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如何提高基层公务员队伍素质

如何提高基层公务员队伍素质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如何提高基层公务员队伍素质,格式为 doc ,大小 41984 KB ,页数为 10页

如何提高基层公务员队伍素质


('如何提高基层公务员队伍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和福利的工作人员。我国公务员的范畴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工作人员、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公务员队伍作为政权的核心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担负着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使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桥梁纽带作用。当前,如何更好地加强这支队伍建设,让广大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涌流,让想干事者能干事,会干事者干成事,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深入思考的问题。一、公务员队伍现状(主体不明)截止2013年底,全地区公务员总数为5585人(参公管理不计)。其中:地区级单位832人,县(市)级单位3649人,乡镇(街道)级单位1104人。(一)按学历结构分析。1、地区级单位,研究生学历48人,占总人数的5.8%;本科学历453人,占总人数的54.4%;大专学历308人,占总人数的37%;中专及以下学历23人,占总人数的2.8%。2、县市级单位,研究生学历38人,占总人数的1%;本科学历1277人,占总人数的35%;大专学历2105人,占总人数的158%;中专及以下学历229人,占总人数的6%。3、乡镇级单位,其中研究生学历11人,占总人数的1%;本科学历327人,占总人数的29.6%;大专学历597人,占总人数的54.1%;中专及以下学历169人,占总人数的15.3%。(二)按男女比例分析1、地区级单位,男性577人,占总人数的69.4%;女性255人,占总人数的30.6%。2、县市级单位,男性2602人,占总人数的71.3%;女性1047人,占总人数的28.7%。3、乡镇级单位,男性753人,占总人数的68.2%;女性351人,占总人数的31.8%。(三)按民族结构分析1、地区级单位,汉族753人,占总人数的68.2%;少数民族351人,占总人数的31.8%。2、县市级单位,汉族2400人,占总人数的65.8%;少数民族1249人,占总人数的34.2%。3、乡镇级单位,汉族585人,占总人数的53%;少数民族519人,占总人数的47%。(四)按年龄结构分析1、地区级单位,55岁及以上75人,占总人数的9%;51岁至54岁84人,占总人数的10.1%;46岁至50岁197人,占总人数的23.7%;41岁至45岁151人,占总人数的18.2%;36岁2至40岁162人,占总人数的19.5%;35岁及以下163人,占总人数的19.5%。2、县市级单位:,55岁及以上162人,占总人数的4.5%;51岁至54岁274人,占总人数的7.5%;46岁至50岁690人,占总人数的19%;41岁至45岁806人,占总人数的22%;36岁至40岁885人,占总人数的24%;35岁及以下832人,占总人数的23%。3、乡镇级单位,55岁及以上56人,占总人数的5%;51岁至54岁53人,占总人数的5%;46岁至50岁116人,占总人数的10.5%;41岁至45岁172人,占总人数的15.5%;36岁至40岁287人,占总人数的26%;35岁及以下420人,占总人数的38%。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现状分析截止2012年底,全地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总数为2384人。其中:地区级单位421人,县市级单位1963人。(一)按学历结构分析1、地区级单位,研究生学历14人,占总人数的3.3%;本科学历221人,占总人数的52.5%;大专学历161人,占总人数的38.2%;中专及以下学历25人,占总人数的6%。2、县市级单位,研究生学历10人,占总人数的0.5%;本科学历624人,占总人数的31.8%;大专学历1142人,占总人数的58.2%;中专及以下学历187人,占总人数的9.5%。3(二)按男女比例分析1、地区级单位,男性238人,占总人数的56.5%;女性183人,占总人数的43.5%。2、县市级单位,男性1089人,占总人数的55.5%;女性874人,占总人数的44.5%。(三)按民族结构分析1、地区级单位,汉族267人,占总人数的63.4%;少数民族154人,占总人数的36.6%。2、县市级单位,汉族1220人,占总人数的62.1%;少数民族743人,占总人数的37.9%。(四)按年龄结构分析1、地区级单位,55岁及以上18人,占总人数的4.3%;51岁至54岁27人,占总人数的6.4%;46岁至50岁73人,占总人数的17.3%;41岁至45岁84人,占总人数的20%;36岁至40岁109人,占总人数的25.9%;35岁及以下110人,占总人数的26.1%。2、县市级单位,55岁及以上35人,占总人数的1.8%;51岁至54岁76人,占总人数的3.9%;46岁至50岁317人,占总人数的16.1%;41岁至45岁348人,占总人数的17.7%;36岁至40岁555人,占总人数的28.3%;35岁及以下632人,占总人数的32.2%。二、我区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近年来,推进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工作虽然卓有成效,但也暴露出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以下四个方面。(一)公务员队伍失衡现象突出一是年龄结构失衡。不少基层单位公务员队伍人员老化现象严重,结构严重失衡,有些乡镇40岁以上公务员超过50%,有的乡镇35岁以下公务员所占比例不足10%;有的乡镇公务员几乎全在40岁以上,有的甚至无30岁以下公务员可用,断流、断层、断代的“三断”现象日渐显现。就其成因而言,主要是由于编制受限,每年进入的年轻公务员偏少,导致整个基层公务员队伍年龄重心不断后移。与此同时,上级机关又“抽血”不断。一些较为年轻、基本素质较好的公务员往往在基层还未扎下根,就被上级机关借调出去,造成基层公务员后续队伍跟不上。二是职级、编制设置失衡。政府的行政管理任务始终呈现“金字塔形”,而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却呈现“倒金字塔形”,两者间的矛盾显而易见。三是专业结构与现实需求失衡。在基层公务员队伍中,现有人员主要是综合管理人员,而涉及农业、环保、信息、法律以及特色产业的专业型、技术型干部较少,而一部分想到基层就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却因编制已满,难以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最终导致基层公务员队伍中专业人才出现匮乏现象。(二)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还需加强一是思想不够解放,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少数公务员开拓创新不足,小进则满、安于现状、畏难怕难思想严重,敬业精神不强,一定程度影响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二是“外面热,5里面冷”,公务员自身缺乏危机意识。当前,公务员招考竞争十分激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有的公务员却明显缺乏危机意识,缺乏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三是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少数部门、单位受利益驱动,过分强调部门和单位的权力,却忽视了义务。在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只管理不服务,一定程度存在着服务不到位、管理错位等问题。(三)培训制度跟不上,能力素质难提升由于现行的培训制度缺乏应有的合理性和必要的刚性,致使基层公务员队伍通过培训学习提升能力素质大打折扣。首先是培训经费难保障。基层往往是有心参加学习培训,无力交纳学费,以至于“谈训色变”。二是工学矛盾难协调。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特别一线人员一人双岗、一人多责,基层单位抽不出人员参训是常见现象,为了不影响工作,又能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有的单位只好把党外干部、“二线”干部送出去顶替培训、重复培训,有的甚至成了“专职培训干部”。三是教育培训难有成效。针对基层公务员的各类培训较少,形式欠灵活、缺少针对性,往往见不到培训工作实效。(四)公务员交流机制不畅,导致工作缺乏积极性许多基层公务员一旦进入某个岗位,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是一辈子,不要说交流提升,就是享受待遇都只能望洋兴叹。因此,基层公务员流动被戏称为“天下第一难”。一是上下交流难。上对下交流不提拔不走,不到条件好的地方不去;而下对上交流则更难,尤其是基层一般干部和副职向上交流难上加难。二是好差单位交流难。“顺6向”交流工作易做,逆向交流则阻力重重。三是控制编制进入难。就职级设置而言,由于机关领导和非领导职位相对较多,人员出口机率较大,公务员的入口也相对较多。而乡镇和各类基层站所,因为非领导职数的限制,导致人员出口不畅,形成了“老同志堆积、中年人淤积、年轻人着急”的尴尬局面。四是人员清退难。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基层干部在编不在岗、退位不退编等非正常占编现象比较普遍。另一个方面,通过考核清退人员难之又难,只要没有严重违纪违规,指望通过考核方式清退人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四、促进公务员队伍结构现状进一步优化的建议(缺乏其他省市例子)从我区公务员队伍现状和问题表明,我区公务员队伍与其从事党政机关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存在着不符合、不适应之处,与党和政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解决当前我区公务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适应与满足基层工作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素质)。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务求实效”为方针,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多措并举的基层公务员培训模式。一是要针对公务员职责岗位多种、能力需求多样、素质结构多元、培训渠道多重,区别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7和更新知识培训,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培训计划,确立人性化的教育培训目标。二是要突破现有的模式,把培训目标与参训者需求、指令性培训与指导性培训、基础式培训与拓展式培训、灌输式培训与启发式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大胆尝试教育培训新方法。三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与组织力量建设,加大专项经费预算投入,形成合力,力求培训工作实用、实效、实在。四是加大对女干部和非党内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在录用公务员时,适当考虑录用非党内人士。在后备干部的培养和提拔任用时,将女干部和非党内干部的工作加以特别的重视,提高在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中的比例。五是要开展“定位式培训”。根据需要培训人员的需求,进行分类定位培训。即,对统筹能力、政策水平需要提高的,由组织出面选送到自治区等上级机关对口单位进行挂职培训、跟班学习;对缺少基层复杂问题处理经验的,可将其派送至重点、难点、焦点问题相对突出的基层单位进行体验培训;对需拓展经济建设能力的,可将其选派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任职、挂职锻炼。(二)升级待遇,建立激发工作激情的动力机制。当前基层公务员队伍中想干事、愿干事、干成事的氛围不浓,根本原因就是相关待遇跟上不,缺少激发工作激情的动力。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上就是要解决好待遇机制问题。(1)多渠道提高基层公务员物质待遇。要紧紧抓住这次工资制度改革的大好机遇,建立一套与基层工作体制相配套的基层公务员工资配给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逐步缩小城乡公务员8的收入差距,真正实现“一线工作、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真正体现有劳必有得的分配原则。同时,还应建立一套适合于基层公务员队伍的住房保障、健康检查、子女就学、分居安抚等相关配套的人性化保障待遇机制,真正走活基层公务员待遇这盘棋。(2)全面提升基层公务员政治待遇。为基层公务员队伍量身定做一套政治待遇体制。一是建立荣誉性休假、荣誉性旅游、子女荣誉性就学,家属荣誉性安置等待遇制度。二是对工作表现特别优秀、业绩特别突出的人员实行特别“嘉奖”。设立“终身荣誉公务员称号”或以国家(省、市)名义建立“基层公务员特贴制”,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待遇,长期坚持下去。三是建立基层公务员特假制。每年在公务员正常休假基础上,每人增加10—15天特假,或建立“基层公务员节”。(三)严格考核机制。优化后备干部的考核推荐方法(优化基层干部考核推荐办法),完善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等干部选拔形式外,尝试项目完成质量考核推荐,后备领导干部试用等方法,较全面的考核和锻炼后备干部。一是要端正考核工作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对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实行考核工作岗位责任制,进行目标管理。二是要科学确定考核内容和标准,考核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德、能、勤、绩、廉五个大方面的考核,而应细化为若干方面;不仅仅是定性化的指标,而应有可量化的指标,应视被考核者所在部门、所处级别、职位的不同有所差别、有所侧重,注重分类分级考核,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更具有公正性、公平性。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平时考9核制度,把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情况以及出勤情况等作为平时考核的重点,把平时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对基层公务员进行全面考核。四是要建立和完善考核监督机制,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规范考核程序,增加考评过程和考核结果的透明度,有效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与导向作用,促进基层公务员公平竞争的良性循环。此外,对于退居二线转任非领导职务的基层公务员,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明确的任职规定,最大限度地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四)强化监督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的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从“入口”到“出口”对全区各级公务员实行全程监督。一是强化内部监督。依据《公务员法》制定切合本地区实际的基层公务员管理的相关制度,通过制度的形式来监督、规范基层公务员的岗位责任和行政行为,促进公务员树立依法行政和清正廉洁的意识。二是加大群众监督。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司法及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建立干部监督员制,聘请村街社区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以及企事业单位经理等担任社会监督员,通过考察、考核、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举报等形式对基层公务员实行全方位社会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规范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管理,才能有利于基层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有利于发挥基层公务员队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10',)


  • 编号:1700775166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10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41984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