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质量管理手册-质量手册,质量管理手册范本

质量管理手册-质量手册,质量管理手册范本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质量管理手册-质量手册,格式为 doc ,大小 268328 KB ,页数为 55页

质量管理手册-质量手册


('文件编号:Q/JOH01—2030修订状态:1质量管理手册受控状态:发放号:2030—03—08发布2030—03—15实施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发布前言章节号00版本D页次1/11本质量管理手册是根据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编制的。本手册自2030年01月01日起实施。本手册由质量管理处归口管理。本手册由质量管理处组织编写。主要编写人:刘德华,刘德标。目录章节号01版本D页次1/3200前言101目录…………………………………………………………202质量管理手册批准令………………………………………5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604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705企业简介……………………………………………………806质量手册管理………………………………………………101目的和适用范围……………………………………………122引用标准……………………………………………………133术语意义和缩写……………………………………………144质量管理体系………………………………………………154.1总要求………………………………………………………154.2文件要求……………………………………………………154.2.1总则………………………………………………………154.2.2质量手册…………………………………………………164.2.3文件控制…………………………………………………1634.2.4质量记录的控制…………………………………………175管理职责……………………………………………………195.1管理承诺……………………………………………………19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195.3质量方针……………………………………………………205.4策划…………………………………………………………205.4.1质量目标…………………………………………………20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205.5职责、权限和沟通…………………………………………215.5.1职责和权限………………………………………………215.5.2管理者代表………………………………………………265.5.3内部沟通…………………………………………………275.6管理评审……………………………………………………27目录章节号01版本D页次2/35.6.1总则………………………………………………………275.6.2评审输入…………………………………………4………275.6.3评审输出…………………………………………………286资源管理……………………………………………………296.1资源的提供…………………………………………………296.2人力资源……………………………………………………296.2.1总则………………………………………………………296.2.2能力、意识和培训………………………………………296.3基础设施……………………………………………………306.4工作环境……………………………………………………307产品实现……………………………………………………317.1产品实现的策划……………………………………………31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31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31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327.2.3顾客沟通…………………………………………………327.3设计和开发…………………………………………………337.3.1设计和开发策划…………………………5………………337.3.2设计和开发输入…………………………………………347.3.3设计和开发输出…………………………………………347.3.4设计和开发评审…………………………………………357.3.5设计和开发验证…………………………………………357.3.6设计和开发确认…………………………………………36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367.4采购…………………………………………………………377.4.1采购过程…………………………………………………377.4.2采购信息…………………………………………………377.4.3采购产品的验证…………………………………………387.5生产和服务提供……………………………………………38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38目录章节号01版本D页次3/3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397.5.3标识和可追溯性…………………………………………3967.5.4顾客财产…………………………………………………407.5.5产品防护…………………………………………………40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418测量、分析和改进…………………………………………428.1总则…………………………………………………………428.2监视和测量…………………………………………………428.2.1顾客满意…………………………………………………428.2.2内部审核…………………………………………………43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43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448.3不合格品的控制……………………………………………448.4数据分析……………………………………………………468.5改进…………………………………………………………468.5.1持续改进…………………………………………………468.5.2纠正措施…………………………………………………468.5.3预防措施…………………………………………………477批准令章节号02版本D页次1/1本质量管理手册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纲领性文件,本标准是本公司范围内的质量管理的最低要求准则,其制订依据是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标准。现正式批准颁布,自2030年3月15日起执行,要求集团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严格执行。总经理:2030年1月1日8管理者代表任命书章节号03版本D页次1/1为切实贯彻执行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领导,特任命公司总工程师PEIQI为我公司的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1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按策划的要求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2负责向公司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3确保在全公司内提高对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4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沟通和联络。公司全体员工必须服从领导,积极配合,共同履行质量职责,以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的运行和持续改进。总经理:2030年1月1日9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章节号04版本D页次1/1质量方针:持续改进,力求质量完美;不断创新,确保顾客满意。质量目标:新产品开发每年不少于6项,投放市场不少于4项;主导产品一次装配合格率平均不低于97.8%,三年内每年递增0.2%;顾客满意率达98%,三年内每年递增0.2%;在国家组织的监督抽查中确保产品合格。总经理:2030年1月1日10公司简介章节号05版本D页次1/211公司简介章节号05版本D页次2/212质量管理手册管理章节号06版本D页次1/21本质量管理手册是根据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针对本公司的产品特点、生产方式和质量状况的实际,对标准的要求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本质量管理手册是公司开展质量活动的总体要求,规定了全体职工质量行为准则和判定规则。它是一个纲领性文件,也是本公司各项质量活动的基本法规,要求所有质量活动均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防止任何不利于质量的因素出现,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即使一旦出现问题,也能及时查明发生的原因,迅速采取有效的处置和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以确保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增强顾客满意。2质量手册的编写、修订和管理由技术部下设的质量管理处负责。无论是换版还是修订,均由总经理批准发布实施。3质量手册由管理者代表负责贯彻实施,质量管理处负责发放、回收、管理工作。4手册的发放手册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种版本,受控版本在封面上盖“受控”标记,非受控版本在封面上盖“非受控”标记。a)受控版本在发放前由质量管理处进行编号,并建立发放记录台帐,办理登记手续,受更改的控制。b)非受控版本仅发放登记,不编号,不受更改的控制。5受控版本的发放范围:a)公司领导。b)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获得批准的相关人员。6质量手册的修改和换版a)当采用手写、换页等方式更改时,《更改通知单》由质量管理处编制,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执行。b)换版由质量管理处组织编制,经管理者代表审核,由总经理批准发布。13质量管理手册管理章节号06版本D页次2/2c)更改按顺序连续编次(如1、2、3…),由质量管理处发放《更改通知单》,填写更改记录。手册换版后(版别用A、B、C…),由质量管理处将原受控版本收回,盖“作废”标记。7手册持有者的责任a)学习和贯彻手册的内容和要求;b)质量手册限定在公司范围内使用,持有者不得私自翻印、外借或赠送。如有顾客需求时,必须经管理者代表批准,由质量管理处发给盖有“非受控”文件的版本,并予以单独登记。c)手册应妥善保存,不得丢失,若有破损时,应办理更换手续。当手册持有者调离公司或不在相应职务时,应予交回,并办理回收登记,予以注销。8质量手册的复审a)由管理者代表主持,质量管理处负责,收集使用中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人员组成复审组复审,适用时每年进行一次,以便研究换版或换页等事项。b)根据需要最长应在5年对质量手册修订一次。9本手册解释权归质量管理处。14目的和适用范围章节号1版本D页次1/11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本标准规定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证实公司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和预防不合格的过程而达到或增强顾客满意。1.2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适用于公司为顾客提供拖拉机、柴油机及工程机械、路面养护机械、建筑机械的设计、制造及销售;铸钢、铸铁件的制造及销售的各个组织。本质量手册适用于内部的质量管理,可提供给顾客作为质量保证的证实性文件,也可作为向认证机构提供审核依据的文件。15引用标准章节号2版本D页次1/12引用标准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4-2000idt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16术语和定义章节号2版本D页次1/13术语、定义和缩写本标准采用GB/T19000—2008idtISO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的术语和定义。17质量管理体系章节号4版本D页次4/14质量管理体系4.1总要求本公司按照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标准的要求建立了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加以实施和保持,并予以持续改进。本公司确定了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所有过程及其应用;确定了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以及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确定了为明确这些过程有效运用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并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这些过程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不包括顾客财产)。本公司通过这些过程的确定和管理并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针对电镀、热处理等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按7.4条款控制。本公司采用PDCA的方法识别和控制过程的有效性,使每个过程都可以通过策划、实施、检查和处置达到持续改进有效性的目的。4.2文件要求4.2.1总则4.2.1.1本公司的质量管理文件包括:a)质量手册(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程序文件;c)管理标准;d)与质量有关的外来文件。4.2.1.2文件的详细程度与公司实际相适应,并符合活动类型、过程(产品)的复杂程度、相互作用,以及员工的能力等实际情况。4.2.1.3文件可采用任何媒体形式或类型,如纸张、磁盘、光盘、照片等。18质量管理体系章节号4版本D页次4/24.2.2质量手册本公司质量手册依据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而编制。它是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定,确定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规定所应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进行了描述,旨在实现公司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管理处负责组织编制质量管理手册,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发布实施。4.2.3文件控制4.2.3.1总则编制和实施《文件控制程序》,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各有关场所使用的文件均为有效版本。4.2.3.2文件的控制范围a)质量手册、程序文件b)作业文件c)外来文件d)其它质量管理文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由质量管理处统一编号,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做统一要求。质量管理处是《文件控制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其它部门为配合部门。4.2.3.3文件的批准和发布a)所有文件发布前必须由授权人员审批,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适宜性。b)必要时,由质量管理处组织对现有的体系文件进行评审,因评审或其它原因需对文件进行修改时,发布前应再次批准。c)《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公司总经理批准。19质量管理体系章节号4版本D页次4/3d)其它与质量有关的文件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编制,报公司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分别由有关职能部门分发,并保留文件底稿,以备查阅。e)文件发放应有记录,确保各使用场所能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文件发放时,由有关部门办理文件收发手续,及时从现场收回作废的文件和资料,防止误用。收回的作废文件登记造册,定期销毁。f)对留用作参考的作废文件,应加盖“非受控”章。g)质量管理处负责编制公司的受控文件清单,记录文件的名称、编号、版本,发行日期等内容,以识别文件和现行修订状态。h)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和运行必要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4.2.3.4文件的更改a)不允许未经授权和批准的任何更改。b)文件和资料需要更改时,由文件编制部门填写《文件更改通知单》,由原审批部门进行审批,做出相应的修改记录并发放,同时收回作废文件。若由其它部门进行审批时,应提供原审批时的有关背景资料。c)文件更改应在更改记录上记录文件的更改日期、更改内容和更改原因,并注明更改标记。d)为防止使用作废和失效文件,所有与质量有关的文件更改、发放和回收应予以登记、以旧换新,保证有关场所持有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4.2.4质量记录的控制4.2.4.1总则编制并实施《记录控制程序》,通过对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的有效控制,为产品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同时为质量追溯、质量改进提供分析依据。20质量管理体系章节号4版本D页次4/44.2.4.2记录的设置a)记录的设置原则是要有足够的质量记录、凭证、图表等,以证明产品在生产和服务提供等过程达到所要求的质量。b)质量记录的种类包括:检验报告、试验数据、鉴定报告、审核报告、不合格品处理记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等。c)质量记录的媒体有文字记载、电子媒体等。4.2.4.3记录的管理a)分级管理:记录实行分级管理,质量管理处负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的管理和保存。其它部门负责各自职能内的质量记录的管理和保存。b)标识:以记录的名称、编号(或代码)来表示。c)记录收集由填写部门负责,并按照相关程序报送归口部门或责任部门留存。d)编目:质量管理体系记录编目由质量管理处负责,其它专业性质量记录编目由各职能部门负责列出清单。e)填写:质量记录填写时要求完整、清晰、准确。f)归档:各职能部门将管辖范围内的质量记录定期收集、整理、分类装订,保管方式应便于存取和检索。g)贮存:质量记录按规定的期限保存,保管环境能防止记录损坏、变质和丢失。h)处理:各职能部门负责保存的记录超过保存期后,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后销毁。i)查阅:当合同要求时,可按规定要求提供给顾客或其代表查阅,但必须办理审批手续。21管理职责章节号5版本D页次1/105管理职责明确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以利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包括管理承诺的证据,以顾客为中心的原则,方针、目标、组织结构、管理者代表的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管理评审的组织等相关内容。5.1管理承诺总经理必须承诺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以下职责的履行及相关活动的开展为其承诺提供证据。a)不断加强自身质量意识,采取培训、宣传资料或会议等方式,向公司全体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c)确定组织结构;d)为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技术等);e)任命管理者代表,负责体系建立和保持的具体事宜;f)定期组织管理评审。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公司的成功取决于理解并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并争取超越这些需求和期望。总经理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标,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为此应做到:5.2.1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销售部通过市场调研、预测或与顾客直接沟通的方式,统筹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执行《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5.2.2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对产品、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要求,并在公司内部各个层次进行沟通,调配公司的整体资源予以满足。5.2.3使转化成的要求得到满足a)公司必须满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22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管理职责章节号5版本D页次2/10b)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法律法规及强制性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也会随时间而修订,因此转化成的具体要求及已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应随之更新,以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执行《管理评审程序》和《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5.3质量方针总经理以质量管理原则为基础,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考虑相关方的要求,制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传达到全体员工。同时应确保质量方针:a)与公司经营方针相一致、相适应;b)适合公司的生产性质和规模;c)对满足顾客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承诺;d)为制定、评审质量目标提供框架和基础,便于质量目标依此逐层分解;e)在制定特别是实施的过程中,与各部门及管理、执行、验证和作业等各层次的人员充分沟通,达到上下理解一致;f)在管理评审时对其实施情况及是否持续适宜进行评审。5.4策划5.4.1质量目标5.4.1.1总经理负责制定质量目标(必要时制定年度质量目标作为对中长期质量目标的补充),责成公司相关部门对目标进行适当的分解,直到为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相关活动能得到充分的控制。5.4.1.2质量目标应建立在公司质量方针的基础上,在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内展开。质量目标应高于现状,应具体、可测量,体现分阶段实现的原则,经过努力可实现,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经分解后,在作业层次上的质量目标应是定量的。5.4.1.3质量目标的内容可涉及产品的具体特性,及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资源、过程、文件和活动等方面,并反映出对持续改进的承诺。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5.4.3.1总经理必须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整体策划,以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以及4.1的要求:23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管理职责章节号5版本D页次3/10a)确定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过程及对应的活动,确定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进行的剪裁及充分的理由;b)确定为实现质量目标要求而建立的过程所需要投入的总体资源。c)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及效率,定期评审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寻找差距和改进的机会,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d)应对公司相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文件、过程、资源等的变化做出判断,必要时按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更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5.4.2.2质量策划的结果应形成文件,并做到:a)质量策划输出文件,由质量管理处组织各部门负责人编制,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以受控文件发放到相关部门实施;b)质量管理处负责对其质量策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验证。5.5职责、权限与沟通5.5.1职责与权限总经理确定公司的组织结构及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部门负责人确定部门的组织结构及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经分管领导审批后执行。公司主要领导及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如下:A总经理职责与权限a)负责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和确定各分管副总经理及部门的职责,确保资源配置,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负全责;b)制订、发布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c)批准签发质量手册,向公司员工及时传达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e)任命管理者代表;f)主持管理评审;B管理者代表其职责见5.5.224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管理职责章节号5版本D页次4/1025C副总经理a)在总经理领导下,分别分管归口业务工作和质量工作,并对其分管归口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负责;b)依据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组织和领导归口部门及各级人员理解掌握和执行质量管理手册与程序文件的规定。D质量管理处a)负责公司质量体系的运行;b)负责公司的计量管理;c)负责公司群众性质量活动的组织、开展、总结;d)负责公司产品质量创优的外部协调工作;e)负责各分公司间质量问题的仲裁和处理;f)负责各分公司质量指标的考核;g)负责公司质量信息的汇总、分析和监督管理;E人力资源处a)负责公司员工培训计划的制订及组织落实工作;b)负责公司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价,确定有效性;c)负责岗位人员任职条件的确定;d)负责岗位人员任职资格的评定;e)组织编写职位说明书;f)负责公司薪酬体系的建立;g)负责公司人力资源的招聘;h)负责组织公司人员的考核;i)负责组织制、修订非质量、技术性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j)负责整理公司方针、目标,并组织各分公司、部门对公司方针、目标进行展开。F总部办a)负责办公文件的管理与归档;b)负责召集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的发放;c)负责公司日常行政工作的组织、协调、反馈;d)负责公司党务、工会的日常工作。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章节号5版本D26管理职责页次5/10G技术处(总部)a)负责产品实现的策划;b)负责设计开发的综合管理;c)负责公司标准化管理;d)负责公司产品商标、标识、生产(推广)许可证的办理及管理;e)负责公司专利的申报工作;f)负责组织质量问题的分析;g)负责公司技术资料的管理;e)负责公司技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H经营计划处a)负责组织公司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的编制;b)负责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统筹规划,收集公司内部经营环境及国家、地方、行业经济政策、规定等外部行业信息;c)负责编制年度公司经营计划;d)负责年度经营性指标的分解,负责对各部门、分、子公司经营指标达成状况的跟踪、监督、考核,负责协调各分、子公司之间的生产纠纷;e)负责组织召开半年度经营计划、工作计划实施情况的评审会。f)负责公司生产统计管理工作,及时上报有关统计资料。I采购管理处a)负责组织技术部门、质量部门对合格供方进行评定、控制;b)负责供应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c)负责对供方进行等级评定与动态管理;d)负责供方的数据分析;e)负责对供方进行技术、管理培训;f)负责拟定战略采购规划;g)负责对采购产品价格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h)负责农科、重科采购活动的协调和库存采购品的调配。27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管理职责章节号5版本D页次6/1028J精益生产处a)负责对各分公司分解的生产计划进行汇总,并进行监督考核;b)负责各分公司日、月、季滚动生产计划的统计、汇总、分析;c)负责制订各项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健全集团设备管理网络;d)编制年度设备采购、大修、润滑保养管理计划;e)监督、考核各分、子公司的设备管理;f)负责集团公司设备台帐及档案管理,统计、分析设备管理的各项数据;g)负责组织公司安全、文明生产的管理与考核;K各公司质量处a)负责产品的监视和测量;b)负责为生产服务提供特殊过程的监视;c)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订、跟踪;d)负责本部门的文件、资料及质量记录的管理;e)负责工艺纪律的日常检查工作;f)负责产品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及传递工作;g)参与供方的评价、选择;h)负责产品检验状态的标识及管理;L采购处a)负责采购需求计划的分解编制;b)采购合同的签订;c)参与对供方的评价、选择及控制;d)负责协调与供方的质量争议;e)负责不合格采购产品的处置及供方纠正和纠正措施的监督管理;f)负责本部门文件、资料及质量记录的管理;g)负责公司外购、外协零件的搬运、储存、防护。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章节号5版本D29管理职责页次7/1030M销售部a)负责制订公司中长期市场营销战略;b)负责市场调研、预测与顾客沟通和服务工作;c)负责销售合同的审核;d)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e)负责建立各级代理商和经销商档案;f)负责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工作;g)负责外部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传递;h)负责对公司产品的贮存、防护、搬运与交付工作。N研究所a)负责产品设计开发及管理;b)负责新产品工艺设计及管理;c)参与供方的评价、选择;d)负责生产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P工艺处a)负责贯彻执行工艺管理的规章制度;b)负责工位器具的设计、验收等工作;c)负责控制点的管理;d)负责编制修订工艺文件,并监督考核;Q生产处a)负责提供适用的基础设施及良好的工作环境;b)负责生产计划的实施和生产过程的控制;c)负责本厂的设备及安全文明生产管理;d)负责编制工艺装备的制造、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e)负责自制零部件的标识、搬运、贮存和防护;f)负责质量控制过程中主要质量信息的反馈;g)负责生产过程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31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管理职责章节号5版本D页次8/1032R车间职责与权限a)车间主任是车间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车间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负责;b)组织车间质量目标的分解、落实及月度考核工作;c)对造成的质量问题负责,并做好处置及反馈工作;d)负责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必要时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实施;e)负责产品分区摆放;f)负责车间生产和工艺参数的控制。5.5.2管理者代表总经理应指定一名该组织的管理者为管理者代表,赋予管理者代表直接向总经理反馈信息的权力,同时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确保按照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b)向总经理及时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c)促进公司全体员工形成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d)负责就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事宜与认证机构、咨询机构等相关方的联络。管理者代表同时兼任公司的质量负责人,并具有以下权利:a)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要求;b)确保强制性认证产品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c)确保出口产品符合出口机电产品质量许可证要求。管理者代表密切关注与顾客有关的信息,主动与总经理、内部员工及外部相关方进行沟通,了解有关顾客要求的各方面信息,及时整理、分析和汇总,以书面形式报总经理或下发各部门,促进顾客要求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管理职责章节号5版本D页次9/10335.5.3内部沟通公司必须确保在不同的部门之间,不同的岗位之间,就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有关质量要求、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等信息得以传递和沟通。质量管理处负责统筹策划,组织提供适宜的沟通工具,内部沟通和信息交流的详细内容见《信息沟通控制程序》。5.6管理评审5.6.1总则制定和执行《管理评审程序》,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由总经理定期主持,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a)管理评审每年至少一次(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2个月);遇有在组织机构、质量体系、市场形势或法律法规有重大变异时要及时进行;b)质量管理处负责编制年度管理评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c)管理评审的内容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d)管理评审应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评审后对质量或体系改进提出明确要求。管理者代表起草评审报告,交总经理签字后由质量管理处发至有关部门和人员。管理评审提出的纠正或预防措施由责任部门实施。质量管理处验证实施结果,并向总经理汇报。e)管理评审过程的记录,评审内容的结论,评审后纠正或预防措施及跟踪验证资料等均由质量管理处保存。5.6.2管理评审的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一般包括:a)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结果(包括内、外部审核报告);b)顾客投诉的处理,顾客的满意度测量结果及反馈的重要信息;c)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过程及产品质量趋势;d)质量方针、目标以及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管理职责章节号5版本D页次10/1034e)以往管理评审所确定的跟踪措施的执行情况;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如开发、培训、计划、法律法规的变化等);g)对改进的建议。5.6.3管理评审的输出管理评审的输出要反映出对以上输入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结果:a)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相应文件是否有修正的需要;b)质量方针、目标是否正在实现,是否需要更新;c)是否需要进行相关的过程、产品审核或改进;d)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活动所配备的资源是否适宜;e)对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评价。公司质量管理手册资源管理章节号6版本D页次1/2356资源管理资源是本公司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必要条件。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信息和财务资源等。6.1资源提供确定并及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资源,用于公司、过程和项目的管理,以满足顾客的需求,进而达到增强顾客满意。公司各级人员应及时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6.2人力资源6.2.1总则建立并实施《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对公司所有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胜任工作以确保满足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能力要求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等方面综合考虑和评估。6.2.2能力、意识和培训a)人力资源处负责要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组织编制相应的《岗位工作任职要求》,明确每一个岗位工作人员学历、培训、技能及工作经历的具体要求,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作为人员选择、安排、考评和培训的主要依据。b)各部门于每年的12月份填写有明确培训要求的培训需求计划表,交人力资源处。c)人力资源处负责制订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经分管领导审批后于每年12月底下发执行。培训计划内容应包括质量管理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特殊工种、资格认可)培训等。d)新入厂人员及转岗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培训。e)特殊工作人员应获得上级有关部门考核证书或资格证书。f)培训工作由人力资源处负责,按照培训计划的要求,确定培训人员、时间、内容、方式;联络培训场所,统一安排课程、教师及培训考核方式。g)要评估各类培训的有效性。评估的具体措施可以通过考核、实际操作、笔试等方式。公司质量管理手册资源管理章节号5版本D页次2/236h)培训要确保使每一名员工意识到所从事活动或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确保提高为实现质量目标作贡献的意识,确保达到必要的能力。i)每次培训均需填写培训记录。人力资源处对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适当记录予以保存和归档。j)计划外培训可由相关部门提出,经总经理批准后,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培训资料按时交人力资源处存档。6.3基础设施a)基础设施是实现产品符合性的物质保证。为使产品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公司应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设施和设备,包括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工作场所、运输、通讯设备,计算机及配套的软件等。b)基础设施的维护由各相关归口部门对日常使用和维护负责。具体按《过程控制程序》执行。6.4工作环境a)工作环境是实现产品符合性的支持条件,公司应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为员工创造适宜的工作条件。b)生产处负责工作环境的管理,具体按《过程控制程序》执行。公司质量管理手册产品实现章节号7版本D页次1/11377产品实现产品实现过程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产品形成并提交给顾客的全部过程,是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公司应确定产品实现所必须的过程,并予以有效控制。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包括: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开发、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策划、过程确认、标识和可追溯性、产品防护),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等相关的内容。7.1产品实现的策划建立并实施《产品实现策划程序》,由技术处(总部)负责组织对产品实现所要求的过程及过程的顺序和相互关系进行策划,并重点考虑为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这种策划必须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其它要求(如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中的要求)相一致。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应确定以下适用内容:a)产品、项目或合同应达到的质量目标或技术要求;b)针对某一具体产品所需建立的过程和子过程;c)过程实施的阶段,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所需配备的资源;d)应采用的工艺流程、特定程序,方法和作业指导书;e)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f)证明过程和产品符合性所必要的质量记录,如工艺参数监控和检验记录等;g)为达到质量目标而采取的其他措施和方法。h)根据公司的运作形式,应将策划的结果(输出)形成文件,对常规产品,可在质量手册相关条款中描述,对于特定产品可编制质量计划。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销售部负责确定国内外顾客明示的要求和识别顾客潜在的要求,包括习惯上隐含的、无需明示的要求、必须履行的与产品有关的义务、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产品本身的适应性要求以及顾客对产品的可靠性、运输、支持性服务和公司确定的附加要求。分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章节号738产品实现版本D页次2/11别以《合同评审记录表》、《市场调研报告》等予以记录或明确。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7.2.2.1编制和实施《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以便在合同签订前,对每一份标书、合同草案、询价单、口头订单等进行评审。确保顾客的各项要求合理、明确、书面化,双方协商一致,公司有能力满足。7.2.2.2产品要求的评审由法律事务处主办并负责组织全公司范围内的合同评审,收集保存合同评审的相关资料。7.2.2.3合同分一般合同和特殊合同两种。合同评审的方式通常采用授权、传递会签、会议评审等。合同评审应确保:a)合同产品的各项要求都有明确规定并形成文件;b)任何与合同或订单理解不一致的要求已经得到解决;c)本公司具有满足合同或订单要求的能力。7.2.2.4合同评审后,由销售部授权营销员与顾客确认或签订合同,将相应的信息以书面形式传递到公司相关部门,销售部负责跟踪并记录合同的执行情况。7.2.2.5对于合同条款的任何修改,都需征求原评审部门和顾客的书面意见,由销售部将更改的信息及时以书面形式传递到相关部门和顾客。7.2.2.6当合同的修改涉及产品要求的变更时,技术、生产、质量等部门必须确保相关的文件得到修改。7.2.2.7法律事务处负责保管标书、合同评审的记录等资料。7.2.3顾客沟通7.2.3.1传递产品信息公司不定期采用展览会、用户座谈会或广告等形式,主动向顾客介绍本公司产品,提供宣传资料及相关的产品信息。7.2.3.2问询和咨询销售部对顾客来函、来电、传真等方式的咨询(包括合同的执行和修改情况),组织解答并记录。7.2.3.3顾客信息反馈和投诉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章节号739产品实现版本D页次3/11顾客反馈的有关信息或投诉,各部门分别按《信息沟通控制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7.2.3.4有关顾客要求的识别、产品要求的评审及顾客沟通的详细内容见《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7.3设计和开发编制并执行《设计开发控制程序》,对设计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设计能满足顾客和有关标准及法律、法规的要求。7.3.1设计和开发策划,总工程师(分公司技术副总经理)是设计和开发的初始决策人。7.3.1.1研究所根据销售部建议或市场调研报告组织编制相应的《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经总工程师批准,转公司论证决策,报总经理批准后传递到有关研究所实施。7.3.1.2研究所编制相应的《产品开发实施计划书》,要明确以下内容:a)设计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等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内容;b)各阶段人员的分工、责任人、进度要求和配合单位;c)需要增加或调整的资源(如新增或调配的仪器、设备、人员等);d)《产品开发实施计划书》随设计进展及时进行修改,重新审批、发放。7.3.1.3研究所主任负责明确不同设计人员之间的接口,信息联络以《技术联络单》的形式进行。7.3.2设计和开发输入7.3.2.1设计和开发输入由研究所以《技术任务书》的形式表达,应包括:a)产品型号规格、功能描述、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及主要技术特性要求;b)适用的相关标准、法律法规、顾客的特殊需求以及社会的需求;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章节号740产品实现版本D页次4/11c)产品调研结果和可行性分析结果;d)以前类似设计的有关要求及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它要求,如安全、防护、环境等方面的要求。7.3.2.2由总工程师(分公司技术副总经理)主持,研究所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输入要求的充分性与适宜性进行评审,对其中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要求做出澄清和解决。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7.3.2.3除研究所组织的会议评审外,可根据产品特点、复杂性及成熟程度选择其它适用的方式进行评审。7.3.3设计和开发输出7.3.3.1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便于针对其输入要求进行验证的方式进行。设计人员根据《项目立项建议书》和《产品开发实施计划书》的要求进行设计活动,编制相应的设计输出文件,包括:a)成套产品图样;b)成套产品技术文件(含验收标准或验收准则、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c)设计分析报告、设计计算书;d)自制件、外协外购件明细表。e)产品使用说明书。7.3.3.2设计输出形成的文件须满足设计输入要求,并标出与产品安全和重大设计特性有关的要求。7.3.3.3设计输出文件在发布前均应由研究所主任审查,分公司技术副总经理(研究所主任)批准后,方可发放。7.3.4设计和开发评审7.3.4.1在设计开发过程中的以下阶段一般应进行设计评审:a)初步设计完成后;b)技术设计完成后;c)工作图设计完成后。7.3.4.2设计开发评审应:a)对本阶段的设计结果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进行评价;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章节号741产品实现版本D页次5/11b)识别和发现设计中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7.3.4.3设计开发评审应由研究所组织、技术副总经理(研究所主任)主持,参加评审的人员包括:a)各设计阶段的所有设计人员;b)技术副总经理、研究所主任;c)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d)必要时所聘请的外部专家。7.3.4.4研究所对设计评审的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并形成评审报告。7.3.4.5对不同产品、不同的设计类型(新设计、测绘设计、改造设计等)设计评审的频次可适当增减,但需在《产品开发实施计划书》中予以预先安排好。7.3.5设计和开发验证7.3.5.1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进行验证,以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该设计阶段输入的要求,其方式可以是:a)变换方法进行设计计算;b)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c)进行样机的形式试验;d)设计文件发布前的评审。7.3.5.2当验证结果表明设计输出未能或部分未能满足输入要求时,研究所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更改设计)以满足要求。验证结果和采取的措施应予以记录并保持。7.3.6设计和开发确认7.3.6.1对最终产品进行设计确认以确保设计和开发的产品满足规定的或预期使用的要求。设计确认必须在设计开发完成后,批产品正式生产之前,且通常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进行。确认可采用以下方法:a)由销售部负责联系交用户试用,并提交用户确认报告;42公司质量管理手册产品实现章节号7版本D页次6/11b)由技术处(总部)组织召开新产品鉴定会,并提交新产品鉴定报告。7.3.6.2研究所根据以上报告,分析确认结果。当确认结果表明设计开发的产品不能或不能全部满足预期使用的要求时,应决定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变更或重新设计)以满足要求。确认结果和决定的措施必须予以记录并保持。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7.3.7.1设计和开发的更改主要指对已经评审、验证或确认的设计结果的更改。所有设计更改须由经过授权的人员加以确定,形成文件并经审核和批准。7.3.7.2当设计更改涉及到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的改变或涉及人身安全时,需要重新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以证实更改后的产品仍能满足要求),通过后方可实施。更改的评审还应考虑评价更改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各种可能影响。7.3.7.3更改评审的结果和由于更改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如相关的更改等),应予以记录并保持。7.3.8有关设计和开发过程的详细内容见《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7.4采购7.4.1采购过程7.4.1.1建立并实施《采购控制程序》和《供方的评价与选择控制程序》,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7.4.1.2采购管理处负责对供方提供产品能力进行评价和选择供方,并制订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研究所、质量处及质量管理处等部门协办。7.4.1.3供方的评价a)研究所组织对采购物资依据重要性程度分为A、B、C三类,采购管理处对供方提供物资的类别选用不同方式对其评价。43公司质量管理手册产品实现章节号7版本D页次7/11b)对供方的评价方式为:第一种方式:若供方已通过质量体系认证,采购管理处直接填写《供方质量保证能力审批表》,提交质量处审核并由分管副总经理批准。第二种方式: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并对比类似产品的历史情况及其它使用者的使用情况,报采购管理处负责人批准。第三种情况:由采购管理处组织研究所、质量处、质量管理处等部门对供方进行现场审核评价,由采购管理处填写《供方质量保证能力审批表》,并附现场审核材料报分管领导批准。c)经评价合格的供方,由采购管理处列入合格供方名单。d)对合格供方进行动态管理。采购管理处每年一次对供方进行业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供方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不符合要求的供方进行整改或取消,同时增加新的合格供方。7.4.1.4采购管理处建立并保存合格供方的质量档案(包括评价结果和必要措施的记录)。7.4.2采购信息7.4.2.1采购文件应正确清楚地说明采购产品的要求,可包括:a)标准产品的名称、类别、型式及标准版本;b)非标准产品的规范、图样、技术协议、检验规程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需要时包括产品、程序、过程设备和人员的认可或鉴定要求)的名称或其它明确标识和适用版本。c)需要时,应说明适用的标准名称、编号和版本。7.4.2.2采购文件的构成a)研究所提供的《标准件汇总表》、《专用件汇总表》、《外协、外购件明细表》、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及技术协议等资料;b)生产作业计划、物资采购计划;c)采购合同等。44公司质量管理手册产品实现章节号7版本D页次8/117.4.2.3采购计划由采购管理处依据集团销售、生产计划拟定,报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由采购处分解编制实施,采购计划更改时应重新审批。7.4.3采购产品的验证a)采购产品的验证按合同规定进行,顾客或公司需在供方货源处对采购产品进行验证时,应在合同中说明验证的具体事项及产品放行的方式;b)验证活动可采取检验、测量、观察、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应在相应产品的检验规程中规定不同的验证方式;c)顾客的验证不能免除本公司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也不排除其后顾客拒收的可能。7.5生产和服务的提供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公司通过以下方面控制生产过程和服务的实施:a)通过设计输出或顾客要求评审的结果,明确公司相关产品的特性,如具体的特性指标、安全特性要求等;b)为了确保生产和服务的质量,编制并实施必要的作业指导书,如工艺文件、质量控制规范、服务提供规范等;c)使用能满足实现产品的特性及过程能力要求的适当设备,并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d)配备并使用合适的测量和监控设备,以便在生产过程中能不断监视、测量产品特性及过程特性,保证过程输出满足要求;e)规定产品放行的方法,交付的条件、方式和相关的手续,规定产品交付后的相关服务要求,并进行实施。有关生产过程控制的内容详见《过程控制程序》,有关服务控制的内容详见《服务控制程序》。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确认7.5.2.1对于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本公司称为特殊过程(工序),如:铸造、热处理、电焊、喷漆等。45公司质量管理手册产品实现章节号7版本D页次9/117.5.2.2工艺处以工艺流程图或清单的形式明确公司的特殊工序,并确定过程的评审和批准的规定准则,制定相应的工艺和设备操作规程,对这些工序及所用的设备进行事先评估、鉴定,保存合格的评估、鉴定记录或证据,每年或在出现异常情况时重新确认。7.5.2.3各车间对特殊工序予以明确标识,并进行严格的连续质量监控,按要求填写各类监控记录。7.5.2.4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证书后,才能上岗。7.5.3标识和可追溯性7.5.3.1建立并实施《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以防止在产品实现过程中,产品或其状态的混淆和误用,以及实现必要的产品追溯。标识和可追溯性由质量处负责,生产处、工艺处和各责任车间配合。7.5.3.2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a)产品标识方法由研究所制定,生产处负责组织实施。b)在规定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对每个或每批产品按技术文件规定的唯一性标识进行标识(如铭牌、钢印等),并加以记录,由质量处保存并负责追溯。7.5.3.3检验和试验状态a)质量处负责产品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控制,生产处和各车间配合实施,以防止不同检验和试验状态的产品混淆,错用不合格品;b)检验和试验状态分为待检、合格、不合格和待处理四种;c)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方法有标牌、标签、工票、印章及划分存放区等形式;d)所有标识由生产处和各车间负责管理;7.5.4顾客财产本公司不存在顾客财产,列出该要素的目的是使本章节顺序号对应GB/T19001-2008标准的章节顺序号,从而便于对标准的编写、学习、贯彻和实施。46公司质量管理手册产品实现章节号7版本D页次10/117.5.5产品防护7.5.5.1建立并实施《产品防护控制程序》。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产品防护由生产处负责,销售部及各车间配合实施。7.5.5.2搬运应选择适当的运输工具和适用的工位器具,防止在生产和交付过程中损坏产品。7.5.5.3各种产品均应贮存在适宜的场所,贮存场所条件应与产品要求相适应。并做到:a)产品入库、验收、保管和发放应有相应的管理程序,标识、状态清楚,贮存记录准确、完整、及时;b)对贮存产品进行监控,定期查验并做好记录;c)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防止库存产品失效变质。7.5.5.4根据产品特点和顾客要求包装产品,防止产品受损。建立和保持适当的包装标识。7.5.5.5对交付前的产品实施必要的隔离和保护,防止产品在交付前发生损坏、变质或误用。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7.6.1建立并实施《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对监视和测量装置予以控制,以保持其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的一致性。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由质量管理处负责。7.6.2由研究所确定需要开展的监视和测量活动,并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适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监视和测量装置。7.6.3质量管理处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对其实行A、B、C三类管理并规定校准周期。7.6.4根据国家计量法规和公司测量任务的要求,配备相应的计量标准器具。建立量值传递系统,进行公司内量值传递。7.6.5对用于产品符合性和过程参数测量的测量设备,须确保该测量设备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做到:a)已建立国际或国家测量基准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无国际或国家测量基准的,公司应自行建立检定或校准规范47公司质量管理手册产品实现章节号7版本D页次11/11(包括校准检定的项目、方法、设备、周期、条件和合格标准等),实施检定或校准并予以记录。b)必要时,可对测量设备进行调整,但应采取措施防止在调整时偏离校准状态,使测量结果失效。c)所有测量设备经校对合格后才能使用,在使用时应确保其在校准有效期内,并保证其测量不确定度已知且与要求的测量能力相一致。d)确保测量设备在适宜的环境下使用或校准,以保证其测量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e)做好测量装置的日常维护,确保有搬运、防护和贮存期间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7.6.6当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应由专职人员评定已检验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确定需要重新监测的范围并重新进行监测,或采取其它适宜的措施并跟踪记录。7.6.7对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计算机软件等,在使用前质量管理处应会同信息管理中心予以确认并保存相关记录。7.6.8质量管理处保存对测量设备的校准、检定或验证的记录。48公司质量管理手册测量、分析和改进章节号8版本D页次1/68测量、分析和改进8.1总则策划和实施必要的测量、分析和改进活动,根据其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及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对产品、过程、顾客满意度的测量和监控做出明确规定,并且通过统计技术的运用,对测量和监控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8.2监视和测量8.2.1顾客满意8.2.1.1建立并实施《服务控制程序》,由三包管理处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措施,通过适当的渠道,征询和监控顾客满意度的信息,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8.2.1.2三包管理处定期(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向顾客发出《顾客满意度调查表》(用户访问表),调查顾客对本公司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并收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通过顾客的投诉、与顾客的日常沟通、市场调研、相关方的信息反馈等渠道获取顾客满意度的信息。8.2.1.3三包管理处对收回的调查表及相关方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整理,了解本公司产品、服务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的程度,分析顾客需求和期望的变化趋势,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并反馈给技术处(总部)。技术处(总部)组织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8.2.1.4三包管理处负责保存顾客满意度的信息及其分析、利用的结果。8.2.2内部审核8.2.2.1总则a)制定并实施《内部审核控制程序》,通过定期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验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效果及是否达到了规定要求,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b)质量管理处负责内审计划的策划、组织协调、实施跟踪验证及日常管理工作,其它相关职能部门配合质量管理处工作,并负责针对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49公司质量管理手册测量、分析和改进章节号8版本D页次2/68.2.2.2内部审核计划a)每年年初质量管理处负责制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b)内部审核计划应根据所审核活动的实际情况和重要性进行安排,可采用集中式审核或滚动式审核。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完整的内审。8.2.2.3审核准备a)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审核组,审核组成员必须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和管理关系并具备内审员资格,审核组长应具备较强独立工作能力;b)审核前,审核组长主持召开审核组会议,明确审核实施计划,组织审核员编制相应的检查表。8.2.2.4审核实施a)召开首次会议;b)审核员进行现场审核,收集客观证据并记录;c)召开末次会议,由审核组公布审核结果,开出不合格报告。d)责任部门应进行不合格原因分析,提出纠正措施,经审核员确认后实施。审核员负责对实施结果进行检查验证。8.2.2.5每次审核均须编写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至有关部门。质量管理处结合审核结果和纠正措施的验证情况,整理成报告提交管理评审。8.2.2.6质量管理处负责收集和保存内部审核的全部资料,包括审核计划、现场观察记录、审核结果、纠正、预防措施及验证报告等。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3.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特别是生产和服务的提供),考虑其重要和影响程度,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8.2.3.2根据公司产品和各个过程的特点,分别选用内部审核、过程审核、工作质量的检查活动、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有效性的评价等方法对过程是否达到策划结果的能力进行监视和测量。50公司质量管理手册测量、分析和改进章节号8版本D页次3/68.2.3.3当过程监视和测量发现过程未能达到预期结果时,有关责任部门应对该过程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8.2.3.4有关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详细内容见《过程控制程序》。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2.4.1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所提供产品的要求已得到满足。8.2.4.2各质量处负责编制各类检验指导书,明确检验点、检验频率、抽样方案、可接收水平、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判别依据、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等内容,作为产品监视和测量的依据。8.2.4.3检验员根据相应检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进货、过程和最终检验和试验,分别验证原材料、外协外购件、半成品、成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并填写相应的检验和试验记录。8.2.4.4检验记录应与规定的检验项目相对应,给出检验结果和判定,并由经授权的检验员签字盖章。8.2.4.5对于成品,只有检验指导书中规定的检验项目已圆满完成且结果合格,经授权的检验员认可,才能交付。特殊情况需放行时,应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应由顾客批准。8.2.4.6有关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详细内容见《进货检验控制程序》、《工序检验控制程序》、《最终检验控制程序》、《过程控制程序》。8.3不合格品控制8.3.1总则建立并实施《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记录、评审和处置进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不合格品的控制由各质量处负责。51公司质量管理手册测量、分析和改进章节号8版本D页次4/68.3.2对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记录a)采用作标记、挂标牌等方式进行标识。对批量不合格品,检验员必须做好记录(如班次、数量等),由责任部门进行隔离。b)对单件或少量不合格品,经检验员确认并做标记,进行处置或隔离存放。8.3.3不合格品的分类根据对整机性能的影响程度和造成经济损失的大小,将不合格品分为A(严重)、B(一般)和C(轻微)三类。8.3.4不合格品的评审a)研究所负责组织对质量特性分级为A级、B级的不合格品的评审,责成有关部门研究处置或直接提出处理意见。b)质量处授权检验员负责对质量特性分级为A级、B级的零星的、频次少的、缺陷明显的及C类不合格品的评审。8.3.5不合格品的处置a)不合格品的处置有返工、返修、让步接收、报废或退货等。b)不合格品经评审后,由责任部门按评审意见实施纠正或纠正措施,进行处置。c)不合格品经返工或返修后,必须由检查员重新检验,以验证符合性。8.3.6对于已交付给顾客的产品或产品开始使用后才发现不合格时,由三包管理处按“三包”规定处理,并将信息反馈给各质量处,质量处组织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8.3.7当产品不符合规定要求,但又不影响顾客使用时,可以办理让步接收;如果合同中有要求时,让步接收需经顾客确认同意;或者在让步的产品交付时,将让步的情况在产品随行资料中说明,向顾客或其它相关方明示。8.3.8各有关部门应保存不合格品控制、处置和让步批准的记录。52公司质量管理手册测量、分析和改进章节号8版本D页次5/68.4数据分析8.4.1建立并实施《数据分析控制程序》,确定、收集和分析有关的数据,以评价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及识别改进的机会。8.4.2三包管理处采用征询、调查及顾客函电等方式定期收集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特别是顾客投诉信息。8.4.3各质量处通过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每月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及信息,包括质量记录、产品不合格信息、不合格率及三包服务信息等。8.4.4质量管理处收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运行的监视和测量信息,包括内审记录和报告,管理评审记录等。8.4.5工艺处负责过程监视和测量的有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定期利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有关的数据进行分析。8.4.6采购管理处收集供方业绩方面的信息,包括采购产品的验证及供方评价的记录等。8.4.7各有关部门应对收集的数据信息,及时采用适当的方法分析,并按时将分析结果报质量管理处。8.4.8质量管理处汇集上述数据分析的结果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或提交管理评审,以便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8.5改进8.5.1持续改进公司通过内审、数据分析、管理评审及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建立自我完善机制,通过对上述各方面信息的分析,通过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和更新,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8.5.2纠正措施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对本公司产品形成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针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并实施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要与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确保由于纠正措施引起的文件更改按规定程序进行。53公司质量管理手册测量、分析和改进章节号8版本D页次6/6a)管理者代表负责对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出现的不合格项所制定的纠正和纠正措施的审批。b)各有关部门收集资料定期对本部门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统计分类和质量问题汇报。c)进货或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严重或一般不合格品,由责任部门及时向质量处反馈,由质量处组织评审或责成有关部门处置。必要时,应提出纠正措施建议,责成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质量处负责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d)对收集的顾客投诉等质量信息,由三包管理处组织评审或指令有关部门处置。必要时,应提出纠正措施建议,责成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销售部负责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e)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不合格,由质量管理处责成责任部门调查发生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质量管理处负责纠正措施的验证并评价其有效性。8.5.3预防措施制订并实施《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对本公司产品形成过程和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针对产品潜在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并实施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预防不合格的发生或再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要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确保由于预防措施引起的文件更改按规定程序进行。a)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识别必要的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和再发生。b)质量管理处对收集和反馈的与质量有关的信息,如将可能发生的重大质量问题、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和作业、审核结果、质量记录、顾客意见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有潜在不合格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经管理者代表审批确认后实施。c)质量管理处负责跟踪验证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评审其有效性并予以记录。d)质量管理处负责将所采取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公司管理评审。54',)


  • 编号:1700742665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55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268328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