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与步骤,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与步骤,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与步骤,格式为 doc ,大小 3349504 KB ,页数为 49页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与步骤


('1.审核各项要素费用。即审核费用是否应该开支;应开支的费用是否应计入生产成本的费用。2.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将应由本月负担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3.将计入本月的生产成本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并按成本项目反映在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4.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1."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用来核算基本生产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基本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计入账户的借方,完工入库的产品成本计入账户的贷方,该账户的余额为基本生产在产品的成本。该账户应根据管理要求按车间及产品品种设置明细账。2."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用来核算辅助生产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辅助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计入账户的借方,完工入库的成本或分配转出的劳务费用计入账户的贷方,该账户的余额为辅助生产在产品的成本。该账户按辅助生产车间设置明细账。3."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制造费用一般包括:机物料消耗、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保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取暖费、运输费、劳动保护费、设计制图费、实验检验费、差旅费、办公费、在产品盘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以及季节性及修理期间提供损失等。发生的如上费用应计入账户的借方,月末从贷方分配转出,一般情况下月末无余额。该账户按车间设置明细账。需要说明的是,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的核算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二是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直接在辅助生产成本中核算,实验中注意案例的要求。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发生材料、燃动力、工资等各项要素费用时,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专门设有成本项目的费用,应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的某种产品明细账的有关成本项目;如果是几种产品的间接计入费用,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明细账的有关项目。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计算公式可概括为: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之和某种产品应负担的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费用分配率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是通过辅助生产总账及明细账进行。当辅助生产发生各项费用时计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所属明细账,期末加总合计数按所提供的劳务供应量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等。1.直接分配法其特点是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此方法简单,但不够准确。2.交互分配法其特点是辅助生产费用通过两次分配完成,,首先将辅助生产明细账上的合计数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相互提供的劳务数量计算分配率,在辅助生产之间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即交互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提供的劳务量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其优点是提高了分配的正确性,但同时加大了分配的工作量。3.按计划成本分配法其特点是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全部计入管理费用。这种方法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成本,有利于分清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但成本分配不够准确,适用于辅助生产劳务计划单位成本比较准确的企业。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应通过"制造费用"账户进行。该账户应按不同的生产车间设置明细账,明细账内按照费用项目设置专栏,分别反映各车间的制造费用发生情况。制造费用发生时,先通过"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汇总,月末通过一定方法从贷方分配转入有关成本计算对象。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等。其计算公式概括如下: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额÷各产品分配标准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月末,如果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还应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下:月初在产品的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企业应根据在产品数最的多少、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费用的比重的大小、定额管理的好坏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实验中要注意企业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1.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这种方法特点是:虽然月末有在产品但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即当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2.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算。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各月末在产品成本固定不变。当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该种产品的完工成本。年末,应根据实际盘点的在产品数量具体计算在产品成本,并将其作为下一年度各月固定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变化不大的产品。3.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算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即产品的加工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但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品。4.约当产量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先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某项费用分配率=该项费用总额÷(完工产品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完工产品某项费用=完工产品产量×某项费用分配率在产品某项费用=某项费用总额-完工产品某项费用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企业。5.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将在产品视同于完工产品进行费用分配。即按完工产品产量及在产品产量进行分配。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了或者已经完工,只是尚未包装或者尚未验收入库的产品。6.在产品定额成本计价法。这种分配方法的特点是: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然后用该种产品的全部生产费用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后的余额,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7.定额比例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的产品,其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进行分配。其中,原材料费用,按原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可以按该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也可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这种方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产品成本计算方法1.成本的计算方法。产品成本计算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产品成本计算对象,而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必须考虑到生产组织特点和管理要求。所以学生在成本实验中要注意体会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与生产特点、管理要求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核算对象生产组织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品种法产品品种大量大批生产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分批法产品批别小批单件生产同上分步法产品品种及生产步骤大量大批生产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在实际操作中,除上述三种基本方法外还采用一些其他的成本计算方法。如在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的工业企业中,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采用一种简便的成本计算方法--分类法;在定额管理工作有一定基础的工业企业中,为了配合和加强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定额管理,可采用一种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脱离定额的差异分别核算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定额法。2.各种方法的计算程序。(1)品种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①按产品品种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②根据各项费用的原始凭证编制有关记账凭证并登记有关明细账;③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各种要素费用;④编制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配表;⑤根据上述各种费用分配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登记辅助生产明细账,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⑥根据上述各种费用分配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登记基本生产的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⑦根据上述各种费用分配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分别归集各种产品成本,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计算出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⑧根据各产品明细账中的产成品成本,汇编产成品的成本汇总表,结转产成品成本。(2)分批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①按产品批别设立产品的成本明细账;②根据各项费用的原始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并据以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各批产品成本。具体方法与前品种法基本相同;③分批法条件下,月末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果是单件生产,产品完工以前,产品成本明细账所记的生产费用,都是在产品成本;产品完工时,产品成本明细账所记的生产费用,就是完工产品成本,因而在月末计算成本时,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如果是小批生产,批内产品一般都能同时完工,在月末计算成本时,或是全部已经完工,或是全部没有完工,因而一般也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如果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这时就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具体可以采取简化的方法处理:如按计划单位成本、定额单位成本、最近一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从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转出完工产品成本后,各项费用余额之和即为在产品成本。也可根据具体条件采用前述的分配方法。(3)分步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在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产品成本明细账应按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设立。具体计算程序,应分别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把握,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1-1中可以看出,逐步结转分步法实际上就是品种法的多次连接。图1-2中可以看出,各生产步骤不计算也不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只是在企业的产成品入库时,才将各步骤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从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转出,汇总计算出产成品成本。(4)分类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①根据产品的结构、所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的不同,将产品划分为几大类,按照产品的类别设立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成本(具体方法同品种法)。②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通常采用系数法),将每类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5)定额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①事前制定产品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②生产费用发生时,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③月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产品实际成本=按现行定额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脱离现行定额差异+(-)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异+(-)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工业企业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成本报表一般包括: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明细表等。1.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和分析。产品生产成本表是反映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总成本的报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按成本项目反映,另一种按产品种类反映。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报表包括生产费用和产品生产成本两部分:生产费用部分按照成本项目反映报告期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及其合计数;产品生产成本部分是在生产费用合计的基础上,加上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期初余额,减去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的期末余额,计算出产品生产成本合计数。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报表包括实际产量、单位成本、本月总成本和本年累计总成本四部分。前三部分可从有关成本资料中取得,累计总成本等于年实际产量乘以年平均单位成本。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进行本期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分析,了解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本期实际成本与上期实际成本的因素分析,了解可比产品成本升降情况。2.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与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分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单位成本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两部分。单位成本部分分别反映历史先进、上年实际、本年计划、本月实际和本年累计实际平均的单位成本。技术指标主要反映原料、主要材料、燃料和动力的消耗数量。表中的数据可从有关成本资料中取得。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应选择成本超支或节约较多的产品有重点地进行分析。分析时先将实际单位成本与其他各种单位成本(如本年计划,历史先进,上年平均等)进行对比,对产品单位成本进行一般分析;然后按成本项目(如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项目具体分析。3.费用明细表的编制与分析。费用明细表的编制应按照费用项目分别反映各项费用的本年计划数、上年同期实际数、本月实际数和本年累计实际数。表中的数据可从有关成本资料中计算取得。费用明细表的分析通常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构成比率法。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其中生产环节为组织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形成产品生产成本,即为制造成本。产品制造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当期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对制造成本的审查应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审查的重点。一、制造成本的会计核算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直接材料应付工资辅助生产发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直接材料应付工资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制造费用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月终,制造费用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时,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无余额。二、制造成本的审查要点审查制造成本,应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的内容、分配的方法,获取经济业务中的原始记录、单据、记账凭证,采用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进行审查。审查要点如下:⒈审查费用发生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假成本,有无非生产性费用和扩大成本列支范围等挤占成本的现象;⒉跨期摊销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⒊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式是否正确。有无未按规定将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情况;⒋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准确。有无任意改变方法少记或多记产成品成本及利用保留在产品成本,人为多计算或少计算产品成本,从而调节利润的情况;⒌会计处理是否恰当,有无影响当期成本情况。三、制造成本审查方法由于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复杂,会计核算工作量大。因此,注册税务师在进行纳税审查时,应当借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用,通过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及对遵守性的测试,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审查,这样既能降低审查工作量,又能确保审查质量。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或指挥进行购货、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的作用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⒈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企业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凭证,以种类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的一些处理经济业务的凭证,作为会计处理依据。⒉完善的簿记制度。在可靠的凭证制度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账簿和报表制度,确保会计记录的严密性。⒊严格核对制度。包括凭证之间的核对,凭证和账簿之间的核对,账簿和报表之间的核对等。企业建立严格的核对制度,有利于及时改正会计记录中错误,做到证、账、表三相符。⒋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企业在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还从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合理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以书面文字形式,作为会计处理方法的依据。⒌定期资产盘点制度。对上述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体系可靠程度进行遵守性的调查:第一、采用询问法。询问企业是否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采取问卷的形式设计调查表格,将你想要询问的项目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对想要问的内容及企业回答,要逐项进行并做好记录,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企业生产环节的业务流程、控制程序、核算方法有所认识。第二、采用抽查法。验证内部控制是否一直在运行,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多大程度上确保核算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对上述的询问内容,选择对成本影响最大的项目,抽取样本—原始单据、凭证进行查看,并对企业回答进行核对,判断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询问和抽查,对被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我们可得出这几种结论:第一、依赖程度高。被查企业具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均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很小,可以相应对该环节减少审查的工作量,甚至于可以不查。第二、依赖程序一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较为良好,但存在一定缺陷或薄弱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可以对薄弱环节项目进行较为深度的审查。第三、依赖程度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明显失效,大部分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失控,各项资料和数据经常出错,从而导致无法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开展制造成本详细审查。审查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一按成本项目进行审查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⒈直接材料成本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借: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贷:本年利润(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第二、混淆不同产品成本。通过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产品的成本,相应降低本期畅销产品成本,以调节跨年度的利润。审查注意那些不能确指产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时应科学地选择分配标志、计算方法及会计记录。正确方法:在消耗定额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计算处理: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如:产品产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②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选主要材料品种,统计直接材料的发出数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计算金额数,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看其是否相等。审查注意下列问题:第一、企业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单位成本,多计产品成本。第二、审查领料单授批准及领料人是否签字,防止虚假领料多计成本。第三,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如果企业年度内改变计价方法,应按原计价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结转成本,其差额调整材料成本或当期利润。审查方法参见“材料成本的审查要点”。⑵采用定额成本法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若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账中各该项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量和总成本,与有关成本计算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看其是否相等。并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防止虚假业务产量增加材料耗用;第二、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改变方法而影响成本。⑶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汇总表。根据产量、标准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出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单价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是否相符,有无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除此之外,还应审查废料及多料的返库是否及时,是否办理“假退库”手续。通过查看“生产成本”账红字冲减成本金额,判断其正确性。⒉直接人工成本⑴对于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抽取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人员工资分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汇总等,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①从成本计算单中选择核对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相应的实际工资费用是否相符,查明有无将非生产人员工资计入成本。②选取某月资料核对实际工时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实际工时是否相符,查明有无虚报工时、多列工资扩大成本,减少利润。③抽取并核对生产部门若干期间的工时台账与实际工时统计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时记录,确保工资核算真实性。④当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时,根据人员工资分类表,计算复核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资费用是否合理正确,有无出现与生产量偏离太大的数据,如有,应进一步查明原因。⑵对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抽取产量统计报告、个人(小组)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①核对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产量记录,审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统计报表中。⑶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报表、工时统计报表和经批准的工时、标准工时工资率、直接人工的工资汇总表等资料,运用核对法进行审查。①根据产量和单位标准工时计算标准工时总量,再乘以标准工时工资率,以审查其是否与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的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⒊制造费用成本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资料及其相关原始记录。⑴审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归集的制造费用内容是否正常,开支的标准、发生的费用是否是应归属于本期的生产费,不符合规定的应剔除计税处理。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固定资产折旧为其中的主要内容,其审查方法在第五节中讲解。⑵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个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是否相符。⑶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选择的标准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分配的方法有无变更,防止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多分配应税产品成本,相应少分配免税产品成本。审查发现此类问题应重新正确计算,作出会计调整。二审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内容是为企业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在建工程及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车间所发生的费用。从服务的对象上看,部门多、非生产性占有一定的比例,正确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关系到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抽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生产统计表等原始记录资料,从分配标准、费用分配方法、费用分配金额三个环节查证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是否真实、正确。⒈审查各车间的费用分配标准。审查有无将为基本建设、专项工程、福利部门提供的水、汽、机械加工、修理修配等劳务费用计入辅助生产;审查是否按实际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分配率是否正确,采用复算方法重新计算,对少分配或非生产性费用挤入生产成本的情况,调增计税利润。⒉审查分配方法。辅助生产分配方法较为复杂,审查进注意有无年度内任意改变分配方法,使各部门分配金额发生不正常波动的情况。如果存在这样情况,应按原方法进行计算,其差额调增(调减)计税利润。⒊审查费用分配金额。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与辅助生产车间统计表对照,当费用分配表中的分配金额大于生产统计表中的费用额时,应进一步查明辅助生产费用归集有无虚假,抑或统计有差错。如证实生产统计表正确的情况下,即为多转生产成本的费用,应调增利润。三审查费用确认的原则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费用应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收到或支付,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处理。由此可见权责发生制才能真正按会计期间来正确反映各期的盈亏情况。主要审查发生的费用是否归属于本期产品负担,影响当期利润。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跨期费用,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科目进行核算,审查该科目发生的费用是否应由本期产品成本来负担。应从费用真实性、合法性、计入成本时间和方法加以审查,审查时应注意两点:⑴待摊费用应严格划清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⑵审查预提费用计入当期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符合成本的列支范围、标准,计提金额是否正确,支付对象是否合理。⒈“待摊费用”科目的审查待摊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已经支付或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期按照费用支付或发生的受益期限平均摊入生产成本,且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为了正确贯彻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原则,分行业的会计核算制度都相应地设置了“待摊费用”会计科目,便于企业准确核算应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和费用摊销的具体结果。⑴“待摊费用”科目会计核算方法该科目主要核算企业已经发生或已经支付的应由本期及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且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的固定资金资产租金、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以及预付报刊订阅费用等(若数额小,也可一次性列入支付期相关费用)。“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支付的费用,贷方反映已经摊入相应期间生产成本、费用的金额,该科目的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一定期间内尚未摊销完毕的各项费用。为了便于准确划分各项费用受益期限和摊销期限,“待摊费用”除设置总账外,还应按各项费用的发生时间和种类设置“待摊费用”明细分类账。账务处理:发生时:借:待摊费用—XXX贷:银行存款(现金、现金、低值易耗品....)摊销时。借: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等)贷:待摊费用—XXX⑵“待摊费用”的审查重点及审查的思路在日常税收审查工作中,由于“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的实际摊销金额,因此其金额摊销的正确与否,关键是确认受益期或使用期限与摊销期限是否一致,因而产生纳税审查的重点;但切不可忽视对该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因为,通过该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能够便于审查人员及时、准确的掌握和了解需摊销费用的形成或来源是否真实以及费用的性质。因此在日常的税收审查中,对“待摊费用”科目的审查,其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都应作为审查的重点,不能有所侧重,更不能有主次之分。⑶审查“待摊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企业发生待摊费用时,在正常情况下,“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与“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账户贷方发生额对应。如果与“在建工程”、“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贷方发生对应关系,则属于异常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①区别生产性费用和非生产性费用的界限重点审查企业“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中是否有人为混淆成本界限的行为,是否存在将固定资产的购建支出项目列入待摊费用,从而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常采取的手段的:a.企业人为地将本期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项目金额化整为零,分期、分批列入“待摊费用”账户进行摊销;b.企业将本期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金额的部分项目有意识地列入“待摊费用”账户实现摊销。如有规律地将基建人员的工资列入“待摊费用”、基建项目领用的材料、基建项目的借款利息等等。②严格划清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a.审查企业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资本性支出有无假借固定资产大修理的名义,将从事固定的购建支出费用列入“待摊费用”科目的借方,实现摊销。b.审查企业是否有将应列入“递延资产”核算的开办费用,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不能单独归属于一个会计期间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支出列入“待摊费用”核算的行为;c.审查企业有无将应记入“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的无形资产受让及开发性支出费用一次性直接记入“待摊费用”科目。通过对“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从中发现企业是否有人为调节期间生产经营成本的现象。对企业将“待摊费用”科目作为“蓄水池”人为地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审查重点应放在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和实行利润承包企业,审查企业是否有采用调节手段达到承包目标的实现和多计提效益工资的目的。对“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实施纳税审查,应遵循“追本求源、刨根问底”的原理.因产品生产类型的不同特点和企业不同的管理要求,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即产品的品种、批别、生产步骤。而成本对象的不同,形成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此外,如果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为了简化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可将产品的品种规格归并分类,按类别开设成本计算单归集费用,然后再按品种规格或生产批别、生产步骤分配费用、计算成本。这种用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的方法,成为分类法。分类法不是单独应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需与某一种或某两种基本方法结合应用,以便简化基本方法的核算工作,所以属于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以下面表格简单列示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使用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及使用的类型。成本核算方法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适用的类型品种法大量大批生产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工成本的多步骤生产发电、采煤分批法小批单件生产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精密仪器、专用设备分步法大量大批生产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冶金、纺织、造纸分类法综合性生产分步、不分计算成本的生产家电、服装成本核算方法――品种法品种法指以产品品种为对象计算各品种产品生产成本的方法,主要运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企业,大多属于单步骤、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这样的生产类型决定了品种法在成本核算上具有如下特点:1.成本计算对象一般只是企业的完工产品。由于单步骤生产是生产技术不可间断的生产,生产过程中不存在在产品或仅存在部分数量稳定的在产品,这部分在产品在成本计算时可不予考虑。2.成本计算期与每月的会计报告期相同。大量大批的生产组织特点意味着投入和产出的不间断性,产品生产周期难以确定,只能把每月的会计报告期作为成本计算期。3.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只是完工产品,与之相应,生产费用也无须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分配。品种法的适用范围1.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产品。具体说,发电、采掘、供水、供汽、磨粉、铸造等企业都不需要分批分步计算产品成本,可以直接用品种法计算一种或几种产品的成本。2.大量大批的封闭式多步骤生产或按流水线组织的多步骤生产的产品以及虽属多步骤生产,但管理上不要求单独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产品。如:管理上只要求提供最终产品成本时,糖果厂、小砖瓦厂、小水泥厂、小瓷厂等可以采用品种法。3.企业内的供水、供电、供汽等辅助生产车间计算提供基本生产车间与其他辅助生产车间使用的水、电、汽的劳务成本。如果产品品种很多,又可分成类别时,要先按类别设置生产费用明细账,归集计算类别成本,再将各类别成本在该类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这种方法又称为分类法。在类内分配时,可以采用定额或系数进行分配。(一)根据定额分配确定类别成本后,根据类内各产品的定额分配类别总成本。定额的确定,可以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如:产品的重量、体积、长度、含量、质量、销售价格、计划成本、材料耗用量等都可以作为分配标准。选择的分配标准,越是与产品成本高低有相关联系,各产品成本也就相对越准确。(二)根据系数分配在每一类的各种产品中各选一种为标准产品确定系数为1,其他产品则按照其与标准产品成本的量的比例确定相应的系数。标准产品由企业自行选择,一般选择产量大、常年均生产的产品。类别成本除以标准产量(实际产量×系数)就得出每一标准产量的单位成本,从而算出各种产品的成本。成本计算分批法以产品生产的批别或者客户的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并据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个批别产品的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又称为成本计算定单法。在分批法下,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相一致,属于不定期计算产品成本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类型。在这一方法下,成本对象(或批别)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客户的定单直接分批组织生产,另一是依据客户的定单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按照企业内部定单分批组织生产。由于在以上两种情况下,产品生产都是分批进行的,而且批量很小,所以,产品成本计算完全可以按照各个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据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在分批法下,对于各批产品直接耗用的原材料,生产工人工资以及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一般根据有关原始凭证或者要素费用要分配表直接记入成本明细账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本项目中,至于在车间内发生的各项其他费用(如:间接耗用材料、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修理费等),一般先按不同的车间进行归集,分别记入各年制造费用账户中。月末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以后再记入各有关成本明细账中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由于分批法的生产周期长短不一,一批产品往往同时投产、同时完工。因此,在一批产品完工以前,该批产品成本明细账中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就是这批产品的在产品成本;当这批产品全部完工以后,该批产品成本明细账中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就是该批产品的总成本,用总成本除以该批产量,就可以计算出单位成本。有时也会发生一批产品跨月先后完工的情况,而且争次对外销售,在这种情况下,可对先完工的产品按计划成本或估计成本入账,等到这批产品全部完工以后,再对这批产品的实际成本进行重新计算。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是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对于产品品种较多而工艺又相似的企业,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分类法特点及适用范围分类法特点是: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该类产品成本;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其适用范围:分类法与生产的类型无直接关系,它可以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就通用,即凡是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又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或车间,均可以彩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例如,钢铁厂生产的各种型号和规格的生铁、钢锭和钢材。分类法的计算程序分类法的计算程序包括:1、根据产品所用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的不同,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按照产品的类别开立产品成本明细帐,日常按类归集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的成本。2、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别将每类产品的成本,在类内的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每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成本。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是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对于产品品种较多而工艺又相似的企业,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分类法特点及适用范围分类法特点是: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该类产品成本;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其适用范围:分类法与生产的类型无直接关系,它可以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就通用,即凡是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又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或车间,均可以彩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例如,钢铁厂生产的各种型号和规格的生铁、钢锭和钢材。分类法的计算程序分类法的计算程序包括:1、根据产品所用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的不同,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按照产品的类别开立产品成本明细帐,日常按类归集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的成本。2、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别将每类产品的成本,在类内的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每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成本。首先谈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并根据目前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分析总结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使企业的成本核算更为行之有效地开展。论文关键词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做好成本核算,着力提高利润水平。经调查了多家企业成本核算情况,对能给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的简洁有效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整理。现分述如下:一、核算方法的选择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较小、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及所用原材料大部分相同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少)相对精简的企业,管理结构通常是垂直管理体系。中小型企业因数量多而在经济结构链中起着不可少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到来,具备先进技术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型企业将不断的增加。中小型企业因受到财力、物力和人力的瓶颈,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财务决策能力、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控制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带来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过程中具体表现为:①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②辅助核算部门没有独立核算;③车间物流划分不明显、传递手续不完善而导致数据失真;④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区分。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符合其管理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大多数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不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二、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决定其应使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中小型企业,无论其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标准如何,最终目标都是要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基本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要求按订单生产,也可采用分批法。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或者筹借金额较小,一般不要向金融机构报送报表而只需向税务部门报送税务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将是符合税法规定的一种简易的能满足税法要求的会计政策,从而达到不违法税法规定,避免涉嫌偷税漏税。三、基本科目设置和成本核算思路1.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大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再按产品设明细账,直接设原材料、工资薪酬、动力费用、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比较小,生产产品的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基本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不宜归属到具体某一产品,其实核算到产品反而失去真实性。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达到重要性原则,往往可以单一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置,而以成本核算表代替。2.原材料范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把非主要的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这样既能降低工作量,也符合会计原则重要性原则。对生产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按照实际领用实用部分计算成本。3.中小企业因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全,制造费用科目很难按车间设明细账,只好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的差旅费、办公费而无法确定是车间费用还是办公费用而往往直接归属到办公费用内,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往往是已销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统一分配。4.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企业一般是按存记耗,按已销售数量加库存成品计算生产数量。5.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6.设立低值易耗品科目或不设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采用一次摊销法,入账同时即进行分配。7.关于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符合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麻烦有可以及时掌握交税额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应按税法的一般要求进行折旧核算。8.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一般采用实地盘存制,以存记耗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四、日常核算工作及成本数据资料的取得(一)日常成本数据的归集1.日常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原材料入库单、生产计划通知单、产品生产领料单、成品或半成品入库单等单据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二)月底1.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账。原材料发出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分摊成本。五、成本费用分配原则及方法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及工艺流程,要能体现受益原则。2.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上应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关联,并且容易取得。3.能辨别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不能明确辨别的按一定标准记入。4.能直接归属到某一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应直接归入相应产品。5.不是直接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六、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的优缺点1.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也符合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但不够精确。2.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使用基本能够满足生产及管理决策的需要,也基本达到税务核算的要求。七、简易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1.成本会计核心的是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的原因,为决策做好材料依据。2.成本核算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包括生产管理、采购与销售各部门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有价值,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不断改善和时间的印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提供数据及客观的评价,仅靠财务部门独立思考有时难以发现问题。3.成本会计实务应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导,但要理论联系实际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最科学合理核算出成本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有力的服务生产管理及经营决策,每一个企业的生产流程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管理任务,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从而服务于企业管理与决策。第一步成本核算前的检查操作说明:检查当期的《生产领料单》的合法性、完整性,具体检查是否存在当期已领料、发货而没有填制《生产领料单》的、是否存在当期未审核的《生产领料单》,当期未填入“成本对象”的《生产领料单》,当期未核算出“单价、金额”的《生产领料单》。在“K3系统主控台”,打开“物流管理”→“仓存管理”→“领料发货”→“生产领料单→查询”,在单据的过滤窗口,按以下方式输入:检查本期的入库单据:\uf075物流管理—仓存管理—验收入库(其他入库)\uf075外购入库单—查询未审核和未记账的单据\uf075产品入库的未审核单据第二步输入本期的产品投入产量操作说明:(1)通过本期的产品收发汇总表统计本期的产品产量,进而统计出本期的产品投入产量。“K3系统主控台”,打开“物流管理”→“仓存管理”→“报表分析”→“物料收发汇总表”,在报表的过滤窗口,按以下方式输入。或按仓存管理→查询分析→产量方式操作。(2)输入本期的产品投入产量“K3系统主控台”,打开“物流管理”→“成本管理”→“产量录入”→“投入产量录入”,输入相应的过滤条件:※注意部门编码必须是生产部第三步设置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操作说明:(1)设置本期的共耗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数据。“K3系统主控台”,打开“物流管理”→“成本管理”→“分配标准设置”→“分配标准数据录入”,输入相应的过滤条件。※标准须选择畜禽粒料,目的按照粒料的产量来分配制粒环节电费,煤耗等费用。进入粒料产量录入界面注意:只输粒料产量,粉料不输第四步制造费用录入操作说明:人工费用和折旧费用录入成本管理→费用录入→人工费用录入※注意第一次进入总账参数设置其他费用录入:指录入的制造费用,制粉以及制粒环节的费用。注意:要引入粒料费用时选择畜禽粒料,引入粉料费用时选畜禽粉料引入粉料第五步分配耗用的材料费用操作说明:(1)分配当期耗用的材料费用“K3系统主控台”,打开“物流管理”→“成本管理”→“费用分配”→“材料费用分配”。第六步分配耗用的制造费用操作说明:(1)在当期的入库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K3系统主控台”,打开“物流管理”→“成本管理”→“费用分配”→“其它费用分配”。第七步产品成本计算操作说明:(1)核算当期的自制产品成本“K3系统主控台”,打开“物流管理”→“成本管理”→“成本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向导”界面: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选择实际成本计算下一步:下一步:在查看报告栏里如果显示计算成功,点击完成结束操作,反之则为有问题。可通过点击察看报告分析原因。第八步产成品出库核算操作说明:(1)在“K3系统主控台”,打开“物流管理”→“存货核算”→“出库核算”→“产成品出库核算”;(2)在弹出材料出库核算向导窗口,单击“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第十步凭证处理操作说明:原料耗用:物流管理→存货核算→凭证管理→生成凭证单击汇总生成凭证。财务会计→总帐→结帐→自动转帐→结转制造费用同法原材料和制造费用转入生产成本下一步:产成品入库物流管理→存货核算→凭证管理→生成凭证→产品入库,处理方式同原材料的领用。下一步:销售出库物流管理→存货核算→凭证管理→生成凭证→售出库全部凭证审核→过帐最后一步:存货核算→期末处理→期末关帐→对账检查是否有差额,若没有,证明核算正确,反之说明核算存在问题。',)


  • 编号:1700747611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49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3349504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