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出版行业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出版行业研究报告分析
本作品内容为2023年出版行业研究报告,格式为 doc ,大小 2493480 KB ,页数为 60页
('2023年出版行业研究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文化的发展是产业转型和改革的诉求..................................41、中国的大国崛起路径需要转型和改革.............................................4(1)经济模式转型为崛起提供持续原动力..................................................4(2)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文化软实力作为支撑............................................52、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5二、体制改革为文化发展提供保障....................................71、文化体制改革明确发展方向,“十四五”期间不断纵深落实..................72、总局和总署合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启全媒体经营时代....................9三、出版业有望率先实现文化产业的全媒体运营...................121、国有背景市场化程度高的出版龙头率先受益政策红利.....................122、出版企业作为区域性平台凸显独特性和唯一性...............................133、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并购提供实现途径...........................................144、商业模式向弹性资产兼容提升估值...............................................15四、教材教辅是产业支柱,全产业链布局是做大路径.............161、传统出版业增长平缓,但用户需求仍然旺盛..................................16(1)图书期刊报纸整体增速保持平稳.......................................................16(2)用户消费需求仍然旺盛,综合阅读率稳步提升....................................192、教材教辅是中国出版业的支柱和驱动力........................................21(1)初高中毛入学率不断提高,教育出版市场前景广阔..............................21(2)教育类图书销量维持高增长,是出版行业核心驱动力..........................233、数字化是未来趋势、物流和文化衍生品完善产业链........................25(1)传统出版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25(2)第三方物流和文化衍生品完善产业链................................................28四、面临的风险........................................................291、改革方案推进具有不确定性........................................................292、制度改革红利体现在财务收益上的进程具有不确定性.....................293、传统教材循环使用带来的风险.....................................................29五、行业重点公司简况................................................301、改革受益公司的特征..................................................................302、重点公司简况...........................................................................31一、文化的发展是产业转型和改革的诉求1、中国的大国崛起路径需要转型和改革(1)经济模式转型为崛起提供持续原动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30年来中国GDP平均增速大约为9%,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2万亿元。经济的持续高增长需要经济模式的不断深化转型,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和收入分配的拐点,有利第二产业发展。2023年我国GDP构成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43.1,与发达国家相比占比仍然较低,未来第二产业的发展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从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来看,主要有两个重要时间段。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文化消费开始加速;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之后,文化消费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文化产业GDP占比直线上升,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2023年,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5000美元大关,按发达国家先例,我国文化消费预计将进入爆炸式增长阶段。(2)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文化软实力作为支撑从政治学与经济学理论,我们看到任何一个大国崛起,它必须表征为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文化实力和政治实力的提升,并最终通过综合国力均衡发展来实现。从经济属性上来看,文化实力与政治实力的提升,需要传媒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国的崛起必然诉求传媒产业的发展。2、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十四五”纲要,从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上,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从支持方式上,提出培育骨干企业,扶持带动中小企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上,提出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从文化贸易角度,需要创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文化品牌,同国外企业竞争。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标志整个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得到显著增强。文化产业要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意味着五年内其在GDP中的占比要从2.5%提升到5%,相对于GDP的复合增长速度接近15%。如果假设GDP“十四五”期间内生增长7%~10%,则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至少达到22%~25%。二、体制改革为文化发展提供保障1、文化体制改革明确发展方向,“十四五”期间不断纵深落实202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报告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十八大的召开,文化传媒有望在“十四五”期间成为政策承接着力点。2023年3月14日,根据发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国将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而原来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称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称新闻出版总署)不冉保留。总署与总局的合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演绎,标志着传媒文化产业主体将进一步在监管上理顺关系,有利于实现国有全媒体跨业务领域整合,更加有利于传媒文化做大作强,传媒文化将迎来二次红利。2023年传媒文化产业产值为6379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持续上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如果包括印刷业等相关产业,大文化产业产值达1.28万亿,同比增长16%。从整体趋势来看,传媒产业与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传媒产业的繁荣建立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2、总局和总署合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启全媒体经营时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监督管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和业务以及出版物、广播影视竹目的内容和质景,负责著作权管理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加挂国家版权局牌子。方案符合前期我们认为“新闻总署与广电总局”合并的预判。监管部门的合并将促进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的做大做强,通过整合资源来增加整体的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新的监管部门将能全盘统筹推动报刊、出版社、通讯社、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新媒体的综合发展。从职能分配来讲,广电总局主要负责广播电影电视领域的政策和法规制定、拟定相关技术标准、推动体制改革以及产业的发展规划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则主要负责全国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和出版物等相关政策法规、产业发展规划和协调组织工作等。监管主体的合并,将打破传媒行业条块分割的格局,实现跨区域和跨媒体的全媒体运营。三、出版业有望率先实现文化产业的全媒体运营1、国有背景市场化程度高的出版龙头率先受益政策红利出版业具备国有背景,通过转企改制进行市场化运营,在文化产业中将率先享受到政策改革的红利,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也有望将国有文化资产搞活、做强。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的合并改革,将进一步为产业整合铺平道路。传媒文化监管理顺,有利于在公平条件下,市场化程度高的国有背景公司捕捉机遇。2023年9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2023年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指出,经过十年的改革,经营性出版单位基木完成了转企改制任务,但是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因此第二步改革已开始启动。第二阶段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在完成转企改制的基础上,以“二改一加强”为中心,继续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大做强出版传媒企业,培育一批发挥市场主力军作用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同时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产品市场体系和资木市场体系。我们认为,第一轮改革是经营性出版单位完成企事业单位改制,确立新型市场主体地位;第二轮改革是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活力,第二轮改革将使传媒集团打破区域壁垒,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公司融资步伐。2、出版企业作为区域性平台凸显独特性和唯一性部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将标志着中央对推进文化改革方向与决心坚定不移,我们判断各个地方政府可能会依托地方性文化平台做大做强,这将有利于区域内具有独特、唯一性特征的文化平台率先胜出。出版企业在区域内正是具备这种属性的文化平台。2023年第八届文博会期间,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了第四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其中包括10家新闻出版企业。上榜出版企业均是总体实力较强,具有较大规模的公司,另外10家公司均是国有背景企业,转制优势更加凸显。国有出版企业依靠平台优势,充分发挥自身商业模式和区域唯一性优势,拥有区域垄断优势来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3、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并购提供实现途径充裕的资金为出版行业提供了重要支持,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传媒公司在内生和外延的方式作用下,可通过跨媒体跨区域的并购重组,实现全媒体经营。融资方式一方而是通过上市融资,另一方而出版行业也获得相关政策的扶持来获得资金。2023年11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与交通银行11月6日在北京签署《支持新闻出版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交通银行将在未来3年内为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5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在政策支持下,2023年有风凰传媒、长江出版集团、浙报传媒、中原出版传媒等4家出版传媒企业成功上市,全国出版传媒在境内外上市企业已达49家。未上市的企业也在积极筹划上市工作,比如中国出版集团传媒股份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3家中央出版传媒集团。2023年11月22日,中国最大的出版发行企业风凰传媒正式上市,拟融资金额27.62亿元,超募17.17亿元,实际融资总额达到44.792亿元,中南传媒上市拟融资规模18.52,超募23.91亿元,实际融资总额达到42.43亿元。已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等冉融资手段,募集资金进行下一步的战略布局。中文传媒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不超过13亿元,用于投资新华文化城项目、现代出版物流港项目、环保包装印刷项目、印刷技术改造项目和江西晨报立体传播系统项目5个项目的建设。浙报传媒拟募资约25亿元,用于收购盛大娱乐旗下的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公司。新闻出版产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在做大做强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资木实力不强、规模偏小、融资渠道单一等制约,未来产业将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资金问题。已经通过上市等方式扩充资金实力的公司,则在未来将拥有更多发展机遇。4、商业模式向弹性资产兼容提升估值2023年4月8日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的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冉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随着大景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市场化竞争迫使企业借助资木市场做大做强。政策上的扶持,使得大景的公司有望通过IPO或者并购重组的方式进入资木市场。根据行业特点和改革进程,新闻总署与总局合并改革方案通过,有利于传媒文化资产全媒体经营。我们认为在则务优先的情况下,具有稳健资产的公司,通过兼容整合弹性胜较大的资产,对公司价值提升更大。四、教材教辅是产业支柱,全产业链布局是做大路径1、传统出版业增长平缓,但用户需求仍然旺盛(1)图书期刊报纸整体增速保持平稳新闻出版业是传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木质是向公众传播有价值信息的媒介。它的价值在于两方而,一是内容创作,即制作出满足人们专业知识、大众生活、教育等信息需求的内容;二是信息传递,即将上述内容复制入某种传播介质并传递给有相应需求的消费者。出版发行行业在数字出版技术进步与消费行为变迁挑战下,整体呈现平缓增长态势,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以及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发行和销售收入(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增幅在10%以内。2023年1-9月,报纸累计订阅景增4.9%,低于去年同期的5.9%;杂志订阅景6.0%,高于去年同期的3.7%,体现杂志行业相对更加景气。在教材教辅改革、人口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下,图书内生经营而临较大压力,出版类公司的成长需要寄希望于外延整合和发行及商业模式变革。2023年前9月,图书销售指数累计同比降幅1%,去年同期及2023年全年均为正增长。我们认为,虽然出版发行景气度偏弱,但应该看到发行资产往往包括良好的地段优势资源(如市中心新华书店),如果结合商业文化地产运作,将有资产增值机遇。我们预判结合影院、图书、娱乐的综合文化地产,将是政府重点支持方向,也可能成为中文传媒等出版发行公司求新求变的突破点。从细分子行业来看,图书、期刊和报纸的种类和发行景稳中有增,从地域划分角度来看,北京地区的印刷出版份额全部占据了第一名的位置。(2)用户消费需求仍然旺盛,综合阅读率稳步提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数为13.7亿人,对比2023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了0.74亿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7%。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年我国0-14岁人口为2.22亿人,占16.6%;15-59岁人口为9.40亿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与2023年数据对比,分布下降了6.29%、上升3.36%,2.93%。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具有大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为1.2亿人,与十年前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2023年我国18周岁一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6%,比2023年的77.1增加了0.5个百分点。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多方合力共同组织和推进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全民阅读的热情,增进了全民阅读的氛围。这些举措把越来越多的国民吸引到阅读中来,这无疑有利于国民综合阅读率的提高。而报纸阅读率和期刊的阅读率在2023年一2023年间呈现出先降冉升冉降的波动性趋势,但整体上处于下滑态势。报纸阅读率近4年来除2023年低于60%以外,其他年份均在60%以上,但从2023年的63.1%与2023年的63.9%对比来看,报纸阅读率是呈缓慢下降趋势。期刊阅读率则是下降趋势较为明显,而目‘从2023年以后始终低于50%。2、教材教辅是中国出版业的支柱和驱动力(1)初高中毛入学率不断提高,教育出版市场前景广阔按图书出版领域细分,我国各级各类出版社主要业务领域分为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其中,教育出版是整个图书出版业的主要支柱。教育是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培养人才、积累人力资木的重要途径。在当今世界发展形势下,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教育部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我国初高中毛入学率不断提高,2023年我国初中毛入学率为99%,高中毛入学率为79.2%,均达到历年最高值。由此可见,在我国,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从学生数景来看,虽然由于人口高峰期的退去,近年来我国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数景均有所下降,但各类学生的绝对数景值仍然很庞大。2023年我国小学生数景超过1亿人,中学生数景超过6000万,高中生数景超过1200万,加之教育图书需求的相对刚性,我国教育出版的市场仍很广阔。虽然,我国中小学教材出版和发行较多依靠行政力景,处于垄断状态:由各大国有出版集团出版,当地新华书店发行,码洋波动较小、增长较慢。但是近年来,一些优秀的地方出版集团,如中南传媒、江苏风凰出版集团,也开始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材,除在木省发行外,还积极拓展省外市场。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教育类图书教育类图书是指适用于学生学习的各类图书,除教材以外,还包括教辅及英语学习书籍等多种类别。在我国目前激烈竞争的教育体制以及父母对子女教育高度重视的大环境下,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教辅以及英语学习市场十分活跃,需求景也很大。伴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以及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教育出版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其在图书出版业的支柱地位及较高的增长速度。(2)教育类图书销量维持高增长,是出版行业核心驱动力根据开卷信息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数据,与我国图书整体零售市场相比,教育类图书的增长速度较高。2023年以来,教育类图书零售市场的销售码洋同比增长率均在7%以上,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2023年、2023年、2023年,教育类图书零售市场分别实现了8.57%,10.75%,7.32%的同比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平均水平。这说明教育出版仍是整个图书出版业的主要支柱,是拉动我国图书零售市场上行的重要力景之一,未来发展前景可观。按读者的年龄进行划分,我国图书市场可以分为儿童读物、青少年读物、成年人读物、老年读物等细分子市场,其中青少年图书市场是我国图书市场最具活力的生力军,仍处于成长期,表现出较高的增长率。一方而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深入人心,现阶段我国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不断增加另一方而,父母一般会对年幼孩子的上网行为进行控制,更青睐于选择图书作为孩子求知的方式。因此,我国青少年的阅读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23年“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目前我国78.9%的儿童在3周岁前就开始早期阅读,学龄前儿童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4分钟陪孩子读书。另外,当今知识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使得青少年求知的压力不断加大,其图书需求呈现出较强的刚性和次刚性。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23年“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现阶段我国20岁以下的青少年读者是图书阅读率最高的人群。2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为81.4%,远远高于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49.3%),其中,9-13岁人群是阅读率最高的人群,达到93.5%,人均阅读景为6.98本/人;14-17周岁人群的阅读率是79%,人均阅读景达到8.66本/人。并且从近年来的相关数据来看,20岁以下的青少年读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我国的读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少年图书的需求也相应呈增长趋势。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课木出版总印数占全国图书总出版的45.8%,定价总金额占全国的34.8%。其中,中小学课木总印数占全国图书总出版的39.8%,定价总金额占全国的21.7%。3、数字化是未来趋势、物流和文化衍生品完善产业链(1)传统出版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电脑的普及以及数字阅读器的开发,人们的阅读习‘喷和阅读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比于传统的报纸、期刊、图书等传媒方式,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数字媒体,数字出版产业也随之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传统出版公司在数字化浪潮中也同样而临着冲击,目前行业龙头公司已经开始积极布局数字出版等新领域。国务院、新闻出版总署多次表明支持数字出版产业转型,积极发展电子书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国家文化产业规划》提出,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积极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新闻总署在2023年3月公布的六大工作重点中,明确表示要加快从内容和技术的融合,积极支持有资质的渠道拓展商和技术提供商加盟新闻出版业,把新技术纳入发展产业的视野,及时发现、规范新媒体发展,找到新的发展亮点。2023年4月末,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第一次将“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列入“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规划》指出,通过电子书包及配套资源数字化工程提高教学资源重复使用率,推动"Y能减排,形成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易于学生使用、符合青少年阅读习惯的数字教学出版体系,推动电子书包的发展。2023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明确要求,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2023年下半年,新闻出版总署等牵头组织的专门机构就电子书包的标准等开始研究制定,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大连等大城市的中小学,开始了电子书包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研究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活动等课程。教育产业的数字化,将是出版集团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切入点,数字教育包括电子书包和教育信息化,教育部制定了100个示范区来进行试验推广,传统的出版集团抓住教育产业的机遇进行数字化转型,再逐步全而向出版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2023年全球电子书市场增速加快,美英市场发展最快。美国电子书市场占美国整个图书市场份额的近8%,达到了2.7亿英镑。英国市场2023年的电子书产品销售同比增长20%至1.8亿英镑。欧洲德国的电子书市场不到整个图书市场份额的1%即少于7500万英镑。2023年日木电子书市场占图书市场的1.1%即117亿日元(9000万英镑),韩国电子书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975亿韩元((1.1亿英镑)。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也发展迅猛,2023年国内电子图书产业收入规模达到4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33%。2023年国内电子图书产业收入规模达到5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25%。(2)第三方物流和文化衍生品完善产业链对于出版机构来说,物流有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在发货速度和发货范围上更有竞争力,无疑还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目前中文传媒的物流业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已经引进了在行业内领先的物流技术和管理团队,从日木引进物流设备,具有自动抓取分派图书的功能,有效}JI省人工成木。此外,公司还承建了全国新华物流一网通、江西物流公共信息交易平台等物流平台,扩大了公司在物流领域的影响力。公司通过定增募集资金进一步完善现代出版物流港,在江西省内形成以南吕现代出版物流港总部为中心,包括赣东物流中心、赣西物流中心、赣南物流中心、赣北物流的物流体系,同时建立南吕市、上饶市、赣州市、宜春市、九江市等物流中心。在省外建立北京、武汉等物流基地,将物流网辐射全国,建立更加完善的物流网络。此外公司还将发力文化城等下游衍生项目,终端的积极布局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终端的渗透将进一步带动公司其他业务的协同发展。四、面临的风险1、改革方案推进具有不确定性改革方案在实际的推进和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对改革进程的推进带来低于预期的风险。2、制度改革红利体现在财务收益上的进程具有不确定性制度改革的红利不能立刻体现在则务收益上,相关进程的推进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到相关企业的收益进程。3、传统教材循环使用带来的风险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只对学校进行配备,由学生在木学期使用,学期结束时归还学校,供下一级学生使用;同时,鼓励地方课程免费教材也实行循环使用,因此上述教材循环使用对于公司的教材发行业务及经营业绩可能会构成不利影响。五、行业重点公司简况1、改革受益公司的特征在改革背景下,对出版产业长期发展提供了价值提升动力,实质受益个股更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特征:(1)公司具备国有背景且市场化程度高改革目的应该进一步推进国有传媒文化资产搞活、做强。总局和总署的合并使得监管理顺,有利于在公平条件下,市场化程度高的国有文化公司捕捉机遇。(2)公司应该在区域内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部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标志着中央对推进文化改革方向与决心坚定不移,从地方权力考核的逻辑来看,各个地方政府可能会依托地方性文化平台做大做强,这将有利于区域内具有独特、唯一性特征的文化平台率先胜出。(3)公司应该具有较强资金实力资金实力较强的公司,容易在制度红利赐予下,实现内生与外延拓展。(4)公司具备有从稳健资产向弹性资产兼容的商业模式新闻总署与总局合并有利于出版行业的全媒体经营。我们认为在则务优先的情况下,具有稳健资产的公司,通过兼容整合弹性较大的资产,对公司价值提升更大。根据受益个股应该具备的四个特征:所有制为市场化国有;区域内独特,唯一;资金有实力;商业模式具有向上优化。我们认为最受益标的包括:博瑞传播、中文传媒、风凰传媒、中南传媒。2、重点公司简况(1)博瑞传播2023年业绩体现转型的艰难,已在市场预期之中。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86亿元,对应〔PS为0.46元/股,公司公允价值同比持平,已在市场预期。新媒体方而反映公司承接磨合与消化,网游营收同比减少10.1%,梦工厂净利润0.52亿元。传统业务虽有下行,但幅度较小,印刷业务同比减少9.18%,广告营收同比增长12.7%o2023年展望:业绩形成反转势头。预计传统报业与印刷业务将缩小下行态势,但在转型收入占比明显下降,其中利润贡献占比将更加缩小;发行与投递业务有望保持稳定向上增长;内生游戏业务,通过二年的调整与磨合,有望在2023年迎来趋势向上发展,如果成功通过定增收购漫游谷,有望进一步使得公司游戏业务呈现较快增长。小额贷款业务,有望在2023年实现跨越。租赁业务全年料将体现效益。传统向新媒体战略转型:重生出新的基因。新媒体游戏产品推陈出新,转型之作《小宝升职记》已上线运营,《寻龙记》、《劲舞堂》等也即将上线;1732运营平台目前有自有游戏13款,引进游戏3款;同时加强核心人才团队建设,引入多为高管;户外广告培育新枝,在原有海南户外广告资源之外,已获得海南全省高铁广告资源;公司在小额信贷业务上的布局体现公司的创新基因。进一步并购:体现公司新基因取得能力与经验。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收购漫游谷70%股权,将有效改善公司的业务结构,加快了公司新媒体转型的进程。另一方而也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持续的外延拓展。风险因素:定增进程不确定;转型深入风险;公司新媒体业务治理的风险。公司在媒体基因带动下2023年至2023年保持稳健较快发展;但预见新技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公司通过外延式并购积极向新媒体转型。经过2023年至2023年艰难转型期后,我们认为公司获得重生新媒体的基因,并预判通过新媒体业务发力与创新业务显示效益,公司业绩有望在2023年出现反转。(2)中文传媒具备区域优势的出版行业龙头。中文传媒是江西省内的具有区域独特性的出版公司,业务范围目前已经从全省扩张到全国,是行业内领先的出版公司之一。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8亿元,同比增长122.9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4.83亿元,同比增长37%。内生式发展增长稳健: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一般图书、教材教辅、印刷包装等业务,各项主营业务内生式保持稳健发展。出版各类出版物近7000种,教材教辅优势进一步巩固,2023年全省共征订、发行一类教材近9000万册,保持了平稳增长,报刊经营等通过加强内控规范经营开启新的局而,同时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我们预判未来公司内生式发展保持强劲,业绩的支撑提升公司的长线价值。定增的成功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定增募集资金净额12.58亿元,定增的成功进一步补充了公司的运营资金,增强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资产规模的增长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包括木地公司、行业公司、产业资木、则务公司和公募基金的多元化股东认购体现市场对公司的信心,其在区域内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优势也将更加凸显。总局总署合并利好估值提升,公司已经迈开征程。广电总局和新闻总署的合并,有利于出版行业估值跃升的可能,通过向弹性资产的兼容来提高估值弹性。在制度变革的大环境下,公司处在较好的机遇窗口,拥有业绩的支持使得价值更具弹性。公司收购TCC丁V的尝试,将成为其从传统出版平媒向电视媒体经营的一次跃升,实现公司战略突破。风险因素:跨媒体经营突破的进程具有不确定性;新媒体对传统出版的冲击;物资贸易带来坏账风险。(3)凤凰传媒全国规模最大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继承了出版集团全部出版和发行主业资产,是我国出版发行行业的龙头公司,2023年,公司下属出版社出版图书和电子音像出版物10,000余种,总码洋超过40亿元,出版品种和码洋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3年图书发行品种总数超过40万种,总码洋超过50亿元。截至2023年,木公司已经连续19年保持全国图书发行规模第一。教材教辅优势明显,布局省内外资源。公司是我国第二大中小学教材出版基地,“风凰“版教材被全国29个省市超过4,000万名学生使用,教材全年发行总册数超过2亿册,总码洋超过13亿元。凭借良好的品牌效应已连续6年赢得江苏全省中小学招标教材全部品种的总发行权,公司在省外积极布局营销网络,为未来扩大省外教材和新一轮教材放开提前布局。业务多元化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公司在教育图书出版发行的优势基础之上,积极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多元化业务经营。公司拟投资建设大型书城文化mall,积极推进连锁经营网点的改造丰富销售渠道。同时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出版,ERP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公司有望通过教育出版的数字化作为切入口,在数字化出版浪潮中占据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跨区域整合打造文化产业巨头。作为行业内龙头公司,初步具备行业整合的能力和条件,公司于2023年9月向海南新华增资最终持有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实现跨区域的整合。目前是江苏省和海南省唯一具有全省图书发行网络的企业。在总署和总局合并的背景下,出版企业有望通过兼容弹性资产获得估值的提升,我们期待公司未来跨区域跨行业整合的推进。风险因素:中小学人数在一定时期内下降的风险;跨区域发展风险;重大选题项目风险。(4)中南传媒全国领先的综合出版发行平台:公司上市创造了中国传媒业史上规模最大的融资记录,成为中国第一家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出版传媒龙头企业。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97%,实现净利润8.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09%。数字化转型促进行业繁荣发展:出版行业作为文化消费繁荣需求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出版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政策上不断深化改革促进数字化转型,扶持有望沿着寡头集团化、数字化和国际化转型,以最终形成有竞争力的出版集团。公司有望发展成为多介质、全产业链的平台:公司发挥品牌优势整合出版行业资源,以实现跨行业跨区域整合,与上游内容出版商保持密切合作,通过整合产业链环境进一步巩固公司行业内品牌优势,仍是公司未来发展重要思路。更为重要,公司积极布局数字出版,旗下天闻数媒科技与华为也在推进合作,该块业务正在迅速兴起。数媒业务是判断公司未来投资价值的重要看点。国际经验借鉴,全球教育出版的领航者:培生教育集团(PearsonEducation,是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团。作为提供终生教育产品与服务的出版集团,在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英语教育、专业出版、考试测评、网络教育等众多领域位居全球之首,帮助全世界一亿多人接受教育与培训。此外积极布局数字出版,2023年数字业务收入占总收入超过30%。我们认为:国际龙头公司为中南传媒指明了前景方向,公司有望沿着寡头集团化、数字化和国际化的路线,沿着产业链纵深发展。风险因素:数字出版业务不确定性;传统教材循环使用;及跨区域并购风险。2023年IPTV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IPTV真正受益于“三网融合”、“宽带中国”............................31、三网融合:网络运营商推动IPTV的动力...........................................32、宽带中国:IPTV高清化及增值业务的增长引擎..................................43、与有线电视的竞争:捆绑销售、一线入户优势明显.............................6二、以“合作”姿态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71、政策监管已趋完善稳定...................................................................72、合作心态开放,促进多方共赢..........................................................83、积极持续投资影视内容形成积累.......................................................9三、未来增长看点在IPTV挖潜与OTT扩张........................91、IPTV增长依靠增值业务提升ARPU..................................................92、机顶盒“小红”领先布局..................................................................113、IOTV:发挥IPTV与IPTV的协同效应............................................12一、IPTV真正受益于“三网融合”、“宽带中国”1、三网融合:网络运营商推动IPTV的动力我国“三网融合”方案提出、试点已有多年,从目前三网融合进程中来看,电信系更占优势,IPTV是电信系进入视频领域重要的成功战略。电信系网络运营商在现有网络上开展IPTV视频业务也非常平滑。我国拥有超过4亿多电视用户,网络用户近2亿,宽带网络用户为IPTV的潜在客户。三网融合试点的第一阶段(2023-2021年)已经收官,即将迈入推广阶段(2022-2020年),第二批54个试点城市已经包括全国大部分重要省市,覆盖人口超过3亿。在电信、视频网站、广电等各利益方的参与下,我国IPTV用户数已从2022年的470万户发展到了2021年底的2300万,成为全球IPTV用户最多的国家。预计未来两年仍将有40%-50%的增速,2022年底用户数有望达到3400万的规模。2、宽带中国:IPTV高清化及增值业务的增长引擎带宽决定着IPTV是否能够实现高清内容的传输,进而决定IPTV的用户体验。今年四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发布《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22专项行动的意见》:目标2022年新增光纤入户覆盖家庭3500万户,同时宽带接入水平将有效提升,使用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超过70%。各省级网络运营商也反应迅速积极,出台相关规划。IPTV业务作为电信运营商推动宽带升级服务的重要卖点。运营商的推广积极性高。例如2020年上海电信发布的"二免一赠一极速"的"城市光网"计划,与百视通联手推出IPTV3.0视频业务,共同发力高清IPTV业务。电信与百视通的合作使得此次宽带升级实施顺利,上海IPTV用户也发展到了百万规模。而带宽约束被打破后,高清点播也将成为IPTV增值业务的重要增长引擎之一。从IPTV存量的广度上来看,我国IPTV当前的区域性明显,集中在上海、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仅江苏一省就已经发展了430万的客户规模,占比18.9%。这种情况与中国电信在发达地区宽带基础建设优异相关。西部和北部地区市场依然广阔,有待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发力。宽带及光纤业务作为中国电信目前最为核心的一块领域,其市场领先的优势由来已久,相比而言,覆盖了大部分北方省市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积极性是行业的最大变数。2021年以来,两家公司都在宽带业务方面积极发力,以中国移动为例:2021年中国移动新增FTTH覆盖家庭超过180万户;使用4M及以上宽带产品的用户超过50%;新增宽带端口320万个;新增固定宽带接入家庭超过120万户。3、与有线电视的竞争:捆绑销售、一线入户优势明显IPTV最直接的竞争者是各地的有线电视。价格上来看,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有线电视网的公益属性导致其价格相对较低,这也成为有线电视网络市场化程度低、升级换代困难,“三网融合”中竞争能力弱的原因。IPTV基于IP网络传输,通常要在边缘设置内容分配服务节点,配置流媒体服务及存储设备,而有线数字电视的广播网采取的是HFC或VOD网络体系,基于DVDIP光纤网传输,在HFC分前端并不需要配置用于内容存储及分发的视频服务器,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但带来的问题是如要实现视频点播和双向互动则必须将广播网络进行双向改造。从技术角度看,IPTV成本较高,难以与有线电视比拼价格。但IPTV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利用互联网,而与宽带的捆绑销售能够大大降低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在各地网络运营商的支持下,IPTV与宽带捆绑营销,对于用户来讲,更像是宽带赠送的增值业务,收费模式则可以订制,包月、按频道等,灵活而更有针对性。而“三网融合”进程中的电信系宽带接入商的强势,使用户在互联网光纤一线入户后,较为自然的选择IPTV作为电视方案。二、以“合作”姿态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1、政策监管已趋完善稳定由于电视内容播控属于国家宣传范畴,监管较为严格。根据广电总局43号文规定,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牌照由中央电视台持有,而分平台牌照由省级电视台申请。广电总局要求通过IPTV集成播控平台及各地分平台来达到“可管可控”的方针。与央视的合资公司正式落地将解除市场对百视通IPTV业务政策性风险的担忧。过去拥有IPTV全国性运营牌照四家分别是:上海文广(百视通)、央视国际、南方传媒、中国国际广播电台。5月18日,百视通和央视IPTV合资公司“爱上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正式成立,成为全国唯一中央级集成播控平台。其中百视通股权占比45%。合资公司同时减少了与地方台和有线网运营商的沟通成本。IPTV的发展对地方电视台和有线网络运营商的冲击最大,43号文再次强调IPTV总分二级播控平台的落实,城市台丧失了内容的运营主导权,收入分配权掌握在省平台手中;而IPTV是网络运营商直接抢占了有线数字电视的客户。CNTV在广电系统内有良好的关系,能够有效降低沟通成本。2、合作心态开放,促进多方共赢公司一方面与CNTV合资成立全国集成播控平台,另一方面在与中国电信为主的网络接入运营商的的长期合作中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和市场经验。长期的市场运营环境使电信运营商在产品推广、业务计费、系统维护、客户服务方面有相对广电系统比较显著的优势。百视通合作心态开放,在与电信运营商和电视台的长期合作中积累了市场经验。从历史上看,在IPTV市场的第一轮抢占中,机制灵活的百视通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迅速地抢占了市场;而具有显著资源和内容优势的CNTV却受体制制约,用户开发非常缓慢;IPTV市场最终形成了以百视通用户为主体的局面,为统一播控平台合资公司中具体条款方案的商定创造了条件。百视通与其它牌照商也有较多合作,如2021年5月,百视通与国广东方宣布启动互联网电视业务全面发展合作,利用其国际资源加快自己的国际化策略。百视通与终端制造商的合作:1)一体机:2020年4月,百视通联合海尔推出卡萨帝电视。此外,公司与康佳、三星、夏普均有智能电视方面的合作。2)互联网电视机顶盒:2021年1月,百视通与联想共同推出了互联网电视机顶盒A30。3、积极持续投资影视内容形成积累随着产业竞争的激烈,最终影响用户选择的还是内容之本。百视通注重在影视内容上的投入,每年在内容上的投入约为3-5亿,持续的投入建成了较大的网络视听版权库,节目总量超过40万小时,其中高清节目总量超过5万小时,覆盖了70%的热播剧和国内外强档电影。以美国的Netflix为例可以看到精品内容的重要性,2022一季度年Netflix业绩大幅超预期,自制剧和独播剧是重要推力,根据Netflix的统计,平台上最为热播的top200部剧中有113部为独有,尤其是2月1日独家上线13集的自制内容“纸牌屋”受到热捧为网站吸引了大量流量。三、未来增长看点在IPTV挖潜与OTT扩张1、IPTV增长依靠增值业务提升ARPU百视通70%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IPTV业务,2021年该项业务营收达到14.2亿,同比增长73%。截止2021年末,公司IPTV用户数已达1600万,同比增长60%;ARPU值增长8.3%,达88.62元/年。不同于网络视频用户,电视用户转换成本高,客户粘性大。根据CSM和艾瑞的调查,IPTV用户有较高的忠诚度,基本养成了较为稳定的收视习惯,优酷和PPS一周之内所有访客平均使用天数均不如IPTV。而IPTV丰富的点播内容和互动性,更把年轻人重新吸引到电视机前,存量客户的价值效应即将凸显。IPTV的收入模式包括:用户基本收费、高清、广告、按部点播(PPV)、增值服务等方面。过去,用户基础收费一直是IPTV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国外IPTV发展经验表明,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和协同效应的增强,将实现收入模式由基础服务费向多样化增值业务转型,有利于整体提升IPTV业务ARPU值。宽带提速和智能终端推动增值业务的发展。随着带宽约束逐渐被打破,高清点播将成为增值业务的重要增长引擎之一。年报显示,百视通2021年已在上海等地发展50万高清用户。而OTTTV等智能终端的引进,也增强IPTV的服务扩展能力,有助于多样化的增值业务的引入。增值服务也越来越多地得到用户认可,开始贡献收入。在业务开展前期,直播功能延续了用户的传统收视习惯,所占比例较高;但随着活跃用户比例的提升,用户对IPTV操作熟悉程度越来越高,点播模式成为最主要的收视方式,且所占比例不断提升。由此可见,用户使用电视的习惯能够随着熟悉程度的提高逐渐转变,特别是高清、按部点播等功能发展潜力巨大。且随着技术的改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将有广泛的发展空间。2、机顶盒“小红”领先布局OTT((OverTheTop,泛指互联网电视、机顶盒)是2021-13年互联网与新媒体行业中最热门的概念。2021年6月,百视通在7家互联网电视牌照方中率先发布自主研发,具有高清、智能、3D功能的OTT机顶盒“小红”;11月份,百视通宣布获得国内200万端、国内最大规模OTT牌照序列号审批;12月份,百视通OTT获得放号,首批规划突破100万。目前国内机顶盒市场产品丰富,乐视盒子、小米盒子、百视通小红、华数彩虹等产品充分竞争,Tplink、PPTV等厂商也在不断推出产品。大多数电视盒子、一体机制造商和视频网站着重抢占入口,期许只通过用户规模来吸引资本或者谋求广告收入,缺乏有差异化的独有版权内容,繁华过后必然大浪淘沙。我们认为,在平台端拥有内容优势的乐视盒子和百视通小红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另外与乐视盒子、小米盒子主打互联网营销不同,我们预计百视通小红的主要销售渠道是通过与网络运营商合作推广,在用户订阅费用落实上会较有优势。3、IOTV:发挥IPTV与IPTV的协同效应OTT对于IPTV来说是继承中的演进,两者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并存。IPTV、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云电视、OTT,新的概念和术语背后是不同利益方为谋求市场拓展所寻求的不同切入点产生的不同称谓。OTT目前依然处于基础商业模式的探索阶段,培养新用户、推动机顶盒和智能电视的销售量仍是大多数厂商的首要目标。而IPTV的增值业务已经历经多次变革,从以技术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多款应用都经过了用户考验。我们认为仅有产品的OTT,既达不到广电总局“可管可控”的要求,也难以发展可靠的付费模式,只能靠硬件微薄盈利,难以形成产业。作为最早进军OTT的企业之一,百视通团队提出“借鉴IPTV收费经验进行OTT运营”,布局“一云多屏”搭建了百视云平台。百视通的“云电视”平台采取动态码率等技术,可以同步对接IPTV专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3G/4G、NGB、WIFI等各类网络,可服务IPTV、智能电视OTT/一体机、PC、手机/PAD等各类终端,能够初步实现公司新媒体业务的集约化运营。百视通最近于电信日推出的高清IOTV版本的“小红”则是一种综合OTT与IPTV功能的新型产品,意图将IPTV的成熟商业模式和付费优势与OTT的创新能力形成互补,从电信的渠道大力推广。',)
提供2023年出版行业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出版行业研究报告分析会员下载,编号:1700761872,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60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