拓展:STEP7-Mirco/WIN主要编程功能●布置作业或思考题:1.如何建立项目?2.如何在LAD中输入程序注解?3.如何下载程序?4.如何在程序编辑器中显示程序状态?5.如何建立状态图表?6.如何执行有限次数扫描?69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5)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基本位逻辑指令与应用授课班级及时间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LD、LDN指令的使用。2、使学生掌握A、AN指令的使用。3、使学生掌握O、ON指令的使用。教学主要内容一、逻辑取(装载)及线圈驱动指令二、3.触点并联指令:O(OR),ON(ORNOT)三、触点串联指令A(And),AN(Andnot)教学重点、难点1、梯形图和指令表之间的互换2、指令的灵活使用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70●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逻辑取(装载)及线圈驱动指令(先介绍基本指令在企业现场中的用途,引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教师机对学生的每一台计算机实行广播控制,播放教学软件课件中第四章的第二节内容。边播放边讲解以下内容:1、讲解逻辑取(装载)及线圈驱动指令定义2、通过实例讲解逻辑取(装载)及线圈驱动指令格式。3、逻辑取(装载)及线圈驱动指令使用说明二、触点串联指令A(And),AN(Andnot)1、讲解触点串联指令定义2、通过实例讲解触点串联指令格式。3、触点串联指令使用说明三、3.触点并联指令:O(OR),ON(ORNOT)1、讲解触点并联指令定义2、通过实例讲解触点并联指令格式。3、触点并联指令使用说明课堂练习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完成1、把教学软件的“实验实训指导”部分导出来,进入到“实验一逻辑指令”2、按“实验实训指导”输入教师给定的程序,验证逻辑关系3、根据“实验实训指导”的要求,编制并运行程序。●教学小结与拓展:一、逻辑取(装载)及线圈驱动指令二、3.触点并联指令:O(OR),ON(ORNOT)三、触点串联指令A(And),AN(Andnot)●布置作业或思考题:1、布置作业:P100第1、2题2、提出“如果不是触点与触点的串联(或并联)应该怎么用程序来实现”这么一个新问题,使学生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6)71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逻辑块指令授课班级及时间12机电一班年9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OLD、ALD指令的使用。2、使学生掌握OLD、ALD指令的使用。教学主要内容一、ALD指令二、OLD指令教学重点、难点2、梯形图和指令表之间的互换2、块指令的灵活使用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72●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ALD指令功能:实现多个指令块的“与”运算。例:如图3.6所示表示了ALD指令的使用。图3.6ALD指令的使用表示Q0.0=(I0.0+I0.1)(I0.2+I0.3)每个指令块以初始加载(LD)指令开始。ALD指令使用说明:①分支电路(并联电路块)与前面电路串联连接时,使用ALD指令。分支的起始点用LD、LDN指令,并联电路块结束后,使用ALD指令与前面电路串联。②如果有多个并联电路块串联,顺次以ALD指令与前面支路连接,支路数量没有限制。③ALD指令无操作数。ALD执行情况见表3.3指令表3.3指令ALD执行情况名称执行前执行后说明STACK010假设执行前,S0=1,S1=0本指令对堆栈中的第一层S0和第二层S1的值进行逻辑与运算,结果放回栈顶。即:S0=S0S1=10=0执行完本指令后堆栈串行上行1格,深度减1STACK10S2STACK2S2S3STACK3S3S4STACK4S4S5STACK5S5S6STACK6S6S7STACK7S7S8STACK8S8X二、OLD指令功能:实现多个指令块的“或”运算。程序如图3.7所示73图3.7OLD指令的使用OLD指令使用说明:①几个串联想支路并联连接时,其支路的起点以LD、LDN开始,支路终点用OLD指令。②如需将多个支路并联,从第二条支路开始,在每一支路后面加OLD指令。用这种方法编程,对并联支路的个数没有限制。③OLD指令无操作数。指令OLD的执行情况见表3.4表3.4指令OLD的执行情况名称执行前执行后说明STACK0110假设执行前,S0=1,S1=0.本指令对堆栈中的第一层S0和第二层S1的值进行逻辑或运算,结果放回栈顶。即:S0=S0+S1=1+0=0执行完本指令后堆栈串行上行1格,深度减1STACK10S2STACK2S2S3STACK3S3S4STACK4S4S5STACK5S5S6STACK6S6S7STACK7S7S8STACK8S8X●教学小结与拓展:一、逻辑取(装载)及线圈驱动指令二、3.触点并联指令:O(OR),ON(ORNOT)三、触点串联指令A(And),AN(Andnot)●布置作业或思考题:1、布置作业:P100第1、2题2、提出“如果不是触点与触点的串联(或并联)应该怎么用程序来实现”这么一个新问题,使学生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7)74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置位/复位和脉冲微分指令授课班级及时间12机电一班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置位/复位指令的使用。2、使学生掌握脉冲微分指令的应用。教学主要内容一、S/R(置位/复位)指令二、EU/ED指令教学重点、难点3、梯形图和指令表之间的互换2、块指令的灵活使用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75●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S/R(置位/复位)指令S:置“1”(置位指令),强制的将位存储区的指定位开始的N个同类存储位置位。R:置“0”指令(复位指令),强制的将位存储区的指定位开始的N个同类存储位复位。程序举例见图3.10和3.11:图3.10置位复位指令的使用(1)76图3.11置位复位指令的使用(2)注意:对同一元件可以多次使用S/R指令(与=指令不同)。但是由于扫描工作方式,故写在后面的指令优先权。在存储区的一位或多位被置位(复位)后,不能自己恢复,必须用复位(置位)指令由“1”(“0”)跳回到“0”(“1”)。它们的操作数见表3.8所示。表3.8置位和复位操作数操作数范围类型位bitI,Q,M,SM,TC,V,S,LBOOL型数量NVB.IB,QB,MB,SMB,LB,SB,AC,※VD,※AC,※LDBYTE型二、EU/ED指令这两个指令在梯形图中以触点形式使用。用于检测脉冲的正跳变(上升沿)或负跳变(下降沿)的指令。这两条指令都没有操作数。EU:正跳变微分指令,正跳变触点检测到脉冲的每一次正跳变后,使指定继电器接通一个扫描周期,然后复位。ED:负跳变微分指令,负跳变触点检测到脉冲的每一次负跳变后,使指定继电器接通一个扫描周期,然后复位。77梯形、语句表及程序的时序波形图如下图3.12所示:图3.12微分指令的应用当检测到I0.0上升沿时,M0.0仅ON一个扫描周期。当检测到I0.1的下降沿时,M0.1仅ON一个扫描周期。●教学小结与拓展:一、S/R(置位/复位)指令二、EU/ED指令●布置作业或思考题:1、布置作业:P100第1、2题2、提出“如果不是触点与触点的串联(或并联)应该怎么用程序来实现”这么一个新问题,使学生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78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8)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定时器指令授课班级及时间12机电一班年10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定时器指令的使用。2、使学生掌握定时器指令的应用。教学主要内容一、S7-200系列PLC按工作方式分有三大类定时器:通电延时定时器TON、保持型通电延时定时器TONR、断电延时定时器TOF。二、接通延时定时器三、有记忆接通延时定时器四、断开延时定时教学重点、难点1、定时器指令的应用2、指令的灵活使用79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80●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S7-200系列PLC按工作方式分有三大类定时器:通电延时定时器TON、保持型通电延时定时器TONR、断电延时定时器TOF。指令操作数有3个:编号、预设值和使能输入。S7-200定时器的精度(时间增量/时间单位/分辨率)有3个等级:1ms、10ms、100ms精度等级和定时器号关系如表3.10所示。表3.10定时器精度与编号定时器类型精度等级(ms)最大当前值(s)定时器号TONTOF132.767T32,T9610327.67T33-T36,T97-T1001003276.7T37-T63,T101-T225TONR132.767T0,T6410327.67T1-T4,T65-T681003276.7T5-T31,T69-T95定时时间的计算:T=PT×S(T为实际定时时间,PT为预设值,S为精度等级)例如:TON指令用定时器T37,预设值为150,则实际定时时间为T=150×100=15000ms=15s。二、接通延时定时器TON,接通延时定时器指令。用于单一间隔的定时。上电周期或首次扫描,定时器位OFF,当前值为0。使能输入接通时,定时器位为OFF,当前值从0开始计数时间,当前值达到预设值时,定时器位ON,当前值连续计数到32767。使能输入断开,定时器自动复位,即定时器位OFF,当前值为0。指令格式:TONTxxx,PT例:TONT120,8图3.15为通电延时定时器指令应用示例。81图3.15通电延时定时器的应用在图3.15所示例子中,当10.0接通时,即驱动T33开始计时(数时基脉冲);计时到设定值PT时,T33状态bit置1,其常开触点接通,驱动Q0.0有输出;其后当前值仍增加,但不影响bit。当I0.0分断时,T33复位,当前值清0,状态bit也清0,即回复原始状态。若I0.0接通时间未到设定值就断开,则T33跟随复位,Q0.0不会有输出。三、有记忆接通延时定时器TONR,有记忆接通延时定时器指令。用于对许多间隔的累计定时。上电周期或首次扫描,定时器位OFF,当前值保持。使能输入接通时,定时器位为OFF,当前值从0开始计数时间。使能输入断开,定时器位和当前值保持最后状态。使能输入再次接通时,当前值从上次的保持值继续计数,当累计当前值达到预设值时,定时器位ON,当前值连续计数到32767。TONR定时器只能用复位指令进行复位操作。指令格式:TONRTxxx,PT例:TONRT20,6382对于保持型通电延时定时器,则当输入IN为“1”时,定时器计时(数时基脉冲);当IN为“0”时,其当前值保持(不象TON一样复位)下次IN再为1时,Txxx当前值从原保持值开始再往上加,将当前值与设定值PT作比较,当前值大于等于设定值时,则定时器状态bit置“1”,以后即使IN再为“0”也不会使定时器复位,要令定时器复位必须用复位指令。其程序及时序图见图3.16所示。图3.16保持型通电延时定时器的应用对于断电延时定时器则用于断开后的单一间隔定时。当使能输入接通时,定时器位为ON,当前值为0。当使能输入由接通到断开时定时器开始计数,当前值达到预设值时,定时器位OFF。当前值等于预设值,停止计数。四、断开延时定时器TOF,断开延时定时器指令。用于断开后的单一间隔定时。上电周期或首次扫描,定时器位OFF,当前值为0。使能输入接通时,定时器位为ON,当前值为0。当使能输入由接通到断开时,定时器开始计数,当前值达到预设值时,定时器位OFF,当前值等于预设值,停止计数。TOF复位后,如果使能输入再有从ON到OFF的负跳变,则可实现再次启动。指令格式:TOFTxxx,PT例:TOFT35,683五、应用举例例1:图3.17是介绍3种定时器的工作特性的程序片断,其中T35为通电延时定时器,T2为有记忆通电延时定时器,T36为断电延时定时器。图3.17定时器特性上面梯形图程序中输入输出执行时序关系如图3.18所示。图3.18定时器时序图例2:用TON构造各种类型的时间继电器触点。有的厂商的PLC只有TON定时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TON来构造断电延时型的各种触点。图3.19是用TON构造TOF作用的触点。其时序图与TOF的时序完全相同。图3.20用通电延时定时器与输出继电器组成带瞬动触点的定时器。图3.21是利用常开触点实现通电和断电都延时的触点作用。本程序实现的功能是:用输入端I0.0控制输出端Q0.0,当I0.0接通后,过3个时间单位Q0.0端输出接通,当I0.0断开后,过6个时间单位Q0.0断开图3.19用TON构成TOF定时器的应用84图3.20TON定时器应用图3.21定时器应用用定时器来实现电机顺序顺序起动控制,控制要求:三台电机按顺序起动。电机M1先起动,运行20S后,M2起动,再经30S后,M3起动。则程序见图3.22所示,图中三台电机M1、M2、M3分别受Q0.1、Q0.2、Q0.3控制。图3.22电机顺序起动控制程序●教学小结与拓展:一、接通延时定时器二、有记忆接通延时定时器三、断开延时定时●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习题85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9)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定时器指令实验授课班级及时间12机电一班年10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熟悉定时指令。2、掌握定时指令的基本应用。教学主要内容1、输入程序将下图4的梯形图程序输入PLC中,观察并记录运行结果。图4定时器指令学习程序2、定时器指令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2、定时器指令的应用2、指令的灵活使用86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87●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任务1)利用TON指令编程,产生连续方波信号输出,其周期设为3s,占空比为2:1。2)设某工件加工过程分为四道工序完成,共需30s,其时序要求如图5所示。I0.1为运行控制开关,I0.1=ON时,启动和运行;I0.1=OFF时停机。而且每次启动均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利用TON指令实现上述分级定时控制,并观察T1-T4通断情况以及定时器经过值的变化情况。图5定时器设计要求时序图(2)编程提示1)任务1可通过定时器互锁轮流导通,再由其中一个定时器控制输出。2)任务2可用两种方法来实现:①用4个定时器分别设置4道工序的时间,通过程序依次启动之。②用一个定时器设置全过程的时间,再用若干条比较指令来判断和启动各道工序。3)用比较指令时要注意,TON是通电延时型定时器。●教学小结与拓展:一、定时器的应用●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习题88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10)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计数器指令授课班级及时间12机电一班年10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计数器指令的使用。2、使学生掌握计数器指令的应用。教学主要内容一、增计数器二、增减计数器三、减计数器教学重点、难点1、计数器指令的应用2、指令的灵活使用89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90●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计数器用来累计输入脉冲的次数。计数器也是由集成电路构成,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编程元件,经常用来对产品进行计数。计数器指令有3种:增计数CTU、增减计数CTUD和减计数CTD。指令操作数有4方面:编号、预设值、脉冲输入和复位输入。一、增计数器CTU,增计数器指令。首次扫描,定时器位OFF,当前值为0。脉冲输入的每个上升沿,计数器计数1次,当前值增加1个单位,当前值达到预设值时,计数器位ON,当前值继续计数到32767停止计数。复位输入有效或执行复位指令,计数器自动复位,即计数器位OFF,当前值为0。指令格式:CTUCxxx,PV例:CTUC20,3程序实例:图3.23为增计数器的程序片断和时序图图3.23增计数器程序二、增减计数器CTUD,增减计数器指令。有两个脉冲输入端:CU输入端用于递增计数,CD输入端用于递减计数。指令格式:CTUDCxxx,PV例:CTUDC30,5程序实例:如图3.24所示为增减计数器的程序片断和时序图91图3.24增减计数程序及时序三、减计数器CTD,增减计数器指令。脉冲输入端CD用于递减计数。首次扫描,定时器位OFF,当前值为等于预设值PV。计数器检测到CD输入的每个上升沿时,计数器当前值减小1个单位,当前值减到0时,计数器位ON。复位输入有效或执行复位指令,计数器自动复位,即计数器位OFF,当前值复位为预设值,而不是0。指令格式:CTDCxxx,PV例:CTDC40,4程序实例:图3.25为减计数器的程序片断和时序图92图3.25减计数程序及时序四、应用举例1)循环计数。以上三种类型的计数器如果在使用时,将计数器位的常开触点作为复位输入信号,则可以实现循环计数。2)用计数器和定时器配合增加延时时间,如图3.26所示。试分析以下程序中实际延时为多长时间。●教学小结与拓展:2、计数器指令的应用2、指令的灵活使用●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习题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9311)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计数器指令实验授课班级及时间12机电一班年10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了解CPU的存储区2)掌握数据在存储器中存取的方式直接寻址与间接寻址教学主要内容一、直接寻址与间接寻址二、CPU的存储区三、数据在存储器中存取的方式教学重点、难点3、计数器指令的应用2、指令的灵活使用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94●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数据在存储器中存取的方式1.用1位二进制数表示开关量。图3-4位数据的存放I3.2:“字节.位”寻址方式。2.多位二进制数:2#1010=1\uf0b423+0\uf0b422+1\uf0b421+0\uf0b420=10。3.十六进制数:用于简化二进制数的表示方法,“逢16进1”,用0~9和A~F来表示16个数,16#2F对应的十进制数为2\uf0b4161+15\uf0b4160=47。4.字节、字与双字图3-5字、字节和双字的组成以起始字节的地址作为字和双字的地址。起始字节为最高位的字节。I、Q、V、M、S、SM、L均可按位、字节、字和双字来存取。5.负数的表示方法用二进制补码表示有符号数,最高位为符号位,最大的16位正数为16#7FFF(32767)。6.BCD码BCD码用4位二进制数来表示1位十进制数。十进制数23对应的BCD码为16#23。BCD码用于输入输出设备。二、CPU的存储区1.输入过程映像寄存器(I)2.输出过程映像寄存器(Q)953.变量存储区V是全局存储器,可以被所有的POU存取。4.位存储区(M)5.定时器存储区(T)6.计数器存储区(C)7.高速计数器(HC)8.32位累加器(AC0~AC3)可以按字节、字和双字来存取。按字节、字只能存取累加器的低8位或低16位。9.特殊存储器(SM)特殊存储器(SM)标志位:SM0.0一直为1状态;SM0.1仅在执行用户程序的第一个扫描周期为1状态。SM0.4和SM0.5分别提供周期为1分钟和1秒的时钟脉冲。SM1.0、SM1.1和SM1.2分别为零标志、溢出标志和负数标志。10.局部存储器L作为暂时存储器,或给子程序传递参数。11.模拟量输入字(AI)从偶数字节地址开始(例如AIW2),为只读数据。12.模拟量输出字(AQ)从偶数字节地址开始(例如AQW2),用户不能读取。13.顺序控制继电器(S):顺序控制编程用。14.常数的表示方法与范围15.实数(浮点数):在编程软件中,用小数表示浮点数。图3-6浮点数的格式16.字符串的格式图3-7字符串的格式96I0.0为绝对地址,%I0.0是IEC编辑器中的地址。#INPUT1:局部变量符号地址;“INPUT1”:全局符号地址。“#”号和双引号是编程软件自动添加的。三、直接寻址与间接寻址直接寻址指定了存储器的区域、长度和位置,例如VB200。图3-8使用指针的间接寻址【例3-1】表格存放在VW0开始的100个字中,表格的偏移量(表格中字的序号)在VD200中,在I0.0的上升沿,用间接寻址将表格中相对于偏移量的数据值传送到VW210中去。地址相邻的两个字的地址增量为2(两个字节)。LDI0.0EU//在I0.0的上升沿MOVD&VB0,VD300//表格的起始地址送VD300+DVD200,VD300+DVD200,VD300//起始地址加偏移量MOVWVD300,VW210//读取表格中的数据3.3位逻辑指令3.3.1触点指令97图3-9触点与输出指令图3-10上升沿检测并联触点总是并在它前面已经连好的电路的两端。图3-11ALD与OLD指令图3-12ALD与OLD指令的堆栈操作【例3-3】已知图3-13中的语句表程序,画出对应的梯形图。98图3-13语句表与梯形图图3-14堆栈指令99图3-15堆栈指令的使用图3-16双重堆栈的使用图3-17立即触点与立即输出指令100图3-18置位指令与复位指令四、输出指令与其他指令图3-19置位优先与复位优先触发器图3-20取反与跳变指令●教学小结与拓展:4、计数器指令的应用2、指令的灵活使用●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习题教案首页101-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12)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计数器指令实验授课班级及时间12机电一班年11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2)熟悉计数器指令。2)掌握计数器指令的基本应用。教学主要内容三、增计数器四、增减计数器三、减计数器教学重点、难点5、计数器指令的应用2、指令的灵活使用102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103●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输入练习程序将图6中的程序输入PLC中,观察并记录运行结果。图6计数器指令实验程序2、计数指令的应用(1)任务1)用CTU指令代替TON指令实现图5所示的加工工序要求。2)用一个按扭开关(I0.2)控制三个灯(Q0.1,Q0.2,Q0.3),按扭一动作则1#灯亮,按三下2#灯亮,1#灯灭。再按三下3#灯亮,2#灯灭。再按三下是3#灯灭。再按一下又重复前面的工作。时序图如图7所示以此反复。图7时序图3)用计数指令实现下述控制过程,其动作时序如图8所示:图8时序图当I0.2=ON从1#灯亮到3#灯亮,每灯亮3S。当3#灯亮完达到1S后又从1#灯亮到3#灯亮如104此循环下去。(2)编程提示1)CTU为加1计数器,应先预置数。计数脉冲可以是内部继电器提供(如任务1)中用PLC内部标准脉冲继电器),也可以是外部开关提供(如任务2)中用I0.2开关)。当复位信号到来时,CTU重新装入预置数,CTU加到预置值时,该继电器为ON。2)在任务2)中,为了使各个灯能从亮一直可靠地维持到按下一组三下的最后一下之后再灭,可引用置位和复位指令。3)CTUD为加/减可逆计数器,其加1或减1的功能转换由加/减输入为ON或OFF来决定。当计数到预置值时,该继电器为ON;当复位信号到来时,重新置入预置值。●教学小结与拓展:6、计数器指令的应用2、指令的灵活使用●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习题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13)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步进顺序控制指令授课班级及时间12机电一班年11月日年月日年月日105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步进顺序控制指令的使用。2、使学生掌握步进顺序控制指令的应用。教学主要内容一.功能流程图简介二.顺序控制指令三.应用举例教学重点、难点1、顺序控制指令2、指令的灵活使用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106●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功能流程图简介功能流程图是按照顺序控制的思想根据工艺过程,根据输出量的状态变化,将一个工作周期划分为若干顺序相连的步,在任何一步内,各输出量ON/OFF状态不变,但是相邻两步输出量的状态是不同的。所以,可以将程序的执行分成各个程序步,通常用顺序控制继电器的位S0.0~S31.7代表程序的状态步。使系统由当前步进入下一步的信号称为转换条件,又称步进条件。转换条件可以是外部的输入信号,如按钮,指令开关,限位开关的接通/断开等;也可以是程序运行中产生的信号,如定时器、计数器的常开触点的接通等;转换条件还可能是若干个信号的逻辑运算的组合。一个三步循环步进的功能流程图如图4-3所示,功能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代表一个状态步,如图中1、2、3分别代表程序3步状态。与控制过程的初始状态相对应的步称为初始步,用双线框表示。可以分别用S0.0,S0.1,S0.2表示上述的三个状态步,程序执行到某步时,该步状态位置1,其余为0。如执行第一步时,S0.0=1,而S0.1,S0.2全为0。每步所驱动的负载,称为步动作,用方框中的文字或符号表示,并用线将该方框和相应的步相连。状态步之间用有向连线连接,表示状态步转移的方向,有向连线上没有箭头标注时,方向为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有向连线上的短线表示状态步的转换条件。4-3循环步进功能流程图二.顺序控制指令顺序控制用3条指令描述程序的顺序控制步进状态,指令格式如表4-2所示。107(1)顺序步开始指令(LSCR)步开始指令,顺序控制继电器位SX,Y=1时,该程序步执行。(2)顺序步结束指令(SCRE)SCRE为顺序步结束指令,顺序步的处理程序在LSCR和SCRE之间。(3)顺序步转移指令(SCRT)使能输入有效时,将本顺序步的顺序控制继电器位清零,下一步顺序控制继电器位置1。表4-2顺序控制指令格式LADSTL说明LSCRn步开始指令,为步开始的标志该步的状态元件的位置1时,执行该步。SCRTn步转移指令,使能有效时,关断本步,进入下一步。该指令由转换条件的接点起动,n为下一步的顺序控制状态元件。SCRE步结束指令,为步结束的标志。在使用顺序控制指令时应注意:(1)步进控制指令SCR只对状态元件S有效。为了保证程序的可靠运行,驱动状态元件S的信号应采用短脉冲。(2)当输出需要保持时,可使用S/R指令。(3)不能把同一编号的状态元件用在不同的程序中,例如,如果在主程序中使用S0.1,则不能在子程序中再使用。(4)在SCR段中不能使用JMP和LBL指令。即不允许跳入或跳出SCR段,也不允许在SCR段内跳转。可以使用跳转和标号指令在SCR段周围跳转。(5)不能在SCR段中使用FOR、NEXT和END指令。三.应用举例【例4-1】使用顺序控制结构,编写出实现红、绿灯循环显示的程序(要求循环间隔时间为1s)。根据控制要求首先画出红绿灯顺序显示的功能流程图4-4所示。起动条件为按钮I0.0,步进条件为时间,状态步的动作为点红灯,熄绿灯,同时起动定时器,步进条件满足时,关断本步,进入下一步。108图4-4例4-1流程图图4-5例4-1梯形图梯形图程序如图4-5所示。分析:当I0.0输入有效时,起动S0.0,执行程序的第一步,输出Q0.0置1(点亮红灯),Q0.1置0(熄灭绿灯),同时起动定时器T37,经过1s,步进转移指令使得S0.1置1,S0.0置0,程序进入第二步,输出点Q0.1置1(点亮绿灯),输出点Q0.0置0(熄灭红灯),同时起动定时器T38,经过1s,步进转移指令使得S0.0置1,S0.1置0,程序进入第一步执行。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工作。●教学小结与拓展:1、顺序控制指令●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习题教案首页109-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14)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送料车控制实训授课班级及时间12机电一班年11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掌握应用PLC技术控制送料车编程的思想和方法。(2)掌握应用顺序功能控制指令编程的方法,增强应用功能指令编程的意识。(3)熟练掌握PLC的I/O配置及外部接线提高应用PLC的能力。教学主要内容三.功能流程图简介四.顺序控制指令三.应用举例教学重点、难点3、顺序控制指令4、指令的灵活使用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110111●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如图4-6所示。当小车处于后端时,按下起动按钮,小车向前运行,行至前端压下前限位开关,翻斗门打开装货,7s后,关闭翻斗门,小车向后运行,行至后端,压下后限位开关,打开小车底门卸货,5s后底门关闭,完成一次动作。图4-6送料小车控制示意图要求控制送料小车的运行,并具有以下几种运行方式:1)手动操作:用各自的控制按钮,一一对应地接通或断开各负载的工作方式。2)单周期操作:按下起动按钮,小车往复运行一次后,停在后端等待下次起动。3)连续操作:按下起动按钮,小车自动连续往复运动。三.I/O分配及外部接线图I/O分配及外部接线图手动操作方式的梯形图程序如图4-9所示。112小车翻斗输入连续操作开关自动起动按钮I0.0前限位开关I0.1后限位开关I0.2工作方式选择开关手动I0.3自动单周期I0.4自动连续操作I0.5手动操作按钮小车向前I0.6小车向后I0.7翻斗门打开I1.0底门打开I1.1输出小车向前运行Q0.0翻斗门打开Q0.1小车向后运行Q0.2底门打开Q0.3连续操作开关工作方式选择开关手动操作开关I0.0I0.1I0.2Q0.0I0.3Q0.1I0.4Q0.2I0.5Q0.3I0.6I0.7I1.0I1.1小车向前翻门打开小车向后底门打开图4-7I/O分配及外部接线图●教学小结与拓展:案例分析●布置作业或思考题: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15)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113手动程序自动程序本次课标题中断指令与应用授课班级及时间12机电一班年11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ENI、DISI、ATCH、DTCH使用。教学主要内容1.中断源2、中断指令3.中断程序教学重点、难点5、中断连接、分离6、中断事件、中断优先级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114●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中断就是终止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去执行为立即响应的信号而编制的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再返回原先被终止的程序并继续运行。1.中断源1)中断源的类型中断源即发出中断请求的事件,又叫中断事件。为了便于识别,系统给每个中断源都分配一个编号,称为中断事件号。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最多有34个中断源,分为三大类:通信中断、输入/输出中断和时基中断。2)中断优先级和排对等候优先级是指多个中断事件同时发出中断请求时,CPU对中断事件响应的优先次序。S7-200规定的中断优先由高到低依次是:通信中断、I/O中断和定时中断。每类中断中不同的中断事件又有不同的优先权。2.中断指令中断指令有4条,包括开、关中断指令,中断连接、分离指令。指令格式如表6-4所示。1)开、关中断指令开中断(ENI)指令全局性允许所有中断事件。关中断(DISI)指令全局性禁止所有中断事件,中断事件的每次出现均被排队等候,直至使用全局开中断指令重新启用中断。PLC转换到RUN(运行)模式时,中断开始时被禁用,可以通过执行开中断指令,允许所有中断事件。执行关中断指令会禁止处理中断,但是现用中断事件将继续排队等候。六、2)中断连接、分离指令PLC发展历史1.PLC发展的几个阶段:初创阶段、扩展阶段、实现通信功能、开放阶115段2.我国PLC的发展3.PLC发展的特征:功能的发展、适应控制要求、适应适应工业环境的要求七、PLC的定义、分类、特点1.定义:专门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进行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2.分类:按硬件结构分按应用规模分3.特点:编程简单、性价比高、抗干扰能力强八、PLC的功能和应用开关逻辑和顺序控制、模拟控制、定时控制、数据处理、通信联网九、PLC与其它工业控制系统的比较1.PLC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比较2.PLC与DCS的比较十、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1.基本结构:主机系统、输入/输出扩展环节、外部设备2.工作原理:输入采样阶段,程序执行阶段和输出刷新阶段。六、PLC的发展趋势●教学小结与拓展:1、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2、PLC的功能和应用3、PLC与其它工业控制系统的比较●布置作业或思考题:简述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教案首页116-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2)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本次课标题PLC技术概述授课班级及时间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以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7-200系列小型可编程序控制器为例,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系统组成,了解PLC扫描周期及工作方式,了解I/O扩展。教学主要内容一、S7-200PLC系统基本构成二.主机结构三.扫描周期及工作方式四.输入输出扩展教学重点、难点2、S7-200PLC系统组成2、工作方式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117●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S7-200PLC系统基本构成SIMATICS7-200系统由硬件和工业软件两大部分构成,如图3.1所示。图3.1S7-200PLC系统组成系统基本构成:1.硬件(1)基本单元(2)扩展单元(3)特殊功能模块(4)相关设备2.工业软件工业软件是为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这些设备而开发的与之相配套的程序、文档及其规则的总和,它主要由标准工具、工程工具、运行软件和人机接口等几大类构成。二.主机结构1.各CPU介绍及I/O系统(1)主机外形SIMATICS7-200系统CPU22X系列PLC主机(CPU模块)的外形如图3.2所示:图3.2S7-200主机外形118(2)基本结构特点1、输出信号类型2、电源输出3、基本I/O4、存储安全5、高速反应6、模拟电位器7、实时时钟8、输入输出可扩展性4种CPU各有晶体管输出和8继电器输出两种类型,具有不同电源电压和控制电压。各类型的型号如表3.1所示。表3.1CPU型号SIMATICS7-200系统CPU22X系列PLC主机及I/O特性如表3.2所示。表3.2主机及I/O特性2.存储系统(1)存储系统119¸öÈ˼ÆËã»ú´æ´¢Æ÷¿¨用户程序CPU×é̬V´æ´¢Æ÷M´æ´¢Æ÷用户程序CPU×é̬V´æ´¢Æ÷M´æ´¢Æ÷定时器和计数器当前值CPURAMEPROM图3.3存储系统表3.3存储容量(2)存储器及使用上装和下装用户程序定义存储器保持范围用程序永久保存数据存储器卡的使用(3)存储安全1)主机CPU模块内部配备的EEPROM,上装程序时,可自动装入并永久保存用户程序、数据和CPU的组态数据。2)用户可以用程序将存储在RAM中的数据备份到EEPROM存储器。3)主机CPU提供一个超级电容器,可使RAM中的程序和数据在断电后保持几天之久。4)CPU提供一个可选的电池卡,可在断电后超级电容器中的电量完全耗尽时,继续为内部RAM存储器供电,以延长数据所存的时间。5)可选的存储器卡可使用户像使用计算机磁盘一样来方便地备份和装载程序和数据。三.扫描周期及工作方式1.扫描周期(1)输入处理(2)执行程序(3)处理通信请求(4)执行CPU自诊断测试(5)写数字输出120一个扫描周期读输入执行程序处理通信请求写输出执行CPU自诊断图3.4CPU的扫描周期2.工作方式(1)STOP方式(2)RUN方式3.改变CPU工作方式的方法1)用PLC上的方式开关来手动切换,方式开关有3个挡位。2)用STEP7-Micro/Win32编程软件,应首先把主机的方式开关置于TERM或RUN位置,然后在此软件平台用鼠标单击STOP和RUN方式按钮即可。3)在用户程序中用指令由RUN方式转换到STOP方式,前提是程序逻辑允许中断程序的执行。四.输入输出扩展1.设备连接(a)面板安装(b)标准导轨安装图3.5I/O扩展示意图2.最大I/O配置的预算(1)映像寄存器数量(2)电流提供各CPU所能提供的最大5VDC电流如表3.4所示。(3)模块电流●教学小结与拓展:1、S7-200PLC系统基本构成1212、主机结构3、扫描周期及工作方式4、输入输出扩展●布置作业或思考题:简述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3)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STEP7编程软件介绍授课班级及时间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编程软件的安装及窗口组件、STEP7编程软件的主要编程功能、程序的调试与监控;2、项目管理,要求熟悉编程软件的使用122教学主要内容一.STEP7概述二.STEP7-Mirco/WIN主要编程功能五.项目管理四.程序的调试与监控三.通信教学重点、难点2、STEP7编程软件的主要编程功能、程序的调试与监控2、编程软件的使用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123●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STEP7概述S7-200可编程控制器使用STEP7-Micro/WIN32编程软件进行编程。STEP7-Micro/WIN32编程软件是基于Windows的应用软件,功能强大,主要用于开发程序,也可用于适时监控用户程序的执行状态。加上汉化后的程序,可在全汉化的界面下进行操作。二.STEP7-Mirco/WIN主要编程功能三.通信四.程序的调试与监控五.项目管理●教学小结与拓展:STEP7-Mirco/WIN主要编程功能●布置作业或思考题:简述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4)主讲教师职称系、部124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S7-200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知识授课班级及时间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练习使用STEP7-Micro/WIN32编程软件教学主要内容一.STEP7概述二.STEP7-Mirco/WIN主要编程功能三.通信四.程序的调试与监控五.项目管理教学重点、难点1、程序的输入和编辑方法2、程序的编辑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125●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实训目的(1)认识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及其与PC机的通信。(2)练习使用STEP7-Micro/WIN32编程软件。(3)学会程序的输入和编辑方法。(4)初步了解程序调试的方法。二.内容及指导(1)PLC认识(2)开机(打开PC和PLC)并新建一个项目。(3)检查PLC和运行STEP7-Micro/WIN(4)选择指令集和编辑器。(5)输入、编辑如图3-29所示梯形图,并转换成语句表指令。(6)给梯形图加POU注释、网络标题、网络注释。(7)编写符号表.(8)编译程序。并观察编译结果。三.结果记录(1)认真观察PLC基本单元上的输入/输出指示灯的变化,并记录。(2)总结梯形图输入及修改的操作过程。(3)写出梯形图添加注释的过程。四.思考题●教学小结与拓展:STEP7-Mirco/WIN主要编程功能●布置作业或思考题:1.如何建立项目?2.如何在LAD中输入程序注解?3.如何下载程序?4.如何在程序编辑器中显示程序状态?5.如何建立状态图表?6.如何执行有限次数扫描?126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5)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基本位逻辑指令与应用授课班级及时间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LD、LDN指令的使用。2、使学生掌握A、AN指令的使用。3、使学生掌握O、ON指令的使用。教学主要内容一、逻辑取(装载)及线圈驱动指令二、3.触点并联指令:O(OR),ON(ORNOT)三、触点串联指令A(And),AN(Andnot)教学重点、难点4、梯形图和指令表之间的互换2、指令的灵活使用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127●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逻辑取(装载)及线圈驱动指令(先介绍基本指令在企业现场中的用途,引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教师机对学生的每一台计算机实行广播控制,播放教学软件课件中第四章的第二节内容。边播放边讲解以下内容:1、讲解逻辑取(装载)及线圈驱动指令定义2、通过实例讲解逻辑取(装载)及线圈驱动指令格式。3、逻辑取(装载)及线圈驱动指令使用说明二、触点串联指令A(And),AN(Andnot)1、讲解触点串联指令定义2、通过实例讲解触点串联指令格式。3、触点串联指令使用说明三、3.触点并联指令:O(OR),ON(ORNOT)1、讲解触点并联指令定义2、通过实例讲解触点并联指令格式。3、触点并联指令使用说明课堂练习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完成1、把教学软件的“实验实训指导”部分导出来,进入到“实验一逻辑指令”2、按“实验实训指导”输入教师给定的程序,验证逻辑关系3、根据“实验实训指导”的要求,编制并运行程序。●教学小结与拓展:一、逻辑取(装载)及线圈驱动指令二、3.触点并联指令:O(OR),ON(ORNOT)三、触点串联指令A(And),AN(Andnot)●布置作业或思考题:1、布置作业:P100第1、2题2、提出“如果不是触点与触点的串联(或并联)应该怎么用程序来实现”这么一个新问题,使学生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6)128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逻辑块指令授课班级及时间12机电一班年9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OLD、ALD指令的使用。2、使学生掌握OLD、ALD指令的使用。教学主要内容二、ALD指令二、OLD指令教学重点、难点5、梯形图和指令表之间的互换2、块指令的灵活使用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129●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ALD指令功能:实现多个指令块的“与”运算。例:如图3.6所示表示了ALD指令的使用。图3.6ALD指令的使用表示Q0.0=(I0.0+I0.1)(I0.2+I0.3)每个指令块以初始加载(LD)指令开始。ALD指令使用说明:①分支电路(并联电路块)与前面电路串联连接时,使用ALD指令。分支的起始点用LD、LDN指令,并联电路块结束后,使用ALD指令与前面电路串联。②如果有多个并联电路块串联,顺次以ALD指令与前面支路连接,支路数量没有限制。③ALD指令无操作数。ALD执行情况见表3.3指令表3.3指令ALD执行情况名称执行前执行后说明STACK010假设执行前,S0=1,S1=0本指令对堆栈中的第一层S0和第二层S1的值进行逻辑与运算,结果放回栈顶。即:S0=S0S1=10=0执行完本指令后堆栈串行上行1格,深度减1STACK10S2STACK2S2S3STACK3S3S4STACK4S4S5STACK5S5S6STACK6S6S7STACK7S7S8STACK8S8X二、OLD指令功能:实现多个指令块的“或”运算。程序如图3.7所示130图3.7OLD指令的使用OLD指令使用说明:①几个串联想支路并联连接时,其支路的起点以LD、LDN开始,支路终点用OLD指令。②如需将多个支路并联,从第二条支路开始,在每一支路后面加OLD指令。用这种方法编程,对并联支路的个数没有限制。③OLD指令无操作数。指令OLD的执行情况见表3.4表3.4指令OLD的执行情况名称执行前执行后说明STACK0110假设执行前,S0=1,S1=0.本指令对堆栈中的第一层S0和第二层S1的值进行逻辑或运算,结果放回栈顶。即:S0=S0+S1=1+0=0执行完本指令后堆栈串行上行1格,深度减1STACK10S2STACK2S2S3STACK3S3S4STACK4S4S5STACK5S5S6STACK6S6S7STACK7S7S8STACK8S8X●教学小结与拓展:一、逻辑取(装载)及线圈驱动指令二、3.触点并联指令:O(OR),ON(ORNOT)三、触点串联指令A(And),AN(Andnot)●布置作业或思考题:1、布置作业:P100第1、2题2、提出“如果不是触点与触点的串联(或并联)应该怎么用程序来实现”这么一个新问题,使学生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7)131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置位/复位和脉冲微分指令授课班级及时间12机电一班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置位/复位指令的使用。2、使学生掌握脉冲微分指令的应用。教学主要内容二、S/R(置位/复位)指令二、EU/ED指令教学重点、难点6、梯形图和指令表之间的互换2、块指令的灵活使用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132●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S/R(置位/复位)指令S:置“1”(置位指令),强制的将位存储区的指定位开始的N个同类存储位置位。R:置“0”指令(复位指令),强制的将位存储区的指定位开始的N个同类存储位复位。程序举例见图3.10和3.11:图3.10置位复位指令的使用(1)133图3.11置位复位指令的使用(2)注意:对同一元件可以多次使用S/R指令(与=指令不同)。但是由于扫描工作方式,故写在后面的指令优先权。在存储区的一位或多位被置位(复位)后,不能自己恢复,必须用复位(置位)指令由“1”(“0”)跳回到“0”(“1”)。它们的操作数见表3.8所示。表3.8置位和复位操作数操作数范围类型位bitI,Q,M,SM,TC,V,S,LBOOL型数量NVB.IB,QB,MB,SMB,LB,SB,AC,※VD,※AC,※LDBYTE型二、EU/ED指令这两个指令在梯形图中以触点形式使用。用于检测脉冲的正跳变(上升沿)或负跳变(下降沿)的指令。这两条指令都没有操作数。EU:正跳变微分指令,正跳变触点检测到脉冲的每一次正跳变后,使指定继电器接通一个扫描周期,然后复位。ED:负跳变微分指令,负跳变触点检测到脉冲的每一次负跳变后,使指定继电器接通一个扫描周期,然后复位。134梯形、语句表及程序的时序波形图如下图3.12所示:图3.12微分指令的应用当检测到I0.0上升沿时,M0.0仅ON一个扫描周期。当检测到I0.1的下降沿时,M0.1仅ON一个扫描周期。●教学小结与拓展:一、S/R(置位/复位)指令二、EU/ED指令●布置作业或思考题:1、布置作业:P100第1、2题2、提出“如果不是触点与触点的串联(或并联)应该怎么用程序来实现”这么一个新问题,使学生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135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8)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定时器指令授课班级及时间12机电一班年10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定时器指令的使用。2、使学生掌握定时器指令的应用。教学主要内容一、S7-200系列PLC按工作方式分有三大类定时器:通电延时定时器TON、保持型通电延时定时器TONR、断电延时定时器TOF。二、接通延时定时器三、有记忆接通延时定时器四、断开延时定时教学重点、难点3、定时器指令的应用2、指令的灵活使用136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137●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S7-200系列PLC按工作方式分有三大类定时器:通电延时定时器TON、保持型通电延时定时器TONR、断电延时定时器TOF。指令操作数有3个:编号、预设值和使能输入。S7-200定时器的精度(时间增量/时间单位/分辨率)有3个等级:1ms、10ms、100ms精度等级和定时器号关系如表3.10所示。表3.10定时器精度与编号定时器类型精度等级(ms)最大当前值(s)定时器号TONTOF132.767T32,T9610327.67T33-T36,T97-T1001003276.7T37-T63,T101-T225TONR132.767T0,T6410327.67T1-T4,T65-T681003276.7T5-T31,T69-T95定时时间的计算:T=PT×S(T为实际定时时间,PT为预设值,S为精度等级)例如:TON指令用定时器T37,预设值为150,则实际定时时间为T=150×100=15000ms=15s。二、接通延时定时器TON,接通延时定时器指令。用于单一间隔的定时。上电周期或首次扫描,定时器位OFF,当前值为0。使能输入接通时,定时器位为OFF,当前值从0开始计数时间,当前值达到预设值时,定时器位ON,当前值连续计数到32767。使能输入断开,定时器自动复位,即定时器位OFF,当前值为0。指令格式:TONTxxx,PT例:TONT120,8图3.15为通电延时定时器指令应用示例。138图3.15通电延时定时器的应用在图3.15所示例子中,当10.0接通时,即驱动T33开始计时(数时基脉冲);计时到设定值PT时,T33状态bit置1,其常开触点接通,驱动Q0.0有输出;其后当前值仍增加,但不影响bit。当I0.0分断时,T33复位,当前值清0,状态bit也清0,即回复原始状态。若I0.0接通时间未到设定值就断开,则T33跟随复位,Q0.0不会有输出。三、有记忆接通延时定时器TONR,有记忆接通延时定时器指令。用于对许多间隔的累计定时。上电周期或首次扫描,定时器位OFF,当前值保持。使能输入接通时,定时器位为OFF,当前值从0开始计数时间。使能输入断开,定时器位和当前值保持最后状态。使能输入再次接通时,当前值从上次的保持值继续计数,当累计当前值达到预设值时,定时器位ON,当前值连续计数到32767。TONR定时器只能用复位指令进行复位操作。指令格式:TONRTxxx,PT例:TONRT20,63139对于保持型通电延时定时器,则当输入IN为“1”时,定时器计时(数时基脉冲);当IN为“0”时,其当前值保持(不象TON一样复位)下次IN再为1时,Txxx当前值从原保持值开始再往上加,将当前值与设定值PT作比较,当前值大于等于设定值时,则定时器状态bit置“1”,以后即使IN再为“0”也不会使定时器复位,要令定时器复位必须用复位指令。其程序及时序图见图3.16所示。图3.16保持型通电延时定时器的应用对于断电延时定时器则用于断开后的单一间隔定时。当使能输入接通时,定时器位为ON,当前值为0。当使能输入由接通到断开时定时器开始计数,当前值达到预设值时,定时器位OFF。当前值等于预设值,停止计数。四、断开延时定时器TOF,断开延时定时器指令。用于断开后的单一间隔定时。上电周期或首次扫描,定时器位OFF,当前值为0。使能输入接通时,定时器位为ON,当前值为0。当使能输入由接通到断开时,定时器开始计数,当前值达到预设值时,定时器位OFF,当前值等于预设值,停止计数。TOF复位后,如果使能输入再有从ON到OFF的负跳变,则可实现再次启动。指令格式:TOFTxxx,PT例:TOFT35,6140五、应用举例例1:图3.17是介绍3种定时器的工作特性的程序片断,其中T35为通电延时定时器,T2为有记忆通电延时定时器,T36为断电延时定时器。图3.17定时器特性上面梯形图程序中输入输出执行时序关系如图3.18所示。图3.18定时器时序图例2:用TON构造各种类型的时间继电器触点。有的厂商的PLC只有TON定时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TON来构造断电延时型的各种触点。图3.19是用TON构造TOF作用的触点。其时序图与TOF的时序完全相同。图3.20用通电延时定时器与输出继电器组成带瞬动触点的定时器。图3.21是利用常开触点实现通电和断电都延时的触点作用。本程序实现的功能是:用输入端I0.0控制输出端Q0.0,当I0.0接通后,过3个时间单位Q0.0端输出接通,当I0.0断开后,过6个时间单位Q0.0断开图3.19用TON构成TOF定时器的应用141图3.20TON定时器应用图3.21定时器应用用定时器来实现电机顺序顺序起动控制,控制要求:三台电机按顺序起动。电机M1先起动,运行20S后,M2起动,再经30S后,M3起动。则程序见图3.22所示,图中三台电机M1、M2、M3分别受Q0.1、Q0.2、Q0.3控制。图3.22电机顺序起动控制程序●教学小结与拓展:一、接通延时定时器二、有记忆接通延时定时器三、断开延时定时●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习题142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9)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定时器指令实验授课班级及时间12机电一班年10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2、熟悉定时指令。2、掌握定时指令的基本应用。教学主要内容1、输入程序将下图4的梯形图程序输入PLC中,观察并记录运行结果。图4定时器指令学习程序2、定时器指令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4、定时器指令的应用2、指令的灵活使用143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144●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任务1)利用TON指令编程,产生连续方波信号输出,其周期设为3s,占空比为2:1。2)设某工件加工过程分为四道工序完成,共需30s,其时序要求如图5所示。I0.1为运行控制开关,I0.1=ON时,启动和运行;I0.1=OFF时停机。而且每次启动均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利用TON指令实现上述分级定时控制,并观察T1-T4通断情况以及定时器经过值的变化情况。图5定时器设计要求时序图(2)编程提示1)任务1可通过定时器互锁轮流导通,再由其中一个定时器控制输出。2)任务2可用两种方法来实现:①用4个定时器分别设置4道工序的时间,通过程序依次启动之。②用一个定时器设置全过程的时间,再用若干条比较指令来判断和启动各道工序。3)用比较指令时要注意,TON是通电延时型定时器。●教学小结与拓展:一、定时器的应用●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习题145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10)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计数器指令授课班级及时间12机电一班年10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计数器指令的使用。2、使学生掌握计数器指令的应用。教学主要内容五、增计数器六、增减计数器三、减计数器教学重点、难点7、计数器指令的应用2、指令的灵活使用146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147●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计数器用来累计输入脉冲的次数。计数器也是由集成电路构成,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编程元件,经常用来对产品进行计数。计数器指令有3种:增计数CTU、增减计数CTUD和减计数CTD。指令操作数有4方面:编号、预设值、脉冲输入和复位输入。一、增计数器CTU,增计数器指令。首次扫描,定时器位OFF,当前值为0。脉冲输入的每个上升沿,计数器计数1次,当前值增加1个单位,当前值达到预设值时,计数器位ON,当前值继续计数到32767停止计数。复位输入有效或执行复位指令,计数器自动复位,即计数器位OFF,当前值为0。指令格式:CTUCxxx,PV例:CTUC20,3程序实例:图3.23为增计数器的程序片断和时序图图3.23增计数器程序二、增减计数器CTUD,增减计数器指令。有两个脉冲输入端:CU输入端用于递增计数,CD输入端用于递减计数。指令格式:CTUDCxxx,PV例:CTUDC30,5程序实例:如图3.24所示为增减计数器的程序片断和时序图148图3.24增减计数程序及时序三、减计数器CTD,增减计数器指令。脉冲输入端CD用于递减计数。首次扫描,定时器位OFF,当前值为等于预设值PV。计数器检测到CD输入的每个上升沿时,计数器当前值减小1个单位,当前值减到0时,计数器位ON。复位输入有效或执行复位指令,计数器自动复位,即计数器位OFF,当前值复位为预设值,而不是0。指令格式:CTDCxxx,PV例:CTDC40,4程序实例:图3.25为减计数器的程序片断和时序图149图3.25减计数程序及时序四、应用举例1)循环计数。以上三种类型的计数器如果在使用时,将计数器位的常开触点作为复位输入信号,则可以实现循环计数。2)用计数器和定时器配合增加延时时间,如图3.26所示。试分析以下程序中实际延时为多长时间。●教学小结与拓展:8、计数器指令的应用2、指令的灵活使用●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习题教案首页-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15011)主讲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PLC原理与应用本教案授课学时2本次课标题计数器指令实验授课班级及时间12机电一班年10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3)了解CPU的存储区2)掌握数据在存储器中存取的方式直接寻址与间接寻址教学主要内容一、直接寻址与间接寻址二、CPU的存储区三、数据在存储器中存取的方式教学重点、难点9、计数器指令的应用2、指令的灵活使用教学手段、方法讲授、多媒体151●新课导入:复习上次内容,导入本次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一、数据在存储器中存取的方式1.用1位二进制数表示开关量。图3-4位数据的存放I3.2:“字节.位”寻址方式。2.多位二进制数:2#1010=1\uf0b423+0\uf0b422+1\uf0b421+0\uf0b420=10。3.十六进制数:用于简化二进制数的表示方法,“逢16进1”,用0~9和A~F来表示16个数,16#2F对应的十进制数为2\uf0b4161+15\uf0b4160=47。4.字节、字与双字图3-5字、字节和双字的组成以起始字节的地址作为字和双字的地址。起始字节为最高位的字节。I、Q、V、M、S、SM、L均可按位、字节、字和双字来存取。5.负数的表示方法用二进制补码表示有符号数,最高位为符号位,最大的16位正数为16#7FFF(32767)。6.BCD码BCD码用4位二进制数来表示1位十进制数。十进制数23对应的BCD码为16#23。BCD码用于输入输出设备。二、CPU的存储区1.输入过程映像寄存器(I)2.输出过程映像寄存器(Q)1523.变量存储区V是全局存储器,可以被所有的POU存取。4.位存储区(M)5.定时器存储区(T)6.计数器存储区(C)7.高速计数器(HC)8.32位累加器(AC0~AC3)可以按字节、字和双字来存取。按字节、字只能存取累加器的低8位或低16位。9.特殊存储器(SM)特殊存储器(SM)标志位:SM0.0一直为1状态;SM0.1仅在执行用户程序的第一个扫描周期为1状态。SM0.4和SM0.5分别提供周期为1分钟和1秒的时钟脉冲。SM1.0、SM1.1和SM1.2分别为零标志、溢出标志和负数标志。10.局部存储器L作为暂时存储器,或给子程序传递参数。11.模拟量输入字(AI)从偶数字节地址开始(例如AIW2),为只读数据。12.模拟量输出字(AQ)从偶数字节地址开始(例如AQW2),用户不能读取。13.顺序控制继电器(S):顺序控制编程用。14.常数的表示方法与范围15.实数(浮点数):在编程软件中,用小数表示浮点数。图3-6浮点数的格式16.字符串的格式图3-7字符串的格式153I0.0为绝对地址,%I0.0是IEC编辑器中的地址。#INPUT1:局部变量符号地址;“INPUT1”:全局符号地址。“#”号和双引号是编程软件自动添加的。三、直接寻址与间接寻址直接寻址指定了存储器的区域、长度和位置,例如VB200。图3-8使用指针的间接寻址【例3-1】表格存放在VW0开始的100个字中,表格的偏移量(表格中字的序号)在VD200中,在I0.0的上升沿,用间接寻址将表格中相对于偏移量的数据值传送到VW210中去。地址相邻的两个字的地址增量为2(两个字节)。LDI0.0EU//在I0.0的上升沿MOVD&VB0,VD300//表格的起始地址送VD300+DVD200,VD300+DVD200,VD300//起始地址加偏移量MOVWVD300,VW210//读取表格中的数据3.3位逻辑指令3.3.1触点指令154图3-9触点与输出指令图3-10上升沿检测并联触点总是并在它前面已经连好的电路的两端。图3-11ALD与OLD指令图3-12ALD与OLD指令的堆栈操作【例3-3】已知图3-13中的语句表程序,画出对应的梯形图。155图3-13语句表与梯形图图3-14堆栈指令156图3-15堆栈指令的使用图3-16双重堆栈的使用图3-17立即触点与立即输出指令157图3-18置位指令与复位指令四、输出指令与其他指令图3-19置位优先与复位优先触发器图3-20取反与跳变指令●教学小结与拓展:10、计数器指令的应用号染色体)3.基因在X-染色体母/女常常是缺陷基因携带者病症更多出现在儿子身上血友病红绿色盲肌营养不良症第十一章微生物的种类:一、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158二、真核生物:真菌(霉菌、酵母菌)、原生动物、藻类三、非细胞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微生物的生物学之最:形态最简代谢能力最强食谱最杂繁殖最快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变异最易菌落:指微生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若来自一个细胞,则为纯培养或称克隆。菌苔:大量细菌的菌落联成一片。耐药性:细菌多次与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病毒的类别(按作用体分):微生物病毒(噬菌体)、植物病毒、脊椎动物病毒病毒的类别(按结构分):真病毒、亚病毒(卫星、类病毒(RNA)、阮病毒(蛋白质))第十二章内共生学说:原始的真核细胞的某些细胞器是吞噬了另一个细胞,或两者融合起来,实现共生的结果。拉马克的获得性状遗传学说:用进废退:用进废退是指一种动物由于若干世代中经常使用某器官,就会使该器官得到发展;或者历代少用甚至不用某器官,就会使该器官退化以致完全丧失。获得性遗传:由于环境影响或用进废退所获得的变异性质,可以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达尔文进化论归纳起来有如下四点:(1)遗传和变异(2)繁殖过剩(3)生存斗争(4)适者生存变异+选择=适应,称为“二步适应”综合进化论有两个基本点:第一,认为群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机制的研究应当属于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范围。第二,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进化,是物种形成和新种产生的机制。中性学说: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进化不是由于自然选择作用于“有利”突变,而是在连续的突变压下选择中性或非常接近中性的突变,随机固定而成。进化:生物从共同祖先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分化演变的过程叫进化。物种形成的方式:(1)渐变式(继承式、分化式)(2)跳跃式(3)灾变学说人类文化的发展:第一阶段:狩猎与聚集为简单的部落社会的阶段,开始于200—300万年前。159第二阶段:农业发展开始于10,000—15,000年前,原始部落在环境适合的固定场所定居下来。第三阶段:开始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阶段,是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第四阶段:信息技术革命时代,以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广泛应用为标志。第五阶段:生物技术革命时代,以重组DNA技术、克隆技术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完成为标志。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的植物类群,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能育的后代。遗传漂变:在小群体中由于随机事件的影响,等位基因的频率从上一代到下一代容易发生波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遗传漂变。瓶颈效应:小生物群体内个体数量的消长对基因频率的影响称为瓶颈效应。建立者效应:一个种群中的几个或几十个个体迁移到另一地区而定居下来,自行繁衍后代,造成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第十三章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生物生存起直接作用或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因子。生态因子的分类:1.按性质分:气候、土壤、地形、生物、人为2.按有无生命分:生物与非生物3.按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分:密度制约因子与非密度制约因子4.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分:稳定与变动生态型:同一生物种的个体群(种群)生态分类最小单位,是种群对不同生境长期适应分化的产物。种群: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分布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群聚分布群落:群落是指生活于某一特定地区的相互作用着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总和。主要群落类型:1.森林: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泰加群落(针叶林、山地森林)2.草原:热带稀树草原、温带草原、冻原(苔原)3.荒漠160群落内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生态位:描述各种生物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特定地位。包含生活方式、食物、气候、需求等等。群落演替:一种群落取代另一种群落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生态演替)。演替达到的最终相对稳定状态,就是顶级群落。初生演替:在气候适合的情况下,从裸露的岩石最终演变到出现顶级群落的完整过程称为初级演替。次生演替:由地震、雷击、洪水暴发等自然灾害导致区域内生物种的死亡、群落的稳定和平衡被破坏,正常群落演替被中断,这些群落属于群落的扰动;经群落扰动后,群落可以再次进行演替,这种演替称为次生演替。生态系统:一定地区内的所有生物和环境物理因素的总和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单一方向、能量金字塔)、物质循环(水循环、气体循环、沉淀物循环)、信息传递生物多样性包括:1、物种多样机械和船舶污染管控。地级城市依法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区域内禁止使用达不到第三阶段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强化工程机械污染防治,地级城市建成区内禁止使用冒黑烟高排放工程机械(含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铺路机、压路机、叉车等)。加快淘汰高排放的老旧船舶、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港作机械和民航特种车辆设备。港口码头和民航通用机场禁止使用冒黑烟作业机械。大力推进船舶大气污染控制工作,积极鼓励和推动企业使用液化天然气(LNG)动力示范船、大长宽比示范船、高能效示范船;积极开展港口靠港船舶使用岸电试点工作,长沙、岳阳等地优先落实。新改扩建港口码头应同步落实岸电供应配套设施建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环保厅牵头)16116.加强扬尘污染治理。管控施工扬尘。2018年全省各类工地做到工地周边围挡、裸露土地和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100%”。加强重点施工单位信息化管理,规模以上土石方建筑工地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建立扬尘控制工作台账。加快绿色矿山生态建设,推广露天开采湿式抑尘技术和矿石加工封闭作业方式,加强矿山地表破坏区域复绿治理。逐年提高城市区域内绿色装配式建筑比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安监局牵头)整治道路扬尘。建立渣土运输车辆资质管理与备案制度,统一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联网,实现动态跟踪监管。扩大道路机械化清扫和洒水范围,增加洒扫频次,加强扬尘控制,切实降低积尘负荷,到2020年,地级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县级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以上,城市出入口及城市周边干线公路路段、城区道路基本实现机械化清扫全覆盖。试点开展道路绿化带改造,结合海绵型城市建设要求,新建城市道路绿化带应满足雨水自然下渗的要求,绿化带裸土高度不应高于路面,防止雨水将泥土冲刷至路面。已建成的城市道路绿化带可因地制宜开展改造。城市道路绿化带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17.严禁秸秆露天焚烧。突出抓好秸秆机械化还田、腐熟还田、商品化有机肥还田和过腹还田,不断提高秸秆利用率,逐步构建以162秸秆肥料化利用为主、其他形式为补充的多途径利用格局,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健全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责任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分级分区负责、巡查监管、应急管理、实时监测、综合执法等制度,实现对辖区内秸秆禁烧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监管,做到人员、责任、措施、奖惩到位。(省农委牵头)泄密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63',)


  • 编号:1700806132
  • 分类:述职汇报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163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1759915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述职汇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