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学习教育 > 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专业为例

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专业为例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专业为例,格式为 docx ,大小 43233 KB ,页数为 6页

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专业为例


('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专业为例张国华【摘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介绍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专业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剖析该专业构建与\\"校场联动、岗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1122\\"四阶段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探索一种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方法和路径.【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年(卷),期】2018(039)023【总页数】4页(P31-34)【关键词】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作者】张国华【作者单位】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6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2近年来,“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切入点,得到积极倡导和推进。但是,一些高职院校由于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工学交替”较难得到切实开展,从而制约了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能力提升。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高尔夫专业”)作为省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依托学校“校政行企”协同育人办学体制和运行保障机制,致力于“校场联动、岗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该专业借助校外丰富的实训基地资源,以专业技能提升为主线,逐步构建了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1122”四阶段实践教学模式。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实现目标的路径(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在专业调研、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明确高尔夫专业应结合广东省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对接珠三角地区高尔夫产业人才需求,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信自律、主动为他人着想的高尔夫运动精神,熟悉高尔夫文化和礼仪,熟练掌握高尔夫运动技术和规则,具备较强高尔夫行业业务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能够从事高尔夫技术指导、球会运营、球具维护、赛事策划与组织等服务和管理岗位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二)探索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方法专业教学团队在学校教务处及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专业调研,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反复研讨,确立了本专业“校企联动,岗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行业专家召开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研讨会,明确本专业毕业生的核心就业岗位和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提炼出高尔夫技术指导、球童服务、球具维修与组装等核心就业岗位的任务和职责,提炼出胜任这些岗位工作必备的素质结构和职业能力结构。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合理组织和利用资源来达成人才培养目标,资源既包括专业的师资资源也包括校内外实训场地资源,而资源的利用与课程和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息息相关。二、打造“场中校”和“校中坊”,夯实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基础学校地处广州市区,校园面积小,校内的高尔夫场地资源有限。几年来,学校企业携手建成了独具学院特色的“场中校”和“校中坊”,有效实现了校企间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局面。(一)外拓“场中校”所谓“场中校”,就是让校外实训基地具备学校的部分功能,是学校功能向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效延伸。学校与蓝鹏高尔夫练习场、佛山高尔夫球会、南沙高尔夫球会等企业深度合作,双方在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立了“课堂”型、“赛场”型和“球场”型场中校,详情见图1。图1对接企业需求,建成独具学校特色的“场中校”和“校中坊”“场中校”式实训基地的拓展,使高尔夫专业原本需要在学校才能完成的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可以借助校外实训基地顺利完成,有效解决了《高尔夫专项技术》(“课堂”型)、《球童实务》(“球场”型)、《高尔夫规则与礼仪》(“赛场”型)等多门课程校内场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此外,“场中校”式实训基地的部分领导和行业专家被聘请为高尔夫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委员,技术骨干和岗位主管则被聘请为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企业人员深度参与高尔夫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借助“场中校”式实训基地,高尔夫专业能够将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训、顶岗实习和就业等有机衔接起来,在校企间交替实施人才培养。(二)内塑“校中坊”“校中坊”是独具广州体职院特色的一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坊”在这里专指开展高尔夫球具维护与定制、高尔夫挥杆数据收集与分析业务的高尔夫工坊。高尔夫工坊一般开设在高尔夫练习场、高尔夫球场、高尔夫专卖店等高尔夫运动人员较为集中的地方。考虑到珠三角地区在球场、运动人口、球具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领先性,广大高尔夫运动人口对球具维护与定制、挥杆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有着较大需求,学校高尔夫专业将球具维护技师、高尔夫教练等作为重点培养方向。球具维护技师和高尔夫教练都需要熟练操作相关的球具维护与定制、挥杆数据收集与分析类设备,这些价格昂贵、操作精细的设备学校较难配备。为有效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先后与深圳研宝高尔夫等企业密切合作,积极引进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按照高尔夫工坊标准,在校内建设了高尔夫球具维护实训室、挥杆数据收集中心等全真实训室,使之具备球具维护与定制、高尔夫挥杆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功能,实现高尔夫专业对接高尔夫球具维护及工坊技师、高尔夫教练的培养。三、注重专业技能提升,构建“1122”四阶段实践教学模式“场中校”和“校中坊”提供的真实环境、真实岗位和真实任务,不仅有力推动了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的“校场联动”和“岗学结合”,也为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一)“1122”四阶段实践教学模式做法对接企业需求,以高尔夫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提升为主线,紧密契合学生学习周期,强化专业人才“由浅入深”的实践能力递进式培养,将3学年6学期分为四个阶段,构建了职业能力递进的“1122”四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第一个“1”即第一阶段,指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第1学期。该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以理论学习、岗位认知、校内实训为主,以培养学生职业认知、专业通用技能、积累基础知识为目的。第二个“1”即第二阶段,指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第2学期。该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技术专项能力,通过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专项技能和通用技能提升。第一个“2”即第三阶段,指学生入学的第二学年(第3、4学期)。该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通过让学生深度参与赛事服务、活动策划与组织等综合实践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第二个“2”即第四阶段,指学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第5、6学期)。该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展开专业实习和企业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综合技能应用能力,对接真实的就业岗位。“1122”四阶段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展开的实践和实训项目,也是一个逐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递进过程,具体见图2。图2“1122”四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层级(二)以实训项目为载体,实践环节贯通教学全过程“1122”四阶段实践教学模式以高尔夫专业的六大类实训项目为载体,将实践教学任务贯穿于四个培养阶段,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强化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培养。1.岗位认知项目岗位认知项目主要面向刚入学的大一新生,高尔夫运动对于绝大部分新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运动项目。岗位认知项目就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认知为目标,通过对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参观和走访,对高尔夫器材和设施的应用等来让学生逐步了解这项运动,了解专业、课程、岗位和行业。2.高尔夫练习场内的实践项目这类项目的开展需借助校企合作共建的“场中校”式高尔夫练习场,学校将《高尔夫岗位见习》《高尔夫专项技术》等便于在高尔夫练习场实施的课程直接安排在蓝鹏高尔夫练习场等校外实训基地。课程主讲教师通常由高尔夫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校内专任教师担任课程辅讲。学生通过在高尔夫练习场的学习和实践,不仅对练习场的运营有深入了解,也对高尔夫企业对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有较为全面的认知,这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动力更充足。另外,相关课程的成绩评定由企业说了算,企业直接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分,并且对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直接给予奖励在该练习场免费打球的机会,这种奖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3.球场内的赛事服务项目通过前期专业实践项目的开展,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高尔夫技能和高尔夫素养。此时,安排学生完成一些更高难度的实践项目就水到渠成。依托校企深度合作的“场中校”式高尔夫球场,以大型赛事为服务对象,将《高尔夫规则与礼仪》《球童实务》等课程与高尔夫球场和赛事进行有机结合,组织学生担任大型赛事的记分员、巡场员、技术指导等。赛事服务工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论把握,也能让他们及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快速提升实践技能。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在赛场上近距离的接触球员甚至球星、裁判、球童、赛事组织者等,更全面的了解高尔夫行业及产业的动态,熟悉行业情况的同时也拓展了专业视野。4.由学生自行组织的赛事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高尔夫专项技术水平,完全可以去球场打完标准的18洞或者参加一些小型的比赛。经过前期去球场参与的赛事服务项目实践,大家自行组织赛事、参与比赛的热情已然高涨。此时,借助《高尔夫赛事组织与管理》等课程,动员全体学生策划和组织一些校内或校际间的小型赛事就顺理成章,比如“校友杯”高尔夫比赛。大家在赛事组织中分工合作,根据各自所长分工合作,大家既是赛事的组织者,也是赛事的参与者,能全过程全方位地锻炼和积累高尔夫技能,专业技能水平获得全面检验和提升。5.专业实习项目经过两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专业学生基本上具备了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技能上也基本能胜任高尔夫企业服务与管理一线的需要。此时,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球会参与专业实习。第五学期的专业实习要求“专业对口”,即学生的实习岗位必须是高尔夫球会、高尔夫球具维护工坊等高尔夫相关企业,实习岗位必须是球童、教练、工坊技师等高尔夫行业企业内的核心就业岗位。在这一阶段的项目实践,学生通过轮岗锻炼的方式,全方位巩固专业理论,提升专业实践技能。6.顶岗实习项目通过前面几个阶段的训练和积累,专业学生基本上具备了高尔夫企业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实习招聘会的双向选择,确定自己有意就业的企业和岗位后参与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在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和企业对专业学生实行共管、共评和共育,实现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三)以校企联动为保障,共享校企优质资源“1122”四阶段实践教学模式下,高尔夫专业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坚持校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场中校”和“校中坊”式实训基地成功打造了在学校与企业间形成“资源联盟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通过教学资源共享、技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等,实现“互利双赢”。场地资源共享。高尔夫专业依托企业环境、设施、岗位,与企业共建校外课堂,将部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搬到企业,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结合。人力资源共享。专业依托球会技术人员和服务管理人员,指导学生参与技术训练、岗位实践、顶岗实习等。企业依托专业师资和学生资源,展开企业员工培训、赛事服务等活动。信息资源共享。专业依托行业企业信息资源,实时了解行业动态、企业信息、人才需求等,为专业人才培养的确定、课程设置等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企业人员参与专业调研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的研讨,直接参与核心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协助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将企业的真正需求融入到高校的人才培养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校企共育的成效。品牌资源共享。专业与一批业界知名的企业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和学生就业基地。企业借助院校及专业影响,有效提升自身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四)“1122”四阶段实践教学模式运行成效“1122”四阶段实践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校内理论学习+校外综合实践”的分立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外出实践,提升专业技能。近年来,高尔夫专业师生全程全员参与志愿者服务的高尔夫赛事数不胜数,学生在赛事中担任记分员、巡场员、球童等,服务水平获得球会高度赞扬。与此同时,专业学生还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市级高尔夫赛事,屡获佳绩。近几年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高尔夫专业的毕业生以懂理论、高技术、多技能的优势受到企业竞相聘用,就业发展势态良好。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张国华.高尔夫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场联动、工学交替”的四阶段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培训,2016(7):8-10.[2]张国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路径探索——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地球运动与管理专业建设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8):87-90.[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4]张耀武.对于高校实践教学发展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1-52.[5]宋素娟.高校实践教学评价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17-218.[6]冯翊.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57-58.[7]黄凤仙.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学报,2012(3):41-42.',)


  • 编号:1700738839
  • 分类:学习教育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6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43233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学习教育更多>